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半片叶子

收集二战之马来亚战场的历史/著名战役/英雄/军事装备/小插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2-2011 0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TuAh 于 22-2-2011 02:26 PM 编辑
麻坡战役的详细故事是怎样的?
半片叶子 发表于 22-2-2011 10:45 AM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寇南侵,新馬於1942年全面淪陷,而澳、印敗軍分乘裝甲車,羅厘及摩哆,沿麻坡永平路擬撤退到新加坡去,抵達麻坡與巴株巴轄交界─巴力士隆時,在該處一座具有戰略性的古老拱橋(現已改建成為現代化大橋)一帶,觸發了一場“血腥戰”。

兩軍在大橋兩岸以及附近的田野展開激戰後,由澳洲和印度軍組成的步兵營陣亡者眾,屍體枕藉,使整條新邦基里河面充斥浮屍,潮漲潮落,浮屍隨處可見,慘不忍睹,此乃巴力士隆,甚至巴縣在二戰淪陷期間最慘烈一役,不堪回首。

巴力士隆一役是澳印軍與日本軍隊在麻坡最後一場戰爭,當烽火在這個小鎮燃起時,數以千計的居民扶老攜幼,紛紛逃到離該鎮約有4英里遠的一個小鎮─張厝港(Kangkar Senangar)避難。

由於日寇在佔領半島期間濫殺無辜,人神共憤,故在張厝港(港腳)、鐵山、武吉南寧、巴吉里及永平等地居民發動組織抗日軍與其周旋,而該座偏僻小鎮“張厝港”一度成為抗日活動據點。


巴力士隆大路左边可看见被屠杀者的尸体
The perpetrator of this foul crime was Lt-Gen. Takuma Nishimura, 62, who gave the following order " Instruct the officer-in-charge to execute all the prisoners by firing squad. Kill them all. The bodies of the prisoners are to be cremated on completion of the execution and all traces of their disposal obliterated"
Nishimura later faced trial before an Australian Military Court and sentenced to life imprisonment.  He was previously convicted of massacres in Singapore and sentenced to life imprisonment by a British Military Tribunal on April 2, 1947. After serving four years of his sentence, he was being transferred to Tokyo to serve out the rest of his sentence and while the ship stopped temporarily at Hong Kong he was seized by the Australian Military Police and taken to Manus Island where his second trial was held. In this trial he was found guilty and hanged on June 11, 1951.               

                                                        

根據中料記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峇株巴轄巴力士隆大橋上發生了日軍埋伏襲擊英軍的激烈血戰,接著日軍又在當地展開大屠殺,估計逾半的華裔同胞罹難,讓這個純樸的小鎮變成了血流成河的人間煉獄。

1942年1月16日,日軍在麻坡擊潰了由澳洲及印度軍隊組成的英軍,於是這批澳印敗軍便準備沿著麻坡與峇縣邊界的巴力士隆逃回新加坡。

日軍提早佈陣埋伏

當澳印軍隊抵達巴力士隆大橋時,原本計劃過橋後便將其炸毀,不料日軍卻提早步抵達巴力士隆佈陣埋伏,將澳印軍隊殺個措手不及。

當時日軍以機關鎗及手榴彈攻擊敵人,澳印軍隊雖然拚命反擊,無奈已陷入日軍包圍網,無法扭轉劣勢,終數以百計的澳印軍人被當場擊斃,屍體則被日軍拋入河中。

負傷戰俘受百般凌虐

一些成功逃脫的澳洲軍人,被迫將受傷的同胞留在當地,原本以為這些負傷戰俘會獲得善待,不料日軍卻將他們驅趕入大橋右側的數幢建築物內百般凌虐,也不提供任何醫葯治療。

在1942年1月22日傍晚,這些戰俘被日軍驅出戶外以機關鎗亂鎗掃射,過後還被燒屍。

這場戰役中共有110名澳洲兵及40名印度兵犧牲,只有3名被俘的澳洲軍人在日軍的大屠殺中生還,這也成為二戰時峇縣境內最慘烈的一戰。

澳洲政府於2006年8月間也特別在巴力士隆大橋旁的公園建立一座二戰紀念碑,以紀念在當地殉職的澳洲士兵。

誘騙華裔返家園再下毒手

另一方面,由於巴力士隆一度成為抗日活動的據點,所以此區失陷後,日軍也派出爪牙誘騙逃難的華裔重返家園,以進行大屠殺計劃。

當時日軍將數以百計的華裔壯丁集中在當地的拉鄰戲院,有者當場處死,另一些則被載到別處殺戮,手段殘忍,人神共憤。

此外,當地的居民也因為被懷疑暗中協助澳洲及印度士兵,而不斷遭到日軍虐待,過著非人生活。

數千華裔慘遭殺害

在日治時代,除了巴力士隆之外,峇縣各地都陸續發生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遇難的華裔同胞估計多達數千人。

當時在新文龍區(即新加蘭、文律及龍引)約有2000人遇害,財產損失達數千萬令吉,其中笨珍文律區的2000多名華裔同胞,便被日軍殺害了千多人,打破全馬各州華人殉難的最高記錄。

此外,永平區也發生了4次大屠殺,約有千人遇害,因此在二戰結束後,華裔先賢便收集各地死難者的屍骨,安葬在峇株巴轄亞依淡的二戰華裔殉難公墓。

從1946年3月17日開始,柔州中華總會理事每年都會到二戰華裔殉難公墓進行公祭,一同追悼在二戰中殉難的先賢。

吳承基:日軍拋小童以刀刺死

巴力士隆村民吳承基(79歲)指出,當年日軍屠殺村民時手段殘酷,常將小童拋到空中後以刺刀刺死或以鋤頭殘殺小童取樂,對女性則刺乳虐殺或先姦後殺,行為令人髮指。

他說,當時其伯父吳先沛是當地抗日籌賑會主席,在日軍入侵時便已藏匿起來暫避風頭,不料後來日軍卻派人誘騙其伯父及其他僑領出去開會,結果這些人都慘遭日軍毒手。

陳德波:巴力士隆逾半華裔被殺

馬華巴力士隆區會主席拿督陳德波表示,當年巴力士隆成為抗日活動的據點,結果遭到日軍瘋狂報復,當地原本有千餘名華裔村民,竟被屠殺了500多人,相等於死了逾半的華裔同胞。

