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elonmun

金庸传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不败与独孤求败
  

   伶伶/文

  大凡金庸的小说都有启示性,像"东方不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练功,到最後竟性格大变,男女难分,他的一生都从未失败过,一直到死石的最後一战才失败,而一败则死.

  这使我们思考到,一个人的失败在生命中的意义,人生里不免遭逢失败,那麽,我们宁可在失败中锻炼出刚健的人格,也不要由於永远不败,而造成一个高傲.

  残缺.暴戾的人格,一个自认为永不失败的人,到最後由於措手不及,那失败往往是极端惨痛的.一人生里是不可能永不失败的,因此,"东方不败"这样的人物只是一种象徵,象徵我们处在逆境的时後应有一种坦然的态度.

  在金庸小说里,除了"东方不败",还有一位"独孤求败"令人印像深刻,"独孤求败"因为武功太高了,从来没有失败过,使他非常痛苦,到处去与人比武,求败而不?可得,一生为此而终日郁郁,失败对他来讲竟是如此珍贵,听到天下有武功高的人,甚至愿意奔行千里,求得一败.

  "一生得不到失败,竟是最大的失败",这是金庸为独孤求败赋与的寓意,我们?生命历程的失败近在眼前,往往避之唯恐不及,独孤求败的失败则远在千里,求之而不可得.

  失败对於生命,有如污泥於莲花,风雨之於苗木,云彩之於天空,死亡之於诞生,如果没有失败的撞击,成功的火花不会闪现;没有痛苦悲态,怎麽能显现快乐与欢愉的可贵?如果没有死亡,有谁会珍惜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呢?金庸另一个小说人物老顽童周伯通,由於武功太高了,没有对手,只好每天用自己的左手打右手,感到人生单调,而游戏人间.

  永不失败的生命与永远在求取失败的生命一样,都将走入偏邪的困局,东方不败与独孤求败正是如此.

(摘自风云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林平之
  

   Zhangpeng/文

  在《笑傲江湖》对林平之的少爷生活描述中,他不过是一个有些高傲的无忧无虑的富家纨  子弟罢了,看似他替岳灵珊打抱不平误杀余青海之子使他为家族惹下了灭门之祸,其实悲剧的根源──各门派对其家传剑谱的觊觎早就在酝酿之中,他卤莽的侠义只是个导火线罢了。在父母惨死灭门大祸後的逃命中他并不会有闲情对令狐冲的光辉形象进行嫉妒(衡山金盆洗手大会),恐怕生存和复仇才是当务之急,而且的确这两条贯穿了他整个生活。良好的家教使他在受庇护於华山门下时勤奋谦恭,对令狐冲这位大师哥非常尊敬,至於洛阳王家小鸡肚肠的疑虑源於令狐冲对自己神奇剑法来源的解释不清。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设身处地地分析林平之的每一个举动就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那麽的可以理解:他没有令狐冲的好运气有神奇的孤独九剑免费传授,只有每日去听岳不群的墙角。几个学辟邪剑法的人中,别人都是为了称霸武林,只有他是为了用祖传的剑法手刃仇人,从没流露出争第一出风头的想法。他也想过和岳灵珊“做真正的夫妻”後再自宫习剑,但岳不群的试探和灭口使迫使他不能再坐失良机,美色当前他选择了复仇大业。这都是些真英雄真汉子的作为。

  再请看看他受的欺骗和受的委屈:救武功比自己高的多的岳灵珊;全家在恐怖中灭门成了孤儿;被人追杀并泼洗脚水;给木高峰当孙子下跪;被自己恩师砍了一刀几乎丧命;爱上男主角的情人被安排自宫以保其贞操,喜欢穿名牌西服服装撒点香水也受攻击,报仇後不能全身而退成了瞎子,最後被令狐冲砍了两刀关进了西湖底的黑牢。一个人还能受多大的冤屈呢,实在想不出来。

  最不让人理解的是杀岳灵珊,只有一个解释:小小的年纪和稚嫩的肩膀负担这那麽多的仇恨和责任,受了如此多的委屈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当然也少不了练辟邪剑的原因。就这样岳灵珊也没有丝毫的恨他,毕竟是岳家先对不住林平之的。

  所以林平之孝可比乔峰,武可胜张无忌,英俊潇洒令狐冲远远不及,坎坷痛苦倍於杨过,是金庸书一等一的不被人理解的英雄。(第二数天龙八部的游坦之)

(摘自龙音网上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慕容复.慕容博
  

   为何不是我/文

这一对父子我们已经很熟悉.为了图谋复国.他们一代接一代的努力.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因而成了"天龙八部"的世界中的最大的罪恶之源和最大的魔头.

  看起来他们俩并没有发疯.不像武三通那样蓬头垢面.不像谢逊那样凶残可怖.甚至不像李莫愁那样滥杀无辜.他们形象儒雅.俊美.声名很大.很好.行为....那就另当别论了.其实他们早已病入膏肓.比武三通.谢逊更加不可救药.也比李莫愁作恶更多.只不过一切都在暗中进行.一时不为人知罢了.正如他们的疯狂病态不为人知一样.

  慕容博不仅是萧峰一家的大仇人.也是雁门关外那场惨祸的真正的罪魁祸首.所以他事後就诈死埋名.躲进少林寺中.只有少林寺老僧发现了他已病入膏肓.那当然不是生理上的病.而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治顽症.

  慕容复俊美潇洒.武功超群.机智过人.他的表妹王语嫣对他锺情至深.然而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也已病入膏肓.但作者却知道.并且一次又一次的暗示出来.

  第一次的暗示.是在第三十一回书中.逍遥派掌门人无涯子摆下的那个围棋珍珑.彷佛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每一位下棋者的灵魂形象.慕容复解棋之时.听到鸠摩智说"你连我在边角上的纠缠也摆脱不了.还想逐鹿中原麽?"於是"眼前渐渐模糊.棋局上的白子黑子似乎都化作了将官士卒.东一团人马.西一块阵营.你围住我.我围住你.互相纠缠不清的厮杀.慕容复眼睁睁见到.己方白旌白甲的兵马被黑旌黑甲的敌人围住了.左冲右突.始终杀不出重围.心中越来越是焦急:"我慕容氏天命已尽.一切枉费心机.我一生尽心竭力.终究化作一场春梦!时也命也.夫复何言?"突然间大叫一声.拨剑便往颈中刎去."----若非段誉及时相救.慕容复已一命呜呼了.他的病态幻觉.精神错乱已在此暴露端倪.

  第二次暗示.是在小说的第四十六回书中.西夏公主公开招驸马.慕容复见此良机.自然不肯错过.他当然不是为了求爱而去.而是奔那驸马爷的位置而去的.他也不只是想作驸马.而是想借西夏姻亲之兵.帮他复兴大燕帝国.他明知表妹王语嫣对他一往情深.而他自己却因事业第一.对此并无反应.这一回要争驸马.更是宣判王语嫣情爱的死刑.连风波恶等人都过意不去.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还说是打苍蝇.王语嫣为此自杀.却被段誉等人救起.段誉劝慕容复要以爱情为重.慕容复反以为他别居用心.终於直接将段誉投入枯井.间接将王语嫣逼入枯井.成就了段誉对王语嫣的一片痴情.而慕容复的疯狂之病也进一步加深.

  且说他去争驸马的经历.西夏公主命一宫女问每位来宾三个问题:一个是你生平在什麽地方最是逍遥快乐?二是你生平最爱之人叫什麽名字?三是你所爱之人相貌如何?----这三个问题极其简单.谁都能答的上来.当然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答案.问者自是别有深意.作者金庸则又有巧中之巧.这三个问题倒变成了人物性格的考题.比如包不同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 我小时候在一家瓷器店做学徒.老板欺侮虐待.日日打骂.有一日我狂性大发.将瓷器店中的碗碟茶壶.花瓶人像.一股脑儿打得乒乒乓乓.稀巴粉碎.生平最痛快的便是此事."而段誉则回答说平生最快乐逍遥的地方乃是"在一口枯井的烂泥之中"....这都表现出了人物性格.但是慕容复呢?----这问题他听那宫女问过四五十人.但问到自己之时.突然间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他一生营营役役.不断为复兴燕国而奔走.可说从未有过什麽快乐之时.

  别人瞧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强.名满天下.江湖上对之无不敬畏.自必志得意满.但他内心.实在是从来没感到过真正快乐过.他呆了一呆.说道:"要我觉得真正快乐.那是将来.不是过去."那宫女还道慕容复与宗赞王子等人是一般说法.要等招为驸马.与公主成亲那才真正的喜乐.却不知慕容复所说的快乐.乃是将来身登大宝.成为大燕的中兴之主.那宫女又问:"公子生平最爱之人叫什麽名字?"慕容复一怔.沉吟片刻.叹了口气.说道:"我没有什麽最爱的人."----一个人居然没有什麽最爱之人.这人还叫人吗?慕容复虽似正常.其实病入膏肓了.

  书中对慕容复的病态的第三次暗示----这回不是暗示.而是明写了---是在小说的第五十回.小说的结尾处.段誉等人看到慕容复坐在坟头上.让一群乡村小孩朝拜.慕容复对这群小孩说:"众爱卿平身.朕既兴复大燕.身登大宝.人人皆有封赏."这真是典型的白日梦.慕容复是真的疯了.不可救药了.那还有啥可说?

(摘自风云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慕容复与崇祯  


   金兰/文

  我一直很想去煤山,去看看崇祯吊死的地方,去看看那棵树,那片土,可终究没能去成。我一想到三百年前这里发生的事,心情就无法平静。沉重的凄伧感压在我的胸口,我并不难过,只是非常失落。崇祯当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他想励精图治,却不免昏庸无能,他想任用贤达,又不免刚愎自用。他不同于他的祖父神宗,哥哥熹宗,这两个皇帝虽是天下少有的昏君,可他们这一生可比崇祯快乐多了,崇祯做了十七年皇帝,真正快乐的日子却没几天,他日日夜夜在担忧,彷徨,恐惧。他不知如何才能抵敌满清的侵略,他不知如何才能镇压李闯的义军,他不知如何才能阻止明朝的覆灭。严重的社会问题摆在他的面前,崇祯却无法解决。对于崇祯,我觉得他既可恨,又可怜。

  第二个给我以这感觉的就是慕容复,在读《天龙八部》的同时,我只觉得慕容复与崇祯是多么地相似啊。不但是性格的相仿,也表现在两人的思想,命运上。崇祯十七岁不动生色地诛杀了魏忠贤,把皇权牢牢地握在手中。而慕容复早已打下了“南慕容”的称号,更与乔峰齐名,是人人敬重的少年侠客。两人一样的少年得志,却又一样自大轻狂。慕容复就如同是崇祯的影子,两人都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满怀憧憬,都坚定不移的认为自己就是中兴之主。两个人都做着绚丽多彩的梦,梦终究会醒,可他们的梦什么时候醒呢?

  他们的相似也表现对爱情的态度上。崇祯对陈圆圆是不是真心地相爱,我们已不得而知了。然而他,接连陪了陈圆圆三天没有上朝,可见对她十分迷恋。可他却把战局的失利归在一个弱质女流的身上,让一个女子承担罪责,负心狠毒,奸险猥秽,慕容复的所做所为,大家耳熟能详,我不必班门弄斧,由此可见这两人为了自己,任何事都干得出,都是一样自私自利。着实辱没了一个“情”字。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项羽来,想起了他对虞姬的爱情,想起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无奈与热爱。这热爱不会应生命终结而消逝,他们的相爱不是流传至今吗?

  他们还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残害忠良,崇祯残忍地剐了袁崇焕,慕容复杀死了陪他十几年的包不同,都是下手狠辣,决不留情。十几年生死与共的感情如何能与自己的脸面,眼前的利益相比,这些所谓的大帅,家将不外是条狗而已。可对养了十几年的狗,也不会说杀就杀,那些人自认是谋臣良将,却连一条狗都比不上。

  我在看崇祯与慕容复的故事之时,就像看到一个在泥沼中挣扎求生的人,他拼命的爬,拼命的叫,脸因恐惧而扭曲,因愤怒涨得通红,他在骂老天,为什么他的命运会是这样呢?可泥泞毫不留情地浸到他的腰,胸口,喉头,最后淹没了他的口鼻,疯狂的呼喊变成低沉的呻咛,直至无声无息。崇祯在煤山上了吊,慕容复发了疯,都是懦夫的所为。崇祯的胸口挂了一块木牌,上面说所有的错都是群臣误他的。大丈夫敢做敢为,对便对,错便错,能做大事,亦敢担当,又何必推委责任,效那儿女之态。

  《天龙八部》写慕容复的发疯,无疑是这部小说的神来之笔,尖锐辛辣,一针见血。慕容复连承受失败的勇气都没有,既然在现实世界得不到成功,不如在幻想中延续那不醒的春梦吧。可这结局对于慕容复来说,却不是痛苦的,西夏宫女的问君三语,慕容复这时才真正地找到答案,或许只有此刻,他才是真正的慕容复,才能真正地得到快乐。

  崇祯与慕容复都是那么骄傲,自负,却又是如此无奈。阿朱曾经把乔峰与幕容复做过比较,乔峰勇猛豪迈,像一头雄狮。幕容复温文儒雅,像一只凤凰,可这凤凰却永不会在涅磐中重生,在它面前是无边无际的黑。

(摘自新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令狐冲


      钟鲲/文

  看金庸的小说始于高中。初中的时候,琼瑶的言情和金庸的武侠已经在班里大行其道,课间四处传播浏览。但是我那时候只看琼瑶,而且对男生痴迷金庸大惑不解:你说爱情小说恩爱缠绵肯定是人人爱看的,那武侠小说,满本全是武功拼杀,有什么好看?

