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白玉书生

中国道教神仙谱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神真君

《道法会元》卷四五:十神真君为「福太一真君、天一太一真君、地下太一真君、四神太一真君、大游太一真君、小游太一真君、君基太一真君、臣基太一真君、民基太一真君、直符太一真君。」祷可「消天灾,下禳地祸。」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亦同。《道法会元》卷一三三,有「雷十神」「一五福真君、手执雷珠;第二君基真君,手执雷楔;第三臣基真君,执雷钺;第四民基真君,执雷环;第五小游真君,执戟;第六大游真君,执戈矛;第七天乙真君,执金枪;第八地乙真君,仗金刃;第九直符真君,执羽书;第十太乙真君,执羽书。」又称「十神太乙真君」。


十神太一真君~见「十神真君」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炁天君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九四:「东方青帝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三炁天君、西方白帝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炁天君、东北方梵炁始青天君、东南方梵炁始丹天君、西南方梵炁始素天君、西北方梵炁始玄天君、上方梵炁天君、下方九垒土皇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雷公

指天、地、人雷各有十二雷公。「天雷十二者,神霄雷公、五方雷公、行雨雷公、行风雷公、行云雷公、布泽雷公、行雪雷公、行冰雷公、飞砂雷公、食祟雷公、吞鬼雷公、伏魔雷公,此十二雷公系属天分,犯天令则攘此十二雷公,以免击罪」。「地霄十二者,纟斗善雷公、罚恶雷公、社令雷公、发稻雷公、四序雷公、却灾雷公、收毒雷公、救病雷公、扶危雷公、太升雷公、巡天雷公、察地雷公,此十二雷公乃属地分,凡人犯地罪,则烧香祈天请罪,以免灾苦之,因祷无不应也。」「人雷十二者,收瘟雷公、摄毒雷公、除害雷公、却祸雷公、封山雷公、破朝雷公、打鬼雷公、伏虎雷公、破瘴雷公、灭尸雷公、荡怪雷公、管魄雷公,此十二雷公乃属人分,凡人犯人罪,可烧香告斗,随心祷祝,以免此苦。」(《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溪上真

「巫峡溪上真,五云溪上真,岷山溪上真,清源溪上真,桐柏溪上真,嶓家溪上真,昆仑溪上真,武陵溪上真,苎罗溪上真,涤江溪上真,(中条溪上真)浣沙溪上真,沔池溪上真。」(《道法会元》卷三;《上清灵宝大法》卷三九;《道门定制》卷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二百官君

《三天内解经》卷上:「道德丈人者,生于元气之先,是道中之尊,故为道德丈人也。因此而有太清玄元无上三天无极道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帝君、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等百千万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今世人上章书太清,正谓此诸天真也。」宋末元初林灵真编《灵宝领济度金书》之「十方悄仪」的东方所请天官,有「太上玄元无上三天无极大道无上玄元太上老君,太上丈人,皇上老君,青童上真,天帝君,天帝丈人,九老仙都君,九炁丈人百千万重道炁千二百官君太清玉陛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皇

