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牛牛好累

绿色能源和环保资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6-2008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ragula 于 14-6-2008 11:13 PM 发表

这个东西超更不环保和危险
核聚变技术不但非常环保,而且也很安全。我不懂谁跟你说很危险及不环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6-2008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ragula 于 14-6-2008 11:13 PM 发表

这个东西超更不环保和危险

核动力与核聚变是不一样的,别搞错了
核动力
第一个成功的核裂变实验装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莉泽·迈特纳弗瑞兹·斯特拉斯曼制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国家致力于研究核能的利用,它们首先研究的是核反应堆。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费米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第一个完全自主的链式核反应堆,在他的研究基础上建立的反应堆被用来制造轰炸了长崎的原子弹“胖子”中的。在这个时候,一些国家也在研究核能,它们的研究重点是核武器,但同时也进行民用核能的研究。
1951年12月20日人类首次用核反应堆产生出了电能,这个核反应堆位于爱达荷州Arco的EBR-I试验增殖反应堆,它最初向外输出的功率为100 kW。
1952年,帕雷委员会(“总统的材料政策委员会”的简称)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哈利·S·杜鲁门提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认为核能的前景“相当悲观”,它建议应该让科学家们研究太阳能[5]
1953年12月,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发表的名为“和平需要原子”的演说,这使美国政府开始资助一系列国际间的核能研究。


早期
这是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码头市的“码头市核电站”,它是美国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核反应堆,于1957年开始工作。


1954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个为电网提供电力的核电站在苏联的欧伯宁斯克开始运行。[6] 这个反应堆使用了石墨来控制核反应并用水来冷却,功率为5兆瓦。全世界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核反应堆是位于英格兰設菲尔德的Calder Hall,它于1956年开始运行。它有一个Magnox型反应堆,最初的输出功率为 50兆瓦,后来提高到了200兆瓦。[7] 宾夕法尼亚州码头市的一个压水型反应堆是美国第一个投入商业运营的反应堆。
195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美国核管理委员会的前身)的主席说,人们谈到核能时经常会提到,如果广泛应用核能,电力在将来会变得很便宜,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但是人们的这种想法已经让美国决定在2000年之前建造1000个核反应堆。[8]
在1955年联合国的“第一次日内瓦会议”中,世界上聚集了最多的科学家来一起探索核能这个新领域。1957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即现在的欧盟)一同成立。同年成立的还有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发展核反应堆的功率提升迅速,从1960年代的不到1GW(兆瓦)猛長至1970年代的100GW,1980年代又升到了300GW。1980年以后,核反应堆的功率的提升变得不那么迅速了,到2005年,功率只上升到了366GW,大部分來自於中國的核能建設。[9]

这是华盛顿公共供电系统,其中的3号和5号核电站在未完工时便遭废弃。


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之间,建造核电站所需的巨額费用(来自政府要求的提高和一些反对者的诉讼所要求的经常性改进)和下降中的化石燃料价格使建造当中的核电站变得不那么吸引人。
在20世纪后半叶,一些反对核能的运动开始兴起,它们担心的是核事故核辐射,还反对生产,运输和储藏核废料。1979年的三哩岛核泄漏事故和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成为了许多国家停止建造新核电站的关键理由。澳大利亚于1978年,瑞典于1980年,意大利于1987年都对建造核电站的问题发动了全民公投,同时爱尔兰的核能反对者成功地阻止了在該處核能计划的实施。但布鲁金斯学会表示,美国政府没有批准新核电站的建造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而非安全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0 收起 理由
rajamango + 60 连带其他资讯,一起加分,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核聚变
核聚变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缩写为ITER)ITER有一系列的目标,所有这些目标都围绕着建设一座实用的核聚变反应堆。
  • 由聚变加热而即时产生多于所提供的辅助加热十倍的热能(Q值为10)。
  • 产生一个Q值超过5的稳定等离子区/体。
  • 维持8分钟的聚变脉冲。
  • 可能点燃“燃烧的”(自我维持的)等离子区/体。
  • 开发聚变电站所需的技术和程序:包含超导磁体(以俄国T-15为领先),及遥控技术(由机器人实现)。
  • 检验的可控(核聚变)概念(可行性)

