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西湖安静

【入门】哲学浅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11-2004 10: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哲学的必看主题呀~~~棒!绝!
西湖坛主、宁静香前辈,加油咯~为我们谋福。hehehehe
建议封为精华、顶置、留着。晚生还没看完
谢谢!

[ Last edited by 周自横 on 23-11-2004 at 10:56 A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1-2004 06: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西方哲学

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也是欧洲乃至整个西方哲学的故乡。古希腊哲学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约产生于公元前 7或前 6世纪,在此之前,古希腊哲学也有一个漫长的孕育时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在最古老的神话中,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众神的诞生、人类的起源等等。

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神和人是同形同性的,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他们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着人间的祸福和命运。奥林匹斯山的12个主要的神实际上就是自然力的化身。至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如柏修斯、海格立斯、提修斯等等,都是神和人所生的半人半神。他们的经历、事迹虽然很离奇,却反映出古代希腊人在同自然力量的长期斗争中所作出的光辉业绩。可见,古希腊神话是当时的历史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特殊的、形象化的反映。

古希腊神话在荷马著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以及赫西俄德所编的《神谱》中保存得很完整。荷马的两部史诗对古希腊文化影响很大,《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实际上是一种集体创作。荷马史诗最初出现在什么时候已经无从查考,现存的形式是庇西特拉图带给雅典的,他在公元前560至前527年(包括间断期)执政,所以是公元前 6世纪的作品。荷马史诗初胚的形成期肯定要早得多。赫西俄德为公元前 8世纪希腊诗人,他的《神谱》描绘了一个诸神的谱系。它用传统的神话作思索的基础,通过对诸神产生原因的探究,曲折地表达了对万物起源进行解释的愿望。

在希腊的神话中,关于奥尔弗斯的传说对后世希腊哲学有相当影响。相传他是色雷斯王奥依罗的儿子,懂音乐。后世以神秘的创世说附会之,形成教派流行于希腊世界。奥尔弗斯教义认为,现世生活充满痛苦和无聊,人被束缚在一个轮子上,永无休止地在生死循环里转动。唯有靠生命的净化,靠一切苦行,才能免于轮回,达到与神相通、合一。信奉奥尔弗斯教义的人时时追求一种所谓神我合一的狂喜迷醉的状态,他们相信以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其他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神秘知识。这种神秘的成分随着毕达哥拉进入古希腊哲学特别是柏拉图哲学,又从柏拉图进入后来大部分多少带有宗教性质的哲学。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虽然以神话和传说为前提,但神话和传说中的神和半人半神的英雄都是现世人的投影。有的学者在谈到古希腊神话中的神的特点时指出:大多数民族的神都自命曾经创造过世界,奥林匹斯的神并不自命如此。他们所做的主要是征服世界。这正是古希腊神话中可贵的地方,是通过神话的形式反映出古希腊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取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04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希腊罗马哲学

它大体上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 公元前7至前6世纪,哲学家们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自然哲学。由于对世界本原的回答不同、哲学家居住的地区不同,形成了米利都学派、爱非斯学派、毕达哥拉学派、爱利亚学派等。米利都学派以“水”、“无限定”、“气”为世界本原;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符合规律地燃烧和熄灭着的火;毕达哥拉学派把 “数” 视为事物的原型,认为数构成宇宙的“秩序”,“凡物皆数”;爱利亚学派把千变万化的世界归之为虚幻的假相,认为唯一真实的东西是 “存在”,“存在” 是单一的、有限的、不变的、不可分割的。后期的自然哲学家们又提出了“四元素”(水、火、土、气)、“种子”、“原子”等概念,以探求世界的本原;有的则进一步探求世界运动变化的原动力,认为有一种最精细的、能动的、物质性的东西“奴斯”,促使热和冷、干和湿等相对应以及“种子”从原始混合体中分离出来,开始运动,并构成无数的宇宙和具体事物。

