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986|回复: 48

人像摄影的四个艺术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3-2009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

人像摄影是摄影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也是最能体现摄影师艺术境界的摄影领域之一。以笔者拙见,人像摄影的艺术境界从低到高,可以概括为赏心悦目、惟妙惟肖、张扬个性、诠释生命四个层次。

一、赏心悦目


赏心悦目是一般大众也包括一般摄影师对人像摄影作品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商业人像、家庭留念照、新闻人像乃至任何一个摄影领域中涉及的人像,无论是被摄者、摄影者和观看者,只要无特殊目的,无不希望看到赏心悦目的人像,而使观众、听众的身心得到愉悦是任何艺术形式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赏心悦目首先成为商业摄影师和顾客共同追求的目标。而现代摄影的发展从技术上以较轻易地解决了很多前辈摄影家很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使实现赏心悦目这一境界变得相对轻松一些,对于商业摄影来说。这一境界的人像摄影作品,除了对摄影师本身的素质提出要求之外,还依赖于一些客观因素,如:优秀的化装师、美丽的服饰、精致的道具,高档的摄影器材、高级的灯光、设备先进的摄影棚,高级的照片后期加工系统、精美的装裱和精心的编辑策划等等。
对于这一境界的人像摄影来说,非摄影本体语言过多的介入和摄影本体语言的淡化是最大的缺陷。所谓摄影本体语言就是摄影技术、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包括胶片的运用、曝光的控制、摄影用光和构图的经营等等。而非摄影本体语言主要是指原本对摄影起辅助作用的非摄影表现手段,如化装、服饰、道具等等。
在这些人像摄影中,摄影本体语言一般较为淡化,而在所剩无几的摄影本体语言中,绝大多数已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甚至还会有所扭曲。比如在用光上说,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更多地采用了正面光和柔光;在曝光上说,为了使肤色显得更白,经常采用曝光过度的方法。
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顾客,这是无可厚非的。赏心悦目就是使顾客和普通大众的身心得到愉悦,所以,这种人像摄影本身就是摄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种赏心悦目的摄影作品把万千大众吸引到影楼里,而这成为中国摄影艺术尤其是业余摄影艺术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
既然摄影作品具有吸引大众的能力,就说明摄影作品具有引导大众的审美倾向的能力。这种以赏心悦目为代表的商业人像摄影流行十年以来,大众的审美倾向已经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而且,近年来,随着一批极富艺术表现力的青年摄影师对商业摄影的突出贡献,使的目前的人像摄影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惟妙惟肖


摄影术的出现使得人像再现的“相象”问题变的轻而易举,当代人像摄影的发展又似乎脱离了这一发展方向,尤其是流行的当代商业人像越来越不象本人,而离惟妙惟肖的距离也显得更为遥远。这里的惟妙惟肖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相象”,而是在赏心悦目基础上的神形兼似。


这一境界的人像摄影作品,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摄影本体语言和非摄影本体语言的正确运用
摄影本体语言的运用不以是否赏心悦目为唯一依据,而以能否表现人物的神态特征为主要依据,用光自然考究,曝光准确,体现正常肤色及质感。化装道具不过分张扬和哗众取宠。化装的目的不时掩盖什么,而是要进行衬托,道具只是修饰而不是表现什么。
2:精妙的神态捕捉和眼神塑造
神态的捕捉是摄影师永恒的主体,也是一幅人像摄影作品能否做到惟妙惟肖的关键。,在柔美型的当代人像摄影中,应该说在这一点上做得是很不错的。
在在眼神的塑造上就有所欠缺了。这主要是由于摄影用光的平淡造成的。正面的柔光所营造的高调是很难突出眼神的。所以通过光线的运用来表现人物的眼神是这一境界的人像作品的关键。

三、个性飞扬


人像摄影中个性的张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张扬被摄人物的个性,二是张扬摄影者的个性。
从被摄影者的角度出发,拍摄人像的目的无非是留念、欣赏及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从这一点上说,摄影师就是要帮助被摄者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而从摄影者的角度出发,他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要通过摄影手段、借助于模特的表现能力来表现自己的摄影创意,来体现自己的摄影风格乃至通过摄影语言来诉说自己对生活的确理解。


这一境界的人像摄影作品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1:独特的摄影本体语言
从摄影语言的运用上说,第一境界人像摄影作品的摄影语言运用一般流于平淡,第二境界人像摄影作品的摄影语言运用趋于自然,第三境界摄影作品的摄影语言运用重在卓然不群。
用光是摄影最独特的本体语言。
如谢墨拍摄的《对影双姝》,巧妙地利用阴影,营造了奇妙的错觉,令人过目难忘 。又如朱恩光的《圣徒》,柯林·托马斯的《一线光明》,萨博·亚历萨顿的《纯》等等。摄影本体语言妙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2:独特的而简练的戏剧性情节
如阿德莱尔·穆萨威拍摄的《生命中的阴影》,画面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摄影者苦心经营的光影效果中诉说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它不是一部电视剧,但却似乎比一部电视剧要说的更多。当然,这幅作品在用光和构图上也都有独到之处。

3:展现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
纯粹的人像摄影也许是不包括自然的,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危机时代,不少摄影者把镜头对准了自然,对准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或是热情的讴歌,或是尖锐的批评。
不管是卡尔·考雷的《人与太阳》还是易水生的《人与太阳》,都表达了人与自然融合的渴望。

4:强烈的视觉冲击
无论是匠心独具的光影、别出心裁的构图还是创新大胆的镜头运用,其目的都是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张扬被摄人物的个性就是使拍摄出来的人像摄影作品要与众不同而富于戏剧性的。而摄影者个性的张扬要通过自己个性化的摄影本体语言来展现自己对摄影的理解、对被摄人物的理解、对人像摄影的理解,甚至对生活的理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影作品就是摄影者无声的自白。

四、诠释生命


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刻画了人物的灵魂,是因为它讴歌了生命的伟大,是因为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因为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大悲大喜。
从人的个体来看,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深刻地记录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是悲伤或是喜悦,或是思索或是呐喊。也正是因为它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这样的摄影作品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同时它讴歌了生命的可贵与伟大,面对这样的作品,每一个观众都将为拥有生命而自豪。

从人类社会的总体来看,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记录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大悲大喜。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的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肖像的意义。它是社会的象征,是时代的象征,是历史的象征,从这一意义上说,人像摄影的意义远不止被摄者的留念和摄影者的个性张扬。
伟大的人像摄影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1:强烈的情感冲击
2:反映了生命存在的价值、讴歌了生命的伟大
3: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大喜大悲
4:反映了被摄人物特殊的人格魅力
5:摄影本体语言的淡化

比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系列照片中的《大眼睛的小姑娘》,由于它拍摄出了失学儿童渴望的目光、承载了无数失学儿童的希冀,所以她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这幅看似普通的人像摄影作品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如倍受布勒松推崇的匈牙利摄影家马丁·芒卡西拍摄的《三个黑人小孩奔向大会》的照片,虽然连三个主人公的脸都没有看到,但却使所有观察者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伟大。这幅摄影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可能会令观察者终生难忘。
又如哈尔斯曼拍摄的邱吉尔,冷峻的面庞、犀利的目光无不显示了这位铁腕政治家的心灵世界,也是那一难忘时代的精神象征。而他拍摄的爱因斯坦者几乎成了科学的代表符号。据说在拍摄这张照片时爱因斯坦者正陷入对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的沉思,可以看到,在爱因斯坦睿智的目光中,有沉重的悲哀,而这也是这张照片最打动人的地方。当然,这两幅摄影作品的成功与被摄人物的特殊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而这些伟大的摄影作品似乎有一共同的特征,即摄影本体语言又趋于平淡。

以上对人像摄影作品艺术境界的分析并不是对人像摄影作品的简单的高下评判,具体的一幅摄影作品也很难明确的划入哪一境界。但任何一种境界的人像摄影作品都可能可以达到使观察者得到艺术享受的目的,只是体会不同而已。


REFER TO: http://ekychan.multiply.com/journal/item/58

[ 本帖最后由 apple82 于 24-3-2009 12:1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你永远是菜鸟之一 写给所有的新人的一封信

FORWARD: 为什么你永远是菜鸟之一 写给所有的新人的一封信


我记得我刚开始学习摄影的时候,我的老师也是从基础课开始,交给我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常识,然后就叫我拿着相机去拍,怎么拍呢?给一个石膏的雕像放在房子里,然后就让我去拍,首先给定一个角度,锁定一个快门的值,用不同的光圈去拍,一拍就是一个上午,然后把照片放在一起自己比较,自己评审,在不同的光圈下,同一快门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通过这种对比可以非常深刻的了解到光圈值之间的不同;然后又锁定一个光圈值,用不同的快门去拍,了解不同的快门之间的区别、差异;再然后锁定光圈和快门,要我变换不同的角度去拍同一个物体,每一个角度又给不同的构图,去体会画面布局和构图的效果……就是变着方的来用实拍来体会那些最基本的知识,把最最基本的东西刻在脑子里。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大概在几百张图片中才能选出一张可以的,后来是在50多张中就可以选出一张合格的,再后来基本上10张左右就可以选一张精彩的了。


室内的死物的学习告一个段落后,才开始在室内拍模特和到室外去拍风景。室内的模特就不像室内的死物,她是有情感的——或孤敖、或冷俊,或热情,你怎么样把这种模特的情感通过相机表达出来,这些是之前哪些死物所没有办法体会到的,因为透过死物体现的是自己的想法,随便你拍它没有任何意见,人物就不一样了,你要尊重她——因为不应该把一个悲伤的人物拍成欢天喜地。户外的风景其实并不好拍,因为光线是你没有办法去控制的,而往往是光线的改变你需要做太多的变化——快门、光圈、角度……所有的一切都要随之改变。户外的风景拍摄是对室内拍摄的一次提高和深化。


这些基础的学习完成了就开始训练自己的风格。摄影的题材、范围非常的广,没有人能说他可以拍所有的照片,风景、人物、运动、新闻……等等,就算是摄影大师也会有一个偏重点。这个训练也是很重要的。