他說,當地華裔遭到空前的大屠殺,成為巴力士隆史上最黑暗慘痛的一頁,雖然往事不堪回首,但他也希望後代子孫都能以史為鑒,並且瞭解和平的可貴。



當年發生日軍大屠殺事件的拉鄰戲院仍然屹立在巴力士隆大街,默默的訴說著這一段血淋淋的歷史。


華裔殉難公墓

在日軍與澳印英國軍的浴血戰中,數以百計的澳印軍人被擊斃後拋入河內,染紅了巴力士隆河。


當年日軍與澳印英國軍在巴力士隆大橋上爆發峇縣境內最慘烈的血戰。

當年澳洲軍戰俘被日軍驅趕入大橋邊的建築物百般凌虐後才遭到大屠殺


“华巫冲突事件”发生在1946年2月华人农历新年前后期间,(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投降)日军撤退之后,英军未回返马来亚之前;那一段无政府状态的混乱时期。
发生种族冲突的起因有几个说法;后来历史学家进行多方面的研讨后一致认为...是因华裔抗日军清算及杀害与日本军勾结的巫籍族群所引起的。比较有事实根据及合乎逻辑。
事端的源头先说;柔佛州峇株巴辖县管辖的巴力泗隆Parit Sulong,战前曾经居住数万名华裔同胞的市镇,听说当时的巴力泗隆市容比
峇株巴辖市更大以及更加繁荣。(今天的巴力泗隆只是一个小镇)
日治时期日军以清剿抗日军为籍口;大举屠杀华裔同胞,全市华人几乎被杀光,华人的房屋被烧光,华人的财物被抢光,华裔女性被强暴。当时的巴力泗隆犹如人间炼狱,全市被毁形同废墟。
让人不解的是日军只针对华人;并没有伤害巫籍族群。一些华人生还者哭诉;当时曾看见巫籍人士带领日军进入华人居住区;引导日军进行大屠杀,因此华巫两族结下了不解的冤仇
,此冤仇也是后来“华巫冲突事件”的导火线。
当地劫后余生的华裔同胞,几乎所有壮丁愤然加入抗日军部队;与日军周旋到底。由于双方军力悬殊;很多华裔青年抗日军白白牺牲了
至到日本投降撤退后,抗日军才进行“清剿日军走狗”的行动,导致数万名人士被杀害;被杀的华巫印族都有;其中以巫籍占多数,因此引发巫籍族群的不满。对华巫两族之间原本已有的仇恨关系如雪上加霜。
抗日军清剿走狗行动;继续在其他地区进行,当抗军军调离此地区后,巫籍族群将被抗日军杀害的冤恨发泄在华人身上,而当华人庆幸战争结束和庆祝战后第一次华人新年的时候,排华事件在无声无息中爆发了,爆发地点也在巴力泗隆开始。
当时华人在毫无准备下被攻击;死伤是在所难免真正数目也无从计算。
第二三天排华队伍兵分两路,一组上千人向峇株巴辖市区挺进,另一组近千名朝蔴坡方向出发。当时的资讯虽不发达,但消息很快就传到蔴坡及峇株巴辖市区,华人不愿坐以待毙纷纷挺身而出抵抗,峇株巴辖方面华人在中江必者(Tongkang Pecah)防守,等候排华队伍到来。蔴坡方面则在巴冬(Parit Jawa)市郊一条小河为界驻扎恭候排华队伍来犯。当天的冲突双方都伤亡惨重,峇株巴辖传来华人胜利的信息,残余攻击者逃之夭夭,蔴坡方面的情况:排华队伍全军覆没;只有少数逃脱,这场冲突华人虽得胜利,但也须付出无数伤亡的惨重代价。
华人并无趁胜追击,巫族也无再进犯,排华事件终于在蔴/峇两地结束了。
往后六十年里蔴/峇两地再无发生华巫冲突事件,这也象征华巫两族是能够和睦相处,彼此抛弃仇恨忘却不愉快的过去;两大族群共同创造更美好的马来西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2-2011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TuAh 于 22-2-2011 05:45 PM 编辑

马来半岛之战
帝国的夕阳之下,稀松的几艘驱逐舰安静地停在狮城章宜海军基地巨大的船坞中,不远处的高地上威严耸立着一群群的炮台,十五英寸的巨炮指向大海,充分显示着帝国的实力。

三三两两的水兵悠闲地穿梭在炮台之间,但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大炮无法转向后方。






























新柔長場修復後,日軍軍車川行其上。

日治時期的新山。

日軍直下,橫掃各地

華人積極宣傳抗日,日軍佔領後,慘遭殺害。

新山文化園林殉難公墓,埋葬眾多被屠殺的華人。




      柔佛古廟眾神出游慶典,日治時期被迫停止舉行。

[img=226,143]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files/2011/02/16/b130211sks0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1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TuAh 于 22-2-2011 09:55 PM 编辑

新加坡二战抗日女英雄蔡杨素梅(1910-1996)
Monday, August 20, 2007                  
[size=130%]Elizabeth Choy—The war heroine

