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boobanzhu

道教神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4-9-2012 09: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魏伯阳



(约100—170),东汉东汉著名炼丹家,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人,为高门望族之子。世袭簪缨,唯有魏伯阳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魏伯阳修真潜默,养志虚无,博瞻文词,精通纬候,恬淡守素,惟道是从。视轩冕,如秕糠。乃从阴长生得受金丹大道,後与弟子三人入山炼神丹。丹成,知弟子中有守道未笃者,乃以丹喂白犬,白犬暂死,自己也服丹暂死,以试弟子,独有一虞姓弟子说:“吾师非凡人也,服丹而死,将无有意耶”,也服丹暂死,余二弟子不肯服食而出山去。二人去後,魏伯阳即起,将所服丹纳死弟子及白犬口中,都活了过来,一起仙去。因逢人入山伐木,乃作书与乡里,寄谢二弟子,二人方乃懊悔不已。

魏伯阳作《参同契》,五行相类,共三卷,其说似解周易,其实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他兼及内丹和外丹,被後世奉为“丹经之祖”。魏伯阳的思想对道教的炼丹术影响很大,被世界公认为留有著作的一位最早的炼丹家。

魏伯阳的生平事迹未见于正史。据葛洪的《神仙传》记载,“魏伯阳出身高贵,而性好道术,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其所从来”。五代后蜀时,彭晓在《周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一书的序言中说,魏伯阳是东汉会稽上虞人,不知师承谁氏,他“博赡文词,通诸纬候”,曾以其所撰《周易参同契》“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乃隐名而注之。至后汉孝桓帝时,公复传授与同郡淳于叔通,遂行于世”。这说明魏伯阳是生活于东汉桓帝(公元147—167年)前后的人物,他的弟子有徐从事、淳于叔通(即淳于斟,又名翼)等人。

关于魏伯阳的著述,葛洪在《神仙传》中说:“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但在《抱朴子内篇•遐览》中却只记录了《魏伯阳内经》1卷。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编成的《旧唐书》著录有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2卷、《周易五相类》1卷。彭晓在《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中说魏伯阳撰《参同契》3篇,“复作补塞遗脱一篇”。今仅存《周易参同契》一书,卷数视版本而定,或作3卷,或作2卷,或不分卷而作上、中、下3篇。

炼丹术是化学化学的原始形式。中国炼丹术大约始自春秋战国时代。到了汉代,炼丹术在封建帝王和豪强贵族的资助下取得长足的进展,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为后世炼丹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魏伯阳所撰的《周易参同契》就是世界炼丹史上最早的一部理论著作,历代炼丹家对此书均很重视,被称为“万古丹经王”。

《周易参同契》全书共约6000余字,基本是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文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写成的。该书“词韵皆古,奥雅难通”,并采用许多隐语,所以历代有很多注本行世,仅《正统道藏》就收入唐宋以后注本11种。《参同契》是一部用《周易》理论、道家哲学与炼丹术(炉火)三者参合而成的炼丹修仙著作。历代注释名家对它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存在着分歧,有的认为魏伯阳讲的是烧炼金丹以求仙药的外丹说,有的认为魏伯阳主张调和阴阳,讲的是靠自身修炼精、气、神的内养术,即后世所谓的内丹说;有的认为在《参同契》中,外丹说、内丹说二者兼而有之。今人王明认为,“《参同契》之中心理论只是修炼金丹而已”,并斥责内丹、房中、服符、昼夜运动、祷祀鬼神等为徒劳无功的旁门邪道。此说可取。

《周易参同契》中叙述最详细的部分,也是书中的核心内容,就是炼制“还丹”。原文记载共分三变,第一变是将15份金属铅放在反应器四周,加入6份水银,再用炭火加热,便生成铅汞齐。魏伯阳认为“火”也参加反应,是反应物。所以他说,要用6份炭的炭火微微加热,铅与水银、炭火这三种“物质”相互含受,才能够发生变化而生成铅汞齐。第二变是随着火力的增大,水银逐渐被蒸发掉,铅被氧化为一氧化铅和四氧化三铅,反应完毕时,主要生成黄丹,即黄芽(Pb3O4)。第三变是将第二变的产物铅丹与9份水银混合、捣细、研匀,再把这种混合药料置入丹鼎鼎中,密封合缝,务必使其不开裂、不泄气,然后加热。先文火后武火,昼夜察看,注意调节温度,反应完毕,丹鼎上部得到红色的产物“还丹”。这种“还丹”就是氧化汞。用现代化学知识来解释,魏伯阳所述“还丹”

炼法如下:

3Pb + 2O2 = Pb3O4 (黄芽)

2Pb3O4 = 6PbO + O2↑ (下丹鼎)(可逆反应)

2Hg + O2 = 2HgO (下丹鼎)(可逆反应)

魏伯阳还在《周易参同契》中说:“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黄芽”就是铅丹,“河上姹女”为汞。这句话的意思是,汞易挥发,铅丹能与汞在高温下作用,生成不易挥发的氧化汞,因而汞被铅丹“制服”住了。