然后,我想说说关于机器的一点想法。很多菜鸟往往一看见别人拍得比较好的照片就问“什么机器拍的啊”,其实并不是说有了好的机器就一定能拍出好的照片(当然要拍出顶级的照片没有好机器(镜头、光圈、快门等参数)也不行),不好的机器就一定拍出差的照片。我曾经看过一个高手用傻瓜相机拍出的一张非常经典的照片。他这样给我解释的:傻瓜相机并不是差相机,只是说它不具备可调性,光圈啊、快门啊、焦距啊,这些它都已经被设定好了而已。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一个合适的光线、一个恰好的角度——让它的焦距刚刚好、让它的光圈正好合适、让它的快门准确呢?余下的就是人的创造——布局、构图、意境,说白了这个考量的不是机器,是人。当你看见了这段话有什么想法。机器,我觉得这个时候你该拿起你的机器来好好看看了,你真正的了解它吗?武侠小说中讲高手到了至高境界就是什么“人剑合一”,“剑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这要表达就是一个意思,你要完全的了解你的“兵器”,你现在了解你的“兵器”吗?很多人一看见别人的照片就开始看拍摄的参数——光圈多少,快门多少……这些真的对你有意义吗?如果你有条件你可以去试一试,把两个不同品牌的机器放在同一个位置,设置相同的参数,拍同一个东西,然后放在同一部电脑中看,我敢说肯定不一样。每个机器都有它自己不同的“特长”,有的机器适合拍人物,有的机器适合拍风景,有的机器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没有那个高手说可以给自己的单反配一个镜头就全部搞定的(当然也有一些适应性比较广的镜头),不同的情况他也会选择不同的镜头,道理是一样的。同样的一个场景,别人的机器配上他的光圈、快门进光量刚刚好,你也用人家的参数进光量就是比别人的少,别人的鲜艳夺目,你的黑不溜秋,为什么?原因在于你们的镜头是不一样的、感光元件也不一样啊!你怎么办?还是照抄别人的参数吗?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摄影的队伍中来,有的人拿起了相机,按下快门,OK!一个作品就出来了,随便找个论坛放上去——大家来评吧!这样子你永远只会是一个菜鸟。摄影永远只是你的一个很简单的兴趣、爱好。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是抱着这种思想的,也无可厚非。

REFER TO: http://ekychan.multiply.com/journal/item/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你永远是菜鸟之二 人像摄影不简单

FORWARD: 为什么你永远是菜鸟之二 人像摄影不简单


在论坛里那个板块最火?我想应该算是“人体人像”这一块吧!看的特别多,回复的特别多,总之很多人来捧场。原因是什么?也许大家都想看美女,也许大家都想拍美女。那么这样大家是不是已经背离了摄影的目的?因为你看的是人,而不是摄影。当然人像摄影的主题是人,没有人也就没有人像摄影了,但是不希望大家看完之后只是说什么模特漂亮、身材好之类的话。

贴一张图,然后开始我今天要说的——拍摄人像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如果我现在问大家关于“人像摄影的四个艺术境界”,我不知道大家有几个人可以回答上来。如果我向大家提起“纽曼”这个人,不知道大家有几个人知道他。

所谓“人像摄影的四个艺术境界”指得是“人像摄影的艺术境界从低到高,可以概括为赏心悦目、惟妙惟肖、张扬个性、诠释生命四个层次”。我给一个链接大家可以去看看。http://www.6art.net/2004/9-8/11588.shtml

“纽曼”是以肖像拍摄著称于世的摄影师,他的人像摄影是一种“环境肖像”,也就是说在他的作品中,人物都被安排在最能代表其特点的独特环境中。我贴的图片就是他的成名作:《史特拉汶斯基》。我给大家一个链接可以去看看关于纽曼的“环境肖像”。http://www.dpnet.com.cn/column/column_v3_show.asp?id=5955

相信大家看完了上述的两个文章对人像摄影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拍摄人像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我觉得人像的拍摄是最难的。我说过模特是有生命的,你不应该把一个悲伤的人拍得很喜庆(请参看“为什么你永远是菜鸟——写给所有的新人的一封信”)。人与人是不同的,因为思想,因为个性。比如说一对双胞胎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怎么来区分他们?让人们知道你到底拍的是谁呢?你要通过你的摄影来表达他们不同的个性、思想。现在论坛里面的人像几乎都是一个样的大头,近照,虚化背景,一个又一个美女在画面的显著位置来展示“美丽”,你从技术的角度又找不出什么缺点,大家都注意到了光线、构图、虚化背景突出主题……但是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人像摄影吗?说的难听一点,这些人像作品就象用PS换了一个头一样。在写文章之初我还想从构图、光线、意境几个方面和大家讨论一下怎样去做人像摄影,现在突然觉得这样有画蛇添足之先嫌,一个完成了初步学习敢于拍人像的人还需要去刻意去讨论构图、光线和意境吗?有了基本的原则剩下的就是靠大家去创新了。而创新的基础就是人与人的不同,模特与模特的不同,表达出不同的主题(被摄人物)的个性、思想。我希望大家可以站到“道”的高度去学习,而不是站在“术”的角度去学习。

祝福大家可以出好的作品!

然后是几个关于“为什么你永远是菜鸟——写给所有的新人的一封信”的回答:
1、我想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随随便便就成功的,如果你想提升你的摄影技巧你需要更多的学习,不论是摄影的理论文章还是别人的摄影心得都很重要,这些你要去看。当然自己的努力很勤勉是不可少的。摄影和绘画、雕塑是相通的。达芬奇画蛋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知道。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

2、南宋大诗人陆游在《示子聿》中告诫其后人“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摄影也是这样,“功夫在诗外”。以我的心得,绘画、雕塑这两种艺术表达形式是重点要去看的,然后可以去看一些工业设计……这些都是培养自己的“美感”。就好像我在生活中说的一句话一样“一个不相信奇迹的人永远不会有奇迹在他身上出现。”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连什么是“美”都不明白的话怎么能拍出“美”的东西呢?当然对于“美”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在那里。我在论坛中曾和别人争论过这个问题,我说不论那个摄影师恐怕也不能把一堆大便拍成艺术品。有一本书“美学概论”大家可以看看。

3、在“为什么你永远是菜鸟——写给所有的新人的一封信”中我提到可以用傻瓜相机拍出好的照片,很多人表示了怀疑,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泰利·理查森访谈”。泰利·理查森就是一个用傻瓜机拍照的时尚摄影师。

REFER TO: http://ekychan.multiply.com/journal/item/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你永远是菜鸟之三 风景的灵魂

FORWARD: 为什么你永远是菜鸟之三 风景的灵魂





风景、自然景观的照片该怎样来拍呢?我先按下我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业余的画家。有一段时间正好是他人生中的低潮,于是我便去看望他。到了家里他正在把一副作品挂到墙壁上,是他刚刚画的一幅梅花图。他便问我这画怎么样?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我对于这些东西并不熟悉,完全不懂得欣赏,只是觉得画面很怪,不像平时我们所看见的梅花。我便向他请教。他解释说,这副画画的是逆风中的梅花——你看那梅花被风逆着生长的方向吹着,透过花瓣可以看见风很大,但是整个花枝和花朵并没有被风所折服依然顶着风甚至一直向上生长。梅花素有傲骨,表达这个不一定必须得要是雪,这风更有气势,风云过后,晴天就来了……之后他还说了很多,我大数记不得了。我知道他要表达的是梅花的傲骨,一种不屈不扰的精神,暗指的也是当时他的心境。原来绘画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给自己鼓励。

后来,喜欢上文学,发现很多文学的作品都是借物传情,借物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比如诗歌,《尚书》中的《虞书·舜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大家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表面上看起来是诗其中要表达的是情啊!

说得再直白一点,你给女朋友送玫瑰花,难道真的只是送花而已吗?那束玫瑰花不过是一堆花的尸体而已,真正的意思是希望借花来表达你的爱意。
说到这相信大家都明白我要说什么了,不论是风景还是自然风光的照片我觉得不应该只是一个单纯的记录,它应该要表示一定的意思。也就是我说的意境——风景照片的内涵和灵魂。

意境是什么?意境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到”中的“门到”,意境是一种想象的空间——山水绘画中的那一片留白,意境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以上都是基于“道”的感觉来说风景照片的灵魂,下面我想从“术”的角度来说一说。

一、风景摄影的取材

其实要拍好一张风景照并不容易,在为什么你永远是菜鸟的第一篇里面我就说过。因为那些光线,那些布局都是你没有办法控制的,不像室内摄影或者是人像摄影,你可以选择灯光、让模特摆造型等等,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计”,但是自然界的东西你恐怕没有办法让它听你的。也正因为这种没有雕凿的痕迹才是真实的美。但是并不是所有真实的美都可以成为艺术品,把作者内心的想法、意图等通过普通的真实的风景完美的表达出来这样才可以构成艺术。艺术来自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

转一个故事:有一次,画院用“竹锁桥边卖酒家”这句诗作为考题,让画家们作画。当时许多应试者都集中心思考虑如何重点表现酒家,所以大多以小溪、木桥和竹林作陪衬,画面上应有尽有,样样摆出。然而,画家李唐则不然,他独出机杼,在画面上巧妙地画出一弯清清的流水,一座小桥横架于水上,桥畔岸边,在一抹青翠的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李唐这幅画虽然并未画出酒家,但他把酒家深藏在竹林之中,深得诗句中“竹锁”的意趣。结果,李唐得了第一名。清人沈宗骞评论李唐的画法是“露其要处而隐其全”,赞扬他是画中的高手。

我曾看过一张照片,一张农家房子的照片,照片的背景很容易看出是秋天——丰收的季节,可是这个农家的院子里却是一片荒芜:猪圈里没有猪,院子里没有鸡,一颗老树栓着一根绳子而另一头什么都没有,房檐下挂着几个玉米棒子几串辣椒,院墙破了一个洞,墙头还有一株枯草……看着这个画面不用问就已经知道两个字——贫穷,再加上背景的凝重颜色更突出了那种压抑的感觉。让人很深刻的感受到贫穷的压抑。(不过很遗憾这张照片我没有能够找到,所以不能呈现给大家。)

PS:说到这我想起一张照片是当年希望工程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可以算是一种人像摄影,摄影师抓住了那让人永远深刻的眼神,那种对知识的渴望让人震撼。真正能表达主题的取材不用多,经典的一个就够了。

PS2:我突然想到小时候读书时的看图说话,不知道大家的作品能不能做到看图说话,作品的内涵、意境在哪里?

