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759|回复: 43

楞严百伪(吕澂,不完全校对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9-2011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傻瓜VIP 于 22-9-2011 12:59 PM 编辑

唐代佛典之翻译最盛,伪经之流布亦最盛,《仁王》伪也,《梵网》伪也,《起信》伪也,《圆觉》伪也,《占察》伪也。实叉重翻《起信》,不空再译《仁王》,又伪中之伪也。而皆盛行于唐。至于《楞严》一经,集伪说之大成,盖以文辞纤巧,释义模棱,与此土民性喜鹜虚浮者适合,故其流行尤遍。贤家据以解缘起,台家引说止观,禅者援以证顿超,密宗又取以通显教。宋明以来,释子谈玄,儒者辟佛,无不涉及《楞严》也。一门超出而万行俱废,此笼统颟顸之病深入膏肓,遂使佛法奄奄欲息,以迄于今,迷惘愚夫坚执不化者犹大有人在。邪说不除,则正法不显,辞以辟之,亦不容己也。唯此经流传既久,附会滋多,辨析披陈,遽难周尽。今先举经文伪撰之证百余条,以备论列,余则待师友之补正焉。

  《楞严经》题下原注云:“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此窃取《陀罗尼集经序》“从金刚大道场经出”之语而臆改之。金刚道场,谓菩提金刚座,佛于彼说《一字顶轮王经》等者是也。改“那烂陀”则不可通。其伪一。

  密部经轨有灌顶曼荼罗作法乃称“灌顶部”,如《大日经》、《金刚顶经》等是。《楞严》全经无入灌顶坛之说,而杜撰为灌项部出。其伪二。

  智升《续译经图记》录传闻之辞,《楞严》是神龙元年五月二十三昌极量所译,房融笔授。按融以神龙元年二月甲寅(四日)流高州,州去京师六干二百余里(们日唐书》四十一),关山跋涉,日数十里,计百数日,几不达贬所,安能从容于广州笔授而即成其所译耶?其伪三。

  智升又谓怀迪证译,怀边曾预《大宝积经》之证文(《开元录》),按涂鍔《大宝积经》述译场证文有慧迪而无怀迪。又《开元录》谓怀迪于《宝积》译毕南归,乃译《楞严》。《宝积》竣事在先天二年,《楞严》译于神龙元年,前后相去八载,又安得为之证耶?其伪四。

  《楞严经序》,先出阿难坠摩登伽咒术一事,此窃取《摩登经》而撰之。据《楞严》卷二,波斯息王自说年六十二。佛与王同岁(《毗奈耶杂事》二十等)。当亦为六十二。阿难于佛满六十岁时,已为佛待者(《中阿含》卷八等)。此时何得离佛远游致道魔难?其伪五。

  《楞严经序》又云,“属诸比丘休夏自恣”,按诸律文,安居之时,不得离界,何况远游?如其受日未还,亦应于异界内共行恣。何能独行乞食?此全不明憎制妄为之说。其伪六。

  经言:“自恣会讫,即赴王斋”。然依律制,自恣后当作衣,作讫,乃得他去,何得即受王请?此亦不明僧制妄说。其伪七。

  印俗:旃陀罗等“贱族”,屏居城外,律制,比丘不得入舍,故佛经中只说入城乞食,不闻郊游。阿难何得过淫女之居,自取烦恼?此亦杜撰。其伪八。

  《楞严经序》列众云:“比丘千二百五十人,皆阿罗汉。”而下又云:“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此与菩萨何殊?又列众中,有辟支无学,辟支正以不值佛为名,既同来会,又何异于声闻?不明三乘异同。其伪九。

  经说:“摩登伽女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按此娑毗迦罗,即经卷二、卷十所谓“先梵志说真话者”。印度外道惟迦毗罗说冥谛,今乃杜撰娑毗迦罗以凑字句。其伪十。

  经云:“阿难问储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按奢摩他等三法并举。乃窃取《圆觉》之文,《圆觉》则本诸《智论》。《智论》卷五分别三昧,有定、有禅、有三昧。此中定谓三摩咽多与三摩钵底,《圆觉》改为奢他三摩底与禅那,已是杜撰,今经又略三摩钵底为三摩,愈见支离。且三昧中岂有但止无观而称奢摩他者?其伪十一。

