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eggy_str

修行真的可以解脱轮回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07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ewjian 于 12-11-2007 06:08 PM 发表


我虽然是个基督徒,但不代表我不懂佛法。问题是人要懂得何时放下。羔羊不可怜,可怜的是你们还在那儿轮回。虽然世事无常,但相由心生。我们每天都已经面对着许多的问题,一早起来就面对:今天穿什么衣服,要 ...


不要乱乱引用"活在当下"这字。。。
您这些表面上的快乐,可以说您没烦恼,
但不足以用活在当下来诠释。。

"活在当下"最简单的作法是,
每一分、每一秒您都知道您在呼吸,
酱才能证明当下的您还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1-2007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ewjian 于 12-11-2007 06:18 PM 发表


请问你的向善的,都有机会往生天界是什么意思 ?


虽然你不信轮回和佛法,如果你一心向善,布施等,以净化自己的品德为做人原则,不贪图名利等,

你还是有机会投胎天界。

最重要看你的心是否向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07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4 白布飘扬 的帖子

# “修行可以减少我们生活上的烦恼吗?”
可以。

# “修行对提升自己的心灵素质有帮助吗?”
有。

# “修行后是不是容易知足了?还是越多不满了?”
容易知足。

# “当一个问题或烦恼解决后,同样的问题或烦恼还会重来
吗?”
当一个问题或烦恼解决后,同样的问题或烦恼是不会重来。
来的是新的问题或烦恼,但又不可搁置不理,因它会重来,
所以需要一直解决烦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7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8 peggy_str 的帖子

因为我不相信舍戒能成就定,舍定能成就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7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y973 的帖子

"行"乃五蕴里的行蕴没有错.
过去有五蕴,现在有五蕴,未来有五蕴
"行"属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这样会比较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07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3-11-2007 11:20 AM 发表
因为我不相信舍戒能成就定,舍定能成就慧.....

没有人说舍戒能成就定,舍定能成就慧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3-11-2007 1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3-11-2007 11:33 AM 发表
"行"乃五蕴里的行蕴没有错.
过去有五蕴,现在有五蕴,未来有五蕴
"行"属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这样会比较正确.....

# 过去有五蕴,现在有五蕴,未来有五蕴
对。。。

# "行"属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应该不对。。
今世的"行"不能带到下世。。
下世的"行"是另一个因缘和合产生的。。

如果造你说的,"行"属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那轮回的是"行"???

[ 本帖最后由 peggy_str 于 13-11-2007 12: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7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3-11-2007 12:38 PM 发表

# 过去有五蕴,现在有五蕴,未来有五蕴
对。。。

# "行"属于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应该不对。。
今世的"行"不能带到下世。。
下世的"行"是另一个因缘和合产生的。。

如果造你说的,"行"属于 ...


我没有讲行能带到下世.
还有什么东西带到下世?
色,受,想,行,识能带到下一世??????
缘起法没有这样简单......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3-11-2007 01:0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1-2007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1-11-2007 13:04 发表


有趣的答案。。
当然,每个人都知道要亲自体验才能得到答案,
但问题是,在你还没体验到时,需要一股推动力使你去修行。。
那股推动力是什么呢?相信佛说的?好奇心?好胜心?
这需要维持一段长的时间, ...


个人觉得放弃的原因,有业障,有五盖,有外在原因,所以知道多一些就会有个心理,准备不然到时候手忙脚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1-2007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3-11-2007 01:00 PM 发表


我没有讲行能带到下世.
还有什么东西带到下世?
色,受,想,行,识能带到下一世??????
缘起法没有这样简单......