魏伯阳在阐述服饵金丹何以能使人长生不老时,采用的是不恰当的类比法,认为黄金既然不朽,还丹又能发生可逆循环变化(2Hg + O2 = 2HgO(可逆反应))那么饵服黄金和还丹后,就能使人身不朽和返老还童。这种希图把黄金黄金、还丹的性质机械地移植到人体中以求长生的天真想法,在今天看来当然荒谬可笑,但在当时有些人却深信不疑。

在阐述炼丹术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时,魏伯阳指出,物质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炼丹过程正如以檗染黄,煮皮革为胶,用曲蘖作酒等等一样,是“自然之所为”,“非有邪伪道”。他还将阴阳五行学说用于解释炼丹术现象,认为万物的产生和变化都是“五行错王,相据以生”,是阴阳相须,彼此交媾,使精气得以舒发的结果。

魏伯阳不只是囿于阴阳五行学说,他还提出了相类学说。他认为阴阳相对的两种反应物质还必须同时属于同一种类,“同类”的物质才能“相变”,“异类”物质之间则不能发生反应。他说:“欲作服食仙,宜以同类者。……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若药物非种,名类不同,分剂参差,失其纪纲,虽黄帝临炉……亦狄和胶补釜,以硇(氯化铵)涂疮,……愈见乖张。”这就是说,事物的变化是有其内在原因的。这大概是根据炼丹家们一些失败的教训而总结出来的。魏伯阳的这一理论虽然遭到葛洪的反对,但到了唐代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它毕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实际上,魏伯阳的这个相类学说是化学亲合力观念的前身。

魏伯阳还认识到物质起作用时的比例很重要,并已经观察到胡粉(碱式碳酸铅)在高温下遇炭火可还原为铅等化学现象。在《周易参同契》中,魏伯阳还记述了升华装置(丹鼎),把丹鼎看作一个缩小的宇宙,阴阳变化、万物终始都在其中。

必须指出,魏伯阳认为修丹与天地造化是同一个道理,易道与丹道是相通的,所以能用《周易》的道理来解释炼丹的道理,这使本来就比较复杂的炼丹术变得更加神秘,影响了后世炼丹家的哲学思维。此外,魏伯阳主张采用铅汞作为炼丹的主要原料,所炼得的丹药是氧化汞之类的毒药,这就限制了炼丹实验的范围,并导致服丹中毒,这实际上阻碍了炼丹术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9-2012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魏華存



魏華存(252-334年),字賢安,晉代女道士。道經中稱為紫虛元君南嶽魏夫人。任城人。其父魏舒,官至司徒。她幼而好道,誦讀《老》、《莊》。常服氣闢谷,攝生修靜。二十四歲,父母命其嫁給太保掾南陽劉文(一作劉乂)。生二子,長曰璞,次曰瑕。二子稍長,她便獨居靜室,專心修道。

【傳授經書】


据《魏夫人传》载,魏华存“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常欲别居闲处,父母不许。年二十四,强适太保掾南阳刘文(一作刘七),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二子粗立,乃离隔宇室,斋于别寝”。据《云笈七?·上清经述》《茅山志》卷十载:魏华存居修武县(夫为修武令)时,因“冥心斋静,累感真灵”,谓于西晋太康九年(288)三十七岁时,忽有众真下降,清虚真人王褒为其师,并授以《太上宝文》 《八素隐书》 《大洞真经》 《灵书紫文八道》 《紫度炎光》 《石精玉马》 《神真虎文》 《高仙羽玄》等经三十一卷,并称“此书昔授之西城总真君,今以付子,且语以存思指归行事口诀”。

于是《上清经》从此而行世。后又有景林真人别授《黄庭内景经》。考清虚真人王褒字子登,范阳襄平人,安国侯七世孙,学道华阴山。但王褒生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则下距魏华存之生为二百八十七年,故所述王、魏间经书授受事,当不足信。至于《黄庭内景经》授受之说,涉及该经撰者及出世源流问题。今人王明先生曾对此详加考辨,认为:魏晋之际,民间似已有秘藏七言韵文的《黄庭》草本,约在西晋太康九年左右,魏华存得此草本,并予注述;或有道士口授,华存记录,详加诠次,撰为定本。关于《上清经》之下传,《真诰》卷十九《真诰叙录》载:“晋哀帝兴宁二年(364),南岳魏夫人下降,授弟子瑯琊王司徒舍人杨羲,杨以隶书写出,又传护军长史句容许谧,并第三息上计椽许翙,二许又更起写,修行得道。

”所谓“降授”乃扶乩降笔,且兴宁二年魏夫人“降授”上清经箓,已是魏华存死后三十年的事,当不可信。《上清经》实为杨羲所造。上述三事,皆魏晋时期道教造经者之托辞,魏华存经此神化后,被上清派尊为第一代太师。

魏夫人生长在一个不寻常的仕宦之家。其父魏舒,字阳元少年时成为孤儿,寄养在姓宁的外婆家。四十余岁时,郡守派员访察孝亷,魏舒被推举到朝廷,对策合格,后升官至司徒,魏舒被聚了三个妻子都己死去,儿子活了二十七岁,也早于魏舒而死。

