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as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9-11-2011 08: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八

唐太僕令啟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校正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靈蘭秘典論篇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名《十二藏相使》。

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藏之相使,貴賤何如?

  藏,藏也,言腹中之所藏者,非復有十二形神之藏也。
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任治於物,故為君主之官;清靜柄靈,故日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位高非君,故官為相傳;主行榮衛,故治節由之。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勇而能斷,故日將軍;港發未萌,故謀慮出焉。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剛正果次,故官為中正;直而不疑,故次斷出焉。

羶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羶中者,在胸中兩乳問,為氣之海。然心主為君,以脈#1宣教令,羶中主氣,以氣布陰陽,氣和志適,則喜樂由生,分布陰陽,故官為臣使也。膾,徒直切。
脾胃者,倉凜之官,五味出焉。
  包容五穀,是為倉庫之官;營養四傍,故云五味出焉。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傳道,謂傳不潔之道。變化,謂變化物之形,故云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承奉胃司,受盛糟粕,受已復化,傳入大腸,故云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腎者,作強之官,仗巧出焉。
  強於作用,故日作強;造化形容,故云仗巧。在女則當其仗巧,在男則正日作強。

三焦者,庾漬之官,水道出焉。

  引導陰陽,開通閉塞,故官司次瀆,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位當孤府,故謂都官。居下內空,故藏津液。若得氣海之氣施化,則沒便注泄;氣海之氣不及,則闆隱不通。故日氣化則能出矣。《靈樞經》
曰:腎上連肺,故將兩藏,膀胱是孤府。則此之謂也。瘦,所鳩切,小便也。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失則災害至,故不得相失。○新校正云:詳此乃十一官,脾胃二藏,共一官故也。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
  主,謂君主,心之官也。夫主賢明,則刑賞一;刑賞一,則吏奉法;史奉法,則民不獲罪於枉濫矣,故主明#2則天下安也。夫心內明,則銓善惡;銓善惡,則察安危;察安危,則身不夭傷於非道矣。故以此養生則壽,段世不至於危殆矣。然施之於養生,投世不殆,施之於君主,天下獲安,以其為天下主,則國祚昌盛矣。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3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使道,謂神氣行使之道也。夫心不明,則邪正一,邪正一,則損益不分,損益不分,財動之凶咎,陷身於贏瘠矣,故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也。夫主不明,則委於左右,委於左右,則權勢妄行,權勢妄行,則吏不得奉法,史不得奉法,則人民失所,而皆受枉曲矣。且人惟邦本,本固邦寧,本不獲安,國將何有,宗廟之立,安有不至於傾危乎,故日戒之戒之者,言深慎也。瘠,音藉
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
  孰,誰也。言至道之用也,小之則微妙,而細無不入,大之則廣遠,而變化無窮,然其淵源,誰所知察。
窘乎哉,消者瞿瞿,

  新校正云:按《太素》作肖者濯濯。瞿,音劬。

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

  窘,要也。霍瞿,動動也。人身之要訌必者,道也,然以消息異同,求諸物理,而歌以此知變化之原本者,雖瞿瞿、邸〝勤勤,以求明悟,然其要妙,誰得知乎,既未得知,轉成深遠,閔閔玄妙,復不知誰者為善知其要妙哉。玄妙深遠,固不以理求而可得,近取諸身,則十二官粗可探尋,而為治身之道爾。閔閔,深遠也。良,善也。○新校正云:詳此四句,與《氣交變大論》文重意同,彼消字作肖字。
恍惚之數,生於毫釐,
  恍惚者,謂似有似無也。忽,亦數也。似無似有,而毫釐之數生其中。《老子》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此之謂也。《算書》曰:似有似無為忽。
毫釐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毫釐雖小,積而不已,命數乘之,則起至於尺度斗量之繩準。千之萬之,亦可增益,而至載之大數。推引其大,則應通人形之制度也。

黃帝曰:善哉,余聞精光之道,大聖之業,而宣明大道,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

  深敬故也。韓康伯曰:洗心日齊,防息日戒。
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傳保焉。
  秘之至也。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八竟#1脈:顧本作『敖』

#2明:原作『盟』,據顧本改。

#3使:原作一便』,據顧本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9-11-2011 08: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九

唐太僕令啟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校正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六節藏象論篇

黃帝問曰:余聞天以六六之節,以成一歲,人以九九制會,

  新校正云:詳下文云:地以九九制會。
計人亦有三百六十五節,以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謂也?
  六六之節,謂六竟於六甲之日,以成一歲之節限。九九制會,謂九周於九野之數,以制人形之會通也。言人之三百六十五節,以應天之六六之節久矣。若復以九九為紀法,則兩歲大半,乃曰一周,不知其法真原安謂也。○新校正云:詳王注云,兩歲大半,乃日一周。按九九制會,當云兩歲四分歲之一,乃日一周也。

岐伯對曰:昭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夫六六之節,九九制會者,所以正天之度,氣之數也。

  六六之節,天之度也;九九制會,氣#1之數也。所謂氣數者,生成之氣也。周天之分,几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以十二節氣均之,則氣有三百六十日而終兼之,小月日又不足其數矣,是以六十四氣而常置閏焉。何者?.以其積差分故也。天地之生育,本陸於陰陽,人神之運為,始終於九氣,然九之為用,豈不大哉。《律書》曰:黃鐘之律管長九寸,冬至之日,氣應灰飛。由此則萬物之生成,因於九氣矣。古之九寸,即今之七寸三分,大小不同,以其先櫃黍之制,而有異也。○新校正云:按別本三分一作二分。
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氣數者,所以紀化生之用也。
  制,謂準度。紀,謂綱紀。準日月之行度者,所以明日月之行遲速也。紀化生之為用也,所以彰氣至而斯應也。氣應無差,則生成之理不替,遲速以度,大小之月生焉。故日異長短,月移寒暑,收藏生長,無失時宜也。
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行有分紀,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積氣餘而盈閏矣。
  日行遲,故晝夜行天之一度,而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而猶有度之奇分矣。月行速,故晝夜行天之十三度餘,而二十九日一周天也。言有奇者,謂十三度外,復行十九分度之七,故云月行十三度而有奇也。《禮義》及漢《律曆志》云:二十八宿及諸星,皆從東而循天西行,日月及五星,皆從西而循天東行。今太史說云:并循天而東行,從東而西轉也。諸曆家說,月一日至四日,月行最疾,日夜行十四度餘。自五日至八日,行次疾,日夜行十三度餘。自九日至十九日,其行遲,日夜行十二度餘。二十日至二十三日,行又小疾,日夜行十三度餘。二十四日至晦日,行又大疾,日夜行十四度餘。今太史說月行之率,不如此矣。月行有十五日前疾,有十五日後遲者,有十五日前遲,有十五日後疾者,大率一月四分之,而皆有遲疾,遲速之度,固無常準矣。雖爾,終以二十七日,月行一周天,凡行三百六十一度,二十九日,日行二十九度,月行三百八十七度,少七度,而不及日×也,至三十日,日復遷,計率至十三分日之八,月方及#2日矣,此大盡之月也。大率其計率至十三分日之半者,亦大盡法也。其計率至十三分日之五之六而及日者,小盡之月也。故云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歲也。正言之者,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乃一歲法,以奇不成日,故舉六#3以言之,若通以六小為法,則歲止有三百五十四日,歲少十一日餘矣。取月所少之辰,加歲外餘之日,故從閏後三十二日而盈閏焉。《尚書》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則其義也。積餘盈閨者,盡#4以月之大小,不盡天度故也。

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而天度畢矣。
  端,首也。始,初也。表,彰示也。正,斗建也。中,月半也。推,退位也。言立首氣於初節之日,示斗建於月半之辰,退餘閏於相望之後。是以閏之前,則氣不及月,閏之後,則月不及氣。故常月之制,建初立中,閏月之紀,無初無中。縱曆有之,皆他節氣也。故曆無云其#5侯,閨某月節,閏某月中也。推終之義,斷可知乎。故日立端於始,表正於中,推餘於終也。由斯推日成閏,故能令天度畢焉。
帝曰:余已聞天度矣。願聞氣數何以合之?岐伯日…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制會,
  ○新校正云:詳篇首云,人以九九制會。

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復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

  十日,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之日也。十者,天地之至數也。《易繫辭》曰:天九地十。則其義也。六十日而周甲子之數,甲子六周而復始,則終一歲之日,是三百六十日之歲法,非天度之數也。此蓋十二月各三十日者,若除小月,其日又差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
  通天,謂元氣,即天真也。然形假地生,命惟天賦,故奉生之氣,通繫於天,稟於陰場,而為根本也。《寶命全形論》曰: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日人。《四氣調神大論》曰: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又曰: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此其義也。九州,謂冀克青徐揚荊豫粱雍也。然地列九州,人施九竅,精神往復,氣與參同,故日九州九竅也。《靈樞經》曰: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則其義也。先言其氣者,謂天真之氣,常繫屬於中也。天氣不絕,真靈內屬,行藏動靜,悉與天通,故日皆通乎天氣也。
故其生五,其氣三。
  形之所存,假五行而運用,徵其本始,從三氣以生成,故云其生五,其氣三也。氣之三者,亦副三元。故下文日。○新校正云:詳夫自古通天者至此,與《生氣通天論》同,注頗異,當兩觀之。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非惟人獨由三氣以生,天地之道,亦如是矣,故《易》乾坤諸卦,皆鈴三矣。
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藏,
  九野者,應九藏而為義也。《爾雅》曰:邑外為郊,郊外為甸,甸外為牧,牧外為林,林外為炯,炯外為野。則此之謂也。○新校正云:按今《爾雅》云: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炯。與王氏所引有異。

