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神气

真我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9-2011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科学界业已经认识到实体性物质中也有它的场性物质的双重性结构。物理学讲的各种场,我们的意识还感知不到,但是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仪器证明它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的转换知道有电磁波的存在,把它的物质性显示出来,意识其实也是可以的。现在已经有一种叫作意念科学的了,里面提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应用学院对意念科学也进行了专项研究和实验,并公布了其中两个实验:

第一个科学实验是:将两面小镜子相对而立,用电子检测仪器严密监视实验的进行。然后随机找人用脑子想,让两面镜子距离缩短,专心致志地想这两面镜子“靠近再靠近”,经过几千人次意念力的结果是,两面镜子的距离确实比之前缩短了。
第二个实验是:随机找人用意念力使电子温度计温度升高。同样经过几千人次的意念作用,经过严密的统计学的数据处理,温度计的温度确实升高了。

列宁说的意识这个客观存在可以被人们感知、认识。什么是客观存在?就因为人们可以认识它。唯物主义说是物质派生意识,物质能够产生不是物质的东西吗?不可能。如果意识不是物质,那物质能怎么产生出不是物质的东西来呢?在物质的世界里面产生的东西只能是物质,不能是别的东西。物质产生物质,物质不能从非物质产生,物质也不能产生非物质。意识和其它自然物的根本的区别在意识有主观能动性。自然物只有运动性、反应性,到了动物后才产生感受性,从感受性才有反映性,再从反映性才变为人的意识。意识是在反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功能逐步完善、逐步复杂而形成了意识。因此只要不确立起意识是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意识就没有办法研究下去,必定会走到唯心主义或神学思想。不是物质就谈不上运动,没有规律这样精神就陷入了不可知论。世界上没有不可知的事物,目前不可知的是因为当今科学水平还认识不了,将来也是可知的。

其实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讲得很清楚,他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他那时候就知道意识是物质运动方式,是物质存在形式。当时他没说是什么运动形式,但他肯定了这一点。他还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哲学家认为意识是一种物质运动形态、是物质内部状态、大脑内部的物质运动形态。

现代科学里讲各种物质的运动都是由于力的作用。只要是能产生物质运动,它就必然有力量的存在,而力量又是物质的表现。所以各种物质运动都是物质本身的力的作用,力是物质。意识活动在脑子也还呈现不同的信号,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日前研发出了一个蓝牙系统,依靠该系统使用者可以仅仅用意念来给手机拨号。这主要是通过一个特殊的布满4个电极的脑电图描记器头带实现的,该头带能捕捉人脑发出的信号,从而再控制手机进行拨号。
http://www.guokr.com/article/20679/
科学实验又进一步证明意识具有被科学家们所确认的物质特征——有力量、有信号。

现代佛教根据科学发展又说精神和量子世界都是无形的,那物质就和心是一体的了,叫心物一元论。这样就走到佛教的“唯识论”上去。佛教认为世界由于有了无明才把事物颠倒了。“无明”在唯识论里是惶惑、惑业的意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要能认识的东西就叫做物质。唯识论讲认识到的东西都是假的,都是不存在的,唯独精神是不生不灭的。把外界东西都说成是不存在的,人也是虚幻的、假的。佛教也说人不信佛,是因为没智慧,信佛的人是修几辈子善根才信得了佛的,有些人也是听了觉得很受用就信佛教去了。

上面几个帖有一小部分跟我在 心物问题 主题内发表的内容有重复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物质性就讲这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9-2011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是永恆法則,是一種生命力,一切萬物的根源;道,能給予生命。
但一切造化在於“我”,並非“道”。 ...
boobanzhu 发表于 20-9-2011 12:04 PM



   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1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眼花吗?(揉眼
既有科学性,又有佛学,主讲者还是超版...
为何素素还不出现呢?(都这么久了

#继续围观不插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11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面人 于 20-9-2011 10:36 PM 编辑
是我眼花吗?(揉眼
既有科学性,又有佛学,主讲者还是超版...
为何素素还不出现呢?(都这么久了

#继续 ...
自闭乐 发表于 20-9-2011 10:05 PM

你想看他怎样死是吗?哈哈。。。
那你为何又消失了这么久?
换了iPad, 很难打字^_^

先生眼睛可有好些?
手术后是否有进展?