  阿难共诸释种出家,由于王命,时犹童稚,本无发意(《中阿含》三等),今经中乃有见佛三十二相渴仰剃落等语,发生七处征心一大段,岂非杜撰?其伪十二。

  经说:“众生轮回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常住心,即后所云如来藏心妙真如性,实则法性假名心也(《庄严论》卷三)。法性之常,谓无我理,有佛无佛,恒不变易,岂别有体堪言住邪?臆想立言,其伪十三(
此常任真心说,为后世误解佛法之本,应辨)。

  “佛告阿难,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按大佛顶是密法尊相,如何连首楞严以成一词(首楞严,意云健行。不可云佛顶健行也)?又首楞严三昧是十地菩萨所得(见《首楞严三昧经》卷上),岂为最初方便?问答不符。其伪十四。

  经说:“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按佛法有自性涅槃而无自性菩提,无始之言,实为臆造。元清净体,应指法性,法性为法所依,非能生法。今说能生诸缘(经卷二,诸缘谓色心),亦出杜撰。其伪十五。

  经云:“执分别所了为心。”又云:“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按此分别影事,窃取《深密》分别所缘影像所缘境事之名,原意谓识所缘唯识所现也。佛法说境从心,不闻说心从境,如何分别离尘无体?其伪十六。

  经云:“纵灭予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闻,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按见闻觉知乃六根功能,根尘相对而有分别,既灭意根(知),何有法尘分别?若犹有知内守幽闲,徒成戏论。其伪十七。

  经云:“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放心。”按心有真妄,为此经得意之笔。寻其本意,真心谓法性心,此即假称为心,非亦有别也。且法性与法不得相离,即法性心亦应法所依(如《中边》空性为虚妄分别所依),如何得离前尘独有此性,其伪十八。

  经解客尘:“不住名客,摇动名尘。”按突如其来为客(藏文译为突然),尘为尘垢,状其不净,岂是动摇(经后文因动摇生出动久发劳一段妙文,更觉支离)?望文生义,其伪十九。

  经言:“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又言。:“末迦黎等都言此身死后断灭。”按伽旃延等,是六师外道,通途皆说(《沙门果经》等)伽旃延与末伽黎俱说自然解脱,岂是断灭?毗罗胝子立不死矫乱论,亦不执一边。经文杜撰。其伪二十。

  经说:“身心真妄生灭与不生灭即于生灭心有不生灭地。”按此全抄《起信》一心二门之说。实则身心法与法性,虽有生灭,中见不生灭之意,但生灭与不生灭,事仍不类。法云生灭者.谓其有为念念不住也;法性云不灭者,谓有为无我之理不变也。此非别有坚固安住之法与生灭相并。撰经者不解此义,乃谓见精性未曾皱元无生灭,似于见道外别有此一法者。其伪二十一。

  经云:“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按此窃取《楞伽》唯心之心,应指八识,而经撰者为妙明真心。其伪二十二。

  经云:“拘舍离等昧为冥谛。”按拘舍离即前所云末伽黎,不计冥谛。说其冥谛,数论外道,与拘舍离何涉?其伪二十三。

  经说八还辩见,以见还尘,仍属倒心从境,佛无此说。其伪二十四。

  经云:“明暗差别,见无差别。”又云:“物类差别,见性无殊。”按此欲以见性为我体。然云见者,本属眼根,对尘鉴照,眼识据以种种分别,设于明暗见无差别,眼识行相复于何有见性之说?(经又云见精)如指法性,则属空无我等,岂见之所以为见音,其伪二十五(经又以属识、见性觉性、根识不分、法与法性亦不能别,仍为伪说)。

  经云:“坐祗陀林,遍观林渠,前对恒河。”按祗陀之距恒河,在三百里以外,坐于林中云何观见?此由不明印度山川形势,妄为之说。其伪二十六

  经云:“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又云:“本是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按《大般若经》等以无明法性与菩提法性等同一味故说烦恼即是菩提(见《庄严经论》卷六及同论安慧《释》),非谓烦恼以菩提为体,更非菩提能生烦恼。且菩提是果,必见佛性乃得《见涅架经》卷七等).安有本来菩提真心妄为闻见者?其伪二十七。

  经云:阎浮提州大国,二干三百。”按印度旧说阎浮,以其本土为准,故通说大国十六或三十六,至于小国乃二干余(见《十二游行经》、《楼炭经》等),今误读旧典,颠倒大小。其伪二十八。

  经说:“五阴六入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按入之与处,本是一法,旧译为入,新译为处,如何分成两句?亦犹旧译为阴,新译为蕴,岂可说一阴五蕴耶?其伪二十九。