  班里的男生对我的疑问不屑一顾,只是说:

  “你看了就知道了。”上了高中,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一本《天龙八部》,简直就可以说是看呆了:世上还有这么好看的小说!这时才体会到武侠小说的好处——根本就是那些千篇一律的浮浅言情不能比的。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也顾不得功课了,四处只要找到是金庸的就看。三年下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十四部小说没有尽览,也看了有一大半。

  看金庸小说,实在是我“十年寒窗苦”时“苦中作乐”的一大乐事。其小说的情节离奇结构变幻莫测故事严谨精彩自不必说了,最重要的是那武侠中的“言情”: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其间的柔情恩怨,不知比琼瑶高明了多少信,直看得人肝肠寸断、唏虚不已——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某日和一个朋友聊天,谈及金庸小说中的各色人物,我突生奇想,问她:如果金庸小说里的男人让你选一个做老公,你选择哪一个?女友想了半天,答:郭靖。我大笑,问她为什么,她说很简单,因为他老实,不会有婚外恋,现在的男人像他这样老实的可太难得了。

  女友说得有她的道理。但若要我来选,做老公的话我一定选令狐冲。虽然诚如女友所言,令狐冲爱着任盈盈但也爱“小师妹”,是不太“老实”的,更兼他油嘴滑舌、甜言蜜语、风流倜傥,做他老婆实在很难放心,难保不成天乱吃醋,但在我看来,这些却都是他的优点。我不能想像成天和一个言语乏味、性情冰冷的人做伴,然后我还要和他“执手之手,与子偕老”。倘若如此,即使他一生没有外遇,一生只爱我一个人,跟他过日子也未免太缺乏情趣,岂不得生生把我憋死!

  要做好老公,男人首先要有情趣,这样和他生活一辈子才会快乐。第二就是要爱老婆。令狐冲虽然忘不了他一直暗恋的岳灵珊,但那毕竟是过去,是认识盈盈以前的。谁能担保你认识你今生最爱的人以前就一定是一纸空白?从未有过爱过的人?即使有,但那也太少了。如果要他做你的老公,首先就要学会宽容,而且理解。任盈盈在这件事情上就处理得很漂亮,所以她最终获得了幸福。

  所以做老公的人选,我首选令狐冲。又英俊、又聪明,又懂得情趣、又爱老婆,而且最关键:武功还那么好。在武侠小说里,这武功就好比男人的事业,武功好就等于有行走江湖的本事。倘若他是个武功低微的男人,比如林平之,连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这样的男人,无论他怎么出身好怎么英俊我都是不嫁的。嫁了他,即使有一天他武功好了、本事大了,你也不会有好结果,岳灵珊的悲惨结局便是明证。痴心的爱情有时未必就是好事情。在选老公这件事上,我认为一定要明智。毕竟是一辈子的事情,嫁一个本质纯良的人,这点比什么都重要。

  说了半天,这说的都是选老公。如果只谈恋爱,或者是选情人,那我首推陈家洛。陈家洛具备了令狐冲的种种优点,但不同的是他是一个以事业为重的男人,要江山不要美人。跟这样的英雄谈恋爱,故事一定精彩,结局一定肝肠寸断。所以他只能做情人。即使最完美的设想:假如跟他结了婚,助他完成了统一江山的大业,你的结果也只能是后宫三千佳丽中的一个。那时候如果你再想什么“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呵呵,那就未免自欺欺人了:他在那里要多快乐有多快乐,而你呢?只能是抱守孤灯度余年、独坐长门愁日暮。

  所以,陈家洛这样的男人,只能是做情人。爱他,可以爱他,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但是不能嫁他。要嫁,一定要嫁令孤冲,爱美人不爱江山,既胸怀大志,笑傲江湖,又不为利禄熏心,能知进退,这样不惜世俗真性情的明智男人,是真英雄,才是我心中至爱,嫁给他,一万年也不后悔。

(摘自网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令狐冲”


    小美/文

  在一群不“拒绝”读金庸小说的人们心目中,<< 笑傲江湖 >>算得是一部看来挺美仑美奂的武侠“典藏”,它同时亦不失为一个浓缩型的“政治寓言”:它没有确切的年代,但却寄存了作者对于千百年来权力斗争游戏的独特写意;它看起来像明帝国万历年间的一段江湖逸事,但即使是各地方的当代“老外”看官也能感到,这样的“逸事”讫今还有,而且已非特指哪国的“国情”----哪儿都有。

  电影版<<笑傲江湖>>的监制徐克诠释说:“无是非不成风浪,无纷争不成江湖。人就是江湖。”于是乎,当年的西贡议会对骂中发出互指对方为“岳不群”或“左冷禅”这样的声音,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认为:一百年、两百年之后,美国人最喜欢的仍是西部武打,而中国人最喜欢的仍将是 武侠。武侠小说从平民出身,永远活跃在民间,这是武侠小说最优越的一点。不同于骚客所谓 “才子书”,写活“千古文人侠客梦”的,多少也算得是“才子”,但读武侠却非才子们的专利 。周公旦为年方及芊的武王释梦说,凡梦必遗。文人的种种梦也不例外,毫无保留的都“遗” 在纸上。由此而衍生的“武侠文化”及其影视套餐,大多数今天的老百姓也还喜闻乐见,且不受天然的海壑或人为的鸿沟所隔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的读者。

  当然这并不仅限于“华人”,英国汉学家、前纽西兰大学中文系主任约翰.明福德在<<鹿 鼎记>>英译版前言中写道:“我确信这些作品当属世界精心创作的文学之列,它们完全可以同 司各特、大仲马、史蒂文森以及其他名作家的佳作并列。”继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了英译本的<<雪山飞狐>>,由明福德和前牛津大学教授大卫.霍克思(两人曾合译<<红楼梦>>,在翻译界声名甚著)秉笔执译的金庸小说<<鹿鼎记>>,已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这两个“老外”相信,金庸对于世界文学的意义,绝不会因为是武侠小说这一样式而有丝毫减弱。

  <<鹿鼎记>>以及金庸其它的一些作品在艺术成就上绝不逊色于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后者在欧洲文坛当时也属于市民阶层的骑士游侠文学,结果影响力达到世界文学经典范畴。

  毫无疑问,金庸是海内外大多数中国人最喜爱的作家之一。金庸及其同辈的几个武侠小说 作者,将中国传统中武侠小说里的华夏精神,透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不但让中国人自己认识它,而且让全世界的人认识它。当代少有华文作家能这样始终不渝地以自己作品谱写一种绝不萎 靡的“民族精神”,而且能以中国没有过的古希腊式“英雄史诗”气势从正面表现它,让世人明白20世纪的华文文化不仅是鲁迅式的愤怒、郭沫若式的奶油、林语堂般的无聊、王朔辈的自虐。进而,有人认为,金庸的小说,“完全超越了通俗武侠的形式,上升到了历史的高度,观察 人生,反思社会”,体现出佛家所谓“怀抱天下”的胸襟。

  抛开文坛上的“门户之争”不论,“笑傲江湖”逾半世纪的金庸小说,其了不起之处,在于 “不仅跨越东方世界和华人社会,日益受到世界文坛的注意”,上至大学教授、科学名家(包括诺贝尔得主以及国内道行高深的经学耆宿,比如冯其庸这样儿的“老道”)、政府高官,下至贩夫走卒,芸芸男女,几至“人人都爱看”,单就这一点而论,可说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他的十四部作品数十年来被不断翻印、重复出版,成为“出版业上的一大奇事”。仅在台湾一地,金庸一年便坐收四百万新台币的稿酬和版税。在内地,印行之多更是难以计数。一个作家能做到这样,殊为不易。

  因见其小说广受欢迎,精于经营之道的港台电视界早在七十年代就趋之若鹜,不断将金庸小说改成戏,往往长达近百集之厚,且大多粗制滥造,随意敷衍,竟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将一代又一代的男女市民糊弄到荧屏前。三十余年来,能拍的都拍了,至今还在来回翻拍。而且总能拥有足以不蚀本的市场。

  由于屡见不鲜,人们对港台或新加坡拍金庸戏已经神经麻木了,没怎么大惊小怪,但是回回 还看,或倾倒或骂翻。平心而论,港台影视人比我们有“商业头脑”,但金庸小说中最令人感动 的地方他们拍不出来。他的作品,港台编导拍不出这种大气魄、大情怀、大手笔,其棚内作坊自也显不出“真山水”。整一草坪,再牵上几匹劣马,就叫“成吉思汗横扫大漠”,看看他们拎几根皱巴巴的旗、提三五支软绵绵的道具剑,去一不知名秃岭虚晃两下,这也叫“五岳并派” 、“华山论剑”、“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还不如老牌DOS游戏<<金庸群侠传>>来得气派。

  譬如,纸面上被称为“社会问题小说”的<<鹿鼎记>>这部金庸的封笔之作,代表着金庸武侠小说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巅峰成就,堪称一部意蕴深长的传世力作。小说的主题明显地通过写市井无赖韦小宝的仕途之路,开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玩笑,隐隐现出中国“国民性和文化的悲剧”。韦小宝这样的“人精儿”虽属虚构,不幸的是我们历史上真的有不少此类脚色。且不说大大小小的弄臣或权奸,朱温之流皇帝便是这一类“厚黑学”九段型人物。金庸曾说:“我比较喜欢最后的一部<<鹿鼎记>>。我的一些对文学有兴趣的朋友,多数也比较喜欢这一部。”它突破了江湖恩怨、武林争霸的传统武侠小说模式,赤裸裸地描写政治生活-----清朝康熙皇帝时期的政治生活。公认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侠小说。金庸自己也在<<鹿鼎记>>的后记中承认:“<<鹿鼎记>>已然不太像武侠小说,毋宁说是历史小说。”而多数“内行人”都认为<<鹿鼎记>>乃金庸最好的武侠小说,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此后,一味拘泥于武侠世界的同类小说可说已没有发展的余地,虽还有香港北角信箱54638号的矮子武夫温瑞安之流仍在那儿耍,“新派武侠小说”到了金庸<<鹿鼎记>>那儿,已经到了顶,除非又有奇才横空出世,另寻全面突破,否则再不能像玩游戏那样“升级”。

  可是,<<鹿鼎记>>一旦落到了王晶之流市井无厘头导演之手,其浑然天成的历史感非仅荡然无存,整个故事更被一味胡闹地糊弄成了一场胳你痒痒的闹剧。时下在北京拍摄的<<康熙与 韦小宝>>就是王晶再炒<<鹿鼎记>>的又一出闹剧,差别不过只是将周星驰换成了张卫健。

  金庸一向不讳言对于港台改编其作品的质量和效果“很不满意”,可见事出有因。他曾在许多场合公开表示不喜欢港台影视编导对其小说的处理方式,批评港台编导随意窜改原著,拍出走样的东西。曾有香港记者问他:“您的武侠小说编成电影和电视,您认为满意吗?”金庸认为:“我的小说几乎全部拍成电影,电视剧也很多。比较起来,电视比较容易拍些,因为它有的拍几十集或一百集,比较有充分的时间修改,技术上也容易处理些。”

  近年,金庸尤其不快台湾女人杨佩佩拍他的戏总是胡编乱造,一度曾想停止把小说的拍摄权给她。杨佩佩好搞“精装大戏”,先前拍<<倚天屠龙记>>,用爱哭的男人马景涛演张无忌,用老女人叶童和过气女星周海媚演张无忌纠缠不清的两个韶龄的女朋友,大家哭做一团;又拍<<神雕侠侣>>,将“西毒欧阳锋”与“老顽童周伯通”弄成了一个人,险些把金庸及其众多读者在荧屏前噎死,再拍<<笑傲江湖>>,“心太软”的歌手任贤齐做完了被女人割手的杨过,又跑来 做令狐冲。此剧近日播出,遭到不少金庸帮的喽罗忿然骂:“我们心目中的令狐冲不是那样猥猥琐琐、穷极无聊的江湖无赖。看看他同花贼田伯光打斗时满地乱爬还钻裤胯的球样,真希望"小田田‘一刀宰之。盈盈也不是袁咏仪那样七大姑八大姨四处疯型的人,还有那个曲洋,早该一出场就死了,偏还死赖在荧屏上,整天扮得特深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仪琳: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孤帆远影/文

  我叫仪琳,是恒山派女徒,从我记事起就在恒山中修行,每天面对的都是青灯黄卷,木鱼晚钟。

  师姐和师傅们早已习惯这种修行,她们的脸上也从没有笑容,似乎笑容只属于俗家人,而我们这些修行的人是不应该有笑容的。

  我是被父亲留在恒山的,父亲为了寻找母亲踏遍万水千山却没有收获,我知道母 亲是父亲的唯一,我不知道相爱的人为什么不能长相斯守,看着父亲经常借酒消愁,我明白了爱一个人原来是那么痛苦。

  我一直以为我不会有爱,就象我的师傅们一样,可是自从那个人出现以后,我才发现爱原来是那么不可抵御。


  他叫令狐冲,是华山派的首席弟子,他的风流倜傥,他的玉树临风,他的谈笑风生,他的古道热肠,都是我爱上他的理由。

  我们是在一场劫难中相识的,那时他的武功还很低,但为了救我却宁愿身负重伤,他一次次催我离去,我的眼中全是泪滴。旁边的人已经看出我对他的情愫,而惟独他却不解其中滋味,无怪我父亲后来骂他是天下第一瞎子。

  衡山的那个院子里我们有了第一次亲密的接触。尽管同处一室,尽管近在咫尺,他却始终还是谦谦君子。我从没有与男子如此接近过,我甚至能感觉到他的气息,那时我竟然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尽管我们还身临险境。后来我抱着他逃了出来,我紧紧的将他抱在胸前,生怕我会失去他,尽管我一直也没有得到他的爱。

  为了他,我破坏了戒律,去偷了人家的西瓜,可是当看到他吃瓜的样子,即便我身遭重罚也心甘。当天边有流星闪过的时候,划了一条长长的弧线,他让我许个心愿,我也在心中默默的将心愿许下,他问我是什么心愿,我满面羞红,其实他应该知道,我的心愿是相伴到永久,只是我不想表露,因为我知道他心中早有所属。

  后来我们分开了。我开始央求一切可能的人去找他,尽管我知道他完全可以笑傲江湖,只是想念他的心却不因此而减弱。

  有时命运真是弄人,他鬼使神差的来到了恒山,而且还成了我们的掌门师兄。开始我以为是上天对我的垂青,后来才知道还是空欢喜一场。以前是他的小师妹,现在又是日月神教任大小姐。看着他们的亲昵,我失落又迷茫。

  渐渐地我想开了,其实爱是一种给予,只要令狐大哥快乐,只要任大小姐不束缚他,我同样也是快乐的。

  每当听到他叫我一声"仪琳师妹",顿时觉得空气中都充满了快乐的分子。于是我陶醉于每天给他送一壶酒,有点时间跟他在一起。在嵩山,看到他中剑的那一刹,忽然有一种锐利的切肤之痛扎在我心脏上。在华山,我没有考虑一剑刺死了岳先生,也是为了他。

  西湖的梅庄,悠扬的笑傲江湖,我参加了他和任盈盈的婚礼。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或许这就是爱是一种给予的注释。

  我为什么要把这份爱埋在心底?其实我也吐露过。那次他假扮成哑婆婆,我也就装做糊涂,把所有的心里话都讲给他听。他似乎有些感动,我多希望他能开口说接受我,可是他终究没有说。

  因此当我母亲要他娶我时,我阻止了,因为我知道他爱的并不是我,而我也并没有爱错人。

  如果我能够与你合奏笑傲江湖,那么我要成为你的妻子。
  我能与你合奏吗?不能。
  所以我不能成为你的妻子。

  如果恒山与梅庄能相连,那么我会来看你。
  恒山与梅庄能相连吗?不能
  所以我不能再来看你。

  如果能将西湖的水倒干,那么我爱你。
  西湖的水能倒干吗?能
  所以,是的,我爱你!