二、风景与人物

在论坛里看了很多的风景照片,大部分的片子里都是很纯的风景,一个人都没有。是不是没有人的风景才算是风景了?有了人的片子是不是就不是风景摄影了呢?我看不是。关键看你的主体是什么,如果主体是风景,人物是点缀是陪衬一样是风景摄影。有了人的存在说不定可以更好的突出主题,突出风景的特色。正所谓“鸟鸣山更幽”就是这个意思吧!

三、构图与空白

我一直觉得摄影和绘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很多绘画中的表现手法都可以运用到摄影中来,比如空白(也有称留白的)。所谓“空白”,就是在画中留下素白之纸,以无形当有形,给欣赏者留出想象力自由驰骋的余地。八大山人朱耷画鱼不画水,白石老人画虾不画水,这水虽被藏了,在画面上留下空白,但欣赏者仍然能够通过鱼虾的活泼动态去感受那满纸的水。有“独步画院”之誉的南宋著名山水画家马远,人称“马一角”。马远的山水画,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在初学摄影者当中,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就是一见到好的被摄体,一时兴奋就只能看到取景器中的一处景色。这样拍出的照片大多画面平淡,摄影主题不明确。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摄影时,把取景器画面想象为一张白图画纸,要在上面描绘一幅图画。

对于贪多,把任何景物都构入画面的人也很多。实际上,摄影构图是减法运算。构图时,注意减去不必要的,仅留下可表现主题的景物。这样,画面效果将大大提高。


refer to: http://ekychan.multiply.com/journal/item/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多花钱 教你控制廉价镜头成像质量


FORWARD: 不多花钱 教你控制廉价镜头成像质量


个人以为,摄影镜头理应制造得足够好。并且,足够便宜!比如:应当存在一款18—200mm焦距,f1.4恒定光圈并具备防抖及1:1微距功能的镜头,而 这样一款镜头还要让大众也消费得起。然而,这之所以无法成为现实,不是因为设计者没有技术,而是因为厂商没有利润。商人们总是这样做:由他们提供给你的产 品,一方面要足够好而使你愿意掏钱,另一方面又要不够好而让你继续掏钱。

  在大多数情况下,摄影人之所以开始“发烧”,花销大量的金钱去“烧”器材,以至于最终修炼到“骨灰”级,也不过是中了商人的那一个“计谋”罢了。

  在我写作这写文字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爱好摄影的大脑在竭尽全力地为如何找到更合适的借口和更多的金钱去升级器材而冥思苦索。但由于财力方面的限制,这当中的大多数脑袋最终会因为无奈而苦恼并死掉数量可观的脑细胞。

  还是不要做这种无谓的事情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让我们手中的廉价镜头通过神奇的光线而得到清晰、美妙的图像。

  第一,使用适当的光圈以获得优质影像

  在摄影当中,对镜头光圈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光圈值可以影响到景深效果、快门速度、成像风格和成像质量!不过,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光圈大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在一般经验当中,使用一只镜头的最大或最小光圈都不能得到令人十分满意的成像质量!当全开光圈时,光线几乎会穿过镜头镜片的全部面积而在感光 物上成像。这样一来,镜头镜片因为生产过程中精度不足而产生的缺陷(尺度误差)便会在最终的影像上暴露无余。于是,我们收缩光圈,使得仅有镜片中心的一部 分面积而不是全部面积透过参与成像的光线。结果是镜片边缘没有透过光线的部分的制造误差没有机会去破坏成像质量,画质就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 依此种理论,应该是光圈越小(同一镜头,同一焦距),成像越好。可实际上,我们会碰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缩小光圈使得镜头光孔变得过于微小,那么当光线通 过光孔时发生的衍射现象就会显得十分严重。而这种光学现象同样会降低镜头的成像质量!

  因为光圈值=光孔直径/镜头焦距,所以同样是使用较小的光圈,镜头焦距越短,光孔也就开得越小。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当用较小的光圈 拍摄照片时,焦距越短的镜头越容易因为光的衍射而降低成像质量。想一想,一只焦距为300mm的镜头,即使把光圈值缩小到f32,此时它的光孔大小也和一 只光圈开大到 f3.2的30mm焦距镜头的光孔大小一模一样!

  知道了这些,对于开始所提到的“一般经验”,我们就不必总是在意了。举个例子,我手中有一只70—300mm镜头。我专门测试了它在300mm端的成像质量,结果是最小的f29和f32为最佳光圈!

  第二,快门速度也会影响到镜头的成像质量

  首先我仍然要累述一个“一般经验”,即如果用1/M秒来表示快门速度,用N毫米来表示135相机的镜头焦距。那么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时,一般 认为M需要大于N才不至于由于手的抖动导致图像模糊。也有人更严格地提出M要大于2N,以使图像的清晰度更有保障。其实,以上的“一般经验”与本文并无直 接的关系,因为本文完全是围绕镜头而言的,而且还区分了高档镜头和廉价镜头。但是由于上述的“一般经验”让很多人一味地追求更快的快门速度。他们在期望得 到清晰的影像时,总是认为“哪怕只快那么一点儿,也会更清晰”。这就有问题了!

  众所周知,单反相机有一个弱点:在拍摄瞬间,反光板的运动会使整个相机产生震动,从而导致影像模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者为一些高档相机 添加了反光板预升的功能,有效地避免了反光板带来的震动。不过目前,大多数照相机仍然不具备此种功能。当然,还是那句话:不是因为没有技术,而是因为没有 利润!(我的数码单反机身花了6000元买来,不还是没有吗?!)这个时候,就只有我们自己想办法了。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长焦镜头,因为根据几何当中 的相似比,长焦镜头会放大相机的震动,使模糊程度加重。

  高档次的长焦镜头往往一是较重,二是配备有专门的支架。前者就好像在射击时使用较重的枪械反而更稳,更容易射准一样,重力缓冲了震动。并且据 我的经验,无论是手持拍摄还是使用三脚架,情况都是这样的。而后者让我们在使用三脚架时,整个照相机能够处于更加平稳的状态,当然也就减小了震动幅度。可 是在于普通的廉价镜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镜身轻而不坚固,虽然长却又没有专门的支架。拍摄时,相机完全是靠机身和三脚架的云台相连。光是看起来就极不平 衡!在拍摄瞬间,我们可以从取景框里观察到明显的震动,甚至还可以听见镜头各部分因为结合不严而发出的声响!这时,成像便自然无清晰可言。
不过不必沮丧,我现在就告诉大家,用这样的镜头也能拍出清晰的图片!方法就是:加PL滤镜、加ND滤镜、收缩光圈、调低感光度(ISO)……总 之,尽量降低快门速度,而不是“一般经验”当中的提高!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要尽可能地延长曝光时间。因为反光板的震动只在抬起和放下是产生。而反光板放 下之前快门就已经关闭了。可见,只有反光板抬起时产生的震动会导致影像模糊。现在我们假设这种能够导致影像模糊的震动会持续1/3秒,那么如果整个曝光过 程的持续时间都不足1/3秒,我们便可以认为照片完全是在相机的震动当中生成的。也就是说,它的清晰程度100%地受到了相机震动的不良影响。但如果曝光 时间为 3秒,那样照片的清晰程度就只有11.11%受到相机震动的不良影响。这样一来,“好的影像”便可以覆盖“坏的影像”,照片的清晰度就明显的提升了。

  当然,如果摄影光线强到足以使“M大于N”甚至“M大于2N”,那显然是最理想的。只是当N值较大,光线又不足,比如在室内、森林或者黄昏、 黎明拍摄照片的时候,我们才考虑去降低快门速度。如果光圈为f8,感光度为ISO200时,快门速度仅有1/60秒,那么谋算着怎样去提高快慢速度是没有 意义的。因为无论是开大光圈还是提高感光度都会明显地降低照片的画质。这样,我们就收缩光圈至f32,调低感光度为ISO100,再加上PL滤镜,快门速 度就可以降至 1.5秒了。

  第三,时时提防炫光的出现对画质的影响

  对于那种由大小不一的彩色光斑连接成一条线的炫光,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因为那种炫光是由于画面当中存在特别明亮的光点而造成的。例如太阳 或路灯。这些东西存在于画面当中,如果挡住便无法拍摄了。虽然高档次的镜头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炫光出现,不过有时候,这样的炫光却也是挺漂亮的。而对于 另外一种最为常见的炫光,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减轻它对画面的影响。

  其实炫光并不只是通过镜头才能观察到。我们拿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观察到它:打开一本书,用左手举起来对着天空看,我们会发现书上的字变得没有平 时看起来那么清楚,好像有一层薄雾蒙在上面。这就是炫光在作怪。然后再用右手掌尽量多的挡住天空,并向书本移动,最后让手掌挨着书的上沿。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见那一层“薄雾”越来越淡,字也变得越来越清楚。眼睛是这样,镜头也是这样。而镜头上的遮光罩就起着刚才手掌的作用。

  可是,遮光罩往往制作得不够长,这里有三个原因:一,遮光罩的遮挡范围要照顾变焦镜头的较广一端;二,做太长了无论是携带还是使用都不方便; 三,为了控制生产成本。这个时候,单反相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可以用手、帽子、笔记本甚至反光板等一切既不透光又轻巧的物件去遮挡镜头前面很亮,但 又不在画面之中的部分。然后在取景框里仔细的观察效果,以便控制、调整遮挡的方向和角度。直到我们认为所见的景物都处于最合适拍摄的清晰(通透)程度,再 摁下快门。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之类的“慢摄影”中,这种方法是相当实用的。

  第四,适当地改变摄距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善于使用变焦镜头的不同焦段来拍摄照片,也就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变焦镜头各焦段的成像质量有差别。一般来 说(特别是专为数码相机而设计的镜头),在使用较短焦距拍摄时,成像较好。主要表现为分辨率高、反差大、色彩饱和。而在使用普通廉价镜头的长焦端时,常常 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分辨率低、反差不足、色彩平淡,也就是影友们常常说到的“肉”。所以说,我们宁愿多用“脚动变焦”,尽可能地使用镜头的最佳焦段以获得 更优质的影像,也不要盲目的相信现在镜头上越来越夸张的“大变焦”。