  经于十八界中辨识与意同异云:“又汝识心与谙思量兼了别性。”按意界之意本说意根,应是无间灭识。今乃专指思量末那,亦为误会。其伪二十。

  经说:“如室罗城迎毗罗仙。”按迹毗罗印度传说居迎毗罗卫(见《本行集经》卷五),今乃撰为室罗。其伪三十一。

  印度种族与姓氏有异,刹利等为族,颇罗堕等为氏。今经以颇罗堕与刹利等并举,不知分别。其伪三十二。

  六大之说源于六界,谓士夫色心之所本也。今经益以见大为七。见本属根,根即清净四大为性,安有别法?且大谓周遍,本经后说六根功德,三根不遍,安得为大?其伪三十三。

  识大中有见相之说,而以嘱见明暗为见。与通途所说见分不同,此乃不辨根识差别而然。其伪三十四。

  经说富楼那问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河山大地。按如来藏之名出于佛性。佛性谓如来种姓(玄类译《大论》中如来种姓,真谛皆译为佛性),如来藏谓如来胎藏,皆从净法因边立称,其实则法性也。生死轮回固亦同依此性,如《胜鬘》说生死依如来藏等。然依与因异,为生死因者,别有法在。《楞伽》所说“如来藏名藏识,为善不善法因”是也。故说山河大地依如来藏,理尚无妨,说如来藏生山河大地,则成颠倒。不知此义,故有富楼那问答一段。其伪三十五。

  《胜鬘》说生死本源无明住地。今经乃云:“性觉必明妄为明觉。”实则无明之迷,非以明彼觉而成迷,彼觉之明亦不能自明自觉,法性无我,无明我痴,岂为明彼无我?无我理待般若而明,又岂自明觉者?徒弄文字,愈说愈迷。其伪三十六。

  世界成劫之次第,大小通说,风依空,水依风,地依水(见《楼炭经》、《智度》七、《瑜伽》二等)地性坚凝,故称金性地轮,本非别有金轮也。今经误说金轮依风轮等。其伪三十七。

  五浊本就世界而言,故有劫浊,众生浊等。今经纳诸有情于恶慧为见者,误解为觉知相识寿命为命者,亦误为见闻失准,种种乘违。其伪三十八。

  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又云:“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按以此释世界,纯依译家错解。实则世间之名出于破坏,何关迁流?又过末三世,原系三时,译人改作世字,岂即世间?其伪三十九;

  六根功德,或则八百,或千二百,此出《法华》。然据《圣陀罗尼大自在王经》,六根功德,亦得俱为一千二百,《庄严经论》即本此说。无性《释》云:“因六根有执,则对境成碍,若清净互用,无彼过失,即为功德。”是则六根之功德,由于六根之清净互用。而八百或千二百,本指成数,不可拘泥。今经乃附会三世四方流变三叠,曲为之解。其伪四十。

  经说“诸根非一非六,但于圆湛粘发见闻。”按此即本经四缠分妙明心为视听等之意,背觉合尘,说之为粘(下文云拔,更属离奇)。实则妙圆明心六根法性,说为一味则可,说为一体则不可;岂有一浑浊心,可以剖六?圆明周遍,又何可粘?徒有空言,其伪四十一。

  经说眼体如蒲萄朵等,此窃取《俱舍》而改之。《俱舍》本说根极微之形,今乃以扶尘臆改(如眼微本云香菱花,臆改为蒲萄朵)。至于身根,本云如身,其中女根,乃如鼓颓,今经作者误读文句,竞以根全作鼓颊岂人以女根成身耶?又意根本属心法,而亦言有浮根四尘,种神乖违。其伪四十二。

  经云:“果位七名: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按如来藏、佛性、本就因值得名(《胜鬘》说在缠如来藏,出缠法身;《涅槃》二十七说,佛性是诸佛无上菩提中道种子),而并列为果。其伪四十三。’

  经云:“使汝生死,唯汝六根,令证解脱,亦唯六根。”按此说染净根本皆在六根,佛无此说。五根是无记法,且不能造业,何得为生死本?五根清净,随圆镜智而又何得为解脱本?至谓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杂说,亦无凭依(经前亦说见托于根,相推前境)。其伪四十四。

  经说“真性有为主”一颂,窃取《掌珍论》而臆改之。《掌珍》本云:“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华;”今乃改“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宗因困置,固不必论。且无有实者,谓实无其法,上有之对。不实者,谓虚妄有,是真之对。两者意殊,何可改易?又梵文颂法,此颂属首庐迦体,每句八韵,改不起为无起灭,多出三韵,则不成句。凡此皆撰经者所不知,故成谬失。其伪四十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傻瓜VIP 于 22-9-2011 12:54 PM 编辑