(摘自中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过和令狐冲  

  Rill/文


  杨过受读者欢迎的程度,可能更甚至乔峰;杨过是浪漫的化身,为爱小龙女,他不怕受全世界指责,甚至看轻自己的生命,以死相随。每个女子,都希望有这样一位风流倜傥的大侠士,对自己有这样生死不喻的爱情,每个男子,都会幻想自己是这样的大情人,有小龙女这样比天仙还动人的女子一心一意为他而生、为他而死。
    杨过比较少为人注意的,是他反叛少年的一面,他是反叛少年的英雄。父母不爱我。没有人了解我,世人都欺负我。都欠我,但我不会低头,我要反抗到底,宁死不屈。这些普遍的少年时代的冤屈之情,在杨过身上一一表露出来,使他能够得到少年人的共鸣。
    另一个引起共鸣的因素,是杨过的自卑。杨过是个穷小子,无父母可以依靠,亦无权势撑腰,自觉世人都看他不起,使他受尽屈辱,但其实他比这些人好一百倍,他们越是要卑贱他,他就越看不起他们。自卑往往使人偏激而过分表现得自负,这种经验很多人都有,少年人及文人分外敏感,因此感受也分外深刻。
    但细心看《神雕》,不难发现杨过的自卑和反叛,正如一般少年人深信父母不爱他们、世人都看不起他们一样,大部分是出于他们的想像,与事实相去甚远,我个人不喜欢杨过,因为我不喜欢一味自我中心而不试图了解他人的人。
    杨过跟郭靖的最明显分别是,郭靖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杨过把爱情放在第一位。郭靖坚持尽忠报国,黄蓉只好跟随,反观杨过与小龙女,则反应完全不同,杨过为求绝情丹锘解毒,答应裘千尺往襄阳取郭靖黄蓉首级,小龙女随行,那时襄阳城受蒙古围困,她大感事情复杂麻烦,只盼杨过快快成事便抽身退走,解了情花之毒,两人便重回活死人墓,继续过他们不问世事的生活。
    郭靖入世,杨过并非完全“出世”;郭靖尊重社会规范,杨过鄙视社会规范,但不是“视社会规范如无物”,他是个反叛英雄。
    杨过是个完全主观而感情用事的人,什么事应该去做、什么事不该做,完全看他霎时感受,他认为别人轻视他,他马上便要报复,至于别人有没有恶意、报复是否过分,他完全不考虑。
    某人对他不好,特别是轻视他,他马上认为这是坏人、憎恨这个人,若有人出头庇护他,这个人马上就是好人,他便视为知已。郭芙说他手脏,他便“对她一家都生了厌憎之心”,这时欧阳锋在疯癫之中把他当做儿子,他便大受感动,认欧阳锋为义父。
    黄蓉纵容郭芙,又因杨康之故,对他提防,故意不授他武功,他自然敌视,郭靖虽然全心全意爱怜他,但却不帮他对付他憎恨的人,他对郭靖,便一直存着隔膜。
    他对孙婆婆、小龙女的感情也是建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在全真派受人欺负,把全真派全部人等恨之人骨,逃跑出来,得到孙婆婆、小龙女收容,他对她们感激,便全心爱护。总之,杨过不重是非善恶而重敌友恩仇,这是他的个性特点,少年是这样,长大了也没有改变。
    《神雕侠侣》是从杨过的角度写,读者用杨过的眼光看事物,自然同情杨过而对他憎恨的人有反感,特别是对郭靖、黄蓉及郭芙这一家三口有反感,但事实上杨过不是在每一件事上都是对的,而别人都是错的。郭靖视他如同亲子,黄蓉虽然对他有戒心,一来并非完全没有理由,二来她已尽力不亏待他,杨过固然三番四次救她一家,但黄蓉竭力为杨过辛劳,甚至为他冒性命之险,也不只一次。不少读者恼恨黄蓉“恶毒”地向杨过说谎,骗他小龙女是被“南海神尼”所救,这指责甚不公平,骗得杨过活下来,也是小龙女的原意,是她订下十六年之约的,黄蓉不过替她完成这个心愿。
    杨康之死,其实不是黄蓉之过,是杨康偷袭黄蓉,击在软猬甲上,染怪蛇毒血而死的,杨过一直认定郭靖黄蓉是杀父仇人,他自己就是冤枉人。
    像杨过那样注重感情的人,很多时便会因此而太过自我中心,金庸歌颂杨过与小龙女的坚贞爱情,但显然认为视爱情为高于一切,是不妥当的想法,他描述杨过企图暗杀郭靖黄蓉,用他们的首级去换取解药,就特别刻画了杨过在爱情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徘徊,结果,还是社会责任战胜了爱情,金庸借黄蓉之口,称赞这是舍己为人的侠义行为。
    其实这一段的描写,不但使人对杨过的人格大感疑问,对爱情的魔力也大有恶感,因为问题不是在于在成全爱情不顾大局、或顾全大局与牺牲爱情之间的取舍,如果是这样的取舍,那么为了爱情不顾国家大事并不算是违反道德,为了国家人民而牺牲一己幸福,更堪称伟大;问题是,杨过的抉择,是应否以卑鄙的手段去杀害郭靖以成全他与小龙女的爱情,那是绝对不同的事,一个正直的人,在这事件上根本不可能有片刻的犹豫,杨过三番四次的犹豫,简直难以想像他是个怎样的人,他打算采用的手段,从国家从个人的观点看,都是卑鄙之极的,从国家观点,他是为了自己生命和爱情美满而勾结敌军;从个人观点,他是利用郭靖对他的信任而暗下毒手,他对忽必烈说:“小人在郭靖家中住过数年,又曾为他出力,他对我决无防范之心。”真是亏他说得出口。
    若然他是一时冲动杀人,那还罢了,但是杨过是经过考虑的,他到了襄阳城中,听见婴儿啼哭,想到郭靖一死,敌军即时攻入,这城中千万婴儿便得惨死,但一想到小龙女,他便把心一横:“我受苦之时,除了姑姑,有谁真心怜我?世人从不爱我,我又何必去爱世人?”使他暂时收起刀子不刺进熟睡的郭靖胸中的,不是他对世人有任何怜悯,而是郭靖旧日待他的恩情。次日,千军万马之中,他又兴起乘人之危的念头了,最后临危勒马,是杨先生的运气,哪谈得上什么舍己为人、大仁大义?
    杨过与小龙女爱对方远胜爱惜自己,无比坚贞、生死不渝,据说这是伟大的爱情。我觉得颇有保留。伟大的爱情,使爱与被爱的双方变得人格更高贵,但是爱情却使杨过变得卑鄙。
    杨过为爱小龙女而决心杀人,他身中情花之毒,只有十八天可活,但若取得郭靖黄蓉首级,则可换取解毒的绝情丹,他初时想,何必杀人?跟小龙女一起,安安静静快快活活十八天已心满意足。但两人跟着感到,这样深爱对方,一百年、一千年一起也不足够:“杨过捧起她的脸来,在她淡红的嘴唇上轻轻吻了一下,毅然道:‘好,说什么也得杀了郭靖、黄蓉。’舌尖上尝着她泪水的咸味,胸中情意激动,全身真欲爆裂一般。“真是令人心寒。在《射雕英雄传》里,黄蓉嘱郭靖,打胜了仗可求成吉思汗免除他与华筝的婚约,郭靖不忍见士兵屠城,改了要求成吉思汗饶了满城百姓性命,黄蓉赌气出走。为此,应记她一大过。但黄蓉最后毕竟没有鼓励郭靖杀人。小龙女比黄蓉更差。她答黄蓉说:“我要害你夫妇作甚?我只是要救过儿,至于他父仇什么的,全不放在心上。”
    这就是说,杨过要杀人,她就帮他杀人;要是为了救杨过必须杀了某人,她就杀了这人,除此之外,她什么也不放在心上。
    她不放在心上的岂止“父仇什么的?”襄阳满城百姓的安危,她一样不放在心上,成千上万的人要被蒙古兵杀戮了,她只关心她的情郎是否能够续命,只要她的过儿因而得活命,她就心满意足了。教我怎能接受?这位小姐是神仙还是罗刹?
    后来,据说黄药师十分欣赏杨过娶师父为妻,“视世俗规范如无物”。视世俗规范如无物不要紧,视别人的性命如无物也值得欣赏么?若爱情使一个人变得自私卑鄙,这种爱情有什么伟大可言?
    金庸对杨过特别钟爱,要《神雕侠侣》中的每一个年轻姑娘都对她有情,本来独有郭芙这草包小姐对他看不入眼,到后来笔锋一转,居然原来郭芙也一直暗中有意于他,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
    金庸写郭大姑娘耶律夫人在千军万马中沉思:“我为什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为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
    郭芙小姐自小看不起杨过,若“暗暗想着他”,恐怕也要在他成了“神雕侠”之后吧?见别人奉他如天神,见他对妹子那么好,自己后悔起来,才有“姑娘不稀罕”的自欺欺人的想法,也有可能。
    但杨过对郭芙,却是有过“奇异的心事”的,他才是一直恨郭芙,因为她“没半点将他放在心上”,她是他童年的心事。
    杨过九岁第一次见郭芙,即觉得她美。那时郭芙“身穿浅绿罗衣,颈中挂一串明珠,脸色白嫩无比……双目流动,秀眉纤长……秀丽之极,”偏偏这个女孩嫌他手脏,不同他玩,他为此连她一家也憎厌上,可见反应之烈。
    长大后第一次在“英雄大宴”上再见郭芙,又再为她的娇美震荡,他明明是故意装成潦倒去试探人怎样对他,但乍见郭芙“脸如白玉、颜若朝华……粉装玉琢一般”,他“只向她瞧了一眼,不由得自惭形秽。”
    杨过见武氏兄弟拼命讨好郭芙,忍不住出言嘲讽,郭芙笑起来,他见她“这么一笑,犹似一朵玫瑰花儿忽然开放,明媚娇艳,心中不觉一动,脸上微微一红,将头转了开去。”他三番四次为她心动,她始终不把他放在眼内,只顾与大武小武周旋,他恼恨她的骄傲,每次必然作弄她,非弄得她恼怒不可。
    这是什么心情?忍不住刻薄嘲讽武氏兄弟,又是什么心情?后来骗他们郭芙已许配给他,又是什么心情,当然,杨过不是真的对郭芙有意,只是气忿她看小他,到后来她当众下马跪下来求他救丈夫,这几十年的情意结就解了。
    金庸在《神雕侠侣》的后记说,这篇小说的主旨,是透过杨过这个角色,写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拘束,金庸又说,虽然“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对现代社会仍有重大积极意义,但是国家界限终会消失,“爱国”、“抗敌”到时便会失去意义,但人的品德和高贵感情,永远不会失去意义,因此性格与感情,远比社会意义有更大的重要性。
    从这个角度看,杨过应该比郭靖高出一层,杨过重感情是恒久可贵,郭靖重社会责任只有短暂意义,若金庸目标真是这样,那么《神雕》便不算成功,因为杨过最后达到“英雄”的地位,仍是因为他“为国为民”,因为他战胜了只顾自己的爱憎幸福,不以国事为重的心态。杨过虽然是反叛英雄的造型,但到最后,他没有以他的典范取替郭靖,反而接受了郭靖典范,在郭靖的典范之内超胜郭靖。
    因此,我认为《神雕》是一部意念不连贯的小说,杨过是个意念不连贯的角色。《神雕》后记中提到的意念,到了《笑傲江湖》,才在令狐冲身上成功地表达出来,我认为《笑傲江湖》是金庸最成功的小说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过和令狐冲(下)  