Elizabeth Su Moi Yong, born in 1910, moved from Sabah, North Borneo to Singapore in December 1929. She moved to Singapore in search of higher education. She enrolled into Convent Of Holy Jesus. She excelled in her studies at the convent, even receiving the most outstanding student award, not just academically but the most outstanding in character as well.
After her Senior Cambridge examination, Elizabeth Yong decided to work , to provide for her younger siblings. She chose to enter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began doing so at St. Margaret's School for two years before being offered a teaching position at St. Andrew's School.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Elizabeth Yong married Choy Khun Heng, 16th August 1941.
After Singapore fell to the Japanese on 15th February 1942, Elizabeth Choy and her husband found themselves without jobs. Subjects in school were no longer in English, hence Mrs. Choy had to stop teaching and the Borneo Co. where Mr. Choy worked at, ceased to exist once the Japanese took over Singapore. However, doctors and nurses who knew the couple, urged them to help run a canteen stall in the Miyako Hospital (also known as the Woodbridge Hospital) to help provide basic essentials to everyone. They ran the stall together with the primary aim of providing fundamental necessities to the public
Elizabeth Choy and her husband were detained in the Japanese Kempetai headquarters, the former YMCA building. Mr. Choy was detained, on 29th October 1943, for passing radio parts and money to internees in Changi Prison. Worried that she would never see her husband, Mrs. Choy went down to the YMCA building, demanding to see her husband. She was turned away and told to go home. However, on 15 November 1943, a Japanese officer visited her house up at MacKenzie Road, asking her if she wanted to see her husband. She agreed and followed the Japanese office to the YMCA building. There, her valuables were confiscated and she was led to a dark cell with about another 20 prisoners. The three by four metres cell was to be her home with the other prisoners, for the next 193 days.
Mrs. Choy, along with the other 20 or so male prisoners, had to live in those squalid conditions with very little food, ventilation and clean water. They were also not allowed to talk or move from their cross-legged seating position. Although they were not allowed to speak, the prisoners continued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use of sign language which was taught by one of the fellow prisoners.
Mrs. Choy had been brutally treated during her internment. She was subjected to beatings by the Japanese officers and was even electrocuted in front of her husband. “When my interrogators could not get any information out of me, they dragged my husband from Outram Prison, tied him up and made him kneel beside me. Then, in his full view, they stripped me to the waist and applied electric currents to me. The electric shocks sent my whole body into spasms. My tears and mucus flowed uncontrollably.” Quoted Elizabeth Choy.
The Japanese tried to force her into giving out the names of informants or admitting that she was anti-Japanese. After 193 days, the Japanese finally released her from prison, after learning that they would never get the 'confession' that they wanted out of her. She was released the day after her husband was sentenced to 12 years of rigorous imprisonment on 25th May 1944.
After the war ended on 12 September 1945, she traced her husband's whereabouts to Outram Gaol and together with a British soldier, they freed him. Although he regained his freedom, Choy Khun Heng never fully regained his health. After her ordeal, Mrs. Choy developed a fear of electricity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s. She would even avoid turning on a simple switch at all costs. Despite having this lifelong fear as a result of the atrocities inflicted upon her during the war.
In 1946, she and her husband were awarded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OBE) for their efforts during the war. She only returned to Singapore just before Christmas Eve in 1949. It was only after her return that she received the medal at an official ceremony.

Upon her return, she contested in the Municipal Council Elections and became the first woman to be nominated as a member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She eventually retired from politics in 1955.
The following year she helped set up the School for the Blind and served as the principal of the school. Elizabeth Choy, together with Mr. Ron Chandran-Dudley, secretary of the Disabled People's Association, made visits to the villages to convince skeptical parents of blind children to allow them to go to school. She retired from teaching in 1974.
                                                                     
                  
By the time of her retirement, she had been awarded several medals not just for her bravery but also for her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Awards
1950 :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 Order of the Star of Sarawak
                   : The Girls Guide Bronze Cross
1973 : Pingkat Bakti Setia, Singapore, for her service of at least four decades in education

She also received the Order of the Star of Sarawak (OSS) from the Raja of Sarawak. She received this in appreciation of her pre-war work as a volunteer nurse, where she helped many Sarawakians. The Bronze Cross (BC) from the Girl Guide movement in England (the movement's highest award), was also awarded to Mrs. Choy in recognition for her valour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lastly she received the Pingkat Bakti Setia (PBS) or the Long Service Teaching Award from Singapore.

Her efforts during the war was remembered and documented on several occasions. Firstly, a TheatreWorks production entitled, Not Afraid To Remember was staged in 1986. Secondly, a biography of Elizabeth Choy was released in 1995, written by Zhou Mei, entitled Elizabeth Choy - More Than A War Heroine. This followed by an exhibition two years later, by the National Museum entitled, Elizabeth Choy - A Woman Ahead of Her Time.


Elizabeth Choy was unfortunately diagnosed with pancreatic cancer in 2006 and peacefully passed away on 14th of September 2006 at her MacKenzie Road home. Her wake was held at the St. Andrew's Cathedral. 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St. Andrew's 150-year history that the a wake was allowed to be held to be held on the Cathedral premises. Considering her contributions to the school, society and country, they made an exception for the war heroine. She is also fondly remembered by the Changi Museum as a war heroine and as a friend. The Changi Museum extends their heartfelt condolences to the Choy family.


总统总理唁文赞扬蔡杨素梅卓越非凡纳丹总统和李显龙总理昨天分别发唁文,向蔡杨素梅的家人表达深切慰问。

  总统在唁文中说,蔡杨素梅不仅是抗日英雄,也是教育家和具有献身精神的社会工作者。

  他说:“在她这个多数人正享受快乐、平静退休生活的年纪,她却继续通过对较不幸人士的关怀,为我们的社会作出贡献。她不断鼓励我们的年轻人珍惜所拥有的,并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和谐。”

  总统也说:“我们痛失了一位卓越非凡的妇女和一个富有英勇及怜悯精神的光辉模范。”

  李显龙总理则在致给唁文中说,蔡杨素梅在战后依然为社会服务,包括在1956年成立新加坡盲人学校。

  他说:“蔡杨素梅在90多岁高龄还精力充沛,到各学校讲述她的战时经验,并向年轻的新加坡人传达全面防卫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课本无法做到的。”

  “蔡女士有着非凡的人生。她的逝世是我们的损失。”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对待二战抗日者是很大差别
  前者认为可有可无的
  而后者却认为他们值得尊敬的英雄




(2003-03-09)

  一个歌颂妇女的节日,让93岁高龄的二战抗日女英雄蔡杨素梅百感交集,感慨现代的女性比过去幸运,呼吁她们应该在各个领域竭尽所能,发挥所长。

  昨天是国际三八妇女节,新加坡妇女组织理事会主办一个“她的故事”展览,从回顾历史的角度,展现新加坡女性在各阶层的骄人成就。蔡杨素梅是受邀嘉宾之一,她的照片也出现在展览中,由于过去艰辛的事迹再度展现眼前,使她激动得泪洒开幕典礼会场。

