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boobanzhu

道家養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11-2012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康就博士:武當太乙五行拳 2010/11/20 Wudang Taiyi Five Elements Fist by Dr. HC Yue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1-2012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養生 第十三集 何謂腰腿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1-2012 03: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養生 第二集 經痛是警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1-2012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道教聯合會丁亥年羅天大醮養生講座】

袁康就太極內丹學會
The Tai-ji, Inner Alchemy and Kungfu Practice of Master YUEN Hong-chau

袁康就博士講座:內丹氣功三重奏(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1-2012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康就太極內丹學會

The Tai-ji, Inner Alchemy and Kungfu Practice of Master YUEN Hong-chau

袁康就博士講座:內丹氣功三重奏(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12 12: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贴】《黄帝内经》素问 ● 生气通天论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3-11-2012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大风大雨,看到很多人病。要多懂得照顾身体,尤其肝胆、心脏血液循环,头部、骨骼的问题。
由于流年五黄在东南,东南指肝胆、经络、血液循环的问题较大,要多做运动,养生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1-2012 08: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经·素问》 金匮真言论篇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俞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帝曰: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谿,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11-2012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養生》  腰肌慢性勞損之手法治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1-2012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视個人的心理修养】

  要求人们心胸开阔、性情直爽、能够抑喜忍怒、甘于淡泊、清静无为,具有处世不惊,调适自己心理变化和状态的自制力和适应力,避免感情上的大起大落,始终保持一个心情平和的良好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各种养生之术。

正如孙思邈所说:“故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尽量避免情绪波动和各种愁绪的干扰,是养生的必要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2-2012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贴】养生:论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癌症

中医认为:癌症的形成,无非是正、邪两方面关系的变化。在正气强时,邪不能入侵,癌症也不会形成;当正气因种种原因而虚弱时,邪就能入侵,就能表现出种种变化而形成癌症。正邪交争,反映在整个癌症形成及发展过程中。

  中医所说的邪就是现代医学的致癌因素。从外界来的,称为外邪,从肌体内部发生的,称为内邪或内贼。致病因子致病后,机体引起的种种变化以及症状表现,大都称之为邪。具体多表现为气滞、血瘀、热毒、痰湿等,在治疗上祛邪多用行气、解郁、消瘤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除湿化痰等治疗手段。

  中医所说的正即是正气,泛指机体的抗病机能。所谓正气的概念,包括因遗传等的先天因素和出生初期的哺养以及其后成长过程中的食养、锻炼、精神状态等综合而成的后天因素。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组成的正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肿瘤之所以生成,是因为正气不足,邪气盘踞,“积之成也”。正气之不足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从患病的整体讲,它包括气、血、阴、阳四个方面,从每一个脏器来说,又可表现为某一脏器的虚弱,因此扶养正气,保护正气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上都是重要的环节。

  扶正祛邪贯穿于癌症治疗的始终,但因不同的临床表现如肿瘤的早期可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在癌症的晚期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扶正袪邪的总原则,这是癌症治疗的大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12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八成病人被医死吓死】

据《黄帝内经》所述:“大积大聚不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则死,此治积聚之法也。”“中医治疗肿瘤(古时称为症瘕积聚等)主张把它消下去大半即可,过多地消灭它,就有可能两败俱伤,正、邪同归于尽。”周医师解释说。

“自古到今,中医提倡‘带瘤生存’,就是人和肿瘤并存。”这种与肿瘤共存,并抑制它发展的中医理论,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

有一个病人,98年确诊胰腺癌一直到最近才过世,前后一共存活了13年,其间一直采用中药治疗,“每个礼拜吃几盏(中药),07年到今年他的肿瘤只大了一公分。”周医师介绍说,这个癌症病人可以返工,可以到国外旅行,生活质量几乎和正常人没有分别,这在目前医学界也属罕见。

不过,这种从一开始就来看中医的癌症病人比较少,“大多数情况都是西医不能做手术(比如肿瘤太大了),或是西医手术化疗、电疗后又复发,到了晚期的晚期,才来看中医。”即使这样,周医师医治的这类癌症病人也有不少个案能存活几年。

周医师经过几十年临床研究发现,“百分之八十的癌症病人是被医死或吓死的。”许多人接受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人体本身的正气更加虚弱,自我修复能力受到破坏,再加上有些病人了解到自己的病情,情绪变得悲观,又会加重病情。任何人不能离正气以生存,任何医学也不能舍正气以救人,医学之为用,应是辅助正气以调节病变,顺正气者生,逆正气者死,是自古治疗的大法。

人有求生的本能,周医师强调“不要忽视人体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实际上,世界医学研究也发现,有百分之一的癌症病人是可以不治而愈的。在医治的过程中,他也主张通过“话疗”,激发病人体内在生存的动力。

