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22|回复: 7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大乘密严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3-2011 0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尽、把阿赖耶识体中所有一切法种都全部证得,成为如来无垢识而成就佛道。过程如同在找到黄金以后,把黄金打造成金指环。所以经文中的「金」是比喻阿赖耶识,所以经文接著开示:

《大乘密严经》卷3:

「譬如巧金师,以净好真金,
 造作指严具,欲以庄严指;
 其相异众物,说名为指环。
 …………
 当知赖耶识,即名为密严,
 譬如好真金,光色常充满。」

整段经文都是将阿赖耶识比喻为金,!四大之大种性自性乃是阿赖耶识所具备的自性之一,所以阿赖耶识入胎以后,依父精母血、无明贪爱等业力(或菩萨愿力)…为缘,而能依其大种性自性来成就色身;而所成就的色身无常败坏。然而这段经文的「指环」乃是比喻「如来清净藏」,不是比喻身体。


《大乘密严经》卷1:「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出过欲、色、无色、无想于一切法自在无碍,神足力通密严之国,非诸外道二乘行处。与诸邻极修观行者,十亿佛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俱,皆超三界心意识境。」

本宝典一开始就点出密严佛国净土,不是外道乃至二乘行者所能到达,更而点出密严净土乃是超出三界的境界。


《大乘密严经》卷1:「佛亦如是,化形普降于诸世间,随众生心所乐不同,皆使蒙益。无空见者,复令当诣密严佛国。如其性欲而渐开诱,为说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萨摩尼宫等诸安乐处,乃至诸地次第十方佛土功德庄严,尽于未来随机应现。」

宝典打从卷一开始,就说明 佛降生于世间,随众生心性根器不同而宣说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大乘等不同的法道,众生只要信受,都能得到利益。而不著二乘空见者,也就发大心修学大乘菩提而发愿成就佛道者,就会教导这些大乘行者亲自到达密严佛国净土,亲自领受密严净土的种种境界。


《大乘密严经》卷1:

「解脱者亦尔,惑尽而清凉,
 入于无漏界,密严之妙土。
 此土最微妙,非余所能及,
 佛与诸菩萨,清净之所居;
 三昧乐现前,以此而为食。
 欲生斯土者,当修真实观。」

密严净土乃是无漏法界,一切净土中最为微妙,没有其余净土可以及得上密严净土。密严净土乃是诸佛以及菩萨们清净的居住处。想要到达密严净土的行者,就要修习真实观,也就是修学如何能真实观察到密严净土的方法。要观察密严净土,就要知道密严净土究竟是何样的境界:

《大乘密严经》卷2:「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密严佛土是最寂静、是大涅槃、是妙解脱、是净法界,亦是智慧及以神通诸观行者所止之处;本来常住,不坏不灭;水不能濡、风不能燥,非如瓶等勤力所成,寻复破坏。非诸似因及不似因之所成立,何以故?宗及诸分是不定法,诸宗及因,各差别故。

密严佛土是转依识,超分别心,非诸妄情所行之境。

密严佛土是如来处,无始无终,非微尘生、非自性生、非乐欲生,不从摩醯首罗而生,亦非无明爱业所生,但是无功用智之所生起。……」


密严净土是寂静极寂静的境界,由此可知密严净土的自住境界中是无六尘、无七识妄心的境界,所以是最寂静的净土世界。是大涅槃的境界、是微妙解脱的境界、是清净无染的境界,也是具备般若智慧的菩萨行者所依止之处。密严净土「本来常住、不坏不灭」,也就是说密严净土不是依众生业力而出现在三界世间的,是无始以来,本来就存在著的净土境界,所以尽未来际都不会坏灭的净土境界。水无法把密严净土沾湿、风亦无法把密严净土给吹干;换句话说:地水火风都无法破坏密严净土。密严净土是法尔如是的从无始以来就这样存在著,没有一因一缘可以出生祂。

一切佛国净土都是该佛国之 佛于因地时,发愿而历经佛道的成就所成的净土世界,都是微尘所成的器间世界。为何唯独密严净土却不是因缘所生、不是微尘所成的器间世界?经文接著开示「密严佛土是转依识,超分别心,非诸妄情所行之境。」密严净土是超出语言文字、心想的境界,一切言语心行皆到不了密严净土的境界,原来密严净土是唯心净土的境界,并不是世间中的佛国世界,而是唯心净土的自住境界。所以密严佛土是一切众生的自心如来的自住境界,是没有开始也永远不会坏灭的心体。