  另一方面,因为廉价镜头大都不具备大光圈,若是需要虚化背景(包括虚化前景),不免为难。这也是众多影友不惜花费重金添置大光圈镜头的一个重 要原因。但实际上,要想虚化背景,使用大光圈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要知道,虚化背景就是要让景深变小。而景深是和光圈、焦距以及摄距这三个因素相关的。 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摄距越短,景深也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所以,即使光圈大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也只不过是三分之一的不足。只要把焦距和摄距控制 好,一样可以得到另人满意的背景虚化效果。

  在拍摄微距照片时,我使用18—70mm镜头的70mm端,全开光圈为f4.5,并使用镜头的最短摄距0.38m;而在拍摄人像时,我使用70—300mm镜头的150mm以上焦段,只要摄距不是太远,即使把光圈收到f8,背景也依然能“糊成一片”。

  一方面要求“短”,一方面又要求“长”,可能不免让人糊涂。不过,只要善于分析、比较,明确主要意图,不断地积累经验,用心去理解镜头,漂亮的照 片自然会找上门来


refer to : http://ekychan.multiply.com/journal/item/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相机镜头五要诀

FORWARD: 保护相机镜头五要诀


镜头是数码相机最关键的部件,容不得上面有一丝的尘埃。但如何呵护好镜头,有很多的数码相机爱好者,特别是初级的摄友并不很了解。这里,我们将其总结为“吹、擦、洗、护、干”五要点:

  1.吹

  镜头上的灰尘,最好吹净,而不是擦拭。因为很多镜头表面的镀膜是很娇贵的,小的灰尘颗粒散落在镜头表面,如果我们直接用镜头纸在上面擦,灰尘 在纸与镜头膜面之间充当了砂纸上砂粒的角色,对娇贵的膜面的损害不言而喻。正确的做法是使用专用的气吹子(医疗器材店和摄影器材店有售,橡胶材质的更 好),握于掌中对着镜头捏吹即可。

  2.擦

  吹净灰尘后再做擦拭。清理的办法是对镜头哈一口气,用镜头纸在镜头表面以顺时针或逆时针一个方向擦,一定不要来回擦。麂皮是很好的镜头擦拭品,自然麂皮如果有部位变硬,一定不要再用了,易划伤镜头。

  目前消费类数码相机的镜头都很小,用镜头纸或麂皮都不一定能擦净、擦全,推荐使用专用镜头笔。镜头笔一端为毛刷,用来拂去大一点的灰尘;另一 端为自润麂皮头,面积很小,能很好地用来擦去小镜头上的痕迹。惟一的缺点是价格贵了些,便宜的50元左右,质量好的要200元左右。

  3.洗

  如果镜头上的污渍面较大,或痕迹留下的时间较长,或有一点的粘性,单纯的擦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就要对镜头做简单的清洗。清洗的方法很简单,找 一根医用棉棒,即脱脂棉球,用棉球沾少许纯净水(尽量不要用酒精或其他清洁液),并挤去水分,即湿润状态,在污渍处一个方向多次擦洗。污渍去除后用气吹子 吹干,再用镜头纸清洁。

  4.护

  对镜头最有效的保护就是为数码相机加装UV镜,与镜头表面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可以有效地隔离灰尘。

  5.干

  无论是数码相机镜头,还是机身的电子部件,都是要排斥潮湿环境的。所以在雨天拍摄后,或镜头湿清洗后,都建议擦干后置于干燥箱中。其实干燥箱 是可以自制的,到超市购买一个密封性好一点、大小适中的塑料储物箱,收集一点干燥剂(许多电子设备包装中,或部分小食品包装中都有)置于箱中即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摆姿势的造型图谱【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菜鸟循序渐进之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

Refer to : http://ekychan.multiply.com/journal/item/51
Thanks for ekychan sharing


[转载]  菜鸟循序渐进之摄影构图的基本要领
 
 摄影者确定了要表现的主题后,摆在面前的首先是如何安排和处理摄影画面的构图问题。所谓摄影构图,就是把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幅摄影画面中,使其产生一定的艺术形式,通过它把摄影者的意图和观念表达出来。这里包括:被摄主体在画幅中所处的位置,照片画幅的长宽比例、透视与空间深度的处理、影像清晰与模糊程度的控制、色彩的配置、影调与线条的应用、气氛的渲染……总之,就是处理构成摄影画面总印象的一切造型因素。摄影的这种构图过程,并非在产生作品的最后阶段才完成的,而是从考虑画面时就开始了。

  研究摄影构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照片的主题内容,使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照片的效果。它的基本要求是鲜明、易懂、有表现力。这意味着在考虑摄影画面的构成时,要尽可能注意简化。简化决不是简单化,而是精化,即对各种事物进行最准确、最迅速的分析、判断和取舍,把画幅中不需要的那些因素排除在构图之外;尽量使被摄主体从周围环境中突出出来;被摄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要协调、统一,不可互相争夺视线;被摄体的形状要处理好……总之,尽量使你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鲜明突出,能深深地感染观众。

  摄影画面的构图有一些为大多数人公认的一般性的法则,但这些法则有时又不是绝对的,不可以生搬硬套。大家所能接受的一些构图法则,也常常会有例外,而且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新生的将最终取代陈腐的。由此可见,艺术创作在表现方法上是极其灵活的,它没有既定的公式,也不应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教条,要依靠摄影者根据被摄现场的具体情况,根据创作主题的要求和摄影者自己的意图进行灵活处理。摄影者在现场有充分的选择和决断的自由。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摄影画面的构图就可以随心所欲,草率从事。相反,构图的好坏,常会影响到一幅摄影作品的主题是否表达得鲜明,它的艺术形式是否有感染力。

  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总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和布局,以使画面完整、严谨,具有一定的章法。正如一篇好文章,必须主题明确,语言清晰,段落分明,有一定的章法一样。被摄影者框到画面上来的图象,已不再是生活中各自独立的存在,而是赋予它们在画面上各自不同的地位,相互之间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为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起着不同的作用。仔细分析一些优秀摄影作品之后,便会发现这样的规律:被摄影者组织到画面上来的对象,有的是用来表达内容和结构画面的主要对象,是摄影者最感兴趣的,吸引他举起相机拍摄的对象,我们称它为主体;有的对象是与画面上的主体构成情节,来说明主体内涵的,我们称它为陪体;有的对象是作为环境的组成部分用以陪衬、烘托主体的,我们将它分为前景和背景;另外,除了这些实体对象外,还有空白部分,它是联系画面上各个对象之间关系的纽带;还有把各个部分有机组织起来时应注意的法则如均衡、多样统一等。以上这些就是画面结构的基本章法。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它们在画面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主体提纲挈领

  主体是画面上用以表达内容的主要对象,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中心。结构画面,首先要立主体。主体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主体既是表达内容的中心,也是结构中心,画面上其他景物的配置都以主体为转移。

  一般来说,主体作为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在画面上是统一在一起的。但是,在一些表现环境气氛为主的画面中,主体作为结构中心的任务更为突出,如盛大的群众场面,景物层次众多的风光画面等,它们以气势和气氛为主,内容上难以分清明显的主次,但要使这样的画面结构不松散,有章法,也要选择一个对象作为结构上的支点,用以呼应全局,提纲挈领,把画面上的景物结成一个整体。我们常常看到,有的风光照片以某一小桥、亭台为结构中心,有的以船帆或挺拔的树木为结构中心来裁割画面,使它们对前后景物起联系和照应作用。这样的画面,主体在内容上倒不一定比其它景物更为重要,而在结构中心的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

  如何安排主体在画面上的位置,一些外国摄影书刊介绍说,如果把画面分成九宫格的样式,那么中间的四个交叉点上,是安排主体最好的位置;有的说画面对角线的交点到各个角的二分之一处是处理主体最好的位置;有的说线条会聚点上是处理主体最好的位置……等等,这些说法从形式和视觉习惯上总结了一些规律,有一定道理。比如九宫格的各交点上安排主体,有倚角之势,易于对画面的各部分进行顾盼和照应。而且各交点的位置接近于画幅边缘的黄金分割点,容易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很少有人将主体安排在正中,因为人是用两眼来观看对象的,正中的位置反而是视觉上最薄弱的地区,而且主体在正中,对全局的呼应容易顾此失彼。所以不是特殊要求,一般应避开正中的位置。但是上述的一些说法只是从形式出发,而不是考虑具体内容的要求,是离内容来谈形式。事实上,主体的位置并没有什么死板的公式,而是以事物本身的特点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为转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神光的运用

Refer to : http://ekychan.multiply.com/journal/item/50
Thanks for ekychan sharing


[转载] 眼神光的运用
 

    拍摄人像时,不论运用什么光源,只要位于被摄者面前而且有足够的亮度,就都会反射到眼睛里,出现反光点,从而构成眼神光。眼睛中显示的反光点,在形状、大小和位置上总是不同的。例如:在室内拍摄人像,光线从远离被摄者的窗户照射进来,他的每只眼睛里就会出现明亮的1\窗影;利用照相机上的闪光灯,就会在眼睛中央造成细小的白点;而使用反光罩或反光伞,就会形成一个反射区,这种反射通常偏向一边。

    各种眼神光的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明亮细小的光表现愉快,范围较大的光显得柔和,而没有照明的眼睛则宛如深潭。 英国摄影家戈登。安德森指出,为了拍出上乘的人像摄影作品,在按快门之前,一定要考虑到眼神光。让被摄者稍微抬起头或重新布置光源,就能确定是否有眼神光。眼神光应当是平衡的,不能使一只眼睛有光而另一只眼睛没有光。要检查产生眼神光的光源是不是处于被摄者脸部前面足够的位置,从而能照到双眼而不至于被鼻子的阴影挡住。如果头部向一侧转动,眼神光源最好也要随着转动。光源位置不能过高,否则,两只眼睛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就可能有一只眼睛照不到眼神光。

    用作眼神光的光源并不需要很强的功率,但必须注意要同环境协调。安德森认为,就个人而言,他宁愿选择自然光作为眼神光光源。在室内,最好试用超过肩膀的窗户照进来的光线制造眼神光,即使它不是主要的光源也宜这样。在室外,用反光板比用辅助闪光灯要自然得多,尤其是拍摄特写照片。 还要设法避免眼白对主要光源的反射,它仅仅能无味地泛着白光,会使人的眼睛失去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调动你的双脚选择最佳构图

Refer to : http://ekychan.multiply.com/journal/item/49
Thanks for ekychan sharing