  Rill/文

  在《笑傲江湖》之中,金庸的确表达出社会规范可以怎样虚伪和霸道,而纯真的感情怎样比表面上大公无私的行为高贵百倍。
    令狐冲的“侠行”其实寥寥可数,而且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完全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的情操。他大部分时间身受重伤,失去武功,根本有心无力。他绝对没有“为国为民”的机会和倾向,他完全没有领导才能,他甚至说不上是个英雄人物,但是他令人感动,教人敬重,就是因为他的性格和感情完全没有一丝卑劣的地方,因为他宁愿付出最大的代价,也不在这方面作出任何妥协。
    令狐冲是真正的出世,他的《笑傲江湖》远比杨过的隐归古墓来得舒畅自然。
    令狐冲真不算得上一个成功人士。他没有尊贵的出身来历,父母是谁,《笑傲江湖》提都没有提过,只是说他由师父师娘抚育成人。在武功方面,他有两次奇遇,一次是在思过崖上遇到风清扬,学了“独孤九剑”,一次是在西湖底黑牢,无意学得任我行的“吸星大法”,但令狐冲绝对谈不上武功第一,这两项武功,在危急关头,时灵时不灵地救他一下,大部分时间,令狐大侠都不是重病便重伤。
    在聪明才智方面,令狐冲当然不是笨人,但是他被人欺骗的次数,多得数不清,皆因他太信任人,太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安危。
    他这个华山首徒本来已经不怎么样权威,到后来甚至变了弃徒,糊里糊涂当了恒山掌门一阵,又糊里糊涂领导一批乌合之众上少林寺救“圣姑”,但两处都是短暂权宜之事,他很快又回复自己“无职一身轻”。
    比起陈家洛,令狐冲毫无贵公子的风味;比起袁承志,令狐冲绝对说不上年少老成;比起郭靖,他没有为国为民的伟业;比起张无忌,他没有左右逢源、到处得美人垂青;比起乔峰——他又哪有半点乔峰的神威凛凛?
    比起金庸其他的男主角,令狐冲真可算是个很普通的人,但是他的普通,正是他最吸引人处,因为他证明了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英雄大侠不必有特殊地位,只需有高贵的人格情操。
    令狐冲是个最自然而不掩饰自己的人。他从不道貌岸然、从不自以为是、从不自大自尊,甚至毫不自我中心。他不受俗札管柬,不是像杨过那样要证明些什么,他简简简单单地不管别人对他有什么印象。连莫大先生也教训他说,他想到做什么便做什么,丝毫没有想过会惹起什么话柄,他毫无机心,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重要,从来没有使命感,没有名利心,是个最难得的恬淡人物。
    令狐冲最令人敬佩及欣赏的是他的侠义精神,以及他坚守原则的态度。最清楚的一个例子,就是他怎样舍命救仪琳。他一来未见过仪琳的样子,二来与她素不相识,三来田伯光是个劲敌,他根本没把握打赢他,但是他仍是毫不犹豫地出面救人,这不是侠义心肠是什么?
    他的侠义心肠,别开生面地以嬉皮笑脸的姿态表现出来,什么“一见尼姑、逢赌必输”,似乎没半点正经,绝对不肯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在这方面,他像杨过多过像郭靖、乔峰,但是杨过爱讨人便宜,特别是爱讨女人便宜,令狐冲却从不这样做。
    令狐冲不守俗礼,非常不顾面子,衣服破旧也不在意,跟无赖泼皮赌钱,输了让人揍也不在意,但是他却重视原则,甚至轻视自己的生命。方证大师要他投入少林门下,以便教他易筋经,救他性命,他宁愿不救自己性命,也不肯改投少林。同样,他在朝阳峰上。身受真气乱窜煎熬,痛苦难当,明明听命入教,便可得任我行教他化解,但他坚持不肯入教,至于将来怎样,将来再算。
    不守俗礼的人,照例招人物议,对令狐冲而言,别人批评他,他不在意,但为师门惹上麻烦,却十分内疚,在这方面他与杨过不同,他不是故意反叛,而是真真正正的漠视,常常忘记自己的行为是违反世俗常规。
    令狐冲所受的最重责备是正邪不分,乱交魔教中人,但是令狐冲其实在正邪之间,分得清清楚楚,只不过他的标准,与世俗的标准不同。他尊敬的是高洁诚挚之士,鄙视虚伪而野心大之辈。他有精神洁癖,受不了虚伪奸诈的人。像左冷禅那类的野心家,他走得近了也会打冷颤。
    所以他能与田伯光结交,却忍受不得所谓正派的青城子弟。他看人完全是从精神的尺度而漠视他们的社会地位,因此他大刺刺地不睬金刀黄元霸,却对绿竹巷的一个老蔑匠敬礼有加。这又是与杨过不同,他尊敬谁并不是看人家对他好坏。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笑傲江湖》中看不起令狐冲的都是男人,女子差不多个个都对他好。岳灵珊跟林平之要好之后,对他有过嫌隙,但始终也是信任他。恒山派的女弟子都敬重他爱护他,不独仪琳一个人;定逸、定静、定闲三位师太都欣赏、信任他,定闲临死甚至坚持要他破天荒地当恒山派掌门。
    任盈盈对他倾心,一直对他的人格十分敬重;岳夫人不管丈夫怎样,都视令狐冲如同亲子,不相信他是坏人。
    任盈盈一听就知令狐冲没有谋杀师弟,不问也知他因讨厌人无耻奉承,宁死也不会肯入日月神教;仪琳知道“令狐大哥”一定不肯做“低三下四的人”、一定不会爱情不专;岳夫人知道他不会偷去林平之的剑谱,因为他“从小便不贪图别人的东西”。
    令狐冲实在是个光明磊落、坦率真诚的人,他的爱恶意欲,一看便知,女子少机心,对他不加以诸多怀疑,因此对他了解正确,有机心的人,用有机心的眼光测度他,于是把他全看错了。
    令狐冲从不虚伪,不计较代价,不计较面子。他苦恋师妹不得,所有熟人知道,他也不计较许多。但同样,盈盈对他另眼相看,也是天下皆知,她背负令狐冲上少林,以自己生命换他活命,又是天下皆知;仪琳亦是同一路人,她为令狐冲日渐憔悴,又哪里有加掩饰?男人爱面子,吃不起这样的亏,令狐冲重感情多于重面子,男人不明白不接受,但女性却深能体会而产生共呜,对他只有更加爱护。
    令狐冲不自觉而突破了乔峰的樊笼,乔峰连国家民族的界限也不能超越,报仇枷锁、事业枷锁以为是重任,令狐冲凭良知分出善恶,宁遭放逐也不肯接受世俗的所谓“正”“邪”。
    杨过尘心未了,归隐于活死人墓,是因为不得不在小龙女与花花世界之间作出取舍,但令狐冲本来就没有事业心、没有名利心、没有使命感,他爱交朋友饮酒赌钱、爱研习武功音乐,他不需要活死人墓,在绿竹巷中过寻常生活,他已经很满意。

(摘自新浪金庸客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见杨过误终身  


  coolgun/文

  遇上一个很有魅力、令自己魂牵梦萦的人,是毕生的安慰,然而,得不到他,却是毕生的遗憾,除却巫山不是云,没有人比他更好,可是,他却永远不能属于自己,那唯有拥着他的记忆过一生了! 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襄这四位年轻貌美、慧质兰心的姑娘,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郁郁终生,公孙绿萼甚至心灰意冷得不想做人,其他三位,都没有再爱上谁,她们都在十几岁时见过杨过,短暂的相交,令得姑娘们终身不嫁,她们的回忆是快乐的,可叹的是,以后的日子又如许的惆怅!
    陆无双在偷了师父李莫愁的“五毒秘传”后遇到杨过,狠毒的李莫愁自然不放过她,在这亡命时期,杨过与她嘻嘻哈哈的历尽艰险,她受伤了替她接骨,又扮新娘新郎去逃过李莫愁的追踪,少男少女同处一室,这一切一切,在陆无双心中已变了刻骨铭心的事,杨过闹着玩唤她做“媳妇儿”,我想,日后陆无双每次念及,都禁不住会甜进心去!
    杨过虽然心系小龙女,但是他风流佻达的性儿,和随时舍命保护姑娘的豪情,是足以令任何女子倾心的,何况他还长得十分英俊潇洒哩!程英虽说是在杨过被金轮法王打伤后才正式认识他,其实,在杨过协助陆无双逃亡时程英已暗暗跟踪,早已看过杨过的仪容风采,不然,她怎会刚把受伤昏迷的杨过救回小茅屋便马上爱上他,偷偷地写:“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呢!
    程英是个含蓄的少女,杨过在她的萧声中听出她的心意,低吟以和,虽然令得她大感羞赧,却也是深得她心的。程英服侍他,替他缝新袍,就等于把一缕情丝一针一针地缝了进去,后来杨过把程英缝的袍子给李莫愁披上,程英虽没说什么,但是读者都不禁为她委屈,一针一针的情意,就这么理直气壮的送给女魔头蔽体去了!可是,她怎么能够忘记杨过呢?在李莫愁步步逼近他们的小茅屋时,她按萧以舒积郁,杨过再度低吟相和,她弹瑶琴对抗李莫愁的歌声时,杨过亦放声高唱以助其势。程英和杨过没说过几句话,然而在吟和中,程英已等于恋爱过了,杨过完全了解她每次吹萧抚琴中的喜怒哀乐,她又岂能不产生“知我者唯君一人”的情怀?
    在小茅屋中,是程英、陆无双、杨过三人第一次共同相处,虽然身处险境,面对李莫愁这个心狠手辣的强敌,三人却有互依为命的亲密:
    李莫愁道:“……我先杀一人,瞧你悲不悲痛?”
    杨过笑道:“我三人今日同时而死,快快活活,远胜于你孤苦寂寞的活在世间。英妹、双妹,你们过来。”程英和陆无双走到他床边。杨过左手挽住程英,右手挽住陆无双。笑道:“咱们三个死在一起,在黄泉路上说说笑笑,却不强胜于这恶毒女子十倍?”杨过这几句话,可要了这两位姑娘的命了!杨过紧握她俩的手声言同死,又岂是她们这辈子忘得了的?也许程英和陆无双根本不想李莫愁离去,她多留一刻,她们便可以和杨过一起久些。
    杨过这个激情的人,在对死亡时紧握两女玉手,掌中传过去的情感自不止保护她们那么简单,更不会是不了心神俱醉。在小茅屋的日子,也许就是程英和陆无双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假使以后三人不再相逢,两女对杨过的刻骨单思已是难解难忘,怎料金庸再安排一次他们的三人世界,二女可说万劫不复了!
    在小龙女跳崖后,程英和陆无双又有一段陪伴杨过的日子,杨过身中情花剧毒,为了守小龙女十六年后之约,在崖边服断肠草以解情花之毒,在这凄凄惶惶的期间,程英和陆无双守在他身旁,细心照料,明知他等待的只是小龙女,也待得在他身边一刻是一刻,也许她们希望陪伴杨过十六年,也许她们希望……杨过是个知音解意的人,所以书中这么写: 杨过道:“两位妹妹,我有一个念头,说出来请勿见怪。”陆无双道:“谁见怪你呢?”杨过道:“我们自三人相识以来,甚是投缘,我并无兄弟姊妹相称,意欲和两位结义金兰,从此兄妹相称,有如骨肉。两位意下如何?”程英心中一酸,知他对小龙女之情生死不渝,因有十六年遥遥相待,故要定下兄妹名分,以免日久相处,各自尴尬,但见陆无双低下了头,眼中含泪,忙道:“咱两人有这么一位大哥,真是求之不得。”这可说得是一场黯然神伤的结拜,两女的一片痴,杨过当然知道,他的内心,也是十分惆怅的,两女的万缕柔情,他此生是没法回报了: 在结拜后的一整个月,程英和陆无双仍然伺候在杨过身旁,为他煮早餐,陪他练功解毒,直至一朝,杨过不辞而别: 陆无双一怔,道:“他……他终于去了。”发足奔到山颠,四下遥望,程英随后跟至。两人极目远眺,惟见云山茫茫,那有杨过的人影?陆无双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说他……他到那去啦?咱们日后……日后还能见到他么?” 程英道:“三妹,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你又何必烦恼?”她话虽如此,却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后来程、陆二女一同隐居杭州,大好年华,就此埋葬了在对杨过的思念中。她们的共同经历,也许就是令她们不分离的原因。她们有一样共通的东西──那就是杨过,或者她们会谈及,或者她们不再提起,然而在她们的起居中,身畔永远有一个人的影子,那个影子就是杨过!
    杨过是个很真的人,由于他真,在年轻姑娘的眼中,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情,假如杨过是利用自己对女性的吸引力去摆布她们的话,她们反而不会对他那么死心塌地。公孙绿萼就是为了杨过一个真正关怀的眼神,便连命也不要了! 在绝情谷,杨过本已截住了公孙止的去路,眼下就可将他擒住,可是公孙止却把女儿公孙绿萼举起,以她为挡箭牌。假如杨过那时的眼神是焦躁或者不耐烦,公孙绿萼未必一死以谢他,只是她见杨过为了怕伤到她而跳跃相避,让开了去路,眼光中充满关怀之情,想到杨过为了她而宁可不要解药,她便觉得杨过既有情若斯,她便甘心为他而死了!公孙绿萼是可怜的,她明知杨过心中只有小龙女一人,而她只有凄酸,不过她也是拥着一点温馨而去的,杨过那关切的眼神是要了她的命,但她是死而无悔的,在那一刻,心也是感到安慰的!
    郭襄是最令人惋惜的一个了!她初见杨过时,只不过十五、六岁,少女情怀,自然倾慕神雕大侠的威风,及后杨过对她露了真脸目,她更加芳心鹿撞了!那时杨过已经有三十六岁,但是成熟男人的风霜,每每是令小姑娘觉得好奇而又有吸引力的,杨过的俊美加上落寞的神情,已经令郭襄大晕其浪,再亲眼真见了群雄对他的顺服和拥戴,便简直是五体投地了!
    杨过千不该万不该,在小姑娘生辰那天送天大的三个礼给她: 一是歼灭二千蒙古大兵。 二是火烧蒙古军粮。 三是送了达尔巴去揭穿霍都王子想当丐帮帮主的奸计。 这三件都是有关国家民族的大事,小姑娘觉得这都是杨过为她而做的,这个殷勤,可献得轰天动地,试问以后有谁可以盖得过杨过?虽然,这三件事杨过始终是要做的,不过为了报答这位小红颜知已,他就把这三件事当生日礼物送给她了!郭襄年纪轻轻便遇见了这位出类拨萃、倜傥挥洒、大智大勇而又心细如发的男人,日后又怎能把任何男士看得上眼呢?郭襄此后不但不嫁,连男徒弟也不肯收,想来也只因天下间只有一个杨过而已!