②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的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这时的智者不相信有真正的存在和客观真理,普罗泰戈拉认为,一切都同样真,是非善恶是相对人的感觉而言的;高尔吉亚又认为一切都同样假。自称为“爱智者”的苏格拉底认为存在着客观真理,认识真理也是可能的;真正的知识是从具体的道德行为中寻求各种道德的普遍定义;寻求定义的方法就是论辩诘难。

③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进入系统化阶段,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的、可感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在它之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的理念世界。理念是个别事物的“范型”;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以个别事物为对象的感觉不可能是真正知识的源泉,而真知是不朽灵魂对理念的 “回忆”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理念称之为“形式”,认为“形式”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形式是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内。具体事物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构成的。质料与形式结合的过程,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但他又提出了一个事物最后的目的、运动最终的原因“第一推动者”,认为它是一个没有质料的形式。亚里士多德去世后,希腊文化逐渐与罗马文化相结合,在 800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哲学流派,主要有伊壁鸠鲁学派、斯多阿学派和以皮浪为代表的怀疑论等。它们在前人思维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涉及了伦理问题及宗教问题。在古希腊罗马哲学系统化阶段,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形式逻辑,为传统逻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取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1-2004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世纪哲学

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它的作用是为信仰作理性的解释。 5~10世纪是中世纪哲学的早期,这段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是关于普遍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后期罗马哲学家A.M.T.S.波爱修非常重视具有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认为共相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其本身不是物质性的。爱尔兰的哲学家J.S.爱留根纳认为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神就是总体,它创造一切,包罗一切,又超越一切。神与万物不同,万物是神的部分,但神又在万物之中。11世纪初至14世纪初,在中世纪早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派别。以法兰西经院哲学家罗瑟林为代表的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普遍只不过是名称,“共相”不过是人所“发出的声音”,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思想反映在宗教上,否认了三位一体的最高的神,只承认分别存在的圣父、圣子及圣灵。以基督教哲学家安瑟尔谟为代表的实在论认为,真实存在的是“共相”,不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有一个“无始无终的真理”存在于一切事物之先。这种思想反映在宗教上,承认普遍的教会实在,认为个别的教会是从属的;承认基督教的普遍教义实在,认为个别人的信仰是从属的;承认原罪实在,认为个别人的罪恶是从属的;承认三位一体的最高的神实在,认为三位分离的神是从属的,等等。14世纪初至15世纪中,由于教会的衰微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正统的经院哲学日趋没落,哲学愈益脱离神学,个人自由的思想开始萌发,中世纪哲学逐渐向近代哲学过渡。

近代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是伴随着人类的自我觉醒而形成的。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的彼岸世界返回到了尘世,从而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人自身,开始追求知识,渴望个人自由。

15~17世纪初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中心是人和自然,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反对灵魂不朽之说和禁欲主义。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一般都主张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代替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意大利的B.特莱西奥认为,物质是永恒的,热和冷的对立作用是物质运动的原因;G.布鲁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然界即是神,它由单子构成。单子是物质和精神、质料和形式的统一体。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中不少人是自然科学家,他们的科学研究往往与魔术、炼金术、占星术混在一起,使他们的哲学思想带上了不少想象和虚构的成分。