所以 佛是要大乘行者都亲自到达密严净土的境界,就是要行者们都证得自心如来,亲自领受自心如来的种种殊胜而难可思议的境界。到了卷三,经文的最后,终于为大众直接说明众生自心如来 – 密严净土是哪个心:

《大乘密严经》卷3:

「当知赖耶识,即名为密严。」

一切众生第八阿赖耶识就是「密严佛国唯心净土」。因此 佛施设了教外别传,使用种种机锋帮助弟子们所证悟的密严净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也就是禅宗自西天初祖金色头陀大迦叶尊者在灵山见 世尊拈花所悟的心,传自西天第二十八代祖,也就是 菩提达摩尊者,又传自东土而成为东土的禅宗初祖;而后历经一花开五叶,从 六祖大师以后,禅门兴盛,一直传到今天,所悟的心,就是「阿赖耶识密严净土」。


《大乘密严经》卷1:
「至于密严已,渐次而开觉;
 转依获安乐,寂静常安住。」

在卷一时,就已经开示大乘行者证得「阿赖耶识密严净土」以后,就能亲自去体验、领受阿赖耶识种种的功能体性,所以「渐次而开觉」,随著所证而令所觉悟智慧次第增上。所以一切成佛的法种,都是阿赖耶识所持,阿赖耶识当然就是如来藏,成就佛道就是要从到达「阿赖耶识密严净土」开始故。

不论是从卷三「藏即赖耶识」等上下文,乃至综观整部经文,都不断在阐释「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修学大乘就必须要证阿赖耶识,从证得阿赖耶识以后,次第修学其总相的智慧、别相的智慧、函藏在阿赖耶识体中一切种子的智慧,而成就佛道。也就是说:要成就佛道,就是要从证得阿赖耶识开始,而阿赖耶识体中函藏著成佛的一切法种,所以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在证得阿赖耶识以后,开始修除心体中的不净法种,开始修学验证心体中一切种子,就是「由金打造成金指环的过程」。打造的过程,就是「展转」。金指环还是由金打造而来的,所以说「金与金指环无差别」。就如同成佛所证的如来无垢识是由阿赖耶识所打造而成的,所以阿赖耶识与如来无垢识「展转无差别」。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人气 +5 收起 理由
kc老衲 + 5 我很赞同
琁凨 -10 请附上引用或转载的资料来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本来是佛,那么狗狗是不是佛 ?

常听学佛的朋友侃谈” 众生本来是佛” ,到底众生为何本来是佛,又没啥人说的清楚,以下敬转供对此题目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

一切众生,当然包括三界六道二十五有,因为既然是众生而又说是一切,当然就无所不包了,凡是有情都包含在内。

譬言如有很多人讲【圆觉经】,却总是误会了佛讲的法,就乱讲说:  本来一切众生都是佛,因为突然起了一念,所以就去轮回了。如果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起了一念就还要再轮回,那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迦叶佛.:.:成佛以后,是不是后来还会突然起了一念又都要去轮回呢 ?  所以他们都误会了,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从理上来说的,并不是从事相与修果上面来讲的。是从理体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佛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常不断,具有八不中道乃至无量不的中道体性,本来就没有轮回。这是说自性佛,祂既不和所知障相应,也不和烦恼障相应,而诸佛全都以祂为体,依著祂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进修,才能成佛。