真不习惯。。,还是谷歌拼音好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9-2011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23-9-2011 11:45 AM 编辑

人与自然


接下来接着讲我们人和自然的关系。

康德的唯心主义对事物的认识是颠倒的,它认为事物应该向我们的认识看齐,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而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人由自然的演化而来,但是也同时承认人可以创造自然。

天人合一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里边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人是指我们人自身;天,则指的是大自然。“天”在古代也在有的地方指人的心,人的精神。古人说的“天理不容”的这个天,就是指社会道德、意识观念所规定的规范。

当今发展起来的科学,是把人和客观对立起来的。虽然目前科学对客观事物研究得相当精确和深入,但是它就把做研究的主体(主观世界)和研究对象的客观事物(客观世界)分割、对立起来。因此人就严重地和自然相对立起来了。

如果不顾人和自然的统一性,一直按照我们的意识去做事情,那么就要违背自然了,这一点是个谬误。人和大自然的同一性当代科学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目前科学界对这问题有两种思想:一种认为,现在的科学已经破坏了自然,人正受到惩罚,主张人应返回自然,完全返还自然原貌,另一种则认为,人可以按照人的意志和喜好去发展,人是万物之灵,而且根据科学的继续发展,自然是无法惩罚人的。其实,这两种思想都是错的,都解决不了人和大自然之间的矛盾。对系统论有认识的话就知道在一个系统里面,部分是决定于整体的。我们也从人类认识史的经验知道,认识的对象如果越复杂,我们就越需要从整体出发来考虑问题。

关于系统论请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6252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9-2011 11: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23-9-2011 11:19 AM 编辑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大自然是宽容无度的。在工业大革命后,启动了工业化浪潮的动力。人们本着向自然索取或征服大自然的观念来发展,但是事实证明了这种先验性假定的虚假。恩格斯指:“我们不能过份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通过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突破,打破了自身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平衡。近300年来,世界人口从5亿增加到至69亿,估計到2050年將增加為93億。为了取得必要的食物和饮水,改善生活,人类必定会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影响地球系统自然稳定的势态,引发一连串问题。
参考资料: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 ... /pr15/zh/index.html

地球耕地面积在300年间从4亿公顷扩展至16亿公顷;另一方面,森林面积急剧减 小:5000年前约为76亿公顷,1860年为55亿公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亿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目前全球森林每年正以10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其直接结果是土地沙漠化。
参考资料:http://huangmo.eco.gov.cn/a/dadinahan/20091102/136.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92290.htm

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温室效应加剧。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2℃,这相当于最近一次冰期以来18000年间的温度变化。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198.htm

目前估计地球上有少于3000万种生物,以人类现在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地球上所有物种正以比“自然淘汰”高千倍速度灭绝。如果人类继续破坏生物多样性,地球整体生态系统将转入“物种选择及低产状态”,到那时人类将很难修复生态系统。
参考资料:http://www.eedu.org.cn/news/envir/nature/201005/46582.html

。。。

综观以上种种,作为现今仅知的具有维持生命所必须的丰富的氧和液态水的星球—地球,人类必须对现有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作出重大的改革才得以避免因为错误观念所付出的代价,进而反过来威胁到自身的生存。否则,100年后,人类将处于十分可悲的境地。

变革人类的错误观念,调整人和地球自然环境的关系,从“征服”到“协调”。人类首先必须认识到自身与大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3-9-2011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3-9-2011 03:22 PM 编辑

版主的【真我】集變成他,你;並非我,越寫越亂。
容小弟講真話,是有全部材料擺進鑊,一起煮,但好不好吃,連自己都不懂是好或不好。
比方人參是補元氣的中藥,本質是熱性,不適合大量進補,會上火,導致流鼻血。
人參不能夠配茶葉,或蘿蔔會減低進補作用,雖然看下去有人參進補,但實質上等於沒有進補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9-2011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23-9-2011 12:02 PM 编辑

回复 90# boobanzhu


明白你的意思,是因为方法论上的内容我都避开了。
讲酱多,我都基本上没有说太多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像到喉不到胃酱。

第一楼已经说了,主要是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
现在说的自然,过后要进入社会都没有离开哲学研究的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9-2011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23-9-2011 03:20 PM 编辑
回复  boobanzhu


明白你的意思,是因为方法论上的内容我都避开了。
讲酱多,我都基本上没有说太多我 ...
神气 发表于 23-9-2011 12:00 PM


對,你是將他人的哲學知識籌成一起,將知識完整化的《真我》,並無表達出真正《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9-2011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26-9-2011 10:25 AM 编辑

人是从自然界来的,这是说自然物质的演进出现了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经过长期发展过程,慢慢产生出来的。但是人类的出现,并不是谁有目的地创造,而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人和万物都是从自然界最原始的物质演化而来。自从有了人这个种属,人同样没有离开自然界。人作为从自然产生的物种之一,一个人的父母作为自然之“物”的一部份,产下的孩子,也相当于自然界的物质产生了物质。一个已经有了独立生命的人需要有物质条件才得以生存,人的一切衣、食、住、行都需要和大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或作用,都需要把自然界的物质取为己用。大家是否想像过,大自然界给我们提供了各种物质,我们才得以生存下来。别的不说,仅仅是有了充足的空气和阳光,我们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人和自然界就是这么一个紧密的关系。

