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念弥陀

顶礼一时祖师大德禅净法语 ~'~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2-12-2016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0 09:07 PM 编辑

丁、论存心立品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道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


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之念。

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

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续)一函遍复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2-2017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2-2017 11:35 PM 编辑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

若疾病缠绵者,当痛念身为苦本,极生厌离。力修净业,誓求往生。诸佛以苦为师,致成佛道。吾人当以病为药,速求出离。

须知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宾士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天之成就人者多以逆,而人之只承天者宜顺受也。

然孟子所谓大任,乃世间之爵位,尚须如此忧劳,方可不负天心。何况吾人以博地凡夫,直欲上承法王觉道,下化法界有情,倘不稍藉挫折于贫病,则凡惑日炽,净业难成。迷昧本心,永沦恶道。尽未来际,求出无期矣。

古德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者,正此之谓也。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谓因果虚幻,佛法不灵。(正)复邓伯诚书一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2017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2-2017 12:32 AM 编辑

◎小人之所以伪为善而实为恶者,意谓人不我知。不知其不知者,但止世间凡夫耳。

若得道圣人,固了了悉知。而天地鬼神,虽未得道,以报得他心通,亦了了悉知。况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他心道眼,圆见三世,如视诸掌者乎。

欲无知者,唯己不知则可耳。己若自知,则天地鬼神佛菩萨等,无不悉知之而悉见之矣。

若知此义,虽暗室屋漏之中,不敢怠忽。人所不知之地,不敢萌恶。念始萌乎隐微,罪福判若天渊。见正编复高邵麟书四。以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共知,纵不知惭愧者,知此亦当惭愧无地矣。况真修实践之士哉。

故欲寡其过,先须从畏此诸圣凡悉知悉见起。见先哲于羹墙,慎独知于衾影。犹是约世间情见而浅近言之。

实则我心与十方法界,觌体吻合。由我迷故,其知局在于一身。彼十方法界圣人,彻证自心本具之法界藏心,凡法界中一切有情举心动念,无不亲知亲见。何以故。以同禀真如,自他无二故。

若知此义,自能战兢惕厉,主敬存诚。初则勉力息妄,久则无妄可得矣。恶念原属妄想,若不觉照,便成实恶,倘能觉照,则妄想灭而真心现矣。(正)复高邵麟书二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2017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3-2017 11:43 PM 编辑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堤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若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正)与陈锡周书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佛自称通家者之贴骨大疮。倘能以不贰过是期,则学得一分,便得一分之实益矣。(三)复陈伯达书

◎诸恶众善,皆须在心地上论,不专指行之于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善,其念佛也,功德胜于常人百千万倍矣。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于一切时处,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正)复马契西书一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17 12: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3-2017 12:17 AM 编辑

◎已往之罪,虽极深重,但能志心忏悔,改往修来以正知见,修习净业,自利利他,而为志事,则罪障雾消,性天开朗。故经云:世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

悔之一字,要从心起。心不真悔,说之无益。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见正编复邓伯诚书二。

譬如读方而不服药,决无愈病之望。倘能依方服药,自可病愈身安。所患者,立志不坚,一暴十寒。则徒有虚名,毫无实益矣。(正)复周智茂书

◎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


又须卑以自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能如是,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

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轲终身,必少年夭折。

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之以刻险奸巧,则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见续编复金善生书(续)复徐书镛书

◎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己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决无虚应故事,不尽己心己力之虞。


近世虽则推倒帝制,然须事事讲忠。庶不至我诈尔虞,漫无准的。(续)杨椒山言行录序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017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4-2017 12:32 AM 编辑

戊、评修持各法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


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

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

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

吾人既无立地成佛之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愿我同人,咸生正信。正)近代往生传序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7-4-2017 1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4-2017 11:44 PM 编辑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

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故我佛世尊,及历代诸祖,皆令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者此也。待其念佛得证三昧,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