[转载] 调动你的双脚选择最佳构图
 

曾经有位摄影家,教人学习构图的方法是:发现题材后,先拍——张,然后再走近些观察,看看可不可以再精简些。如果可能的话,再拍一张。再走近一些,看看是否还可以再缩小些取景范围。如此一步步走近,便往往可以拍到最精练的画面,而且可以训练自己的取景构图能力。

当然,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也可以一步步后退来考虑构图。前者是使画面精简.后者则是使画面更丰富,有更多的现场气氛。当一步步后退时,画面容纳的影像便越来越多,场面也更大。

至于什么时候该采用哪种方法,那就要看题材的性质、现场的环境以及自己的意图而定了。事实上,这两种取景方法是并行不悖的。在很多情形之下,我们取景构图时,不妨走前去拍几张,再退后一些拍几张,等印出照片后,再排起来互相比较,选择最满意的一幅放大。这种做法。对于初学者会有莫大稗益,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构图技巧。

这正如摄影家史蒂夫•巴维斯特所说,人们往往花上大笔的钱去购买摄影器材,以求拍得更好的照片。然而,有时却会惊奇地发现,有一种最有用的“器材”,可以改善构图的最佳工具就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自己的双脚。他说:

“一些摄影爱好者对于什么是焦点、光圈和速度了如指掌,但是拍出的照片却是构图松散,主体过小。改掉这种最常见的毛病,就要向前迈两步,靠近被摄体,注意构图紧凑,突出细节。事实是,突出细节永远比包容一切更有趣味。拍摄一枝独放的花或一棵树,胜于拍摄一幅全景风光;拍摄一幅面部和双肩的肖像,胜于拍摄全身;而拍摄一幅抽象的特写,比拍摄放在一起的一堆日常用品,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巴维斯特还指出:“只向前迈步而不退步是不行的。有时,物体本身就具有漂 斥亮的线条,因而不必追求突出的主体。此时,你要后退几步。把它们都纳入画面,拍出的照片就能引人入胜。也就是说,被摄体周围的细节,有时可以衬托主体,使构图充实严谨。"

有人买了变焦镜头,自以为可以解决迈步之劳,而实际上,用70mm镜头在2米处拍摄的照片,与用200mm镜头在6米处拍摄同样的影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相似,但结果完全不一样。因为照片的透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焦距决定的。

巴维斯特认为:“调动双脚是最实用的办法,它可以使镜头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人们往往抱怨50mm标准镜头不够用,但是只要简单地朝前迈几步或朝后退几步,这种镜头就会有较大的用场。使用广角镜头也是如此,向前迈几步靠近被摄体拍摄,和向后退几步远离被摄体拍摄,结果也有不同。靠近拍摄,前景突出而显眼,后退则背景变小,从而能得到强烈的透视效果。

此外,左右移动,上下移动,或是环绕着被摄体走走,都会发现整个构图会有明显的改变,从而找到最理想的拍摄角度和视点。 每个人对周围世界都有自己的特殊视角,大多数的摄影家往往会满足于这一视角,不再想寻找其他角度。英国摄影家R,科认为,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是值得的,因为我们可以在任何特定位置上对好角度拍出最佳效果。他本人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仍然保持竖直画幅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拍摄高度,比如微微屈膝或蹲下拍摄,就可以使照片得到改进。在拍摄远景或建筑物时,这种办法能够把原来看不见的景物也拍进去,从而改进了前景。在另一种场合,采取低角度拍摄,可以使画面上端的绿叶茂盛的树枝不那么突出,从而使主体显得比较清楚。

“当拍摄儿童和动物时,蹲着或跪着的姿势也是很有用的。站直身子把相机朝下俯拍,往往会产生不自然的透视。蹲下身子拍摄,使自己与主体处于同一水平上,好像眼睛对着眼睛那样,就要好得多。 “有很多时候,当我们从地面仰拍楼房,树木或其他高的物体时,效果也很好。 仰拍应当是这样的:要有意识地仰拍,使形象整齐,构图均衡。通常可以用标准镜 头或广角镜头来拍摄这种画面,这种技术对予特长或特短焦距的镜头尤其适用。此 外,有时候拍摄人物,特别是‘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以及正在从事某种工作的人 物,采取低角度仰拍的办法,常常会得到更为动人的效果。”

摄影家T•伍德科克也认为:“一幅照片,如从视线的高度进行拍摄,它的平静 感甚至会更为明显。不过,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有点呆板。当你遇到一个对称式 构图的画面时,采取高角度或低角度拍摄,使画面活跃起来,效果往往会更好。这 样拍摄,能使影像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因而能吸引观众的兴趣。 “低拍摄点的效果往往更为动人。从接近地面的位置向上拍摄,能把物体的高 度、力量和对比强调出来,因此,它是挽救呆板的构图或类似题材的好办法。用竖 幅画面,效果将更加明显。从高处向下看物体,观者是处于有利地位,使物体显得 力量有限。过去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也懂得这一点,所以,他从来不让他的照 片从高处拍摄。高拍摄点还能产生宁静的效果,能突出画面上的图案,而削弱对 比。无论是采取高拍摄点或低拍摄点,照相机与垂直平面所成的倾斜度愈大,产生 出来的效果就越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逆光摄影点滴

Refer to : http://ekychan.multiply.com/journal/item/48
Thanks for ekychan sharing


[转载] 逆光摄影点滴
 

    逆光摄影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深受摄影者喜爱。要拍出好的逆光作品,对光线的把握至关重要。就太阳为光源来说,它的光线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尤其是在光线强度、角度以及色温等方面的变化,对逆光拍摄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熟悉不同光线的特点,把握好其内在规律,掌握好拍摄时机,如此在拍摄中就可游刃有余。
  拍摄不可盲目进行,要先搞清拍摄意图,再决定选用何种光线、构图等等。一般来说拍摄光线分为两大类:自然光源(阳光)和人工光源。
  着重来说一下自然光源,为了便于把握,把它分为三个时段。
  第一时段为日出日落时分,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较小(约为O°-30°),强度弱,对逆光拍摄是很有利的,尤其是拍摄较矮小的物体时。色温低,能较好的烘托气氛和意境,使作品形成一种暖色调。需注意一点,在日出日落时,光线的变化很快,壮丽景色瞬间就从眼前溜走了。要充分加强前期的准备工作。
  第二时段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两个小时,此时阳光与地面约成30°-80°角。如果天气正常,光线较强烈,进行逆光拍摄会遇到强烈的晕化,不利于表现事物形态。应尽量避免直接面对光源来拍摄,多采用其它物体的反射光束拍摄,即可减弱光的强度。
  第三时段是正午时分,这时光线与地面基本处在垂直状态,光线十分强烈,对逆光拍摄极为不利。可以利用前景或被摄物作自身进行遮挡,使阳光形成强烈的放射效果。记得有一幅拍摄自由女神的佳作,就是在正午时间,作者适当的遮挡,巧妙使强烈的太阳刚好处在自由女神高举的火炬后面,形成强烈的放射效果,犹如火炬发出的耀眼光芒。这样既较好的调节了光强度,又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若遇到坏天气,要扬长避短,在不利的因素中寻找积极的契机。如在海边或湖区,一般水气、雾气较大,能见度低,但若合理的利用既能柔和光线,还可更好地表达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影象清晰度与曝光

Thanks for ekychan sharing


[转载]影象清晰度与曝光
 

    摄影最有趣的特征之一,在于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一个因素总是影响另一因素。例如就影象清晰度来说,曝光组合的选择就能影响清晰度,当提到影象清晰度时,许多摄影者首先想到的是聚焦。然而,照片之所以不清晰,除了聚焦这一因素外,还有一系列的因素,如被摄体的移动,相机的震动,镜头的污染,景深不够,曝光过度,光渗,显影过度,胶片或镜头上有潮气等等。
  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选择曝光组合时,对摄影清晰度有影响的三个因素,即景深、被摄体的运动和相机的震动。对一个具体拍摄对象决定曝光组合时,这三个因素有时会互相矛盾,满足了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会产生问题,这就需要再三考虑选择怎样的曝光组合最适合你的表现意图。下面就这三个因素分别加以分析。

景 深
  从理论上说,当镜头聚焦于某一点时,只有这一点的物体能在胶片上清晰地结象。但是实际上,在焦点前后的一定范围内的景物,在胶片上的结象也是较为清晰的。这个范围称为"景深"。请注意这里使用"较为清晰的"修饰词来形容清晰度,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你用135胶卷拍摄一个人物的头部特写,焦点是聚在眼睛上。如果是接触印相,那么,在这张135照片上,从被摄者的鼻尖到嘴以及耳朵很可能是全部清晰的。如果是小倍率放大,则在放大照片上,被摄者的鼻尖和耳朵就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清晰。当你用这张135负片放大为12 X 15时的照片时,又会发现真正清晰的只有被摄者眼睛前后的一小部分。然而,假如你把这张12 X 15时的大照片放在一个架子上,并后退十英尺远观看,这时,你又会发觉照片上影象的清晰部分增加了。如再后退一些,则会感到照片上的影象全部都清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用"较为清晰的"修饰词来形容由景深产生的清晰度。这种"较为清晰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照片的大小和观看距离这两个因素。
  为了从理论上真正弄懂景深的含义,有必要先弄懂一个概念,这就是模糊圈。
  一幅画面,看起来是清晰或不清晰,在于眼睛对画面上各个细部的分辨能力如何。能分辨则感到清晰;不能分辨则感到不清晰。
  当镜头聚焦于某一光点(影象是由无数光点组成),在胶片上产生的影象并非真正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圈。不管这个圆圈多么小。直径都是可以测量的。这种在视觉上是一个点的最大圆圈称之为"模糊圈"。假如,制作大幅照片,或者用高倍率放大负片中的一小部分画面,便会发觉预定的模糊圈太大了。这样,即使是在相机景深刻度范围内的景物也会令人感到不清晰了。同样的道理,对于放大为相同大小的照片,小底片比大底片的模糊圈应该小些,才能取得清晰的效果。因为小底片的实际放大倍率来得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取得较为清晰的影象,就不能死板地应用相机上的景深表了。而应该自己确定更为实际的标准。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大一档光圈的景深刻度。也就是说,如果实际使用f/8拍摄,景深范围则按f/5.6的最深来掌握。
  除了上述因素,在一张照片上,景深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镜头的焦距、光圈的大小、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
  镜头的焦距: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对于一只具体的镜头来说,当聚焦在某一距离,景深与光圈大小直接有关。然而,实际上对任何镜头来说,都有某种最佳光圈,比最佳光圈小的光圈,尽管能产生更大的景深,但从艺术的效果来看;将是使影象的清晰度降低而不是提局。
  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一般地说,相机离被摄体越远,景深就越大。反之,景深就越小。
  把以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想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景深,那么就应采用短焦距镜头,小光圈和较远的距离。如果想尽可能缩小景深,那么就应采用长焦镜头、大光圈和近距离。应当根据画面的实际需要适当地使用这些技术。

