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hamitaichi

佛法中觀論以及因果的探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9-2010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5-9-2010 10:55 PM 编辑

诸法实相的绝对真理

在日莲法华系的法门,在日常的修行的法华经勤行中, 都会以空假中三諦的十如三转读实相,显示空、假、中三谛圆融之理
「於當宗如天台所釋,三遍讀功德勝」 -日莲御書

空假中三諦的十如是的三转读法:

十如是-空諦
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 如是本末究竟

十如是-假諦
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 如是本末究竟

十如是-中諦
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 如是本末究竟


智者天台大师在《法华玄义》卷;“十如三转”的读法解释说:“一云:是相如,乃至是报如;二云:如是相,乃至如是报;三云:相如是,乃至报如是。”“是相如,乃至是报如”,重点是突出“如”,即是“空”理;“如是相,乃至如是报”,重点是突出“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等,即是“假”理;“相如是,乃是报如是”,重点是突出“如是”,即是“中”理。三者虽可用不同的读法,但只为显示一实谛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9-2010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咖啡豆 于 6-9-2010 11:10 AM 编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诸比丘,在受、想、行、识中能有何种实质?」
《相应部》第三卷

你在帖子 81# 中提到「诸法实相的绝对真理」 请问这是你自己认为的麽?我有些不了解,这么说好像与佛教三法印中「诸法无常印」有些背道而驰。因果法则必须与缘起法相辅相成,否则就好像知道1+1=2,却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一样。

苦集灭道 - 「四圣缔」应该会比你转载的「空假中三諦」来的更详细、更透彻,或者你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诠释?

「我已为汝等制定法和毗奈耶(戒),我入灭以后,汝等以此为师。」
《大般涅槃经》

「诸比丘,定由戒支持,带来甚多果实,带来甚多优势;由慧支持之心,完全从贪欲、有、邪见与无明中获得解脱。」
《长部》第一六经

以上,就是我强调的戒定慧 - 「三不漏学」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豆 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0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7-9-2010 11:05 AM 编辑

回复#82咖啡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诸比丘,在受、想、行、识中能有何种实质?」-《相应部》第三卷

是指假諦(俗諦/世諦 )的角度来观实相



提到「诸法实相的绝对真理」 请问这是你自己认为的麽?我有些不了解,

「诸法实相的绝对真理」是指空、假、中三谛圆融的角度来观实相



这么说好像与佛教三法印中「诸法无常印」有些背道而驰。因果法则必须与缘起法相辅相成?
苦集灭道 - 「四圣缔」应该会比你转载的「空假中三諦」来的更详细、更透彻,...诠释?

( 四諦:苦、集、灭、道)小乘讲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是指假諦(俗諦/世諦 )
认识这个世俗諦世界,佛家教众生修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四念处, 对治假諦四颠倒观

常乐我净-涅槃四德 - 是指真諦 ( 空諦/第一义諦)     
所谓常乐我净,是指去除假諦四颠倒之后的真正的常乐我净,才能达到真正的真諦 常乐我净,
即所谓四德。我们应该努力理解什么是假諦四颠倒,进而远离假諦四颠倒,从而达到真正的真諦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

[ 涅槃经: 汝等比丘,当知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亦复如是。为大医王出现於世,降伏一切外道邪医,诸王众中唱如是言:我为医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比丘当知,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於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於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凡夫愚人所计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是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 ]

http://baike.baidu.com/view/110866.htm


大乘的教义以佛说的。《法华经》《大集经》与《般若经》为依据,大乘一实相印 就是诸法实相的道理,因为大乘教义是以实相真諦心为根本。
实相真心,就是真如心,实相无有一切虚妄之相。真諦心就是真实之心,而不是假諦虚妄之心。


[《法华经·方便品》:“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
《法华玄义》:“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说,修之得道;无三法印即是魔说。大乘经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若无实相印,是魔所说。” ]


http://www.hudong.com/wiki/%E6%B3%95%E5%8D%B0


实相具有三谛的角度:
第一实相无相 它的本体,真实不虚,没有种种千差万别,虚妄生灭的幻想,就是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平等一相,是真谛的角度来观。

