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587|回复: 2

碧澄:華語言文字規範的局限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7-2004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 : http://www.sinchew-i.com/article ... 386&data=scnews

華語言文字規範的局限性
updated:2004-06-23 19:46:52 MYT


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於去年11月成立,成為國家新聞部的一個組織,設了多個小組,以逐步推行華語規範。在地名與人名的華譯方面,已邁出第一步︰作出了一些決定,讓國內外的華文媒體統一使用。

該會分別於5月30日在吉隆坡、6月1日在新山、6月3日在檳城舉辦“馬來西亞華語言文字規範講座會”,邀請中國三位教授(郭熙、黃昭厚、陸尊梧)主講有關課題。

相信參加講座會的文化、教育和媒體各界人士大多抱著濃厚的希望出席,期望能通過這講座釐清一些華語規範的疑難,並從中獲得各種問題的具體答案。經過一天的講座之後,大家才發現漢字書寫的規範也許已不再是個大問題,不過其他方面的完全規範仍將面對許多障礙。源頭尚且無法做到大刀闊斧、力求統一的目標,香港、台灣一向又採取放任的態度,只500萬華人(其中包括一部份不諳或不用華語華文者)的馬來西亞想“超越”主流國,搶先給華語華文普遍規範化,到頭來肯定會踫到焦頭爛額,吃力不討好是必然的結果。

從三位主講人的談話,我們對華語規範的過去至目前的發展與未來的走向有所體會。毫無疑問,中國近20年來在語言文字規範的工作已取得了好些成就。但時代不同,處理問題的手法也有所改變。語文專家都有了較為宏觀的看法。如何在文字主體化和多樣化之間取得平衡點,畢竟是個主觀而難以做到的事。

一般上,語言純潔論受到質疑,禁絕方言、繁體字和異樣字、字母詞和外來詞等也被認為過於極端。郭熙教授提出︰“學校語文教學進行規範教育是正確的,但是,應該把規範教育和語言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考慮。”這話可說切中問題的關鍵。

中國在科技術語的規範化方面通過科學、系統的途徑,已制訂了若干原則與方法,無論是意譯、音譯、半音半意譯、形譯、採用外文字母成縮寫詞、造新詞、借用日語漢字,務求所用的術語具單義性、科學性、系統性、簡明性、習慣性、民族性、國際性。我國華人在採用科技術語時,應緊跟中國馬首是瞻,這樣可省卻許多無謂的誤解和爭執。黃昭厚教授對“計算機”的非用不可,做了很好的解釋。disc和disk的譯名一向混淆,往往通用。黃教授捎來的最新消息是,帶c的譯做“碟”,帶k的譯做“盤”。關於這點,各有關方面不妨再深一層探討,以達致共識,共同採用。

關於漢語詞典的編纂,陸尊梧教授只介紹《現代漢語詞典》的編寫歷史、體例和性質。他說︰“幾十年來,《現漢》根據現代漢語的發展變化和國家有關法規的發佈不斷地進行充實、修訂,成為辭書編纂出版的典範。”可惜他對該詞典的充實、修訂等方面沒作較詳細的交待。但肯定的一點是,《現漢》日後仍須不斷改進。能買到更為規範而實用的詞典將是廣大讀者的一致願望。

總之,我們對華語規範的局限性已有了瞭解。在未來的日子,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應在這局限的範圍內努力工作、跟進,對於華教仍然會有一番作為。(作者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星洲日報/六日譚‧作者:碧澄‧2004/06/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0-2012 08: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任重而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0-2012 10: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回复多是无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11-2025 07:01 PM , Processed in 0.10260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