被摄体的运动
  被摄对象并非都是静止的,大量的被摄对象都是在运动之中。拍摄动体有两种方法:或者用足够快的快门速度把动作拍摄下来,使之产生非常清晰的影象,或者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使之产生一定程度的模糊影家。模糊的程度取决于所用快门速度的高低。根据照片的具体情况,模糊的影象可以表示运动的速度,也可以表示某种幻想或说明拍摄技术不高。
  通常,拍摄动体时,可以预先决定要怎样拍摄这个动作。是用高速度把动作拍摄清晰呢?还是用慢速度追随拍摄?是要使影象极度模糊呢?还是使影象中的主要部分清晰而次要部分模糊?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取得这些效果。
  清晰的动作。只要能有足够快的快门速度,就能把任何动体拍摄清晰(当然拍摄者的反应也要相当快)。然而,大部分镜间快门的最快速度仅限于1/500秒;大多数焦点焦面快门也只能快到1/1000秒。当时速为30英里的动体在25英尺以内,从相机前面横飞而过时,即使1/1000秒仍然会导致影象模糊。因此,要在照片上把动体拍清晰,就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动体的速度不是太快;二是如果动体的速度很快,那么不要使运动成为相机前的横向运动,三是如果动体是快速横向运动,那么就用最快的快门速度,拍摄距离要尽可能远一些。对于这三种情况,第三种,可能用途最小,因为胶片上的影象可能太小。第二种,也许既能产生清晰的影象,又能表现动感。第一种,要取得好的效果,大概不会有问题。
  影象模糊。从图片欣赏的观点来看,影象模糊的动体照片能使人联想到运动,与影象清晰的动体照片相比,显得有趣得多,或者说更吸引人。动体影象应该有多大的模糊程度?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各人的爱好。但是,当你要使动体在照片上略有细部层次时,模糊程度就应尽可能小些。当然,这往往取决于影象各部分的实际运动情况。例如,拍摄一辆横向运动的汽车,可能是整辆汽车稍有模糊;而拍摄一个按同样方向行走的人,双脚可能非常模糊而身体却很清晰。
  当动体是前后运动(如步行人的手臂)或上下运动(如撑竿跳高)时,有一种用慢速度表现动态或动感的方法。这类动体朝一个方向运动到达极限,开始向反方向运动时,有一个静止点,如果在这个静止点出现时按快门,那么,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也能将动态抓住,这种方法有时对动态的表现还是相当强烈的。
  拍摄动体的另一种方法是追随拍摄法。追随拍摄法能让你用较慢的快门速度来"抓住"快速动体。这种方法用于对镜头作横向运动的动体,特别是运动方式单一的动体,往往是相当有效的。例如,用慢速度能把一个骑摩托车的人记录得相当清晰,即便时速达120英里也能纪录得很清晰,因为这种拍摄对象的运动方式是单一的。相反,对一个赛跑者来说,他的脚是上下运动而手臂是前后运动的,用追随法拍摄的效果将是身体部分相当清晰而四肢则非常模糊,因为赛跑者的运动方式并非纯粹单一。
  以上就是拍摄动体的几种技术。无论用的是那一种,在选择快门速度时,必须结合光圈一起考虑,以达到正确的曝光。

相机的震动
  运用的快门速度越慢,相机的无意识的震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大多数人在用1/60秒的快门速度时能把相机拿稳。用比1/60秒慢的快门速度时就容易导致震动。如果你想找出自己持稳相机的最慢速度,可进行这样的试验。找一个轮廓清晰或细部影纹丰富的被摄体,拍摄时确保被摄体静止,然后手持相机用一系列快门速度拍摄,如从1/8秒到1/250秒。冲洗后,检查胶卷上各种速度拍摄的效果。要用高倍放大镜或把胶片放映在屏幕上检查(不要检查印放的照片),从中可检查出持稳相机的能力。比如你发现曝光时间慢于亚剧秒的效果都显示出相机在震动,这就告诉你,不能手持相机使用1/60秒以下的速度。使用慢于1/60秒的快门速度时,应使用三脚架或者通过某种支持物来稳定相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筑摄影十大要诀

Thanks for ekychan sharing


[转载]建筑摄影十大要诀
 

摄影,因为不必学习素描,快门一按照片就来,尤其时下流行的自动相机更觉方便快速。但摄影是一门易学难精的学问,感觉得越拍越难,越难便越没有作品。

  摄影技术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理论,对摄影艺术的提升受到了妨碍。摄影越拍越难越没有作品,便是这道理了,所以摄影,艺术与技术是一样重要的。有艺而无术,作品便不能表达思想。有术而艺,作品便不能提升到最高境界。

  摄影,有唯美的艺术摄影;签毫毕露的应用摄影,表现自我的学院摄影。建筑摄影属于应用摄影,也是职业摄影的一环,在这工业社会里,建筑师、业主、工程界、出版界、学术界…无不愿花巨额经费,以获得优良而符合需要的建筑摄影照片。故建筑摄影的实用价值更高于艺术价值。

  建筑摄影的目的和功用,是传播建筑师的心灵和思想,把建筑师精心设计和建筑公司努力营建的三度空间的建筑物,用二度空间的照片完美的表现出来,而且不能失去原设计的精神和优点。所以建筑摄影家必须具备职业摄影的一切基本学养和技能,更须具备建筑艺术上一切学识和审美的眼力。

  设计美好的建筑物,在阳光照射下,加以美好的环境,适当的器材和优良的摄影技与艺,便可产生一帧美好的建筑摄影作品了。

  建筑透视图,是设计阶段的纸上作业,建筑摄影则是工程进行中或完工后的作业,是具体成果,作为工程经历或证明,远较纸上作业的透视图和模型更具真实感和说服力。

  建筑摄影的基本条件:
  1. 建筑物本身要有美好的设计。
  2. 建筑附近要有美好的环境。
  3. 要有太阳光──建筑师设计建筑物时,无不极度重视太阳光下“阴”和“影”的效果。 建筑物如果没有太阳光的照射,便显得平淡而没有生气。 建筑摄影是用二度空间的平面照片来表现三度空间的立体建筑物, 如果没有太阳,便不能产生“ 阴 ”和“ 影 ”,照片也因无立体感而觉得毫无生气。影者的条件
  4. 丰富的摄影基本技巧,和熟知建筑艺术学识──丰富的基本技巧, 方能得到够水准的照片,有了建筑学识,才能把建筑师苦心设计的建筑物之优点完全表现出来。
  5. 优良的摄影器材──“职业摄影”和“业余摄影”不同,职业摄影是负有责任的工作,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就无法得到顾主的满意和给价。 建筑摄影的相机,必须要有校正透视景深和变形的设备,并要有高素质的大尺寸底片。
  6. 严谨态度──一帧优良的建筑摄影作品,绝非一蹴可得,一如建筑师设立一件作品, 要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进。
  7. 要有判断自己作品的能力──错误的辨解,产生不好的作品。 艺术修养和经验,可以增进对作品判断的能力。

  建筑摄影十大要诀
  1. 无论使用专业相机、或普通相机,相机必须保持水平。
  2. 任何情况之下,必须使用小光圈,大型三角架和快线。
  3. 必须要在晴天,有强烈阳光时拍摄。如为北向建筑,等候到盛夏清晨拍摄。
  4. 黑白胶卷,在晴天勿忘加用橙色或红色滤镜, 如果再加偏光镜,天空便成纯黑色。彩色胶卷,勿忘加用偏光滤镜。
  5. 画面中如天空所占比率极大,而建筑物本身颜色深度与天空相差不大时, 则建筑物无论是顺光、测光、可向天空测光。
  6. 如建筑物为白色,则须向建筑物测光, 如建筑物受阳光照射后,画面中有阳面、阴面、和天空,则向画面中最重要的部位测光。
  7. 建筑物皆由线条构成,黑白照片冲片时加长20%,放大时用纸也加硬一号。
  8. 尽量靠近建筑物拍摄, 可以使照片上的建筑显得特别巍峨,并能避免屋顶上的水塔标牌或…收入画面。
  9. 必须要有适当的器材。
  10. 建筑摄影,要在适当的时空并控制透视,景深、变形、对比、质感。
  11. 要有耐性,同一目的要经多次拍摄,然后才能选得最好的作品, 因为好作品是由时间堆砌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好照片的十大要素

Thanks for ekychan sharing


[转载]拍好照片的十大要素
 
十大要素之一:时刻准备好你的相机

有很多一生只出现一次的精彩画面都是在我们手上没有相机的时候出现的。为了能够拍摄到这些无价的照片,作为摄影发烧友的你,一定要随时随地手持一台能够拍摄的相机。如果你的专业相机的个头太大以至不便携带,我推荐你购买一台小巧的相机进行抓拍。我个人认为,一张在瞬间抓拍出来的普通照片,远比一张经过长时间安排的色彩丰富的图片来的有价值。

十大要素之二:让你的人像照片充满动感

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不要让你的模特保持着一种姿势,可以让他尝试各种各样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避免图片中人物动作的僵化,而且可以让你的模特时刻保持一种自然的表情。

现在杂志封面的PLMM的照片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拍出来的。

十大要素之三:使用大变焦

在一般的情况下来说,你的镜头距离物体越近,拍摄出来的照片越好。因为近距离能够消除掉令人注意力分散的背景,使主题突出,而且能够得到更清晰的图像。现在很多的DC都能够在非常近的距离下进行拍摄。这为我们制造主题突出的图片提供了方便。

十大要素之四:使用简单的背景

在相机或者当时的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够进行远距离的拍摄。在这里情况下,尽量使用颜色和结构相对简单的内容作为背景。这样也能够突出你图片的主题。

