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716|回复: 57

五蕴十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8-2010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free.yes81.net/Mahasi/view-4927.html

《杂阿含经》第五十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东园鹿母讲堂。
尔时世尊于晡时从禅觉,于诸比丘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

时有一比丘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耶?”
佛告比丘:“还坐而问,当为汝说。”
时彼比丘为佛作礼,还复本坐,白佛言:“世尊,此五受阴,以何为根,以何集,以何生,以何触?”
佛告比丘:“此五受阴,欲为根,欲集、欲生、欲触。”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随喜,而白佛言:“世尊为说五阴即受,善哉所说!今当更问。世尊,阴即受,为五阴异受耶?”
佛告比丘:“非五阴即受,亦非五阴异受。能于彼有欲贪者,是五受阴。”
比丘白佛:“善哉世尊,欢喜随喜!今复更问,世尊,有二阴相关耶?”

佛告比丘:“如是如是。犹若有一人如是思惟:‘我于未来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识。’是名比丘阴阴相关也。”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名阴?”
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总说阴,是名为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如是比丘,是名为阴。”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更有所问。世尊,何因何缘名为色阴?何因何缘名受、想、行、识阴?”
佛告比丘:“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所以者何?诸所有色阴,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触缘故。名色因、名色缘,是故名为识阴。所以者何?若所有识,彼一切名色缘故。”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更有所问。云何色味,云何色患,云何色离?云何受、想、行、识味,云何识患,云何识离?”

佛告比丘:“缘色生喜乐,是名色味。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若缘受、想、行、识生喜乐,是名识味。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于受、想、行、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更有所问。世尊,云何生我慢?”
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于此生我慢。”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得无我慢?”
佛告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不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更有所问。何所知、何所见,疾得漏尽?”
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疾得漏尽。”
尔时会中复有异比丘,钝根无知,在无明壳,起恶邪见,而作是念:“若无我者,作无我业,于未来世,谁当受报?”
尔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念,告诸比丘:“于此众中,若有愚痴人,无智无明,而作是念:‘若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作无我业,谁当受报?’如是所疑,先以解释。彼云何比丘,色为常耶,为非常耶?”

答言:“无常,世尊。”
“若无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世尊。”
“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比丘,若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是见者,是为正见。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便修厌,厌已离欲,离欲已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说此经时,众多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8-2010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5-8-2010 11:09 PM 编辑

选译自《杂阿含经》第五十八经——译于八关斋戒日
我是这样听说的:
在古印度舍卫国王舍城的地方,有一位鸯伽国长者之女,叫做鹿子母。她财力雄厚,归信佛陀,故而为佛陀捐资建造了一座讲堂,这座讲堂就叫做东园鹿母讲堂。
有一次,佛陀驻锡在该讲堂中。当时世尊于下午三点到五点左右,刚从禅定中出定,从禅坐中起身,走到众比丘面前,将坐卧具铺陈于地上而坐。
佛陀对着比丘们说:「比丘们,受阴有五种(五取蕴),是哪五种呢?分别是: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
这时,有一位比丘从他的座位起身,整理好他的衣服,将身上的架裟只覆盖在左肩上,袒露着右肩,走到佛前,右膝跪地,恭敬合掌地对佛陀说:「世尊,这五种受阴(五取蕴),是否就是色受阴、受受阴、想受阴、行受阴、识受阴?
佛陀表示他会回答,不必跪着问,要他回到他的座位上坐着问就可以了。
这比丘便听从佛的指示,回到他的座位上去。

但当他回到座位上坐好后,随即便发出第二个问题【根】
这比丘问道:「世尊,这五受阴(五取蕴)从何而生?是什么原因令它们集聚在一起,然后产生,接着不断向外境攀缘接触?」
佛陀回答他:「比丘,这完全是由于贪欲。以欲为根,因欲而集,因欲而生,因欲生触。」

这比丘听后,内心充满着法喜,接着又提出他的第三个问题【阴即受】:「世尊,您对五阴的解释,我已经明白了!想再请问您,这五受阴是本来就有执取?抑或是除了五受阴以外,另外还有执取(是执取造成五受阴『五阴异受』)?」

佛陀回答:「比丘啊,你这两种说法都不对!五阴【五蕴】如果生起欲贪【爱】,那么就是五受阴【五取蕴】。是欲贪【爱】导致执取【取】,所以应该说是有欲贪【爱】故有执取【取】。简言之,欲贪【爱】才是五受阴【五取蕴】的罪魁祸首!」