故形藏四,神藏五,合為九藏以應之也。

  形藏四者,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也。形分於外,故以名焉。神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腎也。神藏於內,故以名焉。所謂神藏者,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也。故此二別爾。○新校正云:詳此乃《宣明五氣篇》文,與《生氣通天》注重,又與《三部九候論》注重,所以名神藏形藏之說,具《三部九候論》注。
帝曰:余已聞六六九九之會也,夫子言積氣盈閏,願聞何謂氣?請夫子發蒙解惑焉!.
  請宣揚旨要,啟所未聞,解疑惑者之心,開蒙昧者之耳,令其曉達,咸使深明。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
  上帝,則上古帝君也。先師,岐伯祖之師儀貸季,上古之理色脈者也。《移精變氣論》曰:上古使儀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八素經》序云:天師對黃帝日,我於儀貸季理色脈,已三世矣,言可知乎。○新校正云:詳素一作索,或以八為大。按今《太素》無此文。儀,即就切?
帝曰:請遂聞之。
  遂,盡也。
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
  日行天之五度,則五日也。三侯,正十五日也。六氣凡九十日,正三月也,設其多之矣,故十八候為六氣,六氣謂之時也。四時几三百六十日,故日四時謂之歲也。各從主治,謂一歲之日,各歸從五行之一氣而為之主以王也,故下文曰:
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五運,謂五行之氣,應天之運而主化者也。襲,謂承襲,如嫡之承襲也。言五行之氣,父子相承,主統一周之日,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也。時,謂立春之前當至時也。氣,謂當主#6之豚氣也。春前氣至,脈氣亦至,故日時立氣布也。侯,謂日行五度之候也,言一侯之日,亦五氣相生,而直之差則病矣。《移精變氣論》曰:上古使儀貸季理色豚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此之謂也。工,謂工於修養者也。言鈴明於此,乃可橫行天下矣。○新校正云:詳王注時立氣布,謂立春前當至時,當王之脈氣也。按此正謂歲立四時,時布六氣,如環之無端,故又日侯亦同法。
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變,此其常也。
  言盛虛之變見,此乃天之常道爾。
帝曰:平氣何如?岐伯曰:無過者也。
  不愆常侯,則無過也。

帝曰:太過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經有也。

  言《玉機真藏論篇》具言五氣平和太過不及之旨也。○新校正云:詳王注言《玉機真藏論》已具,按本篇言豚之太過不及,即不論運氣之太過不及與平氣,當云《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篇》已具言也。
帝曰:何謂所勝?岐伯曰: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藏。
  春應木,木勝土;長夏應土,土勝水;冬應水,水勝火;夏應火,火勝金;秋應金,金勝木;常如是矣。四時之中,加之長夏,故謂得五行時之勝也。所謂長夏者,六月也,土生於火,長在夏中,既長而王,故云長夏也。以氣命藏者,春之木,內合肝。長夏土,內合脾。冬之水,內合腎。夏之火,內合心。秋之金,內合肺。故日各以氣命其藏也。命,名也。

帝曰:何以知其勝?岐伯曰:求其至也,皆歸始春,

  始春,謂立春之日也。春為四時之長,故侯氣皆歸於立春前之日也。

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日氣淫。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
  此上十字,文義不倫,應古文錯簡。次後五治下,乃其義也,今朱書之。
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所謂求其至者,氣至之時也。
  凡氣之至,皆謂立春前十五日,乃侯之初也。未至而至,謂所直之氣,未應至而先期至也。先期而至,是氣有餘,故日太過。至而不至,謂所直之氣二應至不至,而後期至,後期而至,是氣不足,故日不及。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者。凡五行之氣,我剋者為所勝,剋我者為所不勝,生我者為所生。假令肝木有餘,是肺金不足,金不制木,故木太過。木氣既餘,則反薄肺金,而乘於脾土矣,故日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此皆五藏之氣,內相淫併為疾,故命日氣淫也。餘太過例同之。又如肝木氣少,不能制土,土氣無畏,而遂妄行,木被土凌,故云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也。肝木之氣不平,肺金之氣自薄,故日所不勝薄之。然木氣不平,土金交薄,相迫為疾,故日氣迫也。餘不及,例皆同。
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失時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內生,工不能禁也。
  時,謂氣至時也。候其年則始於立春之日,候其氣則始於四氣定期,侯其日則隨於候日,故日饉候其時,氣可與期也。反,謂反背也。五治,謂五行所治,主統一歲之氣也。然不分五治,謬引入#7邪,天#8真氣運,尚未該通,人病之由,安能精達,故日工不能禁也。
帝曰:有不襲乎?
  言五行之氣,有不相承襲者乎?

岐伯日: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

  變,謂變易天常也。

帝日:非常而變奈何?岐伯日: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於邪,則死矣。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
  言蒼天布氣,尚不越於五行,人在氣中,豈不應於天道?夫人之氣亂,不順天常,故有病死之徵矣。《左傳》日:違天不祥。此其類也。假令木直之年,有火氣至,後二歲病矣。土氣至,後三歲病矣。金氣至,後四歲病矣。水氣至,後五歲病矣。真氣不足,復重感邪,真氣內微,故重感於邪則死也。假令非王#9直年,而氣相干者,且為微病,不爻內傷於神藏,故非其時則微而且持也。若當所直之歲,則易中邪氣,故當其直時,則病疾甚也。諸氣當其王者,皆鈴受邪,故云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通評虛實論》日:非其時則生,當其時則死。當,謂正直之年也。
帝曰:善。余聞氣合而有形,因變以正名,天地之運,陰陽之化,其於萬物,孰少孰多,可得聞乎?

  新校正云:詳從前岐伯日昭乎哉問也至此,全元起注本及《太素》并無,疑王氏之所補也。
岐伯日:悉乎哉問也!天至廣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靈問,請陳其方。
  言天地廣大,不可度量而得之,造化玄微,豈可以人心而遍悉。大神靈問,讚聖深明,舉大說几,粗言綱紀,故日請陳其方。
草生五色,五色之變,不可勝視,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勝極,

  言物生之眾,稟化各殊,目視口味,尚無能盡之,況於人心,乃能包括耶。

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言色味之眾,雖不可遍盡所由,然人所嗜所欲,則自隨己心之所愛耳,故日嗜欲不同,各有所通。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天以五氣食人者,躁氣奏肝,焦氣奏心,香氣奏脾,腥氣曉肺,腐氣奏腎也。地以五味食人者,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鹹味入腎也。清陽化氣,而上為天;濁陰成味,而下為地.。故天食人以氣,地食人以味也。《陰陽應象大論》曰: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又曰:陽為氣,陰為味。
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聲能彰。五味入口,藏於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心榮面色,肺主音聲,故氣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潔分明,音聲彰著。氣為水母,故味藏於腸胃,內養五氣,五氣和化,津液方生,津液與氣相副,化成神氣,乃能生而宣化也。
帝曰:藏象何如?
  象,謂所見於外可閱者也。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然君主者,萬物繫之以興亡,故日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火氣炎上,故華在面也,心養血,其主豚,故充在血脈也。心王於夏,氣合太陽,以太陽居夏火之中,故曰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也。《金匱真言論》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新校正云:詳神之變,全元起本并《太素》作神之處。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肺藏氣,其神魄,其養皮毛,故日肺者氣之本,魄之處,華在毛,充在皮也。肺藏為太陰之氣,主#10王於秋,晝日為場氣所行,位非陰處,以太陰居於陽分,故日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也。《金匱真言論》曰: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新校正云:按太陰,《甲乙經》并《太素》作少陰,當作少陰。肺在十二經雖為太陰,然在陽分之中當為少陰也。

腎者,主墊,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

  地戶封閉,墊蟲深藏,腎又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日腎者主墊,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腦者髓之海,腎主骨髓,髮者腦之所養,故華在髮,充在骨也。以盛陰居冬陰之分,故曰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也。《金匱真言論》曰:合夜至鷂嗚,天之陰,陰中之陰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并《甲乙經》、《太素》少陰作太陰,當作太陰。腎在十二經雖為少陰,然在陰分之中當為太陰。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
  新校正云:詳此六字當去。按《太素》:心,其味苦,其色赤。肺,其味辛,其色白。腎,其味鹹,其色黑。今惟肝脾二藏,載其味其色。《陰陽應象大論》已著色味詳矣,此不當出之。今更不添心肺腎三藏之色味,只去肝脾二藏之色味可矣。其注中所引《陰陽應象大論》文四十一字,亦當去之。罷,音疲。