魏夫人生于曹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其父魏舒,时年己四十四岁。魏夫人幼小时,随父任朝廷官职,居住洛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平时喜读《老子》、《庄子》、三传五经及诸子百家。幼年时,就接受天师道,羡慕神仙,静默养炼。及年长,信道修炼,日益强烈,平时按道教养生丹法服胡麻散、茯苓丸,并且用吐纳气液,摄生静养。家中亲戚往来,她一概拒绝会见。她要求离开家庭,住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但遭到了父母的反对。无奈,只好在家中找一偏僻的住室,读道书,静养炼。

魏夫人到二十四岁的时候,父母亲强迫她嫁给太保掾、南阳籍的刘文(字幼彥),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璞,小的叫瑕。幼彥后来做了修武县令。魏夫人内心一直向往道教,崇信越来越诚。待二个儿子长大,于是就和丈夫分居,斋戒别室。终因精诚勤致天帝开怀,命神人降授《上清经》,由魏夫人传播于世,遂为道教上清派开祖。

道教传说,魏夫人与丈夫刘文分居之后,经过了三个月,忽有清虚真王褒及众真人降临夫人斋室,告诉夫人说:“你专注三清,勤苦到如此境地,我等受扶桑大帝君之命,特授你神真之道。”于是,让玉女打开玉笈拿出《上清真经》三十一卷,说:“我昔潜心学道,遇南极夫人,西城王君,授我宝经三十一卷,诵经习行,以成真人,住有小有洞天仙王,今日所授,乃昔日的文本。”随后,清虚真人王褒起立向北,毕恭毕敬,执书而祝说:“奉泰帝的命令,于今良辰吉日,以褒昔精思于阳洛山所授的宝书,传与魏华存,计三十一卷,华存当谨守明法,修真成仙。有泄我书者,身为下鬼,族及一门。”祝罢又说:“此书当传真人,不仅我得如此,你今获此,皆泰帝的命令。自我之后,当有七人得到它,至华存即是第四个人了。”于是,亲手授予夫人。随后,王褒又摘经中之节度,行事之口诀,一一传于夫人。接着,景林真人又授夫人《黄庭内景经》,令其昼夜存念,诵习万遍之后,可洞观鬼神,调和三魂五魄,可致长生久视。授己毕,众真人隐形而去,留言他日将会见于洛阳山中。

魏华存 -                                民间传说                                         
  黄庭观在道教中的名望很高。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东晋咸和九年(公元三三四年),著名的女道士南岳魏夫人在礼斗坛白日飞升成仙。魏夫人名华存,字贤安,山东任城人,东晋司徒剧阳文康公魏舒的女儿。幼年时便熟读“庄老之书”,“笃意求神仙之术”,发誓不嫁。后来在父母的胁迫下,二十四岁时嫁给南阳刘幼彦,生二子,长名璞,次名瑕。据《南岳志》记中所录的《南岳魏夫人传内传》云:婚后,华存夫人时常“闲斋别寝,入室百日不出”,每日念经修道。传说由于精诚所至,感动上天,四位仙君在同一天降临到她家里,授她《太上宝文》、《八素隐书》三十一卷和《黄庭经》。她得到经卷后,日夜诵读,潜心修行。丈夫死后,天下大乱,携带二子渡江南行。尔后又与二子分开,与侍女麻姑于晋大兴年间来到南岳,在集贤峰下,结草舍居住,静心修道。这就是黄庭观的来由。在她修行的十六年中,传说西王母曾约请她到朱陵山上一起吃灵瓜,还得到西王母所赐的《玉清隐书》四卷,“时年八十,仍颜如少女”。八十三岁时,即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三三四年)间,她闭目寝息,饮而不食”,七天后一天夜里,被西王母派众仙来迎接她升天。

 传说,升天的第一天,有一群仙人驾着鹤车来到观前的“礼斗坛”相迎。杜甫在《望岳》诗中说:“恭敬魏夫人,群仙夹翱翔”,说的就是这件事。魏华存升天后,被帝封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与西王母共同管理天台山、缑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岳衡山的神仙洞府。传说魏夫人升天以后,黄庭观里继而升天成仙的也不乏其人。首先是她的侍女麻姑也列入天庭仙班,她的弟子女夷则成为花神,掌管天下名花。由于这些神话传说,黄庭观成为南岳道教历史上的神奇之地。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5-9-2012 10:0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12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药王与龍王



   孙思邈,唐代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上学,每天能背诵几千字。长大后,善于谈论老、庄及百家的学说。后周宣帝时,因为政治扰乱,隐居在太白山,学道炼气,将养身体,寻求超脱凡俗的仙术。他洞晓天文历及观天占验的术数,尤其精于医病用药,而且为人仁慈,做事处世,务求积累阴德,一方面专心培育自己本原,一方面以济人救物为功德。一天,他偶然出门,在路上见到有人想打死一条小青蛇,蛇已经被打伤,流着血。孙思邈忙恳请行人住手,并立即脱衣服赎来小蛇,帮它敷上药,放生在草丛间。