十大要素之五:使照片的主题远离构图的中心

虽然把主体位于构图的中心是一种非常正确的突出主题的方法,然而,适当的使图像的主题偏离中心能够增加图片的动感,而且这种不传统的方法也能够吸引大多数的目光。但是对中心的偏离一定要适度,否则会适得其反,造成图片构图散乱的结果。

十大要素之六:将前景物体置入风景照片中

在我们拍摄远景物体的同时,最好能够把近距离的物体包括在图片中(比方说图片的四角)。这样可以突出图片的距离感,增加图片的深度。

十大要素质七:寻找合适的光源

光对于胶片(CCD)的曝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完美的光源能够使你的照片看起来富有色彩、有深度并且美化你所拍摄的物体。强烈的阳光只是众多光源中的一种,对于拍摄人物来说,多云阴沉的天气情况是最好的,因为这样的天气中,光线非常的柔和对于脸部的表现也非常的好。而在大晴天所拍摄的人像非常的锐利,而且会产生阴影。

十大要素之八:稳稳地拿住你的相机

要想拍摄到锐利、清晰的图片,你的相机必须把持的非常稳。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在按下快门的时候,要匀速的轻轻按下,速度不要过快,否则会影响手持相机的稳定。你可以通过挂带构成一个三角的支撑以保持相机的稳定。当然,最好还是能够使用三角架。

十大要素之九:正确地使用你的闪光灯

如果你能够充分地利用闪光灯,你就能够极大地提升照片的成像效果。特别是在室内。每台相机的闪光灯都有他作用的范围,在拍摄的时候要把物体至于闪光灯作用范围内。一般来说,闪光灯的有效范围在4~12英尺之内。不光是在室内,在室外闪光灯也能够发挥作用,他能够淡化阳光所产生的阴影,并且使色彩明亮。

十大要素之最后:使用正确的ISO SPEED(这个跟kodak的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不同的ISO值对应不同的光线。一般来说

ISO 100:晴朗、明亮的天气

ISO 200:多云、阴冷的天气

ISO 400:室内,夜晚

但是由于DC的特殊性,在高ISO值的情况下会产生噪点。所以有可能的情况下就尽量使用低ISO值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for ekychan sharing


[转载]微距应该怎么拍?
 
不知道大家对于我们周围事物的细节感不感兴趣,有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摄影里面微距拍摄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拍摄模式。它真正可以体现出相机的清晰度和被拍摄事物最真实的一面。往往利用微距,我们可以把一些看上去平平凡凡的花花草草,乃至于各种生灵都拍的生动起来。这次我们的数码摄影完全宝典就来好好谈谈用数码相机进行微距摄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学会用眼睛当镜头

  当我们那起相机准备摄影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把取景器当作是观察事物的工具,要学会把自己的眼睛训练的有镜头的感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我们所要拍摄的东西。在进行微距拍摄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仔细、尽心的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不要急于按下快门。所谓的微距,说白了久是离得很近的去捕捉画面,显然,捕捉到的画面一定是某一种物体的某一个细节。那么,只要我们觉得有可以用近镜头表现的部分就不要放弃。其实寻找这样的事物并不难,只要它身上的某一个部分具备某一种特点就没有问题。这个特点可以是形状、颜色、神情、状态等等,所以说不仅花花草草可以用微距来表现,万物都可以。

  器材要求

  1、相机或者镜头有微距功能。一般来讲,数码相机的镜头是不可以更换的,只有少数比较专业的数码相机可以。那么,对于不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讲就要求机身里面具备微距拍摄功能,一般用英文字母micro和小花的图形表示。对于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讲,一般要求所配的镜头本身具备微距拍摄的功能。

  2、最好具备点侧光模式或者中央重点侧光。这是由于所要拍摄的对象的方位较小,需要准确的测光以便进行准确的曝光。

  3、相机本身比较轻便或者配三脚架。由于在进行微距拍摄的时候最容易因为手动而使画面变虚,所以为了确保画面的清晰,最好选用轻便的数码相机或者稳当的三脚架。

  4、焦距和放大倍率。焦距的选择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微距摄影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焦距的选择应该和放大倍率放在一起考虑:DSCN0087.JPG

  花草、静物:50-100mm左右比较合适,放大倍率1/8到1/4就可以;

  昆虫、小动物:100-200mm左右比较合适,放大倍率在1/4到1/2,1/1更好。

  对于微距镜头来说,最重要的是实际工作距离的大小以及放大倍率。

  5、光圈不一定要很大。不要认为光圈放大就会有很明显的景深。在微距拍摄中,本身就会产生很鲜明的景深效果,就不一定需要大光圈了。

  拍摄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细节

  1、将变焦推到广角端在进行拍摄。这是针对于不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说的。和传统相机必须用长焦端拍摄微距相反,数码相机拍摄微距需要将变焦调节到广角,然后选择微距的拍摄模式,靠近物体进行拍摄。只有这样才可以对较准确快捷。DSCN0613.JPG

  2、注意拍摄时的光线。我们来主要说说光位的用法:

  (1) 顺光。也叫做“正面光”,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在这样的光线下,被摄体受光均匀,景物没有阴影,色彩饱和,能表现丰富的色彩效果。但景物缺乏明暗反差,没有层次和立体感。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用这样的光线,照片好像平铺直叙,不生动。

  (2) 逆光。也叫做背光,光线与拍摄方向相反,能勾勒出被摄物体的亮度轮廓,又称轮廓光。逆光下的景物层次分明,线条突出,画面生动,拍出的照片立体感和空间感强。因此,逆光最适合表现深色背景下的深色景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线。 我们常常用它来捕捉剪影,效果不错。

  (3) 侧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大于0度小于90度角的光线,侧光下的物体,明暗反差好,具有立体感,色彩还原好,影纹层次丰富,而其中又以45度的侧光为最佳,因为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是一种最常用的光位。

  (4) 顶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上方。顶光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缺乏中间层次,拍景物、人物显得没有生气,是一种不够理想的光线。但对于老头儿、老农妇等特殊人物发黑的眼窝、突出的颧骨、刀刻的皱纹很有表现力。

  (5) 低光。是指从地平面刚升起或将落下的太阳光线,主要来自早晨和黄昏。低光下拍出的景物十分生动,很有生气,而且这种光线色温低,呈暖红色调,具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光线。

  (6) 散射光。也叫做假阴天光线,照度平均、光线柔和,光比小,色差小,在被摄体上没有明显的投影。这种光宜表现恬静美好的生活、纯情的少女和天真的儿童。

  3、注意拍摄角度。首先,摄影方向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在照相机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前、后、左、右或者正面、背面、侧面。当我们要开始拍照的时候,总是首先选择摄影点,也就是选择摄影方向。确定了方向之后再确定摄影的角度。摄影方向发生了变化,画面的形象特点和意境也都会随之改变。

  正面拍摄:

  正前方拍摄有利于表现对象的正面特征,能把横向线条充分的展现在画面上。这种正面的拍摄容易显得庄严、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的对称结构。拍人像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亲切感。正面拍摄,由于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容易与取景框的水平边框平行,同时如果主体画面面积很大,则容易被主体横线封锁,使我们的视线没有办法纵深伸展。这样的构图会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

  背面拍摄:

  背面拍摄是相机在被摄体的正后方。这种方向拍摄常常用于主体人物的画面,可以将主体人物和背景融为一体。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人物所关注的对象。背面拍摄不重视人物的表情,但是很注重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心,主要是形象语言。

  正侧面拍摄

  这指的是正左方或者正右方。这种方向适用于表现人物或主体有独特地方的时候。一是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正侧面轮廓和线条。在拍摄主体人物之间感情交流的时候,可以将两个人的举动和神情生动的表现出来。

  斜侧方向拍摄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这种方向拍摄的特点在于使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可以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

  其次我们来说说拍摄的角度问题。它是照相机与被摄对象在照相机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者说在摄影方向、距离固定的情况下,照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相对高度。由于相对高度的不同,便形成了平、仰、俯三种不同的拍摄角度。

  平摄:

  就是照相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个时候的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的场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拍摄自然景物的时候,地平线的处理很重要。我们为了强调上下对称,可以把地平线放在中间的位置。但是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地平线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的话,远景和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平淡、呆板。

  仰摄

  这种情况时,照相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体高大的气势,能够将树这样的向上生长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的展开。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还能够用于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仰拍人物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脸部比较胖的人尽量不要这样拍。

  俯拍

  就是照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这个角度就好像登高望远一样,眼下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位置等等,能够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受。

  4、刻注意LCD里面景深的变化。往往一个好的景深表现可以使得一张照片生动起来。而在我们按下快门之前的取景的时候,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LCD里面所展现出来的画面的景深变化,具体的选择就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审美来确定了,无论不希望画面的哪一个模糊都要考虑到为拍摄主体服务就可以了。

  5、尽可能的使用三脚架。

  6、可以选取多种拍摄主题。我们经常看到的微距摄影一般是表现花草虫鱼的,其实我们不妨试试看拍摄人物,微距摄影是适合一些事物的。

  7、很好的选取焦点。在进行微距拍摄的时候最不能忽略的就是焦点的选择,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最能够表现事物特征、最出彩的部分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论道 - 写给初入此道的新手

Thanks for ekychan sharing


[转载]高手论道 - 写给初入此道的新手
 
一、保持相机的稳定

  许多刚学会拍摄的朋友们常会遇到拍摄出来的图象很模糊的问题,这是由相机的晃动引起的,所以在拍摄中要避免相机的晃动。你可以双手握住相机,将肘抵住胸膛,或者是靠着一个稳定的物体。并且要放松,整个人不要太紧张。感觉你就象是一个射手手持一把枪,必须稳定的射击。

二、保持太阳在你的身后
  摄影缺少了光线就不能成为摄影,它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所以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能够照射到被摄主体上。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背后并有一定的偏移,前面的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使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角度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

三、缩小拍摄距离

  有时候,只需要简单地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你并不一定非要把整个人或物全部照下来,有时候,只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夸大拍摄,反而会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象出来。

四、拍摄样式的选定

  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拍摄出来的图象的效果就会不同。最简单的就是竖举和横举相机。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说拍摄红杉),而横举则可以拍摄连绵的山脉这类图象。