越讲越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7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都已经认同十二因缘的“行”属于五蕴中的行蕴,不能说他属于过去式,以下是一种错误例子:

十二因缘


净空法师 主讲


疏钞演义云:缘觉摄者。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虽十二支。而束之不出四谛。虽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广。故摄声闻中也。


缘觉观十二因缘者。
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
行。业障业道。此二支属过去
三识。托胎一分气息。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
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
六触。此出胎。
七受。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从识至受。名现在五果。
八爱。爱男女金银等事。
九取。是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
十有。业已成就。是未来因属业道。如过去行。
十一生。未来受生事。
十二老死。此即是四谛。所以重开者。以缘觉之人。先观集谛。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此则生起。若灭观者。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灭。则老死灭。因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言缘觉。此人断三界见思。与声闻同。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上。


束之不出四谛者。若流转门。无明爱取三支是烦恼道。行有二支是业道。此五支为集谛。识名色等七支为苦谛。若还灭门。灭前十二因缘之智为道谛。证寂灭理为灭谛。


“缘觉摄者”。本经没说缘觉,缘觉就包括在声闻里面。“缘觉观十二因缘而得开悟。虽十二支”,这十二支,就是十二个科目。“而束之不出四谛”,‘束’就是‘归纳’,归纳起来也离不开四谛。所以四谛在小乘法里是根本法轮,十二因缘不过是把四谛展开来,详细说明而已。“虽有利生之心,而亦未广,故摄声闻中”。梵语辟支佛,‘辟支’翻做‘缘’,‘佛’翻做‘觉’。所以缘觉就是辟支佛。他是从十二因缘而开悟的。这一类人虽然也度众生,但是不主动,跟阿罗汉一样,你去找他,他看你过去生中跟他很有缘份,就度你。你去找他,他会入定观察,如果过去生中跟他没有缘,就不度你。为甚么?因为讲了你不相信,也不愿意听,所以他省得说话,你也省得烦恼。菩萨慈悲心重,主动教化众生。阿罗汉跟辟支佛不主动教人,所以属于小乘。


“缘觉观十二因缘者。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从这一段开始,将给我们简单说明,甚么叫十二因缘。第一是‘无明’,此地是讲‘枝末无明’,不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破一品,成为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阿罗汉跟辟支佛也破了无明,但不是根本无明,而是破‘枝末无明’。‘枝末无明’就是‘见思烦恼’。四谛里面叫见思烦恼,十二因缘里面叫无明。无明就是见思烦恼,就是迷惑!这是烦恼障,烦恼道。‘烦恼障’是‘见惑’,‘烦恼道’是‘思惑’。见烦恼、思烦恼,就是无明。“二行。业障业道。”。第二是‘行’,你有烦恼障,有烦恼道,就是你有见思无明,你一定会妄动,‘行’就是造业。业障业道,它造作,以‘无明’是缘,‘行’是因,‘无明’比较远一点,‘行业’较近。如果拿祖孙三代来说,‘无明’是祖父,‘行业’是父亲,生下来的儿子就是底下的‘识’。‘识’是‘果报’。下面五条都是识,都是果报。所以与这个果远一点的叫‘缘’,密切的叫‘因’。所以‘无明’是‘缘’,‘行’是‘因’,有因有缘,后面就结果,这就是业障业道,我们今天通通在造作。“此二支属过去”,这二条是讲过去的。因为你过去世迷惑、颠倒、造业,你这一生就受报,这是果报,这受报怎么报法?先来投胎。我们在六道里以人道做例子说明,其余五道都没有例外,都是一样。


“三识”:人道里面,先‘识’,‘识’就是‘神识’,我们俗话讲‘灵魂’,灵魂来投胎。“托胎一分气息”,神识速度非常之大,可以说超越时间、空间,神识超越时间、空间,孔老夫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从他的文章里面,也透了一点消息。他在‘易经系辞传’里面,讲‘游魂为变’,‘神识’孔老夫子称它做‘游魂’。说游魂绝对正确,为甚么?它动的速度太快了。他这两句话‘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跟佛法讲的宇宙人生观完全相同。‘物’就是‘物质’,物质从那里来?‘精气’为‘物’。可见得孔老夫子并不承认真正有物质存在,物质是甚么?精气而已。现在科学家不承认有物质,物质是甚么?是振动。振动、光动,是一个幻象,不是真正有物质。所以用孔老夫子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易经’中说的,跟现代科学能相应。佛法说得更详细。孔老夫子讲的‘精气’,在唯识里面是‘见分’,‘物’是‘相分’。见相同源,见相不二,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所以说神识来投胎。

说老实话,夫妻一定会生儿女吗?不见得!有很多人结婚一辈子,不生儿女。为甚么不生?没有缘。儿女要跟你有缘,他才会到你家里来投胎。他跟你没有缘,不会到你家投胎。换句话说他去投胎是要找对象的,你求他,他未必理你。他去找对象,找甚么对象?过去生中存在的关系。


