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68|回复: 151
|
南传菩萨道与北传菩萨道
[复制链接]
|
|
就在N年前,学佛遇到重重困难根本没有办法沥青南北的菩萨道有什么分别,只是很含糊的认为两者应该是一样的。这应该两个字已经出卖了自己当时对南北传教法的理解。直到N月前,才真正的可以分别出两者之间的不同差别。以下是两个传承菩萨道的不同点。
南传以解脱涅盘为目标,走菩萨道的也不例外。涅盘通于三乘圣贤那就是佛陀,缘觉与阿罗汉。他们的解脱是一样的。而北传的菩萨道观念是,走那条路都好都会回归一乘佛道。三乘的解脱唯有佛陀的解脱最圆满,而二乘的解脱不圆满。北传有回小向大之说,而南传并没有。
第二点是对象,南北传的菩萨观是菩萨本人可以是圣人或凡夫,关于南传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他们认为菩萨任然是凡夫。在菩萨的成佛的就后一生是成就一果或二果,这是认为菩萨可圣可凡的。第二种依据经典说菩萨任然有烦恼和贪爱所以是凡夫。
第三点是波罗密,南传是十波罗密北传是六波罗密。三乘圣贤过去皆有修波罗密,只是差别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北传只有提到成佛在菩萨道时需圆满六波罗密。缘觉与阿罗汉并没有提到过去有没有成就波罗密,这两者没有修菩提心和慈悲心,纯粹自利度生。如果以逻辑来说这两者也有成就六波罗密,只是不圆满而已。
先说到这里,如果有想到其他的,过后才补充。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传菩萨道鼓吹不入涅磐,今生过后乘愿再来。
更有借助佛菩萨力量,带业往生净土,成就佛菩萨。
他们把行蕴看成空/中道,
所以,实际上,并没有断行/灭行。
南传阿罗汉如舍利佛本身就用尽一生弘扬佛法,但是,今生过后,如同佛陀一样,无明灭即行灭,不受后有。
有“行”就会有“识”,
有“识”就会有“名色”,
有“名色”就会有“六入”,
有“六入”就会有“受”,
有“受”就会有“爱”,
有“爱”就会有“取”,
有“取”就会有“有”,
有“有”就会有“生”,
有“生”就会有“老死”。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16-11-2007 02:13 PM 发表 ![](http://chinese3.cari.com.my/my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北传菩萨道鼓吹不入涅磐,今生过后乘愿再来。
更有借助佛菩萨力量,带业往生净土,成就佛菩萨。
他们把行蕴看成空/中道,
所以,实际上,并没有断行/灭行。
南传阿罗汉如舍利佛本身就用尽一生弘扬佛法,但 ...
"北传菩萨道鼓吹不入涅磐" , 只是某些法师的讲解.
请贤友不要把这些当成是大乘经典的内容.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佛成佛救众生,都有相同的步骤。
修慧到透彻四圣谛 - 因为大悲,所以不入涅盘 - 授记 - 累积parami-成佛。
很多发愿者还是停留在第1/0步。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时候证悟者/不受后有者都被乏低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2.gif)
[ 本帖最后由 v4820 于 16-11-2007 03:3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4820 于 16-11-2007 04:06 PM 发表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是修菩萨道的行着酱讲,那路还很远...
问题是不只行者,连大乘经典也是如此写![](static/image/smiley/default/3shakehead.gif)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谁能回答下面这个问题:世上过去现在未来出现的圣人有多少种?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16-11-2007 04:54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6-11-2007 07: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y973 的帖子
俺想确认多一次,能否贤友在解释一次把行蕴看成空/中道是什么意思。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9: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16-11-2007 07:29 PM 发表 ![](http://chinese3.cari.com.my/my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俺想确认多一次,能否贤友在解释一次把行蕴看成空/中道是什么意思。
无明属八,行属七,所以被说中。破根本无明不一定有机会入空,还要转识成智,成一切智种,放成无始无明。
[ 本帖最后由 keni988 于 16-11-2007 09:12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6-11-2007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7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第二 于 16-11-2007 07:29 PM 发表 ![](http://chinese4.cari.com.my/my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俺想确认多一次,能否贤友在解释一次把行蕴看成空/中道是什么意思。
先解释行蕴
佛说: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宣说曰:]“诸比丘!我为汝等分别说缘起,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宣说。”彼等诸比丘答曰:大德!唯然。”
三 世尊以此宣说曰:“诸比丘!何为缘起?诸比丘!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何为老死?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老衰、衰耄、朽败、白发、皱皮、寿命之颓败、诸根之耄熟,以此谓之老。于各种众生之部类,各种众生之殁、灭、破坏、死、破灭、诸蕴之破坏,遗骸之放弃,此谓之死。如是此老与死,诸比丘!以此谓之老死。
五 诸比丘!何为生?于各种众生之类,各种众生之出生、出产、降生、诞生、诸蕴之显现,诸处之获得,诸比丘!以此谓之生。
六 诸比丘!何为有?诸比丘!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诸比丘!以此谓之有。
七 诸比丘!何为取?诸比丘!此等有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诸比丘!以此谓之取。