第二实相无不相 实相的本体,虽然是空无所有,无一法可得,但是他能够随缘显现千差万别,一切诸相,没有一相而不是实相,这就是头头是道,法法皆真。具足四圣六凡,迷悟因果,万事万物一切诸相,是假谛的角度来观。

第三是实相无相无不相 - 这个中谛实相真心,是不变随缘。正当随缘显现一切诸相的时候。可是他的本体,空无所有,无一相可得。正当空无所有的时候,却是真空不空,又能具足妙有。正当随缘现出一切诸相的时候,但是妙有非有,本体乃是真空。这就是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这种真空妙有的道理就像一面镜子照东西一样,镜子本体是空无所有,又能随缘显现青黄赤白种种颜色,镜子虽显种种颜色,而镜子本来却是空无所有。但是镜中所显现之色,若说他是有一定颜色,又是妙有非有,若说他是没有一定的颜色,又是真空不空。所以说实相真心,正是真谛假谛,二谛融通,空有二相无碍。所以《华严经》说:‘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我们能够悟明实相真心,无相无不相的不可思议的道理,回过头来看现在世间的众生世界万事万物,一件件一桩桩都离不开这个实相真心 - 是中谛的角度来观


我已为汝等制定法和毗奈耶(戒),我入灭以后,汝等以此为师。」-《大般涅槃经》
佛陀在《涅槃经》中所强调的,以“法”和“律”为师。,“法”與“律”是並舉的。
- 巴利文本涅槃經(長部,第16經,154): [阿難!若於汝等中,有作如是思維:“大師之教言滅,我等無複有大師。”阿難!勿作如是見。阿難!依我為汝等所說之與律,於我滅後,當為汝等大師。]
-般泥洹經(大正1,188a23-26)[汝諸弟子,當自勖勉,無以懈慢,謂佛已去,莫可歸也,必承教,常用半月,望晦講戒,六齋之日,高座誦經,歸心於經,令如佛在。-大般涅槃經(大正1,204b27-c1)]
-大般涅槃經(大正1,204b27-c1)[爾時如來告阿難言,汝勿見我入般涅槃便謂正法於此永絕。何以故?我昔為諸比丘,制戒波羅提(律 )木叉,及餘所說種種妙法 ( ),此即便是汝等大師,如我在世,無有異也]

依照佛教學者的共識,
有小乘戒(即聲聞戒或比丘戒) 與大乘戒(即大乘菩薩戒-十重和四十八轻戒)

小乘:
出家比丘是声闻众,严格地说,比丘戒是修小乘戒

大乘:
有在家菩萨与有出家菩萨(即大乘菩薩戒)
有出家菩萨有修小乘戒和大乘菩薩戒,
有出家菩萨有仅修大乘菩薩戒, 不修小乘戒
有在家菩萨仅修大乘菩薩戒,不修小乘戒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南无法 ->南无妙法-莲华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0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3# 清池
那么你的实践在哪里?你认为修佛法是修什么?修四念处而已(或怎么修)?戒定慧又在哪里?嗯,我很不解你那些那些非白话又非古文的回复。抱歉,可否尝试用自己的话来诠释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0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咖啡豆 于 6-9-2010 02:27 PM 编辑
南无法 ->南无妙法-莲华经
清池 发表于 6-9-2010 01:10 PM

佛教三宝,佛、法、僧之中 - 「法」指一切律藏经典,并非单一的《莲华经》,这点请询问你的师父。

备注:若回复中有穿插其它文章部分章节,请注明来源和作者以示尊重。谢谢合作

豆 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0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6-9-2010 03:21 PM 编辑

回复#85咖啡豆
佛教三宝,佛、法、僧之中 - 「法」指一切律藏经典,并非单一的《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Sad-dharma Pundárīka Sūtra),
梵文 Sad-dharma,中文意为“妙法,正法"

译本
-秦鸠摩罗什译的7卷28品,译为《妙法莲华经》
-晋竺法护译《正法华经》10卷27品
-藏译本为日帝觉和智军所译,题名《正法白莲华大乘经》
-隋阇那崛多和达摩笈多重勘梵文,译为《添品妙法莲华经》7卷27品