现代科学已经可以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有三部分内容,这三种内容跟我们人无时不刻一直互相作用着。质量,物质的实体部分(比如我们吃的食物);能量,比如阳光(质量不明显);还有信息(能量、质量都不明显)。信息是一种时空结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信息。我们的身体有物质代谢,这个代谢是和周围环境一直进行着的。一个环境当中各种信息会集中在人身上,然后形成一个整体的人。

人类都是从类人猿演化过来,在我们的分子遗传工程内,是从简单到复杂这么衍化过来的。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种,为什么会有他们独特的形貌特征呢?有的人种皮肤较黑,有的是白皮肤,是因为环境的气候使然。比如高纬度地区的人天生耐寒,他们大都长着高挺而长的鼻子,有效延长了空气进入肺部,人种地理学基本上就是研究这个的。其实每一个地理位置会有它独特的特征,它的信息会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作用到我们人体,人和自然的关系有这么一个信息作用的特殊性,人类还没有真正研究它,自觉运用它的规律来改变自己。马克思讲人类从历史上形成的不同的肤色、民族、身体……不一样,就和当初这个人群生长的地域的环境、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物质条件……有关系。虽然他不是研究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而是研究哲学、历史、法律的,但他对这些问题意识到了。

单纯从物质条件上来看是物质堆积成了我们这个人,自然界的各种物质把人堆积起来。物质要受到自然界的影响,那么物质堆起的这个人,就逃不出自然对我们的影响。所以总的来说,自然创造了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11 1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26-9-2011 02:21 PM 编辑

人类自古以来首先是先认识客观事物然后才慢慢认识自身。由于人是自然界发展的最高形式,人必须先把简单、基本的事物认识清楚了才能够认识的了人自身。因此科学发展到了一定高度后才能够认识人的生命,进入生命科学。现代科学对外面世界认识比较深刻了,才开始慢慢认识人的生命。

物质的三部分内容在人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而且是从具体的物质(有形的物质)交换慢慢让位给能量,再从能量会慢慢让位给信息。只靠信息来活现在人还做不到,人在认识高能物质后才会发展高信息物质。自然界的发展出现了人,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创造自然界。自然界的物质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自身,而人是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创造自然界的不同形式。人的出现使自然界产生巨变,分化成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自为的,还有一部分是自觉的。人只要和外界起作用就把人的信息和烙印放到自然界,当然结果有好也有坏。

人的活动或劳动会创造出新的物质来,这把人的思想内容变成现实。人有了思想再加上劳动,能把外界事物的质量、能量、信息都改变,成为人的思想、人的意识的外化或物化。人的思想要变成现实必须通过劳动,劳动是一种能量和我们脑子的想法是一种信息,信息和能量一结合就在客观上产生出物质,这样就创造了自然界,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就更强了。

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包括质量、能量、信息)让我们得以生存,人也反过来以人的精神和需要去改变自然界。人是自然的人,自然界是人这个自然之物的自然界。人和自然界互相作用,这就使人和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这么去看待和体会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认识到两者的整体性了。过去修身的人只想到要练自己,虽然认识到自然对人有影响,但对具体事物对人的影响还有两者间的关系认识不深刻,更不懂得把人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就是这些问题还没解决。

自然界有的物质层次,在人体内都有。自然界里边有无机物、有机物、生物层次,然后才发展到人。人体里边也有无机物,有各种元素,如钾、钠、铁、盐、钙、磷等。大的元素以至微量元素都有,而且它的含量和地球上的元素差不太多。人体里边的水和大自然的固体的水的比例也很接近。人是经过许多万年从大自然这个环节当中进化来,自然界有的人这里基本都有。物质运动的形式有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意识运动,在人体里边也都有了。人是集中了整个大自然界的一切,就是运动形式也集中在人的生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11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26-9-2011 02:29 PM 编辑

人的精神活动的内容是从自然界反映进去的,以至我们的精神活动的对象,也从来没有离开自然界。宗教也是人们对大自然无法解释的现象中产生了一个神,把它神化,其实他们对神或者天堂的描述也没有离开自然界的内容。

古时代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陶器、铜器、铁器一直到我们现在的文明时代,每时代人的身体状况、灵巧程度和眼、耳、鼻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古时代的人手脚比较大,古时的砖比现代的大得多。这证明那个时候的人身体力量一定很大。现代人的各种灵巧的技能,都是从过去那种笨拙变化过来的。古时的音乐、艺术的美、食物的味道和现代不同,人的视觉、嗅觉、味觉,也没那么灵敏;人的一切功能是在和大自然相互作用中,一步一步发展、精确起来的。