历史

ITER始于1985年苏联美国欧盟(通过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以及日本的合作。经过早期的概念和工程上的设计阶段,2001年产生了一个可被接受的详细设计,ITER成员投入了6.5亿美元研发资金用来进行实用性的研究。后来俄罗斯取代了前苏联的位置,美国在1999年2003年之间退出,又有加拿大2003年退出)、中国韩国加入参与开发研究,印度2005年12月也加入了计划。整个项目曾经历一些如绿色和平之类的环境组织的反对,他们认为ITER项目是“疯狂而愚蠢的行为”[1]并宣称“核聚变拥有核电站所有隐患,包括产生核废料以及核泄漏的风险”。2006年5月24日[2],参加这一项目的欧盟、美国、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7方代表草签了一系列相关合作协议,标志着这项计划开始启动。欧盟承担50%的费用,其余6方分别承担10%,超出的10%用于支付建设过程中由于物价等因素造成的超支。11月21日[3],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的7方代表在法国总统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2007年9月24日中国作为第七个参与国批准了该协定,这意味着三十天后即2007年10月24日开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合作协定正式开始实施,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组织也于当天正式成立。地点2005年6月28日,参与实验项目的中国俄罗斯欧盟韩国美国日本在俄罗斯莫斯科最终签订协议,决定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Provence-Alpes-Côte-d'Azur)的卡达拉舍(Cadarache,位于马赛附近)建造实验反应堆。 功率ITER将使用环形加速器产生温度超过10亿摄氏度的氢等离子体,它将产生大约5億瓦(500,000,000瓦特)的核聚变能量,维持大约500秒。相比较而言欧洲联合环形加速器(Joint European Torus,JET)的纪录不过是1600萬瓦维持了不到1秒。ITER将不会(直接)产生电力。

远景

ITER是介于当前的等离子物理研究和未来的核聚变发电站之间的一个试验性步骤, 它将为在2015年建设第一座可商业运行的等离子发电设备做好技术准备.这个计划在它30年的运转周期里预料会耗费大约100亿欧元, 因此该项目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继国际空间站之后第二昂贵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与 ITER 同时运行的一个项目是 国际聚变材料放射测试设施项目 (International Fusion Materials Irradiation Facility). IFMIF用来测试未来开发核聚变电站所要用的一些材料, 这些材料适合于在极端状况下工作. ITER 还计划建成一座能够发电的示范性电站: DEMO 项目("demo" 在英语中有 "演示" 的意思). 此后, 一座原型电站将首次进行商用发电.

[ 本帖最后由 yc.hng 于 15-6-2008 12:3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12: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tio 于 14-6-2008 11:52 PM 发表
核聚变技术不但非常环保,而且也很安全。我不懂谁跟你说很危险及不环保

ok sorry
我以为核聚变是 nuclear fission, 中文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3# yc.hng 的帖子

给你一个好玩的东西:

Energy Breakthrough as Japanese Physicist Sucessfully and Reproducibly Demonstrates Cold Fusion

Although it sounds like a dubious made for television spectacle, emeritus physics professor, Yoshiaki Arata, from Osaka University, Japan performed a demonstration of cold fusion on Saturday. In front of an audience of about 60 people from Japanese universities and companies, some foreigners and gathered media from six major newspapers and two TV stations, Prof. Arata created a heat generating reaction he claims to be due to cold fusion.

The process consisted of Arata and his co-researcher Yue-Chang Zhang, forcing deuterium gas under pressure into an evacuated cell. The cell contains palladium dispersed in zirconium oxide. Arata claims the deuterium is absorbed by the Palladium sample to produce dense or "pynco" deuterium. The deuterium nuclei are then close enough to fuse releasing heat and helium. After the injection of deuterium gas, the temperature rose to about 70 °C, which according to Arata was due to both chemical and nuclear reactions. With the gas turned off the temperature in the centre of the cell remained significantly warmer than the cell wall for 50 hour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2750一号 于 15-6-2008 12:48 AM 发表
给你一个好玩的东西:

Energy Breakthrough as Japanese Physicist Sucessfully and Reproducibly Demonstrates Cold Fusion

Although it sounds like a dubious made for television spectacle, emeritus phy ...

哦原来是 冷核聚變 ,有该资料的Link吗?

[ 本帖最后由 yc.hng 于 15-6-2008 01:0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6-2008 10: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做绿藻提炼油的实验.
绿藻油将会是第三代生物燃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10: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eroplane11 于 15-6-2008 10:06 AM 发表
我在做绿藻提炼油的实验.
绿藻油将会是第三代生物燃油.

哦,不错噢,下次到科学论坛聊聊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6-2008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c.hng 于 15-6-2008 12:30 AM 发表
核聚变
核聚变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缩写为ITER)ITER有一系列的目标,所有这些目标都围绕着建设一座实用的核聚变反应堆。由聚变加热而即时产生多于所提供 ...

