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070|回复: 22

正见讨论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6-2009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植物和动物
众生可以吃四种食物,只要能够吃这四种食物,就是众生。
1)色(物质)
2)受
3)意
4)识
植物没办法吃完以上四种。
动物就可以。
所以,众生 = 动物,也就是可以吃完以上四种食物的冬冬。


只要是众生,就不是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9-6-2009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度众生
普度众生需要什么?
永恒的身体?错
永恒的意识?错

能够清楚四种食物的来去,也能够教导别人明白这些食物的来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6-2009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的背痛:
背痛需不需要躺下?
需要代表什么?不需要代表什么?

佛陀为何使用禅定力克制背痛?

背痛代表什么食物?
受。

禅定力 = 什么食物?
意。

佛陀为何还使用这些食物?
弘法。

法 = 什么食物?


众生如何被普度?
通过这些佛法,明白四种食物不是皈依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6-2009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大指的意与识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6-2009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RAGHULIM 的帖子

一种食物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6-2009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讨论区,没有所谓的大大,不认同就敢敢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9-6-2009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是众生,就不是佛。


佛还是众生之一,只是超出九法界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09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好像....讨论八正道的“正”有什么定义?

我只能说....备受追棒的....未必“正”;备受唾弃的,未必“不正”。

如果真的有一个“世俗标准”的“正”,那法官都成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6-2009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推荐以下几个章篇:
1。《佛陀的古道》 第六章 八正道的三部分 - 戒定慧的部分
2。《佛陀的古道》 第七章 第四真谛 ── 道 - 「正见」的部分
3。《生活的艺术》第八章 觉知与平等心 - 内观的部分
4。《慈悲的法流》 葛印卡老师演讲的内容 - 献给爱法者、寻法者、修法者,何谓「法」?
5。《觉悟之路》第四十二章 四梵住 - 「四梵住」亦「四无量心」的部分。

此外也推荐佛国网友的《正見補習班》

其实不是指定给你阅读的,网友们都可以阅读,谁受益就是他自己的收获,不受益也没关系。暂时就这样,愿大家在现实的修行都有不错的突破。

豆 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09 1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即是众生,众生即是佛。
佛界众生界不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09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见 - 正确的见解。八正道之一,在三不漏学「戒定慧」种属于慧的部分,可以从我们言行举止中散发出来。

道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正见,其意谓如实理解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看事物的现象。懂得正见在佛教中有一种特殊的意义是重要的。这种意义不同于一般的意义。在佛教中,正见对执著的五蕴是智慧的应用,了解他们的真正性质,即自我了解、自我体验和自我观察,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要点。
资料来源:《佛陀的古道》 第七章 第四真谛 ── 道

所以,「正见」是实践在生活上的每一个细节里,是自「我」了解、自「我」体验也是自「我」观察。这才是佛陀的正见

[ 本帖最后由 咖啡豆 于 30-6-2009 12:0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09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察觉自己问题的人,不会有佛教的正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09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見經  

[十五] 第五 迦旃延

一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二   爾時,尊者迦旃延來詣世尊處。詣已,禮拜世尊,坐於一面。

三   坐於一面之尊者迦旃延,白世尊曰:「大德!所謂正見、正見,大德!正見者何耶?」

四   「迦旃延!此世間多依止於有與無之兩[極端]。」

五   迦旃延!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集者、則此世間為非無者。迦旃延!依正慧以如實觀世間之滅者,則此世間為非有者。

六   迦旃延!此世間多為方便所囚、計、取著。聖弟子計使、取著於此心之依處,不囚於「予是我,」無著、無住,苦生則見生,苦滅則見滅,不惑不疑,無緣他事,是彼智生。迦旃延!如是乃正見。

七   迦旃延!說「一切為有,」此乃一極端。說「一切為無,」此乃第二極端。迦旃延!如來離此等之兩端,而依中道說法。

八   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識……如是為全苦蘊之集。因無明之無餘,離貪滅乃行滅,行滅乃識滅……如是則是全苦蘊之滅。




雜阿含經 a301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那梨聚落深林中待賓舍。

佛告迦旃延:世間有二種依:若有,若無。為取所觸,取所觸故;或依有,或依無。

若無此取者,心境繫著使不取、不住、不計我,苦生而生,苦滅而滅。

於彼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自知,是名正見。是名如來所施設正見。

所以者何?

世間集如實正知見,若世間無者不有;
世間滅如實正知見,若世間有者無有。
是名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

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佛說此經已,尊者迦旃延聞佛所說,不起諸漏,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雜阿含經 a262


爾時,阿難語闡陀言:我親從佛聞,教摩訶迦旃延言,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

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計於我。此苦生時生,滅時滅。

迦旃延!於此不疑、不惑,不由於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見。

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迦旃延!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

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

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集。

所謂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

  
白話文
在Samyutta Nikaya 12.15 Kaccayan_ agotta Sutta 經中,伽旃延氏向世尊詢問什麼才是正見時,世尊回答說:

「伽旃延!的確,在這個世界的人幾乎都認為生命是有永遠的存在性或是並無永遠存在的兩種極端想法,伽旃延!然而對於以正慧如實觀察世間之集起的人而言,並沒有『所謂世間生命無永遠存在性』這回事。伽旃延!對於以正慧如實觀察世間之滅亡的人而言,並沒有『所謂世間生命永遠存在性』這回事。」

「伽旃延!的確,在這個世界的人幾乎都是因方便取著、貪戀,而被束縛,對於此心之依處的方便取著、貪戀煩惱,如果能夠不接近、不執著、不堅持是我的我,那麼,當苦正在生起時,便能夠覺知生起,當苦正在滅去時,便能夠覺知滅去,如此而能不惑、不疑、不依它的話,於此,他的智慧將能生長。伽旃延!以上就是正見。」

「伽旃延!說『一切有』,此是一個極端。說『一切無』,此是第二個極端。伽旃延!如來離此兩種極端來為你們開示。由於無明而有諸行,由於行而有識.....」

http://www.geocities.com/dhammachanda_1/S/SN12/SN12_1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6-2009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 正见经
http://sss2002.51.net/books/Tipi ... ima_nikaya_1_10.htm

   北传后半,增阿四六、五(大正藏二、七九七页。)本经是关于得正见、达正法之方法,诸比丘问,舍利弗答,其次以详说诸部门。一、知不善和不善之根本、善和善的根。二、知食和其集、灭、道。三、知苦和其集、灭、道。四、--一五、对老死以下、生、有、取、欲、受、触、六处、名色、识、行、无明之一一,知自己和其集、灭、道。一六、知漏和其集、灭、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09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文字主义者 于 30-6-2009 11:46 AM 发表
佛即是众生,众生即是佛。
佛界众生界不二。


鸡和蛋,谁先?
佛和众生,谁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09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小糊塗仙 的帖子

你贴上这篇经文,请问这些正见是成就佛呢还是阿罗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2009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fsyps 的帖子

有正见的话,还会分别成佛或成阿罗汉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7-2009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 小糊塗仙 的帖子

你认为佛与阿罗汉没有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09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糊塗仙 于 1-7-2009 10:37 AM 发表
有正见的话,还会分别成佛或成阿罗汉的吗?

哈哈哈。

搞不好楼主都搞不清楚,依据佛法修行是为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009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山野草夫 的帖子

好衰的你,这样讲他,不过,我也很想知道,不知道楼主愿不愿意讲呢?

另外,他可能是年轻有为的少年郎咯,需要多多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2025 11:43 AM , Processed in 0.11912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