人体的组织器官分化变得细致,是由精神到物质过去的,这是现代人和古人有巨大区别的原因。其中关键在于进化,是人和自然界互相作用的结果。人认识自然也受环境影响。中国能产生五行学说是因为中国的古文明产生在黄河流域,中国的自然环境当中有“五岳”的概念。这概念在古人有了痕迹,本来只东南西北,他就会想到一个中,东南西北中,于是“五”的概念就出来了。儒家《礼记•礼运》篇说:“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所谓“五行之秀气”者:“秀谓秀异,言人感五行秀异之气,故有仁义礼智信,是五行之秀气也。” 所谓“五行之端”:“端犹首也。万物悉由五行而生,而人最得其妙气,明仁义礼智信为五行之首也。”动物和植物,它们都得之不全。所以说“人为贵”。这就产生了人和自然是对立的,但是如果对立得太过分了其实也不对。

面对人与自然的矛盾,现代的科学界有一种自然派不主张发展科学技术,认为科学越发展,工业也就越发达,对环境的污染就越厉害,对能源的消耗就过度,因此呼吁要走向自然。这种完全保护自然的办法只要一推敲就可以知道是行不通的。我们现在保护狮子、鳄鱼、熊,慢慢还要保护蟑螂、蚊子、毛虫,再进一步就保护病毒……因为它们都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其实他们不懂得生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的一 部分,全部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内容。

我们应该建立起人和自然的平衡,建立以人为中心使人类生活得更好的这样的自然平衡,而不是人为地搞个生态平衡、自然平衡,自然平衡应该是从整体来做起的。一个事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对自然界也是有益的,那就应该保护;这个事物对人类没益处,消灭了它对自然界也没害处,就应该消灭它,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还有一种是技术派,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发展技术就一定能够战胜自然,但是他们不是站在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来搞科学技术的。人如果发展技术只考虑技术能够为企业、国家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一定会出现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11 10: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与社会


古人对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得就更少了。古时的生产关系基本上是分散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社会的联系不密切,现在社会化的工业生产模式把整个社会紧密连成了一体。人是自然的人,其实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人。人有意识、有语言,还可以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个特性只有在社会里才能形成的。人和人之间建立一个人群,互相生活和作用,才能形成社会。

新陈代谢是一个生命体的最基本特征了。在自然界进行新陈代谢的生物有三大类:植物、动物和人。植物的新陈代谢是吸收无机物、阳光(能量)来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动物是利用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转换成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但是植物和动物的新陈代谢是属于自然进行的,客观给了条件就可以进行,否则就死了。而人的活动虽然也是把复杂的有机物转化成能量,来维持人的生命活 动,但是这个过程不仅是自主,而且还是自觉进行的。

一个新生的婴儿还做不到这种自觉,因为他不仅各不功能还没展开,也只是自然的人。成年人的生命运动有两个部分,有个肉体的生命活动和精神的意识活动。人类是以意识活动来支配生命活动的。人通过社会灌输语言,然后形成意识,在建立起自己在社会中沟通的语言,所以我们人的意识活动是社会来决定的,人的本质就是社会性。

人的意识在社会中形成,是先有社会还是先有人的意识呢?这得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人从类人猿这种动物进化来,是在人们长期共同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语言、意识,同时也形成了人的社会,从没有人到通过自然进化创造出人,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从类人猿到原始公社就需要千百万年。这个过程是自然进化的过程,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人和社会两者是同时产生的。这是从种族发生史上谈的。从个体而言,现在的新生儿,一生下来就已经有了社会,社会环境决定了他的意识,对新生儿产生意识影响,因为发展了多少万年,人脑已经有了继承性,具备产生意识的先天物质条件,然后反映外界客观事物时,就产生了意识,这是社会决定了他的意识。

人生来下之后,在人们的生活实践过程中,他又可以改变社会环境,这反过来又作用于意识,当然社会环境跟政权也有关系,政权也跟政策有关系。一个新生儿打进意识里的环境烙印不一样的,他意识里的信息就不一样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就产生什么样的意识。意识不是凭空的,是通过社会这个整体形成的。

从生命的自然需要来看,动物的生命需要是自然需要,新陈代谢过程是自然完成的。而人除了生理需要,还会根据自己的心理需要,创造自己的需要。一个人饿了要吃,他不一定是吃饱了就行,还会根据心理需要选择吃自己喜欢吃的。人为了得到满足,还去创造各种活动。现在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我们人的心理需要,是满足我们人在心理需要指导下的生理需要。而意识又是在社会当中来体现,没有社会中的其他人,就体现不了人的意识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9-2011 07: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27-9-2011 08:20 PM 编辑

人所具备的各种情感、道德、科学、艺术等这些都属于社会意识,是属于个人的,也是整个社会的,这都在人的社会实践当中形成的。人要离开社会,人所具有的这些个人意识、文化内容也无法形成。

人和社会的联系,是人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总在不断进行着的。因为人的生活环境在变化,周围的人群在变化,慢慢他的意识也在变。虽然人小时候受环境影响了,以后的生命活动也同样受环境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居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居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都是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人受社会环境影响,除了家庭环境,还包括整个社会环境。“孟母三迁”就是孟母为孩子找好环境来影响孩子。人是可改造、可变化的,道理就在这里。