17世纪初至18世纪末是西方近代哲学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哲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方面,形成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两个派别。以F.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认为,后天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是认识的来源,感觉是可靠的。培根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能动的、多样的,认为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知识就是力量;洛克认为心灵是一块“白板”,观念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痕迹的产物。以B.斯宾诺莎为代表的唯物主义的唯理论认为,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但是只有理性才能把握它,感觉经验不可靠。斯宾诺莎把自然界视为唯一的“实体”,认为思维及广延是统一的唯一实体的两种属性,个别事物是实体的变形,只有通过理性把握了唯一的实体,才能认识个别事物。以笛卡尔和G.W.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唯理论认为,只有在一个完全清楚明白无可怀疑的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能力进行清楚明白、准确无误的推理,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笛卡尔提出了“天赋观念”说,认为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是天赋的,不证自明的第一公理也是人生固有的、天赋的。不过,他除了承认精神实体独立存在外,还承认独立存在的物质实体,并把这两个相对的独立的实体统一于一个绝对的实体“上帝”;莱布尼茨进一步发展了笛卡尔的思想,认为一切观念都是天赋的,但起初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存在于人们心中,须经加工才真正显现出来。以巴克莱和休谟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经验论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巴克莱断定世界上除了感知的精神实体和被感知的知觉之外,什么也没有;休谟则进一步认为真实存在的只有知觉,经验由知觉构成,知觉以外的东西都是不可知的。18世纪,除了存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争论外,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的还有一批法国启蒙思想家和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从西方近代哲学第二阶段的总体来看,带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色。

从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西方近代哲学进入第三阶段,哲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有康德、J.G.费希特、F.W.J.谢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前四人力求在克服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的前提下,把世界统一在思维的基础上,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精神、自我、主体在他们的哲学中占居中心地位。康德承认在人们的感觉经验之外存在一个“物自体”,它是感觉经验的来源,但却永远不能被认识。物自体的刺激使人产生感觉经验,然后认识主体感性,知性分别与时空、12范畴等认识的先天形式相结合,整理感觉经验材料,以达到对现象的系统认识;理性是处于知性之上的最高一级的综合能力,它要求认识世界的本质,但却永远达不到目的。如果理性把相对的现象绝对化,自以为已经把握了全部的真理,就必然陷于假相。费希特则进一步取消了康德的“物自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我”创造的,主体“自我”创造了客体“非我”,又进一步达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谢林创立了同一哲学,认为客体和主体、自然和精神、存在和思维,表面相反,实则同一,都是浑然一体的无差别的“绝对同一”的不同阶段。黑格尔把整个世界视为“绝对理念”自身演化的过程,认为绝对理念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对立统一使绝对理念自身沿着正、反、合三段论的模式进行着概念的演化,以至使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自然界的演化又产生具有自我认识能力的人类和人类社会。人类的认识由认识自然界,逐渐向认识自己和认识意识自身发展,最后达到绝对理念的完全自我认识,整个世界便又回归到了绝对理念自身。德国古典哲学影响较大的最后一位哲学家费尔巴哈,批评黑格尔的哲学是“思辨神学”。他认为自然界是唯一实在的,除了自然界和人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神和上帝是人自我异化的产物,是人创造了神和上帝,不是神和上帝创造了人。自然界产生了人,人及其思维器官都是自然界的产物,离开了自然界,思维便不能存在,不是精神产生自然,而是自然产生了精神。不过费尔巴哈在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同时,连同黑格尔的辩证法也一起抛弃了。



在世界哲学发展的历史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哲学系统,还有朝鲜哲学、日本哲学、巴基斯坦哲学、斯里兰卡哲学、越南哲学、伊朗哲学、阿拉伯哲学、俄罗斯及其他地区的一些哲学。它们或多或少都受了三大哲学传统的影响,但又具有各自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其中,阿拉伯哲学在中世纪起到了向西欧传播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媒介作用,它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亦有重大发展,成为世界哲学发展史中的重要环节。


取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沉思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5-12-2004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各位随手拈来都是哲学入门必修分,真是佩服佩服!

那各位初学哲学的动机又为何呢?可否分享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3-2005 08: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恕在下愚昧,请容许在下问一个问题。

在下看过这帖后,能明白到一些关于哲学的基础,在下在这里只是在吃奶阶段。

是否只有修哲學或看過類似書籍的同好才可以彼此分享呢?因爲在下覺得和沒有修過哲學或看過類似書籍的人說談哲學簡直就是對牛彈琴,可以這麽說嗎?如果在下說得有道理,那麽全世界有幾個人可以談此類似話題?而且。。如果是那樣,能用哲學造就他人嗎?