一月多时间过去了,孙思邈再度出门,碰见一位穿白衣的少年,带着许多随从和马匹。少年下马,迎上前来拜谢孙思邈,说道:“小弟承蒙道长相救,父母想见见您。”孙思邈救的人多,也不记在心上,听到此话也不当什么回事。那少年再次恳切拜谢邀请,思邈只好上了他准他备好的马,和他并驾齐行。那马如飞,—会儿到了处庄园。那里花木正透着春色,景色祥和明媚,门庭焕然如新,极有气派,人物往来既多又有气势一—一望去俨然是王爷的府第。少年请思邈入内,见一人端庄俊美,带白袷帽,穿绛色的衣袍,身后跟着许多付从。看到思邈,高高兴兴地上来迎接,嘴里谢道:“十分想念道长,所以派孩子来迎接。前不久,小儿偶然外出,突然被愚人伤害,全靠您脱衣救赎,保全性命。这儿我们的同族不少,都感激先生再生之恩。今天能面见道长,真是荣幸啊!”一会儿,请思邈进入内堂。里面好像是宫殴的内宅,见一位中年妇女,领着个穿青衣的小孩出来,再三拜谢说:“这小孩儿呆头呆脑,被人打伤,全仗道长救护才免一死”思邈这才想起曾经救活一条小青蛇,不由疑问重重:这是什么地方?又见左右服侍的都是太监婢女,侍从呼戴白袷帽的为“君王”,称乎中年妇女为“妃子”,心中十分诧异,便悄悄问身边的人,“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泾阳水府。”原来那“君王”,是泾阳的龙王呢。龙王请来宾客僚属,排下酒席,奏起音乐,宴请孙思邈。思邈推辞,说自己正辟谷服气,只能喝几杯酒。

在水府流连了三天,龙王问孙思邈想要点什么谢礼,孙思邈回答说:“本人居住山野,只喜好修道,冥想仙真锻炼形神,眼中虽看到各种物事,心中却没有什么欲求。”龙王把美丽的轻绡和珍贵的珠子、黄金送给他,思邈坚决辞谢不肯接受,龙王说:“道长是不把它们当回事罢,可怎么报答您呢?”于是命儿子取来秘藏在龙宫的药方三十篇交给思邈,说:“您是真正的有道之士,拿着它们可以济世救人。”于是备好仆马,送思邈回到所居的山上。

思邈对自己遇到的事十分惊异,试着用那三十篇医方治病,效果都很神妙。后来,他编写《千金方》三十卷,将龙宫之方编入书中。

《千金方》是医家的千古名著,造福世人不可胜数。孙思邈修道有成,医业又精,救人无数,所以被百姓尊为药王。在他家乡耀县,人们立庙纪念他,那庙所在的山就被称为药王山。周围民众至今仍流传着药王五和龙王相交的故事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9-2012 04: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是民间信仰之神.都不分清楚就 copy 搬來請說明講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0-2012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ao86 发表于 26-9-2012 04:57 PM
有些是民间信仰之神.都不分清楚就 copy 搬來請說明講清楚..

請問山神,河神,火神,水神,是道教還是民間信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0-2012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跳过他们就好啦。。。
只不过是个整天放火搞事的小人物而已,人家发问要帮助的,他又不会。
然后整天在那边扮清高,扮有料。
你问酱多,他还不是一样上网读资料,然后假扮有料回复你。
是看他们要像上次咒语那样直接 copy and paste, 还是改成自己的资料而已。
你还得空整天去应酬他,佩服佩服。 本帖最后由 w97589 于 1-10-2012 06:2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0-2012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97589 发表于 1-10-2012 05:50 PM
直接跳过他们就好啦。。。
只不过是个整天放火搞事的小人物而已,人家发问要帮助的,他又不会。
然后整天 ...

朋友,您说有理。您是哪里人?有机会大家一起出来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0-2012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oobanzhu 发表于 1-10-2012 06:30 PM
朋友,您说有理。您是哪里人?有机会大家一起出来聊天。

在下吉隆坡人,有缘自然会见面。
但应该机会不大,因为我只是一间小庙的小帮手而已,很少参与外面的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0-2012 06: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97589 发表于 1-10-2012 06:42 PM
在下吉隆坡人,有缘自然会见面。
但应该机会不大,因为我只是一间小庙的小帮手而已,很少参与外面的活动 ...

有機會的。
修行不在廟大小,是在修為。咱小弟也是正在學習中。
廟里有舉辦一些慶祝神明誕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0-2012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oobanzhu 发表于 1-10-2012 06:49 PM
有機會的。
修行不在廟大小,是在修為。咱小弟也是正在學習中。
廟里有舉辦一些慶祝神明誕辰?

主要是普渡,主神是大士爷。
名字不便公开,地方不便公开。
有关阴的东西略知一二(真的是略知一二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0-2012 07: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97589 发表于 1-10-2012 06:57 PM
主要是普渡,主神是大士爷。
名字不便公开,地方不便公开。
有关阴的东西略知一二(真的是略知一二而已 ...