正法 在 <佛光大辞典> 中的 解释:
梵語 Sad-dharma ,巴利語 saddhamma。指真正之法,纯正的法, 亦即佛陀所說之教法。又作白法(梵 S/ukla-dharma)、淨法,或稱妙法。( 白 -纯正, 纯淨的)
凡契當於佛法正理之法,皆稱正法,如不取不著之法門、大菩薩之法。
據大毘婆沙論卷一八三載,如來正法有世俗、勝義之別,世俗正法指名句文身,即經律論;
勝義正法則指聖道,即無漏之根、力、覺支、道支。
又俱舍論卷二十九以為世尊正法之體有教、證二種;教正法,指佛所說之經律論三藏;
而三十七品等菩提分法,則為證正法。換言之,教正法即世俗正法之體,證正法即勝義正法之體。〔
雜阿含經卷二十五、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八、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五證勸品、雜阿毘曇心論卷十、大智度論卷三十四〕
http://zh-cn.oldict.com/%E6%AD%A3%E6%B3%95/16/

Namo Sad-dharma  : 南无妙法 / 南无正法 / 南无佛陀所說之真正,纯正的法.  
Pundárīka :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莲华)为喻,比喻佛正法之洁白、清净、完美。
Sutra : 意为“经, 即佛陀所說之教法


南无妙法莲华经, 梵语:Namo Sad-dharma Pundárīka Sūtraya

http://tieba.baidu.com/club/6883547/p/781638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6-9-2010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6-9-2010 05:54 PM 编辑

回复#84咖啡豆


那么你的实践在哪里?你认为修佛法是修什么?修四念处而已(或怎么修)?戒定慧又在哪里?


公元十三世纪,日本僧人日莲因读《涅槃经》中“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一段,决定选择一部经典为自己的修行依据。后来,日莲开始对外宣说只有《法华经》才是成佛之法,建立了“日莲法华宗”,

日莲宣扬“三大秘法”的教义。三大秘法即是本门的(法华曼荼罗)本尊;本门的题目;本门的戒坛。以此概括戒、定、慧三学。

本门的(法华曼荼罗)本尊即日莲宗系的定学,是指“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常住不灭”,其形相为“十界曼荼罗”,在其绘的“曼荼罗”中央,写“南无妙法莲华经”七字,为十界曼荼罗的总体,周围画诸尊而为别体,横向表十方,纵向表三世。这就是日莲宗系所奉的法华曼荼罗。

本门的题目即日莲的慧学,指日莲宗系皈依法华曼荼罗本尊的修行方法即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七字。日莲宗系认为此七字已代表一切法,唱诵此七字,都能成佛。

本门的戒坛即日莲宗系的戒学,即是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七字,以此七字为自己的戒坛 (发菩提心,发大乘菩萨愿法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0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7# 清池

楼上的佛法太深奥了。小的愚蠢,消化不来了!
我还是干活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9-2010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84咖啡豆

公元十三世纪,日本僧人日莲因读《涅槃经》中“依法不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
清池 发表于 6-9-2010 03:50 PM

几乎都是转载,嗯~这些都不是你的想法,难道你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麽?还是,你自己也还没有完全消化?我只能说,你的以上内容也答非所问,没有直接回答道我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0 05: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6-9-2010 06:07 PM 编辑

回复#88咖啡豆

因为
1)工作太忙,没有时间
2)自己的中文不好
3)不用再造车轮,用现成中立的,

法华法门就是法华法门,天台的,日莲的,最澄的,显密汉土日土印度的都是一脉相通的,在大乘大藏经都能找到文献和原典。

若我没有自己对法门消化,就不会答你那样细,那样快


若你还有不能消化之处,方可再一一细问,我尽量解释,从你的前发文,好像你方有障碍不通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0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0# 清池
我不这么认为,或许你记忆力很好,读过后知道大概在哪里找。但我之前也说了佛法是实践在生活里的,不是看、听或说说而已,否则那就只是 - 口头禅。我要强调,有时读到看到不一定表示明白、知道其中含义,明白、知道其中含义也不一定真的已拥有作者的智慧。