還有,請問有誰可以列出著名的哲學家和他們的論證,還有他們寫過什麽書嗎?因爲這可以讓想看相關論證的人可以去看誰的作品和什麽書名。

[ Last edited by mancai on 7-3-2005 at 05:08 P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4-2005 0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宁静香 于 25-8-2004 02:20 AM  说 :
當我們企圖回答關於世界上的基本存在物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時,我們有幾種選擇,唯心論唯物論二元論 ...

在東方,佛學思想是很典型的唯心論,佛學主張四大皆空,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風四大基本物質,既然基本物質是空則所有物質都是空,一切都是心的幻象。

不对。。。不对。。


唯识就是唯心吗?

不。唯识论虽以精神为主,但不否定物质,也不否定客观的现象,如要否定,

那就一空到底,连「识」也无从可唯了。

    其实,若讲哲学上的唯心论,除了唯物论,几乎多可纳入唯心论的范围。比如

培根、洛克、休谟等,算是主观的唯心论,黑格尔算是客观的唯心论,康德算是意


志的唯心论,詹姆士算是经验的唯心论,柏格森算是直觉的唯心论,罗素算是存疑

的唯心论(这一唯心论的分类法见于太虚大师法相唯识学概论)。

    总之,不论是那一种的唯心论,总要立出一个标本,作为他们立论的基础,有

了一个标本的偶像,就难免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存疑的唯心论是比较开明的,但

他们不能指出一个究竟的归路,仍不免令人有旁徨之感。

    至于佛教的唯识论呢,虽讲「三界唯识」,三界之内的万事万物,均由八识所

变,一切的物象──器界,均是八识的相分──现行,但是并不否定自我而外的一


切众生,三界唯识,是说三界之内的一切现象,是由三界的众生各自的八识共同所

变,也就是三界众生的共业所变,这里所称的八识,不仅是指的当下的心识,而是

包括了无始以来的业力所薰的心识,由于业识的现行,便成了八识的相分,成了三

界的现象,成了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的世界,物质是由同界所有众生的八识所变

,众生的相互为缘,也是由于同界众生的八识互变。

    唯识论的宇宙观,称为「赖耶缘起」,赖耶识是第八识的梵文音译,意思是藏

识,能够含藏一切业种,当业种现行而感得的果报,便是唯识变现,这是从本体上


著眼的。若从现象上著眼,便可称为业感缘起,因为,八识所变的果报──现象,

实在是由于各自所造的业力而来。若从方法上著眼,不管是赖耶缘起也好,业感缘

起也好,都不出乎「缘生」的原则,唯有众缘和合,才有现象成立的可能。所以佛

教的基本原则,是缘生论。佛教的最终目的是一个「空」字,因为不用标立任何形

而上的偶像,所以不会落于以偏概全的泥沼,因为由缘生而归结于性空──我固空

了,法也空了,所以不会令人有旁徨莫措之感。一般的哲学家,我字都空不了,法

(形上的标本偶像)字,当然更加无从空起了,如果他们一旦真把他们自我执取的


标本空去了,他们便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而成为无依的游魂!

    所以,佛教的唯识论,绝不是哲学的唯心论能够相拟相比的。


正 信 的 佛 教

     -.-.-.-.-.-.-.-.-.-.-.-.-.-.-.-.-.-.-.-.-.-.-.-.-.-.-.-.-.-.-.-.-.-.-.-

  □东初琉璃世界①

                            圣严法师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5-2005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浪子兄,佛學主張四大皆空,不是没有或不存在的意思,空是指不固定的,一直不断在变化,地水火風四大基本物質,是不固定在某个形式的,是在不断的变化。就好像水,它可以以固体(冰),气体(水蒸气)甚至是液体(水)的情况出现。

冰溶了变水,水沸了变水蒸气,水蒸气冷了变回水,水凝固了变冰。
你能说水是不存在的,是空吗?水只不过以另一形式存在,没有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10-2007 10: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知道吉隆坡有个猫头鹰之家?

http://windowofminerva.blogspot.com/
虽然这个网页已经近一年没有更新了,但是里面的内容还是可供哲学爱好者读读的。
顺便打广告,近日将会研讨相对容易的文本,罗素Bertrand Russell《哲学问题》的文本研讨班,日期未落实,应该是11月开始。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山林居民 + 1 沈观仰已经过世,只让师生朋友们遗留缅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0-2007 10: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需要“哲学” 吗?