中国传说中的古老帝王,道教奉为神灵,主要供奉天皇、地皇、人皇。晋葛洪《枕中书》已有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各治三万六千岁后,圣真出现之 说。(《元始上真众仙记》)其释义后演化为「上三皇」:「天皇即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是也」,「地皇即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地皇是也」,「人皇即太清仙境道 德天尊人皇是也」;「中三皇」:「天皇即天宝君也」,「地皇即灵宝君」,「人皇即神宝君也」;「下三皇」:「天皇即大吴伏羲氏以木德王也」,「地皇即神农 炎帝氏以火德王也」,「人皇即黄帝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太平经》:「天有三皇若三光,地有三皇高下平,人有三皇若君臣民。」(《太平经钞丁部》卷四)又据《洞真太一帝君太丹隐书洞真玄经》:「太微中有三皇,一曰皇君,二曰天皇,三曰皇老,此皆三元之炁自然混成之真也。」《太上洞神三皇仪》有「天皇主气,地皇主神,人皇主生」和「天皇上帝主生命,地皇上帝拔死籍,人皇上帝除罪启」之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皇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帝王,道教释义为:「天皇者,先天之前五劫开化混沌之始也,天皇一炁,圣化万象,主天圣玉清圣境,明皇之祖炁也。」(《阴符经三 皇玉诀》卷上)其天皇所指又分「上天皇」,即玉清圣境元始天尊盘古氏也,所谓道生一也。「中天皇」即天宝君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中三皇之天皇氏也。「下天皇」即大吴伏羲氏以木德王也,以元始之玄炁化生者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皇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帝王,道教释义为:「地皇者,天皇一黑下降于地,地炁受之,二炁相合,主生化金光之炁,乃是洞神真境,真皇之祖炁也。」(《阴符 经三皇玉诀》卷上)其地皇所指又分「上地皇」,即上清真境灵宝天尊地皇是也,所谓一生二也;「中地皇」即灵宝君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中三皇之地皇氏也;「下地皇」即神农炎帝以火德王也,得元始之元炁化生者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皇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帝王,道教释义为:「人皇者在天地之间,虚无至理为天皇一炁、地皇一炁太空虚中相合,化金木五星为中宫,合乾坤八卦,保护化身乃仙境,主中元人皇之祖炁也。」(《阴符经三皇玉诀》卷上)其人皇所指又分「上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是也,所谓二生三,三生万物者也;「中人皇」即神宝君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中三皇之人皇氏也;「下人皇」即黄帝轩辕氏以土德王天下也,受元始之始炁化生者也。(《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清

道教天神和天神所居之胜境双层含义。「三清者,言三清净土无杂染秽,其中宫主,万绪干端,结气凝云,因机化现,不可穷也。」(《云笈七签》卷六)其内涵显然有二:所谓「三清净土」是指「三清境」是天神所居之胜境,全称是「玉清圣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三清境」又有「玉清为金宫,上清为火宫,太清为土宫」,(《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卷上)或称「紫微宫,紫霞宫,紫晨宫。」(《云笈七签》卷七二)另外,还有「三清者,人之三田也。」(《修真太极混元图》)所谓「其中宫主」,是指住在「三清境」的神仙,最高的三位至上神,亦称「三清」,它们是元始天尊(又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又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

三清神仙的系统是,太清仙境有九仙:即上仙、高仙、大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上清真境有九真,玉境圣境有九圣,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大、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三清」的这两个内涵,从道教历史发展来看,是先出现「三清境」,后有三位至上神居住三清境,尤以唐宋以来宫观建筑的中心是「三清殿」,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位尊神,一般也称「三清」或「三清尊神」。「三清」之称,始于何时,从文献资料有两点:一是「三清」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宋、齐道教思想家顾欢赋诗言志:「五(涂土)无恒宅,三清有常舍,精气因天行。游魂随物化」(《南史》卷七五《顾欢传》);又梁文学家、史学家沈约的《酬华阳陶先生》:「三清未可视,一气且空存」及《桐柏山金庭馆碑》:「夫三清者,若夫上元奥远,言象斯绝,金简玉字之书,元霜降雪之宝,俗士所不能窥,学徒不敢轻慕。」(《古今图书集成•冲异典》卷二一八、二八一)顾欢对「三清」释为「常舍」,沈约是「未可觌」、「不能窥」、「学徒不敢轻慕」之境。梁陶弘景撰《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虽然编了七个中位的约五百多的庞大的神仙谱系,但仍未明确「三清神」。由此可断定,在南朝时「三清」所指是「三清境」。