看到自己的祖国能被邀请参加这样高端的科学研究, 这是倍感欣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utcast_jo 于 15-6-2008 05:18 PM 发表

看到自己的祖国能被邀请参加这样高端的科学研究, 这是倍感欣慰


你是中国人?

中国是有"人造小太阳"后才被邀请参加的。在这世界技术过硬才是硬道理。反观马来西亚连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http://cbsf.ihep.ac.cn/hefei-EAST/east-index.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arOfTheDark 于 15-6-2008 05:36 PM 发表


你是中国人?

中国是有"人造小太阳"后才被邀请参加的。在这世界技术过硬才是硬道理。反观马来西亚连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http://cbsf.ihep.ac.cn/hefei-EAST/east-in ...



哈哈,感觉搞这样技术研究的才是真正的科学家, 每天在实验市里做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06: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arOfTheDark 于 15-6-2008 05:36 PM 发表
你是中国人?
中国是有"人造小太阳"后才被邀请参加的。在这世界技术过硬才是硬道理。反观马来西亚连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http://cbsf.ihep.ac.cn/hefei-EAST/east-in ...

是的,核聚变技术中国做得不错,听说开始考虑外包,用来推动小型发电厂之类的工程。

这个技术目前已经相当稳定,只是想不通要如何直接使用在车辆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cliew 于 15-6-2008 06:18 PM 发表

是的,核聚变技术中国做得不错,听说开始考虑外包,用来推动小型发电厂之类的工程。

这个技术目前已经相当稳定,只是想不通要如何直接使用在车辆上。。。。。

真的是很棒的发明,如果民联能执政,一定要要求拨款来发展马来西亚的科学工艺(不分种族为最先条件) , 马来西亚不能再等下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07: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c.hng 于 15-6-2008 06:47 PM 发表
真的是很棒的发明,如果民联能执政,一定要要求拨款来发展马来西亚的科学工艺(不分种族为最先条件) , 马来西亚不能再等下去了。


很难,马大的那个工程系主任不能用,理大本来不错的,可惜有才干的全部被打压,校风一塌糊涂,目前校园也很脏乱。大量的皇室成员霸占研究发表,发表出来都是些狗屁不通的论文。

如果要撤换,大概整个马来西亚大学的系主任和校长90%必须开出,这又是一项国阵的好空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政府就只懂得把钱花在不实际的东西上,最讨厌就是那个太空人计划,一点建设性都没有。再来,花那么多钱提升军事配备又有什么实在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政府就只懂得把钱花在不实际的东西上,最讨厌就是那个太空人计划,一点建设性都没有。再来,花那么多钱提升军事配备又有什么实在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6-2008 08: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便宜能源都是我們夢想擁有的
事實,綠色能源成本都很高,可能是技術還不夠成熟
先進國家可以負擔得起,我國身為發展國家還沒能力負擔
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是目前成本較低,功率較高的,但是我們還不能負擔的起
環保不能只靠政府推動,你又為地球付出多少
我在想如果每個家庭都能在自己住家裝設太陽能電板,多么環保
但夢想歸夢想,人還是很現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ijaak 于 15-6-2008 08:32 PM 发表
便宜能源都是我們夢想擁有的
事實,綠色能源成本都很高,可能是技術還不夠成熟
先進國家可以負擔得起,我國身為發展國家還沒能力負擔
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是目前成本較低,功率較高的,但是我們還不能負擔的起
環保 ...



不是负担不起, 政府就根本不考虑, 德国最高一年才花130亿美金, 马来西亚花个50亿美金发展也不高,石油收入那么高,拿出来一点都不为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6-2008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ccliew 的帖子

分解水分子的能量从何来?

分解水分子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将水解所产生出来的氢气当成能源其实是大米换蕃薯的做法。

[ 本帖最后由 donynam 于 15-6-2008 10:4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6-2008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已经有神人迫不及待的公开如何自己 DIY Fuel Cell




Fuel Cell 原理,小电发大电,大电分一部分电力回充电池
借此形成一个循环





世上第一个 Fuel Cell 公开
制作法:http://panaceauniversity.org/D14.pdf
由于可能会制造大量氢气,请不要在家里做试验




STAN MEYER 在拍完这部录影后不久就被人毒害
行凶者动机耐人寻味,至今还未有下文……




有人自己将车从吃油变成吃水的


http://blog.makezine.com/archive/2006/06/how_to_build_your_own_band_aid.html

胶布式电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4-2024 09:12 PM , Processed in 0.10183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