经说“陀那微细识”一颂,窃取《深密》经文,亦加臆改,《深密》本云:“恐彼(凡愚)分别执为我。”今经改“真非真恐迷”,既识为真,何迷之有?其伪四十六。

  旧译烦恼亦曰尘劳,取譬为名,非必劳动为劳也。今经取此译名以意诠释,既云:“目瞪发劳,菩提亦有劳相。”又云:“劳久发尘,引起烦恼。”又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然则瞪而末劳.劳而末久,将无尘惑而不害明净耶?此亦不应理。其伪四十七。

  侨陈如自陈圆通,谓在鹿苑鸡园见佛成道。按诸史乘,于伽耶(金刚证)成道,鹿苑转轮,讵可相混2又王舍鸡园,阿育王后始著(《西域记》八)佛之成道与彼地何关?种种臆造。其伪四十八。

  优波尼沙陀是数量极少之称,故经中较量常云优波尼沙陀分不入一。佛弟子并无此号(勘《中阿含弟子品》等皆不见此名)。今杜撰以说色因圆通。其伪四十九。

  药王、药上,原第长者,施僧众药,发心成道,故以药为号(《观药王药上经》)今乃说为世间良医,中尝药。其伪五十。

  跋陀波罗十六开士,《宝积》、《大集》皆说为在家菩萨。今经云:“于威音王佛所闻法出”。又云:“今时从佛出家。”显与教违。其伪五十一。

  舍利弗遇马胜比丘说因缘偈发心出家,目连后因舍利弗而剃度,此为大小共说(《本行集经》四十一、《智论》十一等)。今乃撰为逢迦叶兄弟说偈出家。其伪五十二。

  优波离从诸释子出家,亦为演部共说(《本行集经》卷五十三)。今乃随佛逾城,观佛成道。其伪五十三。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一段,经取《法华普门品》加以开合。《普门品》但举应身种类,不释其义。今悉妄解,触目乖违。如原云辟支,今分为独觉、缘觉、又不似部行磷角。又自在天,原谓乐变化天,今仍释为游行自在,又原云小王,系人中王对轮王而则言者,今乃错解为四天王太子。至于人非人,原为八部总名(见《台利弗问经》),今乃错解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诡异莫名。其伪五十四。

  观世音本为观世自在之误译,自在,梵文云伊醴伐罗,旧误为婆伐罗,遂云音矣。然《普门品》中解释名义,犹谓观世人称名之音(梵无此语,但译人解之耳),尚与本名不相背谬。今经改为不自观音。又云:“今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是则应称世观音,何得为观世音耶?其伪五十五。

  观音之名,既是误译,耳门圆通,当然无据;且其重颂圆通云:“声无无灭,声有非生。”又云:“声性动静,非实闻无。”宛然通于外道声论,岂是佛说?其伪五十六。

  安立道场,先说四戒,全同小乘,固无论矣。杀戒之中,佛本说三净肉,而撰为五比丘食有五,嚼食根茎叶花果,其类繁多。此即蔬菜而撰为婆罗门地草菜不生,至说比丘不服乳酪醍醐,《涅槃》卷七明言此是魔说,今乃诬为佛说。其伪五十七。

  盗戒中说修定人于佛前燃身烧指,可酬宿债,此正唐人陋习,律家所痛非者(《寄归
传》四).今乃撰为佛说。其伪五十八。

  建立道场一段,窃取《陀罗尼集经·佛顶法》之文,恣意改窜,批缪尤多(日本另有《大佛顶别行法》伪书一种,即合《集经》《楞严》而一之)。如云:“于道场中出入澡浴,六时不寐,经三七日。”按《集经》本说日日沥冰,坐卧净草,岂是不寐?今经杜撰,乃同邪道。其伪五十九。  又云:“先取雪山白牛之粪以泥其地。”实则道场泥地,以不食糟豆犊粪为第一,无取雪山白牛。如必雪山,则他处道场,何缘建立?其伪六十。