此外,先前你说了自己是法华宗,可是你以上却贴了后期日莲宗(日本日莲僧人所创办)的内容?嗯,在我有限的佛教历史概念里,这两宗派修的内容好象有所不同吧。不是我要分裂佛法,瞎修杂修是很危险的,先请示您师父吧。

之前我所提问的,答案可大致在圣严法师这篇《 正信的佛教》 - 佛教的修持方法是什麼?的文章中找到,法师是以整体佛教各宗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0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6-9-2010 07:28 PM 编辑

回复#91咖啡豆

1) 我尽量从经藏和中立文献来解答,指给人让他们可以自己探討

2 )那是中国天台宗自己对宗门的分析,法华宗有分中国天台宗,日本天台宗,韩国天台宗, 又有分天台法华宗系 和日莲法华宗系。
日莲还自称天台沙门,创日莲法华宗, 中国天台宗也承认日莲为天台宗门下,供养在他们的祖师堂。
两宗派修的离法内容理方面大多数同的,但事方面就有同和不同之处

但中国天台宗也派门下到日本天台(密乘)宗和日莲法华宗学习。(日莲的法门也提供天台宗事的多一种法门)
日本和韩国的同门也在帮中国天台宗复兴。


《中华天台宗通史》
第四节 近现代港台及国外天台宗 / 一、香港、台湾的天台教学 / 天台宗在香港 / 天台宗在台湾 / 二、日本的天台宗、日莲宗 / 日本天台宗 / 日莲宗 / 三、韩国天台宗
http://fo.ifeng.com/foxueshudian/tushu/shidi/200708/0803_68_45199.shtml



天台宗: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在平安时代(784~1192),与真
言宗并列发展,史称“平安二宗”。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莲宗。当今,日本天台
本宗、日莲宗都很兴旺,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http://www.bailinsi.net/05wsbl/04wcl/04zpyl/001ttz.htm



3)圣严法师自己也是在日本的日莲宗立正大学读佛法的,法鼓山也和日莲宗立正大学结为姐妹校,
圣严法师的现代化佛
学基础也是从日本佛教(立正)大学那儿得来的。圣严法师在立正大学读佛法,他的教授和同学多数是日莲为宗的,他自己当然也有学习日莲的法门。虽然圣严法师是第一位汉土佛学博士的法师,但在汉土国外以经有数上百的佛学博士法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0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91咖啡豆

1) 我尽量从经藏和中立文献来解答,指给人明灯 让他们可以自己探討

2 )那是中国天台宗 ...
清池 发表于 6-9-2010 06:23 PM

指给人明灯?未经求证、没有可靠的来源就转载,难道不怕误导、误人误己?

我再次提醒,转载即使部分章节也注明资料来源或作者,并说明自己的看法。若没有注明或没有说明看法,版主将秉公处理。希望你能够配合,谢谢。

豆 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0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6-9-2010 07:17 PM 编辑

回复#93咖啡豆
我不知自己的法门?那请指哪方有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0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觉的你有讨论的成份,很多时候我再提问了,你也转载一大篇的内容,没有多加诠释也没有讨论的重点。或许是没有说明自己的看法,你很多时候立场和观点是模糊的。

除非能够用自己的体验或理解来表达,再透过可靠的文献或资料来辅助。或否则转载再好的文献或资料也是恍然,因为那些都不是你的智慧。

好,就此打住。我不过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有冒犯请海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9-2010 07: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95咖啡豆
这就是你我观点分别之处,大乘显教是依佛典如说修行,你的修行中间就不必加入我的观点,顶多是依各别派的理事的小分别, 但大基础的理学方面都是一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9-2010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7-9-2010 06:55 PM 编辑

引用

坛经与禅宗的故事. 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博导)
在中国的佛教史上,有过很多宗派,但是惟一最彻底中国化的,却是中国自创、号称不依傍任何佛教经典的禅宗南宗。