我们通常已经习惯了跟周围的客观事物的关系,没有把这种关系看作是社会的关系。以一件衣服来说,生产衣服的人就会把他的信息都注到里面去,你买了这衣服,你也非常喜欢它,你的意识就和它相联系了。其实你的意识它相联系,不是跟它相联系,是跟生产者的意识相联系。以后人功能强了才有办法慢慢体会到这点。一件手工做的工艺品,制作者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全部精力都贯进去,信息量是很强的。在社会中一个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劳动者意识展现出的结果,你和这个物的联系,实际也是你在跟这个劳动者的联系,是你跟他联系到一起了。

现在社会和几百年前有很大不同,工业和科学发展得很快,人的活动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更清楚了。古时候的人生产方式很简单,可能只在房子内搞,在田地内耕种,只有在买卖的时候才呈现联系。现在的社会,只要一出门活动就会体现人与人的联系。以前的人出门用腿走路,现在我们出门就必须用交通工具,这样就可以看到人的社会性就很强了。古人没有把人与社会的整体性看清楚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不得不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来揭示人的生命运动,因为人的生命运动就是建立在各种心理、生理、化学、物理等运动基础上的运动形式,所以必定会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遵循这些运动的基本规律。这包括生命现象中的化学、物理和力学的关系,以及它们和心理、生理过程的关系。

我们从人类历史来看,社会的发展、文化和科学的进步,都是由人类的物质生产所决定的。因为人的生存依赖这些物质的生产。马克思称之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必然的领域”。“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社会物质生产的扩展使人的物欲恶性膨胀是必然的,这也改变了人和物质生产的关系。人把自身也物质化了,失去人自身价值的追求。其必然结果是人欲横流,道德衰退,美学堕落,给人类的社会带来重重危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证明了这点。

心理学在人的生命运动的成果表现在心理动机方面的研究。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braham Maslow对人的心理研究观点与中国道家的修身和佛家的禅定有很相似的地方。他把人的心理动机分为匮乏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匮乏性动机是人的四种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成长性动机,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自我实现正是人性的本质的体现。前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后者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这意味着超越自我,能使自身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自我实现者的行为趋于纯真。Maslow到了晚年才接受道家思想,他说自我实现者“具有道教般的单纯、天真和杰出的智慧。” 美国心理学家Gardner Murphy则指自我实现接近于瑜伽的Samadhi(入静)或佛教禅宗的Satori(悟)。

参考资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4 ... C%E6%96%AF%E6%B4%9B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slow%27s_hierarchy_of_needs

宗教对人在实现自我方面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宗教的理想却表现出不现实的一面。马克思在谈到犹太人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宗教精神也不可能真正世俗化,因为宗教本身除了是人的精神的某一发展阶段的非世俗形式外还能是什么呢?只有当人的精神的这一发展阶段——宗教精神是这一阶段的宗教表现——以其世俗形式出现并确立的时候,宗教精神才能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11 06: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 神气


    神兄对修行有何见解?

修行需要用何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1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來頂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0-11-2011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 WANAKA


从主题内的内容大概归纳可以总结一下。
作为与自然和社会不可分割的人类进化到了目前这个阶段还有不短的路要走,才能够达到自由自觉的彼岸。人类既然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在无法对目前已知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了解透彻前生命科学是无法建立起来的。不过看来21世纪是由机会建立一定规模的生命科学架构。

人的意识受类似频率锁结效应的影响
固定在一个频率上。我们如果要突破这个频率,建立起更有序化的事物,让人的意识结构和功能有所变化,就必须掌握一些规律。激光产生的原理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http://www.009bbs.com/html/4/92.htm

协同学
哈肯(Hermann Haken,1927~),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协同学的创始人。1951年在德国爱尔朗根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1956年成为该校理论物理学讲师。1959年和1960年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后到贝尔电话实验室任顾问,参与激光器的试制工作。自1960年起一直担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67年起成为霍思海姆大学的荣誉教授。他还担任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种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

哈肯在群论、固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非线性光学、统计物理学、化学反应模型以及形态形成理论等方面均有杰出贡献。他是新兴的横断学科——协同学的创始人,哈肯的名字始终与协同学联系在一起。1976年,英国物理研究院和德意志物理研究学会授予他马克思•玻恩奖金和奖章。1981年美国富兰克林研究院授予他米切尔森奖章。1984年又被授予德国功勋科学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激光理论》、《协同学导论》、《高等协同学》、《信息与自组织》等。

一  激光器——与普通光源迥然不同的新光源

1960年,一种奇妙的新光源——激光器问世。它所产生的光具有普通光源所不具有的性质,如亮度高,方向性、单色性和相干性都好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激光为什么会与普通灯光有如此大的区别?它产生的机理是什么?这些问题亟待从理论上加以解决。尽管美国物理学家汤斯和肖洛早在1958年就已经提出了关于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但他们认为其原理与微波放大器的原理一样,只不过是微波放大器推广到光波段而已,况且他们在当时对于激光器的构造还没有太多的了解。激光器发明出来以后,许多物理学家都致力于激光内在过程的研究。