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

  夫人之運動者,皆筋力之所為也,肝主筋,其神魂,故日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爪者筋之餘,筋者肝之養,故華在爪,充在筋也。束方為發生之始,故以生血氣也。《陰陽應象大論》曰:束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肝合木,故其味酸也。又曰:神在藏為肝,在色為蒼。故其色蒼也。以少陽居於陽位,而王於春,故日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也。《金匱真言論》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并《甲乙經》、《太素》作陰中之少陽,當作陰中之少陽,詳王氏引《金匱真言論》云: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以為證,則王意以為陽中之少陽也。再詳上文心藏為陽中之太陽,王氏以引平旦至日中#11之說為證,今肝藏又引為證,反不引鷂嗚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為證,則王注之失可見,當從全元起本及《甲乙經》、《太素》作陰中之少陽為得。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凜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
  皆可受盛,轉運不息,故為倉凜之本,名日器也。營起於中焦,中焦為脾胃之位,故云營之居也。然水穀滋味入於脾胃,脾胃糟粕轉化其味,出於三焦膀胱,故日轉味而入出者也。
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
  ○新校正云:詳此六字當去,并注中引《陰陽應象大論》文四十字亦當去,已解在前條。
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
  口為脾官,脾主肌肉,故日華在唇四白,充在肌也。四白,謂唇四際之白色肉也。《陰陽應象大論》曰: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脾合土,故其味甘也。又曰:在藏為脾,在色為黃。故其色黃也。脾藏土氣,土合至陰,故日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也。《金匱真言論》曰:陰中之至陰,脾也。


凡十一藏,取央於膽也。
  上從心藏,下至於膽,為十一也。然膽者中正剛斷無私偏,故十一藏取次於膽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已上為格陽。
  陽脈法也。少陽,膽脈也。太陽,膀胱脈也。陽明,胃脈也。《靈樞經》日..一盛而躁在手少陽,二盛而躁在手太陽,三盛而躁在手陽明。手少陽,三焦脈。手太陽,小腸脈。手陽明,大腸脈。一盛者,謂人迎之脈大於寸口一倍也。餘盛同法。四倍已上,陽盛之極,故格拒#12而食不得入也。《正理論》曰:格則吐逆。
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已上為關陰。
  陰脈法也。厥陰,肝脈也。少陰,腎脈也。太陰,脾脈也。《靈樞經》曰:一盛而躁在手厥陰,二盛而躁在手少陰,三盛而躁在手太陰。手厥陰,心#13包脈也。手少陰,心脈也。手太陰,肺脈也。盛法同陽。四倍已#14上、陰盛之極,故關閉而波不得通也。《正理論》曰:閉則不得溺。搜,小便也。
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已上為關格,關格之脈贏#15,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俱盛,謂俱大於平常之脈四倍也。物不可以久盛,極則衰敗,故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靈樞經》曰:陰陽俱盛,不得相營,故日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矣。此之謂也。○新校正云:詳贏#16當作盈。脈盛四倍已上,非贏也,乃盛極也。古文贏#17與盈通用。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九竟

#1氣:原作『天』,據顧本改。

#2及:原作『反』,據顧本改。

#3六:顧本作『大』。

#4盡:顧本作『蓋』。

#5其:顧本作『某』。

#6主:顧本作『王』。
#7入:顧本作『八』
#8天:原作『大』,據顧本改。
#9王:顧本作『主』。
#10主:原作『上』,據顧本改。
#11中:『中』下原衍『天』字,據顧本刪。
#12拒:原作『櫃』,據顧本改。
#13心:原作『小』,據顧本改。
#14已:原作『也』,據顧本改。
#15贏:顧本作『贏』。
#16贏:顧本作『贏』。
#17贏:顧本作『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1-2011 08: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十

唐太僕令啟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校正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五藏生成篇
新校正云:按此篇云《五藏生成篇》而不云論者,蓋此篇直記五藏生成之事,而無問答論議之辭,故不云論。後不言論者,義皆仿此。

心之合脈也,

  火氣動躁,脈類齊同,心藏應火,故合詠也。

其榮色也,
  火炎上而色赤,故榮美於面而赤色。○新校正云:詳王以赤色為面榮美,未通。大抵發見於面之色,皆心之榮也,豈專為赤哉。
其主腎也。
  主,謂主與腎相畏也,火畏於水,水與為官,故畏於腎。
肺之合皮也,

金氣堅定,皮象亦然,肺藏應金,故合皮也。

其榮毛也,

  毛附皮革故外榮。

其主心也。
  金畏於火,火與為官,故主畏於心也。
肝之口筋也,
  木性曲直,筋體亦然,肝藏應木,故合筋也。
其榮爪也,
  爪者筋之餘,故外榮也。
其主肺也。
  木畏於金,金與為官,故主畏於肺也。
脾之合肉也,
  土性柔厚,肉體亦然。脾藏應土,故合肉也。
其榮唇也,
  口為脾之官,故榮於唇,唇謂四際#1白色之處,非赤色也。
其主肝也。
  土畏於木,木與為官,故主畏於肝也。

腎之合骨也,

  水性流濕,精氣亦然,骨通精髓,故合骨也。

其榮髮也,
  腦為髓海,腎氣主之,故外榮髮也。
其主脾也。
  水畏於土,土與為官,故主畏於脾也。
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變色。
  心合豚,其榮色,鹹益腎,勝於心,心不勝,故脈凝泣,而顏色變易也。
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
  肺合皮,其榮毛,苦益心,勝於肺,肺不勝,故皮枯槁,而毛拔去也。
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
  肝合筋,其榮爪,辛益肺,勝於肝,肝不勝,故筋急而爪乾枯也。
多食酸,則肉胝勝而唇揭。
  脾合肉,其榮唇,酸益肝,勝於脾,脾不勝,故肉胝勝,而唇#2皮揭舉也。胝,丁尼切。膠,側救切。
多食甘,則骨痛而髮落。

  腎合骨,其榮髮,甘益脾,勝於腎,腎不勝,故骨痛而髮墮落。

此五味之所傷也。

  五味入口,輸於腸胃,而內養五藏,各有所養,有所欲,欲則互有所傷,故下文曰:
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
  故心欲苦,合火故也。肺欲辛,合金故也。肝欲酸,合木故也。脾欲甘,合土故也。腎欲鹹,合水故也。
此五味之所合也。
  各隨其欲而歸嗅之。
五藏之氣,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此五味之合,五藏之氣也,連上文。《太素》同o
故色見青如草玆者死,
  玆,滋也,言如草初生之青色也。
黃如棋實者死,
  色青黃也。
黑如良者死,
  矣,謂臭煤也。良,音苔。
赤如卹血者死,

  卹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赤黑也。卹,方杯切。

白如枯骨者死,

  白而枯槁,如乾骨之白也。
此五色之見死也。
  藏敗,故見死色也。《三部九侯論》曰:五藏已敗,其色必夭,夭叉死矣。此之謂也。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鸚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皆謂光潤也,色雖可愛,若見朦腫,尤善矣。故下文曰:
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鉗;生於脾,如以縞裹括樓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
  是乃真見生色也。縞,白色,給,薄青色。
此五藏所生之外榮也。
  榮,美色也。
色味當五藏: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鹹。

  各當其所應而為色味也。

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

  各當其所養之藏氣也。
諸脈者皆屬於目,
  脈者血之府,《宣明五氣篇》曰:久視傷血。由此明諸脈皆屬於目也。○新校正云:按皇甫士安云:《九卷》曰:心藏脈,脈舍神。神明通體,故云屬目。
諸髓者皆屬於腦,
  腦為髓海,故諸髓屬之。
諸筋者皆屬於節,
  筋氣之堅結者,皆絡於骨節之問也。《宣明五氣篇》曰:久行傷筋。由此明諸筋皆屬於節也。
諸血者皆屬於心,
  血居脈內,屬於心也。《八正神明論》曰:血氣者人之神。然神者心之主,由此故諸血皆屬於心也。
諸氣者皆屬於肺,
  肺藏主氣故也。

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

  谿者,肉之小會名也。八谿,謂肘膝腕也,如是,氣血筋脈,互有盛衰,故為朝夕矣。

故人臥血歸於肝,
  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
肝受血而能視,
  言其用也。目為肝之官,故肝受血而能視。
足受血而能步,
  氣行乃血流,故足受血而能行步也。
掌受血而能握!
  以當把握之用。
指受血而能攝。
  以當攝受之用也。血氣者人之神,故所以受血者,皆能運用。
臥出風吹之,血凝於膚者為痺,
  謂痛痺也。痛,音頃,又音君。
凝於脈者為泣,
  泣,謂血行不利。
凝於足者為厥,

  厥,謂足逆玲也。

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痺厥也。

  空者,血流之道,大經隧也。隧,音遂。

人有大谷十二分,
  大經所會,謂之大谷也。十二分者,謂十二經豚之部分。
小谿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
  小絡所會,謂之小谿也。然以三百六十五小絡言之者,除十二俞外,則當三百五十三名,經言三百五十四者,傳寫行書,誤以三為四也。○新校正云:按別本及全元起本、《太素》俞作關。
此皆衛氣之所留止,邪氣之所客也,
  衛氣滿填以行,邪氣不得居止,衛氣虧缺留止,則為邪氣所客,故言邪氣所客。
針石綠而去之。
  綠,謂寅綠行去之貌。言邪氣所客,衛氣留止,針其谿谷,則邪氣寅綠隨脈而行去也。
診病之始,五次為紀,