  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她精神奕奕,声若洪钟。她在平复心情之后受访时说:“看着展览的时候,过去当了200多天战犯的恐怖事迹忽然排山倒海地向我迎来,让我觉得现代女性没有经过战争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在日本占领新加坡的时期,日军以亲英反日的罪名将蔡氏夫妇囚禁起来,怀疑他们在一起爆炸案中给英军传递情报,并将他们严刑拷打,施以电刑、灌水,还剥掉蔡杨素梅的上衣,把她丈夫绑来,跪在她身旁看着她受电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2011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都看得我眼眶泛泪..... 巴力士隆战役一定会成为游戏中最震撼的一场战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1 03: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都看得我眼眶泛泪..... 巴力士隆战役一定会成为游戏中最震撼的一场战斗...
半片叶子 发表于 22-2-2011 03:03 P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2011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军肆虐马来半岛,南洋华侨奋起抗日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殖民军不战而降,日军长驱直入,占领马来半岛。当地华人奋勇抗日,可歌可泣;日本法西斯血腥镇压,惨无人道。2005年7月初,BBC派我前往马来西亚报道二战胜利60周年,采访日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当年的抗日老战士。埃德蒙顿,Edmonton5 T% f6 \9 H- l+ ~4 h

1941年11月,日本在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战争进行了4年多之后,因为中国战线的长期牵制和美国施加的经济压力,日本御前会议批准了陆军南进作战计划,以东南亚的战略资源来补充国力以适应战争需要。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随之爆发。次日,日本发动了对马来亚的侵略战争。英军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决定由战列巡洋舰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Z舰队截击日本的登陆部队。12月10日,Z舰队在没有空中掩护和支援下,受到日军鱼雷机和轰炸机的轮番冲击,主要战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被击沉,大约800人丧生,其中包括菲利普斯中将。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业霖是《太平洋战争史料汇编》一书的主编。他说:“丘吉尔听说后,感到很可惜。说:完了啊。这个军舰被炸沉以后,英国人的士气大跌。我的父亲和叔父他们大人都说,这一下可麻烦了。”
埃德蒙顿,Edmonton4 `) c$ k% e- \, k7 H! k- O4 v" C2 r
果然不久,在马来亚号称10万的英军,不战而退。日军在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只用了54天就全部占领了马来半岛。李业霖说,马来半岛的失守,除了英军战略失策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士气不高。“对他们是这样,马来西亚不是他的祖国。他不过是奉他英国的命令来这里作战的。当然就不会那么着力了。第二点,这里的气候对他们不利。日本人兵分三路,从东海岸,西海岸和中路打过来的。英国军队是杂牌军,英国军队、澳洲军队、印度军队,有点加拿大的军队。杂牌军无法抗衡日本军队,一打就崩溃。日本人的军队还没有到这里,他们就退了。不过50天左右,就从北马一直打到了新加坡。”埃德蒙顿,Edmonton( t2 C* \1 e% D: P
埃德蒙顿,Edmonton9 O+ o$ R; v% E" i7 l1 k' E
李业霖说,与不战自溃的英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来半岛以华人为主的抗日武装跟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尤其新加坡义勇军非常英勇。打得日本兵不亦乐乎。结果打输了,因为人数少,武器很落后。后来他们这些人退到马来西亚来,组成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由马共来主持。另外还有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马共的抗日军比较人多,势力比较大。 听说他们的人员有8千到一万人以上。还有民运的很多。他们坚持了3年另8个月。他们真的跟日本人打。他们也作了很大的牺牲。”埃德蒙顿,Edmonton4 ^- ^7 j/ F: V3 r+ U: U

日本侵略军占领马来半岛后,对当地的华人进行了疯狂大屠杀。据历史资料披露,日军在新加坡的所谓大检证中,杀害了至少25000名华人。日军在马来亚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屠杀了15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华人。马来西亚森美兰中画大会堂出版的《日据时期森州华族蒙难史料》揭露,这个州很多华人村被日军血洗,一村村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幼全部遇难。仅仅在知知港余朗朗村,一日之间全村1474条无辜生命死于日军屠刀之下。瓜拉庇唠港尾村大屠杀的幸存者萧汶虎先生对当年的灾难至今还记忆犹新。“当场我就看到有个年青人,十多岁,他就马上就跑。日本兵就追。追上就上了刺刀,马上去刺他。我亲眼看到刺那个人。很悲惨,所有的人都怕了,震动起来,全部跪在那边,要求他救命啊,什么都喊出来了。我们前面有三个日本兵,把刀挂上,对着人就是一顿乱刺。但还是那个情况相当地紧张,很悲惨。有的刺得,喊的血喷到满天地的时候,那时我的母亲看到那样不对劲的时候,就抱着我,就躺下去,保护着我。那时我就看不到了。就看到我的弟弟就是在我的脚底下,那个肠子全部流出来。那时我妈妈就抱着我躺下来,任他刺,全部刺,到下午6点多,全部都没有声音,全部死光了。”
埃德蒙顿,Edmonton  z# a4 X6 s" v
萧汶虎说,日本兵的刺刀穿过他母亲的身躯,在他的身上刺伤了五处。这次大屠杀,全村675人全部被杀害,只有3-4人逃生。在吉隆坡,83岁的吴志超老人带我参拜了中华民国男女侨胞殉难墓。他说:
“这里叫做吉隆坡雪兰峨福建义山,义山的意思就是坟场。这里是唯一建有这样大的纪念碑。在这个义山里面,根据义山工人的后代告诉我,他说,我们这边附近这片地很大, 有埋葬整千个侨胞之外呢,还有在山的背后那边,还有两座已经发现了,两座比较小的。另外在那个大的山谷那边,一位老太太告诉我,她说,她当天在那边看,一摞摞尸体,运来,他们丢进去,有些人丢,有些人拿泥土盖上。里面多少,她也算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这一天日本在吉隆坡进行大肃清,是1942年3月6号。估计最少有1万人被日军杀害。”

