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boobanzhu

道教神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1-8-2012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武大帝(玄天上帝)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

其一,为北方之神。《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记·天官书》曰:“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而汉代人认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训》称其为颛顼、辰星、玄武。因较为复杂,民众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为北方之神。

其二,为水神。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五逸《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因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属性,深受人们的信奉。

其三,为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象征。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子,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就是利用龟蛇纠盘的例子来说明阴阳必须相合的观点。

其四,为戈之事的主持者,勾陈大帝之重要支持,剑仙之道守护神,武学之人的护法者。灵龟为盾、玄蛇为剑,兵天剑修真的看守护者。武当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斗、牛、虚、危、室、壁)组成龟形,其下有腾蛇星,故 焦 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故称玄武。玄武真君每每斩妖锄魔都御剑出行,就因为御剑天遁比腾云驾雾来的快。

其五,为司命之神。龟因其寿命长而成为长寿和不死的象征,《史记·龟策列传》称其能导引咽气。《抱朴子》亦称其能导引,并曰:“城阳郄位少时行猎,坠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气,或俛或仰。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为斗宿,俗称南斗。《星经》曰:“南斗云星,主天子寿命,亦宰相爵禄之位。”晋干宝《搜神记》中引用管辂的话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既而人们相信祭拜南斗就可以增寿。

玄武的这些特性,不但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信仰,而且还为唐宋以后玄武演变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础。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

《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行法之,作此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

《淮南子·天文》将此四方神与四天帝相配,称玄武为颛顼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
纬书《河图》则视玄武为黑帝之精,称:"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又曰:"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称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为之作护卫。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之玄武形象仍为龟蛇,该书《续编》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庐山,憩之涧石,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

五代于逖《灵应录》又记人锄死龟蛇得祸的故事,据称此龟蛇即"玄武神也"。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8-2012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玄坛真君赵公明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相传为武财神。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晋宝」、「招财使者邓久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後来,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

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区分。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该财神像当为武财神,即赵公元帅像。

赵公元帅,即赵公明、赵玄坛。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搜神记》和《真诰》等,都有赵公明的神迹,但只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
元明之间,赵公明的神迹才有完整的记载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玄朗,字公明,终南山人。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九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後,变化为九鸟,墬落於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张道陵在青城山炼丹时,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後,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三教搜神大全》称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有姜子牙封神一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除了赵公元帅以外,民间亦有以关帝和明代无锡御城战死的何五路为武财神的。

身世述要

赵公明于秦代出生在赵大村。传说出生时在三月十五日黄昏后天将黑时。赵公明,姓赵名朗,亦称玄朗,字公明。赵公明家境贫寒,年青时为木材商打工,力大技精,背运木材。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为,深得工友信任。木材商十分赞赏,多次奖励。赵公明攒下钱财以后,又借贷工友的钱款,凭着勇气胆识和诚信,自任木商,进行经营。赵公明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客户自然信赖他,争着和赵公明做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有人借赵公明的百金做生意,不料想遭遇天灾亏了本,一时无力偿还债务。赵公明仅仅让其还了一双筷子,抵消所欠的债账。为富行仁,义利双收。赵公明不但周济贫困,出手大方,而且资助国家的军事行动,亲自参军打仗,十分勇敢。赵公明一边经营商业,一边到终南山楼观拜访道家学者,精研道理修得正道。赵公明驯养了一只曾经骚扰平原百姓的黑色老虎,人们视为奇迹,称为赵公明的黑虎坐骑。赵公明讲信用、扶贫助困、学道修行、和美处事、善于隐讳。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才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赵公明的本事之所以不被史家注意,未写入官修史书,原因一是封建制度下只注重皇家和将相的历史,忽略或漠视赵公明这样处于民间的杰出人物。二是封建社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由秦代延续到清代,使伐木工人出身的经商奇才赵公明不为主流社会认可。三是封建社会流行无商不奸的俗念,上层社会认为经商者的地位低贱。四是中国封建生产关系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超稳态的社会惯性,经商的空间十分狭小,从商者十分有限,使赵公明的经商理念仅仅流传在民间。广大民众认为财富需要保护神,创造财富需要精神偶像和财神引导,敬奉赵公明为财神。五是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排斥修得正道后被道教封为神仙的财神赵公明文化。

由人到神

赵公明是一位经商奇才,经商理念以信用为本,以聪颖勤劳而聚财有方;以经营得当,管理严密而理财有道;以慈善爱民、仗义济困和疏财爱国而用财有义。古人在感悟赵公明的财富文化时,将赵公明逐步神化。

赵公明的形象,在晋朝干宝的《搜神记》中,是专替上帝勾取人命的鬼将。晋朝战乱年代,人的生命时刻受到战争威胁,因有那样的社会背明,才委屈赵公明专司索命。在陶弘景的《真诰》中,赵公明司士冢中事,勾魂索命,或是瘟神。战乱年代,瘟疫流行。赵公明职责随之增加并转移。隋唐时《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记五位瘟神:隋开皇十一年(591)有五瘟神见......白袍之秋瘟神是赵公明。是岁大瘟,帝乃立祠,封为将军。元明时的《列仙全传》中赵公明是八部鬼帅之一,率鬼给人间施以痢疾。明代《道藏》、《封神演义》一扫赵公明身上的鬼气、瘟气,给赵公明注入满身神气,原因是明代经济发展,作坊出现,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成为人们的普遍自觉追求。道教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使人宜利和合,发财致富。率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迩益,统管人间一切财富。赵公明的正财神地位得以巩固,得到中华民族的广泛认同。

文字记载的赵公明主要见于宗教类书籍,又见于平话、小说、诗歌、剧本(见专节)、图画雕塑、辞书及相关著作,择其要者略述于下。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描写财神赵公明的形象是后世的底本。南朝齐梁间道士陶弘景纂集的《真诰》书中,对赵公明的事迹、职责略有扩展。隋唐时成书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对赵公明的形象有所丰富。写道:"赵公明得道于终南山,被尊为道家大神,属威猛将吏。......被授正一玄坛元帅......驱雷役电于宇宙,呼风唤雨于乾坤......"。元代成书的《武王伐纣平话》,勾画了赵公明神话传说的基本轮廓。明代编纂的《道藏》谱录和记传类中,收录有赵公明的许多资料。明代成书的《封神演义》中描写的赵公明的故事,强化和充实了赵公明的形象。清代顾张思在《风士录》一书中说:"财神又称赵公元帅,姓赵名朗字公明。秦时得道终南山,被道教奉为财神......"清代无名氏写有传奇小说《黄河阵》,进一步丰富和展开了有关赵公明的故事情节和细节。清朝乾隆十四年编修的《周至县志·古迹》记载:"财神赵公明,赵大村人,村中有赵公明庙。"此后历代县志均有记载。

诗歌和道情中也有歌唱和描写赵公明的作品。如清朝乾隆初年周至县的县令邹儒写有《询赵公元帅墓》一诗:"飞鸟春行过赵村,低徊往事悄无言。周时碑误称秦代,庙貌人讹说墓门。何处有坛留故迹,谁曾见虎扰平原。......"