再从【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来说,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众生的理体第八识如来藏,从无始劫以来就不和所知障相应,也不和烦恼障相应., 因为祂离一切知见,不管是邪见、正见全部都离。,既然离一切见,怎么可能和烦恼障、所知障相应呢 ?  既然不受这二障所障,当然也就是佛。所以从理上来看,一切众生都是佛,  天人、天主、人、狗狗,蟑螂、蚂蚁乃至粪坑里面的蛆,全都是佛。但理上是这样,事相上却不是。因为事相上,蛆还是粪坑里的蛆,鬼神还是鬼神,人还是人,你养的狗还是狗,天主还是天主,毕竟都不是佛。所以,千万别把佛的圣教误会了!  佛陀有时候是从理体上来说,有时候却从事相上来说。既然一切众生都是佛,佛又何必来人间示现度众生呢?  因为从事相上来看,众生都还在轮转生死中,但是仍然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理体-- 自性佛如来藏! 这个没有生死的理体,继续在他的五阴中运作,而众生将来成佛就是靠这个自性心如来藏,所以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但从事相上来说,凡、愚有情的七转识不能和这个理体相应,所以众生事实上仍不是佛; 由此缘故,佛陀才要来人间说法四十九年,辛苦地度化众生.  那么,佛为什么来人间受生度众生? 为什么要这么辛苦?  都是因为从理体上来看,众生本来来是佛,可是众生无法证得本来佛,所以从事相上来看,众生还是众生啊;毕竟还没有成佛。所以佛才要这么辛苦来人间受生,示现成佛以后还要以四十九年时间到处奔波,为众生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WZW 于 27-3-2011 11:11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1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 ...
GWZW 发表于 27-3-2011 01:31 AM



如来藏,阿赖耶識於佛法中的重要性:

首先,佛教修行者必定相信轮回,如果没有轮回,那么死了就完了,不需要修行,搞这么多名堂,又是闻又是思又是修的,不需要这么累,只管吃喝玩乐,早死晚死一样。

第二,既然有轮回,那么是什么在轮回?这是关键中的关键了!如果不知道是什么在轮回,我们怎么把握轮回呢?就象原始人连车都没见过,而说自己会开车,你相信吗?

所以,修行的真正开始,必定是从了知什么东西在轮回开始的,只有知道什么在轮回,才谈得上改造命运,保证生生世世修行,保证最终成佛等等。

  这里就引起两派争论来了,反方认为,缘起性空就是佛教真理,不需要有轮回的主体,认为如来藏是“性空唯名”的方便说,并没有如来藏可证可知;正方认为,如来藏就是轮回的主体,离开如来藏谈一切问题都是戏论。下面就两派观点是否吻合三转法轮经典和三法印来作辨证:

初转法轮之《杂阿含经》卷五:记录了一个叫焰摩伽的比丘说: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遭到了僧团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劝他舍弃邪见,最终,焰摩伽比丘在舍利弗的开导下,这样改了口:阿罗汉是熄灭了五阴之苦。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熄灭了五阴之后不是更无所有,还有一个东西在,如果说熄灭了五阴就是“更无所有”,这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熄灭了五阴之后还有什么?经文没有说,但肯定不是还有“缘起性空”在,因为阿罗汉不受后有,灭的就是缘起性空的现象,如果缘起性空还在,说明阿罗汉还没有成就阿罗汉,那阿罗汉的实证岂不成了妄语?

二转法轮之《心经》,心经最短,好说,中有“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经句,这是对“心”的形容,当然,奉行“缘起性空”者,会说这个“心”是意识,但意识透不过“不生不灭”这一句,正常人都体验过意识生生灭灭,而且,如果意识不灭,人人都应该有宿命通,可是,绝大多数人,为什么能记得昨天,不记得前世呢?说明今世的意识不是前世的意识,说“意识不灭”,这是邪见,而且阿罗汉灭掉的五阴——色受想行识里面,就明确包括了意识,请反方认真重新学习五阴十八界的内涵。(馬來君連阿含都看不懂的話, 莫妄議其它菩薩大論)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卷569:“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80f1dc0100jur9.html) - 什么是佛教的中心思想_六度_新浪博客

真如(如来藏, 實相心, 金剛心的另一个名字,佛经里常用,表示如来藏特性的一个形容词,有时做名词用)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这句话明确表示,有一个万法本源,祂能生诸法,但祂本身是不生的,不生的当然不灭,这句经文,用“缘起性空”怎么能读通呢?缘起性空能生诸法?缘起性空不生,所以叫法身?缘起性空不但不能生诸法,反而是诸法生起后你才能观察到缘起性空,否则你从哪里知道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是依于现象界的无常性和缘生性而总结归纳的一个规律,本身是没有实体的,比方说女性,这个特性是依于女人体的,如果没有女人体,就没有女人的特性可说了,缘起性空,也是依于现象界每样事物的现象都是缘起的,没有自性实体而说性空,如果没有现象界,就谈不上缘起性空了,比方说灭了现象界的阿罗汉,你要再谈缘起性空就是废话了,就象你本来没有儿子,你却在谈论如何为儿子找媳妇,都是废话。