(摘自新浪金庸客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过人格基调极其失落  


  瘾人/文

  我手里有一本陈墨先生写的书,书名为《金庸小说人论》,不知三心兄有否看过?书中提及杨过和令狐冲,各有一个小节专论,其中观点令我佩甚。因此搬出本人自己的一些看法,想与论坛上各位交换一下看法,不知各位是否有兴趣教我者?

  先谈杨过。《神雕侠侣》,其实杨过谈不上是位侠,反倒是在一般印象中更像一个普通的、具有强烈逆反心理和叛逆性格(主要是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人。这是杨过的基本人格基调,而正是这种色彩使得杨过具有一种中国文学史上罕有的光辉的人格形象。可惜的是,金庸在小说后部为了照顾小说的武和侠的含义,以及照顾读者的接受能力,最重要的是照顾中国读者的心理习惯,让杨过走回了大侠的神奇的形象外壳之中,而掩盖了他的人格力量的进一步发展的痕迹。在《三侠五义》中,同样具有类似的强烈叛逆性格的白玉堂过早逝去,如果他不死,小说家反倒不知如何安排他的存在了;但是这里杨过不能死,所以杨过的形象在他中年以后便愈来愈流入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人格老套中去了,他的行为愈来愈具有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我们父辈中人的影子,他的个性被他的一些神奇的大侠故事掩盖掉了。最后当他获得“西狂”这一称号时,身上已经没有多少“狂”味了。实际上和白玉堂一样,小说家在后期的处理上实际上已经让杨过死掉了而使人没有察觉,因为在典型的中国人的文化环境中,实在不知道如何让这种人格按照它自己的路线不受制约地发展下去,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白玉堂非死不可,杨过也“非死不可”。

  杨过的第二个人格基调来源于两个矛盾,其一是他与郭靖的“仇”和“恩”的矛盾,其二来源于他对他和小龙女的未来共同生活的认识。关于恩仇,最开始是嫉恨郭靖身怀绝技而不肯亲自教他武功,包括嫉恨黄蓉始终以心机对他,在这里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他所要求的不是与其他人比较是否存在不公平,而是“我”想要做什么而“他们”不让“我”做,这于“我”是不能接受的,但同时郭靖荐师实际上是为了他好,他一开始就知道;接下来是父仇,由于他的认识的发展和与郭靖的接触,他实际上已经不太相信郭靖与他有什么“杀父之仇”,他之所以要杀郭靖,竟然是有很多细小的侧面原因在刺激他,有时候是为了相救小龙女,而根源上是由于他弄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人,他心底里最想要做的竟然是像郭靖那样的与他有“杀父之仇”的人,这令他极度困惑,而同时郭靖一再表现出他的宏大胸襟气度,令他自惭形秽,觉得郭伯父在教他如何做人,不但言传,而且身教,这于他是一种极大的恩惠,以他那样的聪慧绝对不会不知道;再后来是郭靖的礼法观念阻挠他与小龙女之间的关系发展,使他再一次强烈感觉到“我想要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让我去做”的情绪,而另一方面郭靖又要斩断郭芙的手臂来补偿他的手臂,又一次令这个敢想敢做的狂妄小子不知所措。在这些过程当中,“我想做什么”和“我应该做什么”这两个题目形成了一对强烈的矛盾,而事实上是后者站了上风,是郭靖对他的影响站了上风,而同时他的个性光辉就此开始失去其独特的魅力,使他在人格上逐步接近于另一个郭靖,此时,他的人格基调又一次丧失。

  第三次人格基调的丧失在于他与小龙女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他对于与小龙女未来的共同生活的一种不知名的畏惧,是他的“跳荡飞扬”的性格与小龙女的沉静生活基调之间的巨大不协调使他不知所措,在这个面临自己人性和人格将要受到极大压制的时候,选择爱情和选择自己人格的自由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困惑,但是小说家终究没有让杨过真正面对这个困惑并且处理好这个困惑,而是让外界因素不断冲击小龙女的禁欲色彩,使它愈来愈淡,终于归结到“先经一番世间事,再回终南定仙居”的模糊的皆大欢喜局面。

(摘自清韵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杨过之墓拍上最后一块小砖


  阿侬/文

  关于对杨过的喜欢与不喜欢,客栈的讨论已经很多,大家的态度泾渭分明,不是极度喜欢就是极度不喜欢,真是个有趣的人物。

    阿侬自然是不喜欢杨过的,尽管仍然觉得古天乐的杨过颇英俊。杨过这个人物的塑造对阿侬来说,缺了一点对男人的基本要求,大气。杨过太不大气了!完全是一个心里阴暗的小肚鸡肠子,36岁以后经了那么多事,还是没有长进(例如对郭靖一家的反感,尽管他已经照郭靖的路子去做了,已经接受了郭靖的价值观),太让人心寒。

    对杨过的喜欢,一般集中在两点,一是他的叛逆、桀骜不驯,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抗,二是他的深情款款,情圣。

    说一说杨过的叛逆精神。记得阿侬曾回某人的帖子说,阿侬自己就是脑后有反骨的,对叛逆一事略有心得。(这是阿侬拍萧峰拍郭靖的一个原因)。对90年代的女孩来说,反抗点之一就是反抗现代女孩的所谓特权,不讲道理不做家事处处出风头,阿侬叛逆之!(好像扯远了,回来)。杨过的反抗,在阿侬看来不是一个青春期男孩的正常表现。他没有自己的观念,没有对现实社会传统道德的怀疑和反省,没有从简单反感到深刻思考直至摒弃糟粕的过程,没有自我价值观的逐步建立,没有成长的迹象,从小到大只是一味地耍性子。他的叛逆似乎只集中在娶不娶姑姑的问题上,其他的事只能算是小心眼。在娶姑姑的问题上,他的反抗也让人心生疑窦,书中描述他只是一股血气,更像生理上的情绪失控。36岁时,在没有小龙女的情况下,他已经全盘接受郭靖的大侠观,这就是他叛逆的结果么?没有进化只是重复是不是无谓的反抗?有了小龙女之后,他几十年攒下的价值观又变得无足轻重,若不是小龙女体贴,说是上去看看也好,杨过是不是会在绝情谷终老?“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又放在什么位置?所以说36岁的杨过到底是长没长大,反抗的结果到底是什么,还是一桶浆糊。还有,作为一个男孩(18或20岁),尽管叛逆,可是至少要有一点男子汉的脊梁吧?心中不敢说是城府,至少要有自己的一定之规吧?杨过的行为一直是见招拆招,热血涌头莫名其妙,让阿侬这样的女孩怎么会觉得这片肩膀的宽广和坚实?若不是他的莫名其妙抱走郭襄,何至于让小龙女吃那一顿毒针,这样的男孩太不可靠了!

    关于杨过在情的问题上,阿侬在前面“精神病”一文已有讨论,第一,他并不专情;第二,对小龙女的牵挂似乎并没有那么强烈(读一读小龙女跳绝情谷之前几次出走后杨过的表现);第三,他对小龙女的一切并没有费太大心思去了解和沟通(例如龙儿失身一段);第四,对于他与小龙女的未来,并没有像一个男子汉一样的去关心,去规划。只是一味听姑姑的。(杨过是不是有点恋母情结啊?)这样的人怎么能算是情圣?

    另外,一些女性读者(或神雕剧观众)对杨过还有一种母性的关怀,多么英俊潇洒的大男孩,多么高的武功,多么可怜的身世。如果是这样,阿侬建议去读连城诀,狄云的悲惨能激起所有女性的义愤,所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都可以得到最大的满足,只可惜狄云没有那么英俊,不过既然是母性关怀,母是不会嫌子丑的,何况狄云并没有那么丑。

(摘自新浪金庸客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7: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过之过?


  灵儿/文

见到板上,众人对于杨过的偏激个性,及模糊难明的是非观念,似颇有微言.灵儿见人不解过儿之心,颇感心疼,因此执笔护短一番.^_^

    灵儿倒是觉得杨过自小孤苦零丁,受尽欺凌,要得三餐温饱已经有问题了,更何况是读书的机会,更是绝无仅有.纵使黄蓉当初对郭靖承诺要教杨过武功,实际上是在教杨过读书,但那时杨过偏激的性格已成,而黄蓉亦见过儿的聪明才智,一点就通,只是他的思想古怪,想必会令向来比郭靖更没耐心的黄蓉烦不胜烦吧!所以就算过儿能读圣贤书,却也多是不求甚解.再说,从小就没人教他分辨是非概念,再以他坎坷的一生而言,在他天真的自我是非观中,便认为对他好的,就是好人,对他不好的或是会到处伤人,害人的,就是坏人.

    所以万恶作尽的一代枭雄欧阳峰,因对他情同父子,所以不管欧阳峰在世人眼中如何,在杨过的眼中,却比亲人还亲.而那些所谓的名门正派,却往往是伤害过儿的人,这些如烟往事,相信不必灵儿言明,大家都心知肚明.以这样的过去,对杨过而言,他的是非观自是和一般自居名门的武林人士大相迳庭了.所以,灵儿也不忍责怪过儿的不明是非了.

    再说,过儿亦非恩怨不明,颠倒是非之人.当初为父仇所惑,因此差点做了错事,造成一生的遗憾.那但是因他尚无法体会出郭靖怜爱他,及恨铁不成钢的苦心.那时性格偏激的过儿,只感觉到黄蓉对他的不信任以及排挤,两人之中,隔了黄蓉,自然较难亲近,过儿更难了解郭靖的的苦心了.幸而,杨过渐渐的见识到了事情的真相,因此,最后成为行侠仗,人人称道的"神雕侠".命运的磨炼,终于使他成熟,当年难解的恩怨,也逐渐淡去.本来就是个解不开的结,何苦去解呢?不如随风而逝吧!行大义方是大孝.

    而关于反黑为白或反白为黑,在金庸的处世观中,处处可见.例如: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徒的慷慨赴义和峨嵋的灭绝师太残酷杀戮,是个明显的对比.岳不群及任盈盈亦勉强算是一例.除了金庸外,想必也有不少名人贤士有这种独特的是非观.例如宫崎骏的"天空之城"亦是.

    如同东邪一般,比之一般自居名门正派,做事却未必光明正大的伪君子,我更加的欣赏杨过这种敢爱敢恨,深情专一的个性.也许他太过偏激,但他真性流露,毫不矫作.

    杨过之过二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苦等一个人十六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为了不阻碍别人追求幸福的机会,而舍下所有关爱自己的人,独自去面对相思的煎熬和折磨,又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只怕,这世上除了杨过之外,再也难找到如何至情至性,痴心专一的人了

    但为何公孙绿萼为他惨死,程英、陆无双、郭襄为他终身孤独呢?因为他就是这么迷人的男孩子,也难怪众红粉为之颠倒,甚至情牵一生了若换做是我,只怕也会做同样的选择。有人说若没有杨过或许公孙绿萼就可以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在绝情谷过一生了要说无忧无虑的在绝情谷过一生,也许没什么问题但要快快乐乐,我看很难怎么说呢?这句话不是说的很矛盾吗?一点也不若是有点理智,有点良心的人,处在公孙绿萼那种立场之下没有人会快乐的为什么?很简单,如果你的亲生父亲,见色忘恩,见利忘义的害死了你的亲生母亲试问你会快乐吗?只怕有点人性的人,都不会快乐的所以说什么杨过若不来勾引公孙小姐,绿萼就可以快快乐乐的在绝情谷底过一生的人,恐怕是有悖中国五千年来伦理五常的传统哦!

    若说要无忧无虑的过一辈子也不无可能啦!因为白痴也是没有感觉的若是一辈子都没让可怜的公孙绿萼发现她那悲情的母亲她可能什么也不知道的过一辈子但这样好吗?也许这个答案只有公孙小姐可以回答但只怕一般正常人,没有人愿意被自己至亲的人骗一辈子,更没有人愿意失去任何和血浓于水的亲人相认的机会吧!

    因此,我要说,若没有杨过,没错,公孙小姐也许可以无忧无虑的被她那不肖的父亲骗一辈子,然后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过一辈子杨过出现以前,我不知该说她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是该说她过着不知快乐的生活毕竟每个人快乐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杨过的出现,却给了她一次懂得真爱的机会,也许最后的下场是无法挽回的悲剧但是,至少她有过了相信她不会后悔就如同铁达尼上那段不的爱情一般,真爱的那一刹那即成永也许杨过爱的人不是她,但谁又能否认,杨过其实也能体会到她温柔善良的情意,只是无力偿还罢了而过儿又何偿愿意呢?谁愿意欠下这种无力偿还的情债?

    过儿的出现,虽改变了原本”可能”无忧无虑的人生,但也只是可能而已,毕竟命运无常,谁能保证呢?但也给了绿萼一个重新认识自己身边的人的机会,因为过儿,她终于和从小便失散的生身之母相认,也终于揭开了父亲那张伪善的假面具,或许得知父亲丑恶的那一面,对可怜的绿萼来说是种难以言喻的伤害,但总强过被骗了一辈子好啊!如果真相不是这么的珍贵,为何金田一要那么辛苦执着于追求最后的真相因为真相只有一个,而人人都想知道真相没有人会自愿被蒙蔽的,不是吗?