《辞海》上说:"财神,相传姓赵名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为‘正一玄坛元帅'。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坐骑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上说:"俗祀财神为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相传为终南山人,秦时避乱,隐居终南山。精修得道,能驱雷役电,除瘟剪疟,去病禳灾,买卖求财,使之宜利。神像头戴铁冠,一手举铁鞭,一手持翘宝,黑面浓须,身跨黑虎,全副戎装。......俗以三月十五日为神诞,祀之能令人致富。民间奉祀,或于正月初去财神庙敬祀,或在家迎接财神贴子,或在店堂由人装扮的财神登门。"
在《毛泽东选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说:"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第10页注释说:赵公元帅是中国民间传说的财神,叫赵公明。《鲁迅全集》中也有关于赵公明的议论。

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如今道教主要把他作为财神来供奉,但他同时也是道教的护法四帅之一,盖因其曾为张天师守护丹室,后来民间还将其神像贴于门上,作为门神,镇邪祈福。关于其来历,前已有介绍,其所司之职中,除了有“除瘟剪疟,保病禳灾”一项,还有“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之功能。

赵公明为道教中的神明,是虚构的人物。道教称其为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觉昏梵所化生。姓赵名朗,字公明,与钟馗是老乡,终南山人氏。自秦时避世山中,虔诚修道。汉代张道陵张天师入鹤鸣山精修时,收之为徒,并使其骑黑虎,守护丹室。张天师炼丹功成,分丹使赵公明食之,遂能变化无穷,形似天师。张天师命其守玄坛,所谓玄坛,即道教之斋坛。赵公明因而被天帝封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故又称其为赵玄坛。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他在《封神演义》中成为财神,是源于元明朝之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大全》所描绘 赵公明形象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而多须,跨虎。 这正是后世所供武财神赵公元帅的典型图像。书中又称其授正一元帅,手下有八元猛将,六毒大神,还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将等。又称他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镶灾",功莫大焉。据此,道教又将其与灵官马元帅、关羽、温琼合为四大天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2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8-2012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K6919 发表于 21-8-2012 03:35 PM
谢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無量壽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8-2012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极仙翁】



南极仙翁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或“老人星”。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位仙神其实是道教追求长生的一种信仰。

南极仙翁是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后寿星演变成仙人名称。《观相玩占》:“老人一星弧矢南,一曰南极老人 ,主寿考,一曰寿星。”明朝小说《西游记》写寿星“手捧灵芝”,长头大耳短身躯。《警世通言》有“福禄寿三星度世”的神话故事。画像中寿星为白须 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常衬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

寿星也是一个星宿 。又叫老人星,南极老人。十二星次之一。是天空中亮度仅次于天狼星的恒星,也是南极最 亮的星。当14000年织女星成为北极星的时候,寿星也将成为南极星。寿星在夜空中能持续不 断地发光,应了人寿长久的意愿,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李隐曰:“寿星,盖南极老人 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也。”

由于道教养生观念的融入,也使寿星形象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突出的要数他硕大无比的脑门儿。 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在永乐宫上千位神仙中,我们一 眼就能将他认出,就是因为他那超级的大脑门儿。
寿星的大脑门儿,也与古代养 生术所营造的长寿意象紧密相关。比如丹顶鹤的头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寿桃是王母娘娘蟠桃 会上特供的长寿仙果。传说是3000年一开花,3000年一结果,食用后立刻成仙长生不老。或 许就是因为这种种长寿意象融合叠加,最终造就了寿星的大脑门儿。

寿星,又称 南极仙翁。寿星也是由一颗星辰转化而来的,它在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 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在中国北方地区其实很难看到。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秦 朝统一天下时就开始在首都咸阳建造寿星祠,供奉寿星。

大家都知道,寿星手中有一柄手杖。《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明帝在位期间,曾主持一次 祭祀寿星仪式,还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与会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普天之下只要年满 70岁,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皇帝还赠送酒肉谷米和 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汉明帝还赋予老年人特权,宴会上颁发的王杖就是证明。 王杖也称鸠杖,因手杖的顶端为斑鸠鸟的雕像得名。1958年,汉墓出土过两柄这样的鸠杖, 鸠杖下部木制杖身早已炭化无存,而头部的斑鸠雕像由于有漆膜保护,历经1800多年仍旧光 亮如新。

1981年甘肃武威发现一批汉朝竹简,上面记载了若干刑事案件,第一桩 说的是汝南平民王姓男子殴打持杖老人,后来被判斩首弃市。第二桩说的是一位汉朝乡级的 基层小官,因一位持杖老人有触犯法律的嫌疑,便擅自扣留老人,虽然没有殴打行为结果也 被处以极刑,斩首示众。公元前32年,汉成帝颁布的诏令中规定,老年夫妻无儿女供养者可 获准经营酒类生意,并且一律免税。

但是魏晋以后,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斑 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过去象征特权的王杖,现在成了寿星手中祛病强身的长寿吉祥物。明朝政府下令取消自秦汉 以来沿袭的国家祭祀寿星制度。寿星被完全去除了政治色彩,从此大跨步进入民间,成为中 国古代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8-2012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斗姆元君



斗姆元君,简称“斗姆”,又作“斗母元君”或“中天梵气斗母元君”。“斗”指北斗众星,“姆”指母亲。道经云,斗姆“为北斗众星之母”。《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真经》记述,斗姆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的爱妃,号“紫光夫人”,先后为御王生下九子。长子为天皇大帝(即四御之一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四御之一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余七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即北斗七星。

《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曰:“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大医。生诸无众月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玉池自化现金身,生九苞,放光明,毫光闪闪飞上无庭。左太阳,右太阴,东斗启明星,而斗号长庾,南有萁星注福寿,北斗七 元注长生。紫微主,玉皇尊,二十八宿镇乾坤,十二宫辰安天下,四圣天君把天门,三元三品三官帝,四圣四府四天丁。周无诸斗府,河汉众星真,生天生地生万物,保家保国保皇民,百万雷兵常拥护,五千甲将尽随行”。真是神威浩荡,法力无穷!对此,经中继续说道:能阳能雨能变化,救灾救难救刀兵,祠嗣就生麒麟子,祈名金榜就题名;商贾者,利加增,祈求父母得长生,子孙得荣盛,夫妇寿康宁,万邪自皈正,诸恶化为尘。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虔诚信仰。斗姆的神话故事与紫光夫人生九子大致相同,是经曰:“斗母登于宝座之上,怡养神直,修炼精魄,冲然撮炁,炁入玄玄。运合灵风,紫虚蔚勃,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洞彻华池。化生金莲九苞,经入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其时一上腾九华无中,化成九所大宝楼阁。宝楼阁中,混凝九直,梵炁自然成章文曰:口(共九个字,左均为鬼,右依次为尊、帝、摩、尼、达、里、牛、钵、毛),前有无罡光敷,秘字文曰:口(共二个字,左均为鬼,右依次为至、尔),芒角然是九章生神,应现九道体,一曰天皇,二日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

如令道教的朝斗法科均以斗姥为主神,民间尊称“斗母”,斗姥的神号全称是“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