三转法轮之《楞伽经》卷一: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

下面再从三法印来谈,三法印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高度概括了现象界与实相界,有为法与无为法的特性,前两印正是印定现象界与有为法的,就是缘起性空的内涵,其实因为现象是无穷的,这类法印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意(当然是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增减,比方可以说“诸受皆苦、诸法缘生”等等,但“涅槃寂静”是实相界法印,无法增减,吻合《心经》开示,因为实相只是一个,真相只有一个,如果弄到两个以上的真理,你基本上就成神经病了。

综上所述,认定“缘起性空”就是真理的人,基本上对世界本源的探索没有兴趣,反而觉得探索世界本源者,是常见论,但如果世界没有本源,万法就没有基础了,一切真的空了,绝对空了,一切修行也将唐捐其功,我们不用谈那些高深的问题,你只要问问自己:你是谁生的?是你父母生的?还是缘起性空生的?无论你的回答是父母还是缘起性空,都将令你自己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唉,“无因唯缘论”,“心只有六个论”害死人啦!

下面是证明如来藏实有的经文:

《虚空藏菩萨经》
善男子。今是虚空为倚于眼。为倚眼识。为倚眼触而得住耶。虚空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为是内起眼触之缘生彼三受而倚空耶。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男子。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佛言。善男子。众生今者为倚于空。为是虚空倚于众生。虚空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各各相倚互作境界。又复各各不为境界。一切诸法皆悉空寂。一切诸法皆悉虚假。一切诸法皆依于如及以实际(这个如和实际如果也是缘起性空的话,就完蛋了,还能依吗?)。世尊。犹如虚空无坏无成。无忆想分别。无动无摇无爱无憎。无牙无种子。无果无业无报离于文字。世尊。一切诸法亦复如是。菩萨若知此者。是名善知诸法之性得无生忍。

汝今瞿昙。亦复如是。已断一切烦恼结缚。四倒邪惑。皆悉灭尽。唯有坚固真法身在。(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
下面是低劣众生不信如来藏的经文——《大法鼓经》

如是下劣众生。及声闻缘觉。初业菩萨。作是念言。我不堪任听受。如来已般涅槃。而复说言。常住不灭。于大众中。闻所未闻。从坐而去。(下劣众生说,你们说如来已经涅槃,又说如来常住不灭,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我走了——低劣众生对正误的判断以是否自己听说过为准)所以者何。彼人长夜。于般涅槃。修习空见。闻离隐覆清净经故。从坐而去。彼十方来声闻缘觉初业菩萨。百千万亿阿僧祇分。余一分住。谓彼菩萨摩诃萨信解法身常住不变者。尔乃安住受持一切如来藏经(能信解法身常住的人,在十方修行人中是百千万亿阿僧祇分之一,他能安住受持一切如来藏的经典,所以说反方不懂,末学表示理解)。亦能解说安慰世间。解知一切隐覆之说。善观一切了义不了义经。悉能降伏毁禁众生。尊敬承顺清净有德。于摩诃衍得大净信。不于二乘起奇特想。除如是等方广大经。不说余经。唯说如来常住及有如来藏。(说有如来藏,这句话不需要太好的古文基础都应该看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3-2011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 ...
GWZW 发表于 27-3-2011 01:31 AM



    如来藏非梵我,非神我,完全无众生所熟知的我性 

【「如来藏」和「梵我」(神我)是一样的,背弃了佛陀的根本教义——「无我」。】这是某派法师所持有的想法, 然而这根本是无稽之谈,因为佛陀不可能故意去凑合印度教之「梵」「梵天」「梵我」来当成是大乘佛法,这两者有根本不同的差异。此派法师受到日本一分研究学者的影响,如今又有日本学者松本史朗对于如来藏大加批判。而底下来说明「如来藏」和「梵」两者根本没有关系:

      「梵」原本在印度是以实质的「梵天」,甚至说是更高的「至尊」。在《吠陀》有「至尊」的描述,并由祂产生「至尊人格神」来到人间;乃至当「梵天」说他出生一切万物时,他这样的人格神也是由「至尊」所出生的,这是印度传统的一支大一统思想。《奥义书》则在之后产生,许多奥义书则明确地赞成一个衍生的概念,就是一切事物皆有「梵」,并且将修行变成一个普遍性的知觉到「梵」,以此称之为「梵我合一」,以为就是涅盘,就是解脱,如此作为「我」的扩大;但以上的「梵」、「梵天」、「梵我」都是被佛陀所驳斥的。

