钻石会员 | Credits 3357
引用: 地圖 于 18-6-2005 14:21 说 :
這個題目開得好。
非信徒一般上對基督徒是非常寬容的,一直到基督徒對非信徒的生活及傳統文化造成傷害。
例如在長沙,村民對基督徒友善,讓他們前來傳教,結果,基督徒卻在村民的慶典中搞破壞,唱聖歌,罵華 ...
引用與回應:
這個題目開得好。
(謝謝您的欣賞)
非信徒一般上對基督徒是非常寬容的,一直到基督徒對非信徒的生活及傳統文化造成傷害。
(從前,羅馬帝國的非信徒,一般上對基督徒是非常不寬容的,因為他們受不了在多神文化中的獨一神教。後來基督教經歷了政教合一的天主教化後,再來到改教時期前,非信徒對基督徒也是不寬容的。但他們抗拒霸道的基督徒和霸道的變質“基督教”,我認為絕對情有可原。再後來的後來,基督徒允許他們自己的歷史進入帝國主義殖民化的軌道,再帶著西方理性主義優越感走進東方……再再後來,人類文明踏入21世紀,而基督教接受現代化的劣性洗禮(當然,現代化也有好的一面)後,也墮入了以某種理念符號控制神的地步,並仍然自稱自己那種狂妄自大的表現為基督教精神,當然就變得更世俗化了。這樣,這些更加不曉得怎麼敬神愛人的所謂信徒,自然更使基督信仰變成為“西方民間信仰”。而他們所說的和所做的,即不被聖經價值觀所認同,那就自然更引起有識之士的反感了,這就造成了今天非基督徒對基督徒的所謂不寬容。)
例如在長沙,村民對基督徒友善,讓他們前來傳教,結果,基督徒卻在村民的慶典中搞破壞,唱聖歌,罵華人信的神是魔鬼撒但。
(如果真有此事,那是以上所說的一小部份的基督徒的無知,我會在教會的宣教大會提醒這些領袖多讀一些有關地區的文化和傳統。)
基督徒不自我反省,反而製造一種被迫害的角色,這也是帝國主義者用于侵略中國的一個慣用招數。當年,傳教士是隨著侵略者而來,給華人帶來的苦難,絕不少于他所帶來的奶粉。如今,奶粉被美化,而苦難被淡化,若有人提起,少不了又要給基督徒冠上“迫害者”或“破壞氣氛者”的帽子。
(不是每一個基督徒都不反省的,我所知道的正信基督徒和他們的領袖都常常自我反省並寫學術文章表達對基督教曾經參與帝國主義時代的罪行的反省--看看梁家麟教授和他同儕所寫的相關學術文章自有分曉。)
對于基督徒,華人世界的非信徒實在是太寬容了。如果華人世界是以同等心態對之,相信有幾場戰爭是免不了的。但是,現在華人的寬容卻成為基督徒的榮耀。基督徒說打開中國的大門是上帝的恩典。
(您這樣說是以偏概全的,基督徒在中國歷來雖然犯過不少錯誤,但他們辦學建醫院協助推動天足運動,讓婦女受教育,給中國各界帶來科技和文明,仍然是沒功勞有苦勞的。如果基督徒完全沒有做過那些事情,今天的中國可能還有許多基礎建設不能完成呢。但,我不認同基督徒在中國功大於過,基本上,可說是功過相抵吧!因為一個牧師的兒子馬克思先生就把前人多年的努力和民國的突變毀于一旦,至今仍然尚未復原。)
更可怕的是,許多華人基督徒信教以後,唾棄許多傳統,什至看不起傳統。如長沙的事件。
(除了許多華人基督徒那樣做,也有許多華人基督徒不是這樣做的,長沙事件不是常數,而是零星事件,在那裡表現無知的基督徒應該悔改,好好與當地人重建人我關係,但這事件不能放大到使人誤會所有基督徒都是那樣。)
台灣經過日本幾十年的奴化教育,思想上已忘了日本人的殘暴侵略行為,現在反而認同日本,這和基督徒信教,實在是有異曲同工的地方。
(以上不是一個很好的類比,真正信上帝的基督徒,從來不會成為失去人性的奴隸,失去人性的基督徒,本來就是自己的奴隸或世俗化世界的奴隸。)
謝謝您給我機會在此平台與您交流。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