二是《魏书•释老志》:「又言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最高者无极至尊,次曰大至真尊,次天覆地载阴阳真尊……」。它表明道教三十六天中有三清天,亦即三清境。「宫有一主」已明示「三清天」内亦有主,只是最高神名与元始天尊等有差异。至此,足以断定,「三清」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多指「三清境」。「三清」先是「境」,从「境」演变为「神」首先是随着道教「三洞」说的流行,「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宝之所立也。」(《云笈七签》卷六)逐步形成的。《九天生神玉章经》:「天宝君则大洞之尊神,灵宝君则洞玄之尊神,神宝君则洞神之尊神。」又《道教义枢》卷二一:「但知洞真法天宝君住玉清境,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宝君住太清境。」这样,「三洞」、「三宝君」和「三清境」的联结,是「三清」从「境」向「尊神」含义发展的主要线索。但开始「三宝尊神」并非「三清尊神」,只可称「三洞尊神」,在唐武宗时(841年~846年)的道教神灵排列,先为元始天尊,太上大道玉晨君,太上老君(此即三清尊神),其后列有「玉清大有天宝君,上清妙玄灵宝君,太清太极神宝君三宝尊神。」(《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一五)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是以元始天尊牵头,将「三宝君」、「三清境」、「三洞」相联结,基本完成了「三清」由「境」向「尊神」含义的扩展。据《业报经》、《应化经》云:「天尊曰:吾以道气,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吾以龙汉元年号无形天尊亦名天宝君,化在玉清境,说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号元始天尊,亦名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号梵形天尊,亦名神宝君,化在太清境,说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这里的「三宝君」成为元始天尊的别名,这是「三清」从「境」向「神」扩展的基本完成。

围绕着「三清」有关的尊号,南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二二也有所总结。「三尊之号在经中只称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其别号曰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以三境之名而称则曰:玉清、上清、太清;以三洞之书而名则曰洞真、洞玄、洞神,如此而已。」由此可见,作为「三清」从其本义来说是作为「天」、「境」,天上有「三清天」、「三清境」住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地上的道教宫观有「三清殿」,殿内元始天尊塑像居中,左为灵宝天尊,右为道德天尊的塑像,它是宋代以降道教宫观建筑之中心,一直保留至今。其次,三清尊神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当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初创时奉太上老君为至上神,魏晋南北朝时《上清》、《灵宝》经的出现,又有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大道君等新的道教尊神。鉴于各派新出现的众多神仙,梁陶弘景应客观需要撰《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三清尊神的雏形已基本确立,经过各派进一步的融合、协调,提出「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故老君师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犹龙传》卷一《启师资》)的共识。正是这种师徒关系,使它们成为三位一体的「三清草神」。

「三清尊神」还有「说经教主元始天尊、抱送玉帝道君(灵宝)天尊、流演圣教降生(道德)天尊。」(《高上玉皇满愿宝忏》、《玉皇宥罪消福宝忏》)「元始乃道中之祖为灵宝祖师,道君乃法中之祖为宗师,老君乃教中之祖为真师」(宁全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一○)等职能分工不同的称呼。若以出现为序,先为「老君」,次为「元始」,再为「道君」。此外,五 代闽王供奉三清为宝皇大帝、天尊、老君。(《资冶通鉴•后晋王纪》)。  

九真~见「三清」条。  
九仙~见「三清」条。  
九圣~见「三清」条。

[ 本帖最后由 白玉书生 于 11-7-2008 01:2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元始天尊

