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繁华的沧桑小城—菁桐老街
资料来源: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官方网站
旧称为『菁桐坑』的【菁桐老街】一带就位于基隆河的最上游,是台湾现存三大支线之一的「平溪支线」铁路的终点站。平溪支线上几处市街的兴起约始于公元1920年(大正九年),随着「石底煤矿」(今平溪)与「青桐煤矿」(今白石脚)的陆续开发,「台阳公司」在此兴建大批的工寮与日式宿舍,用以安顿外地移入的矿工与日本职员,另外还在一坑、二坑一带设置了专为矿工提供日用品的「福利社」。
因为当时就业人潮涌入聚落,也带动了市街商店的兴起,目前在平溪商圈标榜的「矿工便当」便是旧时代的复刻品,多少反应出当时「台阳福利社」与「商街店家」并存共荣的盛况。而其中的【菁桐老街】一段,兴建的年代可能落在公元1937年左右,当时的山城小聚落随着「青桐煤矿」的开挖带入了更多的就业人潮,就此开启
30 多年的菁桐坑繁华史。
然而,1975年后,因为「石底煤矿」、「青桐煤矿」相继关闭后,【菁桐老街】便迅速没落。原来的经济价值不再,老街的石板路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开始转型以观光资源揽客,沿线店家因应观光需求贴出各式各样的宣传海报,也配合整个「平溪商圈」进行统一识别标志的设计,而未过度翻修的老屋舍、近百年的铁枝路与洗煤场等历史建筑,则是让老街呈现怀旧情感的最大功臣。
平溪支线铁路的最后一站--「菁桐火车站」,以台湾少数几座仅存的纯木造站体而闻名,已认列为古迹的它小巧而别致,是许多MV、电影剧“送别”剧情的热门取景地。而位于火车站旁的『菁桐铁道故事馆』,
虽然是
2005 年后才进驻的「移民」,但同样也是采用木造的建筑体,让它在此成为一种特别却不突兀的存在,是座充满了勾人魅力的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