八 诸比丘!何为爱?诸比丘!此等有六爱身: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诸比丘!以此谓之爱。
九 诸比丘!何为受?诸比丘!此等有六受身:眼触所生之受,耳触所生之受,鼻触所生之受,舌触所生之受,身触所生之受,意触所生之受是,诸比丘!以此谓之
受。
十 诸比丘!何为触?诸比丘!有六触身: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触。
十一 诸比丘!何为六处?[诸比丘!此等有六处:]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诸比丘!以此谓之六处。
十二 诸比丘!何为名色?[诸比丘!]受、想、思、触、作意、以此谓之名;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以此谓之色。如是此名与此色,谓之名色。
十三 诸比丘!何为识?诸比丘!此等有六识身: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识。
十四 诸比丘!何为行?诸比丘!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诸比丘!以此谓之行。
十五 诸比丘!何为无明?诸比丘!无知于苦,无知于苦集,无知于苦灭,无知于趣苦灭之道,诸比丘!以此谓之无明。
十六 诸比丘!如是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故行灭。因行灭,故识灭……。如是全苦蕴之灭。”
看了以上佛陀解释的十二因缘,你应该了解“行”= 身行、口行、心行
也了解“取”= 四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阿含经说明如果要解脱,必需要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故行灭。因行灭,故识灭……。如是全苦蕴之灭。”
无明灭后,就不会有行,也就是不会再身行、口行、心行,所以,佛陀入灭后,就不会再缘起“行”,
也就不会再缘起下一个五蕴去轮回。
佛陀说:
诸比丘!行者何耶?诸比丘!此等有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是。诸比丘!此等谓诸行。
无明集故有行集,无明集灭故行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行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是。
诸比丘!圣弟子知如是行、知如是行集、知如是行灭、知如是趣行灭之道迹,此乃彼之法智。彼由此等之所见、所知、达于不时、依没入于法,导于过去、未来之道。
于过去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知行、知行集、知行灭、知趣行灭之道迹。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
于未来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耶?此乃彼之类智。
为了能够知行、知行集、知行灭、知趣行灭之道迹,
我们在修行八正道或四念处时候,就要知道目标 = 趣行灭之道
请看四念处:
。。。於是他持续地就身体内部观察身体,持续地就身体外部观察身体,同时持续地就身体内部、外部观察身体。因此,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的现象,他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灭去的现象,他同时持续地观察身体当中不断生起、灭去的现象。
於是他清楚觉知:「这是身体!」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超越执著,不再贪著身心世界的任何事物。
比丘们!这就是比丘如何就身体观察身体。。。。
只要修到以上的境界:修成了只有了知和只有觉照的境界
就能趣行灭之道,
为什么能呢?
因为每一个缘起事物/法相,都已经如实了知,如实被观,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无明”污染,
那么,这些缘起事物/法相的到来,都无法缘起“行”,因为没有“无明”。
以上的是阿含经所提倡的阿罗汉果解脱法,
但是,切被大乘贬低为焦芽败种。
大乘认为阿罗汉只是为了趣行灭之道,不会乘愿再来,所以提倡大家要发菩提心,
大乘为了不要掉入焦芽败种,所以就要背离趣行灭之道,
请看净空法师如何说:
你能够一切不爱了,你生死轮回就断掉,也脱离轮回。大概权教以下,权教菩萨,缘觉声闻,都从这两个地方下手断掉的。利根的菩萨,大乘菩萨、实教菩萨,从‘有’下手,那就是真功夫。‘爱取不断,但心里头不落印像’,这最高明。跟诸位说:‘密宗就是从这里断。’我们想想,有没有这个本事?‘爱取不断,心地清净,不落印象’,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一般人,断爱、断取,已不容易;断‘有’是非常不容易。那是大乘菩萨才做得到,叫做游戏人间,那才真正得大自在。有‘爱’、有‘取’,没有‘有’,他不会堕落轮回。我们今天做不到,只有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我们也‘有’,我们‘爱’‘取’‘有’都有,我们爱阿弥陀佛,取阿弥陀佛,心里有阿弥陀佛。这样就带业往生了。
大乘是如何背离趣行灭之道?
也就是三轮体空,
提倡外表看是有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但是,自欺欺人说:不要认为有我,有众生,有布施者和受施者,
进一步说自己如何超越“法无我,空,或破了更深一层的无明等",
其实,佛陀很明确说明:“于过去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知行、知行集、知行灭、知趣行灭之道迹。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
大乘就是抓着人们舍不得亲人还在轮回受苦,就借用这些人性弱点,提倡大慈大悲,乘愿再来,
这是多么的得人心,把真正趣行灭之道的佛法,彻底改头换面了。
所以,你了解我所说的:大乘把行蕴看成空/中道,就是“行”了,也不要当自己“行”了,把它当成空就可以了,
就如净空法师说的‘爱取不断,但心里头不落印像’,这最高明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7 0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我们大家都离于论坛里的戏论
早日离苦得乐,证于涅磐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7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7-11-2007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7 03: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三法印 的帖子
心净...
身口自然净...
身口净...
心未必净...
老神身口不净...
心当然不净...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