  又云:“别穿平原五尺取土涂地。”实则应于道场本地掘去恶土,以好土填,乃合净地仪轨,岂唯掘他处哉?其伪六十一。

  又云:“方圆丈六为八角坛。”实则曼荼罗通式,外方内圆(外方便于结绳。并辟四门),有八叶莲形;安得为八角?又坛量有八时,十二时法,何谓丈六?其伪六十二。

  又云:“坛心置莲花,安钵盛水”。实则坛心应安尊像(经下有悬像说。则是大曼荼罗,即应中安佛顶像)。今改置水,宛同水坛,亦非轨式。其曲六十三。

  又云:“八方八镜,十六莲华香炉十六器乳以为供养。”实则佛顶法,二七日中倍增供养,乃安十六鬘,十八瓦水,八瓦牛乳,其数参差,非均十六。恣意改式。其伪六十四。

  又云:“中夜食时,焚烧酥蜜于小火炉以为供养。”实则中夜非行道时(见《大日经》卷七等)。又焚酥蜜应是二七日作法讫时,护摩仪式,今乃误为先设。其伪六十五。

  又云:“坛室四壁设佛菩萨像。”坛在室中(经云围坛行道,四周应有隙地),像悬坛外,此经忏坛式耳,安有如此曼荼罗耶?且云“十方如来”而止有东(阿阀)西(弥陀)二佛,余方名字,撰者盖不能举之也。其伪六十六。

  又云:“当阳张释迦等像,观音、金刚藏安其左右。”实则佛顶另有尊像,不可但云释迦。又观音在右,金刚藏安其左,乃是通式,今乃恣意颠倒。其伪六十七。

  又云:“从三七日后,端坐百日得须陀洹。”按陀罗尼所求悉地,有世出世,此下咒文全是世间悉地所用(参照《集经》、《大日经》卷七及《疏》),郑重说为成佛不谬,已为矛盾。至云“百日得须陀洹,”仍属小果,又何益于成佛?盖撰经者于此等分别全不明晰也。其伪六十八。

  《白伞盖陀罗尼》一篇系撰者别有所受,杂抄入经,较之当时流行之梵字本音译本(旧传为不空译,但《贞元录》记不空译籍最详,并无此种,殆系后人误归之不空耳),又较之西藏译本,讹略既多,句读尤谬(另有考证),本不堪持颂也。且就咒文音译观之,与经大有出入(如咒译路他伽多而经译但阂阿竭;咒译婆伽婆,而经译薄伽梵;咒译萨但多,而经译悉但多;咒译文非出一手。如认咒文有据,好可反证经文之出撰述。今乃有人以咒成经,谓其俱实,诚颠倒矣。其的六十九。

  咒文有意义可寻者,为陀罗尼楞严经咒是也。今乃谓为伽陀(颂)。又佛顶心咒谓短咒,大咒乃谓长咒(见《集经》。又一般通例如是),今乃混称为咒心。又建坛结界,供养祈求,咒本有别,今亦混为一谈;至于结界之法,较为繁杂,作者不能详知,遂使阿难有问,佛无其答。其伪七十。

  经说修行渐次,干慧之地四十四心。按干慧本是三乘共地之初地,正译应云净观,日读净字修伽为修怯,故云干矣。《智论》七十四说,大乘干慧从初发心迄于顺忍(地前),小乘于慧亦迄暖法。今乃撰为十信之前,非小非大。其伪七十一。

  经云:妙性本无,世界众生,因安生灭,灭妄为真。”按此种真妄之谈,全不知有幻义佛法,遂说成死相世界。众生若本来无,岂非有始?众生妄生真灭,岂非量有增减?世界众生灭已为真,诸佛功德尽未来际,又复何说(或解此本无世界众生者,乃假说名耳,然上下文义不符也)?其伪七十二。

  经说众生有十二类,此由《金刚经》三番解说一切众生改窜成文。《金刚经》说卵生等四,以受生区别一切,众生;又说有色无色二,以依止区别一切众生;又说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三,以境界所摄区别一切众生。三番叠说,本非并列(详无著《金刚经论》)。又非有想非无想亦止一种,即非想非非想处也。今经乃割裂为非有想及非无想,又妄增非有色及非无色。其实非有色即无色,无色即有色,反复立名,适成戏论。其伪七十三。

  羯逻蓝等胎藏五位,乃由有色根次第增长在而分,无色有情,既无色根执受(《深密·心意识品》),则化生顿起(《瑜伽》卷二)。今经于有五位次第者,随意说为卵羯蓝胎遏蒲昙,岂有胎生不从羯逻蓝起耶?又化相以下悉称揭南,岂无第五钵罗贿去位耶?至于无色无想,本无五位,亦慨称羯南,种种颠倒。其伪七十四(土枭破镜,明明有色,乃说为无想,更属杜撰,不值一辨)。