古人谓: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可谓最善形容者矣。(正)复高邵麟书二

◎吾人心性,与佛同俦。只因迷背,轮回不休。如来慈悯,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


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

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如人度海,须仗舟船。速得到岸,身心坦然。末世众生,唯此堪行。否则违机,劳而难成。

发大菩提,生真信愿。毕生坚持,唯佛是念。念极情忘,即念无念。禅教妙义,彻底显现。待至临终,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证无生忍。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正)与吴璧华书

编者敬按:文钞中发挥禅净难易与诚敬利益者,连篇累牍,反复叮咛。唯此十偈,囊括无遗。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17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5-2017 11:30 PM 编辑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

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

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堕。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正)与徐福贤书

◎观虽十六,行者修习,当从易修者行。或作如来白毫观,或作第十三杂想观。至于九品之观,不过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与后果耳。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为作观也。


观之理,不可不知。观之事,且从缓行。若或理路不清,观境不明,以躁心浮气修之,或起魔事。即能观境现前,若心有妄生喜悦之念,亦即因喜成障,或复致退前功。故楞严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祈一心持名,以为千稳万当之行。待至心归于一,净境自会现前。(正)复黄玉如书

◎作观只取得力者作。何必从头至尾,日日重习。佛之说此十六种者,前则令人知极乐之庄严,后之九品往生,令人知所修之因果。各观既知,即观佛一法中,即可圆观诸观耳。(续)答曲天翔问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8-2017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4-8-2017 12:28 AM 编辑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作佛者,谓观想佛像,忆念佛德及与佛号。是佛者,谓当观想忆念之时,佛之相好庄严,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悉现于观想忆念者之心中。如镜照像,敌体无二。然则心不作佛,则心不是佛,心作三乘,则心是三乘,心作六道,则心是六道矣。

心之本体,如一张白纸。心之作用之善恶因果,如画佛画地狱,各随心现。其本体虽同,其造诣迥异。故曰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吾人可不慎于所念所作乎哉。(正)千佛图颂并序

◎观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


至于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通途妙行。如台宗止观,禅宗参究向上等皆是。所谓念自性天真之佛也。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

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

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能得苏东坡、曾鲁公、陈忠肃、王十朋等之果报,犹其上焉者。了生脱死一事,岂可以志大言大而成办乎哉。(正)复吴希真书

◎佛为九法界众生说,吾人何可不自量,而专主于最胜者观乎。丈六八尺,佛已为我辈说过矣。下品将堕地狱之前,大开持名之法。是观经仍以持名为最要之行。
无量寿,详说佛誓及与净相,是为依小本修者之要诀。由有此二经,则知小本之文,但摄要耳。是知虽依小本,不得以二本作不关紧要而忽之。

至于修持,果真至诚,于一瞻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福。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心地清净,圣境现前,乃得我固有。何可如贫儿拾金,作极喜颠状。既有此状,完全是凡情气概。若不省察,难免著魔。(续)复济善师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5-2018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7-5-2018 12:23 AM 编辑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万修万人去之最直捷稳当法门。必须先要将此法门之所以然,了然于心。

若有余力,再去研参一切经论。各种法门,均可为此法门之助。(续)致罗世芳书

◎今既发心念佛,当以心佛相应,生前得一心不乱,欲得一心不乱,在心专注与恳切耳。见三编答幻修学人问报尽登极乐上品为志事。不必求其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


宗门以开悟为事,净宗以往生为事。开悟而不往生者,百有九十。往生而不开悟者,万无有一。(三)复张曙蕉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7-2018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7-2018 12:09 AM 编辑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

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著魔发狂。虽有活佛,亦末如之何矣。

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一心之后,自知臧否。不见固能工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断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

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不致力于磨,而但望发光。全体垢秽,若有光生,乃属妖光,非镜光也。