目前道观中供奉的斗姥都是三目、四首、八臂,并称斗姥元君的圣诞是农历的九月初九。

道教的朝斗法科均以斗姥为主神,民间尊称“斗母”,斗姥的神号全称是“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无尊”。道观中供奉的斗姥都是三目、四首、八臂,并称斗姆元君的圣诞是农历的九月初九。 斗姆是道教所尊奉的一位与众不同的神,在汉语里,“斗”的意思是北斗星,“姆”是母亲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诸多星星的母亲,所以她的地位很尊贵。

对斗姆的崇拜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星宿的一种信仰。道教经典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斗姆的故事:在遥远的年代,有个古老的国家,该国的国王有一位非常贤惠的夫人,她一心希望为丈夫生下几个杰出的儿子。一天,她到花园去游玩,并在那里的一个湖里洗澡,回来后就怀孕了。不久,她生下了九个儿子,这些儿子后来都成为了天上的星宿,其中就包括北斗七星。这样,她就作为众星之母有着神圣的地位。不过,在中国普通人的观念里,她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在一些有名的道观里,都供奉着她的塑像,造型极为奇特:额头上长着三只眼睛,肩膀上有四个头,八只胳膊分别拿着各种法器,这种造型在道教艺术中是非常罕见的。

至于斗姆的神职,《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曰:“斗母降以大药垂医治之功,燮理五行升降二炁,解滞去窒,破暗除邪,愆期者应期,失度者得度。安全胎育,治疗病疴,职重大医。生诸无众月之明,为北斗星之母。斗为之魄,水为之精,主生。”“玉池自化现金身,生九苞,放光明,毫光闪闪飞上无庭。左太阳,右太阴,东斗启明星,而斗号长庾,南有萁星注福寿,北斗七 元注长生。紫微主,玉皇尊,二十八宿镇乾坤,十二宫辰安天下,四圣天君把天门,三元三品三官帝,四圣四府四天丁。周无诸斗府,河汉众星真,生天生地生万物,保家保国保皇民,百万雷兵常拥护,五千甲将尽随行”。真是神威浩荡,法力无穷!对此,经中继续说道:能阳能雨能变化,救灾救难救刀兵,祠嗣就生麒麟子,祈名金榜就题名;商贾者,利加增,祈求父母得长生,子孙得荣盛,夫妇寿康宁,万邪自皈正,诸恶化为尘。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虔诚信仰。斗姆的神话故事与紫光夫人生九子大致相同,是经曰:“斗母登于宝座之上,怡养神直,修炼精魄,冲然撮炁,炁入玄玄。运合灵风,紫虚蔚勃,果证玄灵,妙道放无极微妙光明,洞彻华池。化生金莲九苞,经入间七周夜,其华池中光明愈炽愈盛,其时一上腾九华无中,化成九所大宝楼阁。宝楼阁中,混凝九直,梵炁自然成章文曰:口(共九个字,左均为鬼,右依次为尊、帝、摩、尼、达、里、牛、钵、毛),前有无罡光敷,秘字文曰:口(共二个字,左均为鬼,右依次为至、尔),芒角然是九章生神,应现九道体,一曰天皇,二日紫微,三曰贪狼,四曰巨门,五曰禄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贞,八曰武曲,九曰破军。” 由斗姆化生的九皇道体,就是北斗九辰星君。《云笈七签》称,“夫九星者,寔九天之灵根,日月之明梁,万品之宗渊也。故天有九气则以九星为其灵纽,地有九州则以九星为其神主,人有九孔则以九星为其命府,阴阳九宫则以九星为其门户,五岳四海则以九星为其渊府”。因此,斗姆既为九星之母,当主天地万物之生。

女战神斗姆同时也是佛教的护法神,道教认为斗姆是元始天尊本身的阴所结,化身西天竺为摩利支天菩萨,而密宗界则认为,“斗姆是源于摩利支天的信仰”。基于佛道二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常都互相交流教理、吸收养份,这种说法的确是有所根据。把九皇大帝和斗姆的出现说成是道教对佛教摩利支天信仰的改造和进一步阐释发展不无道理,两者真有一定的联系。 在密教,这是来自西天竺的佛教菩萨,原属密教修行人所修持的一位本尊;在道教,她又被视为斗姆的合体,二而一,一而二的化身。道教说法可在《道藏》中证实。 在《道藏》收录的《先天斗姆奏告玄科》中,称呼斗姆的名号时,称: “虚无妙道十极高真梵龙汉天君紫君紫光金尊至德天后摩利支天大帝” 又称: “九天雷祖大帝大梵先天乾元巨光斗姆紫光金尊圣后天后圆明道母天尊” 。

在佛教,特别是密宗,摩利支天是很受信仰的一个护法神菩萨、意指阳焰、海市蜃楼。不过,摩利支天的原本面貌是天女形象,她是一个化现天女身相菩萨,又因她的发型装扮,被称为“华鬘”。据说,这是一位肉眼难以见其身形的菩萨。她乘着一架由7头猪或9头猪拉的车跟着太阳奔走。

在密宗的《佛说大摩里菩萨经》里菩萨的化身形象是三头九眼、头发竖立、变化成8臂、6臂、4臂……也现猪头脸相……。 唐三藏法师玄奘所译的《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里头说摩利支天手下的金猪,是她的御士,守护人于“王难,贼盗,行路,迷途,画夜,水火,鬼魅侵扰,毒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8-2012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太阴月仙】



嫦娥这一形象最终被重塑为道教的太阴月仙,成为道教仙谱中地位显赫、权职重大的月宫女主

与“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共工触山”神话并列为中国四大神话的“嫦娥奔月”,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之一,其自产生初始,就与中国传统的神仙思想结下了不解之缘。

尤其是道教神仙信仰形成以后,其本身所具有的追求长生不死的内容以及渴望自由快乐的品质,受到了神仙家和道教徒的青睐,因而被不断地改造,“嫦娥奔月”神话中的原生神话因素逐渐减少,而仙话因素相应增加。

伴随“嫦娥奔月”神话结构模式的变化和神话精神的消解,嫦娥这一形象最终被重塑为道教的太阴月仙,成为道教仙谱中地位显赫、权职重大的月宫女主。

“嫦娥奔月”神话产生的时代很早,《文心雕龙•诸子》、李善注《文选》均引及成书于战国初年、散佚已久的古代占卜巫书《归藏》中所载“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事。传世文献记载“嫦娥奔月”神话,则始见于汉初《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后汉张衡《灵宪》记载更为详细:“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看似纯粹的神话,其实是“仙话”了的神话,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其中蕴涵着成仙不死的思想。

中国古代神仙思想的产生早于春秋战国之交。当先民经过漫长的文明进化历程,从对神的顶礼膜拜逐步走向自我觉醒与自我独立后,畏死求生的心理和企望自由快乐的内心驱动力量,促使人们热烈地追求肉体不灭,笃信通过人为修炼成仙能够实现长生之目的。