事实上马来西亚的诸大学都不设哲学系,这个事实说明了大马的大学不重视哲学系的设立,也即是说哲学在本地大学不受重视。对“哲学” 敏感的人们也许会说不设立哲学系不一定是不重视哲学。广义地说,哲学是所有学科的雏形,因此重视任何学科基本上都是重视哲学的表现。但是,如果说重视哲学却不设立哲学系是因为任何学科都代表了哲学,那毕竟是以偏概全的。

翻开<<辞源>>的[哲学] 条:“Philosophy译即爱智之义,谓研究宇宙万有之原理原则之学也。” 明显地,哲学一词是翻译西文而来,既然是西方的概念,在东方人而言格格不入则可想而知。然而这种说法同样不可取,君不见大学的设立也是由西东渐,也不见得大学与大马的土地格格不入;还有许许多多西方的产物在大马理所当然地被广泛使用,因而取其源自西方而不加理会明显地是说不过去的。

再看<<辞源>>说的“谓研究宇宙万有之原理原则之学也” ,岂非科学?持此观点者不妨查查<<辞源>>的[科学] 条以作一对比。

哲学是“什么” ?从辞典查得的答案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以偏概全的,如何定义哲学于哲学本身是一项悬而未决,永远等待着新答案的大问题。既然永远没有肯定的答案,那么不去追求其答案岂非干净利落,省却了一大麻烦?的确,是省却了,也同时丢弃了人生中“最有意义” 的事情。然而,就“最有意义” 而言,也不是所有的“哲学家” 同意的,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其实也是哲学上一大问题。人生也可以没有意义,但是没有意义的人生是行尸走肉的。

哲学有什么用?哲学几乎肯定没有在物质财富上的用途,既然没有在实用与功利上产生效益,说哲学无用也相当中肯。问题在于有什么用的问法不仅仅就以金钱来衡量作为一个基准,金钱的意义基本上是因其方便好用而被创造出来的一种工具。哲学的用途千千万,若要举出一二当然是能够的,然而以用途来定义哲学毕竟是差劲的方法,可能就会落入了庸俗的以“用” 来本末倒置。须知可用的都是工具,哲学也可以作为工具,但远不止是工具。

那究竟咱们,不仅是大马人,而是全人类,需要哲学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哲学不是一门可供糊口的手艺,要理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精髓,与体会孔孟老庄的博大精深都是哲学上的事业。严格说来,不见得东方于西方的界分是清楚明白的,但是可以领会到思想是作为人不可缺少的一环,而思想与智慧也是脱不了关系的,则哲学或以其他命名如道理、人性等仍是人类的必需品。

大马在现阶段没有设立哲学系并非独特的例子,哲学的没落有其内在的原因,然而轻易地放过了哲学作为一门大学内研究的一种可能性,毕竟是丢弃了一种人类思想殿堂中宝贵的“产权” ,虽说哲学不一定非得在大学内作为一研究的科目。