  五次,謂以五藏之豚,為次生死之綱紀也。

欲知其始,先建其母,

  建,立也。母,謂應時之王氣也。先立應時王氣,而後乃求邪正之氣也。
所謂五次者,五脈也。
  謂五藏豚也。
是以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
  足少陰,腎豚。巨陽,膀胱豚。膀胱之脈者,起於目內毗,上額交巔上;其支別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然腎虛不能引巨陽之氣,故頭痛而為上巔之疾也。經病甚已,則入於藏矣。
徇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肝。
  徇,疾也。蒙,不明也。言目暴疾而不明,招,謂掉也。搖掉不定也。尤,甚也。目疾不明,首掉尤甚,謂暴病也。目冥耳聾,謂漸病也。足少陽,膽豚。厥陰,肝豚也。厥陰之脈,從少腹,上俠胃,屬肝絡膽,貫鬲,布脅肋,循喉嚨之後,入頑顆,上出額,與督豚會於巔。其支別者,從目系下頰裹。足少陽之豚,起於目銳毗,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入缺盆。其支別者,從耳後,入耳中;又支別者,別目銳毗,下顧,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鬲,絡肝,屬膽。今氣不足,故為是病。○新校正云:按王注徇蒙,言目暴疾而不明,義未甚顯。徇蒙者,蓋謂目臉腦動疾數而蒙暗也#4。又少陽之脈下額,《甲乙經》作下頌。頑,胡浪切。顆,蘇郎切。系,奚帝切。額,音權。
腹滿縝脹,支鬲肚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
  朕,謂脅上也。下厥上冒者,謂氣從下逆上,而冒於目也。足太陰,脾豚。陽明,胃脈也。足太陰脈,自股內前康,入腹,屬脾絡胃,上鬲。足陽明脈,起於鼻,交於頻,下循鼻外,下絡頤頜,從喉嚨,入缺盆,屬胃絡脾。其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內康,下俠齊,入氣街中。其支別者,起胃下口,循腹裹,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髑。故為是病。肚,去魚切。骸,音虞。
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

  手陽明,大腸脈。太陰二肺豚也。手陽明豚,自肩髑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鬲,屬大腸。手太陰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鬲,屬肺,從肺系,橫出掖下。故為咳嗽上氣,厥在胸中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厥作#5病。
心煩頭痛,病在鬲中,過在手巨陽、少陰。
  手巨陽,小腸脈。少陰,心脈也。巨陽之脈,從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鬲,抵胃,屬小腸。其支別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毗。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鬲,絡小腸。故心煩頭痛,病在胸#6中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云:胸中痛,支滿,腰背相引而痛,過在手少陰、太陽也。

夫脈之大、小、滑、澀、浮、沉,可以指別;

  夫脈,小者細小,大者滿大,滑者往來流利,澀者往來奏難,浮者浮於手下,沉者按之乃得也。如是,雖眾狀不同,然手巧心諦,而指可分別也。

五藏之象,可以類推;
  象,謂氣象也。言五藏雖隱而不見,然其氣象性用,猶可以物類推之。何者?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脾象土而安靜,肺象金而剛央,腎象水而潤下。夫如是皆大舉宗兆,其中隨事變化,象法傍通者,可以同類而推之爾。
五藏相音,可以意識;
  音,謂五音也。夫肝音角,心音徵,脾音官,肺音商,腎音羽,此其常應也。然其互相勝負,聲見否臧,則耳聰心敏者,猶可以意#7識而知之。
五色微診,可以目察。
  色,謂顏色也。夫肝色青,心色赤,脾色黃,肺色白,腎色黑,此其常色也。然其氣象交互,微見吉凶,則目明智遠者,可以占視而知之。
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色青者其脈弦,色赤者其脈鈞,色黃者其豚代,色白者其豚毛,色黑者其脈堅,此其常色脈也。然其參校異同,斷言成敗,則審而不惑,萬舉萬全,色脈之病,例如下說。
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痺,
  喘,謂脈至如卒喘狀也。藏居高,病則脈為喘狀,故心肺二藏#8,而獨言之爾。喘為心氣不足,堅則病氣有餘。心脈起於心胸之中,故積氣  在中,時害於食也。積,謂病氣積聚。痺,謂藏氣不宣行也。
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而#9從之。
  思慮心虛,故外邪因之,而居止矣。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痺,寒熱,
  喘為不足,浮者肺虛,肺不足是謂心虛,上虛則下當滿實矣。以其不足,故善驚而氣積胸中矣。然豚喘而浮,是肺#10自不足,喘而虛者,是心氣上乘,肺受熱而氣不得營,名#11肺痺,而外為寒熱也。

  得之醉而使內也。
  酒味苦燥,內益於心,醉甚入房,故心氣上勝於肺矣。
  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肱,名曰肝痺,
  脈長而彈,是為弦緊,緊為寒氣,中濕乃弦,肝主朕脅,近於心,故氣積心下,又支腦也。《正理論豚名例》曰:緊豚者,如切繩狀。言左右彈人手也。
  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脈緊#12。
  脈緊#13為寒,豚長為濕,疝之為病,亦寒濕所生,故言與疝同法也。寒濕在下,故腰痛也。肝豚者,起於足,上行至頭出額,與督豚會於巔#14,故病則足玲而頭痛也。清,亦玲也。疝,所晏切。
  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

  有厥氣,名曰厥疝,脈大為氣,脈虛為虛,既氣又虛,故脾氣積於腹中也,若腎氣逆上,則是厥疝,腎氣不上,則俱#15虛而脾氣積也。
  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當風。
  女子同法,言同其候也。風氣通於肝,故汗出當風,則脾氣積滿於腹兩丁。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痺,
  上,謂寸口也,腎主下焦,故氣積聚於小腹與陰也。
  得之沐浴清水而外。
  濕氣傷下,自歸於腎,況沐浴而外,得無病乎。《靈樞經》曰:身半以下,濕之中也。
  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
  奇豚,謂與色不相偶合也。几色見黃,皆為有胃氣,故不死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無之奇豚三字。
  面青目青#16、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無黃色而皆死者,以無胃氣也。藏以胃氣為本。故無黃色焉。皆曰死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十竟

#1際:原作『祭』,據顧本改。

#2唇:原作『腎』,據顧本改。

#3裹:原作『裹』,據顧本改。下四『裹』字仿此。

#4暗也:原作一『睹』字,據顧本改。

#5作:原作『在』,據顧本改。
#6胸:顧本作『鬲』。
#7意:原作『音』,據顧本改。
#8藏:原作『狀』,據顧本改。
#9而:顧本無『而』字。
#10肺:原作『脈』,據顧本改。
#11名:顧本『名』上有『故』字。
#12脈緊:顧本作一『痛』字。
#13脈緊:此二字原脫,據顧本補。
#14巔:原作『顛』,據顧本改。
#15俱:顧本作『但』。
#16青:顧本作『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9-11-2011 08: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十一

唐太僕令啟玄子王冰次注來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校正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五藏別論篇

黃帝問曰:余聞方士。或以腦髓為藏,或以腸胃為藏,或以為府,敢問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

  方士,謂明悟方衍之士也。言互為藏府之差異者,經中猶有之矣。《靈蘭秘典論》以腸胃為十二藏相使之次,《六節藏象論》云十一藏取次於膽,《五藏生成篇》云五藏之象可以類推,五藏相音可以意識,此則互相矛循爾。腦髓為藏,應在別經。楣;堅久切。
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寫,名日奇恆之府。

  腦合髓、骨、脈,雖名為府,不正與神藏為表裹。膽與肝合,而不同六府之傳寫,胞雖出納,納則受納精氣,出則化出形容,形容之出,謂化極而生。然出納之用有殊於六府,故言藏而不寫。名日奇怛之府也。
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寫而不藏,此受五藏濁氣,名日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寫者也。
  言水穀入已,糟粕變化而泄出,不能久久留住於中,但當化已,輸寫令去而已,傳寫諸化,故日傳化之府也。
魄門亦為五藏使,水穀不得久藏。
  謂肛#1之門也,內通於肺,故日魄門。受已化物,則為五藏行使,然水穀亦不得久藏於中。
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寫也,故滿而不能實。
  精氣為滿,水穀為實,但藏精氣,故滿而不能實。○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經》、《太素》精氣作精神。

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以不藏精氣,但受水穀故也。

所以然者,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

  以未下也。
食下,則腸實而胃虛。
  水穀下也。
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帝曰:氣口何以獨為五藏主?
  氣。,則寸也,亦謂脈口,以寸口可候氣之盛衰,故云氣口。可以切脈之動靜,故云脈口。皆同取於手魚際之後同身寸之一寸,是則寸口也。
岐伯曰:胃者,水穀之海,六府之大源也。
  人有四海,水穀之海,則其一也,受水穀已,榮養四傍,以其當運化之源,故為六府之大源也。
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藏氣,氣口亦太陰也。
  氣,在手魚際之後同身寸之一寸。氣。之所侯脈動者,是手太陰脈氣所行,故言氣口亦太陰也。

