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883|回复: 3

毛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8-10-2008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笔

历史传说中总是说秦大将蒙恬造笔,这是不对的,因为在此之前,中国人已经用毛笔来进行书画活动了。

最早的毛笔,大约出现在近三千年以前。只是在秦朝之前,毛笔叫做“聿”和“不律”等名称,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有了“笔”这个名称,蒙恬就是奉命对毛笔进行了集中生产和改良。

毛笔有软硬之分,可以分为软毫、硬毫和兼毫。



兼毫顾名思义是软硬兼施、兼容并包,它是软毫和硬毫的结合,它的毫也软也硬,不软不硬,它是柔而健的。  

我们经常见的兼毫笔有五紫五羊毫、七紫三羊毫或三紫七羊毫。紫就是紫狼毫,属硬毫;羊就是羊毫,属软毫。数字表示的是所占比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8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毛笔的种类与使用

因书写不同大小的字,而选用不同的毛笔。常用的毛笔有小楷、中楷、大楷、长锋、长杆提斗和揸笔等。写小楷用硬毫的小楷笔;写中、大楷字用中楷、大楷笔;写行草用长锋笔;写较大的字,大楷笔也不能适应要求,可用长杆提斗笔;特大的字,长杆提斗握管便不易控制,要用短杆的揸笔和特大号的抓笔来写。

毛笔的种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8 1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

  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

  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杀鸡焉用牛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8 1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毛笔的保养

有了好笔之后保养是十分重要的。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乾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乾,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乾为止。所谓「乾」,并非完全乾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乾,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

  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乾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乾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乾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乾,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乾燥为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6-2024 03:35 PM , Processed in 0.05170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