  四十四位中,初列十信,窃取《婴珞经》文。《理珞》又从《梵网》杜撰。《婴珞》十信名字,前后互异,自无定说。如初五名用:信、进、念、定、慧。五根即应从其次第,乃错乱为信、念、进、慧、定(唐译《仁王》即取此文改易旧译)。今经抄袭其文,强为之解,以为智明遍寂,故先慧后定。然则五根、五力皆诬说耶?共伪七十五。

  十地最后金刚喻心,刹那断证,更无渐次(《成唯识》卷九等)。今乃说有金刚心中初干慧地重重十二。其伪七十六。

  结出经名一段,模仿《圆觉》。《圆觉经》末云:“三世如来所守护,十方菩萨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海眼。”今经遂名十方如来清净海跟。《圆觉》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今经亦名大方广佛母陀罗尼。《圆觉》名修多罗了义(此名实不可通),今经亦名修证了义。《圆觉》名秘密王三昧,今经亦名灌顶首楞严(三昧)。抄袭之迹,一望而知。其伪七十七。

  经说琉璃王诛释种生入狱。按琉璃王事,在杀波斯匿王自立之后,与佛灭同年,今经序分既说波斯匿王在众会,安得有此?或解此经非一时说,然佛说琉璃王事,不应更在舍卫(《琉璃王经》等即说佛在迦维)。说既异处,经亦异会,安得集为一篇?其伪七十八。

  经说众生升沉以情想区分情类。爱欲是生死因,固无轮回不涉于情,想为遍行,无心不具,亦何有能外于想者。今乃说为纯想即飞,纯情即堕。其伪七十九。

  经说十因六报。按淫贪实一烦恼而分二习诈讼诸名,亦为臆造。生死业因,贪嗔痴三,不可缺一。今说十习,独遗愚痴。其伪八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说众生恶业同造,入阿鼻狱,六根各造,八大无问,按此说六根造业,固是创闻,而阿鼻音译,无间义译,实是一法,安分为二。又八大地狱,第八即为无间,亦不容异说。其伪八十一。

  旧说八大热狱,十大寒狱,故称十八地狱。然本狱外,增狱各在十六,则新旧无异辞。今经取十八地狱旧说,而一再倍之为三十六狱,百八狱,臆造无据。其伪八十二。

  鬼趣即是饿鬼,《正按念处经》卷九。说有三十六种,皆以饥渴自烧。今经乃于鬼中别出怪鬼、魃鬼、饿鬼等,以总为别,固已无据。至云饿鬼遇风成形,鬼有形质,四大毕具,岂但风耶?其伪八十三。

  印度外道,苦行有得,亦称仙人,然属人类,不为异趣也。今经于六趣外,别立十种仙趣。趣谓所至,是业所招。若诸仙人,藉修习成无生具者,何关业感而亦称趣耶?其伪八十四。

  六欲天中乐变化天,本谓自乐变化五尘受欲。今经撰为生越化地,何得名化?又他化自在天者,自变尘外,亦令他变,故称自在。今经乃谓超化无化,亦为不伦。其伪八十五。

  又色界天,旧称光音,本是误译(正译光净)。今经沿用之而不知其非,又妄解言:吸持圆光(此解光字),成就教体(此解音字)。又无想天,除初后念,悉无粗想。今经又杜撰为初半劫生,后半劫灭。又有顶之称,谓三有顶,应属无色。今经乃称色边际为有顶,皆是杜撰。其伪八十六。

  又无色天识无边处仍系意识分别,论说五位无心,不闻除此(《成唯识》卷七等)。今经乃撰为唯留赖耶于末那半分微细,此则与灭尽定有何异耶?其伪八十七。

  修罗惟通三趣,今经乃说亦通畜生。又鬼趣但有化生或兼胎生(《婆沙》一百二十,又《智论八》,今经乃谓卵生是鬼。其伪八十八。

  经总说止观魔事为阴魔、天摩,次第而尽,按《涅槃》二、《智论》五,菩萨得法身故,乃破五魔,安有止观初修即得阴尽?其伪八十九。

  经说“空生心内”,又说“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按众生心法性虽是一味,然非一体,故非一人成佛,一切解脱,安有心内虚空十方同殒?且经文前云“空非所作,无坏灭故”。然终不闻烂坏虚空,则此销殒,又复谓何?其伪九十。