      依照上述顺序而说,先说「梵」:佛陀说真正的「梵」都不是这样,唯有佛陀说的「梵」才真正是「梵」,其他人都是妄想。「梵」本身在语言上是清净的意思,因此许多人施设的虚妄想,本身就是污染,本身就是虚假,因此远离了佛陀说的「梵」。佛教中的阿罗汉自作证的时候,必然知道「梵行已立」,这「梵」于小乘法中就是以远离诸法的执取来称作是「清净」,既然远离,哪里还会再去施设一个「清净的、崇高的、广大的、殊胜的」外法,说这个是「梵」,这样的「梵」就是如来说的「不清净的」,就是被佛陀所破斥的,而清净的「梵行」则是佛教僧团可以人人修行修证而自作证的,并非只是形而上的思想而己。

      次说「梵天」:如果「梵天」所说自己是宇宙的创造主,那高过其天的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乃至无色界天,还有无想天,到底是谁创造的?这三界的法是属于禅定「证量」的,因此「梵天」的说法不合乎事理,一下子被佛教破斥的。

      最后是「梵我」:「梵我」则以思想来安立一个假说,「梵我」和「禅定」的境界不同,但有人是「梵我」落在三界有为法的境界中来作区别,而禅定是会相应到一个境界天,因此如果一定要说「梵我」是有实质的,是勉强可以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处天(或识无边处天?)来对应。当佛陀示现太子出宫修行时,曾示现从学于外道,得证甚深世间禅定,外道以为这便是涅盘,在《佛本行集经》卷22:
     彼人如是舍诸禅已,进求胜处,而发此心,如前所说,舍诸欲事。如是舍离粗色身故,发厌离心,彼时即得身中所有虚空无边分别,于此一切色相,又色相内,及树木等,所有诸物悉皆分别,无边虚空,得如是等一切色处,明瞭分别,无边空已,即证胜处,而有偈说:「如是微妙大梵处,一切无相常无言:智人说彼解脱因,即此名为涅盘果。尔时阿罗逻说是语已,白菩萨言:仁者瞿昙!此即是我解脱之处,及其方便,我今为仁显示已讫。」

      然而这样「空无边处天」的「梵我合一」的修行,佛陀修证后便予以捨弃,因为这不是解脱。在许多大乘经典更直接破斥这样的说法,指责「梵我」「出生万物」「一切由梵所出生」都是「邪见」,「梵天」等诸禅定「愚痴」诸天都是「邪见天」。因此硬要说大乘与「梵我」「梵」合流,是罔顾事实,这熟读大藏经的所有法师应当要非常清楚的。所以佛陀所说的如来藏绝非梵我,神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3-2011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 ...
GWZW 发表于 27-3-2011 01:31 AM



    如来藏非一般人以为的本体,  佛陀于《四阿含》中明确宣说: 佛教是「非断非常」,不是意识层面想像的本体,所以说:『恶慧不能知』:

如来藏和一般人以为的本体的许多体性根本不同,日本的松本史朗将其定义为「土著思想」,就是古老民族会期待的大一统的观念。可是他并不明白佛教的如来藏是不跟任何一个法和合的,不是一般人以为的「我」的延伸。如来藏祂是本有法,不变异法,不会跟其他的一法在和合,不会增减,也就是说祂没有和合义。

祂没有作主义。然而我们以为的我,这本体的我,理论上的我,形而上的我,都能够作主,但如来藏不作主。祂是各有情各自独立,祂和另外一个祂也不会和合,所以佛和佛也不会合并,这和神我、梵我思想追求的「天人合一」、「梵我一体」不同。

      「梵」和如来藏不同,因为如来藏不是大我,如来藏不是众生心,不是「梵」,也不是清净,如来藏没有我性,也不会和您合而为一,如来藏出生这世界,但不是这世界,如来藏也不会因为您觉受到祂而和您相应,因为如来藏没有见闻觉知,您以为祂怎样,祂也不会理您,因为没有见闻觉知,怎么理您?您以为这世界大的大,小的大,合一、不合一,都和他无关,如来藏不理会您怎么想,如来藏也无所谓您怎么想。