第一首非常重要,他反驳神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
后面两句话,“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在后来通行的各种本子里面改成另外两句。叫做“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故事的象征性意义,可以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神秀的那首偈语里面.代表的是佛教一直奉行的一种传统观念。就是说世界分裂成两个:一个是混浊的世俗世界;另外还有一个清静的超越世界。为了让人离开混浊的世俗世界,进入清净的超越世界,佛教告诉人们。你要同归到内心中去。但是你的心就像一个镜子,灰尘不断会落下来。要不断地擦拭。这个思想代表了佛教的一个传统想法,叫做“法有我空”。“法”有“我”空,这就要用“时时勤拂拭”,来防止心灵受到世俗的污染。但是,六祖惠能的那首偈语却讲了另外一个道理,非常干脆利落,就是说一切都是虚幻的,既没有智慧树一样的身体,也没有什么透彻如明镜的心灵。外面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一样,都是“空”,都是幻相,这样就把佛教大乘般若学的“空”这个概念推向了极端。神秀和惠能的这两首偈语,象征着对于“空”这种概念的不同理解,一个是传统佛教的理解,一个是中国式佛教的理解;这就预示着中国式的禅宗在很多方面就要取代传统的佛教了。

第二,这两首偈语间的差别迅速地引来了两种修行方式的变化。传统的佛教有很多自我修行的办法,比如说自我约束、自我惩罚、自我教育等等。早期的佛教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人的心灵得到解脱。因为他们认为,人的心都是被五阴黑云所覆盖,所以你要想清除这个五阴黑云,你就得苦苦地去清洗。但是,由于惠能认为一切都是虚幻,所以对污染的抵抗就不必要,因为从本质上说,污染本身也是虚幻的。惠能说,佛性本来就是清静的,哪里会有什么污染不污染,所以他一下子就把修行者从苦苦的修行中解放了。这种“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的方法,实际上是把早期佛教的那种自我约束的戒律和苦苦修行的方法全抛弃了。他使人们有了一个新的解脱方式,这个方式就是不必解脱,回头看去,原来此岸就是彼岸。惠能的这个思路使得中国禅宗有了一个自我拯救的新方式,使得宗教也不再是宗教,只是一种信仰;在他的信仰世界中,只要意念中一个转向,就可以大彻大悟,于是,做禅宗信仰者已经变得很轻松了。这两首偈语之间代表了一种思路的转换,这种思路的转换,可以说是从印度佛教追求解脱的立场到中国道家追求自然的立场的转换。

第三,如果修行的必要性被取消,那么作为信仰者互相认同和互相监督的宗教组织,是否还有必要存在呢?同样,如果真理的获得和心灵的解脱,只是个人的和内心中的事情,那么,把信仰者组织起来,并且是把“俗”和“圣”,即世俗世界和超越世界区分开来的寺院。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因此,这一故事以及后来的历史其实预示着作为宗教的佛教自我瓦解的开始。


《坛经》中的若干关键词 现在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个问题,就是《坛经》中的若干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叫做“自净”。惠能在《坛经》里面讲,智慧就是般若之智,世上的人本来自己就有,“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人性本来就是清净无垢的,“世人性本自净”。早期的佛教强调,信仰的起点和信仰的终点是不一样的,人性与佛性也不一样,人对于佛教的信仰就在于提升人性而趋近或达到佛性。但是,从中国的南北朝以来,有—个思路一直非常强烈地在瓦解这个思路,就是人人都有佛性。传说中的禅宗的第一代宗师达摩也说“含生同一真性”。由于肯定了人人都有佛性。于是解脱和超越的关键就渐渐地不再是别人来拯救自己,而是自己来拯救自己。一般人的思路还是依靠修行,要通过自己对自己约束来拯救自己,但是由于惠能非常强调“自净”,因此传统的修行和学习就不太需要了。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无念”、“无相”和“无住”。惠能在《坛经》中提出来,要“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念而不念”,所谓“念而不念”,就是不执着于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处在一种所谓自然的、放松的、适意的状态里。按照禅宗的说法,人应该对一切现象世界及现象世界留在你心里的那些念头,采取一种“无念”的状态,就是虽然有“来”,但是不“执”,“无念”就是不固执、不留恋、不沉湎,随意而自然。“无相”,同样是“于相而离相”,“无相”的境界是什么?就像风过耳,影过眼一样,使自己不被一种形、色、声而束缚。但“无相”不是拒绝和偏执,而是自然。“无住”就是在一切现象中不停留自己的意识的脚步,《坛经》说在一切现象上不要固执、不要留恋、不要停留。如果你有一念停留,那么你所有的意念就被停留,等于被这个念头所束缚,所以它后面讲,“于一切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这样,就基本上把禅宗和佛教的思想完全地转到了中国老庄的思路上来了。