人体的免疫功能应该越强越好,周医师说,这是一种错误认识:“人类绝大多数的疾病都是免疫反应异常(自身抗体的滴度增高),像糖尿病、皮肌炎、牛皮癣、内风湿性关节炎、甲亢、红斑狼疮等还无法医治的疑难杂症,都属于这类自身免疫病,爱滋病和癌症属于免疫功能降低。”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调整免疫功能,而不是所谓的提高免疫力。

“治病就是要调整身体的平衡,什么医学都不能走极端,医治癌症如采用正邪通杀的破坏性治疗,攻其邪,则邪气去而正气亦脱,正邪同归于尽。”周医师说,中医讲究调整阴阳平衡,先治主要的症候,恢复生理常态,待正气充足,也就是免疫功能调节回复正常,疾病必能自然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12 03: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養生 第四集 中醫理論何謂外感六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2012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養生 第五集 更年期綜合症成因及治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12-2012 1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養生術part 1】江西龍虎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12-2012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養生術part 2  【江西龍虎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2-2012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養生功(武当道教修炼和养生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12-2012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道教養生:談静字訣

    道佛两门,以此为无上妙诀,固无论矣。即儒家中人,亦莫不以此为入圣之基。凡主诚、主敬、主一、主静,与默坐澄心,体认天理,观喜怒哀乐未发之中等等微言大义,均以静为入手法门,亦以静为大本大根。大学谓:「定而后能静」,此是以定致静之教。了一子谓:「静而后能定」,此是以静致定之教。大抵修定法,此心须先能静;心不能静如止水,营营不已,何能定得下来。静可以养心,亦可以养气;静可以养性,亦可养神;同时,还可以养精。圣学——心学、性学,与命学之根基,全在于此!昔唐鉴曾谓:「静字最要紧,大程子惟是静字工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工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濂溪倡主静之说,程子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朱子教人「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并谓「如此三年,无不进者;当验之一两月,便不同;学者不作此工夫,虚过一生,殊可惜!」阳明则更力主静坐,门下有进者,均得力于此。谢龟山教门下于静坐中,观喜怒哀乐未发前,是何气象。盖此实为进德之基!陈白沙更认此「为作圣之功。」凡此,皆静教也。郭蒙泉有诗云:「近名终丧己,无欲自通神。识远乾坤阔,心空意见新。闭门只静坐,自是出风尘。」

人能于行住坐卧饮食起居间,常能作清静观,则自能内不以欲累心,外不以物累形。内无思无念,外无作无为,则自可寂然不动,得见真体矣。学人涵养工夫,全在要心中无事,心中无念,一至大静定境,便可大开慧悟,而一通万通,一得万得矣。初习静定,心常易驰散;在此等时,摄念澄心,内观寂照,久久纯熟,自会欲寂心闭,一尘不染;一念不生之境,亦可立见。

常清净经曰:「夫人神好清,而情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也,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名为得道。」是言欲得清静,入手惟在澄神灭情,寂心遣欲而已!心静则虚,虚则明,明则灵,虚灵不昧,则真体自显,妄念自消,而亦真慧自生,此即为静中得力处也。

习静之要,首在保守灵源,澄清性海。休开世情眼,莫放物欲心。心易放难静,神易扰难清;须将好恶欲乐,荣枯得失,酒色财气,是非人我,寿夭生死,爱憎烦恼等等一切诸心,一齐放下,斩截净尽;如愚如痴,如寂如死,方可有少分相应。世人心多,烟霞气少;贪爱心多,山林气少,随在生心,随住起念,何能得静定之功,以为入道之基也。故古真诗曰:「大道人情远,无为妙本基;世间无爱物,烦恼不相随。」若十二时中,总在爱物中打滚,又何能断得烦恼?静得心性?

念不起,则易得明心之验;心不动,则易收见性之功。心体空,则性体见;性体空,则道体见;而此则惟有在「清虚静寂」中求之。心易思、心易驰、心易放、心易动;欲使其静,或用「制心一处」之法,或用「聚心一缘」之法,或用「观照守寂」之法,或用「藏心于心」之法,均所以求静定其心也。白紫清有言曰:「藏心于心而不见,藏神于神而不见。故能三际圆通,万缘澄寂,六根清净,方寸圆明,不滞于空,不滞于无,空诸所空,无诸所无,至于空无所空,无无所无,净裸裸,赤洒洒,则自灵明独存矣。」此藏心于心之教,既不根于儒家,亦不根于佛家,而系根于庄子,乃道家之所独教也。

古真谓:「守清净恬淡所以养道,处污辱卑下所以养德;去瞋怒,灭无明,所以养性;节饮食,薄滋味,所以养气;遣爱欲,绝思虑,所以养心。然我性定则情忘,形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衰,此自然之理也。」而其所以能致之者,下手惟在一静字法门也。

一心虚明,始能神气内安;一心清静,如能神气内定;能安能定,方得谓之真功起步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2-2012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傳貼】道教養生-中醫食療治眩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2012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養生:傷風與鼻敏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1:18 PM , Processed in 0.05843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