    再说杨过何勾引之有呢?他从未对绿萼说过任何表达情意的话,也没有对她表达任何有爱慕暗示的言行举止哦!杨过对绿萼好,是因为他对每个女孩子都一样尊重爱护不单只对绿萼好而已,所以若有人认为,对绿萼好就是勾引的话,那我就要怀疑那个人的人际关系了毕竟人与人之间,不单是男人与女人,还包括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互相对彼此关心、示好,才有友谊的形成所以若是有人说杨过不能对绿萼好,那就太不合常理了。

    因此,若换作是你是公孙绿萼,那请问你是否还会认为,若没有杨过的闯入,绿萼就一定可以”快快乐乐”的过一辈子呢?

    杨过之过三

    再来谈谈杨过的其它红粉知己吧!程英、陆无双姐妹,也都是杨过的红粉知己程英的温柔可人,无双的聪颖活泼,两人都同样的令人打从心底的去喜欢甚至就连小龙女也不例外,一见程英便觉投缘,拉起程英的手便和她聊了起来两人都同样的温柔内向而无双跟杨过玩起来更是极有默契,两人个性都活泼好动又爱玩也难怪过儿老爱逗无双,因为两人个性相近,玩起来也就特别疯希望大家不会因为这样就认为过儿是在”勾引”无双了。

    古人说”人不痴狂枉少年”所自古的名人雅士,多多少少总会有少许的风流韵事,留传人间但杨过不同,他不是一个游戏人间的浪子,也没有那班名流贵客的风流倜傥你可以说他多情,但却不能说他风流花心毕竟那个少女不怀春,那家少年不多情?对于生性活泼好动、行事古灵精怪的杨过来说,同样活泼又可爱的陆无双自然便是他最好的玩伴了很喜欢他们两个在一起时,那种两小无猜的感觉当然他们对彼此都有好感,只是那种喜欢,却不是爱而那些对爱情尚懂懂的青少年男女,却常会对喜欢和爱有所混淆一个成熟而懂事的人自然就会明白,喜欢其实和爱是不同的但对一个像过儿当时这般懂的少年,却不一定分得清楚”喜欢”和”爱”的不同但至少过儿心里自始至终都是把小龙女放在第一位的,不是吗?

    程英的温柔可心,善良体贴,恐怕是神雕所有女角中,性格最接近小龙女的了,也难怪她们一见便投缘,席地而谈了面对一位酷似自己心目中最爱的人时,人都难免会有一种错觉,而无可避免的被对方所吸引虽然他也曾觉得某些人的某些地方很像他的”姑姑”但我觉得那是一种移情作用,所以说他会对程英有好感,也是可以理解的况且,不论程英是否和小龙女有相似之处,就凭她那温柔的气质,我想没有人会不喜欢她的何况她还救过杨过呢!所以我实在想不出杨过有什么理由不能对她好。

    而杨过太有魅力,更不是”花心之过”毕竟一个肯苦等一个人十六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一生一世只爱一个人,且至死不渝,亦是难上加难为了小龙女的不治之症,杨过毫不考虑的就把能救他的唯一解药丢下谷底这种至情至性,痴情专一的男子,会被这么多的女孩子所喜欢,我一点都不怀疑难道说,这世上还能找到第二个像杨过这般痴情的男子么?再者,杨过竟然帅到需要以人皮面具来掩面,恐怕光是那张俊俏的脸孔,就已经让大多数见过他的女子,如痴如醉了更遑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以及聪明绝顶的天骄之姿,以及对女性向来特别温柔体贴的善良天性了。

(摘自新浪金庸客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8: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萧峰说起  


  微生物/文

  说实在的,《天龙八部》原本算不上金庸的上乘之作。从故事情节看,虽然错综复杂,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描写不尽合理之处甚多,远谈不上行云流水,人物的描写也不成功。

  唯一的例外就只有萧峰。有了萧峰,这部小说才有了光彩,才让人热血沸腾,又或者黯然泪下。整部天龙八部看罢,心中留有印象的,竟只是那一掌一箭。一掌使得“塞上牛羊空许约”,埋葬了萧峰的爱情;一箭使得“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结束了萧峰的生命。看到这里,又如何不让人扼腕叹息!

  萧峰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他最大的悲剧就在于他的身世。他是契丹人。遥想当年,萧峰何等英雄,年纪轻轻就做了丐帮帮主,前途无量。只可惜这身世被人揭破,硬生生将一个心中充满着光明与希望的人逼上了绝路。悲剧在当年雁门关一战埋下伏笔,却终于由一个女人的嫉妒开始。

*****

  聚贤庄一战,向来是被视为杀戮太重,我却要说一句:无奈!萧峰盖世英雄,向来是只有别人低声下气的份,如今却被逼得走投无路,如何能再忍耐下去?如果这样,萧峰再不是萧峰。

  争论萧峰是大侠还是英雄,我不在意。纵使是大侠又如何?能挽回阿朱的生命,能让萧峰再回到三十年前,重新躺到母亲的怀中吗?萧峰不是郭靖,郭靖太完美,太如意了。虽然有点傻,可是还有个貌美如花的黄蓉啊,出身更是根正苗红,烈士之后。这样的人不做大侠,谁做大侠?只是郭靖从未给过我激动与震撼,而当我读到天龙八部的最后一章,我心中充满的却总是萧峰那悲壮的最后一幕:将断箭插在自己的胸口。每当此时,我总想大骂那些中原所谓英雄豪杰们的无知与愚昧,但是我却骂不出来。毕竟,萧峰是契丹人,即使是萧峰这样的盖世英雄,又如何能改变得了这命运的捉弄?这就是萧峰真正的悲剧所在。他无法再做汉人,但是三十年汉文化的耳濡目染,他更无法投入的再去做一个契丹人。进退两难之间,他的命运是无法避免的,即使金庸也不能。我想如果萧峰从小就在契丹长大,他一定会快乐得多。

  做汉人有什么好???若非如此,萧峰当笑傲江湖,无忧无虑,岂不快哉!

*****

  萧峰就如同一只仙鹤,傲然卓立在天龙八部的众多人物中。请问谁人能与他相比?“北乔峰,南慕容”,慕容复如何能与他相比?无论武功才智心胸气度人品,萧峰无不是当世最杰出的人物。“老魔小丑,岂堪一击?”与这样的人齐名,换我是萧峰,也想仰天长啸,以泄胸中的闷气。呵呵,最搞笑的是段誉这个色鬼和虚竹这个笨蛋,仅仅因为天赋奇缘就和萧峰拜了把兄弟,难道不也是悲剧?

  天妒英才,萧峰必不容于中原武林。

*****

  金庸武侠,我最爱的有两个人。萧峰是其一,杨过是其二。

  其实这两人有多么大的相似点?就看身世,杨过之父杨康卖国求荣,认贼作父,杨过还未生下来就给染上污点。杨过,杨过,何过之有?

  杨过也不是大侠,虽然有人称他为神雕侠,虽然他指挥群雄烧敌粮,斩敌将,又于千军万马间毙蒙哥于阵前,但是他仍然不是一个大侠。不是他不配,也不是思想境界不够高,而是因为他不屑去做什么大侠。他有了小龙女,在一十六年后,这对他已足够。爱妻相伴,隐居古墓,与世无争,无欲无求。他比萧峰要幸运得多了。

  但是神雕应该是一个悲剧。杨过断臂,龙女失贞,早就埋下伏笔。一十六年之约,已是高潮,神雕就此收笔,当成为古今最出色的悲剧小说。其后重逢,大大削弱了小说的震撼力。就象萧峰那一箭若不插下去,天龙八部将成为一堆垃圾。

  只是,我们到底喜欢哪一个结局?

(摘自清韵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8: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峰与郭靖——神话的英雄和人间的英雄  


  筋斗云/文

  人们谈到英雄时,常举萧峰和郭靖为例子,但是实际上二人是不同的英雄概念:郭靖是儒家文化里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历史上的英雄,萧峰是与命运抗争体现自我的神话中的文学上的英雄。

  人间的英雄是要完成社会的价值,神话中的英雄是要完成个人的价值。所以,郭靖体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郭靖是社会所期待的英雄的标准;萧峰要体现的是人与命运的关系,萧峰是个人独立精神的一种体现。在这点上,金庸在文学上对人物的处理也非常地成功,郭靖是对自己的价值观并不恒定,他时常地体现和吸收周围社会的价值体系,社会对他是一个帮助、培养、磨炼、完成的过程,一句话,社会是对他成长的帮助,他的价值也就体现在对社会价值的完成上。反过来,萧峰从一开始出场就是已有自我的价值观,他就时常体现在与社会价值的冲突中,社会对他是一个斗争、生存、冲突、独立的过程,一句话,社会对他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社会对他是命运的代表,他的价值体现在与命运相独立上面。

  体现人与命运抗争的文学有很多,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学上,中国因为文化的缘故不推崇个人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现人与命运的文学几乎没有,这是中国文学上的一个欠缺,直到二十世纪后才有所发展。在西方文学上,体现这个主题的大多数是浪漫主义作品,也有少许近代的作品。其中古代有奥狄浦斯的故事,伊利亚特、奥德赛的荷马诗歌,后来萨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及近代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这种英雄人物的特点是他一定要有独立的思想,他不必与社会的价值观相同,不屈从于命运,可以被命运击败,不可以被命运击倒,英雄的角色不体现在胜利而体现在抗争上面。

  天龙很成功地塑造了萧峰这个人物,可以说在文学上继续了史记中项羽的角色,填补了一个文学空白。萧峰从杏子林开始一直处在一种被命运摆布的状态,但是金庸给萧峰一个武林第一高手的形象,让他有反对命运的资本。萧峰确实是这样做了,他在杏子林十分理性地处理了丐帮叛乱事件;在追查大恶人时,更追求的是事实真相;他敢独闯聚贤庄,只为了一个陌生女子,而且作者还让他在绝壁外表现出能放下契丹包袱的智慧,就是为了塑造一个完美角色,才能担当起反抗命运的使命。这样的英雄如同口袋里的锥子,是自然而然就会露出来的,所以他即使隐居东北,也会变成辽国的南院大王,最后为了两国百姓而自杀。

  在自杀这件事的处理上,我觉得是金庸最成功的一点。反抗命运的体现就是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以生存于社会本身就是一种对命运的屈服,萧峰在关外所为已经不再能坚持他的忠义礼法了,无法再认同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念了,他不愿苟且地活下来,才是对命运宁死不屈的反抗,他完成了被命运击败而不被击倒的英雄历程。自杀在传统的观念上面是一种对命运的屈服,但是在萧峰的情形则完全相反,所以我才说这是他的一个突出创新之处。

  尽管萧峰是金庸最成功的文学成就,我在评论金庸作品时却把他放在射雕和笑傲之后,原因就是由于段誉和虚竹这两个人物的加入。悲剧和喜剧放在一起,在文学上是很难处理的,因为两者存在着根本的对立之处。在天龙里面段誉和虚竹在萧峰故事中成为一种对庸人的歌颂,两人的故事如果独立只是两个传奇,然而和萧峰摆在一起,则成为一种小丑人物。两人的武功都来自于他人,两人的生活目标在故事里面都是女人,把两人和萧峰摆在一起就把一篇绝世的文学变成了不伦不类的说教。这如同在哈姆雷特再加一个喜剧的兄弟,在老人与海加一个中六合彩的结尾,完全地抹杀了本身故事的意义。

  总之,在自杀一事上,金庸突破前人观点是一个成功,在段誉虚竹一事上,金庸脱离前人观念是一个大失败。要保持这篇小说的完整性,金庸需要对天龙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段誉要改掉后半部,虚竹可以全部去掉。

(摘自清韵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8: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龙八部中的耶稣——谈乔峰  


   常心/文

  乔峰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世间的,而这原罪是中国自古以来孔老先生所设下的紧箍咒,箍的乔峰悲苦一生。

  如果乔峰生在唐朝,他会活得自由自在;如果乔峰生在元朝他可以叱吒风云;如果...可是,他生在宋朝,一个讲究儒家礼法的年代。在他出生时,孔夫子就已诅咒他悲苦的一生,只因乔峰是孔夫子口中的「夷狄」之邦的人士。千百年来的中原人就拿着这只鸡毛当令箭,乔峰不过是这个传统观念下的千万牺牲者之一。

  一  历艰辛苦学有成不像其他主角的奇遇,乔峰是靠着自己的苦修实练而在武学上有所造诣。他之所以能就任丐帮帮主也是靠着履建奇功,在众人一致认同下而当上的。他的英姿风发,豪气万丈,更是令读者心神往之。他不像慕容复一样被营造出神秘的气氛在千呼万唤下才出场,他是很平实的一个江湖大汉。可是,上天弄人,他甫出场即遭叛变,乱虽平,而祸根已种,他的幸福生活此成空。

  二  入魔道修罗性现七岁时,乔峰就曾显露修罗嗜杀的本性。在受委屈无处可申时,他选择了自力救济,狙杀了视利的大夫,以平息其心中的怒火。随着武艺的进展,武德的观念使他不会滥杀无辜,可是那是因为尚未触及他生命中的最痛,当他再度受委屈时,他心中的修罗又苏醒了。双亲遭弑,恩师被害,他都忍下来了。聚贤庄上,他也还本不欲伤人。然而朋友的背叛,他人言语的中伤,当玄难玄寂两位「高僧」和乔峰误杀了祈六,而两位「高僧」当场不敢承认自己的过错而将杀人之罪完全推加於乔峰身上时,他终於爆发了。他杀,他杀红了眼,他杀的失去了理智。嗔念已完全笼住了他的心,报仇成了他唯一的心愿。杀啊!修罗!复仇啊!乔峰!杀杀杀杀杀杀杀**.