道教最高天神,居三清之首。又称「玉清大帝」。全称「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元始天尊」,在宫观的「三清殿」中其塑像居中位,大多手执混元宝珠。元始天尊之称,是从晋葛洪《枕中书》及《汉武帝内传》出现的盘古真人自号「元始天王」开始,经《上清》、《灵宝》经的大量出世,有元始天王、元始天尊等新的尊神;至陶弘景道次编排神仙谱系的《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元始天尊列为第一中位,在近二百年间确立了元始天尊在道教中的最高神地位。《隋书,经藉志》:「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元始天尊之内涵:「元者玄也,玄一不二,玄之又玄为众妙门。始者初也,元始票玄一之道于元始之初,先天先地为众妙之宗,出生之始,故曰元始。天者,一炁之最上;尊者,万法之极深。当氤氲未联之时,湛然独立,天地温之而处尊大者,故号元始天尊」。(《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上)「元始者,祖气也;天尊者,一灵至贵,天上地下唯此独尊也」。(《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元始天尊者,至圣之洪名,生成之大号,远穷溟氵幸,叹以为言,近寻教迹,方可立称。又元始者,言其最先,天尊者,语其高妙,故曰元始天尊」。(《太上洞玄灵宝二元玉京玄都大献经》)「元始天尊者,即天地之精,极道之祖炁也。本生乎自然,消即为炁,息即为神,不始不终,永存绵绵,居上境为万天之元,居中境为万化之根,居下境为万帝之 尊,无名可宗,故曰天尊,始世人天矣:不可以理测,不可以言筌,生万物而不宰,化万类而不言,至尊至极曰天尊,居玉清圣境清微天宫焉。」(《洞渊集》卷一)。元始天尊的造经、教化、神通与名号:』「龙汉之初,吾号无形,化在玉清境,出《大洞真经》下代教化,为万天玄师无上法王;延庚之时,吾号无名,化在上清境,出《洞玄宝经》下代教化,为三界医王太上真尊;赤明开运吾号梵形,又号观世音,化在太清境,出《洞神仙经》,下代教化,为十方导师至极天尊。」(《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一○)「道君告普济曰:我本师大圣元始天尊,虚无自然妙道化身,从不可名,言尘沙劫来,济度一切众生,入无上道,具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十号圆满,或现千光相,或现无边相,或现大身相,或现小身现,或变身入黍米之中,或开毛孔纳无边世界,或掌三干大世界,或雨露洒热恼众生,或作帝王制伏暴乱,或为贤佐匡乎有道,或有圣君爱降为师,有如是功德、神通、妙相,莫能穷!叹而有十号,攒扬总名。是故十号者,无上道、元始、太极、高皇、光明、玉帝、正法王、大慈父、仙真师、天尊。」(《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按《龙跷经》元始有十号:一曰自然,二曰无极,三 曰大道,四曰至真,五曰太上,六曰老君,七曰高皇,八曰天尊,九曰玉帝,十曰陛下。」(《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二)总上所述,儒书《经籍志》云:「元始天尊生于太无之先,票自然之炁,冲虚凝远,莫知其极。天地沦坏,劫数终尽,而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五方净土,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耳!」(《道教义枢》序)。  

玉清大帝~见「元始天尊」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玉晨大道君

道教天神,为三清之第二位。又称「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上清大帝」。在道教官观「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左位,大多手捧如意。太上玉晨大道君最早出于上清派,还另有「太清大道君」,灵宝派则有「太上大道君」。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其第二中位编排为「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第四中位之二,编排「上皇太上无上大道君」。至《上清众经诸真圣秘》仍分别列「玉晨太上大道君」和「太清大道君」。《云笈七签》则分别撰《太上道君纪》、《太 上玉晨大道君纪》。《大洞经》则云:「上清高圣大道君者,一号玉晨君。」(《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一)又「灵宝天尊即太上大道君也。」(《太上洞 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注解》)后来上清派,灵宝派的这三种称呼均融合为三清的第二位尊神了。《大洞真经》云:「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盖玉晨之精气,庆云之紫烟,玉晖曜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包凝立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母妊三千七百年,乃诞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矣!」(《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寄孕于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腹,三千七百年降诞于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于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道君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元始乃与道君游履十方,宣怖法缘,既毕。然后以法委付道君,则赐道君太上之号,道君即广宣经箓,传乎万世。」(《云笈七签》卷三)「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元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炁,即师事元始天尊称受弟子焉,犹是老君票而师之矣:居上清禹余天中,降金科宝第三洞仙经付经师罗翘真人,传教于万国焉!」(《洞渊集》卷一)「玉晨大道君为灵宝教主,乃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之师也,受灵宝上品度人之道。」(《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法》卷一)「灵宝乃道君之号,道君名经宝,以诸经皆由道君演说也。」(《元始无量度人上品 妙经通义》卷二)。  