日本侵略军为什么残杀当地的华人呢?陈凯希是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马来亚抗日历史图片巡回展筹委会主席。他说:“他们的主要对像主要是针对华人。主要是华人在那个时候有相当大的比例已经回到中国参加抗战,还有一个相当大的比例,甚至是更大的比例,有3000多年轻人,他们到云南省滇缅公路去当司机,技术人员,有着相当强烈的抗日情绪。捐款,缴纳恩奉金,那时也有抗日军出现。抗日军比较大的比例是华人。当然马来人跟印度人也有。所以,他对华人就比较仇恨。”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8 J0 @& X% m9 v% ?# Q' @
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1 C) ^: {$ H% o, [
据中国新华网透露,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华侨对祖国的抗战几乎承担了1/3的军费”。李业霖说,陈嘉庚是南洋华侨抗日的代表人物。1937年8月,他任新加坡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10月,陈嘉庚担任南洋华侨总会主席。1938年,他又当选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1940年3月, 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赴重庆、甘肃、陕西、青海、福建等地慰劳抗日将士,并专程访问过延安。1941年12月,他出任新加坡华侨抗敌后援会主席。李业霖说:“主要就是陈嘉庚发起的南洋筹振会,因为昆明被切断了,需要那个司机机工技术人才。陈嘉庚号召华人回国去,当时,有三千人离家别妻,放弃很好的生活回到中国去。这些可歌可泣。他们两批,一批从新加坡飞到中国去,还有一批从槟城跑到越南,进入云南。他们还组织抗日后援会,捐款。”www.edmontonchina.cn- c0 x) C7 R# r2 S4 x( v
埃德蒙顿,Edmonton' W- {3 v7 u& [) V
研究槟城地方史的张文宽先生陪同我前去采访了槟城的抗日老战士、当年马来亚XX党吉达州委成员93岁的著名木刻家蔡天定老人。张文宽说:“参加了抗日活动,那时不是很明显的,是地下。什么都有,反汉奸,打击汉奸啦。不是公开的。那时候不容易。”
埃德蒙顿,Edmonton. i& X+ p+ u* x% D9 u
张文宽说,日军曾经多次前去抓捕蔡天定。蔡的太太也是马共抗日军的秘密成员,多次掩护丈夫脱险。蔡天定的小儿子蔡小庆说:“我听我母亲说过,日本人曾经包围她的家好几次。去找他。找不到啦。找不到,就把我母亲抓去了。”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y" i' @$ R6 E' c2 Z! @9 i

蔡小庆的母亲被抓去后,一直关在日军监狱里,直到日本人投降才重获自由。在槟城我还采访了当年的马共抗日同盟成员、今年87岁的陈廷昭老先生。他说,“西安事变,国共合作,那么抗战开始。这里的人都是非常热情。就组织了一个槟华筹总会,筹款救济中国的伤兵难民。这个组织属于南总,南洋华侨筹总会。陈嘉庚所领导的。当时侨领和华侨都是一心一意为了抗日。我们年轻一代就组织了一些救亡团体,就做抗敌后援会。550领导后援会的很多都是马共分子。905,到了日本占领时期,一些地下组织的成员,日本来了,大家分散,有很多就是参加马共到山上去。很多。很多。有的就留在本地,做地下工作。”www.edmontonchina.cn* K% n. P4 c1 ]
埃德蒙顿,Edmonton' ~/ a. J+ u8 y3 d
陈廷昭回顾往事,沉痛地说,其中很多战友为抗日捐躯,英勇献身。“组织分配我到霹雳,我就在某地活动。不久陈平就来我们那里。当时有很多抗日的。跟我在一起的杜隆山、张炳贤。杜隆山就是学校的优秀生。再一个是应勉钦。他们是一对恋人。杜隆山给日本人抓去。日军逼他投降。他答应。就在布新的民众,日本召集所有的民众来听。叫他讲出马共的不好,他说,我会讲,我会讲得很多。他一上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所有的人要团结!我牺牲不要紧,你们要继续抗日!他一枪打下去,死了。这些都是我所经过的。炳贤呢,是在格拉岗上打死一个日本兵之后,给他们追来打死的。一个刘玉麟,农民出身。被抓去,逼他讲,一句不讲。用熨斗烫,烫到死。你看,这些都是无名英雄。”埃德蒙顿,Edmonton. G7 L5 P# s: y; E
6 G+ {0 _3 @- D4 [$ u
陈廷昭还对我讲述了抗日烈士方壮志和他的战友们因为叛徒出卖,被日军处以绞刑,壮烈牺牲的事迹。他说,“当时有个晓波,一个方壮志,他们很壮烈。方壮志一个叔叔方钧壮,方图,都是抗日的中坚分子。是现代日报的编辑。日本来了,他们跑了。他们没有被抓。方壮志留在槟城。流落在我家住,认我妈妈作妈妈。由他联络了很多地下工作的人,经常在我家出出进进。当作他们的联络地方。他被出卖后,在日本鬼子的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最后, 日本人很残忍地杀害了他。”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6 g6 E* }3 R2 i+ V7 d- s
$ [9 ?9 `* b; K. s) K
在马来亚,像这样的抗日勇士很多。我在槟城有幸拜访了两位当年奔赴国难到中国参加抗战的黄埔老兵。87岁的莫源和83岁的简彩生回忆起当年在学校参加抗日活动和报考黄埔军校的情况,都很兴奋。简彩生老人说,“因为我们做学生那个时代,谁如果不参加这种抗日救亡和宣传爱国运动,就不是学生。就是你不够做现代学生。”: m, u4 M' q5 S; L# @0 I

莫源老人也忍不住插嘴说,“我们都是自愿的。” 他说,1940年,中国驻槟城领事馆报纸上刊登黄埔军校招生的广告后,槟城两百多青年学子报名。经过考试,只录取他们六十来人,到中国贵州黄埔分校学习4年之后,分配到了前线。他们的很多黄埔校友都战死在中国的抗日沙场。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G0 [3 D$ Y# E0 E4 F0 c; t