  同样是学佛人,相对於少林高僧的空口佛理,天台山的智光大师就显得是有道之人。智光的先知神通与详和的神态先已使乔峰所慑服,而八句偈语的相赠与出离世间的自在,更一时感化了乔峰的心。虽然乔峰一介武人,不知佛法境界的高妙,误以为智光为服毒自尽,但仍不减智光大师的自在潇洒。

  遗憾的是,智光的涅盘离世只换得乔峰一时的感动,其心中的无明仍未破除。若非乔峰的嗔心蒙智,以乔峰的见识阅历,怎可能轻易受马妻康敏之欺骗摆布?阿朱的死才真正的唤回了乔峰的理智与清明。阿朱以自己的性命,告诉了乔峰:复仇是要付出代价的,那代价是比仇人的死还更惨痛的。乔峰是懂了,可也来不及了,呜呼!阿朱!若人间真有地藏王菩萨,阿朱就是了,她救离了乔峰出离地狱火无间之苦。

  三  遁关外自我放逐至此,乔峰的人生已无任何的意义。杀父之仇是不共戴天,可是他为了报仇,仇未报,挚爱已先逝。要报仇,得昧去所有情感去杀掉以往的好友,试问,情何以堪?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乔峰自最早的拒绝相信自己是契丹人,到血债血还的报仇而转变成自我放逐的逃避现实。他躲到关外,想要过着打猎放牧的生活。然而英雄毕竟是英雄,他这块宝玉纵使不放光芒,亦自会有识货者来发掘,英雄是永不会寂寞的。

  这也是英雄的悲哀,英雄常是身不由己的,他毕竟比修道人的自  神光差上一级,他的光芒只要不收慑就一定会是英雄,就一定要成为身不由己的英雄。

  四  尽性命债清业了人是渺小的,在势的冲激之下,在国家命运众生共业下,孤臣无力可回天。即使英雄如萧峰,立下大功而为南院大王的萧峰,在两国利益的冲击下,也是无法永远苟安的。他想逃避江湖纷争,却卷入了更大的国家之争。心流契丹血,身受南朝养育恩,一生我,一育我,萧峰永远处在两难选择的夹缝中,每一个人都在逼他做选择。英雄不好为,好汉不好当。不干寂寞的人会想当英雄,创一番功业,可是英雄是多少血泪所堆积出来的啊。在命运的洪流里,在大势的摆布下,英雄岂能尽心如意?英雄是要付出代价的!

  攻宋则不义,不攻则不忠。古来忠孝难两全,而今乔峰忠义难兼顾。绑架辽主退雄兵,全了宋义损辽忠。乔峰啊乔峰,做人竟是如此的困难,他遂跳下了断崖──三十多年前他本该丧命的地方。他──一死愍恩仇,生死两不欠。也还清了他所杀的人命,也还清了两国的养之恩。他的死当然无法左右两国的命运,但毕竟将战乱阻上了一阻。他,堪称金庸小说中的圣人。

  五  题外话若在那个时代有武林盟主之位,不消说,定是萧远山父子二人世袭了。雁门关外的恶战,萧远山一人独斗二十一位江湖一等一的高手,没人奈何的了他,若非其选择跳崖自尽,二十一人定是尽死无疑。聚贤庄的一场恶战,萧峰一人独斗三百馀人(见天龙八部第二册p825: *.大厅上聚着三百馀人,倘若一拥而上*..)这等战斗力  体力真不是平常人所能有的,堪称天下第一高手。特别的主角,特别高的武功。不过说来奇怪,从头至尾从未见过萧峰使动打狗棒法,大概是因为打狗棒法是仗着棒法精妙,难以显出萧峰之能。

(摘自风云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郭靖与萧峰  


   crash/文

  在金庸的小说中,有两位人物可以说是最为读者敬佩和喜爱,两人的共同点很多,他们都是为天下黎民百姓所想,也都为此付出生命。但两者在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条件下,却有本质的区别。郭靖是从小在蒙古长大,后来回到南朝抗击蒙古,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汉人,母亲和几位师傅的教诲都是教育他成为一位大仁大义的英雄,因为他们也都是汉人。所以,郭靖长大后做事总是从有无意义上来考虑问题。萧峰正相反,他是汉人抚养长大,但却是契丹人。不过,与郭靖最大的不同是他根本不知道真相,一旦真相大白,对于他是特别的痛苦。他的确拿得起放得下,也做过一段辽国的南院大王。但他的经历却使他对一切产生困惑。从本质上讲,郭靖是儒家文化的大成者,特别是大仁大义之大成者。他很现实,尽管会有社会规范的束缚,这点在反对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上体现十足,但在大义面前,他还是可以摆脱这束缚的,神雕最后郭靖是认可了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因为杨过毕竟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郭靖对当时的形势十分清楚,他知道襄阳早晚要破,但依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靖可以为此去刺杀安答,也可以去刺杀忽必烈--安答的儿子(尽管让武氏兄弟给搅了,但可以看出他有这样的念头)。他在这方面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有为国为民作为后盾,无可指摘。也只有他可以升华黄蓉、杨过。

  萧峰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民间英雄,侠义之士。他可以统领丐帮,但却不知用这种江湖的一套方法无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争端。看看最后他逼着耶律洪基立誓言,典型的江湖作风,在当时看来的确是唯一的选择,但自杀又是一个江湖作风(除非他为了阿朱)。他徘徊在忠于国家与天下太平上而没有一个正确答案,从这一点上看出他的局限性与不现实性。他的思想可以说是进步的,但却并不现实,他自身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一切。

  陈墨说萧峰的境界要高于郭靖,因为萧峰是国际主义,和平主义,而郭靖只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这一点我不认同。首先,我以为初始条件完全不同。郭靖所处的时代已经是蒙古入侵了,两国已经开战,在这种情况下,人必须作出选择,连国家都快被灭了,还谈什么国际和平?而萧峰的情况不同,两国尽管有冲突,但还没有开战,只是剑拔弩张,但开战几乎是必然的。萧峰善良的愿望与当时的形势根本无法调和。就算是从此以后,辽国不再侵略大宋,也绝不是因为萧峰的死,更不是因为耶律洪基守誓言,如果真的如此,耶律多半是最差的君主,其实根据书中所写,他既然可以不顾结义之情,当然也会不顾什么誓言。就算不打了,也多半是形势的判断上还不适合进攻,而两国间的仇视却依然如故。萧峰最后一死了之也是与自身的冲突:既然你认为天下百姓的安康要高于忠于君主的作风,你又何必为后者而有愧对呢?如果前者实现了或暂时实现了,那末对辽国的百姓不是一样的有意义?既然认为为国的含义是要为百姓谋福利,让百姓安居乐业,那末你又何必为君主尽忠呢?更没有必要顾及什么结义之情。萧峰在这一点上前后矛盾,忠的对象前后根本没有统一,这显示了他的局限性,这局限性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重情重义、忠于君主什么的,萧峰成为不折不扣的牺牲品。反观郭靖,他实际是在为民,看看射雕中最后他对英雄二字的定义,就可以看出他实际是为天下百姓,在神雕中,他与忽必烈的对话一样证明这一点,他十分清楚大宋昏君当道,但他还是要为百姓守襄阳。按现代的话讲,郭靖的行为和思想(或潜意识里)是:这是我们国家内部的事,蒙古的干涉算是干涉别国内政,目的是为达到自己一统天下的野心,为自己的利益找借口。想想近期北约对南斯拉夫的无理空中打击,南斯拉夫人民的爱国精神感染了各国人民,得到了大众的赞扬与支持。

  我认为国际主义是爱国主义的高级表现,没有爱国根本谈不上国际,再有,国际国际,没有国家何来国际?而对一个国家兴衰的时刻,爱国无疑是最高表现,每个人爱国的行为可以有不同,但爱国精神却是没有两样的。萧峰只能算是有一定的国际精神,主义二字还谈不上,其实我认为他的思维是一种幼稚的和平思想,在当时情况下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它超越了具体的历史。在后来者看来,这种幼稚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只是萧峰自身没有能力去实现它,使之成熟。萧峰只是感性上的认识,而无法上升为理性。这根本不能怪他,一件事物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本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一个大的事物,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有时要靠几代人的努力才行。

  以上都是简单的分析,没有考虑人物的个性,以萧峰的个性,他是一定要死的,这一点我再不愿意也无济于事,谁让金庸要他去死呢?单就两者以为民为己任而言,我的确是敬佩他们,被他们的行为所感染,喜爱他们出于真心,众人也应当敬佩他们。谁不敬佩,我就……

(摘自清韵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乔峰  

   幼虫/文

  李斯年轻的时候在县上当小干事。他发现厕所里的老鼠只能吃些脏东西,一看到人或狗,就惊慌失措地逃跑。有一次他去了粮管所的仓库,看到那里的老鼠舒舒服服地吃大米,不用担心人或狗的骚扰。很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会变成什么样子就好象老鼠一样,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于是,他毅然辞职,出国留学,做了著名教授荀子的研究生,后来终成大爷。李斯的观点我很同意。譬如,现在有这么多贪官污吏,我看主要是这个缺乏制约的体制给“逼”出来的,如果换我们几个到那个位置上去,恐怕也和他们没什么两样。所以,看一个人、一件事不能忽视其所处的环境。

    好象所有的人都非常推崇乔峰,这使我大为不解,在我看来,乔峰除了有很好的武功和酒量以外,值得夸耀的东西实在不多。小宝如果有乔峰的武功和酒量,办事情一定能比乔峰更漂亮、更象一个大侠;而如果乔峰的武功象小宝一样,那他早就死了八百回了,而且必定会令所有人失望,空留下一堆骂名。如果你不信的话,可以仔细认真地重读一下天龙和鹿鼎,看看我说得有没有道理。下面,我就乔峰同志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希望
乔峰同志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免:

一、杏子林
    总的来说,乔峰同志在得知自己是契丹人之前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没有辜负领导(他师傅、汪帮主)、组织(丐帮)对他多年来的培养,显得有用有谋,而且立场坚定,完全赞同伏击他父母的行动,这从下面乔峰的话中就可以看出。(注:当然主要是尚不知实情,否则决不会同意,也就是说乔峰认为伏击其他人就是光明正大的正义之举,既然是他父母,那就另当别论。)

    乔峰朗声说道:“智光大师,乔某见识浅陋,才德不足以服众,致令帮中兄弟见疑,说来好生惭愧。但乔某纵然无能,却也是个有肝胆、有骨气的男儿汉,于这大节大义份上决不致不明是非。我大宋受辽狗欺凌,家国之仇,谁不思报?倘若得知了这项讯息,自当率同本帮弟兄,星夜赶去阻截。”

    乔峰道:“自来兵不厌诈。这等两国交兵,不能讲什么江湖道义、武林规矩。辽狗杀戮我大宋百姓之时,又何尝手下容情了?依在下之见,当用暗器。暗器之上,须喂剧毒。”

    可是,当乔峰得知自己可能是契丹人后便方寸大乱,其后表现令人失望。乔峰第一个错是马上辞去帮主。当时尚有宋长老及五成帮众支持,并不是非辞职不可。当时,丐帮人心散乱、拉帮结派,更重要的明明有人陷害他,而他杀马大元、通胡人(慕容氏)的嫌疑又没有洗清,情况尴尬,岂可轻离。完全应该忍辱负重留下来,待查清马大元死因,洗脱嫌疑,传授完打狗棒法等再走不迟,他匆匆一走,既授人机会也使丐帮从此滑坡,怎么对
得起领导、组织多年来对他的培养。

    乔峰第二个错是轻易发誓(永远不伤汉人),事后又屡次轻易破誓。事实上,乔峰不但草率发誓而且发了个根本无法做到的誓。乔峰当了多年的帮主,应该知道江湖中对“信”的讲究有时甚至超过了“义”,而他做为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主更是必须言出必践,不能许做不到诺言的,否则会被天下人所笑,早下台了。这次只能理解为乔峰在得知自己身份后心情激荡、已失方寸,慌乱中匆忙要表明心迹已示清白。即使如此,他受丐帮多年培养并作为一帮之主,碰上点事就大失常态不能冷静对待,恐怕很难令人佩服。何况,无论如何说,乔峰发誓的时候是心甘情愿的,没有人逼他,他虽不该轻易发誓,既然发誓便该尽量遵守,他却又屡屡轻破且毫不内疚。与他相反,南海鳄身拜段誉为师之言不过是中了别人圈套,并非心甘情愿也没有正式发誓,可是他始终遵守,并最终为此送命,诚可谓一诺千金,令人钦佩不已。如果换作乔峰被敌人所骗,说不定早就说一句“这等巨奸大恶之徒,不能讲什么江湖道义、武林规矩。”然后一刀杀了。所以天龙中我最喜欢、最钦佩的人就是南海鳄神。


二、聚贤庄
    其后乔峰由于被人冤枉杀养父母、恩师,委屈之余感到十分灰心,逐渐开始自暴自弃起来。请看下面:

    乔峰...寻思:“...唉,乔某遭此不白奇冤,又何必费神去求洗刷?从此隐姓埋名,十余年后,叫江湖上的朋友都忘了有我这样一号人物,也就是了。”霎时之间,不由得万念俱灰。

    乔峰前往聚贤庄之举,简直是愚不可及。以乔峰的见识,当然知道此去是必死无疑的,他为什么会求死呢?有人以为乔峰此行完全是为了救阿朱,其实大谬不然,那只是表面现象,那只是乔峰用来骗自己的一个理由罢了。请大家先看下面两段,在听我细细道来:

    乔峰自踏入江湖以来,只有为友所敬、为敌所惧,哪有像这几日中如此受人轻贱卑视,他听阿朱这般询问,不由得傲心登起,大声道:“没有。那些无知小人对我乔某造谣诬蔑,倒是不难,要出手伤我,未必有这么容易。”突然之间,将心一横,激发了英雄气概,说道:“阿朱,明日我去给你找一个天下最好的大夫治伤,你放心安睡吧。”

    那人骂道:“你这臭骡子,练就了这样一身天下无敌的武功,怎地去为一上瘦骨伶仃的女娃子枉送性命?她跟你非亲非故,无恩无义,又不是什么倾国倾城的美貌佳人,只不过是一个低三下四的小丫头而已。天下哪有你这等大傻瓜?”乔峰叹了口气,说道:“恩公教训得是。乔峰以有用之身,为此无益之事,原是不当。只是一时气愤难当,蛮劲发作,便没细想后果。”

    乔峰此举只能解释为:他在各种压力之下,心中气苦,开始自暴自弃,已萌求死之意。直接诱因则是,他受不了别人的“轻贱卑视”,急于要证明些什么,多日来内心郁结的东东也需要发泄一下。而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一时气愤难当,蛮劲发作”的结果,乔峰最后用“一定要救阿朱”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服了自己前去寻死。当然,乔峰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开始后悔。请看下面:

    我一生多行仁义,今天却如何无缘无故的伤害这许多英侠?我一意孤行的要救阿朱,却枉自送了性命,岂非愚不可及,为天下英雄所笑?”