也许,哲学的不流行与其曲高和寡息息相关,然而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远不是高不可攀的。康德、黑格尔虽说是晦涩难懂,朱熹、张载也非人人明白,但是困难绝对不能够成为把哲学赶出生活的理由。人们的潜能在这方面远远没有真正的经受考验。再说因为不简单就置之不理,那确实是懒人所为。为了全体的幸福,克服困难不应该只属于一小撮人的任务。为此,需要哲学与否的问题,就交由大家来定夺吧。
——————————————————————
曾经在《南洋》发表的一篇,这是从原稿转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肥长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3-12-2007 09: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学哲学的人都是极富好奇心的人。先不说程度的高低,都是爱好文字的异类人。毕竟满满几千个字,只为了解析 “哲学”二字而已。
如果不是爱好文字的人,早就挂掉了。
我想学哲学,因为我想找安身立命之处,人面对的所有问题,发展的最后,都会变成哲学的问题,所以,直接懂哲学,便会了解人生很多。
但看了几年,发现人生是学不完的,只怪,人的一生太短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2-2007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如此之确切的知识,以致于一切有理性的人都不会对它加以怀疑呢?
这个乍看来似乎并不困难的问题,确实是人们所能提出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了。
在我们了解到找一个直捷可靠的答案会遭遇障碍的时候,我们就算完全卷入了哲学的研究,
——因为哲学不过是一种企图,即企图解答这类根本问题。
但是,哲学不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那样,
甚至于也不像我们在科学中那样粗率地、武断地来解答问题,
而是先探讨这类问题令人感到困惑的所在,
并认识潜伏于我们日常观念中的种种模糊与混乱,然后才批判地做出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08 10: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总论

来源:百度网  作者:佚名

  哲学传统包括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伦理学的研究。这些学科试图回答对于世界起源,知识如何获得,以及善恶等观念的问题。基本上,哲学的基本方法是运用理性对于这些问题提出论证。但是,哲学的实际范畴与定义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哲学是什么?”在哲学传统之中是充满分歧与倍受争议的。

    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943;α"(philo-sophia)转变而来,意思为“爱好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哲学是难以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皮尔金哲学辞典中定义哲学为“有关思想,行为,与实在中最基本与普遍的概念。”皮尔金百科中提到哲学与科学的差别在于,哲学问题的答案不能仅由经验证据来得到。无论如何,这些观点都被牛津哲学辞典所挑战:“二十世纪晚期...偏向于将哲学思考视为对于任何一种智识探索的最好实践”。的确,许多早期哲学家在自然哲学方面的观察最后都形成了现代科学对于众多课题上重要的基础。

    另外,哲学较不正式的用法可能是指一种特别的方法或是信念。

哲学的历史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著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著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哲学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 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

    *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 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三门主要学科并非壁垒分明,事实上在许多方面他们互相覆盖到彼此的领域,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形而上学主张不可能忽略知识论的理论基础。同样的的知识理论就是在架构主体与形而上学事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的实践往往与道德真理的存在与否和我们怎么去了解它息息相关。哲学的困难在于,一个完整的理论通常必须在形而上学与知识论都有良好的说服力。多数的哲学家不是只有专精一个领域,或是是他在形而上学领域的主张很具说服力,知识论上却无法说服我们。只有少数具有热情与天赋的哲学家才能精通各个领域并且提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只有这样的哲学家才能名留青史,她们的理论通常非常具有说服力并且横扫历史改变了人类对于世界的看法,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从西方学术史看,科学是哲学的衍生物。后来,科学独立为与哲学并行的学科。科学与哲学有互动关系。科学产生知识,哲学产生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代西方哲学中有科学哲学,是专门研究有关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研究了科学的历史,为科学总结了许多理论模型,但这也只是解释了科学,并不是可以指导科学。哲学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来的一门学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现世”用途。有人认为,离开哲学,各门学科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或者会更好。哲学并不关注各门学科中实例、概念或定理的具体内容,它所关注的,是这些具体科学的“基本常识”,或是其中被人们惯常使用因而视作理所当然的概念、准则、定律等。这包括:促使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在哪些范围上有效?它们的威权是由什么来得到保证?它们是否已经是这门具体学科中所要求的足够的基本前提?它们对人有什么意义?等等。以及将这些疑问运用于哲学自身。
因此:
    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说明。
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
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那保证推理有效的威权是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伦理学则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
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并成立更加关心。
    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哲学的价值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

