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32|回复: 0

大乘佛家所说的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6-2012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現存的《六祖壇經》有多種版本,以敦煌本為最古,今以此本所提及的「佛性」作考察的主要範圍,並以曹溪本作為補充說明之用。敦煌本《六祖壇經》中,提到「佛性」一詞的有下列四段:
(1)惠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2)善知識!愚人、智人,佛性本亦無差別,只緣迷悟,迷即為愚,悟即成智。
(3)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4)和尚言:造寺、布施、供養只是修福,不可將福以為功德。功德在法身,非在於福田。自法性有功德,平直是德。佛性外行恭敬,若輕一切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德。

至於「心性」一詞,敦煌本未用這一術語,曹溪本《六祖壇經》則出現一次: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歸依也。----------------------

(3)惠能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此處第(3)段提出「佛性常清淨」,什麼是「清淨」?

依據前面心性論的分析,第一個合理的看法是將「清淨」理解為心的認知功能,這是世俗諦的性質。第二個合理的看法是將「清淨」理解為心的無我性、空性,這是勝義諦的性質,表示心的「無我性」是永遠不變而一直保持清淨的,因而「何處有塵埃?」
如果由實踐面來看,「清淨」意謂著惠能自己的修行,一方面已將心的世俗認知功能達到內心光明而穩定,遇到順境、逆境,煩惱的塵埃並不呈現,所以說「何處有塵埃?」
这佛性/如来藏是说成佛成圣的潜能,所以常存在,常清淨,不受污染,是遍与整个宇宙空间的。。
大乘佛家所说的心有很多层面,所以有八识说,九识说,如来藏说,等等
在大乘说佛有三身,化身,报身,法身,这三身都有其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6-2024 06:40 AM , Processed in 0.05636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