随着战国后期方仙道的形成,以及西汉中后期黄老思想的诞生和流行,中国古代的神仙思想经过长期的发展终于走向理论化、系统化和宗教化,上升为神仙信仰。上至君主贵胄,下到平民百姓,无不狂热信奉,从一次次规模浩大的海上求仙活动已可窥之一斑,这最易促使仙话产生。

对本来就虚幻、奇异且已经被抽离精神内涵的神话加以改造,无疑是最为方便、有效的途径,神话由此找到了转化为仙话的契合点。

当然,不是所有的神话都能转化为仙话,只有本身具有仙话潜在因素的神话才能被仙话所吸收、利用。

“嫦娥奔月”神话的最初面貌,现在已无法确切了解,但通过对不同典籍所载“嫦娥奔月”事的相互参校,可知“枚占于有黄”与“奔月”是共有的基本情节。正是这两点内容符合了神仙家和道教徒的需求。

占卜源于神灵崇拜,早已成为社会习俗。道教承袭了这种古巫觋之风,亦以之为沟通神意的手段。而“得仙”、“奔月”的能力与结果,则正是道教所极力渲染的,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死、肉体飞升的境界。

这样,在道教神仙信仰的需求与影响下,“嫦娥奔月”神话本身潜在的仙话品质就与不死成仙思想相结合,原属于西王母神话中的不死树、不死药内容亦被移植到“嫦娥奔月”神话中,作为实现平地飞升入月、从而获得长生的合理而充满诱惑力的解释。“嫦娥奔月”神话由此转化成为既能超现实,又能现实化的“仙话化神话”,而对不死药的追求与获得就使超现实与现实之间有了可以跨越的桥梁。“嫦娥奔月”神话在先秦两汉时期,完成了其仙话化的过程。

随着魏晋唐宋间道教的不断发展,教理的日趋成熟,作为信仰对象的神仙谱系也逐渐完善,一方面表现在大量吸纳各种人物形象充实仙谱,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神仙等级体系;另一方面则是为各位神仙具体排定高下座次,规定统辖的范围和享有的权利,使其各归其位,各享其尊,各司其职。

正是在这列仙为尊的浪潮中,嫦娥终于得以登堂入室,不仅成功跻身道教的仙谱序列,而且被尊奉为道教月仙,在上执掌月宫世界,在下主管岳、渎、湖、海,一跃而为道教大仙。

嫦娥进入道教仙谱,首先获得了与其尊贵身份相应的新称号“太阴元君”,或称“太阴皇君”,另外还有“太阴雷君”之称。《混沌玄书大法》中将其与太阳雷君、月孛雷君等并举,共列于帝师、君师、系师、祖师和宗师之后,封为“班将”,足见其在神霄派道法中的不俗地位。又有“雷霆赖以神”之称,据《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所载,其势力所辖在雷霆玄省。道教经典赋予嫦娥的尊号显示出嫦娥作为道教月仙的至上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8-2012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神【太陽帝君】



全稱“日宮太丹炎光鬱明太陽帝君”,或稱“日宮太陽帝君孝道仙王”。

治洞陽郁儀宮。

‘太陽帝君,日宮之精”。(《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五八)“主照臨六合,舒和萬果。”
(《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日者,太陽之精,人君之象。日中帝君、仙官、神吏萬眾,皆修鬱儀奔日之道。

日為洞陽之宮,自然化生空青翠玉之林,天官採食花實,身生金光,日之精炁比生金鳥,{木妻}其林,朝出賜穀,夕沒崦嵫,一年一周天。日宮太陽帝君,上管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天曹,注祿壽之司,常以三元萬靈天官皆詣日宮檢校世人罪福之目,進呈上帝詣之陽宮生籍,日魂吐九芒之炁,光瑩萬國,日名鬱儀。”(《洞淵集》卷七)又稱“太陽雷君”有“雷霆賴以威”之說。(《道法會元》卷一一○;《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8-2012 06: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oobanzhu 发表于 9-8-2012 03:49 PM
【慈航真人观世音】

是否正统道教神仙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8-2012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oobanzhu 发表于 24-8-2012 03:25 PM
【嫦娥——太阴月仙】

美国太空人不知是否有見到嫦娥嗎  ??  如沒見到那古中国坐什么神器去月球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8-2012 06: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bc198078 发表于 26-8-2012 06:34 PM
美国太空人不知是否有見到嫦娥嗎  ??  如沒見到那古中国坐什么神器去月球呢  ???

你在大地有看过鬼?神吗? 人看不到?为何宗教还是有拜鬼神?还是鬼神存在,却看不到?
《山海经》有记载。
古人羽化,有修行者,气清则上天,气浊则下地。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6-8-2012 07:1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8-2012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bc198078 发表于 26-8-2012 06:30 PM
是否正统道教神仙  ???

北京白云观楼嘉咏道长讲座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6-8-2012 10:0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8-2012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東華帝君



仙人东华帝君。领导男仙,常与领导女仙的西王母并称。东华帝君姓倪,字君明。在天下苍生为始时,生于碧海之上,创造万 物。在东方主理阴阳之气。亦号“东王公”。凡升仙的,要先拜木公(即东王公 )后拜金母。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殿,拜太上老君,见元始天尊。在仙界的地位十分高。

按全真五祖,以东华帝君为祖师,续之为钟离权、吕纯阳、刘海蟾、王重阳,其吕纯 阳系东华帝君降世之说,应为附会。

东华帝君乃是西王母之夫,男神之王 。主掌仙籍,凡男子成仙必要先拜东王公,仙人升品也要拜东王公《尘外记》所说与《列仙 传》略同,称东王公居方诸山上,并说方诸山在东梅之内,其诸司命三十五,所以录天上人 问罪福,帝君为大司命总统之。

出处说法不一。

一说东华帝君或号东王公,一说或号“青童君”,或号“青提帝君”。

一说东华帝君领导男仙,与领导女仙的西王母并称。帝君姓倪,字君明。在天下苍生为始时,生于 碧海之上,创造万物。在东方主理阴阳之气。其诞辰日为农历的二月初六。“东岳帝君 ”(东岳大帝),名金虹氏,为东华帝君弟。
一说东华帝君可追溯到春秋战 国时期,当时楚地信仰“东皇太一”神,又称“东君”,即为神化了 的太阳神(太阳星君),此为东王公、东华帝君之前身。

一说东华帝君名王玄甫 ,“正阳真人”钟离权的师傅,相传是“纯阳真人”吕岩(吕洞宾) 的前身。该说法多见于明清小说以及降鸾书、劝善文中,如《八仙得道传》、《东游记》等 。《金莲正宗记》云:自太上传之于金母,金母传之于白云,白云传之于帝君(王玄甫), 号“东华子”,称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东华紫府少阳帝君,为北五祖之第一 祖。

《神异经》称东王公居东荒山大石室,皓发,人形鸟面而虎尾。杜光庭《墉城集 仙录》称:“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三 教搜神大全》承袭此说,而与东华帝君合而为一。道教称东木公与西王母共理阴阳二气,分别掌理天下男女得道事。东木公后在民间流传中附会为玉皇大帝,西王母附会为王母娘娘。 而全真道关于东华帝君则有另一说,称东华帝君姓王,名玄甫,师事白云上真,为汉代山东人。