大家可以彼此共同交流。普渡公超度先人,孤魂,水子靈,功德盛大。
有facebook..可以傳短信給我。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10-2012 07:0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12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不才學樓主 copy and paste  

什么是道教?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处。因为迄今为止,中外学者、包括道教内部都还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我取《道教大辞典》引南北朝时(公元465-532年)的一位大文豪刘勰(音协)的解释:“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称为道教,这是对道教的高度概括。什么叫上标老子呢?就是以中国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的一位大哲学家“老子”(又名李耳,字伯阳,谥号聃的著作《道德经》为最高经典,以《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中最早创立的神仙思想为信仰基础,这就是次述神仙。所谓“下袭张陵”,就是第一代天师创立了道教,成为有组织的宗教。
当代学者和道教界对“道教”的定义,认为:崇仰黄老之道,以神仙家的学说及道家学说为中心,融合传统宗教习俗以告谕、教化世人,追求宇宙和谐、国家太平以及相信人们修道积德定能安乐幸福,长生久视的宗教,这就称之为‘道教’。”
一般地说,道教始创于东汉顺帝年间(公元126年至144年)。如深入研究,其确切时间应该是公元142年。这一年,第一代天师张陵“精思西山,太上老君亲降。五月一日,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从而创立了道教。(见《天师世家》)
道教的创立,也不是突然间凭空产生的,它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上古的图腾崇拜和宗法制度的形成,自然的鬼神崇拜,《庄子》、《列子》等先秦道教哲学、秦汉时的神仙方术等,都与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可以说,道教是我国古代社会鬼神崇拜的延续和发展,道士是古巫祝方士的遗绪”。下面,先讲讲远古渊源。
(一)远古的图腾崇拜和巫觋(音喜)文化是道教产生的最早根源
图腾是原始社会的一种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同时发生,距今约7000年左右的历史。图腾大多是以某种动物,如熊、狼、鹿、鸟等。这种图腾崇拜曾经遍及世界各地。中国有本书叫《史记》,记载中国的人文始祖黄帝率领熊、羆、貅、貔(音皮)大战蚩尤,这些熊羆、貅、貔就是远古的图腾部落。
由图腾崇拜而形成的祭祀文化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十分普遍,而掌管这种祭祀仪式的人,就称为“巫祝”,巫又有“巫”、“觋”之分,女巫称为“巫”,男巫则为“觋”。这一时期,原始的自然崇拜,鬼魂崇拜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融合的祖先崇拜。这些都是道教产生的最早根源。
(二)先秦道家的哲学思想及秦汉方仙道文化是道教的思想渊源
众所周知,道教信奉的最主要经典是春秋时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是一部哲学巨著。《道德经》道先提出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的本体,但万事万物都包含了“道”。道是可以让每一个人都能感知到的客观存在。道家和道教把“道”列为最高信仰,就是“道法自然”。关于“道”的本来意义,指的是“道路”,也就是说“指引我们走路”。道也可以解释为客观自然规律,认识和把握客观自然规律,是道教中人毕生的追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悟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2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一起跳过,多余的一律不受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2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民间,主管送子的神祇一般都是女性,常常被称作某某娘娘;张仙是个例外,他是一位“爷”。   张仙本来只是司职护子,也就是保佑民家的幼子。他的形象一般是拈弓搭弹,指向天狗,俗说是保护小儿不被天狗吃掉的。既然能保佑已出生的小儿,保佑未出生的胎儿也就成了职能的合理延长。而保护没有出生的胎儿,这也就等于是送子了。由此,张仙也就成了送子之神。   关于张仙的原型,《陔余丛考》所引陆文裕《金台纪闻》说是孟
在民间,主管送子的神祇一般都是女性,常常被称作某某娘娘;张仙是个例外,他是一位“爷”。

  张仙本来只是司职护子,也就是保佑民家的幼子。他的形象一般是拈弓搭弹,指向天狗,俗说是保护小儿不被天狗吃掉的。既然能保佑已出生的小儿,保佑未出生的胎儿也就成了职能的合理延长。而保护没有出生的胎儿,这也就等于是送子了。由此,张仙也就成了送子之神。

  关于张仙的原型,《陔余丛考》所引陆文裕《金台纪闻》说是孟昶:五代蜀后主孟昶的花蕊夫人在蜀亡后被掳入宋宫。她思念故主,便把带进宫来的孟昶挟弹图挂了起来,以志纪念。宋太祖见了,问是谁,花蕊夫人撒谎说是蜀中的张仙神,奉祀他可以令人得子。这话流传到了民间,人们也就奉祀起这位张仙来。据说,苏轼的父亲苏老泉就有梦张仙而得子之验,并写了《张仙赞》。

