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钦生

《太上感應篇》大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4-3-2009 08: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直。】
『口舌』就是打官司。可見強取強奪得來的財物,自己能不能享受?不能享受。不但不能享受,現在招惹許多麻煩,到來世還要還清,這又何苦來?底下一段: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雖然只有兩句,我們要記住,殺人償命,所謂是『易刀兵而相殺』。你殺他,他來殺你,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生生世世沒有完了的時候,這種道理我在學佛沒多久的時候就明白,也就相信了。我在年輕的時候很喜歡打獵,我自己知道我殺生很多,殺業很重,所以二十六歲那一年接觸到佛法,懂得這個道理,我才學佛六個月,我就發心吃長素,不吃一切眾生肉,這就是我相信欠下的命債是必須要償還的。過去無知,現在覺悟了,覺悟了就要改過自新,改過最徹底的方法就是不吃眾生肉,不與一切眾生再結惡緣,從此將自己所修的功德、善行迴向給過去冤家債主,求他們超度,為他們培褔、為他們修褔,來補償過去無知所犯的錯誤。末後有兩句話是比喻來說明: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5-3-2009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取非義之財者。】
不應該得到的財富你去取。

【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這是講『非義之財』萬萬不可以取,你要取來之後,就好比『漏脯救飢』,脯是乾肉。在從前老的房子,下雨天屋裡要是漏了,漏的水滴在乾肉上,這乾肉是有毒的,吃了之後人就會中毒,那是要送命的。鴆酒,鴆鳥的羽毛也是非常的毒,把這個羽毛浸在酒裡頭,人喝了立刻就死。這是把「非義之財」比做「漏脯」,比做「鴆酒」。所以你得來的時候,非但不能飽,你得不到受用,一切禍害就來了。非義之財決定不可以妄求。到這個地方是將這個惡報講完了。後面雖然文字不多,但是它是三個大段落,第一個大段落是念本,「推本念初」: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3-2009 08: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可見得善惡吉凶禍褔的根本在這個心的一念之間。心裡面剛動念,還沒有表現在行為,吉凶禍褔這個預兆就非常的明顯。一念善心起,還沒有行善事,善神就來擁護,就來保護你,我們又何樂而不為之?一個壞的念頭剛剛起,還沒有做壞事,惡神凶煞已經就追隨你了,你又何苦來?這是沒有智慧,這是愚痴。所以我們推求根本,就是一念之初就定下吉凶禍褔,換句話說,就決定我們的命運。下面一大段是本經的主旨,也就是太上這篇訓誡的用意之所在: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09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有曾行惡事。】
無論哪一個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都有過失,我們自己要知道過失,不隱諱自己的過失,佛法主張發露懺悔,露是顯露出來叫大家都知道我有過失,這是懺悔,我後不再做。『曾行惡事』:

【後自改悔。】
以後覺悟了,我們立刻就要悔改。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褔也。】
這是這一篇終極的目標。說了這麼多話,希望就在這一句,太上是希望我們能夠真正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諸惡」是前面惡報這一段所舉的一百七十多條,「眾善奉行」是褔報那一段。我們明瞭什麼叫做褔、什麼叫做禍、什麼叫做善、什麼叫做惡,然後我們才懂得斷惡修善、改過自新,這樣轉禍為褔。末後這一段是結勉,是全文的總結;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3-2009 08: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
『語』是言語,『視』是所見,『行』是行為。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褔。】
這個三年就是積善,換句話說,什麼時候效應現前?三年。只要你照這個方法去做,三年一定有感應。你能夠行三年,沒有褔,褔報就現前,可以轉禍為褔,轉短壽為長命,真能做得到。所以將《感應篇》跟《了凡四訓》合起來看,真是像佛經裡面所講的「如觀掌中庵摩羅果」,非常的清楚。