东王公一词,始见于晋葛洪《枕中书》,书中称之为扶桑大帝 ,文曰:“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 东王公,号日元阳父扶桑大帝,住在碧梅之中。”《仙传抬遗》说他“冠三维之 冠,服九色云霞之服,亦号玉皇君。”《真灵位业图》将其排在上清左位,号曰太微东 霞扶桑丹林大帝上道君。显示了其由日神演变而来。

对于东王公的来历有诸多记 载,《枕中书》称他为元始天尊与太元圣母所生。《仙传抬遗》又说他为青阳之元气,百物 之先也。《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和《列仙全传》卷一皆称其讳倪,安君明,钟化于碧梅之上,苍灵之墟。

道教创立后,将东王公纳入神系,称其主阳和之气,理于 东方,亦号王公焉。与金母皆挺质太玄,毓神玄奥,于东方溟溟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而形 成,与西王母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男子登仙得道 者悉所掌焉。《尘外记》所说与《列仙传》略同,称东王公居方诸山上,并说方诸山在东梅 之内,其诸司命三十五,所以录天上人问罪福,帝君为大司命总统之。山上有东华台,帝君 常以丁卯日登台四望学道之品者。凡仙有九品,一曰九天真皇,二曰三天真皇,三曰太上真 人,四曰飞天真人,五曰灵仙,六曰真人,七曰灵人,八曰飞仙,九曰仙人。凡此品次,升 仙得道之时,得先拜木公(东王公),后谒金母(西王母),此后才得升入九天,入参三清,拜 太上而观元始。故汉初有小儿歌谣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时人皆不知道,只有子房往而视之,并说:“此东王公之童也。”声称从前元始 天尊告十方天人曰:“吾自造言混沌,化生二仪,役御阴阳,始封皇上元君。自东华扶 桑大帝阳,始封皇上元君。自东华扶桑大等棱量水火,定平劫数,中皇元年,太上于玉清琼 房金阀上宫授帝宝经花圈玉诀,使传后学玉名合真之人。”故《玄纲》云:“东 华不秘于真诀是也。”紫府为东华帝君校功行的地方。秦汉时,相传海中有三岛,而十 洲位列其中:上岛三洲,为蓬莱、方丈、瀛洲;中岛三洲,为美蓉、阆苑、瑶池;下岛三洲 ,为赤城、玄关、桃源。三岛九洲鼎峙洪蒙之中。三岛之间有紫府州,为东华帝君别理统传 灵官职位,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转真圣,入虚无洞天的 地方。凡此三迁都是由东华帝君主管。

据《三教授神大全》卷一释曰:“东华者,以帝君东华至真之气化而生也,分治东极,居东华之上也。紫府者,职居紫府,统三十五四司, 迁转洞虚宫较品真仙也。阳者主东方少阳之气,生化万汇也。帝君者,位东方诸天之尊,君 牧众圣,为生物之主。”故《易》曰:“帝出乎震也。”因此有“东华紫府少阳帝君”之称。又《真教元符经》云:“昔二仪未分,溟滓蒙洪如鸡子 ,玄黄之中生自然。有盘古真人移古就今,是曰盘古,乃是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行 虚空之中。又有太元圣母化生天脊膂中,经百劫,天王行施,圣母连生天皇,号上皇元年, 始世三万六千岁,受元始上帝符命,为东目大帝扶桑大君东皇公,号曰元阳。

据诸道经记载,东王公又号青童君、东方诸、青提帝君,名号虽殊,但有一东华。后来又给他安排姓氏、配对(西王母)职能(掌管男性仙籍),并尊称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 。其诞辰日为农历的二月初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12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母娘娘(瑶池金母)



   王母娘娘,亦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人名叫做瑶琼;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刑罚和灾疫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 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 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定为王母娘娘的诞辰,并于此日盛会, 俗称蟠桃盛会。

王母娘娘

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 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形状“ 像人”,却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齿,很善于长呼短啸,头发蓬松,顶戴盔 甲,是替天展现威猛严厉及降临五种灾害的神祗)。她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 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为她叼来食物和用品。

但是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的言行却又像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当周穆王乘坐由造 父驾驭的八骏周游天下时,西巡到昆仑山区,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见西王母。第二 天,穆王在瑶池宴请西王母,两人都作了一些诗句相互祝福。

《汉武帝内传》谓 她是容貌绝世的女神,并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庆祝王母 娘娘的诞辰,此日举行的隆重盛会,俗称为蟠桃盛会。

晋朝葛洪的《枕中书》中 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 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 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两次演化。汉代是 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称昆仑山)的石 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 ——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 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二个阶段。此时,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 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 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并且与历史有 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山海经》中,她是一个穴居善啸、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天神。在 《穆天子传》中,变成了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熟谙世情的妇女。在《汉武帝故事》中 ,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对西王母的描绘, 称她是“瑶池金母”,开种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开寿 宴,诸仙前来为她上寿,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写。

住在瑶池,所 以又叫瑶池娘娘。她在瑶池中开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不料被齐天大圣孙悟空搅乱了蟠 桃盛会。她种的蟠桃最为神奇,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的桃 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同寿,与日 月同寿。她是天宫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 育女之事。

在正统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非夫妻关系,西王母是先天 阴气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而所有男仙之首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的东 王公,其掌管蓬莱仙岛。而玉皇为群仙之首,众神之主。西王母的出现比玉皇要早,所以他们不是夫妻。只有中国民间的故事和小说,才认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夫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8-2012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生大帝



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漳州、泉州、厦门与隔海相望的台湾岛,以及东南亚一带,坐落着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吴夲(保生大帝)宫庙。每逢岁时年节,一座座的宫庙里总是人员辐凑,往来的信徒们满怀虔诚地在吴夲(保生大帝)神前燃上一炷香烟,口中呢喃私语,希望吴夲(保生大帝)保佑家人平安,子女向学,生意顺利,无病无灾……

吴夲是何方神圣,竟赢得如此众多善男信女的顶礼膜拜?不了解这一信仰的人们,大多会把吴夲想象成遥遥在上的神秘仙国世界里的神佛。其实,吴夲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国来客,他成神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个生活在距今千年以前的北宋年间的民间医生。

有关吴夲生前的活动,在吴夲逝后不久,厦门高林村西村社孙姓的第十世祖孙瑀在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撰写了《西宫檀越记》,文中追忆了其先大父孙天锡生前与吴夲相善往来的情况。其后,在十三世纪初叶,进士、广州别驾杨志与漳州守庄夏,分别撰写了《慈济宫碑》,两碑记对吴夲生前往后的事迹都介绍颇详。此外,发现于龙海的《白石丁氏古谱》,其记载也从某一侧面透露出吴夲生前的相关信息。下面,我们就从上述这些原始文献的记载入手,揭开笼罩在吴夲身上的神秘帷幕。