  尽管是男性,但能送子、佑子,所以张仙还是很受人们崇拜的。过去有些地方有张仙祠、张仙庙,天津天后宫里的张仙阁就是供张仙的著名建筑。张仙的画像常贴在烟囱旁,俗说天狗是从烟囱钻到屋里惊吓小儿的,所以就让张仙守着烟囱,保佑孩子。张仙画像上一般有这样的联语:“打出天狗去,保护膝下儿”,横批是“子孙绳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2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500多年以前,秦蜀郡太守李冰,带领其子和蜀民在灌口(今都江堰市),日夜奋战,终于降服了作恶多端的孽龙,治好了水患。忽然感到浑身疲劳不堪,眼前一黑,昏倒在伏龙观前。半响,才慢慢苏醒过来。
这时,一个头戴斗笠,身着蓝衫,脚登草鞋,风尘仆仆的干瘦老汉,两眼淌泪,双膝跪在地上慢慢地向李冰陈述:“禀太守!小神乃洛县(今什邡市)高景关的土地。近月来,高景关上平白无故的冒出一座龙神庙。那庙中龙神一日要吃三牲九头,十日要吃童男童女一对。这几天,无人愿与它送去吃的,它便兴风作浪涌水赶石,堵在关前瀑口。把瀑口以上的红白场、八角庙、高桥镇,变为西海;使瀑口以下的两岸良田,喳口裂缝,颗粒无收。沿岸百姓,痛不欲生。小神深知太守降龙擒怪,道法高强,特地前来求救!”李冰听罢,令土地稍坐片刻,手抚长须,剑眉紧锁,深深地陷入沉思之中……
原来,李冰出生在与洛县章山一脉的岷山地域。小时,眼见川西平原洪水泛滥成灾,百姓叫苦不迭,便萌发治理水患之念。于是,他发奋读书,深钻天文地理知识,研究治水之方。由于他对蜀地山川河流了如指掌,成人后治水屡建奇功,秦昭王心喜,封他为蜀郡太守。上任后,他带领蜀民兴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凿平了青衣江涵岩(今夹江县境内),疏通了汶井江、羊摩江(今邛崃、崇庆、双流等县境内),使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
李冰想到这里,对土地道:“吾决不让这妖孽残害家乡父老!”于是,他叫人牵来一匹马,叫土地神上马带路,自己率三官等文士武将直奔高景关而去。
李冰一行来到高景关下,他令三官和上地神等关下留步,自己佩带斩龙剑,独步上关。他抬头仰望,两山对峙,青狮白象堵严瀑口。瀑口上,一片汪洋,波浪滔天;瀑口下,一片焦黄,稻禾干枯。悬岩峭壁之下,屹立着一座巍峨的庙宇。斗大的“龙神庙”三字映人眼帘。阴暗的大殿正中,端坐着一个面目狰狞,戴金盔穿金甲的龙神。龙神头顶上冒出一团黑气,背后隐卧着一条张开血盆大口的恶龙。龙嘴两旁,白骨累累,一股难闻的血腥味直往上窜。这孽畜正是从他手中逃掉的西海龙王敖顺的九太子!找了它多年,今天却在这里相遇。
恶龙九太子一眼见到李冰,本待前去硬拼,又恐非李冰对手。埋下龙头,想出一条吃掉李冰的毒计。你看他,口吹一团妖气,自己摇头一变,变成一慈眉善目,双手捧拳的慈航真人站立岩石上道:“李公!尔功德无量,吾来度尔成仙!”
李冰一见龙神庙消失得无影无踪,面前这慈航真人的头顶上,仍然冒着一团黑气。这又是恶龙九太子所为。他抽出手中斩龙剑,大吼一声:“胆大的孽畜!竟敢变着普渡众生的慈航真人骗吾。吃吾一剑!”说罢一剑刺去。
恶龙九太子见诈骗未遂,一股青烟冲上天空。一摆龙头,变作一条九头龙,张牙舞爪地向李冰扑来。李冰念动真言,从高景关下的凉风洞里唤出风神,从热风洞里调来火神,祭起斩龙剑,剑即变作无数把飞剑,直向恶龙九太子刺去。李冰大显神威,恶龙跳进黑滩子里翻江倒海。风神吹出的神风,使恶龙难睁双眼。火神放出的神火,让恶龙皮烂肉焦。神龙混战了三天三夜,李冰越战越勇,一剑劈开了黑滩子里的巨石,杀死了恶龙。一鼓作气地率领将士百姓凿开了被恶龙九太子堵死了的瀑口。从此,瀑口以上再不是一片汪洋大海了。瀑口以下的洛县、彭州、汉州的大片良田五谷丰登。李冰为永保高景关下的瀑口畅通无阻,便留下三官,配合土地神,永镇瀑口,保一方平安。
一日,时年67岁的李冰,站在高景关右侧的后城治山石之上,抚须佩剑,放眼成都。只见沟渠纵横,千里沃野,稻谷金黄,心中喜悦。忽闻仙风吹拂,仙乐齐鸣。只见羽衣使者,从天而降,说道:“李公之德,垂名天府,玉帝命吾等迎公上天!”言毕,羽衣使者带李冰飞升而去。
后来,人们把李冰飞升上天的那块岩石,称为升仙台。在离升仙台不远的地方,建起了李冰衣冠墓。同时,在高景关瀑口旁边,修建了镇守瀑口的三官庙和祭祀李冰的大王庙道观。每年农历 6月24日是李冰诞辰之日,这天,大王庙道观热闹非常,香烟缭绕,游人如织。李冰升仙的传说也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12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谷先生原是中国古代传说人物,言其为战国时苏秦、张仪之师,后被道教奉为古仙。《史记•苏秦列传》曰:“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①《张仪列传》曰:“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②唐司马贞《索隐》曰:“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颍川阳城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 所居,因为号。又乐一注《鬼谷子》书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③盖唐前世人已疑鬼谷先生之“乌有”;信之者,亦仅推知其为某人之号,其姓名、生平,皆付阙如。
    但是道教很早就视之为仙人。东晋南北朝时托名东方朔所著的《海内十洲记》即为他编写了一段“仙话”。云:“昔秦始皇大苑中多枉死者横道,有鸟如乌状,衔此草(指上云“不死草”)覆死人面,当时起坐而自活也。有司奏闻,始皇遣使者,赍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此草是东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其叶似菰苗,丛生,一株可活一人。’始皇于是慨然言曰:‘可采得否?’乃使使者徐福,发童男女五百人,率摄楼船等入海寻祖洲,遂不返。”④故托名葛洪的《枕中书》(实出于南北朝)即将鬼谷先生纳入道教神仙谱系,称:“鬼谷先生为太玄师,治青城山。”⑤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又于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下“左位”中,列入鬼谷先生。南北朝所出之《文始先生无上真人关令内传》,又署名鬼谷先生撰。⑥杜光庭《录异记》卷一所记鬼谷先生,对之作了更多的增益。称鬼谷先生为“古之真仙也。云姓王氏。自轩辕之代,历于商周,随老君西化流沙。洎周末,复还中国,居汉滨鬼谷山。受道弟子百余人,惟张仪、苏秦不慕神仙,好纵横之术。时王纲颓弛,诸侯相征,陵弱暴寡,干戈云扰。二子得志,肆唇吻于战国之中,或遇或否,或迍或泰,以辩谲相高,争名贪禄,无复云林之志。先生遗仪秦书”⑦以责之。据此,其生活年代,竟上推至黄帝殷周时代,且是太上老君西行化胡的随从者之一。更重要的是将其传授纵横术的纵横家身份,改变为传授神仙道术的神仙家身份,所传授的不是纵横术,而是神 仙术,因此才遗书谴责“不慕神仙,好纵横之术”的苏秦、张仪。经此改造后,鬼谷先生就成为地道的古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5-10-2012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97589 发表于 3-10-2012 10:26 AM
楼主,一起跳过,多余的一律不受理。