五、变换拍摄风格

  你可能拍摄过很多非常好的照片,但它们很可能都是一种风格,所以看多了就会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觉。所以你应该在拍摄中不断的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为你的像册增添光彩。比如说你可以分别拍摄一些风景、人物、特写镜头、全景图象、好天气拍摄的、坏天气拍摄的等等。个人拍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你可以走到哪拍到哪,只要你觉得这个画面很有趣或是很有意义,完全不受影响,所以你更是可以随意发挥。

六、增加景深

  景深对于好的拍摄来说非常重要。我想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看起来就象是个平面,没有一点立体感。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比如说你要拍摄一个远处的山脉,你就可以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是一棵树。使用广角镜头就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关系。

七、正确的构图

  一幅好的图象通常是由于它的构图非常恰当。摄影上比较常见的构图就有三点规则。画面被分为三个部分(水平和垂直),然后将被摄物体置于线上或是交汇处。总是将被摄物体置于中间会让人觉得厌烦,所以不妨用用三点规则来拍摄多样性的照片。

八、捕获细节

  使用广角镜来将“一切”东西都囊括在画面中总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是这样的拍摄会让你丢掉很多细微的地方,有时还是一些特别有意义的细节。所以这时候你就可以使用变焦镜头,使画面变小,然后捕捉有趣的小画面。

九、地平线的位置应用

  当地平线的位置不同时,你拍摄时强调景物的效果也不同。比如说想强调陆地,就使用高地平线;如果是想强调天空,则使用低地平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3-2009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转载了这么好的文章,定会细嚼每段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年轻摄影师的二十四条忠告 

Thanks for ekychan sharing


[转载]给年轻摄影师的二十四条忠告 

"光圈"基金会在纽约举办了一个研讨会,就最受关注的"年轻摄影师如何谋生"进行了探讨。最后,美国视觉艺术学院摄影系硕士项目的负责人Charles Traub,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做什么,不做什么"的建议。

        一共15条"应该做什么(Do)",9条"不要做什么(Don't)",无论对即将走上职业摄影师道路年轻人,还是普通的摄影爱好者,这24条建议都有不小的借鉴作用。

        1.苦寻创意时,试试传统的方法
        2.循规蹈矩时,试试新颍的方法
        3.犹豫不决时,试试不同的方法。总之,不停的尝试,尝试
        4.把照片拍清楚-如果做不到,就管那些叫"艺术"
        5.这样持续拍出50张-肯定能做一个展览
        6.制作大幅照片-不然,就让它更具特色
        7.当你不知道该拍些什么,就不停的观察
        8.亲自编辑
        9.亲自设计
        10.亲自联系出版
        11.多读书,扩充你的思维。读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麦克卢汉、爱因斯坦、或者本雅明、罗兰﹒巴特
        12.真诚的拍摄每一张照片
        13.如果你要表现"真实",请用彩色
        14.能用数码则用数码
        15.充满自信,全身心投入,不惜一切代价的拍好照片。
        16.不要拍摄自己,朋友或家人
        17.不要冒险拍摄自己的裸体
        18.不要总看以前的家庭相册
        19.不要手工上色
        20.不要乱写乱画
        21.不要制作时不停实验-没有信心就用电脑来
        22.不要画蛇添足-少即多
        23.不要拍摄穷困潦倒的人-尤其在外国
         24.不要抱怨-坚持你的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江夏 于 24-3-2009 01:37 PM 发表
谢谢转载了这么好的文章,定会细嚼每段道理。



谢谢....
我都认为这是好好的文章,SO 我转载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0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机的曝光

Thanks for ekychan sharing


[转载]相机的曝光 

一 正确曝光
  正确的曝光应当使底片能够接受精确调整的定量光。为了获得曝光正确的底片,必须使快门速度和光圈的调整协调一致,但是,为了精确地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首先必须测量被摄体的亮度。目前大多数照相机本身就具备测光表,从而使测光变得简单了。如果懂得了测光原理,就能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即便使用自动照相机拍照也是一样。
  了解测光表:大多数单镜头反光照相机都有一个对中心重点测光的测光表。这种测光表对画面中心的色调测光比对画面边缘的测光更准确。也就是说,当被摄体位于画面中心时;测光就很准确,如果偏离画面中心,测光就会产生误差。
  
  对重点部位测光:如果被摄体没有处在画面中心,可转动照相机并对准被摄体,使被摄体位于画面中心;同时记下此时测光表的指数。然后,重新对准原画面,依照测得的指数用手动的方法调整到正确的曝光组合。
  注意准确性:所有测光表都将物体假定为普通的灰色调,从而导致对明亮的或比较暗的物体测光不准确;当拍摄明亮物体时,应采用比测光表推荐的指数开1-2档的光圈,而对阴暗物体则要适当减少曝光量。
  在阳光下拍照:在阴天拍照时,测光不仔细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在阳光很充足的季节拍照时,将使照片产生很大的反差,所以必须对景物的阴、明部位分别测光,并以两者的平均曝光指数进行拍照。
  使用便携式测光表:用反转片拍摄时,需要对被摄体进行仔细的测光。便携式测光表可以用来测量被摄体的亮度。下面将介绍比测量反射光更精确的方法。
  分级曝光法:这种方法就是先按照曝光表的指数拍一张,然后用比曝光表指数高一档和低一档的指数再分别各拍一张。在这三张照片中,保证会有一张的曝光是正确的。

二.曝光组合
  
  胶片的曝光量受照相机快门速度的高低和光圈大小的影响。其中,快门速度影响记录在胶片上的物体动姿效果,光圈大小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和景深,所以,必须正确地使用快门速度和光圈的组合,以便获得更理想的拍摄效果,
  
  拍摄思考:拍摄前需要进行比较细致的思考,拍照的目的是什么,是使画面模糊不清表现动感?还是使画面清晰、表现真实感?是否一定要使被摄体位于焦点上?模糊的前景是否加以改善画面的构图?只有在拍摄前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楚怕认识,才能对快门速度和光圈进行合理的调整。
  
  首先确定快门速度:为了控制被摄体的外观,必须首先确定快门速度。
  
  首先确定光圈:为了控制画面景深,应首先确定光圈大小,大光圈(在镜头光圈环上的低f值)可以使画面保持较低的清晰度,而小光圈(高f值)则可以使景深加大,在使用速度先决的照相机过程中可以发现,快门速度越高,取景器中的光圈f值越小,相反,光圈的f值越大,快门速度越慢。


三、曝光范围的应用
  
  曝光不足或过度并不总是无法补救的。有曝光误差的反转片或者负片有时也可以在制作照片过程中得到校正。反转片只能承受轻微的曝光不足,而负片可以具有较大的承受力。
  
  使用彩色或黑白负片:这两种负片都允许有较大的曝光误差,在使用中可以不必过分担心曝光不正确。
  彩色反转片:彩色反转片的宽容度很小,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曝光不足,将使色彩的浓度增加。曝光不足的反转片也可以在制作照片的过程中进行补救。 四、整曝光表现色调
  
  调整测光表所得到的曝光指数有意识地使胶片曝光过度或者不足,这样做有时可以获得很好的拍摄效果。
 
  使用反转片:为了精确地控制照片影调,可以使用反转片进行拍照。对于采用彩色负片拍摄的底片,如果发现曝光过度或者不足,不必担心,它可以在制作照片时进行补偿。所以,有意识地改变曝光也是可行的。
  
  利用曝光过度表现高调:高调在人物摄影中可以使皮肤色彩变淡、色调洁净,在风光摄影中可以产生强烈、醒目的气氛(指反转片)。
  
  利用曝光不足表现低调:可使影调变暗,从而产生更加丰富的色彩。如果在室外拍摄,暗淡的基调和轻微的曝光不足可以使景物魔法般地呈现暴风雨效果。即使在晴朗的天气拍摄也一样。另外,它还能使雨天产生雷暴雨效果(指反转片)。

五、精确的聚焦
  
  如果使用了足以消除照相机抖动的高速快门,而且也获得了动体瞬间凝固效果的照片,但是,仍然发现照片不够清晰的话(假设镜头是好的),那么,可以肯定这是由于聚焦不够精确造成的。
  
  果断聚焦:调整聚焦环的动作要快,而且应使焦点稍过一些,然后再调回到最佳清晰点,在聚焦清晰的同时按动快门拍照。
  
  移动相机聚焦:近距离拍照时景物的景深是很短的。手持照相机拍照最简单的方法是前后轻轻移动照相机,当聚焦清晰时立即按下快门按钮。
  
  更换聚焦屏:如果照相机可以更换聚焦屏,应换上不同的聚焦屏进行实验。一个裂象聚焦屏可以帮助提高聚焦的精确度,而其它一些聚焦屏仅适合于望远镜头或者广角镜头使用。
视力校正装置:一半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视力缺陷。然而,在照相机取景窗上加装一个视力调整器,可以对视力进行校正,从而提高照片的拍摄效果.

六 利用景深
  

   有效控制画面的清晰度是摄影技术中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因为控制好清晰度既能使画面的局部清晰,进而突出局部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又能使画面的清晰程度同真实的景物保持一致。
  扩大景深:可用来拍摄整个景物清晰的照片。
  缩小光圈:可以提供更大的景深,以使近处和远处的景物都保持清晰。
  使用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焦距短,景深大,清晰度高,可用来拍摄既清晰又有很大景深的照片。
  中途聚焦:使用小光圈时,可以将焦点对在远、近景物之间的距离上,以保持它们的清晰度。
  减小景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表现前景或者背景上面。
  使用最大光圈:如果在较强的阳光下拍摄,必须使用低速胶片,或使用深灰色中密度镜来避免曝光过度。
  离景物更进些:当相距距离景物距离更进时,景深会减小。

七、选择适宜的镜头
  
  标准镜头拍摄的效果与人们见到的实际景物类似,显得很自然,但是,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 却能创作也比较新颖的画面。使用望远镜头能够使景物变得更近,从而可以用来表现局部细节。使用广角镜头能够扩大景观,展示出周围的环境。
  
  使用广角镜头:适合拍摄内景、风光,并能使看起来很普通的景物变得鲜明、动人;也可以夸张前景,使近处的景物显得很大,远处的物体变的很小。这种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使用望远镜头:可用来拍摄野生动物、运动项目、小孩和正在工作的人稳操胜券,另外还可以抓拍人物肖像。这种镜头能够使远处的景物变大,并能压缩空间,使画面更紧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1-2024 06:27 PM , Processed in 0.14055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