  五蕴是积聚总略之义,旧译为阴,旁解为覆,本为不当,今经独取其意以为阴宇幽暗,阴锁入明,愈说愈远。其伪九十一。

  世界五浊本不可配五蕴,今经说一阴尽各超一浊,漫无依据。劫为时分、与行阴相关。如何色尽无劫。彼无色天八万劫,非功耶?受归烦恼,想属有情,同此颠倒。其伪九十二。

  经说:“色阴销者,大我慢起,慢与过慢。乃至卑劣慢,一时俱发。”按此七慢境所缘不同,本难全起(见《惧舍》十九、《难集》六)。今经次言心中尚轻十方如来,复对何人而有卑慢?其伪九十三。

  经说:“受阴尽者,上历六十圣位,得意生身。”按变易身,地上所受,与六十位岂悉有关?受是遍行,圣位有心,安得无受?虽变化身,又岂能外?其伪九十四。

  经说:“想阴尽者,生灭根元,从此披露。”按生灭根元,应以佛眼方见。禅定灭想,何得至止?经前文云:“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是灭尽定,细想虽灭,犹是有漏,不能洞达生灭根元。舍是而外,禅定灭想;复如何等?其伪九十五。

  行阴十魔,经依六十二见,总为十类。实则见各不同,非一人所计,今合二无因等为一外道,则不可通。又即二无因论中说得眼根八百功德,见八万劫。眼根功德,必待无漏转依(《庄严重经论》卷三)。既已转依,何称外道?其伪九十六。

  四遍常论前际见,均于生灭不如实而有妄执。今经乃说不生灭见以为遍常。又一分常,本就能所生处,不如实知而生妄执。今经乃说五阴或尽或灭以为一分。至于有边,本指世间,乃说众生半灭。皆不可解。其伪九十七。

  后际五类见中,四死后有想论,乃执我有色无色等,故通三界。今经改为我在色中四句,则不通无色,又本系有想,解作有相,亦属杜撰,所余无想惧非等论,亦俱出臆解,无所依据。其伪九十八。

  经云:“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末圆。”按此文句出于《涅槃》“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一顷,此颂本义,指有漏诸行,生已则灭,生灭是苦,彼寂则乐(《瑜伽》十八)。此乃以生灭与寂灭相形,本无灭已方乐之渐次,故《瑜伽》译为“由生灭故”(勘梵本此句,亦云“生已则灭”无灭已之意)’,又安有已灭生灭寂灭末圆之境界?即如《涅槃》旧译,灭生灭已,即应寂灭,又安有未圆之说耶?其伪九十九。

  经云:“从诸根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如是乃超十信等入如来海。”按六根互用,必需转依(《庄严论》卷三),此金刚心以后事。今乃说由互用入金刚心,斯颠因矣。金刚心刹那断惑,次念即证菩提,安有干慧等次?达金刚心本自究竟,又安有超?惟由止观得金刚心是疑问耳。其伪一百。

  经云:“五阴叠起。”又云:“理则顿悟,事则渐尽。”按五阴法,色心相依,起则俱起。又受想三俱是遍行,亦无次第,何谓叠起?至于五阴渐尽,事理所无‘:岂能一一拔被遍行,使其不相应耶?掸家北宗有顿悟渐修之说f作者窃取其意以撰经耳。其伪一百零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11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者’只凭学术知识、字眼来辨别佛法,当然不能得到个所以然,只有实证实修的法师才能。
就像之前的梁启超,单凭佛学知识写了一系列的书,却被实证实修的人发现当中有很多不符。
佛学者=!法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傻瓜VIP 于 22-9-2011 01:20 PM 编辑
‘佛学者’只凭学术知识、字眼来辨别佛法,当然不能得到个所以然,只有实证实修的法师才能。
就像之前的梁启超,单凭佛学知识写了一系列的书,却被实证实修的人发现当中有很多不符。
佛学者=!法师。
Svaha 发表于 22-9-2011 01:12 PM

既然您说无法凭学术知识、字眼来辨别佛法,何以那么快下定论?

您也不是法师,所以您都是假证假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2-9-2011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您也不是法师,何以那么快下定论?
傻瓜VIP 发表于 22-9-2011 01:14 PM

吕澂难道是法师?楞严经经过那么多历代法师大德认可,一个佛学者就能磨灭?你知道佛学和佛法的差别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吕澂难道是法师?楞严经经过那么多历代法师大德认可,一个佛学者就能磨灭?你知道佛学和佛法的差别吗?
Svaha 发表于 22-9-2011 01:18 PM

经纶的真伪是需考究内容的属实,如果一部经论错误百出,得到再多的认可又如何?
错误百出的经纶,您还想从中得到什么佛法?
况且连符不符佛意都弄不清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9-2011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vaha 于 22-9-2011 01:32 PM 编辑
经纶的真伪是需考究内容的属实,如果一部经论错误百出,得到再多的认可又如何?
错误百出的经纶,您还想从中 ...
傻瓜VIP 发表于 22-9-2011 01:25 PM