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四种因缘:第一种是报恩的。过去生中你们彼此互相有恩惠,他这一次又看到你了,到你家来投胎。这个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孝子贤孙,他是来报恩的,怎么都学不坏,所谓的好儿女、孝顺儿女,这是过去修的善因。


第二种是报怨的。过去世你跟他有仇恨,这一世遇到,来做你儿女,将来长大了,做败家子,搅得你家破人亡,他是来报复的。所以与人不能结冤仇,外面的冤仇可以预防,他投胎投到你家里怎么办?你怎么防法?你把那个人害死了,好了,他的神识到你家来做你的子孙,做你一家人时,你怎么办?所以决定不能存害人之心!这就是所谓忤逆的儿孙,搅得家破人亡。


第三类是讨债的,讨债鬼。是父母过去欠他的,他来讨债。如果欠得少,养个两、三年他死了,你为他花了不少钱,还清了,他也走了。如果欠得多,大概供到大学毕业,快要可以做事情,他走了,这就是讨债鬼,债务讨清,没事了,就走了。


第四种是还债的。是他欠父母,他这一生遇到了要还债,他要努力工作供养父母。那也要看你们之间债务欠的多少?如果他欠父母很多,他对父母物质供养很厚,如果欠的债务很少,他对父母的生活供给很刻薄,反正让你饿不死就好了。为甚么?还债的!这一类人对于父母虽然能供养,没有恭敬心,没有孝顺心。报恩的有孝顺心,还债的没有孝顺心,甚至于眼里还嫌弃父母,讨厌父母,但是他生活费用会给你,至于多少?那要看他从前欠你多少。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一家人就是这个关系集合。


家庭如此,一族人也是如此,凡是你所认识的亲戚朋友都是如此,只是恩怨债务更少一点。恩怨债务多的时候,就变成一家父子兄弟,远一点就成为亲戚朋友。所以人与人之间都有缘份。你走到马路上,一个陌生的人对你点头笑一笑,也是从前的缘份。看到陌生人素不相识,一看到就不顺眼,也是过去的缘份。所以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我们真是起心动念不能不谨慎,千万不要跟一切众生结冤仇,不要跟一切众生有债务的关系。欠债的要还得清清楚楚,免得来生再还,这事情很麻烦,所以儒、佛的圣贤教训,都是劝我们把这些恩怨化解,这是最善、最圆满的方法。这就说明投胎不是随便偶然的,它与过去生中有密切的关系。刚投胎来的时候,就叫‘识’,不能叫它是‘名’,所以母亲怀孕,是神识来投胎。


“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名色’,是指胎儿还没有长成形状,大概在一、二星期,十四天的样子。没有长出形状,甚么也分不出来,只是一块肉团。但是肉里头有神识,所以叫它做‘名色’。‘名’就是‘心’,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色’是‘物质’,所以叫‘名色’。


“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胎胞长大了,就叫‘六入’。‘六入’就是‘胎儿’成形了,是一个人的样子,六根长出来,这个时候叫‘六入’。六根不俱的时候叫做‘名色’。‘识’、‘名色’、‘六入’这三支都是在胎中。


“六触。此出胎”。第六是‘触’,‘触’就是出胎了,与外面境界接触,也就是出生了。从出生一直到老死,都与外面境界接触,所以离开母体以后都叫做‘触’,触的时间非常长。


“七受。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从识至受。名现在五果。”‘受’,是“领纳前境好恶等事”。触是没有好恶、没有喜欢、没有讨厌、也没有害怕;像婴儿,自己拉的大便也吃。这是因为他有‘触’,但是没有‘受’,这时候他甚么也不懂。等到逐渐长大,他就有好恶之感受。在没有‘受’之前,我们中国人常讲‘天真’,他心里面清净,快乐,没有忧虑、没有好恶。从前人天真的时间长,一般要到十岁以后。在从前,像我这个年龄,大概在十岁以后才知道有好恶,十岁以前不知道,这是童年的幸福!现在的小孩可怜,为甚么?我看他一两岁就有好恶的感受了。换句话说,他的童年时间缩短,受苦受乐的时间提早。怎么会提早呢?天天看电视,电视天天教他,所以两三岁的小孩,就会察言观色,就晓得大人的好恶。他们的心里就计较,就要用心机了。从前那种农村社会,童年天真时间反而长,现在缩短了。