比丘听后非常满意,又提出第四个问题【二阴共相关】:「世尊,您的分析真的是很清楚,我的心里现正充满着法喜。想再请问前一生的五阴与下一世的五阴是否相关?」

佛陀回答:「是的,没错!这前生的五阴与后世的五阴是有牵连关系的。举例来说,有一人心里总是这样想着希望我在来世能获得如是色、如是受、如是想、如是行、如是识。然而此人今生未了,便妄想来世如何如何,这必然会造就阴、阴相续」。


这比丘又提出他第五个问题【名字】:「世尊,听完您的解析,令我喜不自胜。可否请您对五阴作个总解释呢?」

佛陀回答:「要了解五蕴,当从十一种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它的情况。在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在位置上,则有内、外之分;在性质上有粗、细;在型态上有美、丑;在空间上则有远、近。比如色蕴,不要说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就是昨日、今日、明日,这色蕴也是变异不定的;在内则有身体的器官内脏,在外则是身体的外表;如眼睛、鼻子等是粗色【有见有对色】,细胞、神经等则是细色【不可见有对色】;婴儿的皮肤是好色,起皱纹的皮肤是丑色;现前的身体是近色,过去或来世的身体则是远色。其余的受、想、行、识等,以此类推,都是无常变异的。」。


比丘听后非常的欢喜,又问第六个问题【因】:「世尊,又是什么样的因缘造成五阴呢?」

佛陀回答:「色蕴的六根是由地、水、火、风等四大元素聚合而成的。其它如受、想、行等三阴则是缘于【触】所生起的,如果六根没有与六尘接触,则不会生起苦、乐、不苦不乐种种复杂的感受,没有这些『受』,那么『想』与『行』也就不会跟着生起。至于『识蕴』则与『名色』是互为因缘。

比丘又提出他的第七个问题【味】:「世尊,您能不能再解释对这五阴的贪爱染着【味】、所生的后患【患】及如何远离【离】?」

佛陀回答:「比丘,对这五阴所生的快乐感受贪爱执着就是【味】,五阴时时刻刻无常、变易、不定,故而其快乐感受亦非恒久不变,想要永保这乐受,却又无能为力,只能任令它散灭,面对这样无奈的现实所产生的苦恼便是因贪爱执着所生的后患【患】,若能调伏对五阴的贪爱,进一步舍离执着,便是【离】。」。

比丘接着问到他第八个问题【我慢】:「世尊,什么是我慢?又是如何产生的?」

佛陀回答:「比丘,如果没有智慧的凡夫,一直执着这样的观念:『五阴就是实在的我,或者除了这五阴以外还有一个真我或灵魂存在,或者是真我、灵魂与五阴合一并存了』等,那么他就会因自我中心作祟而生起我慢,故而凡事只会先想到自己,或者觉得自己优于别人。」

比丘接着问第九个问题【无我慢】:「世尊,我明白了。但要怎样才能消除我慢?」

佛陀回答:「如果能够正见这五阴不是我,因为不是我,所以也不是我所拥有之物,更不是另有一个我或灵魂在这五阴之内,这样就不会生起我慢了。」

比丘提出他的最后一个问题【疾漏尽】:「世尊,那要怎样很快地灭尽一切烦恼,得到解脱呢?」

佛陀回答:「比丘,如果在一切情况下,都能正知正见五阴非我非我所,这样就可以很快地得到解脱了。」


此时法会中有一个愚痴的比丘,心中生起了这样的一个邪见:「怪了?!世尊说无我,如果真的是无我,那么现在的我作善恶业,来世又是谁在受报呢?」

世尊以他心通很快地知道这名比丘的想法,便对比丘们说:「你们之中还是有人听不懂我的教法,竟然心中还会生起这样的疑惑:『世尊说无我,如果真的是无我,那么现在的我作善恶业,来世又是谁在受报呢?』好吧!我再为你解释一遍!比丘们,你们说这色蕴的性质是恒常不变的,还是无常变易的?」

比丘们回答:「世尊,是无常变易的。」

佛陀说:「既然他是无常变易的,你们自己说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比丘们回答:「是不好的!」

佛陀说:「既然你们说它是无常的、是不好的,那么有智慧的圣贤弟子在这五蕴中还会发现有我、我所有、或者五蕴就是我、五蕴中另有一个我或灵魂等等现象吗?」

比丘们回答:「不可能的,世尊!」

佛陀说:「比丘们,就是这样!你们应当在一切的情况去观察这五蕴非我、非我所、也不是除了这五蕴以外或其中还有另一个【我】的存在等现象。这样你们才会生起离欲的决心,进修八正道,正向解脱,最后便能自知自证『我生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当佛陀说完后,会中已有许多比丘心得解脱,证阿罗汉果。其它的比丘听完佛陀的教诲后,都心生法喜,决定依照佛陀的教导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8-2010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问题....

五取蕴的根--贪欲是指什么?