是以五藏六府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

  榮氣之道,內穀為實。○新校正云:詳此注出《靈樞》,實作寶。○穀入與胃,氣傳於肺,精專者循肺氣行於氣口,故云變見於氣口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出作入。
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適其脈,觀其志意,與其病也。
  下,謂目下所見可否也。調適其脈之盈虛,觀量志意之邪正,及病深淺成敗之宜,乃守法以治之也。○新校正云:按《太素》作又察其上下,適其脈候,觀其志意,與其病能。
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志意邪則好析禱,言至德則事叉違,故不可與言至德也。
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
  惡於針石,則巧不得施,故不可與言至巧矣。惡,音污。
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心不許人治之,是其又死。強為治者,功亦不成,故日治之無功矣。
異法方宜論篇

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不同,謂針石灸媾毒藥導引按嬌也。

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

  謂法天地生長收藏及高下燥濕之勢。
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

  法春氣也。
魚盛之地,海濱傍水,
  魚鹽之地,海之利也。濱,水際也。隨業近之。
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
  豐其利,故居安。恣其味,故食美。
魚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
  魚發瘡則熱中之信,鹽發渴則勝血之徵。
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癱瘍,
  血弱而熱,故善為癱瘍。

其治宜砭石。

  砭石謂以石為針也。《山海經》曰: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能為針。則砭石也。○新校正云:按氏一作伐。
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東人今用之。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
  法秋氣也。引謂牽引,使收斂也。
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
  居室如陵,故日陵居。金氣肅殺,故水土剛強也。○新校正云:詳大抵西方地高,民居高陵,故多風也,不叉室如陵矣。
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
  不衣絲綿,故日不衣。褐,謂毛布也。薦,謂細草也。華,謂鮮美,酥酪骨肉之類也。以食鮮美,故人體脂肥。

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
  水土剛強,飲食脂肥,膚勝閉封,血氣充實,故邪不能傷也。內,謂喜怒悲憂恐及飲食男女之過甚也。○新校正云詳悲一作思。當作思,已具《陰陽應象大論》注中。

其治宜毒藥。

  能攻其病,則謂之毒藥。以其血氣盛,肌肉堅,飲食華,水土強,故病宜毒藥,方制御之。藥,謂草木蟲魚烏獸之類,皆能除病者也。
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
  西人方衛今奉之。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
  法冬氣也。
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
  水寒冰冽,故生病於藏寒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無滿字。
其治宜灸媾。
  火艾燒灼,謂之灸爐。
故灸炳者,亦從北方來。
  北人正行其法。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
  法夏氣也。地下則水流歸之,水多故土弱而霧露聚。

其民嗜酸而食肘,

  言其所食不芬香。○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食魚也。

故其民皆緻理而赤色,其病攣痺,
  酸味收斂,故人皆肉理密緻。陽盛之處,故色赤。濕氣內滿,熱氣外薄,故筋孿脈痺也。
其治宜微針。
  微,細小也。細小之針,調脈衰盛也。
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
  南人盛崇之。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
  法土德之用,故生物眾。然東方海,南方下,西方、北方高,中央之地平以濕,則地形斯異,生病殊焉。
其民食雜而不勞,
  四方輻輳而萬物交歸,故人食紛雜而不勞也。
故其病多痿厥寒熱,
  濕氣在下,故多病痿弱、氣逆及寒熱也。《陰陽應象大論》曰:地之濕氣,勿-。感測害皮肉筋脈。居近於濕故爾。

其治宜導引按嬌,

  導引,謂搖筋骨,動支節。按,謂抑按皮肉。廣,謂捷舉手足。
故導引按跼者,亦從中央出也。
  中央用為養神調氣之正道也。
故聖人雜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隨方而甩,各得其宜,唯聖人法,乃能然矣。
故治所以異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體也。
  達性懷故然。
移精變氣論篇

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移,謂移易。變,謂變改。皆使邪不傷正,精神復強而內守也。《生氣通天論》曰:聖人傳精神,服天氣。《上古天真論》曰: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岐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問,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慕之累,外無伸宦之形,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伸作臾。
此恬檐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古者巢居穴處,夕隱朝游,禽獸之間,斷可知矣。然動躁陽盛,故身熱足以禦寒;凍氣生寒,故陰居可以避暑矣。夫志捐思想,則內無春慕之累,心亡願欲,故外無伸宦之形,靜保天真,自無邪勝,是以移精變氣,無假毒藥,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祝由南方神。
當#2今之世不然,
  情慕云為,遠於道也。
憂患綠其內,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藏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帝曰:善。余欲臨病人,觀死生,決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聞乎?岐伯曰: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

  上帝,謂上古之帝。先師,謂岐伯祖世之師儀貸季也。
上古使儀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
  先師以色白脈毛而合金應秋,以色青脈弦而合木應春,以色黑脈石而合水應冬,以色赤脈洪而合火應夏,以色黃脈代而合土應長夏及四季,然以是色脈下合五行之體#3王,上副四時之往來,故六合之問,八風鼓拆#4不離常候,盡可與期。何者?以見其變化而知之也。故下文曰:
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
  言所以知四時五行之氣變化相移之要妙者何?以色脈故也
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求其要,則其要也。

  言脈應月色應日者,占侯之期準也。常求色脈之差武,是則平人之診要也。

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所以遠死#5近生。
  觀色脈之藏否,曉死生之徵兆,故能常遠於死而近於生也。
生道以長,命曰聖王。
  上帝聞道,勤而行之,生道以長,惟聖王乃爾而常用也。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湯液十日,以去八風五痺之病,
  八風,謂八方之風。五痺,謂皮肉筋骨脈之痺也。《靈樞經》曰:風從束方來,名日嬰兄風,其傷人也,外在於筋紐,內舍於肝。風從束南來,名日弱風,其傷人也,外在於肌,內舍於胃。風從南方來,名日大弱風,其傷人也,外在於脈,內舍於心。風從西南來,名日謀風,其傷人也,外在於肉,內舍於脾。風從西方來,名日剛風,其傷人也,外在於皮,內舍於肺。風從西北來,名日折風,其傷人也,外在於手太陽之脈,內舍於小腸。風從北方來,名日大剛風,其傷人也,外在於骨,內合於腎。風從東北來,名日凶風,其傷人也,外在於掖脅,內舍於大腸。又《痺論》曰: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筋痺,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詠痺,以秋庚辛傷於風者為皮痺,以冬壬癸傷於邪者為骨痺,以至陰遇此者為肉痺,是所謂八風五蹺之病也。○新校正云:按此注引《痺論》,今經中《痺論》不如此,當云《風論》曰: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奸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為脾#6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為腎風。《痺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以冬遇此者為骨痺,以春遇此者為筋痺,以夏遇此者為脈痺,以至陰遇此者為肌痺,以秋遇此者為皮痺。
十日不已,治以草蘇草爹之枝,本末為助,標本已得,邪氣乃服。
  草蘇,謂藥煎也。草黃,謂草根也。技,謂莖也。言以諸藥根苗,合成其煎,俾相佐助,而以服之。凡藥有用根者,有用莖者,有用枝者,有用華實者,有用根莖枝華實者,湯液不去則盡用之,故云本末為助也。標本已得邪氣乃服者,言工人與病主療相應,則邪氣率服而隨時順也。《湯液嘐醴論》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主療不相應也。或謂取《標本論》末云針也。○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又云:得其標本,邪氣乃散矣。
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
  四時之氣各有所在,不本其處而即妄攻,是反古也。《四時刺逆從論》曰: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7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工當各隨所在而辟伏其邪爾。不知日月者,謂日有寒溫明暗,月有空滿虧盈也。《八正神明論》曰:凡刺之法,鈴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津液而衛氣浮,故血易寫,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況。一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叮,彎行。月郭滿,則血氣盛,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喊,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故天寒無刺,天溫無凝,月生無寫,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曰:月生而寫,是謂藏虛,月滿而補,血氣盈溢,絡有流#8血,命日重實。月郭空而治,是謂亂經。陰陽相錯,真邪不別,沉以留止,外虛內亂,淫邪乃起。此之謂也。不審逆從者,謂不審量其病可治與不可治也。故下文曰:

病形已成,乃欲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
  言心意粗略,不精審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11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偷偷滴,我把这好东西收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2011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心意粗略,不精審也。
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粗,謂粗略也。兇兇,謂不料事宜之可否也。何以言之?假令饑人,形氣贏劣,食令極飽,能不霍乎!豈其與食而為惡邪?蓋為失時復過節也。非病逆,針石湯液失時過節,則其害反增矣。○新校正云:按別本霍一作害。
帝曰:願聞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
  惑,謂惑亂。則,謂法則也。言色脈之應,昭然不欺,但順用.而不亂紀鋼,則治病審當之大法也。
逆從到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
  逆從到行,謂反順為逆。標本不得,謂工病失宜。夫以反理到行,所為非,豈惟治人而神氣受害,若使之輔佐君主,亦令國祚不保康寧矣。
  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標本不得,工病失宜,則當去故逆理之人,就新明悟之士,乃得至真精曉之人以全已也。
帝曰:余聞其要於夫子矣,夫子言不離色脈,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極於一。帝曰:何謂?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因問而得之也。

帝曰:奈何?岐伯曰:閉戶塞牖,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

  問其所欲,而察是非也。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十一竟

#1肛:原作『肝』,據顧本改。

#2當:原脫,據顧本補。

#3體:顧本作r休化

#4拆:顧本作『坼』。

#5死:顧本『死』下有『而』字。
#6脾:原作『痺』,據顧本改。
#7孫:原作『係』,據顧本改。
#8流:顧本作『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2-12-2011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十二

唐太僕令啟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校正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湯液醒醴論篇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嘐醴奈何?

