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寬鬆的算盤
財經評論 2010-10-28 11:50
近期種種跡象及美國高官談話放話顯示,美國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似乎是箭在弦上,勢在必行了。它將對全球市場帶來深遠影響、或是已經造成影響。
美國聯儲局將於11月2、3日舉行政策會議,相信若不宣佈推行次輪量化寬鬆措施,至少會有個較為明确的交待,因為它不僅是美國本身的問題,連全球市場都因它而動蕩及心神不定。
經過全球金融風暴整兩年,雖然逃過經濟大蕭條的浩劫,美國經濟也從谷底回揚,不過,經濟复甦情況仍存積弱,市場消費及房市低迷、失業率高企,甚至隱隱浮現通縮現象。這都是造成美國政府要再次“印刷”更多美元刺激拯救經濟的誘因。
至於氾濫的美元游資對全球市場的衝擊,相信暫時也管不了這麼多。因為在艱難時刻,最重要是自保,道義也只好暫擱一旁。
目前美國經濟有成長,不過卻是緩慢成長,製造業、旅遊業及汽車銷售稍有起色。製造業雖有訂單增長,但老闆對僱用新員工仍感猶豫。消費者支出持平,稍有上升趨勢。但消費者仍對物價敏感,僅購買有需要的物品。
美國次輪量化寬鬆要打的算盤,是配合接近零的偏低利率,希望金融機構獲得資助後,繼續放貸給企業及國人、使後者能加強效率及賺錢還債。企業個人有錢還,銀行繼續借貸,生意聘請更多員工降低失業率等的良性循環效應,以將經濟拖離泥沼。
可是,實際情況未必如美國政府所願,即大批美元未必流入美國經濟,主要是經濟依然疲弱、特別是甫經過一場經濟災難後,美國的銀行不會冒然借貸給不安全及依然疲弱的美國企業,特別是製造就業的中小型企業。
一般相信,其中大批美元將往全球市場流動,特別是流入高成長區亞太市場,較安全又可賺快錢,使全球資金市場動蕩不定,是禍是福,暫時還難下定論,拭目以待。
其實,春江水暖鴨先知,美國政府還沒有真正宣佈實行第二輪量化寬鬆措施,全球市場早已作出反應;如美元匯率繼續走貶、各國中行忙著進場干預本身貨幣漲得過高影響出口競爭力,各種投資工具,特別是股市在熱錢游資尋找更好出路下紛紛漲升,雖然目前還不至於失控,也是夠凌亂緊張的。
若美國真的再次增加美元提振經濟,其中將把本身的通縮問題出口到其他市場,使各種資產在氾濫游金推動下走高,並有形成泡沫的可能,將逼得許多政府當局可能要實行“救火行動”,採取措施對付通膨及經濟過熱的壓力。
目前美元熱錢已經四處流入回酬較高、成長較好的市場,包括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及亞太區(日本除外),這些國家為抑制通膨及熱錢流入造成資產泡沫深感頭痛。
一旦兌美元匯率走高,對以美元交易為單位的出口商賺幅將縮減,嚴重時可能會無利可圖,甚至是蒙受虧損(以當地貨幣計)。 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還沒正式開跑,全球市場已經掀起新一波資金熱潮,國際買盤全力啟動,除了新興股債市場資金滾滾而來,四處流向利好的市場,形成了利弊交集的局面。
畢竟熱錢若未能見好就收,甚至達到失控情況的話,也能造成經濟災難。
美國聯儲局原想穩定金融市場,相信也不想再搞起另一個市場泡沫,惟量化寬鬆措施,卻剛好成了金融市場炒作的最大借口,美國和全球股票市場出現反彈,反觀實體經濟可能面臨越來越大的衰退威脅。
換句話說,若疲弱經濟問題非但未能適時解決,反而通膨惡魔先行到來,那該如何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