    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一种定位的工具。



哲学理论

利他主义 ── 反现实主义 ── 佛教哲学── 儒家思想 ── 享乐主义 ── 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 ── 理想主义 ── 非现实主义 ── 逻辑正确主义 ── 悲观主义 ──道家思想 ── 自我主义 ── 悲观主义 ── 理性主义 ── 现实主义 ── 唯美主义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 ── 非理性主义 ── 斯多噶主义 ──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功利主义 —


哲学分支

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哲学有很多分支。

    * 哲学
          o 东方哲学
                + 印度哲学
                + 中国哲学
                + 伊斯兰哲学
                + 日本哲学
          o 西方哲学
                + 古希腊哲学
                + 中世纪哲学
                +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 德国古典哲学
                + 俄国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o 辩证唯物主义
          o 历史唯物主义
          o 马克思主义哲学
    * 科学哲学
    * 现代哲学
          o 生存哲学
          o 分析哲学
          o 人文哲学
          o 解释学
          o 符号学
          o 实用主义哲学
    * 伦理学
          o 医学伦理学
          o 教育伦理学
          o 政治伦理学
          o 家庭伦理学
          o 生命伦理学
          o 生态伦理学
    * 美学
          o 美学史
          o 艺术美学
          o 技术美学
    * 形而上学
    * 现象学
    * 过程哲学
    * 知识论
    * 死亡哲学
    * 人生哲学
    * 法律哲学
    * 心灵哲学
    * 墨家哲学
    * 当代英美哲学
    * 比较哲学
    * 当代法国哲学
    * 哲学哲学

哲学相关学科

    * 相对论
    * 量子力学
    * 混沌学
    * 弦理论
    * 思维科学
    * 人工智能
    * 心理学
    * 信息论
    * 语义学
    * 科学社会学
    * 逻辑学
    * 科学学
    * 控制论
    * 机械论

其他与哲学相关的学科



    * 宗教哲学
    * 政治哲学
    * 法律哲学
    * 物理哲学
    * 天文哲学
    * 化学哲学
    * 语言分析哲学
    * 佛教哲学
    * 教父哲学
    * 教育哲学
    * 语言哲学
          o 日常语言哲学
    * 自然哲学
    * 经济哲学
    * 同一哲学
    * 思辩哲学
    * 生物学哲学
    *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 历史哲学
    * 易学
    * 经学
    * 玄学
    * 灵源泛哲学体系

哲学命题

    * 自由意志
    * 决定论
    * 因果律
    * 随机性
    * 白马非马
    * 百姓日用即道
    * 悖论
    * 变化日新
    * 辩者二十一事
    * 仁为万物之源
    * 体用一源
    * 天不变道亦不变
    * 天道自然
    * 万物皆备于我
    * 物极必反
    * 心统性情
    * 心无本体
    * 新故相除
    * 形质神用
    * 性即理
    * 性日生日成
    * 一分为二
    * 一物两体
    * EPR悖论
    * 坚白相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8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佛陀是反对哲学的,因为哲学就是迷宫,越想就越迷糊,最重要是如何离苦得乐,不是想多!佛法是教育,不是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08 09: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数现代的哲学是以理性的角度来思考,但哲学应该是属于感性,无法解释,只能感觉,而且应该是要用到左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4-2008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沉思者 的帖子

动机当然是要了解生命,世界。你看过《人生与哲学》吗?值得一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4-2008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及各路英雄的指导。我对哲学有了一点认识。因为以前根本搞不懂什么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6-2008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路鬼神的哲学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8-2008 05: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西湖安静 的帖子

哲学救了我,要不是自己左思右索靠哲学,我不会有今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2008 0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哦。。
本身对哲学这东西蛮抽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3-2024 07:35 AM , Processed in 0.095819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