为了纪念那些抗日烈士和马来亚人民抗日胜利六十周年,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举办了主题为“抗日浩气,启迪世代”的图片巡回展,至少有四十一个城镇参与。图片巡回展筹委会主席陈凯希表示,举办这项巡回展意在配合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都在举办的抗日图片巡展,以纪念二战时期英勇牺牲的抗日英烈;宣扬陈嘉庚精神;联合各地华团推动爱国卫土历史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2-2-2011 05: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占领马来亚半岛的时候,最诡异及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既是:为何打蛇不打蛇头?还让蛇头逍遥自在而且一代传一代。有谁知道这件事情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2011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占领马来亚半岛的时候,最诡异及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既是:为何打蛇不打蛇头?还让蛇头逍遥自在而且一代传 ...
五代勇男 发表于 22-2-2011 05:45 PM

不明白.... 你指的蛇头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2-2011 05: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占领马来亚半岛的时候,最诡异及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既是:为何打蛇不打蛇头?还让蛇头逍遥自在而且一代传 ...
五代勇男 发表于 22-2-2011 05:45 PM



    用观落阴的方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1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代勇男 于 22-2-2011 06:00 PM 编辑
不明白.... 你指的蛇头是谁?
半片叶子 发表于 22-2-2011 05:50 PM

“蛇头论”在马来西亚是非常敏感的课题,不能公开讨论。
(提示:翻开二战历史,当年日军为何不费一炮一弹既能占领泰国?同此举一反三异曲同工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1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TuAh 于 22-2-2011 07:40 PM 编辑
“蛇头论”在马来西亚是非常敏感的课题,不能公开讨论。
(提示:翻开二战历史,当年日军为何不费一炮一 ...
五代勇男 发表于 22-2-2011 05:57 PM



    你说的蛇头是某族的统治者吧!
不必好奇,英国人来的时候少数马来和华族英雄(如Mat Kilau和石龙门华人)流血,那里有统治者流血?
感觉上他们想学溥仪当便宜君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1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半片叶子


    希望我可以帮上一点忙,好让现在的年轻人甚至下一代可以从游戏中了解大马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2011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明白你所谓的蛇头论了... 不过这不在此游戏范围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2-2011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片叶子 于 22-2-2011 09:11 PM 编辑

现在大约可以看见几场史实的战役:
1.日军突袭@哥打巴鲁。
2.机场保卫战@?。
3.首都巷战@吉隆坡。
4.山区战役@?。
5.反坦克战@麻坡。
6.惨烈撤退陷阱@巴力苏隆。
7.海峡防守战役@新加坡。
8.最后战役@武吉知马。
有没有更佳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1 09: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以一个虚拟角色来扮演主角,有故事情节。他加入马共抗日。场景可以先以城市为主,然后马来西亚沦陷然后,最后进入森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2-2011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大约可以看见几场史实的战役:
1.日军突袭@哥打巴鲁。
2.机场保卫战@?。
3.首都巷战@吉隆坡。
4.山 ...
半片叶子 发表于 22-2-2011 09:09 PM


你遗漏了另一场更加可歌可泣的战役就是(这也是官方故意遗漏的一段真实历史):数万名华人抗日军部队在丹戎马林Tanjung Malim与日军决一死战;结果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这场战役阻挡及拖延日军南下的速度,英军利用这“事先安排”的时间,退回到新加坡;一部分驻守新加坡;大部分英军乘军舰经爪哇海到澳洲。很显然当年华裔抗日军被英军利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2-2011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nTuAh 于 22-2-2011 11:47 PM 编辑
你遗漏了另一场更加可歌可泣的战役就是(这也是官方故意遗漏的一段真实历史):数万名华人抗日军部队在 ...
五代勇男 发表于 22-2-2011 10:06 PM



    不止!
还有Tg Malim旁边的士林河大战, 差点反攻怡保的--金宝大战!
之前还有英军和日军PK,吉打的日得拉之战和鹅乐河之战

士林河大战, 英军500人死亡,3200被孚;日军死伤77人.
金宝大战, 英军150人死亡;日军500人死亡.








136部队
隶属英国的 SOE (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136 部队的军人根本不知道他们被英国那方称为 136 部队,战争结束后全体人员才知道的。其实‘136 部队’只不过是作战代号而已。

SOE 这个作战单位是在二战时期 Winston Churchill 和 Hugh Dalton 1940 年 7 月提出的。英国在世界各地招揽了 13,000 名人员。SOE 共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由 Major Lawrence Grand 领导的 SIS (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 也就是后来的 MI6),Major J. C. Holland 的 MIR (Military Intelligence Research)和 Sir Campbell Stuart 的 Department EH (Electra House,应该算是中央部门吧?)。他们的作战目标就是将作战单位投放到敌后战线,探听情报、阻碍敌军和破坏敌军设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11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止!
还有Tg Malim旁边的士林河大战, 差点反攻怡保的--金宝大战!
之前还有英军和日军PK,吉打 ...
HanTuAh 发表于 22-2-2011 11:18 PM



    土耳其TERREX 8X8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11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蛇头论”在马来西亚是非常敏感的课题,不能公开讨论。
(提示:翻开二战历史,当年日军为何不费一炮一 ...
五代勇男 发表于 22-2-2011 05:57 PM



http://bbs.tiexue.net/post_3237564_1.html   

二战中的东亚没有沦为欧洲殖民地的独立国只有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泰国。而泰国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列强间的利害关系,在夹缝中巧妙维持生存。所以有人说"中国太大,日本太强,泰国太巧"。而泰国和日本的友好关系先天上来自于地理距离,既不是太近而有冲突,也不是太远而有疏离。后天上因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从精神上鼓舞了被白人压迫的泰国,于是在同是亚洲人的想法下对日本有了好感。在对抗欧美白人的立场上两者一致,故对于日本的行动采取了和欧美不同的看法,比较起来多了更大的容忍。最好的例子就是国际联盟因为满州事变向日本表示谴责的决议时,唯一弃权的国家就是泰国,着实令世界各国吃惊。这样的目的乃是泰国为了在夹缝中生存而采取依靠日本排挤欧美势力的做法。