所以现在的人不能做,来生投胎做人,太苦了,虽然说现在科技发达,但是现代人生活像机器,人的味道没有了,换句话说,人生的意义、价值丧失掉,这是我们要觉悟。所以这个‘受’,是领纳好恶的境界。这五种是果报,就是这一生的果报。前世‘无明’、‘行’,是缘,是因。有这个因缘,才有我们这一世的果报。诸位要是真正明白佛法的道理,就是认识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这一生当中,受苦受乐,不必怨天尤人,为甚么?皆是自作自受!苦难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自己造作的,怎能怪人!怎能怪老天爷不公平!起这个念头,更是造罪,罪造得更大。发财中奖都是命,没有这个命,把菩萨鬼神的像毁了,造罪就更大。我听说有玩六合彩的拜佛菩萨,保佑他要中彩,不中彩,第二天就把佛菩萨拿去砍头,拿去烧掉,这造业!怨天尤人,造的罪业就更重了,所以这个‘受’,是有因果的。


“八爱。爱男女金银等事”。八爱、九取、十有这三条,就是现在这一生的造作,第一个是‘爱’,爱甚么?贪爱,“爱男女金银等事”。爱的范围太广了。‘爱’就是‘无明’,就是‘迷惑’。爱了之后就有行为,就有造作。造作底下就是‘取’,爱之后就‘取’,“是见一切境界生取著心”。自己喜欢的,要把它占有,这是‘取’。不喜欢的,要叫它离开,也是‘取’,都是取著。这叫造业,造作。起心动念造作都是属于这个字。所以‘爱’跟‘取’,“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这就有了业习种子,造业后面就有‘有’。‘有’甚么?阿赖耶识里面善、恶种子种下去了。有了种子,来生就要受报。所以我们今生的造作‘爱、取、有’,一一成就是作未来因缘,属业道,如过去无明、行。


“十一。未来受生事”。第十一‘生’。生是‘未来受生’。来生还要轮回,还要去投胎。“十二老死”。投胎之后,永远轮转,这叫轮回。你要晓得为甚么有轮回?轮回的道理是甚么?十二因缘就是给你解答这问题。为甚么有轮回?轮回是自己造的,轮回的现象就是这样可怕,这是我们要觉悟。觉悟之后要如何离开轮回?实在讲,离开轮回,果上是离不开的,有人生活很痛苦,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去自杀。自杀能解决问题吗?不能!果报上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从‘因’跟‘缘’上解决,把‘因’跟‘缘’断掉。我们晓得‘爱’是缘,你能够一切不爱了,你生死轮回就断掉,也脱离轮回。大概权教以下,权教菩萨,缘觉声闻,都从这两个地方下手断掉的。利根的菩萨,大乘菩萨、实教菩萨,从‘有’下手,那就是真功夫。‘爱取不断,但心里头不落印像’,这最高明。跟诸位说:‘密宗就是从这里断。’我们想想,有没有这个本事?‘爱取不断,心地清净,不落印象’,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一般人,断爱、断取,已不容易;断‘有’是非常不容易。那是大乘菩萨才做得到,叫做游戏人间,那才真正得大自在。有‘爱’、有‘取’,没有‘有’,他不会堕落轮回。我们今天做不到,只有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我们也‘有’,我们‘爱’‘取’‘有’都有,我们爱阿弥陀佛,取阿弥陀佛,心里有阿弥陀佛。这样就带业往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7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这‘阿弥陀佛’,六道轮回里找不到 — 三恶道里头没有,阿修罗、人道、天道里也都没有阿弥陀佛。所以你在阿弥陀佛上搞‘爱’‘取’‘有’,六道里头都没有办法受报,只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受报去。这个妙啊!所有一切八万四千法门,没有这一个法门妙。我们今天‘爱’‘取’‘有’三条都断不掉,换一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所以我劝同学们,天天看阿弥陀佛的像,天天念阿弥陀佛,天天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不可以一天中断,真正要做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样就好。