光恐汝不善用心,或致自失善利,退人信心,是以补书所以耳。

永明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今例其词曰: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知此当能致力于心与佛合之道矣。(
正)复周群铮书

◎关中用工,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


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一。所谓明镜当台,遇形斯映。纭纭自彼,与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正)复弘一大师书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0-2018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2-10-2018 10:46 PM 编辑

◎近来人每每好高务胜。稍聪明,便学禅宗、相宗、密宗,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

彼只知禅家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广大。而不知禅纵到大彻大悟地位,若烦惑未净,则依旧生死不了。

相宗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

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著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

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续)复姚维一书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2019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8-2-2019 03:17 PM 编辑

◎如其天姿聪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宗,仍须以净土法门而为依归,庶不至有因无果。致以了生脱死之妙法,作口头活计,莫由得其实益也。

必须要主敬存诚,对经像如对活佛,不敢稍存怠忽。庶几随己之诚大小,而得浅深诸利益也。

至于根机钝者,且专研究净土法门。果真信得及、守得定,决定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

校彼深通经论,而不实行净土法门者,其利益奚啻天地悬殊也。

如上所说,无论甚么资格,最初先下这一味药。则无论甚么邪执谬见,我慢放肆,高推圣境,下劣自居等病,由此一味阿伽陀万病总治之药,无不随手而愈。(正)复唐大圆书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6-2019 1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0 09:07 PM 编辑

◎禅宗每云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明心见性,乃大彻大悟也。

见性成佛者,以亲见自性天真之佛。

名为成佛,乃理即佛与名字佛也,非福慧圆满之究竟佛也。

此人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仍是凡夫,不是圣人。

若能广修六度,于一切境缘,对治烦恼习气,令其清净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出三界之外,不在六道之中矣。佛世此种人甚多,唐宋尚有。

今则大彻大悟,尚不易得,况烦恼净尽者乎。

密宗现身成佛,或云即生成佛,此与禅宗见性成佛之话相同。皆称其工夫湛深之谓,不可认做真能现身成佛。

须知现身成佛,唯释迦牟尼佛一人也。

此外即古佛示现,亦无现身成佛之事。三)复周志诚书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8-2019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0 09:08 PM 编辑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

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


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

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

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

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

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正)复永嘉某昆季书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2020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5-1-2020 03:54 PM 编辑

◎每日量己之力,念佛并持大悲咒,以为自利利他之据。对一切人,皆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劝。

无论出家在家,均以各尽各人职分为事。令一切人,先做世间贤人善人。庶可仗佛慈力,超凡入圣,往生西方也。

并不与人说做不到之大话,任人谓己为百无一能之粥饭僧,此其大略也。(三)节录大师自述

◎他人教人,多在玄妙处著力。光之教人,多在尽分上指挥。


设不能尽分,纵将禅教一一穷源彻底,也只成一个三世佛怨而已。况尚无穷源彻底之事乎。(正)复马契西书十一

◎刺血写经一事,且作缓图,当先以一心念佛为要。恐血耗神衰,反为障碍矣。

身安而后道隆。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但得一心,法法圆备矣。(正)复弘一大师书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4-2020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0 09:08 PM 编辑

◎居士即俗修真,随缘进道。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抱著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圣地不厌屡登,录其迹以开人耳目。诚可谓为法忘躯者也。

然以光愚见,似乎可以止步休歇矣。纵欲广游,宜以神不须以身。弥陀三经,华严一部,当作游访路程。宴坐七宝池中,遍游华藏世界。神愈游而身愈健,念愈普而心愈一。其一念不可得。其也,万德本具足。寂照圆融,真俗不二。十世古今,现于当念。无边刹海,摄归自心。

校彼披星戴月,冒雨冲风。临深渊而战兢,履危岩而惊怖者,不啻日劫相倍矣。鄙见如此,不知居士以为何如。(三)复高鹤年书

◎阁下年未三十,已现衰相。固当舍博守约,专修净业。净业大成,再宏余法。庶得自利利他之实。否则虽能利人,亦非究竟。(三)复圆净居士书

◎修净业人,著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有实益。

若肯守此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极乐,亦可预断矣。(三)复江易园书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