错漏百出的伪经,就不可能得到历代法师大德的认可。人家是以佛法的角度看待经典,而不是佛学。
除非你认为历代法师大德都错了,不能辨别正邪法,吕澂才能辨别正邪法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11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辩破“楞严百伪”》 (由释愍生法师执笔辨析)

试问LZ看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错漏百出的伪经,就不可能得到历代法师大德的认可。人家是以佛法的角度看待经典,而不是佛学。
除非你认为历代法师大德都错了,不能辨别正邪法,吕澂才能辨别正邪法的。
Svaha 发表于 22-9-2011 01:30 PM


这并非是历代大德错了,也许是大德们不专在辨识真伪的方面(虽然不是末学所能评定)。
事实却是如此错误百出,历代法师大德以佛法角度看待经典,难免未有察觉经典中不少的蹊跷...
末学也没说辨别正邪法的只有吕澂居士,某些实修实证的大德法师们都具备了辨别正邪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傻瓜VIP 于 22-9-2011 03:07 PM 编辑

吕文十三
  经说:“众生轮回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常住心,即后所云如来藏心妙真如性,实则法性假名心也(《庄严论》卷三)。法性之常,谓无我理,有佛无佛,恒不变易,岂别有体堪言住邪?臆想立言,其伪十三(此常住真心说,为后世误解佛法之本,应辨)。

  辨十三
  吕文谓:“如来藏心妙真如性,实则法性假名也。(1)法性之常,谓无我理,恒不变易,”既言恒不变易,岂非是常(2)?
“法性”即是性净明体。“性净明体”清净无相,故性净,“心性灵明”,故说明体,并非别有体可住也。今吕自误解,反谓臆想立言,良可悲也!

楞严经中所说:“众生轮回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也就是后期的如来藏说...与初期大乘“性空唯(假)名”不符。
可是释愍生法师的《辩破“楞严百伪”》却演变成:

澂说:“如来藏心妙真如性,实则法性假名也。
-前言不对后语。

再来法性之常,谓无我理,恒不变易,”既言恒不变易,岂非是常?
- 这是在玩弄“常”与“无常”。

再来:“法性”即是性净明体。“性净明体”清净无相,故性净,“心性灵明”,故说明体,并非别有体可住也。
-“自性清净心”也就是后期发展出的“如来藏”之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11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大德有几个是証悟的??
若有他们成就那一种果位?
若历代大德那些没有証悟的当然定多是"佛学者", 而‘佛学者’只凭学术知识、字眼来辨别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大德有几个是証悟的??
若有他们成就那一种果位?
若历代大德那些没有証悟的当然定多是"佛学者", 而‘佛学者’只凭学术知识、字眼来辨别佛法.
三法印 发表于 22-9-2011 03:03 PM
那请问您证悟了没?
您把不合意的学术知识,字眼都视为魔说,无凭无据乱扯一通的您到底成就了哪一种果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11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2-9-2011 06:11 PM 编辑

回复 13# 三法印


    历代大德有几个是証悟的??
若有他们成就那一种果位?


我也问你好多次了,你们南传在这一百年里,是否有证四果的?是何人?如何证明的?是自己说还是他人说的后人说的??

你每次都避开回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11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傻瓜VIP

你的意思是说所有古代"有名"的大德一定是証悟的??
怀疑他们是不是一定都証悟都有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9-2011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傻瓜VIP

你的意思是说所有古代"有名"的大德一定是証悟的??
怀疑他们是不是一定都証悟都有错??:r ...
三法印 发表于 22-9-2011 03:58 PM

怀疑也要有疑点,你的疑点是什么?还是只是因为反对而反对?

阁下‘断定’大乘/菩萨道是魔说就已经不是‘怀疑’阶段,而是谤佛谤法,当然有因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11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大德有几个是証悟的??
若有他们成就那一种果位?
若历代大德那些没有証悟的当然定多是"佛学者", 而‘佛 ...
三法印 发表于 22-9-2011 03:03 PM


大德能把佛法实践于生活,这就不只是佛学者那么简单了。
历代大德都有受持戒定慧,根据他们身口意就能知道。
或许你也可无视他们的身口意,武断地认为他们的证悟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11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Svaha

请出示那一本早期原始经典有教如何修菩萨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11 06: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Svaha


你如何根据他们身口意就能知道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6:50 AM , Processed in 0.08524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