根据杨志、庄夏《慈济宫碑》的记载,吴夲,父名通,母黄氏,生前活动于泉州府同安县与漳州府海澄县交界的白礁与青礁一带。吴夲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初二日,享年58岁。吴夲生前,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民间医生;同时,他身上也带有浓厚的修道学仙的色彩。如杨志在《慈济宫碑》中,认为吴夲“弱不好弄,不茹荤,长不娶,而以医活人。枕中肘后之方,未始不数数然也。所治之疾,不旋踵而去,远近以为神医”。可以看出,吴夲生前不吃荤、不娶妻等行为,颇似严守戒律的修道之士;而他药到病除的高明医术,也为他本人博得“神医”的雅称。在庄夏的笔下,吴夲颇类道家者流的医生角色,愈发生动鲜明。吴夲毕生从事民间的医疗活动,在医术上颇有创获,治病效果奇佳。而且,有时吴夲还借助一些道教的仪式,帮助患者解决病痛,效果同样显著。庄夏《慈济宫碑》称,“尝业医,以全活人为心。按病投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沈痼奇恠,亦就痊愈。是以厉者、痬者、癕疽者,扶升携持,无日不交踵其门”。可以想象,如果吴夲愿意,他所拥有的高明医术可以很容易地为他带来锦衣玉食,甚至是功名利禄。然而,生性纯朴而又淡泊名利的吴夲,并没有把他高明的医术当作追求功名富贵的工具,他的一生,都以能为民众解除病痛为矢志。对于登门求医的病人,吴夲不分彼此,“无视贵贱,悉为视疗,人人皆获所欲去,远近咸以为神”。吴夲生前高尚的医德,在此有很明显的体现。

孙瑀的《西宫檀越记》,也给我们带来吴夲生前活动的一些重要信息。在《西宫檀越记》里,孙瑀追忆了其先大父孙天锡在获得吴夲施药治病后两人相善往来的详细经过。宋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孙天锡食河鱼得疾,调养于家居附近的旗山居士庵。一个多月后,有一姓裴的方士,自号养真老子,年已80有余,但身着道袍,鹤发童颜,颇有神仙之概。裴养真周游到居士庵,与孙天锡相见之下,谈天说地,话语极为投机。过不多久,居住在白礁的吴悟真,“素以神医名”,听说周游于旗山居士庵的裴养真“妙契神灵秘旨,且深修炼之术”,在修道学仙上极有造诣,于是急忙涉水渡江,赶来拜访求经。裴养真一见吴悟真,就为其不同凡俗的外表与谈吐所折服,“知为超世人”,于是两人相得甚欢。在结为密友后,裴养真对自己所学毫不隐瞒,倾囊传授给吴悟真,“悉以神秘授之”。二人相处之余,吴悟真见孙天锡面带病容,即施妙手,替天锡治病,“三日而见效,半月而平复,阅三月而肢体强壮,颜色如故”。愈后,孙天锡大喜过望,要以百金酬谢,吴悟真却而不纳。于是孙、吴两人也结为深交,在裴养真走后,两人还不断地互通音信。

孙瑀文中的吴悟真是否就是吴夲呢?答案是肯定的。孙瑀《西宫檀越记》开篇即指出,“里之有吴西宫,犹白礁之有祖宫也。盖白礁为吴公出生之乡,而西宫为吴公得道之始基耳”。白礁为吴悟真出生之地,且建有奉祀吴悟真的祖宫,这两者已大致能说明吴悟真与吴夲应该同为一人。重要的是,孙氏后裔在重修族谱时,又在《西宫檀越记》文后加上补注,“吴真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己卯岁三月十五日辰时,卒于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岁五月初二日,经今计封十六次”。由此观之,吴悟真就是吴夲,悟真可能是其修道时用的道号。从孙瑀追忆的这个故事来看,吴夲生前对道教方术兴趣盎然,在听说裴养真的消息后,不辞劳累,从白礁涉九龙江到厦门拜会。同时吴夲的医术也相当高明,面对孙天锡调养一个多月都未见起色的疾患,在施药调理后,三日见效。而且,吴夲医德高尚,当孙天锡以百金重酬其功时,不为钱财所迷,而是坦然却之。

此外,《白石丁氏古谱》中,也留下一些有关吴夲生前的信息。龙海丁族三世祖丁迁过世前留有遗嘱,以诗歌的形式劝勉后人力行善事、节费济人,其第四子丁祖并为遗嘱作叙。到北宋仁宗间,族裔复请吴夲录遗嘱及叙于祠堂:“迨宋仁宗朝,吴真君以通家善书为吾舍再录此颂及叙于祠堂,为世守芳规。其榜末题云:天圣五年腊月吉日,泉礁江濮阳布叟吴夲谨奉命拜书”。从吴夲的署名来看,其自署的“濮阳”应为籍贯,“泉礁江”则应指同安白礁,因旧时同安为泉州所辖。这一记载为吴夲出生于白礁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而且,丁族作为地方上的大族,会请吴夲帮忙以善书形式把祖先留下的劝诫重录于祠堂,作为“世守芳规”,说明吴夲生前在书法上有一定的造诣,且精通道家的善书,所以才为丁族所倚重。

有关吴夲的去世,庄夏《慈济宫碑》仅提到“卒于家”。但当地民众知道吴夲去世后,都认为痛失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良医,心中万分难过。为了纪念吴夲,民众自发在吴夲生前采药炼丹的青礁,搭建简易小祠——龙湫庵,供奉吴夲神像,呼为医灵真人,虔加祭祷。说来也怪,病人在龙湫庵祭拜后,其疾患往往不药而愈,似乎是吴夲的在天之灵还在冥冥之中护佑着他的乡人。于是,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各地的民众纷至沓来,到龙湫庵祭拜吴夲,以求得病愈,结果效果同样明显。杨志在《慈济宫碑》中也记载了这一异事,“既没之后,灵异益著。民有疮痬疾疢,不谒诸医,惟侯是求。撮盐盂水,横剑其前,焚香默祷,而沈疴已脱矣”。

南宋绍兴间,气焰张狂的一股盗贼闯入白青礁一带,当地受害民众无奈之下,入庙祈求吴夲的护佑。不久,官兵在与盗贼的格斗中击毙为首的李三大将,残寇也陆续被擒。为了感谢吴夲冥冥中的佑助,时任吏部尚书的青礁颜氏族人颜师鲁,向朝廷奏请于青礁立庙。于是在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简陋窄小的龙湫庵扩建为巍峨壮观的青礁慈济宫(慈济东宫)。同年,白礁民众也自发立庙奉祀吴夲,这就是白礁慈济宫(慈济西宫),东西两宫同建于绍兴二十一年,为漳州、泉州两地民众分别谒祀。而白礁慈济宫早于青礁慈济宫之说始于南宋赵构“泥马渡江”的神话,不足为据。