    最后,乔峰在老爸的教诲下,完全醒悟,并以“以有用之身,为此无益之事”十一个字做了非常精辟的总结。请注意到现在为止,乔峰还没有开始关心阿朱,请看下面:

    (乔峰)心下寻思:“阿朱落入他们手中,要死便早已死了,倘若能活,也不用我再去管她。眼前第一件要紧事,是要查明我到底是何等样人。”

    他(乔峰)那日出手救她,只不过激于一时气愤,对这小丫头本人,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后来自顾不暇,于她的生死存亡更是置之脑后了。

    这也证明了当时要救阿朱,不过是一时冲动罢了。


三、雁门关
    乔峰和韦小宝不同,他从小受到正面教育,有经组织多年来的培养,应该说原来的境界非常高。可以想象,仁义道德、国家民族、行侠仗义这些念头原本在他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可是当他一旦确切知道自己是契丹人后,所有的一切救都瞬间崩塌了,整个脑子里只剩下了报私仇。在那个年代,说要为父报仇倒也说得过去,关键是乔峰的报仇方法很难令人赞同。乔峰自己也非常清楚,杀他父母的人也并非存心害他父母,只是被奸人所骗,最多只能算是误杀。换他自己在那个场合,他也会做同样的选择,所以真正害他父母的人应该是那个传假消息的人。他若要报仇就该找那人报仇,可他对真正的仇人不追究,却要去杀这些多少对他有恩的受骗者,我看不仅仅是有勇无谋简直是无知透顶。比无知更可怕的是他还打算殃及无辜,要杀带头大哥全家鸡犬不留。(证据请看下面一段乔峰的话)他也不想想,如果带头大哥和他一样见识,他早就活不了。

    (乔峰)他又道:“....智光和尚与赵钱孙,都是害死我父母的帮凶,那当然是要杀的,这个他妈的‘带头大哥’,哼,我……我要杀他全家,自老至少,鸡犬不留!”

    其后徐长老、谭公夫妻、赵钱孙、单正等虽然不是乔峰所杀,但那只不过是他老爸(或者说是金庸先生)帮他解决了难题。如果,他老爸不动手,而他们又不肯说出带头大哥是谁,想必乔峰自己也会动手,反正有几个他本来就打算要杀的。后来智光大师以死来点化乔峰,阿朱又以身相许要乔峰退出江湖,奈何乔峰虽然有些动心却仍执迷不悟,终于中了马夫人的计,并最终害了阿朱。乔峰杀了阿朱虽然看起来是中了马夫人奸计的直接后果,其实还是要怪乔峰自己。如果阿朱的款款深情能令乔峰的仇恨稍减;如果乔峰心中的爱意能够压倒他满腔的仇恨;如果乔峰能答应阿朱过一年再来报仇;如果他能多替对方想一想,如果...(请大家有空看看史记中关于聂政的记载)

    我以实在是不忍心再写下去,请大家自己回去再仔细的看看天龙,仔细的体会。下面我摘几段:

    萧峰大声道:“萧某得有今日,别说要我重当丐帮帮主,就是叫我做大宁皇帝,我也不干。阿朱,这就到信阳找马夫人去,她肯说也罢,不肯说也罢,这是咱们最后要找的一个人了。一句话问过,咱们便到塞外打猎放羊去也!”(既然想通,何必再问,问过结果又如何呢???唉!)

    萧峰喜道:“....,我若不将他砍成肉酱,又怎能定得下心来,一辈子和你在塞上骑马打猎、牧牛放羊?”说到后来,声音越来越高亢。近日来他神态虽已不如往时之 ,但对这大恶人的仇恨之心,决不因此而减了半分。(仇恨为什么总是比恩情更令人难以忘却。古龙好象是这么说的吧。)

    萧峰道:“啊,你是在为我担心。你放心好了,我在暗,他在明,三年五载报不了仇,正如马夫人所说,那就等上十年八载。总有一日,我要将段正淳斩成十七八块喂狗。”说到这里,不由得咬牙切齿,满腔怨毒都露了出来。阿朱道:“大哥,你千万得小心才好。”萧峰道:“这个自然,我送了性命事小,爹娘的血仇不能得报,我死了也不瞑目。”慢慢伸出手去,拉着她手,说道:“我若死在段正淳手下,谁陪你在雁门关外牧牛放羊呢?”(你为阿朱想了吗?)

    萧峰听叶二娘称那中年人为段正淳,而他直认不讳,果然所料不错,转头低声向阿朱道:“当真是他!”阿朱颤声道“你要……从旁夹攻,乘人之危吗?”萧峰心情激动,又是愤怒,又是欢喜,冷冷的道:“父母之仇,恩师之仇,义父、义母之仇,我含冤受屈之仇,哼,如此血海深仇,哼,难道还讲究仁义道德、江湖规矩不成?”他这几句说得甚轻,却是满腔怨毒,犹如斩钉截铁一般。阿朱道:“不是分开一会儿,我觉得会很久很久。大哥,我离开了你,你会孤零零的,我也是孤零零的。最好你立刻带我到雁门关外,咱们便这么牧牛放羊去。段正淳的怨仇,再过一年来报不成么?让我先陪你一年。” 萧峰轻轻抚着她头上的柔发,说道:“好容易撞见了他,今晚报了此仇,咱们再也不加中原了。段正淳的武功远不及我,他也不会使‘六脉神剑’,但若过得一年再来,那便要上大理去。大理段家好手甚多,遇上了精通‘六脉神剑’的高手,你大哥就多半要输。不是我不听你的话,这中间实有许多难处。”

    同样是报杀父之仇,乔峰所为和苗人凤等人相比如何呢?各位乔峰的支持者们,还需要我继续写吗?我看不必了,回去再读一遍天龙,你会发现乔峰的问题我才说了一部分而已。

(摘自清韵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8: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萧峰称得上是“最伟大的武侠”吗?


   阎大为/文

  金庸的好友倪匡在评论金庸小说时,将其中的人物分为九等,有上上人物、上中人物、……下下人物等。除了这九等外,还有“绝顶人物”。被评为“绝顶人物”的有四人:杨过、令狐冲、韦小宝和萧峰。据说对于前三人被评为“绝顶人物”都有一些不同的意见,看来只有对萧峰是没有争议的了。
    有些“金学家”不只将萧峰看作金庸武侠小说种的头号“绝顶人物”,而且誉为是自从有武侠小说以来的最伟大的武侠。还有别的“金学家”们说:“《天龙八部》中萧峰最为辉煌。他不知圆了多少人的英雄梦。几乎金庸笔下所有英雄美德,在他身上都能找到。”“人格伟大,性格完美。”这评价不能说不高。
    虽然,金庸下了很大的气力写萧峰,甚至有些像文革中所提出的“三突出”的写作原则,尽量突出萧峰这个英雄人物。金庸自己也说过,他最喜爱的男主角之一就是萧峰(另一个是杨过)。萧峰的武功也确实被描写得超群绝伦,但是从“侠”的观点来看,萧峰是够不上一个“绝顶”的武侠的。
    《天龙八部》第十九回的题目是“虽千万人吾往矣”,起得很不错。这一回中所描写的聚贤庄的那一场大武斗,也确是写得精彩。把萧峰高强的武功,倔强的性格,以及为了一个小女子性命,所表现出的一往无前的”勇”和“义”,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有一些读过这一回的读者,每一看见,“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个题目,就感到热血沸腾。
    也就是在这个聚贤庄大战中,萧峰这位英雄的品行中阴暗的一面也暴露出来,使得他难以够得上有一个货真价实的“绝顶人物”的称号。在这一回中他的“蛮性”大发,表现出了“不仁”和“不智”。
    第一,萧峰在这场大战中表现出了“不仁”。在这场大战中,萧峰打死了这么多的武林人士,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无辜的,是因为听说萧峰杀死了养父、养母及师父后聚在一起的。他们的信息不够准确,但其动机却不能说是坏,而萧峰打得性起,杀得血肉横飞,实为不仁。
    也许有人说这是为了救阿朱的命。但为一人而诛杀这么多无辜,难道是仁者之举吗。相比之下,金庸笔下别的英雄们就要好一些。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在糊里糊涂地和向问天联手时,受到人们的围攻,在一场生死恶战中,多只是将对手刺伤,而且,除了青城派的几位受伤较重外,其余的不过是轻伤而已。
    在现代人们的观念中,“暴力”是非常坏的。许多武侠小说作者都很注意,不要将自己塑造的英雄人物染上血腥味,金庸也是这样。但是,金庸所最喜爱的这个人物,也是众多“金学家”们交口称赞不已的大英雄,却沾上这么多无辜者的鲜血,真是有些让人不解。
    在这本书的后面,萧峰知道了自己的父亲是杀死养父、养母、师父以及自己所要找的那些知情人的凶手,知道了自己在聚贤庄乱杀元辜的引发者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萧峰应感到内疚,但是,他没有。这怎能说是具有一个大侠的风范。
    其次,萧峰“不智”。萧峰来到聚贤庄是为了救阿朱一命,是找“阎王敌”薛慕华治病的。在来之前,他已经知道在这里聚集了大量的武林人物,举行“英雄大宴”,准备和他算帐。略想想就可以知道,这样情况下,萧峰还要带阿朱去,其目的是达不到的。硬要去,那只能归之于“蛮性”大发。
    这场恶战以萧峰被人救走而结束。书中说,众人为了能再找到萧峰,不能让阿朱死去,薛神医不得不给阿朱治病。按理,薛慕华因为是被迫治病,是不会诚心诚意地给她治好病的,把阿朱的病治得不死不活的,或是治好了这样的病,再给她添上别的病,那不是也糟糕得很吗。如果,有位侠客为了报仇,有意残害阿朱,害得她不死不活的,不也是平常得很吗。
    最后,阿朱的病好了,而且能逃出去,只能说是作者“高抬贵手”了。不甚符合情节的发展规律。
    怎样才能算作“侠”.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既然是讲中国古代的事,那么就按古代人的观念来看看侠应该是怎样的。古来称赞高尚的人格时,有时用“智仁勇”三字。萧峰勇则是勇,但智和仁方面都有缺陷。还有用“仁义礼智信”来作为完美人格的标准的,则萧峰在仁智信三方面都有不足。
    这样看来,把萧峰评作“绝顶人物”是有些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有一些读过这一回的读者,每一看见“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个题目,就不禁热血沸腾,其实大可不必。这一回所写的萧峰不仁不智无情,实不足以为训。

(摘自黄金书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5 08: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昭和晴雯


   西风/文

  际遇悲欢话小昭

  我读《红楼梦》时,就很为那个聪明美丽的丫鬟晴雯所感动。忽而觉得,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小昭,与晴雯很相似。

  小昭出场并不多,但她的神秘给人以很深印象。小昭虽非主角,却是许多故事情节的交织点。她以丫头的身份,却敢带张无忌创入明教许多重要首脑都不敢进的秘道。她似乎不会武功,但带领明教群雄抵抗元兵指挥若定。等等。

  小昭的身份不是中国人,但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她是真真正正具有中国少女传统的美的姑娘,连她的悲剧似乎也是中国式的。用文学欣赏的话来说,小昭的悲剧是命运悲剧。

  《红楼梦》里的晴雯最后是“抱屈夭风流”了,她当上“芙蓉女儿”

  只是作者与读者的美好愿望。小昭的结局却是悬而未决的。不是死别,而是中国古诗文常写的生别离。“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句),何况这根本没有重逢希望的生别离。这样想来,大观园里的探春远嫁海隅竟能回来,虽不合曹雪芹原意,却不由叫人提她欢喜。象小昭,抛开心爱的人,孑然一身,远赴烟波,芳心何其苦楚。真愿浪覆舟沉,反销了这段磨折。或许潮水有情,能将她送回这片有人思念他的土地。

  分别的时候,小昭曾扑入张无忌的怀中,当时我真想就此掩卷,好在心里为小昭留下这个虽流着眼泪但还有笑意的结局。但是,我还是不得不翻开她厚厚的悲剧来看。而直到翻过了最后一页,还一直找不到小昭的踪迹时,却又令人长久的怅然。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我为什么把小昭跟晴雯相提并论?无可否认,这里面有相当大程度的个人感情在内。

  1、小昭是金庸小说里我最喜欢和同情的人物,晴雯是《红楼梦》中我最赞赏的女性,并不是说小昭比赵敏,周芷若更出色,也不是说晴雯比宝钗黛玉更具有典型意义,完全是个人喜好而已。

  2、小昭对张无忌的感情一直都深埋心底,直到最后分别一刻才完全表露出来,晴雯对宝玉的感情也一样,虽然前面有“病补雀金裘”的情节,但真正通过语言表露却是在临终的一刻,这是二女社会地位造成的,虽然小昭是乔装的丫头。

  3、晴雯是怡红院里宝玉唯一知己,黛玉与之相比尚颇有不及,小昭也是明教里张无忌的唯一贴心人,比教外的赵敏,周芷若当然更了解张无忌,说到为张无忌做出的牺牲,无疑也是小昭最大。

(摘自清韵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5-2024 09:07 PM , Processed in 0.06106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