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頂禮佛陀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之最新開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1-2014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心怎樣才能於相續中生起呢?首先,應認認真真聞思大乘的有關論典,懂得菩提心的本義,以及它的本體、分類、於相續中生起的界限、生起後所獲得的功德,一個一個必須搞清楚。理解後,就應該去認真修持。如果肯這樣做,那麼,菩提心自然會在相續中真實生起。 今日教言—《〈修心七要〉耳傳略釋》講義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2014 12: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簡介

      智悲佛網,索達吉堪布的官方網站,提供100多部堪布的譯作、著作和講座及近千節五部大論等視頻課程在線瀏覽和下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4 08: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論你修顯宗,還是修密宗,菩提心的教言都必不可少,所以,我們有時間的時候,應該好好修持菩提心。這一點也沒什麼修不來的,關鍵是很多人都不去修,認為這個不重要,而想追求一種更高的境界。然而,更高的境界如果沒有菩提心作基礎,是根本無法生起來的。今日教言—《〈修心七要〉耳傳略釋》講義


敬錄自   智悲佛網微博

http://e.weibo.com/zhibeif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4 08: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錄自《中觀莊嚴論解說》      全知米滂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講解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2


      所謂的大乘,首先是以菩提心作為因。我們講任何一個法時都特別強調這一問題,不管修什麼法,首先一定要具足利益眾生的菩提心。如果利益眾生的菩提心不具足,那就根本不可能靠近大乘法。大乘的根本就是發菩提心。在菩提心的前提下,圓滿十度──六波羅蜜多再加上方便、願、力、智波羅蜜多,這就是道。然後通過十波羅蜜多圓滿,或者說修道以上的功德階段全部圓滿以後,獲得法身、色身雙運的佛果,就是所謂的大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4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1-06-20/739.shtml

菩提心的修法

慈誠羅珠堪布   開示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c/2011-04-27/1326.shtml

三殊勝──行善修心的究竟方法

慈誠羅珠堪布   開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4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是善行恒微弱,罪惡力大極難擋,
捨此圓滿菩提心,何有餘善能勝彼。
佛於多劫深思維,見此覺心最饒益,
無量眾生依於此,順利能獲最勝樂。
欲滅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眾不安,
欲享百種快樂者,恒常莫捨菩提心。
生死獄繫苦有情,若生剎那菩提心,
即刻得名諸佛子,世間人天應禮敬。
猶如最勝冶金料,垢身得此將轉成,
無價之寶佛陀身,故應堅持菩提心。
眾生導師以慧觀,徹見彼心極珍貴,
諸欲出離三界者,宜善堅持菩提心。
其餘善行如芭蕉,果實生已終枯槁,
菩提心樹恒生果,非僅不盡反增茂。
如人雖犯極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
若有速令解脫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菩提心如劫末火,剎那能毀諸重罪。
智者彌勒諭善財,彼心利益無限量。

─《入菩薩行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6-1-2014 08: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14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入行論》所述是大乘佛法精髓,為遣除眾生的痛苦而廣述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真實修法。作者也是得到文殊本尊的攝受,親證諸法實相的大乘菩薩,理所當然是正論,而且是佛教史上的曠世巨典。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7-1-2014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人天真地認為,自己只享受一次欲樂,就足夠了。但若想以此令貪欲變淡,這無疑是異想天開。如同飲用鹽水,只會越喝越渴,貪欲越享受就會越熾盛,永遠也不可能讓你心甘情願地捨離。──法王如意寶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0 人气 +10 收起 理由
白布飘扬 + 50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14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錄自《佛子行》講記      無著菩薩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3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zb/zhengfatihu.pdf


      辛二、貪境轉為道用:


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

令生貪戀諸事物,即刻放棄佛子行。


      美妙的色法、動聽的聲音、芬芳的香味、可口的味道、柔軟的所觸等五欲妙樂,人們都非常喜歡、拼命追求,實際上它們現而無實,越享受,貪心就越增長,如同喝鹽水一樣越喝越渴,實在是控制不了。現在很多人對妙欲貪得無厭,有了地位還要財產,有了財產還要房子……把知足少欲完全拋之腦後,就像佛陀在《因緣品》中所說:“雖降珍寶雨,貪者不滿足。”貪心非常大的人,即使面前出現一座金山也不滿足,從而“今生或他世,貪欲生禍殃”。