年轻的德国物理学家哈肯也不甘落后。1960年,他在美国贝尔电话公司任顾问,当时公司里的研究人员正在积极研制这种新光源,这自然也引起了哈肯的浓厚兴趣。1962年,他提出了一种可以解释激光许多特征的理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它不能解释普通灯光所具有的性质,亦即比激光要简单得多的普通灯光并不能包含在这个理论之中。哈肯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他发现,尽管激光与普通灯光都源于原子发射光波的过程,然而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普通光源里,所有的原子发光过程是杂乱无章的,形成频带很宽的光场,然而激光器产生的却是频带很窄的光场。以哈肯的话来说,前者仅仅产生“噪声”,而后者的产生物犹如“小提琴发出的单音”。哈肯满怀信心地认为,以前所发表的种种理论并不能解释激光的原理,这些理论一般都把激光解释为一种放大效应。它们以为原子发射光波,当一些原子发射出来的光波打在另一些原子上时,这些光波就被加强,被放大,因此激光器仅仅起了一种放大器的作用。当某种信号被产生之后,激光器就放大这种信号。而他自己则预言激光光场不是一种放大器,它与现存任何一种普通光源都迥然不同。

哈肯的理论遭到了一些专家们的反对,但不久实验物理学家却以实验事实证实了这一理论,对此哈肯深有感触:“我从这次经历中长了一智:如你相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就不要为专家们所左右,坚持下去,找到支持你的理论的种种依据,这也是我一生中学到的重要一课。从那时起,我再也不迷信任何权威,即便他们有极高的威望。‘相信你自己!’——这是我从中得到的重要经验。”

二  普遍现象——有序与无序的相互转化

那么普通灯光是怎样过渡到激光的?哈肯深入研究后指出,激光之所以与普通灯光不同,很重要的是,在激光器里大量原子发光过程从无序变为有序。也就是说,在激光产生过程中,原子是“自己组织起来行动的”,正是通过这种自组织作用导致了有序状态的形成。这种从无序到有序的过渡,使哈肯联想到了热力学中的相变,因为相变也会明显地出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或者相反的过程。例如水有三态——气态、液态与固态,每一态即为一“相”。不同态之间的转变即为“相变”。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狂奔乱窜,相互碰撞,变得更无序;液态的水结成冰,分子都严格安排在周期“晶格”之中,变得非常有序。即便在晶体里,也会发生相变,使晶体突然改变其性能。例如,磁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会突然失去磁性,这是由于组成磁铁的众多“元磁体”之排列从有序到无序所引起的;失去磁性的磁铁放入到磁场中,当磁化强度达到某一数值,它又被磁化,“元磁体”之排列又从无序到有序。金属在低温下出现超导现象,也是内部存在十分特殊的有序状态引起的。金属中的电子每次成对地通过晶体,这些“电子对”按严格规定的动态连接在一起,从而抗拒原子的电阻作用。哈肯意识到,从灯光到激光的转变与热力学相变之间“存在极其优美的相似性”。

哈肯想得更远,他发现激光形成过程中具有的竞争机制与达尔文主义之间极为相似。生物界的达尔文主义认为淘汰和突变决定了新物种的起源。既然达尔文主义是生物界,或者说是生命世界中的一条普遍适用原理,为什么它不能同时也适用无生命世界,诸如激光、流体和其他系统呢?此外,相变是热力学平衡系统中的普遍现象,为什么不能同时也是存在远离平衡系统,包括生命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呢?这种关于“普遍现象”的观点,促使哈肯萌生了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想法。

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他领域的一系列新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哈肯的想法。这些新发现包括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论、托姆的突变论以及艾根的超循环论。尤其是艾根的学说,对哈肯的启发更大。哈肯自己是这样说的:
“大约在1969年,艾根发表了许多谈话,对他的生物分子理论进行了阐述。出乎意料的是,他应用的方程与我们对激光所建立的方程极其相似。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有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一方面是分子或生物分子的生物进化,另一方面是激光。然而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却由同样类型的方程所支配!当时我认为:这不可能是出于巧合,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可能有更基本的原理在起作用。因此我开始考虑更多的其他系统,并阅读一些文献。结果我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例子,比如来自流体力学的例子,来自生物学的例子(如某种特定式样的蘑菇的生长)等等。”哈肯决心要把躲藏在普遍现象背后的共同原理找出来。

三  协同学——一门关于协作的新兴学科

哈肯发现,可以用某个特定的量,即序参量来刻画普遍的现象。序参量是相变理论中描述一个系统宏观有序程度的参量,序参量的变化可以反映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序参量的变化,遵循概率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所谓“主方程”,其意义是用确定的方程来描写随机的、不确定的过程。在不同条件下,求解序参量遵循的主方程,原则上可以描述从无序到有序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的结构。哈肯在描写临界现象时采用了突变理论来判断序参量方程的类型,描述有序结构形成的质变过程。