“此即是四谛,所以重开者”。这是把四谛展开,成为十二因缘,“以缘觉之人,先观集谛。所谓无明缘行”,这跟‘声闻’不一样,‘声闻’是从‘苦谛’悟入。‘缘觉’是从‘集谛’断惑。


“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此则生起。”。这里我们讲流转,随顺十二因缘流转,就是生死轮回。如果要超越六道轮回,你把十二因缘反过来看就明白了,这叫还灭门。“若灭观者,无明灭,则行灭。”,那‘行’就灭了。“乃至生灭,则老死灭”。所以你反过来看的时候,就是智慧。就把这个宇宙人生看破。所以“因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言缘觉。此人断三界见思,与声闻同”。他的断证跟声闻是一样的。他比声闻聪明,所以“更侵习气,故居声闻上”。声闻见思烦恼断了,习气没断。缘觉习气都断了。所以比阿罗汉的功夫要高。


习气是甚么呢?佛经里有一个比喻,譬如酒瓶,酒瓶是盛酒的,现在你把酒瓶中的酒倒得干干净净,里面确确实实没有酒了,你再用干布把它擦干净,可是闻闻还有酒味,用酒味比做习气。所以佛弟子当中,有很多是富贵子弟,跟佛出家,富贵人都有傲慢的习气,他证了阿罗汉果,傲慢确实断掉,真没有了,但是有的时候那个骄慢的态度还在,这就叫习气。是不是真有?真的没有,他对人真的是恭敬,可是他习气还在。所以说烦恼容易断,习气难断。但是习气往往会引起别人误会,因此要学谦虚、恭敬、礼让,学这些来断习气。


“束之不出四谛者。若流转门。无明爱取三支是烦恼道。行有二支是业道。此五支为集谛。识名色等七支为苦谛”。虽然十二因缘,讲得比较详细,归纳起来不外四谛。四谛是讲‘苦、集、灭、道’。‘集谛’就是起惑造业,‘无明’是过去的烦恼,‘爱’、‘取’是现在的烦恼,所以这三支都是属于烦恼,就是惑业苦中的迷惑。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记住,无明是过去世的事情,是无可奈何。现在对于一切法要是生了‘贪爱’,要是想‘执取’,‘执取’就是占有,这都是迷惑颠倒,这些是烦恼道。‘行’是属于过去世造的业。‘有’是现在的,是这一生当中造的业。既然有业,当然就有果报。所以‘行’与‘有’,这两支就是造业,是属业道。由此可知,我们这个‘占有欲’,(现在心理学上讲‘占有欲’),就是佛门讲的‘造业’,善业自有善果,恶业定有恶报,恶报是在三恶道,善果是在三善道。总而言之都脱离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业实在不能造。


不造业,这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为甚么?起心动念都在造业,这怎么得了!所以一切法门,都是在帮助我们断惑、消业、出离六道轮回。在一切法门当中,最简单、最容易、最快速、最稳当,无过于‘念佛法门’。我们二六时中,就是一天到晚,心里面想佛、念佛,一切时、一切处,都不要把这一句佛号忘掉,这也是在造业,这造甚么业?造净业,就是造念阿弥陀佛的业。这个业还算不错,为甚么?三界六道里头没有这个果报,三善道里面没有阿弥陀佛,三恶道里也没有阿弥陀佛。所以叫做净业。造净业,将来的果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除这一条路之外,实在找不到第二条路好走了。善恶业都不能造,不但恶业不造,善业也不为,专念弥陀,求生净土,这样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


所以‘无明’、‘爱’、‘取’、‘行’、‘有’,就是四谛里头的‘集谛’。除这五支之外,其余的七支皆是‘苦谛’。从‘识’到‘受’是这一生的果报。过去世造的因,现在得受报;‘爱’、‘取’、‘有’,是现在造的因;‘生’、‘老死’是来生受的果。所以你要问六道轮回是怎么来的?十二因缘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流转门’。‘流’甚么?按著这十二因缘顺序来走,按顺序走,这就是制造六道轮回。如果反过来呢?就叫‘还灭门’。