灵宝天尊~见「太上玉晨大道君」条。  
上清大帝~见「太上玉晨大道君」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上老君

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官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太上老君原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任周藏室之史,后辞官,应函谷关令尹喜之邀,著《道德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太上老君是道教初创时祟奉的至上神、大教主。神化老子,见诸于文字的,明帝、章帝之际(58年~88年)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判,窥浊清之未分。」桓帝延烹八年(165年)陈相边韶作《老子铭》:「世之好道者,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始终。观天作蹈,升降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象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仙)化,蝉蜕度世,自羲农(黄)以来,世为圣者作师。」这与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尽汉一代其政事皆兼循神道,夫仲舒之托于孔子,犹宫祟张道陵之托于老聃。」(《章氏丛书•太炎文录二•驳建立孔教义》)当时佛教传人,明帝时(58年~75年)楚王英「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词。」(《后汉书•楚王英传》)桓帝时,(147年~167年)「宫中立黄老、浮屠之洞。」(《后汉书•襄楷传》)「事黄老道」。(《后汉书•王涣传》)正是在此历史环境下,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张道陵在巴蜀鹤鸣山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其传道布教的 《老君道德经想尔训》云:「一者道也。 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沉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此为道书中最早称老子为太上老君。魏晋时神化老子基本完成。其主要表征:先是老子出生的神化。葛洪《神仙传》:「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糟鞠,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老于是母家之姓;或云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老子这些出生神话,多为道教经典所承袭。次为对老子形象的描绘:葛洪《神仙传》:「老子黄白色,美眉,广颡,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纯骨双柱,耳有三漏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以周文王时为守藏史,至武王时为柱下史,时俗见其久寿,故号之谓老子。」但当时流传的《仙经》称:「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铤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煜煜。」再为「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葛洪《神仙传》也具体化了,从上三皇至战国吴时,化为16个「圣者之师」。以上关于老子的种种神话,多为道教经典《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诺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犹龙传》等所吸收。北魏道士寇谦之于神瑞二年十月(415年)以太上老君之名,「授汝天师之位,赐汝《云•中音涌新科之诫》20卷」「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魏书•释老志》)来改革道教,同时以太上老君神通干预朝政。