然而一个系统里的变量成千上万,怎样选择一个或几个序参量描述系统在临界点处有序度的变化呢?哈肯发现,不同参数在临界点处的行为是不同的,绝大多数参数在临界点附近阻尼大,衰减快,对转变的进程没有明显的影响;有一个或几个参数则出现临界无阻尼现象,它不仅不衰减而且始终左右着演化的进程。哈肯把前者称为快变量,将后者称为慢变量。慢变量主宰系统演化的进程,决定演化结果出现的结构和功能,它就是表示系统有序度的序参量。比如在由激活原子和光场构成的激光系统中,序参量是电场强度;在铁磁体的磁化过程中,序参量是磁化强度;在化学反应中序参量往往代表粒子数或浓度。哈肯继而提出了“支配原理”,即快变量服从慢变量,序参量由子系统协同作用产生,序参量又支配着子系统的行为。哈肯采用了统计物理学中的绝热消去法,得到只含有一个或几个参数的序参量方程,使方程中消去大量的快弛豫变量。这样,方程求解就大为简化。哈肯实际上得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支配原理的数学理论。

哈肯和他的同事们把他们得到的理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不仅得到了一些原已得到的结论,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全新的结果。例如对于流体力学中著名的贝尔纳对流现象,他们能给出比较完满的解释。所谓的贝尔纳对流现象,是指从底部加热有一定厚度的液体。在加热的不同过程中,液体对流会产生不同的花纹。按哈肯的理论,这正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一种有序到另一种有序的典型事例。底部受热的有一定厚度的液体,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系统,它在临界点附近同时有几个序参量,每个序参量对应一种宏观结构。哈肯指出,对于这样的系统,其演变的进程取决于几个序参量之间协作与竞争的状况。如果它们的衰减常数相近,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彼此采取妥协的办法,协同一致来共同形成系统的有序结构。然而统一是暂时的,随外界控制参量的继续变化,序参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当控制参量变化达到某一新的阈值时,必有某一序参量取胜,此时由它单独主宰系统。给一定厚度的液体加热,当自下而上的温度梯度较小时,主要靠热传导传输能量,系统处于混乱无序状态。当温度梯度加到某一阈值时,液体靠对流来传递热量,系统进入有序状态。此时形成3个序参量,每一序参量支配一个平面波的辐度,3个序参量势均力敌,出现暂时协作。系统的结构便由3个平面波叠加而成,形成六角形的蜂窝状结构。当温度梯度继续增加达到另一新的阈值时,3个序参量出现新的竞争,最终形成只有一个阻尼系数小的序参量单独主宰系统的局面,这时六角形花纹就变成了卷筒状的结构。

哈肯以其深邃的洞察力预示到一门新的横断学科即将诞生,1969年他在斯图加特大学的教学中宣布协同学——一门关于协作的新兴学科的诞生。1972年,哈肯组织了国际性的协同学会议,世界各地的许多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者们对于在不同领域的众多现象中存在共同的基本原理、截然不同的系统由同样类型的序参量方程所支配达成了共识,这说明协同学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哈肯把协同学定义为一门关于“各类系统的各部分之间互相协作,结果整个系统形成一些微观个体层次不存在的新结构和特征”的学问。

四  协同学——不同学科、不同方法的协作和碰撞

哈肯领导的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是目前世界上非平衡系统组织理论的研究中心,该研究所汇集了来自许多国家不同学科的著名学者。以他为首的哈肯学派在德国著名的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几十本关于协同学的系列丛书,其中有哈肯撰写的《协同学导论》(1977),该书讨论了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的非平衡相变和自组织,构建了协同学的理论框架。1983年哈肯又写成《高等协同学》一书,总结了自1977年以来协同学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新进展,标志着这门新兴学科的日臻成熟和完善。80年代以来,哈肯致力于研究引入信息论之后的协同学宏观方法,协同学的研究重点也发生了转移,一个是研究混沌现象,探究自然界中有序与混沌之间的转化;另一个重点则是从宏观尺度向微观水平的转移,研究微观的、分子水平的变化与宏观的表现型水平的变化之间的关联。

协同学架设了从无生命体到有生命的自然界之间的桥梁,不仅为人类研究自然现象,而且为人类研究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人体功能,乃至社会经济文化变革这样的复杂性事物的演化发展规律提供了新的原则和方法。如今,从激光束中有序的排列,到化学钟的振荡,乃至动物细胞模式的构造、企业中经济事态的发展、社会公众舆论的形成等等,都可以用协同学加以研究。协同学正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系统的自组织现象的建模、分析乃至预测和决策过程之中。