“灭前十二因缘之智为道谛”。人为甚么有老死?因为有生!没有生就没有老死。生有甚么好处?生的后果就是老死。那为甚么有生?因为有‘取’,为甚么有取呢?因为有‘爱’。这样翻过来往上去找它的原因,这是智慧。十二因缘中,只要你能断一条,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从那里断?要从‘因’、‘缘’上断;‘果’上是断不了的。


有些愚痴的人,觉得活得很痛苦,误以为自杀就可以了断,自杀是从果上断,是断不了的。因为自杀之后,没几天又投胎来了,活得更苦,还干六道轮回。所以自杀是没完没了,不能解决问题,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问题愈搞愈糟,来生比这一生不晓得要苦多少倍。这是做不得的。必须要在‘因、缘’上断,就是‘集谛’上断,‘苦谛’上没有办法断的,苦是果。


我们晓得‘无明’、‘行’,是过去生中的因缘,过去世的怎么能断呢。只有从现在生中去断,现在生中,查查十二因缘,只有‘爱’、‘取’、‘有’这三支,就这三支中如果能够断一支 ─ 或者你把‘爱’断掉、或‘取’断掉、或‘有’断掉。这三支断一支,就行了,就可以出离六道轮回,这叫‘还灭门’。你有这个智慧,知道事实真相,晓得从那里下手,这就是‘道谛’。‘道’是修行的方法门道,你找到了。依此修行超越轮回生死,就是‘灭谛’。证‘寂灭理’为‘灭谛’。这是说明十二因缘,不出四谛。


‘缘觉’虽然度众生,实在跟阿罗汉差不多,他不是主动的去度化众生,而是众生去求他,他才肯教。众生不去求他,他不会去找人的。不像菩萨,做一切众生不请之友。所以他度的众生不多也不广,因此把缘觉合在声闻一起,我们称它做小乘。如果讲三乘呢,那么声闻是小乘,缘觉是中乘,菩萨是大乘。


净空法师说了:
。‘爱取不断,但心里头不落印像’,这最高明。跟诸位说:‘密宗就是从这里断。’我们想想,有没有这个本事?‘爱取不断,心地清净,不落印象’,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一般人,断爱、断取,已不容易;断‘有’是非常不容易。那是大乘菩萨才做得到,叫做游戏人间,那才真正得大自在。有‘爱’、有‘取’,没有‘有’,他不会堕落轮回。我们今天做不到,只有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我们也‘有’,我们‘爱’‘取’‘有’都有,我们爱阿弥陀佛,取阿弥陀佛,心里有阿弥陀佛。这样就带业往生了。

就是因为这种错误,大家已经忘了断行的重要。
这句‘爱取不断,心地清净,不落印象’本来就已经是歪理,
还要把它motify,改成念阿弥陀佛,我们也‘有’,我们‘爱’‘取’‘有’都有,我们爱阿弥陀佛,取阿弥陀佛,心里有阿弥陀佛。这样就带业往生了。

这些都是理直气壮地把佛法曲解了,把阿含经中的断行丢掉一边,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1-2007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13-11-2007 09:57 AM 发表


虽然你不信轮回和佛法,如果你一心向善,布施等,以净化自己的品德为做人原则,不贪图名利等,

你还是有机会投胎天界。

最重要看你的心是否向善。


谢谢你的教导,我就是迷惑了才来此寻找。 我们所说的向善和布施,这只是一般人的道德标准。我们也知道施比受更为有福的道理。我本来就没有,我走也不能带走一分一毫。名,利对我来说:这本来就不是我要的。这些对我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和帮助呢?我才不稀罕。
投胎天界是谁说的?怎样才能投胎天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1-2007 1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ewjian 于 13-11-2007 07:25 PM 发表


谢谢你的教导,我就是迷惑了才来此寻找。 我们所说的向善和布施,这只是一般人的道德标准。我们也知道施比受更为有福的道理。我本来就没有,我走也不能带走一分一毫。名,利对我来说:这本来就不是我要的。这些对我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和帮助呢?我才不稀罕。
投胎天界是谁说的?怎样才能投胎天界?