第三个关键词是“不立文字”。《坛经》说,终极境界的体验和观照,应该是“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本来,语言文字是对现象的命名,用佛教的话来讲,“名者想也”,一个名词出现在你的面前,会引起你的想象和联想。对于佛教来说,最关键的是要让人体验那种轻松的、超越的终极境界。可是这种终极境界,又是不可以言说的,所以佛教经常讲“不可思议”。禅宗很早就主张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因为语言文字有时会在人心里产生一种阻隔。如果你只是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于理性来了解这个世界,那么按照佛教的说法,分析性的理性和语言是无法描述和体会那种终极境界的。禅宗要在“无念、无相、无住”里体验这个终极境界,非常反对人们用语言来描述。禅宗一方面提倡“以心传心”,直接用本心来领悟,另一方面它也有很多破坏和扭曲语言的方法,让你自己去体验,面向事物本身。

第四个关键词是“顿悟”。既然人的解脱的关键在于人的自身,人最重要的是“自性清静”,而且能够在刹那间做到“无念无相无住”,能够抛开语言文字,那么,一刹那间人在意识的转换中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惠能认为,只要在自己心上“无念无相无住”,信仰者就可以超越和解脱,在心灵意识的转换里达到一种自己感到轻松的境界,这就是被后来人称之为“顿悟”的法门;而这种“顿悟”的法门就是区别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的一个重要标志。

整个《坛经》最重要的就是这四个关键词。如果套用几个不太准确的现代概念来总结它们,
可以说,
第一个词属于佛性论,讲“性本自净”;
第二个词属于修行论,讲“无念、无相、无住”;
第三个词属于认识论,讲“不立文字”;
第四个词属于境界论,讲“顿悟”。


第一,公元八百多年的时候,有个人叫韦处厚,他给一个死去的和尚写了个碑文叫做《大义禅师墓志铭》,说神会的学生和他学生的学生“竞成檀经传宗”;他认为,这句话说明《坛经》是神会编出来用来做传宗凭证的一个东西。
第二,敦煌文书中发现了很多神会的资料,神会讲的很多道理和《坛经》讲的一样,可见《坛经》是神会编的。
第三。从历史上看,使禅宗真正在中国取得绝对优势的是神会


同时,《坛经》的文本确实是在不断被增添、修改、补充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坛经》并不是原本。现在在敦煌发现的《坛经》,抄写时间大约是公元780年左右,只有一万两千字;日本京都的兴善寺,藏有一个宋代初期抄成的《坛经》,已经有一万四千字,北宋中期的契嵩校订本,已有两万字;现在通常读到的是元代宗宝和德异分别依据契嵩的本子编成的一个版本,有两万三千多字,分成十章。


www.fjdh.com/wumin/HTML/62161.html
www.xici.net/u144285/d1055694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9-2010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7-9-2010 07:32 PM 编辑

回#97

好吧,我来反驳葛兆院长对大乘佛教佛理的漏点

1。 大乘佛教根本都不是二元论的,所以没有所谓的混浊的世俗世界和清静的超越世界。 用基本的龙树二谛中观论,就知道假谛和真谛都是一个世界的实相,只不过是观点的角度不同。

2这根本不是一个新的解脱方式,在佛陀时代教导他的第子时就是这样的转换自身的观点而觉悟的。
佛陀有打铁,洗衣,扫地的第子都因在正确教导下,自身的观点转换而觉悟。

3在大乘佛教,世俗世界和超越世界根本是一体的,没有分别的,佛陀在世一样的教导他的出家和在家第子,菩萨也以出家和在家的身在帮佛陀度人,而且佛说没有污泥是不能涌出白莲的,十法界是有佛界到地狱界的,没有九界的基础就没有佛界的涌现。, 也就是锁活没有在现实世俗世界奋斗和修行,是不会成佛的,佛陀也以自己的在行度人的行为身教为做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1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众因緣生法
我说皆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11:09 AM , Processed in 0.06770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