所以我们看不出来《奥义书》中的「梵」和如来藏有何关系,除了有人硬著头皮来凑合以外,这两者根本不同,如果说「梵」是思想,有人不能同意,那说成是偏于无色界天的空无边处天的修证,但无论如何又说如来藏是思想?如来对于取证这样的「梵」,认为这不是真正的解脱,无色界天还是在三界轮回之中仍然脱离不了生死。如来便抛弃这法,而直到三界的有顶:非想非非想天,仍不是解脱之法,不是涅盘。因为佛法的解脱,必须以断除我见、断除三缚结作为基础,有了这样的三缚结的断除,就有真正的「八解脱」可说。

      在《白净识者奥义书》,将「梵」说成是「无外无更高,更小或更大」,「世间万事物,神我尽充沛」这样以比量来说「梵」是更高的「神我」,称之为「神人」,设立个「彼超此世间」的超级大我,可是至高得我,根本不是这样的我,所以向其祝愿,几乎是《奥义书》的一贯方式,如「惟愿彼天神,赐我以明智」,以祭祀和祈愿,然而如来藏不是充塞天地之间的虚妄想的大我,如来藏也不需要您去祭祀和祈愿,祂一直根本和您在一起,不需要您的诚服和恭敬,祂不领受三界一切法。

      奥义书以为这样的大我会主宰一切,所以出现「主宰赐福者明神颂所敦」,但如来藏出生万物,却没有作主,当然不会去主宰,也不会赐福。「彼在大宙中,唯是护世主,宇宙之真宰,神秘居万有,梵道神仙传,合契得长住,唯由得知彼,乃断生死网」,这他们以为这个主宰的就是「大我」,每个众生的「大我」,但是如来藏根本不去作主,不去主宰一切。

      集结佛教《四阿含》的大众是偏于小乘的修持,但大乘法却还是有流传下来,有著受持的轨迹,然而小乘人虽然无力弘扬大乘,但还是在《四阿含》点到了大乘所说的「真心」,「如来藏」,以及「菩萨法」,代表有「大乘法」。佛陀在《四阿含》说「三乘法」,同说「三界法中」是「无常、苦、空、无我」,三界法都是「境界法」,都是相对有为法,都是可坏灭法,都是缘起生灭法,只要是可描摹的境界,见闻觉知的境界,不论是内法与外法,不论心中缘取的或向外攀缘的,都是三界法,无一真实有,任何修行的心都是落于境界法中,因此佛陀说一切法无常,一切诸行无常,非真实。

      真心如来藏不是三界法中的任何一法,也没有三界法的体性和境界相,当您去描摹祂,以为祂是清净无染,用此敍述还不是祂,这就是境界有染法,真心不被境界法污染,祂不受境界法,不是我们在修行中所缘取到的任何一个内法,也不是一般人所知道的外法,也不是内法和外法两个综合起来的法,祂根本不是三界法,祂不是见闻觉知所知道的法。

    佛陀于《四阿含》中明确宣说,佛教是「非断非常」,不是灭后无有,不是灭后就是断灭,也不是灭后有一个常,当然也不是灭后才会缘起出生一个常,因此佛法是直接显示了有一个「不是三界法」的「常」,但于小乘阿含经中并不是处处宣说,多是密意说。然而以「梵」要变成一个真正的万法的来源,是不可能的,因为「梵」还是众生的三界永恒的虚妄想,而实相却是和众生的心有著各自不同的体性,这是无法合而为一的。这「梵我合一」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论调,是一直存在的缪见。如同实修男女淫欲一直是许多古老国家的伪修行一样。而这天地万物都有「梵」的思想和中国古老的「道」在天地之间的思想,实际上也是相通。因此这「梵我合一」、「性修行」、「梵」都是这世界众生的许多共通想像之法之一。

总结来说,当「梵」落入了三界法的范畴,以有情的观点来描述这中间所取得的境界,乃至粗糙的「与梵合而为一」「梵我」都是境界法,都不能离开意识心的见闻觉知的作用,都是因为缘起所生法,都是三界法,因此都不是佛教说的真心如来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0-4-2011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感恩师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4-2011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11-4-2011 02:54 PM 编辑

从还未成佛的第子的角度来看 - 就是如来藏(佛性/第九识/成佛的潜能)
从成佛的圣觉者的境界角度来看 - 就是如来法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5-2024 08:02 PM , Processed in 0.068334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