【二阴共相关】, 人的五蕴过渡到天人或"极乐世界"众生的五蕴有分别吗? 比较喜欢天人的五蕴还是"极乐世界"众生的五蕴
  
五蕴内无我, 有人以为五蕴外有我吗?

五蕴内无我, 五蕴外也无我, 是否有人认为这是断见?

法会中有一个愚痴的比丘,心中生起了这样的一个邪见:「怪了?!世尊说无我,如果真的是无我,那么现在的我作善恶业,来世又是谁在受报呢?」
   --我们几乎就像一个愚痴的比丘都生起这样的邪见不是吗??
   --为何佛陀没有正面回答这愚痴的比丘的心想的问题, 而重复的提出五蕴的无常和苦的关系?

当佛陀说完后,会中已有许多比丘心得解脱,证阿罗汉果。
  --如实明白的比丘当下证阿罗汉果自知自证『我生已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他们是否就行为, 样貌有变的或异于往常??

最后
我们是不是都在用五蕴来读经?
当我们读这经时, 我们理解, 分析研究, 记忆, 我们能悟道吗?

都是我的想蕴在作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0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师兄分享。文言文的那篇实在是太难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0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三法印


不論過去有多少幼稚的學習方法 ,都不會白白浪費時間的 .

要有"不退心 ",全靠這些過去的愚笨經歷 ,造就明天的我們.

我當年還很認真的跑去學茅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0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三法印
这是从小乘里拿出来的经文吗?
那段文言文是那位大德翻译的?(从巴厘文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6-8-2010 1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三法印
是的!
我们读经,就像在贴PLASTER
不停的贴
我们禅定,就像在撕PLASTER
撕的速度赶不上贴的速度

正所谓上山吃力下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0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三法印
是的!
我们读经,就像在贴PLASTER
不停的贴
我们禅定,就像在撕PLASTER
撕的速度赶不上贴 ...
我又又来啦 发表于 6-8-2010 12:01 PM


您形容地很好笑~
自己贴了再帮别人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8-2010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peggy_str
最近都流行这样说话啊!

大家除了自贴,还互贴
结果全部贴成了头木乃衣

不能正常行走了
都用"蹦"的

有道是:
山穷水尽看无路
柳暗花明跌垄沟

悲哎呀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0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形容地很好笑~
自己贴了再帮别人贴。
peggy_str 发表于 6-8-2010 12:04 PM

我明白了!

你是说我们撕的速度赶不上
被人贴的速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0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明白了!

你是说我们撕的速度赶不上
被人贴的速度???
我又又来啦 发表于 6-8-2010 12:19 PM


原本要撕的都来不及了,再被贴的话要撕到几时才会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8-2010 0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guilimen

开始爬, 然后走, 最后跑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8-2010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6-8-2010 01:23 PM 编辑

回复 6# 自闭乐


这是佛说的法, 不过现在以华文为媒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8-2010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6-8-2010 02:09 PM 编辑

回复 7# 我又又来啦

我们读经,就像在贴PLASTER
不停的贴
我们禅定,就像在撕PLASTER
撕的速度赶不上贴的速度

同样的我们听师父讲, 就像在贴PLASTER
不停往脑上贴.
我们禅定,就像在撕PLASTER一样要撕的快.
撕不快, 不然就会"捉住"后, 自以为是.
不懂就问(读), 问(读)了得到了"答案"就捉贴PLASTER
往脑上贴., 而且把答案当成是自己解开的.
以别人的答案来肯定自己, 得到肯定就沾沾自喜, 若得不到肯定呢?
以为开悟了, 讲话, 行为要为人师表, 可笑的行为就产生了.

是不是这样?  会这样的人都会否认的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8-2010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三法印

好. 謝謝.
雖然聽不明白, 不明白又可以知道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8-2010 06: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hamitaichi

雖然聽不明白, 不明白又可以知道很好.
.....很玩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8-2010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蕴--一却世间法都没有离开它, 所谓的想法, 信念, 道德概念, 好坏分别, 感受, 情绪,都是因通过五蕴, 因缘组合而成, 把它们分开的话, 当中找不到一个所为主宰的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三法印


    这就是分别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学佛法的善友们,你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你们有梦想/理想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0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8-2010 11:45 PM 编辑
cks123 :这就是分别观!


如果是用[三谛圆融]的法门来观一切法,
那只单单用“假观/俗观“来看,也是分别观

一心三观(圆融三观)的观法就是要三观又名圆融三谛( 空谛、假谛、中谛)一起观

从物质来看 (假观/俗观/化身)
从性质来看 (空观/真观/报身)
从本质来看 (中观/实相/法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5-2024 06:17 PM , Processed in 0.08859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