没品没到这点我见识了,答不到就跳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12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净明黄素谌母元君



谌母,又称“婴姆”,姓谌,字婴,三国时吴人。据《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称,谌母居丹阳郡黄堂,潜修至道,童颜鹤发,时人称为婴姆。遇仙童授以修真之诀大洞真经、豁落七元太上隐玄之道。谌母密修大法,积数十年,人莫知之。许逊、吴猛闻其有道,远诣丹阳请授大法,谌母乃授许君以孝道明王之法,数年后仙去。

谌姆者不知何许人也,自言谌姓,其字曰婴。尝居金陵丹阳郡之黄堂,潜修至道。忘其甲子,累世耆老皆见之。齿发不落,容貌常少,敬为仙人,咸以谌姆呼之,谓其可为人师也。据清微仙谱云:「上清元君西华圣母,一号灵宝净明黄素天尊,乃女真谌姆也。姆讳婴居於广堂,事见仙传,得上清高仙上明玉书三章,潜修至道,感斗中玉符之隐,上居西华谅光宫,掌元始图书之府,称谌姆元君」。按谌姆元君曾以净明五雷诸法,传授於西山许旌阳真君,垂世济人也。

谌母是一位被后人神话的女性,她的生平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她也是谌家人的后代,家谱记载:谌母不知何许人也,后人相传为文叠公之孙女。文叠公即谌重,他被封为汉昌侯。这是宋嘉定内子秋月,海布白玉蟾记于黄堂观的资料。其它的媒体也有很多关于她的传说。铁柱万寿宫有谌母殿,谌母在那里被供奉。

谌母在一些地方别称为谌母娘娘,在江西省新建县松湖镇有个谌母娘娘的黄堂宫,每年的七月底到八月中旬都会有大批的人去参拜。相传谌母娘娘是许逊(许真君)的师父,在新建县有个许逊的万寿宫也是受当地人的敬仰。许逊在修道期间,碰到当时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丰城市隍城镇天将大旱,三年没下雨,百姓颗粒无收,当地传闻是又一个蛟龙作怪,许真君在修道期间路过此地,见到底百姓贫苦,苦受灾害,一人挺身去斩蛟龙,第一回合,许逊不敌蛟龙。许逊一路走到丹阳向谌母娘娘求法,谌母娘娘被许逊的善行感动,亲自传授许逊道法。之后许逊力斩蛟龙得到当地百姓拥戴!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许逊功德圆满,念念不忘师父谌母娘娘的恩德,又一次和吴猛来到了江苏丹阳黄堂宫拜谒谌母娘娘。言语之中,许逊流露出每年来朝拜师父的心思。谌母娘娘为了解除许逊路途遥远劳顿之苦,便顺手拔出一根香茅,往南一抛,对许逊说:“你回去之后,便去找寻香茅的落处,在香茅落下的地方为我建一座黄堂宫,每年的秋天,你只管去那里拜谒一次就行了,不必长途跋涉到这么远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1-2012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贴】【五岳大帝】