  液,謂清液。嘐醴,謂酒之屬也。

岐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以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
  堅,謂資其堅勁。完,謂取其完全。完全則酒清玲,堅勁則氣迅疾而效速也。
帝日:何以然?
  言何以能完堅邪?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夫稻者,生於陰水之精,首戴天陽之氣,二者和合,然乃化成,故云得天地之和而能至完。秋氣勁切,霜露凝結,稻以冬採,故云伐取得時而能至堅。

帝曰:上古聖人作湯液嘐醴,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嘐醴者,以為備耳,
  言聖人愍念生靈,先防萌漸,陳其法制,以備不虞耳。
夫上古作湯液,故為而弗服也。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故但為備用而不服也。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服之萬全。
  雖道德稍衰,邪氣時至,以心猶近道,故服用萬全也。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言不叉如中古之世用也#1。
岐伯曰: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鏡石針艾治其外也。
  言法殊於往古也。
帝曰: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帝曰:何謂神不使?岐伯曰:針石,道也。
  言神不能使針石之妙用也。何者?志意違背於師爾故也。

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動離於道,耗散天真故爾。○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精神進,志意定,故病可愈。《太素》云:精神越,志意散,故病不可愈。
今精壞神去,榮衛不可復收。何者?嗜欲無窮,而憂患不止,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精神者生之源,榮衛者氣之主,氣主不輔,生源復消,神不內居,病何能愈哉!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極微極精,必先入結於皮膚。今良工皆稱曰:病成名日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數,親戚兄弟遠近音聲日聞於耳,五色日見於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新校正云:按別本暇一作謂。
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言醫與病不相得也。然工人或親戚兄弟該明,情疑勿用,工先備識,不謂知方,針艾之妙靡容,藥石之攻匪預,如是則道雖昭著,萬舉萬全,病不許治,欲奚為療!.《五藏別論》曰: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叉不治,治之無功。此皆謂工病不相得,邪氣不賓服也。豈惟#2針艾之有惡哉,藥石亦有之矣。○新校正云:按《移精變氣論》曰:標本已得,邪氣乃服。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生,而五藏陽以竭也,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太素》陽作傷,義亦通。
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
  不從毫毛,言生於內也。陰氣內盛,陽氣竭絕,不得入於腹中,故言五藏陽以竭也。津液者,水也。充,滿也。郭,皮也。陰蓄於中,水氣脹滿,上攻於肺,肺氣孤危,魄者肺神,腎為水害,子不救母,故雲其魄獨居也。夫陰精損削於內,陽氣耗減於外,則三焦避溢,水道不通,水滿皮膚,身體否腫,故雲形不可與衣相保也。凡此之類,皆四支眿數急而內咳也。言如是者,皆水氣格拒於腹之內,浮腫施張于身形之外,欲窮標本,其可得乎?四極言四末,則四支也。《左傳》曰:風淫末疾。《靈樞經》曰:陽受氣於四末。新校正雲:詳形施於外,施字疑誤。

岐伯曰:平治於權衡,去宛陳?

  新校正雲:按《太素》?作莖。

是以微動四極,溫衣,謬刺某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2011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治權衡,謂察眿浮沉也。眿浮為在表,眿沉為在裹,在裹者泄之,在外者汗之,故下文雲開鬼門潔淨府也。去宛陳?,謂去積久之水物,猶如草莖#3之不可久留於身中也。全本昨草?。微動四極,謂微動四支,令陽氣漸以宣行,故文#4曰溫衣也。精眿滿則絡眿溢,絡眿溢則謬刺之,以調其眿絡,使形容如舊而不腫,故雲謬刺其處以復其形也。開鬼門,是啟玄府遣氣也。五陽,是五藏之陽氣。潔淨府,謂寫膀胱水去也。眿和,則五精之氣以時賓服於腎臟也。然五藏之陽,漸而宣布,五藏之外,氣穢復除也。如是故精髓自生,形肉自盛,藏府即合,則骨肉之氣更相保抱,大經眿氣然乃平復爾。
玉版論要篇
黃帝問曰:余聞《揆度》、《奇恆》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對曰:,度病之淺深也。《奇恆》者。請言道之至數,《揆度》、《奇但》則骨肉之氣更所指《揆度》{禹奇病《五色》、《脈變》、道在於一。

  一,謂色豚之應也。可以揆度奇怛矣。知色脈之應○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請作謂。

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

  血氣者,神氣也。《八正神明論》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也。夫血氣應順四時,遞遷囚王,循環五氣,無相奪倫,是則神轉不回也。回,謂卻行也。然血氣隨王,不合卻行,卻行則反常,反常則回而不轉也。回而不轉,乃失生氣之機矣。何以明之?夫木衰則火王,火衰則土王,土衰則金王,金衰則水王,水衰則木王,終而復始循環,此之謂神轉不回也。若木衰水王,水衰金王,金衰土王,土衰火王,火衰木王,此之謂回而不轉也。然反天常軌#5,生之何有耶!
至數之要,迫近以微,
  言五色五豚變化之要道,迫近於天常,而又#6微妙。
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機。
  《玉機》,篇名也。言以此回轉之要旨,著之玉版,合同於《玉機論》文也。○新校正云:詳道之至數至此,與《玉機真藏論》文相重,注頗不同。

容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

  容色者,他氣也。如肝木部內,見赤黃白黑色,皆謂他氣也。餘藏率如此例。所見皆在明堂上下左右要察候處,故云各在其要。○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容作客。視色之法,具在《甲乙經》中。
其色見淺者,湯液主治,十日已。
  色淺則病微,故十日乃已。
其見深者,必齊主治,二十一日已。
  色深則病甚,故叉終齊乃已。
其見大深者,醞酒主治,百日已。
  病深甚,故日多。
色夭面脫,不治,
  色見大深,兼之夭惡,面肉又脫,不可治也。
百日盡已。
  色不夭,面不脫,治之百日盡,可已。○新校正云:詳色夭面脫雖不治,然期當百日乃已盡也。
脈短氣絕死,

  豚短已虛,加之漸絕,真氣將竭,故叉死。

病溫虛甚死。

  甚虛而病溫,溫氣涸其精血故死。

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從。
  色見於下者,病生之氣也,故從。也見於上者,傷神之兆也。故逆。
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
  左為陽,故男子右為從而左為逆;右為陰,故女子右為逆而左為從。
易,重陽死,重陰死。
  女子色見於左,男子色見於右,是變易也。男子色見於左,是日重陽,女子色見於右,是日重陰,氣極則反,故皆死也。
陰陽反他,
  新校正云:按《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反作。
治在權衡相奪,《奇但》事也,《揆度》事也。
  權衡相奪,謂陰陽二氣不得高下之宜,是奇於怛常之事,當揆度其氣,隨宜而處療之。

搏脈痺璧,寒熱之交。

  豚擊搏於手而病痛痺及攣璧者,皆寒熱之氣交合所為,非邪氣虛實之所生也。
脈孤為消氣,虛泄為奪血。
  夫豚有表無裹,有裹無表,皆日孤亡之氣也。若有表有裹,而氣不足者,皆日虛衰之氣也。
孤為逆,虛為從。
  孤無所依,故日逆。虛衰可復,故日從。
行《奇恆》之法,以太陰始。
  几揆度奇怛之法,先以氣口太陰之詠,定四時之正氣,然後度量奇怛之氣也。
行所不勝曰逆,逆則死;
  木見金豚,金見火豚,火見水脈,水見土脈,土見木脈,如是皆行所不勝也,故日逆。賊勝不已,故逆則死焉。
行所勝日從,從則活。

  木見水火土脈,火見金木土脈,土見金水火豚,金見土木水豚,水見金火木豚,如是者皆可勝之脈,故日從。從則無所剋殺傷敗,故從則活也。

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

  以不越於五行,故雖相勝,猶循環終而復始也。
逆行一過,不復可數,論要畢矣。
  過,謂遍也。然逆行一過,遍於五氣者,不復可數為平和矣。
診要經終論篇

黃帝問曰:診要何如?岐伯對曰: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
  方,正也,言天地氣正,發生其萬物也。木治束方,王七十二日,猶當三月節後一十二日,是木之用事。以月而取,則正月、一一月,人氣在肝。

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定發,人氣在脾。
  天氣正方,以陽氣明盛,地氣定發,為萬物華而欲實也。然季終土寄而王,土又生於丙,故人氣在脾。

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

  天陽赫盛,地焰高升,故言天氣盛,地氣高。火性炎上,故人氣在頭。
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
  七月三陰爻#7生,八月陰始肅殺,故云陰氣始殺也。然陰氣肅殺,類合於金,肺氣象金,故人氣在肺。
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
  陰氣始凝,地氣始閉,隨陽而入,故人氣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
  陽氣深伏,故氣在腎也。夫氣之變也,故發生於木,長茂於土,盛高而上,肅殺於金,避寒於火,伏藏於水,斯皆隨順陰陽氣之升沉也。《五藏生成篇》曰:五藏之象,可以類推。此之謂氣類也。
故春刺散俞,及與分理,血出而止,