      所以當遇到貪戀的對境時,不管是美貌的異性、動聽的聲音、豪華的住宅,都應該學會立即放棄貪執。有些人到了一個道友家裡,看別人修了一個玻璃房,就想:“玻璃房多好啊,我也要想辦法修一個。”聽別人放了什麼歌,“特別好聽啊,我也應該刻一個。”別人地裡種了小白菜,“哎,多新鮮哪,我院子裡要不要也種小白菜?”在座的修行人,大的貪欲倒是沒有,不可能想買輛幾百萬的轎車,看別人在加拿大有所大別墅,自己就要在美國也買一個。但大人物有大的貪欲,小人物有小的貪欲,儘管貪欲的對境和方式不盡相同,其本質是完全一樣的。小螞蟻對小食物貪執很大,大獅子對大食物貪心很強,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斷希求,這就是凡夫人的特徵。

      因此,當我們生起貪心時,一定要盡量斷掉,作為修行人,沒必要這樣貪下去,貪這些有什麼用呢?始終沒有盡頭,貪了一個還要一個,如古人說:“終日忙忙只思飽,食得飽來便思衣,衣食兩樣皆具足,便想嬌容美貌妻……”有了一個妻子嫌不夠,還要三妻四妾,出外有馬車。古人喜歡馬車,就像現在人喜歡轎車一樣,要有一個輪子、兩個輪子,外面的裝飾如何華麗,就是貪著這些。以前藏地的出家人,所貪的對境跟現在也截然不同,他們追求披單是氆氌做的,裙子是氆氌做的,氆氌又分上、中、下三等,而現在不是這樣,一是房子二是轎車,有些活佛在轎車上還是有競爭性的。

      貪心真的非常可怕,當我們遇到所貪對境時,盡量要把貪心斷掉,以正知正念來攝持,過一種知足少欲的生活。我旁邊有個修行人,我經常到他家裡去,他家除了生活用品以外,什麼都沒有。二十年前是這樣,二十年後還是如此。其實按他的經濟實力,不敢說買很好的轎車,吉普車應該買得起,但是他不願意,每天就願意過簡單的生活,沒有什麼競爭心,心裡有一種滿足感,整天盡量看些書,然後禪修,過得特別快樂。

      這種滿足感,帝釋天王也難以得到,帝王將相也很難獲得。現在的出家人和在家人真的沒有滿足感,有些居士有了一般的手機不行,還要能拍照的、能攝像的,欲望越來越增上,最後不知道什麼時候離開世間。因此到了一定的時候,自己應該學會控制,我要求學院的道友盡量保持知足少欲,這就是修行人的行為,對今生來世都有利。不然一直貪得無厭,最後一切都會落空的。

      你們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永無止境地奔跑,還是要控制自己?假如自己不管好開關,讓別人管不一定方便。因此,大家應該學會知足少欲,有一種滿足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14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對治貪欲的方法是控制它,不放縱它。如果放縱它,就會像鹽水越喝越增乾那樣,只會讓貪欲的病越來越深。對這一點大家要有足夠的認識。現在物質這麼豐富、欲塵這麼誘人,每天在面對的時候到底是放任自己的貪欲,還是控制住貪欲?這是時時要面對的問題。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貪欲是以受用五欲的因緣而滋生、而增長的。只要在無明的狀態裡,不斷地享受,貪欲就會不斷地增長,最後增長到無法自控的地步,人就會毀滅。所以大家一定要警惕,當煩惱增長到極強盛的時候、已經難以扭轉的時候,也就是自己墮落的時候!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有誰是因為享受過後而停下來呢?反而越是放縱貪欲,求取的衝動會越來越強,讓耽著的心越來越深,妄動的力量越來越大。就這樣,煩惱在不斷地加強、業在不斷地加重,墮落的勢力也就越來越大,未來的苦難也就越來越深。所以貪欲的病越發展越嚴重。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所以真正毀滅自己的敵人,就是自己內心的貪欲。不能控制的話,一定會帶給自己今生、來世無窮無盡的苦難。這樣認識之後,就要極力地控制貪欲。所以智者對待五欲的態度是控制而不是放任,就像防賊一樣看住它。自覺地管制自己的五根。


敬錄自   益西彭措堪布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yixipengcu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14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貪”會帶給人一時快樂,結局卻是無盡麻煩;“嗔”能讓人瞬間壓倒對方,卻會埋下無窮禍患;這二者都來自“癡”,由於不明道理,所以不懂取捨。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14 0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壬一、(應知三毒的作業):

      問曰:貪嗔癡三毒各有什麼樣的危害作用呢?