【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
這個是講的積惡。

【三年天必降之禍。】
這是以惡感必然有惡的報應,有凶的報應。末後一句是勉勵我們: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3-2009 08: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不勉而行之。】
『胡』當為什麼講,為什麼我們不勉勵自己來修行?就是修斷惡修善,來改造自己的命運,來求得自己真正的幸褔,來求得自己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美滿、更豐富。所以這些並非是純粹的理想而達不到的,說實在話,樣樣都能夠達成,樣樣都能夠做到,它有理論、有方法,所以我們目前所須要求的就是如何如理(合理)、怎樣如法(也就是合法),我們要合理合法的去修學,可以說沒有不成就的。合理合法的去修學,如果說不成就,沒有感應,可以說無有是處。當我們求不到,我們要認真的檢討反省,我們必定自己犯了過失、錯誤,所以才沒有感應道交。如果理論上不違背,方法上沒有錯誤,決定有感應。我個人本身不但將理論方法常常說給人聽,同時我本身的感應道交就是一個實際的例子。我是用這個方法奠定自己的基礎,以這種方法來求得感應道交。

這二十多年來,有許多同修問我,為什麼常常看到我好像是心開意解,非常的自在,從哪裡來的?從《了凡四訓》、從《感應篇》而得來。只要我們能夠認真依照這個方法、這個理論去修學,你也可以得到。《感應篇》雖然不是佛經,經過蓮池大師提倡在前,印光大師弘揚在後,我很幸運能夠遇到這個法門,我深信它、我力行它。我在功課之餘,每天晚上睡覺以前一定要把《感應篇》念一遍,反省我一天的心行與太上的教訓有沒有違背。
我勸別人,盡形壽,就是一生當中,我們有一天生命,我們就要讀一天《感應篇》,就要照《感應篇》去做一天,把它當作戒律來看待,一時一刻不可以離開。我自己這樣做有效果,我相信每位同修,你只要照這樣去做,你也一定有效應,換句話說,你有感應,到你自己感應現前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心開意解、法喜充滿。我在講堂裡也常常奉告諸位,法喜不容易得到,必須要明理,必須要如法,行解相應,才能夠獲得法喜。法喜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喜悅,是無有窮盡的,只要我們去修,果然是認真的,認真去學習,人人都能夠獲得。到法喜充滿現前的時候,你對聖人的教訓,佛菩薩的經典,你才能夠真正的喜愛它,百讀而不厭,千讀萬讀不會厭倦的,愈讀愈歡喜,愈讀愈有受用,其樂無窮。如果我們在讀聖賢人之書、讀經典感覺不到興趣,那是我們對於經論的理解力不夠,領悟的淺,換句話說,領悟的深度不夠,所以它裡面的味道,就是這個樂趣的味道,我們沒有嘗到。

說到這個地方,我們為什麼讀聖賢書而得不到樂趣?這是由於我們的基礎不夠,基礎也就是我們在斷惡修善上做得不夠。聖人之心、佛菩薩之心是純善,沒有一絲毫惡念,沒有一絲毫私心,而我們充滿了妄念,充滿了私心,與聖教不相應,所以我們讀聖賢的教訓感覺格格不入,而不能發生興趣,原因就在此地。我們要想糾正這個原因,斷除這個惡習,依《了凡四訓》、《感應篇》,不必用多,以三年的功夫來奠定這個基礎,而後我們就會有非常良好的效應,就是有非常好的結果、收穫。這一點我們應該要明瞭,要好好的把它記住,要認真努力的修學,來改造我們自己的命運,創造我們自己光明美滿的前程。人人都是這樣祈求,只要如理如法,人人都可以滿願。我們記住太上最後一句話,為什麼我自己不努力、勉勵去力行?

今天到這個地方,時間也到了,我們將《太上感應篇》就介紹到此地。下一次我們再繼續介紹《文昌帝君陰騭文》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謝謝。

《完结~~~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7-11-2018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1-2018 08: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俊英 于 8-11-2018 08:50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4-2024 07:39 PM , Processed in 0.05083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