  散俞,謂問穴。分理,謂肌肉分理。○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春氣在經脈。此散俞即經豚之俞也。又《水熱穴論》云:春取絡脈分肉。
  甚者傳氣,問者環也。
  辨疾氣之問甚也。傳,謂相傳。環,謂循環也。相傳則傳所不勝,循環則周迴於五氣也。○新校正云:按《太素》環也作環已。
夏刺絡俞,見血而止,盡氣閉環,痛病必下。
  盡氣,謂出血而盡針下取所絡#8脈盛邪之氣也。邪氣盡已,穴俞閉密,則經#9循環,而痛病之氣叉下去矣。以陽氣大盛,故為是法刺之。○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氣在孫絡。此絡俞即孫絡之俞也。又《水熱穴論》云:夏取盛經分勝。

秋刺皮膚,循理,上下同法,神變而止。
  循理,謂循肌肉之分理也。上,謂手豚。下,謂足豚,神變,謂脈氣變#10易,與未刺時異也。脈者神之用,故爾言之。○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氣在皮膚。義與此合。又《水熱穴論》云:取俞以寫陰邪,取合以虛陽邪。皇甫士安云:是始秋之始變。
冬刺俞竅於分理,甚者直下,問者散下。
  直下,謂直爾下之。散下,謂散布下之。○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冬氣在骨髓。此俞竅即骨髓之俞東也。又《水熱穴論》云:冬取井榮。皇甫士安云:是末冬之治變也。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脈亂氣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氣。
  心主脈,故豚亂氣微。水受氣於夏,腎主骨,故入淫於骨髓也。心火微則胃土不足,故不嗜食而少氣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春刺絡豚,血氣外溢,令人少氣。
春刺秋分,筋攣,逆氣環為咳嗽,病不愈,令人時驚,又且哭。

  木受氣於秋,肝主筋,故刺秋分則筋孿也。若氣逆環周,則為咳嗽。肝主驚,故時驚。肺主氣,故氣逆又且')(、哭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斗從論》云:春刺肌肉,血氣環逆,令人上氣也。

春刺冬分,邪氣著藏,令人脹,病不愈,又且欲言語。

  冬主陽氣州伏藏,故邪氣著藏。腎實則脹,故刺冬分,則令人脹也。火受氣於冬,心主言,飲欲言語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春刺筋骨,血氣內著,令人腹痛。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惰。
  肝養筋,肝氣不足,故筋力解惰。○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解佈。
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無言,惕惕如人將捕之。
  肝木為語,傷秋分則肝木虛,故恐如人將捕之。肝不足,故欲無言而復恐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甲乙經》作悶。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氣,時欲怒。夏傷於腎,肝.肺勃之,志內不足,故令人少氣時欲怒也。0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暢#11然欲有所為,起而忘之。
  肝虛故也。刺不當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刺經豚,血氣上逆,令人善忘。
秋刺夏分,病不己,令人益嗜外,又且善夢。
  心氣少則脾氣孤,故令嗜外。心主夢,神為之,故令善夢。○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刺絡豚,氣不外行,令人跡,不欲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2-2011 07: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治權衡,謂察眿浮沉也。眿浮為在表,眿沉為在裹,在裹者泄之,在外者汗之,故下文雲開鬼門潔淨府也。去宛陳?,謂去積久之水物,猶如草莖#3之不可久留於身中也。全本昨草?。微動四極,謂微動四支,令陽氣漸以宣行,故文#4曰溫衣也。精眿滿則絡眿溢,絡眿溢則謬刺之,以調其眿絡,使形容如舊而不腫,故雲謬刺其處以復其形也。開鬼門,是啟玄府遣氣也。五陽,是五藏之陽氣。潔淨府,謂寫膀胱水去也。眿和,則五精之氣以時賓服於腎臟也。然五藏之陽,漸而宣布,五藏之外,氣穢復除也。如是故精髓自生,形肉自盛,藏府即合,則骨肉之氣更相保抱,大經眿氣然乃平復爾。
玉版論要篇
黃帝問曰:余聞《揆度》、《奇恆》不同,用之奈何?岐伯對曰:,度病之淺深也。《奇恆》者。請言道之至數,《揆度》、《奇但》則骨肉之氣更所指《揆度》{禹奇病《五色》、《脈變》、道在於一。

  一,謂色豚之應也。可以揆度奇怛矣。知色脈之應○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請作謂。

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

  血氣者,神氣也。《八正神明論》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也。夫血氣應順四時,遞遷囚王,循環五氣,無相奪倫,是則神轉不回也。回,謂卻行也。然血氣隨王,不合卻行,卻行則反常,反常則回而不轉也。回而不轉,乃失生氣之機矣。何以明之?夫木衰則火王,火衰則土王,土衰則金王,金衰則水王,水衰則木王,終而復始循環,此之謂神轉不回也。若木衰水王,水衰金王,金衰土王,土衰火王,火衰木王,此之謂回而不轉也。然反天常軌#5,生之何有耶!
至數之要,迫近以微,
  言五色五豚變化之要道,迫近於天常,而又#6微妙。
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機。
  《玉機》,篇名也。言以此回轉之要旨,著之玉版,合同於《玉機論》文也。○新校正云:詳道之至數至此,與《玉機真藏論》文相重,注頗不同。

容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

  容色者,他氣也。如肝木部內,見赤黃白黑色,皆謂他氣也。餘藏率如此例。所見皆在明堂上下左右要察候處,故云各在其要。○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容作客。視色之法,具在《甲乙經》中。
其色見淺者,湯液主治,十日已。
  色淺則病微,故十日乃已。
其見深者,必齊主治,二十一日已。
  色深則病甚,故叉終齊乃已。
其見大深者,醞酒主治,百日已。
  病深甚,故日多。
色夭面脫,不治,
  色見大深,兼之夭惡,面肉又脫,不可治也。
百日盡已。
  色不夭,面不脫,治之百日盡,可已。○新校正云:詳色夭面脫雖不治,然期當百日乃已盡也。
脈短氣絕死,

  豚短已虛,加之漸絕,真氣將竭,故叉死。

病溫虛甚死。

  甚虛而病溫,溫氣涸其精血故死。

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從。
  色見於下者,病生之氣也,故從。也見於上者,傷神之兆也。故逆。
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
  左為陽,故男子右為從而左為逆;右為陰,故女子右為逆而左為從。
易,重陽死,重陰死。
  女子色見於左,男子色見於右,是變易也。男子色見於左,是日重陽,女子色見於右,是日重陰,氣極則反,故皆死也。
陰陽反他,
  新校正云:按《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反作。
治在權衡相奪,《奇但》事也,《揆度》事也。
  權衡相奪,謂陰陽二氣不得高下之宜,是奇於怛常之事,當揆度其氣,隨宜而處療之。

搏脈痺璧,寒熱之交。

  豚擊搏於手而病痛痺及攣璧者,皆寒熱之氣交合所為,非邪氣虛實之所生也。
脈孤為消氣,虛泄為奪血。
  夫豚有表無裹,有裹無表,皆日孤亡之氣也。若有表有裹,而氣不足者,皆日虛衰之氣也。
孤為逆,虛為從。
  孤無所依,故日逆。虛衰可復,故日從。
行《奇恆》之法,以太陰始。
  几揆度奇怛之法,先以氣口太陰之詠,定四時之正氣,然後度量奇怛之氣也。
行所不勝曰逆,逆則死;
  木見金豚,金見火豚,火見水脈,水見土脈,土見木脈,如是皆行所不勝也,故日逆。賊勝不已,故逆則死焉。
行所勝日從,從則活。

  木見水火土脈,火見金木土脈,土見金水火豚,金見土木水豚,水見金火木豚,如是者皆可勝之脈,故日從。從則無所剋殺傷敗,故從則活也。

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

  以不越於五行,故雖相勝,猶循環終而復始也。
逆行一過,不復可數,論要畢矣。
  過,謂遍也。然逆行一過,遍於五氣者,不復可數為平和矣。
診要經終論篇

黃帝問曰:診要何如?岐伯對曰: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
  方,正也,言天地氣正,發生其萬物也。木治束方,王七十二日,猶當三月節後一十二日,是木之用事。以月而取,則正月、一一月,人氣在肝。

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定發,人氣在脾。
  天氣正方,以陽氣明盛,地氣定發,為萬物華而欲實也。然季終土寄而王,土又生於丙,故人氣在脾。

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

  天陽赫盛,地焰高升,故言天氣盛,地氣高。火性炎上,故人氣在頭。
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
  七月三陰爻#7生,八月陰始肅殺,故云陰氣始殺也。然陰氣肅殺,類合於金,肺氣象金,故人氣在肺。
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
  陰氣始凝,地氣始閉,隨陽而入,故人氣在心。
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
  陽氣深伏,故氣在腎也。夫氣之變也,故發生於木,長茂於土,盛高而上,肅殺於金,避寒於火,伏藏於水,斯皆隨順陰陽氣之升沉也。《五藏生成篇》曰:五藏之象,可以類推。此之謂氣類也。
故春刺散俞,及與分理,血出而止,