貪業能攝集,嗔業起鬥爭,

癡業能增長,如風於大種。


      貪欲的作用能攝集有情及財物;嗔恚的作用即是興起鬥爭;癡的作用能增長貪嗔諸毒,就像風大對諸大種能遍及推動增長作用一樣。

      欲斷貪嗔癡,必須先明各個之作業功用,也即先要了知其危害作用。有情眾生的煩惱細分有八萬四千乃至無數種,而總結起來可以包括在貪嗔癡三毒之中。其中貪欲,有攝集情器諸法的作用,比如說人們見到某有情或某器物,內心立即生起想得到的欲念,這種希求外境之心,即是貪欲心。針對貪欲的這種作業或功用,大小乘佛法相應提出了對治法。如小乘的不淨觀,以了知所欲境的不淨名言本質而壓制貪念的相續現行,從而遠離眷屬和受用;大乘行人以觀察貪欲境與貪欲念的本質,了知它們如幻無自性,以此而斷除貪欲煩惱。嗔恚的作用即是興起鬥爭,它是對某種不合意境的厭惡捨離之心,比如人們都厭惡疼痛,一旦某種境給自己帶來痛覺時,即會生起惱怒,與之作鬥爭以求平息或遠離。因此對治嗔恚,需要修習慈心忍辱,而且以合意的宮室衣食語言等,輔助調柔內心的粗惡分別念。愚癡是一種不明事理蒙昧無知的心態,其業用是增長貪嗔等煩惱,由於它的作用,眾生不明貪嗔的本質、禍患及對治,反而助長鼓勵貪嗔等煩惱。對治癡毒的方法,於小乘中主要順觀逆觀十二緣起,於大乘中修緣起性空,以無二智慧了達世俗諦與勝義諦的本性,徹底斷除無明癡心之根。此癡毒根一旦斷除,貪嗔煩惱即會自然息滅,猶如四大種中風大已除,其餘大種也會死寂無動一樣。否則,只要癡毒不斷,其餘貪嗔煩惱一定會不斷增長,如同風大存在時,火大在其作用推動下會更加熾盛,水大也更加活躍,地大也會不斷運動發展。因此,修行者必須如是明了三毒之各個行相,才能有效地以對治妙法斷除其危害。

      譬如說,海中的鯨魚非常有力,若咬住了人或船,很難讓牠鬆口放棄,但是如了知其習性,施以火攻,牠立即會放棄而逃。同樣,貪嗔癡三毒對眾生的危害攻擊非常凶猛,一般人很難斷除,只有以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賜予的殊勝智慧之火,才可徹底降伏。月稱菩薩言:「貪心攝愛欲,嗔心毀慈悲,無明愚癡者,不知其過患。佛陀所說法,此乃最究竟,唯有智慧故,泯滅諸煩惱。」如是依世尊所教之究竟智慧,了知三毒煩惱敵的詳情,後施以妙法,方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將煩惱徹底摧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14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錄自《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      聖天菩薩  造頌    法尊法師  譯頌    索達吉堪布  著疏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zhongguansblgs/default.php


      壬二、(必須斷三毒的理由):

      問曰:既有對治三毒的方便,又為什麼要斷除它們呢?


不會故貪苦,無助故嗔苦,

無知故愚癡,由彼不達彼。


      不能會遇所愛境故生貪苦;欲捨離對境而無助力故生嗔苦;不知無我理故而生愚癡苦,由於它的蔽覆所以不能了達彼等貪嗔是苦。

      貪等三毒雖有對治方便,可令彼等暫時不現行,但是仍需進一步努力,以徹斷其根,因三毒只要存在,即會引生諸多苦惱。其中貪欲所生苦,即是有情貪求某種悅意境,不管是有情或器物,如果得不到滿足,即會生起求不得的痛苦;而貪欲本身有永不滿足的特性,故有貪欲者,這種欲壑難填的痛苦即無止息之時。再說嗔苦,其來源是因厭惡某對境,自己想摧伏遠離它,卻又得不到力量幫助以達到目標,因而生起不堪忍受的苦惱。然後癡苦,即是由愚癡不知正理而引生的煩惱痛苦。本來一切法之名言本性為無常、不淨、苦、無我,勝義中為離戲大空,由於愚癡無明,有情不知其實相,因此生起貪執、嗔恨、嫉妒等煩惱,引生種種痛苦。而且由於愚癡的障蔽,凡夫有情無法了達貪嗔癡煩惱是痛苦的真相,無由認識諸法本面而息滅痛苦。