魏世祖太武帝拓拔煮,公元440年改年号为泰平真君,是托自老君玄孙李谱文给道士寇谦之「付汝奉持,辅佐北方泰平真君,出天宫静轮之法。」(《魏书•释老志》)又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574年)诏废佛、道二教时,由于太上老君遣使显灵,仅一月又下诏「今可立通道观……并宜弘阐,一以贯之。」(《周书武帝》、《混元圣纪》卷八)它为后世以太上老君之名干预朝政开了先河。南朝齐永明三年(485年)刘觊买地卷,出现了具界「太上者君符敕天一地二」、「敬奉太上老君道行正直」等诏书、律令。(参见《考古》1965年4期,《文物》1965年6期)南北朝时,太上老君已统率「天上天下」、「地上地下」了。同时《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这是针对葛洪对老子是「神灵异类」还是「得道之尤精者」争论的总结。老子成为神宗、仙主合二为一的太上老君了。唐代李家王朝是有意识地扶植道教来维系其政权的。唐太宗的「朕之本系出于柱史」(《混元圣纪》卷八),奠定了尊李老君为唐李王朝祖先特殊关系,也是太上老君在道教史上进入鼎盛时期。唐高宗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旧唐书•高宗帝纪》);唐玄宗三次上玄元皇帝尊号:「大圣祖高上大道金园玄元天皇大帝」(《旧唐书•玄宗帝纪》),还有两次钦定的太上老君诞辰节,玄宗定名为「玄元节」(《混元圣纪》卷八);武宗改为降圣节(《旧唐书•武宗帝纪》)。同样道士们也以太上老君神通参与朝政,辅佐李氏王朝。从李渊父子起兵的隋大业七年(611年)至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有楼观道士歧晖(《混元圣纪》卷八)、白衣老父(《旧唐书•高祖纪》)、道士王远知(《犹龙传》卷五,《混元圣纪》卷八)均奉老君旨,为唐李王朝制造「君权神授」的天命舆论。当则天武后篡夺李氏王朝时,太上老君又显神灵,「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混元圣纪》卷一,卷八)此类神话特多,在道教史上是空前的。作为道教神学理论上神化老君也相应地有所发展。「大道之气,造化自然,强为之容,即老君也。」(《道德真经广圣义》)「太者无大,可谓之太也;上者无极,可谓之上也;老者道尊德贵亘古今也;君者主也,一灵为万物之主宰也。」(《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纂图解注》)从唐初的《太上老君开天经》至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等道书,将太上老君描绘为永恒的创世主、造物主、救世主,成为至高无上无处不有的至上神灵。宋代掀起了编纂老君传记的热潮,出现了《混元圣纪》、《犹龙传》等,收录了不少资料。如:「老君降生九日,身有九变.皆天冠天衣自然被体,仍有七十二相,八十一好」(《混元圣纪》卷二)「老君挺生空洞,变化自然,智慧无穷,圣德周备,形既莫测,号亦无边,在天为万天之主,在圣为万圣之君,在仙为万仙之总,在真为万真之先,在星为天皇大帝,在教为太上老君,或垂千二百号,或显百八十名,或号无为父,或号万物母,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之根源,浩浩荡荡之不可名也。约而言之,凡有十号,即降生之后,空中十方诸圣赞十号者是也,一号无名君,二号无上元老,三号太上老君,四号高上老子,五号天皇大帝,六号玄中大法师,七号有古先生,八号金阙帝君,九号太上高皇,十号虚无大真人。推此言之,由法身以归真身,由真神以合妙本,皆出处同感之迹也。」(《犹龙传》卷一)宋代皇室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明代有「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德皇帝」之称。(《诸师圣诞冲举酌献仪》)总之,太上老君自晋以来由于上清、灵宝派相继出现塑造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新的神灵之后,逐步从道教最高神,退居于三清之第三位。但在世俗民间,仍以太上老君为道教教主,如佛寺中塑造三教并祀像,是「释氏居中,老君居左,孔子居右。」(《混元圣纪》卷九)元明编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道教源流」,仍以李耳(即老子)为首,由此可见,道教教主在人们心目中依然是太上老君。  