  散俞,謂問穴。分理,謂肌肉分理。○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春氣在經脈。此散俞即經豚之俞也。又《水熱穴論》云:春取絡脈分肉。
  甚者傳氣,問者環也。
  辨疾氣之問甚也。傳,謂相傳。環,謂循環也。相傳則傳所不勝,循環則周迴於五氣也。○新校正云:按《太素》環也作環已。
夏刺絡俞,見血而止,盡氣閉環,痛病必下。
  盡氣,謂出血而盡針下取所絡#8脈盛邪之氣也。邪氣盡已,穴俞閉密,則經#9循環,而痛病之氣叉下去矣。以陽氣大盛,故為是法刺之。○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氣在孫絡。此絡俞即孫絡之俞也。又《水熱穴論》云:夏取盛經分勝。

秋刺皮膚,循理,上下同法,神變而止。
  循理,謂循肌肉之分理也。上,謂手豚。下,謂足豚,神變,謂脈氣變#10易,與未刺時異也。脈者神之用,故爾言之。○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氣在皮膚。義與此合。又《水熱穴論》云:取俞以寫陰邪,取合以虛陽邪。皇甫士安云:是始秋之始變。
冬刺俞竅於分理,甚者直下,問者散下。
  直下,謂直爾下之。散下,謂散布下之。○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冬氣在骨髓。此俞竅即骨髓之俞東也。又《水熱穴論》云:冬取井榮。皇甫士安云:是末冬之治變也。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脈亂氣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氣。
  心主脈,故豚亂氣微。水受氣於夏,腎主骨,故入淫於骨髓也。心火微則胃土不足,故不嗜食而少氣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春刺絡豚,血氣外溢,令人少氣。
春刺秋分,筋攣,逆氣環為咳嗽,病不愈,令人時驚,又且哭。

  木受氣於秋,肝主筋,故刺秋分則筋孿也。若氣逆環周,則為咳嗽。肝主驚,故時驚。肺主氣,故氣逆又且')(、哭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斗從論》云:春刺肌肉,血氣環逆,令人上氣也。

春刺冬分,邪氣著藏,令人脹,病不愈,又且欲言語。

  冬主陽氣州伏藏,故邪氣著藏。腎實則脹,故刺冬分,則令人脹也。火受氣於冬,心主言,飲欲言語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春刺筋骨,血氣內著,令人腹痛。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惰。
  肝養筋,肝氣不足,故筋力解惰。○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解佈。
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無言,惕惕如人將捕之。
  肝木為語,傷秋分則肝木虛,故恐如人將捕之。肝不足,故欲無言而復恐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甲乙經》作悶。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氣,時欲怒。夏傷於腎,肝.肺勃之,志內不足,故令人少氣時欲怒也。0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暢#11然欲有所為,起而忘之。
  肝虛故也。刺不當也。○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刺經豚,血氣上逆,令人善忘。
秋刺夏分,病不己,令人益嗜外,又且善夢。
  心氣少則脾氣孤,故令嗜外。心主夢,神為之,故令善夢。○新校正云:按《四時刺逆從論》云:秋刺絡豚,氣不外行,令人跡,不欲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2012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ming1991 于 22-2-2012 01:23 PM 编辑

黃帝內經醫理篇第1集:撩開氣的蓋頭(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yomrBpHABg

黃帝內經醫理篇第2集:撩開氣的蓋頭(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aCiwOu01Uo

黃帝內經醫理篇第3集:憂患的乾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J15LBBR4rI

黃帝內經醫理篇第5集:陰陽流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BVspx2CyKo

黃帝內經醫理篇第9集:五行大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fGbKnnRlvQ

黃帝內經醫理篇第14集:情緒與生命(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B3u10jfM_Q

黃帝內經醫理篇第15集:情緒與生命(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NZYXN3Eu7U

黃帝內經醫理篇第16集:神妙的經絡(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AfNN9_Wc28

黃帝內經醫理篇第17集:神妙的經絡(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wqn2GPji78



黃帝內經養生篇1:孤帆遠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gzAXx_pfaI

黃帝內經養生篇2:風雨瀟瀟說君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ojFGlZEwDQ

黃帝內經養生篇3:仁者壽(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LIU4QECTs0

黃帝內經養生篇4:仁者壽(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mtTG0izoRw

黃帝內經養生篇6:生命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tkMB2INl-k

黃帝內經養生篇8:對酒當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9I0HqPpMlo

黃帝內經養生篇9:曲水流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fdl2rat0iE

黃帝內經養生篇12:天若有情(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xIQyks6U5I

黃帝內經養生篇13:精神治療有秘方(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_U75U7EfY0

黃帝內經養生篇15:魂斷廣陵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wuS60QCK6g

黃帝內經養生篇17:長壽之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NM_HY8frlA

黃帝內經養生篇第18集:謹和五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WrFUG3R_Zo

黃帝內經養生篇20:生存的空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z1ZQgFp6T0

黃帝內經養生篇22:蓬蓬遠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usOjTKpi9c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1 1/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oiykh_us_k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1 2/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fPyS4RPqVU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1 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G08p-GjPF4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2 1/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nedVKa7Y4E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2 2/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GRHFonOWwQ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2 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naCxk1UXPU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3 1/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fC6NGN_SWo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3 2/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6iLfyw6ynE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3 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qGQRl388N4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4 1/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eAAC3hkofc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4 2/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ikLnqdqiIM

[探索发现HQ] 解密黄帝内经/ 04 3/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iBFAN-Fnc0



黃帝內經[醫史篇]01神奇的秘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sz5UYmsyuo

黃帝內經[醫史篇]02赫赫始祖(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Epj9XXloRg

黃帝內經[醫史篇]03赫赫始祖(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tI6skWXfVE

黃帝內經 [醫史篇]05走出洪荒的歲月(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CxEYN8FrKg

黃帝內經[醫史篇]09千秋聖典(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zlRnXQCmpk

黃帝內經[醫史篇]10千秋聖典(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ax_RvyfHhg

黃帝內經[醫史篇]13仙風道骨(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G314mkovlM

黃帝內經[醫史篇]16靈丹妙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LfTA9dKAnE

也有一些让人 敬佩的地方,了不起的古代中国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2012 07: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ming1991 于 20-2-2012 01:22 PM 编辑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第一部(全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5xyyiQqOFM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第一部 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gZjqZ1Uy_U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第一部 B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pU7hhSWcCA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第一部 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ZlgSR-2FUo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第二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JtDRi8QRTw


從頭到腳說健康 1 [曲黎敏] -- 病從何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Oz0N3e6ZM4
[曲黎敏] 從頭到腳說健康 2 -- 頭髮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tliY-Y4xQY
從頭到腳說健康
3 [曲黎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sGa2rGh3gQ
從頭到腳說健康
4 [曲黎敏] -- 高血壓.中風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sDHTAdvqm8
從頭到腳說健康
5 [ 曲黎敏] -- 情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2Iajtv7MH0
從頭到腳說健康
6 [曲黎敏]-- 睡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VoJ6vgjx6g
從頭到腳說健康
7 [曲黎敏]-- 做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iN7B7NEIGk
從頭到腳說健康
8 [曲黎敏]-- 五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ET-SSPIGMU
從頭到腳說健康
9 [曲黎敏]-- 五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GNLklYEXw8

從頭到腳說健康
10 [曲黎敏] -- 五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qLJWCwjVPQ

從頭到腳說健康
11 [曲黎敏] -- 頸椎.兩手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psXAzb5NK4
從頭到腳說健康
12 [曲黎敏] -- 兩腋.兩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67QVD2q-LE

從頭到腳說健康
13 [曲黎敏]-- 皮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u6Ab66XD88
從頭到腳說健康
14 [ 曲黎敏] -- 乳房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Fcl4cnN9t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2012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ming1991 于 22-2-2012 03:43 PM 编辑

中醫「體質養生」第1講:什麼是體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k6DSe0HKsM
中醫「體質養生」第2講:體質是怎樣形成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JSHQ98Uh0I
中醫「體質養生」第3講:如何判斷體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4b8P8dEpc0
中醫「體質養生」第4講:平和體質養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j89ukYh0Ts
中醫「體質養生」第5講:陽虛體質養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dRNWYgAYMY
中醫「體質養生」第6講:氣虛體質養生(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hLaPVNiPlc
中醫「體質養生」第7講:氣虛體質養生(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3lDygBd1ns
中醫「體質養生」第8講:痰濕體質養生(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pZwzne_6s0
中醫「體質養生」第9講:痰濕體質養生(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hYp3Ut49Do
中醫「體質養生」第10講:濕熱體質養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AhMxjTrRCM
中醫「體質養生」第11講:陰虛體質養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6g2BQcuASQ
中醫「體質養生」第12講:瘀血體質養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D1xqdU7IAQ
「體質養生」第13講:氣鬱體質養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Lq4jRTUWes


刚看完这个中醫「中醫五臟養生」第3講:生活繁複 五臟困擾 很不错,生活方式真影响健康。
可能懂以后,真能变得有智慧多多了。

中醫「中醫五臟養生」第3講:生活繁複
五臟困擾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2GrZarQFlA

体质 耶,有人有兴趣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7-2013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還有個《黃帝宅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5-2024 06:01 PM , Processed in 0.09180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