东岳三月二十八日生

  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也。在兖州奉符县,今太安州是也。以梁父山为储副。东方朔《神异经》曰: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日赫天氏,赫天氏日胥勃氏,胥勃氏日玄英氏,玄英氏子日金输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日金虹氏。金虹氏者,即东岳帝君也,金蝉氏即东华帝君也。金虹氏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封为古岁,为太华真人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讳崇。其古岁者,乃五岳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今之奉高是也。其后乃水一天尊之女也。至神农朝赐天符都官,号名府君。至汉明帝封太山元帅,掌人世居民贵贱高下之分,禄枓长短之事,十八地狱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圣帝自尧、舜、禹、汤、周、秦、汉、魏之世,只有天都府君之较,按《唐会要》曰:武后垂拱二年七月初一日封东岳为神岳天中王,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四月初一日尊为天齐君。玄宗开元十三年加封天齐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月十五日诏封东岳天齐仁圣王,至祥符四年五月日尊为帝号:东岳天齐仁圣帝。淑明皇后,圣朝加封大生二字,余封如故。帝五子,宣灵侯,惠灵侯,和惠夫人,至圣炳灵王,永泰夫人,居仁尽鉴尊师,佑灵侯,淑惠夫人。帝一女,玉女大仙。即岱岳太平顶玉女娘娘是也。

  南岳
  南岳衡山,衡州衡山县是也,以霍山为储副。东方朔《神异经》云:姓崇,讳覃。南岳主於世界星辰分野之地,兼麟甲水族龙鱼之事。大中祥符四年五月二十五日追尊帝号:司天昭圣帝,景明皇后。圣朝加封大化二字,余封如故。

  西岳
  西岳华山,在华州华阴县是也,以太白山为储副。东方朔《神异经》云:神姓善,讳里。西岳者主管世界金银铜铁五金之属,陶铸坑冶,兼羽毛飞乌之事。大中祥符四年五月日追尊帝号:金天顺圣帝,肃明皇后。圣朝加封大利二字,余封如故。

  北岳
  北岳恒山,在定州曲阳县是也。以略峒山为储副。东方朔《神异经》云:神姓晨,讳锷。北岳者主於世界江河淮济,兼虎豹走兽之类,蛇虺昆虫等属。大中祥符四年五月日追尊帝号:安天玄圣帝。静明皇后。圣朝加封大贞二字,余封如故。

  中岳
  中岳嵩山,在西京河南府登封县是也。以少室山为储副。东方朔《神异经》云:神姓惮,讳善。中岳者主於世界地泽川谷沟渠山林树木之属。大中祥符四年五月日追尊帝号:中天崇圣帝。正明皇后。圣朝加封大宁二字,余封如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1-2012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



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或海蟾子,師姓劉名操,字宗成,號海蟾子,燕山人也。年十六,登遼之甲科,仕至上相。嗜性命之學,未究玄蘊。忽有道人來謁,師以賓禮延之。問其姓名,默而不答,惟索雞卵十,金錢一,以金錢置案上,壘壘疊十卵不墜。師嘆曰:「危哉。」道人曰:「公身命俱危,更甚於此。」師復問曰:「如何是不危底?」道人乃斂雞卵、金錢擲之於地,長笑而去。師於是頓悟,因夜宴,盡碎寶器。明日,解相印,易道衣,佯狂歌舞,遠遊秦川。復遇前次道人,授以丹訣,方知是正陽子也。

北宋词人柳永《巫山一段云》中有这样的句子:“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可见,当时已有刘海蟾狂戏蟾的戏曲演出。刘海蟾戏蟾最初的目的是除蟾祟,所以刘海蟾所到之处,蟾声消绝。考究起来,其所谓“戏”是一种巫术动作。《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邵武县志》说:“刘海蟾,名元英。……或曰:元英本名海,尝以道力除蟾祟,故称为海蟾云。”刘海戏蟾的故事几经演变,喜剧色彩越来越浓,刘海的“戏”的巫术驱邪意义逐渐消失,蟾已不再是除祟的对象,而是施行法术的灵物。明朝,李日华《六砚斋笔记》说:“皇越石携来四仙古像,一为海蟾子,哆口蓬发,一蟾玉色者戏踞其顶。手执一桃,连花叶,鲜活如生。”
    北宋词人柳永《巫山一段云》“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这是最早的刘海戏蟾记载。

据清初《坚瓠五集》记载:刘海戏蟾,“举世无不知其名者”,“今画蓬头跣足嘻笑之人”,即刘海也,“持三足蟾弄之”。

清孟籁甫的《丰暇笔谈》中的叙述,就更加神乎其神:刘海“汲井得三足大蟾蜍,以彩绳数尺系之,负诸肩上,喜跃告人曰:‘此物逃去,期年不能得,今得之矣。’于是乡里传述……争往看之,至拥挤不得行”,此后民间舞还出现刘海以金钱戏三足蟾,为吉祥之兆。

元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贊曰:

永脫金貂,力辭相印;

秦川異遇,終南高隱。

鳥飛兔走,虎伏龍降;

一卮仙酎,留待重陽。



──── (元)劉志玄、謝西蟾編,《金蓮正宗仙源像傳》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8-11-2012 11:3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5-2024 03:57 PM , Processed in 0.07048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