白礁慈济宫与青礁慈济宫肇建后,似乎是对信徒的供奉表示满意,吴夲又多次显灵佑助地方民众。当时晋江人梁克家任宰相,访得故乡庙祀的吴夲灵验异常,于是代向朝廷请赐庙额,朝廷遂颁给“慈济”二字。至庆元乙卯(1195年),朝廷又敕封吴夲为忠显侯。开禧三年(1207年),漳、泉一带大旱,赤地连数百里,白礁民众祭祷吴夲,辄得大雨。随之,大批强盗欲入寇白礁,忽然看到写有“忠显侯”旗帜的神兵阻御,即惊慌却走。白礁民众把这些灵迹上报朝廷,于是朝廷又敕封吴夲为英惠侯。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增封吴夲为康祐侯。端平二年(1235年),封灵护侯。嘉熙三年(1239年),晋封正佑公。到嘉熙四年(1240年),御史赵涯认为吴夲慈惠济世,不贪慕功名利禄,上书朝廷,乞去公侯爵号,改封真人。得到朝廷允准,下诏封为冲应真人。淳祐元年(1241年)朝廷又下诏改庙为宫,白、青礁慈济庙改称慈济宫。此后数年间,朝廷又叠加封号,到德祐元年(1275年),封号已累加至孚惠妙道普祐真君六字。

宋代,随着保生大帝信仰的发展与传播,吴夲生前往后事迹,开始被信徒加以刻意的渲染和不断的神化。因此,上述宋代文献记载中吴夲模糊的形象,逐渐变得生动活泼与鲜明起来。

元明清以后,保生大帝信仰的传播范围扩大,呈现出遍地开花的趋势,而且各地奉祀保生大帝的宫庙数量也扶摇直上。明清时期,保生大帝信仰已经走出福建,传播到隔海相望的宝岛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据台湾学者考证,见诸文献记载的台湾最早建立的保生大帝祠祀,应是肇建于荷兰据台时期的台南县广储东里的大道公庙,王必昌《重修台湾县志》载:“荷兰据台,与漳泉人贸易时,已建庙广储东里矣!”此后,郑成功入台,以及清朝统一台湾后带来的多次闽人移台高潮,都有力地推动了保生大帝信仰在台湾的传播。时至今日,保生大帝信仰已发展为台湾的一种强势地方神信仰。据2001年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的统计,台湾的保生大帝同祀宫庙共有264座(尚不包括未加入联谊会的宫庙)。至此,全台的行政区划中,除基隆市外,全都或多或少分布有保生大帝的同祀宫庙。明清漳、泉商人在东南亚一带的活动,也促使保生大帝信仰走出国门,落户于浩渺万里的异国他乡。如道光十九年(1839年)新加坡天福宫落成时,保生大帝即为主祀神明之一。咸丰十年(1860年),三宝垄华人领袖陈宗淮还特地在大陆定制保生大帝神尊,迎返当地的大觉寺奉祀。此外,东南亚其他国家奉祀保生大帝的宫庙也不在少数。

(备注:保生大帝吴夲(音:同“涛”),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念这个“夲”字,不念ben,而念tao。特此备注,以供查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8-2012 01:4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oobanzhu 发表于 28-8-2012 02:59 PM
王母娘娘(瑶池金母)



请问楼主 ,山海经里所记载的其中一段是有关于西王母的说法: 《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载埃及金字塔及 狮身人面像: “西海(地中海)之南,流沙(利比亚大沙 海)之滨,赤水之后(发源于赤道的尼罗河 为赤水,河西为赤水后),黑水之前(黑海 之南为黑水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释丘》言意:三成——丘、冢、塔,锐锥 融形,自修之山称昆仑丘——吉萨金字塔 冢)。有神,人面虎身(雌青狮又同白虎 状,传为炎帝像),有文有尾(象形造型有 文言内涵),皆白(石灰岩如鹌鹑卵色)处 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周围有壕沟水 渠),其外有炎火之山(“世界火炉“喀土 穆),投物辄燃(其地最高温度达摄氏70 度)。有人(炎黄子孙才号称人),戴胜 (顶极巫冠、假胡须,胡字为埃及与希腊炎 黄共和,须为鱼、示颛顼)虎齿(赤、 翅),有豹尾(帝爵包羲——伏羲之威),穴 处(主体位于地下:与中原比为地支,故为 地下。为寅、为蚓、为隐、为藏、为葬、为 鼠、为太昊后人),名曰西王母(觋可为男 女,湘、赣称呼祖母的方言发音为“埃及”;为 王母娘娘——黎山老母)。此山万物尽有(故 其地埃及为西方极乐世界)。
请问楼主有什么看法?而楼主又对“黎山老母”这位上古神仙有什么认识和解释吗?(除了网络上的释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9-2012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330 发表于 31-8-2012 01:43 AM
请问楼主 ,山海经里所记载的其中一段是有关于西王母的说法: 《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载埃及金字塔及 狮 ...



抱歉,咱對於黎山老母並非很瞭解。西王母的緣故也記載在道教辭典。

道教辭典記載有一段關乎“驪山佬姆或黎山佬姆” ,傳說李荃道長好神仙之道,曾在嵩山石壁中得《黃帝陰符經》,抄數千遍,竟不知經典之理。後來入秦地,在驪山遇上一位佬姆,衣衫破舊,扶一拐杖,自語說:“火生於木,禍發必剋”。李荃道長大吃一驚,因為這段是《陰符經》中的文字,於是問她何所而得。佬姆回答說:“吾受此經,已三元六周甲子矣”。於是坐在樹下,為筌講說陰符經的玄義。筌吃佬姆所賜麥飯而歸,自此以後,李荃道長辟穀修道,成為仙人。《道藏》記載,《黃帝陰符經李荃注疏》是相傳驪山佬姆傳授的。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1-9-2012 11:55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2012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斗六星君】



南斗六星君,正是管理世间一切人、妖、灵、神、仙等 生灵的天官。南极长生大帝玉清真王,是南斗六星君的顶头上司。因此南斗六星君的六宫都 隶属于南极长生大帝管辖。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星经 》云:“南斗六星,主天子寿命,也主宰相爵禄之位。”后民间流行“南斗 主生,北斗主死”的说法,道教吸收后将南斗六星神格化,成为司命主寿的六位星君。 《上清经》云:南斗六星,第一天府宫,为司命星君;第二天相宫,为司禄星君;第三天梁 宫,为延寿星君;第四天同宫,为益算星君;第五天枢宫,为度厄星君;第六天机宫,为上 生星君,总称六司星君。专门奉祀南斗星君的庙宇称南斗星君庙。因南斗专掌生存,故民间 又称为“延寿司”。
 
南斗星君度人长寿的故事

三国时魏国有个叫管辂的是个术士,最会相面。一天他见到颜超,一看他的脸上“主夭气 ”,知道将不久于人世。颜超是个19岁的小伙子,其父一听很着急,忙叫管辂想办法。 管辂对颜超说:“你回家后赶紧准备一坛好酒,一盘烧鹿肉。卯日那天,你到割麦地南 头的大桑树下,那里有两个人下棋,你千万别说一句话,如此你就有救了。”颜超依言 而往,果见二人下棋。颜超只斟酒添肉无语。一会儿北边那人问道:“你在干什么? ”颜忙跪下,不语。这二人刚才吃了他的酒肉,也得帮个忙。南边的那个人拿文书看了 看对颜超说:“让你活到90岁。”颜大喜叩拜而归。传说彭祖原名叫彭秀,南斗 六星分别度寿,结果彭秀活到800多岁,人称彭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9-2012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農曆七月十八日是瑤池金母萬壽聖誕,仙界眾神都會親赴瑤池祝壽。
同門弟子以及師兄弟姐妹們虔誠祝壽儀,恭賀瑤池金母大天尊聖誕萬壽。