一九三二年宪政革命后民族主义的狂热崛起导致一九三八年陆军的直接统治,其军人陆陆续续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当时陆军炮兵将校出身的Phibun在1933之后得到陆军派阀集团的支持在1938年脱颖而出就任总理的宝座.此人于法国留学时期深受德义的法西斯和国家社会主义的影响,因此态度上倾向于日本的军国主义.而当时泰国陆军及社会有一股抵抗英法的思潮,称作失地回复运动,这股力量的目的就是要收复在十九世纪割让给殖民强权的土,Phibun与陆军及亲日派主要就是依靠这股力量的支持,维持政权的正当性.在其时陆军相当仰慕日本的军事建制与其在中国的胜利并且仇视西方国家。

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因ABCD包围网感到物资不足苦恼时,当时的Binpun内阁以泰国生产的橡胶和棉大量供给日本,两国关系也就迅速亲密起来,而Binpun也对蒋介石发出呼吁,同是亚洲人应和日本合作对抗白人的压迫,同时鼓动泰国国内的印度和缅甸人的反英情绪。而对于日本方面,积极泰国事务的则是陆军参谋本部,因为泰国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如果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主要可以利用泰国南部的飞机场和港口往南进攻英属马来西亚,同时泰国的资源在南方作战和整场大战都是重要的补给.而且日军的南方作战还有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进攻缅甸后,切断中国的重要外援运输线--滇缅公路,这样还可提供缓冲保护到手的南方油田和新加坡。所以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就已经制定了占领泰国的军事计划,日本根本没有把泰国看作是平等的伙伴.但是在外交上的政治作战,日本人是喊着大东亚共荣圈,大亚细亚的口号,以解放战争的姿态进行南侵而打算扶持众多亲日政权来利用,所以也就必须争取泰国的同盟作为一种装饰品,就跟纳粹的反共十字军一样。


1939年欧战爆发后Phibun就正式声明泰国政府将严守中立,但在和法国交涉互不侵犯条约的过程中却有国境调整的期待,对于这个问题法国则是以设立共同委员会的计划来敷衍,直到一九四一年法国溃败后泰国的国家主义者和领导阶层都认为时机到来,要求索回割给法印的Siemreap,Batanban二省,在经过外交交涉不成后,泰国于是对法开战,向法印边界展开攻击.


泰国陆军在1月6日展开攻势占领了湄公河西岸防御薄弱的地区,但是随着法军的反击,在1月16日就遭到击退而失败.海军方面当时泰国海军有两艘日制2500吨的岸防炮舰,装有4门203毫米炮;两艘英造1000吨炮舰,2门155毫米炮;另外还有12艘鱼雷艇和4艘潜艇。


1月13日,法印总督海军上将Jean Decoux下令海军上校de Vaisseau Berenger率领舰队从西贡出击。舰队中包括轻巡洋舰Lamotte-Picquet和四艘岸防炮舰。鉴于舰艇的速度不同,Berenger上校命令较慢的炮舰先行出发,他则乘轻巡洋舰Lamotte-Picquet随后出发。15日下午,舰队在Poulo Condore北部水域会合,随后收到西贡Jean Decoux海军上将的进攻命令,在旗舰上进行了最后的作战会议后,舰队在晚上起锚并沿海岸向阁昌岛的泰国海军基地前进,据报那里有一艘日造岸防炮舰和三艘鱼雷艇。17日晨0530,舰队进入攻击位置,0605,Lamotte-Picquet号上的水上飞机完成了最后的侦察,并发现了另一艘日制岸防炮舰。由于发现了法国的飞机,泰国海军在0617开始射击,法舰立刻还击。Lamotte-Picquet号的炮击和鱼雷攻击很快将泰军炮舰Sri Ayuthia号击成重伤,Sri Ayuthia随即转向并抢滩。鱼雷艇Trad号接着成为Lamotte-Picquet号的目标并被击中,随后沉没。鱼雷艇Chonburi号和Songhkli号受到法军其它四艘炮舰的射击,很快起火,随即泰国人弃舰逃生,0700左右两舰先后沉没。0638,法军发现了炮舰Dhonburi号,双方对射,法军的射术比泰军强的多,Dhonburi被打哑,随即航行到小岛的后面躲避炮火。0750法舰停火并进行搜救。0840,法舰开始回航,这时候泰国空军开始进行空袭,空袭持续了一个小时,但没有造成值得一提的损失。基本上法舰的损失微不足道,但泰国海军的主力可以说是被消灭了。双方空军的交锋,分别为泰国空军第70战斗机中队的一架霍克III战斗机被法国空军Michel上尉的Loire 130击落,泰国飞行员Juan Sukserm少尉阵亡。9架泰国Ki-30轰炸机在霍克 75战斗机的护航下,攻击法军机场,3架法国空军MS 406战斗机起飞迎击,Laboussiere上士宣称击落2架霍克,这两个战绩未能得到泰国方面的证实,但Tivolier准尉则确定无疑地击落了一架泰国Ki-30,泰国机组成员Boonyan Bansuksawat 和Boon Suksabi中士阵亡,另一方面Sangwan中士单独宣称击落了一架MS 406,Thongkam士官长和Blengkam合力宣称击落了另一架MS 406,事实上法国空军只损失了一架MS 406,飞行员Laboussiere无恙。军事上的失败使亲日派政权发生危机,迫使日本必须抢在英国介入前从中斡旋,在日方的压力下,法国不得不同意泰国的条件,经过此事也就使泰国在形势上不得不更向日方倾斜.