哈肯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建立起一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学科,除了他有厚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得益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哈肯很推崇类比方法,他从激光的形成、热力学相变、流体力学中对流过程以及其他类似的现象中找出了共同的原理。他说:“类比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旦一个领域中解决了一个问题,它的结果就可以推广到另一个领域,一个系统可以作为另一个不同系统的模拟计算机。”哈肯还采取了所谓的“中观”方法,所谓中观,即从宏观上看足够小,从微观上看又足够大的层次或单元。他在《高等协同学》里指出:“在协同学中,我们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使用系统这一概念。在微观层次上,我们考虑单个原子;但对流体力学来说,我们要考虑中观。


从上面的新兴理论可以看出一种物质在有序和无序状态可以呈现不同的功能。我们通过修行,其中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我们意识领域里面的这个问题。
修行法不是没有,从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都有,但是他们各有侧重。
以一个简单的 数呼吸 来说罢。如果一个人把精神集中起来,把一天的呼吸都算得清清楚楚,那么也可以练出一定的功夫。
现代科学对脑电信号的相关维数的分析发现人的意识在单一意念做无限重复的运动就可以出现所谓的“混沌状态”。

参考:混沌与分形理论的初步探索
http://jpkc.nankai.edu.cn/course/kyffl/sjjx/dzy/lgl/zy8.pdf

参考:现代科学革命的发展历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109/10/73743_67837906.shtml

我们不能对宗教的部分理论存有幻想,但是对其中的合理髓核却可以参考借鉴的。
我们现在的社会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缺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1-2011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WANAKA


从主题内的内容大概归纳可以总结一下。
作为与自然和社会不可分割的人类进化到了目前这 ...
神气 发表于 10-11-2011 03:05 PM


神兄真的使用很多的理研究。。。
法法是法也。。。
真心在心中,不右不左。。。。处处是,也处处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1-2011 1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神气 于 15-11-2011 02:06 PM 编辑

回复 101# WANAKA


其实从前面的内容我们可以认识到生命科学其实是科学领域最尖端的科学。
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当人对物质的运动等规律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可能建立起人的科学。

宗教界也不愿意接受进化论等科学理论,自然没有真正从科学的高度来看待他们的思想。很多人还喜欢卖弄似是而非的辩证文字,其实对人自己的认识没有太大的帮助。禅宗后期走偏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了一个苏东坡这样的人才搞坏的。佛教思想的没落就是大家不再去发展它的理论了,把它绝对化了。

在当代科学还很有限的时候,尽管一个人的智慧再高,甚至有非常态功能,也论述不了事物的全部规律,不过以当事的人们认识水平来教化人们自然是绰绰有余的。在中国古时候有高功能的人可以建立起相当系统的中医理论基础,但也无法建立起生命科学,道理就是如此。

真理应该是不断自我更新、发展的,随着科学不断对客观世界的深入认识,有的理论会被淘汰了,有的被纠正、有的被发展和完善了。
由于很多人的科学意识不高,不真正认识到科学必须是对现实的正确和真正的反映,即使知道宗教思想不少内容在现代看来是违背现实的实际描述,而只凭个人喜好来接受一种思想。

说两个例子就知道了。
六祖惠能说旗子在摆动既不是风动也旗子动而是心在动。“時有風吹幡動。一僧云:風動。一僧云:幡動。議論不已。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从现代科学来看,其实是风吹动了旗,人的意识把现象反映到脑子,空气的运动和旗子的运动被否定了,这不是在说笑话吗?
这种理论就是小学生也无法接受的。理论听起来好像是很高,其实却脱离实际了。

释迦牟尼古时是怎么以空印空的?
他敲了敲钵,问阿难:听到了吗?
阿难答:听到了。
释迦牟尼再问摩诃迦叶:听到了吗?
摩诃迦叶答:听到了。
释迦牟尼又问舍利弗:听到了吗?
舍利弗答:听到了。
释迦牟尼问:是它到你这里了还是你到它那里了?既然它到阿难那里又怎么舍利弗听得见?所以它是假的,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
当时不懂得声波的原理,只能够用这种方法来讲。

像以上这样的对答,现代怎么还接受的了呢?
很多人就喜欢陷进以前那种思想中出不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11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12-11-2011 04:21 PM 编辑
回复  WANAKA
释迦牟尼问:是它到你这里了还是你到它那里了?既然它到阿难那里又怎么舍利弗听得见?所以它是假的,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
当时不懂得声波的原理,只能够用这种方法来讲。

像以上这样的对答,现代怎么还接受的了呢?
很多人就喜欢陷进以前那种思想中出不来。神气 发表于 12-11-2011 12:25 PM



估计神气楼主从没听说这句话,不然是你比这位先生更聪明,因此得出以上结论。

“Science without religion is lame, religion without science is blind.” ~ Albert Einstein

“科学没有宗教如同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如同盲人” ~爱因斯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7:25 PM , Processed in 0.10449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