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531|回复: 0

華語與方言的取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1-2012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華語與方言的取捨
2012-01-17 作者 :樺強  馬來西亞 星洲日報 言路

千百年來,漢族寓居在遼闊的中原,遍佈大江南北各角落,但由於山川險峻隔閡,交往不易,各族群遂在共同語文基礎上發展出各自語音特色,而形成林林總總的方言,其實普通話在中國還沒有立法為國家語言前,也只能算華北最廣泛應用的區域語言,如今經過整個世紀的演進與肯定,它已經奠定作為主流語言的地位,其他的當然被歸納為方言了。

站在維護國家統一與人民團結的立場,強制人民使用單一語言,割愛地方性語言,是理所當然的事,因此,近來地方上偶有發生的對普通話的抗拒,突顯人民對方言的情意結,然而,在大環境形勢下,要動搖主流地位的普通話的確不易。

如今,身在海外的大馬華人,經過這些日子,突然對方言可能有一天會消失感到恐懼,許多地緣性社團呼吁族人多講自己的方言,還開始籌辦方言學習班,以推廣應用,可說用心良苦。年輕一輩越來越少會講方言或不願講方言,當然有一些客觀因素,據一般說法是源自不同籍貫者的通婚、學校禁止講方言,產生的負面效果、甚至還歸罪予學校不把方言列為教導科目。

時至今日,人類邁入地球村,異族通婚不但受鼓勵,也是司空見慣的事,何況是不同籍貫的族人,如果恢復到封建時代的作業,簡直在開倒車;學校禁止講方言,就如早期英校禁止學生講自己的母語,以加強學習效果與學生紀律,並沒不良意圖,理應受到諒解;如果說今日華校沒有教方言或應該教方言,那為甚麼創辦華校之初不直接建議以各自方言教導,而大家卻認同劃一以華語作為媒介語,其中自然有它的玄機。

綜觀整個大中華圈,唯一以方言作為學校教學媒介語的地區是港澳,而成為粵籍人士引以為傲之處,而其實,那也正好迎合當時分化人民的殖民地策略,乃殖民地宗主國樂見的局面。而大馬的華人籍貫雜陳,與香港大不相同,不同籍貫的人數比例平均,要以甚麼方言為共同語言呢?

由於彼此方言的差異,在見面溝通時,時常出現雞同鴨講的局面,畢竟能通曉數種方言的人才不多,戰前不同地緣的族群間經常會產生紛爭,也都與溝通不良有很大關係。

身處大馬多元種族的環境,種族意識形態突出,華人為求自保,具有共同的溝通語言是重要的,它對促進民族的團結有一定的作用,以便在種族傾軋中求生存,也大概基於這個原因,我們的先賢才認同以華語作為各華校的媒介語,目的也在促進民族的凝聚力。
話說回來,各籍貫華人對自己的方言的愛護與擔慮,是無可厚非,它也顯示對自己族群根源的揮之不去的情意結。而他們的憂慮也並非沒有根據,在物競天擇的自然定律下,一種語文長久不能發揮它的應用功能,隨著時間自當消滅,在過去已有這樣的例子,今後也同樣會發生。不過,慶幸的是,各籍貫華人除了居住在大馬,也分佈在各個國度,而在中國的原生地,鄉土文化更扎根深厚,尤其現今方言還盛行於影視娛樂界,也可年輕人提供學習方言的管道。因此,若就此預言方言在二、三十年後從地球上消失,似乎言過其實。
老實說,方言當然是我們的母語,而強制學習華語而放棄母語,似乎不合乎科學邏輯,然而,為了長遠利益與前途,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你要認同華語的存在還是各自為政,開拓方言一片新天地,值得大家深思熟慮。

(星洲日報/言錄‧作者:樺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11-2025 10:04 PM , Processed in 0.10981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