我们欢迎基督教徒来这里研究佛法,

由于你还未能接受轮回存在,很难了解轮回的苦,更不会有解脱轮回的决心,

所以,你可以选择修习人天乘佛法,那就是投胎天人或是人间的方法,
不过,天人和人依然会轮回生死,天人寿命很长,属于六道中享福的地方。

人天乘佛法就是:五戒十善,

你可以yahoo search五戒十善,了解这些法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1-2007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2 y973 的帖子

你引用的"十二因缘"帖是错误的例子吗??
不过,我都看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1-2007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peggy_str 的帖子

咖啡豆尽量以自己的看法回答,请大家指教

1。你们相信修行真的可以解脱轮回吗?
修行是修我们那颗难以驯服的心,一位网友一句“起心动念”正好说明了实修的重要性。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容易起心动念,可以看看内观。以前最容易让我“动”的就是卢先生相关课题,我一直收集卢先生不如法的证据、资料,扫描他的文集、网站与其他佛教刊物对比,从中找出破绽。那段日子过得很压抑,一看到相关的帖心里就想纠正。

《法句经》
33.
          心是飘浮不定的,
          难以控制,难以防护。
          智者训练其心,使它正直,
          如矢师矫正箭一般。
         
35.          心难以受到控制,
          它非常迅捷轻浮,
          随着喜好飘荡与停留。
          能训练心是很好的,
          因为已受到训练的心能带来快乐。
         
         
36.
          心是非常难以察见的,
          它极度的微细,
          随着喜好飘荡与停留。
          且让智者防护其心,
          因为受到防护的心能带来快乐。

小试慈悲观就有蛮好的体验,不但能化解心结、治自己的噌心,同时也化解他人的噌心,断了苦果也使不善因不再衍生。自己噌心少了,烦恼也自然少了,就是那刻的安详(乐)。由于缺乏练习、不够坚定,没多久老毛病又犯了。所以了解自己苦的来源,知道了方法后要练习、体验,要运用在生活上才能带来真正得安详。

我无法确实告诉你修行是否真的可以解脱轮回,但是我知道修行可以灭苦。不是今世,或许也不是来世,或许还需要好几世的轮回、修行,我才能完全脱离苦海,我相信总有这么一天。那是不是涅磐的境界我也无法很确定的告诉你,或许当我有足够的修为时,才能回答你这后半部的问题。

2。达到涅磐后,真的不用再轮回受苦了吗?
如上,或许当我有足够的修为时,才能回答你这问题。当下是看好自己那颗难驯又爱奔驰的心

3。 波罗密又是什么呢?
波罗密在我的《心经》里解释为到彼岸的“方法”,而“彼岸”就是涅磐的意思。

    六波罗密
  • 布施治悭贪
  • 持戒治毁犯
  • 忍辱治嗔恨
  • 精进治懈怠
  • 禅定治散乱
  • 智慧治愚痴
以上我已经很尽力用自己的话来讲了,欢迎大家指点、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11-2007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07 0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peggy_str 的帖子

所需解决的烦恼,跟以前的烦恼相比,是比较多了还是比较少了?是更粗了还是变细了?是看得比较仔细了还是迷糊了?

如果烦恼从多变少、从粗变细、心变得比较清楚了,就代表有改善了。那就继续秉持吧。

不问未可知的结果,只要脚踏实地,安稳地向正确的、有益的方向前进吧。

修行就是在进进退退之间渐渐地向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7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4-11-2007 11:07 AM 发表
你引用的"十二因缘"帖是错误的例子吗??
不过,我都看不明白。。。


十二因缘对解脱轮回非常重要,
我们必须要了解,行如何缘起识,
我们也要了解如何断爱,忍或是戒爱,只能治标不治本,
我们真正要知道的就是如何灭行,

没有了行,就不会有识,也不会有名色,六处,受,

没有受的缘起,才能够真正断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1-2007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21-11-2007 01:25 AM 发表


十二因缘对解脱轮回非常重要,
我们必须要了解,行如何缘起识,
我们也要了解如何断爱,忍或是戒爱,只能治标不治本,
我们真正要知道的就是如何灭行,

没有了行,就不会有识,也不会有名色,六处,受 ...


大乘经认为 辟支佛是由于观十二缘起的悟道。这有错误吗?

只有通晓三乘佛法,整个佛教体系就可以完整的建立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5-2024 01:39 AM , Processed in 0.06383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