《太上老君說常清静經》記載:“東華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記文字,吾今於世而錄之。”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3-9-2012 02:16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9-2012 11: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的四大天師】



   四大天师,即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道教尊为四大天师。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无量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

【张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期创建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 《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今江苏丰县)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处在天目山。其母一晚上梦见北斗魁 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后,于建武(25-56年)

   甲午上元(蒲月十八日)生陵。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蛋。张道陵从 能处颖悟,七岁时遇河上公,患上授《品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贮点红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通四书五 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年二十六“举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58-76年)曾为巴郡江卅(今重庆市)令。后遁隐于北 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修长生不死之道。据传魏伯阳曾收其为徒,授其秘旨。朝廷征为博士,称病不赴。和帝(89-105年)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诏不出。 其志在精诚修炼,患上黄帝九鼎丹法。后又携弟子住云锦山修玄玄之道,炼龙虎大丹。又居嵩山埋头冥思,患上《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遍访名山,以寻 道修真。顺帝时(126-144年),一为四川朴素平易近风所吸引,二为蜀中峻峰秀岭、涧溪泉瀑所吸引,连入四川,在鹤鸣山(一位鹊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 境内)烧炼九鼎神丹,历三年而丹成。服后返老还童,于是继续西行探视仙源,求患上五岳摄召万灵神龟秘文,精思修炼以至法术无垠,世莫能测。据《列仙全传》 称,张陵擅用符水治病,功渎渐著。后患上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箓、三清众经、符箓丹灶秘诀印剑、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头,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 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监狱变成二十四福庭。即为二十四治,每一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人事祸福。后到苍溪县云台山修九还 七返之功,准备升天,但因其杀鬼太多,终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让他修行谢过,仍居留人间。于是归回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创建五斗米道,后世又称天师 道、正一道。后又度率弟子游历诸山,修行谢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领张陵升天,朝拜元始无量天尊,封为正一平气大法师,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 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一旦灵至神到,鬼怪立除。永寿(155-158年)二年(156年),功成道著,天神来迎,白天升天。


   今后,张陵的子孙世袭天师道法,历代皆受朝廷封号:唐天宝(742-756年)六年(747年)封爵天师为“太师”,唐僖宗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 师”;宋理宗封爵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天师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供武(1368-1355)元年 (1368年)改封天师为“真人”。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 李膺《蜀记》称张陵入鹤鸣山,自称天师。北魏有寇天师(谦之),刘宋有陆天师(修静),唐有杜天师(光庭),宋有萨天师(守坚)等等。“天师”之号始称张 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传》云:“愔事天师道,而超奉佛。即称张陵之道为天师道。虽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师之号,但后世仍称天师,一直沿至今日。

张道陵为道教的创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阵魔伏妖、神通广大,白天飞升的仙人,故在道教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又为历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其在平易近间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奉祀一直至今。

【许天师】
为晋代道士许逊

   许天师,为晋代道士许逊,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三 教源流授神大全》载,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梦金风衔珠,坠落怀中,遂受孕而生。弱冠之年,其事师大洞真 君吴猛,受三清之法,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更喜欢神仙修炼之事。据《云笈七签》记载:一次许逊去打猎,射中一只有孕在身的母 鹿,适时母鹿生下小鹿,中箭的母鹿不顾一切,折转头来伤心地舔小鹿,一会便死去了。许逊见状,心中非常难熬,怅然感悟,折其弓矢,锐意神仙之道。晋太康 (280-290年)元年(280年),许逊举为孝廉,时年四十二岁,拜为蜀地旌阳县令。从政期间,公正廉明,吏平易近悦服,平易近众感其恩德,遂立祠供 奉其像,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许旌阳。后来晋室攘攘,连弃官东归,遨迹江湖,追求至道。此间与吴君同游江左,又与郭璞一同阴止五敦作乱。郭璞被五敦处刑后, 他又与吴君共同隐遁,至庐江口,遇船工,化度之,教其服草,授以神仙之术。后遇上圣真人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邪擒妖之道法。不久游豫章,遇一少年名慎 郎,乃蛟蜃精所化,数兴洪水风险江西,遂化为黑牛,率弟子杀之,为江西翦除水灾。自此,许逊道法大显,声名遗迩,求拜弟子甚多。

    东晋宁 康(373-376年)二年(374年)举家从豫章西山(今江西南昌西山),白天飞升。乡人与其族人共立祠以祀之。其所遗诗一百二十首,均被刻于竹简,令 人探取,以决休咎,名日“圣签”。北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二年(1112年)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因皇帝梦中显灵,为其疗疾,升观为宫, 赐额为“玉隆万寿宫”(宫在今江西南昌西山)。南宋绍兴间(1131-1网易年),相传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真君降临解救战乱,因患上许逊授 《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元代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首要经典为《净明忠教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创建“净明忠孝道”。后来 道教将其与张道陵、萨守坚、葛玄共为四大天师。

【萨天师】

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朝著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萨守坚少刊本为医生,因医术不太高明,开错药而吃死了人,于是弃医从道。曾师从于第三十代天师虚静先生、林灵素及王恃宸。据《三教搜神大全》卷二、《列仙全 传》卷八、《历代神仙通鉴》卷二十记载,虚静先生传其咒枣秘术,王侍宸传其雷法,林灵素传其宝扇一把。萨守坚学成秘法后,用咒枣术济贫拔苦,用雷法铲奸除 害,用宝扇为平易近报冤。于是道法大显,著名遐迩。后被称为“崇恩真君”,又被玉帝封为“天枢领位真人”。

   相传萨守坚以法阵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收其为部将,传其符箓秘诀。然而在平易近间王灵官的名声远远要比其师响亮。明永乐(1403-1425年)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葛天師】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苏句窖市)人。魏蜀吴时的术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 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能用符箓为人驱病辟耶。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极 拳左仙公”。梁陶景《真灵位业图》将其列为第三层。

   道教和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能将口中吐出的饭粒变成成千上万只蜂,能使顽石走 路,蛤蟆、昆虫、燕雀能在他的批示下台五音六律翩翩起舞,能从井里取钱请客喝酒,能画符箓为平易近祈雨,有的说他能拿妖捉怪,曾经在酒店鞭打妖邪,为一秀 才解除蛇精缠身,焚邪庙恶小鬼,有的说他曾随孙权出游,沉于江中,数旬而归,有的说他曾给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后成仙而去,有的说他曾在石壁炼食丹药, 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鸟吃后,即成仙鹤,有的说他功行圆满后,东华帝君录其名入仙籍。总之,其仙迹十分广泛。
    宋崇宁(1102-1107年)三年(1104年)封为“冲应真人”,淳(1241-1253年)三年(1243年)封为“冲应孚真君”。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5-2024 05:52 AM , Processed in 0.06759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