      譬如說,昔日有窮人偶然見到了美豔的王妃,即生起猛烈的貪欲,然而其貪求無法實現,這位窮人由是而飽受了貪求不得的苦惱;在漫長的求不得過程中,他經常覺得自己孤苦無援,無法達到目標,由此常常大發憎恨,恨天怨地,飽受嗔恨苦惱;他想求得王妃的貪念,實際上也是以愚癡無知而起,而且因愚癡障蔽,這位窮人始終不知貪求王妃是愚昧之舉,也不知此是引生痛苦之舉。因此可見,如有三毒存在,痛苦即無由止息,月稱菩薩言:「因自無緣分,一生求不得,此人再無有,更大苦惱矣!」故當思維貪等三毒過患而生起徹斷之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14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4.pdf

      本師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為利益不同根基而三轉法輪,其中第二轉法輪,著重宣演般若空性。世尊示現涅槃後,弘教者分兩大派開闡般若深義:其一,無著菩薩以《現觀莊嚴論》為宗綱,開創了廣大行派,以隱義方式宣示般若;其二,龍樹菩薩以《中論》為根本論,開創了甚深見派,直顯般若空性深義。於此根本論,又有兩大論師闡其密義:一者即聖天菩薩(亦稱提婆菩薩),以修行竅訣方式粹攝《中論》密義而著《四百論》;另者月稱菩薩,著《顯句論》釋《中論》字句,造《入中論》顯明其深義。因而若欲修持了悟般若空性,於《四百論》尤應深加研習。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14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敬錄自《量理寶藏論》講記      薩迦班智達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82


      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在整個世間當中,弘揚釋迦牟尼佛教法的論師當中出現過“六大莊嚴”,我們以前也給大家做過介紹。首先是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等有關經典裡面,親自授記的龍猛菩薩──登地的龍猛菩薩,他造了《中觀》的相關論典;第二個是彌勒菩薩親自攝受的無著菩薩,也即開顯廣行派的無著菩薩;第三個是文殊菩薩親自攝受、獲得戰勝一切悉地的陳那論師。此三大論師人們稱之為“三大造論者”:《中觀》的造論者龍猛菩薩;《大乘俱舍論》的造論者無著菩薩;《因明》的造論者陳那論師。後來弘揚他們的教法、解釋他們論著的有三大論師,也即在蓮花當中化生的聖天論師解釋了龍猛菩薩的觀點;能背誦九十九萬部論典的世親論師解釋了無著菩薩的觀點;勝伏一切外道、抨擊一切外道的法稱論師,他解釋了陳那論師的究竟意趣。一般來講,人們稱這六大論師為“六大莊嚴”:三大造論者、三大釋論者,總共有六大論師。有關“六莊嚴二殊勝”也有不同說法:有些說無著菩薩和龍猛菩薩為二大殊勝論師,加上功德光尊者和釋迦光尊者兩位論師作為“六大莊嚴”。

      不管怎樣,釋迦牟尼佛所有的大乘小乘教法,依靠這六大論師而進行弘揚的,這一點無論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還是其他傳承的佛教都是公認的。所以我們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的真實密意,必須要依靠這些論師們特別珍貴的論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1-2014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麥彭仁波切的《二規教言》云:“如是具慧穩重者,若以有愧不放逸,公平正直誓堅定,了知報恩勤利他,及起正信廣布施,則於一切今來世,壽命長久無疾病,悅意安寧具財富”我們人如大樹,樹根是智慧和穩重,樹莖是不放逸和知慚有愧,樹枝是正直公平和誓言堅定,樹葉是知恩報恩和精勤利他,樹花是正信和布施


敬錄自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的微博

http://weibo.com/u/35738420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2014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erguijylqs/main.php

二規教言論淺釋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014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月13日至19日,學院將舉辦為期7天的法王圓寂十周年紀念法會。凡參與法會者,最好能念誦金剛薩埵心咒“嗡班雜薩多吽”十萬遍,看一遍法王的珍貴教言《不離》。直播:http://t.cn/zHCFIVO


敬錄自   索達吉堪布的微博

http://weibo.com/suod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2014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zhibeifw.com/xxgx/fhgx_fwnp10zn.php

2013 喇榮法王涅槃法會


http://fypd.zhibeifw.com/

法音頻道

http://www.zhibeifw.com/ptjt/main.php

新浪UC【智悲講堂】聊天室進入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3:39 AM , Processed in 0.06856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