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西湖安静 于 27-4-2004 06:56 PM 说 :
儒家思想并不保守。对儒家思想保守的看法多是因为后来的科举制度下背八股文将人的脑袋都僵化了。如果追本溯源,我们可以知道儒家思想崇尚的是人格的锻炼(比如:忠孝仁爱)和技能锻炼(比如:礼乐射御书数),以及将自己的内在发挥出来的一种入世的关怀主义和人道精神。一种作为提炼完美人格的追寻。
如果追本溯源, 儒家追求的是夏商周以降的天下共主制的恢復, 完全是一種保守的政治理念,
"儒"本來是司禮, 就是婚喪祭典的執事,
周公制禮作樂的意義, 就在把商人鬼神的那套規範成為周禮,
繼(商)志述(周)事, 才會受孔子推崇
本來儒家(孔孟)思想只合於先秦那種邦聯式的共主文化 和後來中國中央集權的家天下是水火不容的
是董仲舒之流的懺緯派道士假託天命 才讓儒學死而復生的
(儒家的主張:恢復周禮 是天命思想中道統的重要成分)
儒學的延續, 是為了滿足中國人的道統觀(托古)和天下觀(大一統)
個人修養的問題 是宋明理學所談的 那和先秦的儒已差了十萬八千里
引用: 儒家的道德观使得儒家学者对于“道”(有异于道家的道,可以理解为天道,自然的法则)有一种守护的责任。所以儒家学者敢于对社会的不公平提出控诉,有很高的批判精神。也很入世的关心人民的生活,希望以一种“内在的手段”改善社会。正因为如此,儒家提出了一套可行的个人修身标准和社会道德标准。
對市井小民來說 宗教思想(生死學)才能解決道德問題 而儒學是不談生死的
引用: 5000年中华文明丑陋吗??我们似乎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何中华文化中那么重视“孝”。
因為中國不講人權, 孩子是父母的, 老百姓是皇帝老子的
所以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老子要小子的命, 小子不能有第二句話
今天讓你小子好好活著 怎麼不感激涕零?
[
Last edited by 台北遊子 on 29-4-2004 at 03:01 P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