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

纵令以死见逼,令其改辙,亦不可得。如此方才算是聪明人,方才能得实益。

否则由多知多见,不能决疑,反不如老实头一无知识者,为易得益也。(三)复卓智立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6-2020 10: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7-2020 09:23 PM 编辑

◎观来书,可谓发大菩提心,以期自他俱利者。


然曰自利心淡,利他心切,亦甚有语病。不能自利,断不能大利于他,二者当以不分亲疏为是。


然利他正一愿而已,自利则必须竭尽心力。则自利一边何可以淡,而妄学大菩萨身分也。(三)复胡宅梵书


◎汝喜念金刚经,当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即为净土助行。然净土五经,其功德亦不亚于金刚经。


所寄之经书,宜详阅光所作之序,则其大义可以悉知。再息心恭敬读之,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三)复唐瑞岩书一

编者敬按:予于民廿四年秋,由普陀上书苏州报国寺印大师,求皈依。旋奉复,取法名曰宗敬,并承赐净土五经,及梦东禅师遗集等十余种。
覆函有云:金刚经,发明净土之处甚少,每日虔诵一遍已够。汝于专精念佛外,可将净土五经,川流不息读之。予至今遵守,不敢忘。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古德相反。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经教人一心,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

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极力教人散心念,不赞扬摄心念。

念佛虽一切无碍,然欲亲证三昧,能静固好,不能静,亦无妨即动而静。

直以静为邪,谓大违执持名号忆佛念佛之旨。其过何可胜言。

且念佛一法,圆该一代一切法门。而静之一字,尚隔其外。岂可谓为净宗真善知识。

祈二次再版,删去此四大要诀。庶初机不致受病,而通人无由见诮也。(三)复丁福保书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7-2020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6-7-2020 09:38 PM 编辑

印光大师1.jpg


◎不修身而念佛,亦有利益。于决定往生,则百千万中难得一个。雄俊惟恭,乃其幸也。所撰两句,是而未切。


宜云:智断烦情超苦海,烦,即烦恼。乃通指。情,则专指淫欲。立坚信愿入莲池。则确切。于用功法则,皆指出矣。(三)复卓智立书


◎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


若种善根,虽戏玩而念一句,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者。故古人大建塔庙,欲一切人见之而种善根。

此一句佛,在八识田中,永久不灭。是知肯念佛固好。不肯念,为彼说,彼听得佛号,亦种善根。听久则亦有大功德。(三)复张朝觉书


◎十念一法,俾其心随气摄,无从散乱。其法之妙,非智莫知。


然只可晨朝一用,或朝暮及日中三用,再不可多。多则伤气受病。切不可谓此法最能摄心,令其常用,则为害不小。

念佛声默,须视其地其境何如耳。倘所处之境地不宜朗念,则只可小声念,及金刚持。其功德唯在专心致志,音声犹属小焉者耳。(三)复丁福保书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8-2020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0 09:21 PM 编辑

印光大师.jpeg



◎汝欲光令汝圆觉妙心,廓然开悟,此心乃佛所证之心寂光真境,常得现前,此境乃佛所居之境莲池愿文虽有此语,切不可发痴,欲其即得。


若欲即得,必定著魔发狂,佛也不能救矣。

譬如小儿扶墙而走,尚难不跌倒。而欲飘行长空,遍观四海,岂非梦话。但求往生,即了生死。

若欲悟此心,见此境,尚须渐修,方能分悟分见。若圆悟圆见,非成佛不能。(三)复吴思谦书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

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三)复蔡契诚书


http://www.bfnn.org/bookgb/books/0362.htm#a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9-4-2024 06:19 PM , Processed in 0.06785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