1941年12月美日开战后,日军基于和英军作战的必要必须假道泰国,虽然没有得到泰国方面的同意,但是由山下奉文陆军中将所指挥的25军仍按照既定计划于当日深夜和次日晨,在南部的北大年,宋卡,巴蜀,换浦等地登陆,在东部陆军由柬埔寨越过边界,直逼首都曼谷。战斗开始后泰国军队在各地展开了零星的抵抗,当时Phibun立即宣布停止抵抗,同意日军通过。但是内阁在讨论对日方针时,意见出现分歧,最后由总理决定选择折中方案,不与日本签定军事同盟条约,也不向英美宣战,只同意日军借道。12月9日,泰日正式签署协定:


1.为急速处理东亚局势起见,泰国准许日军借道通过泰境,并尽一切可能给予便利。



2.为执行第1款条例,双方军事当局另议详细附则。


3.日本保证泰国获得应有的尊重。


此条约签定后,两国间的同盟条约谈判也开始了。


“泰日协议”的签定使日军进入泰国合法化,日军的行动远远超过了条约所赋予的范围。日军不仅占领了宋卡,北大年郊外的新机场,此时又占领了曼谷的曼廊机场,铁路和港口也被日军接管,并在各地大量驻军。泰国的一切军用设施均被日军用来入侵马来西亚和缅甸。12月10日,山下奉文的25军突破马来西亚国境,日军配备了泰国的自行车,自北向南进攻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一支日军侵入缅甸内地,切断了中国的对外补给线--滇缅公路,造成来自西方的物资运送中断。


日本政府为了把泰国紧紧控制住,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于1941年12月21日迫使泰国与它签定了”日泰同盟条约”的攻守同盟条约,条约还附有一份秘密条款,规定日本将帮助泰国收复丧失给英国的领土,而泰国将在日本与西方国家的战争中,根据此条约提供日军过境的权利与重要的补给等一切义务。同盟条约代替了12月9日的协议,日军在泰国取得更多的特权。1942年1月25日,泰国向英国和美国宣战,正式参加到轴心国一方,投入了第2次世界大战。


为促使日军和泰国军队紧密合作,特别设立了一个军事联络局,泰国军队受到了日军的控制。为了回报,1943年10月,在日军的支持下,泰军占领了缅甸的警栋和孟板两个掸族地区及寮国北部部分领地,马来亚北部。然而尽管如此,泰国领导阶层最关心的还是保持他们的独立,诚如1942年Binpum对其参谋长所说的”哪一方在战争中溃败,哪一方就是我们的敌人”。



但是战争期间日军在泰国的所作所为,等于是把泰国当作是一个附属国,地位只比满州国和汪政权来的好一点,在经济上1942年4月,泰国的财政访问团访问了日本,签定了”日泰经济协议”,此条约规定了日泰间所谓的”经济紧密合作”,日本军方和财阀势力也就掌控了泰国的经济.在文化上,1942年10月日泰双方在东京签署了文化条约,其中包括把日语定为泰国第二国语,也就是日本想在文化上向泰国渗透达到把泰国满州化的地步。在外交上1942年6月29日,泰国派一名公使前往满洲国;同年7月7日,又承认了汪精卫政权。


另一方面,海外泰人以留学生和驻英美外交官为主,组织了”自由泰国联合运动”进行秘密抵抗并和英美情报机构暗通款曲,其驻美大使Seni Pramoj就自行决定不将宣战布告通知华府。”自由泰国运动”获得相当程度的支持,主要在于泰国民众对日本因战争需索粮食,劳力,物资而对泰国的经济支配感到不满。


至于泰军作为一种装饰品,也就仅仅协助战俘管理,交通线守备,治安维护等低强度的任务罢了,唯一值得一提的大概只有协助桂河大桥修筑一事。当时日军在泰国设立了许多战俘营,把澳洲,英国,荷兰的俘虏士兵关在这里,其中多数人在修建泰国到缅甸的铁路时被折磨致死。基本上泰国的军队是不堪一战的,战争期间中国只在中泰边境部署了一个第93师,就能镇住整个泰国.虽然泰国甘心为日本的附庸,也真的掠夺邻国土地,但对重庆则一直侍奉唯谨,军统有暹罗站,军委会在泰国有专设的暹罗军事专员公署,在情报搜集上有极大帮助.战争胜利后第93师即直入曼谷受降.


1944年日军战局转劣,泰国国会强迫Phinbun辞职,政权落入”自由泰国运动”本土领袖摄政Pulidei手里,由他指派文人Aphiwong出任首相,但陆军的影响力还在。亲英美派组成了一个反日政府,但是在强大的日军驻扎的情况下,宣布继承前政府的政策,实际上秘密和同盟国取得联系,并且准备配合盟军发动一次反日暴动。如果这样做,战争结束后,即可以像意大利那样获得同盟国的地位,又可以保住自1941年以来获得的领土。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日本就投降了。


1945年8月16日泰国新政府发布声明表示,对英美的宣战布告不算数,这本来是世界奇闻,不过在驻美大使Seni Pramoj的斡旋下却成真事,代价就是把所兼并的领土吐出,审判战犯而且成为美军在印度洋的据点。到1948年经历短期占领后通过了新的民主宪法,但文人政府却无力维持稳定局面促使美国考虑重新重用陆军的力量来使泰国可以成为东南亚对抗共产主义的堡垒。于是,Binpun又重新组阁树立反共亲美的政权,其后在中共扶持下的苗共和北越支持的泰共夹击下,和美国的合作更加紧密随后更签订双边安全条约,成为美国在追求东南亚外交政策上最坚定的盟邦。驻泰美军在越战期间一度达到五万人的高峰,但1974年因学生起义和民族主义风潮影响,美军于是撤离泰国。


1955年泰国又开始要求日本政府归还日本在二次大战期间对泰国的借款,日方说泰国在1945年已经宣布废除一切与日本政府签订的条约,当然也包括当时日本政府和泰国签订的借款条约。而泰方则声称借款条约不在废除之列,要求日本偿还借款1350亿日元,日方则说当时有凭据的借款只有54亿日元。最后双方在1955年8月达成协议,日本向泰国偿还借款54亿日元,无偿经济援助96亿日元,共150亿日元作为变相的战争赔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2-2011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中的东亚没有沦为欧洲殖民地的独立国只有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泰国。而泰国的方法是 ...
leevihua 发表于 23-2-2011 09:35 AM

这是已经“美化”的历史版本,大致上的事实虽然如此,不过实际的情况未必如书中那么的完美。
据某些管道的消息说:当年泰王与日本签署“投降协议”,泰国不抵抗日本入侵;换取日本不屠杀泰民。
战后泰王因此失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1:29 PM , Processed in 0.07460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