太清大帝~见「太上老君」条。  
混元老君~见「太上老君」条。  
道德天尊~见「太上老君」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元

①谓天、地、水为构成万物的三种基本成分。《云笈七签》卷五六:「夫混沌之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

②亦称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唐六典》卷四「祠部郎中」:「(道士有)三元斋:正月十五日天官为上元,七月十五日地官为中元,十月十五日水官为下元,皆法身自忏愆罪焉。」又据明代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三元之斋旧俗称为三元节。赵翼《陔徐丛考》卷二五:「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十五日)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③谓日、月、星,或日、月、星三神。《黄庭内景经》:「上睹三元如连珠。」此处三元即日、月、星为三光之元。

④谓三元宫,即玉清元始天尊之居所。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有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为主。」亦泛指道观。唐代吴筠《游仙》诗之三:「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果。」

⑤谓三丹田。《周易参同契》下:「含养精神,通德三元。」俞琰注:「三元,上中下三田也。」

⑥谓精、气、神三种生命之宝。《悟真篇》卷上:「四象化行全藉土,三元八卦岂离壬。」董德宁注:「三元者,三本也。其在天为日、月、星之三 光,在地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为精、气、神之三物也。」人生三元又称元精、元气、元神,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正

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道教三正为:子为天正,丑为地正,寅为人正。又三正指:夏正建寅,商正建丑,周正建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宝君

即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此三君各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谓洞真、洞玄、洞神是也。」(《云笈七签》卷三)「道君曰:元始以一炁化生三炁,分为三天,一曰始炁为清微天,号玉清境,天宝君所化出洞真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圣;二曰元炁为余禹天。号上清境,灵宝君所化出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三曰玄炁为大赤天,号太清境,神宝君所化出洞神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卷一)「天宝即元始,灵宝即道君,神宝即老君。天宝君生于龙汉之初,灵宝君生于龙汉开图之初,神宝君生于赤明元年」。(《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卷上)又「三宝君」为精、炁、神也。「三宝君者,因神、炁、精凝化而有也。神有阴阳,炁有清浊,精有逆顺。于是至人内视返听凝其神,呼吸太和袭其炁,逆运流珠聚其精,三宝凝结于神宝之内,皆化为 神,故曰是名三宝君。」(《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注解》)。

三洞尊神~见「三宝君」条。

[ 本帖最后由 白玉书生 于 11-7-2008 01:3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宝君

道教天神,居三宝君之首位。「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天宝丈人则天宝君之祖炁也。」其解「天者以玄为义,取其自然故以天名,宝者至贵之称,君者至尊之号,谓为群生之所尊贵也。」(《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按《藏经众篇》序义云:「夫大洞之炁,本生于空,流为洞真,次为洞玄,又次为洞神。前章不言洞真,而曰大洞者,言其本也。」(《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上)「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气青始。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天宝君玉清元始天尊也。本玄一之炁凝结至高曰天,上有主宰谓之帝,道君帝之先,故为元始。」(《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上)。  

大洞尊神~见「三宝君」、「天宝君」条。  
天宝丈人~见「天宝君」条。  
洞真教主~见「三宝君」、「天宝君」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宝君

道教天神,居三宝君之次位。「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灵宝丈人则灵宝君之祖炁也。」其解:「洞以虚通无外为义,玄以玄妙不测为义。灵宝者,表神化之无方,为众圣之所贵。其在人也,通达无碍之谓洞,应感无滞之谓玄,神慧而化之谓灵,炁凝而妙之谓宝。」(《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余天也,其气白元。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灵宝君上清天尊也。自一生二为元一之炁,灵者妙不可测。按《藏经众篇》序义云:洞玄是本,灵宝是迹。」

灵宝丈人~见「灵宝君」条。  
洞玄尊神~见「三宝君」、「灵宝君」条。  
洞玄教主~见「三宝君」、「灵宝君」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宝君

道教天神,居三宝君之末位。「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神宝丈人则神宝君之祖炁也。」其解:「神者变化不测,超然无累之义。宝者至贵之称,君者至 尊之号。」(《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一)「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气玄黄。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卷上)「神宝君太清天尊也。由二生三为始一之炁。神者阴阳变化不测之名。洞神教法乃太清演太平无为之道。」(《洞玄灵宝自然 九天生神章经注》卷上)。  

洞神尊神~见「三宝君」、「神宝君」条。  
洞神教主~见「三宝君」、「神宝君」条。  
神宝丈人~见「神宝君」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7-2008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洞大法师

即洞真、洞玄、洞神之大法师。「道言今有三洞大法师,法师中最上矣!」「今有法师,不贪世宦,自求三洞,专行世间。见世危厄,一心疗济,有官事、疾病为其人救之,如此之人,先世大福,福流中国,令故来生为众生之师耳。」(《太上洞渊神咒经》卷四、卷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5-2024 10:11 AM , Processed in 0.06095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