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3-9-2009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9-2009 05: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ompany Name PPB GROUP BERHAD
Stock Name : PPB
Date Announced 23/09/2009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BOARD
Acquired 01/09/2009 18,400
Acquired 04/09/2009 50,600
Acquired 07/09/2009 50,000
Disposed 16/09/2009 90,000
Direct (units) : 96,231,850
Direct (%) : 8.12 |
|
|
|
|
|
|
|
发表于 24-9-2009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9-9-2009 1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ompany Name PPB GROUP BERHAD
Stock Name : PPB
Date Announced 29/09/2009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BOARD
Acquired 14/09/2009 61,600
Acquired 17/09/2009 68,100
Disposed 17/09/2009 89,900
Disposed 18/09/2009 500,000
Direct (units) : 95,771,650
Direct (%) : 8.08 |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12: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龙鱼卖大米 好戏在后头
凤凰网财经 2009年09月29日 12:40 采访·撰文/白鹤
家住北京市通州区金隅七零九零小区的小袁最近在家乐福买了一袋10kg包装的金龙鱼大米,虽然比平时买的散装大米要贵上几乎一倍,不过他觉得“值”。这位韩国某餐饮公司培训主管告诉记者,他认的就是“牌子”。
没错,金龙鱼从卖食用油到卖大米,做的就是“牌子”——品牌延伸。对于粮油市场巨头益海嘉里集团而言,切入国内大米行业,正是瞅准了市场上的“品牌空白”而奋力一搏。当然,像小袁这样的品牌消费者,就是金龙鱼大米需要吸引的人。“最近买金龙鱼大米的,年轻人比较多。可能他们对价格不是很敏感,而且有比较强的品牌意识吧。我们这边的4个品种已经有一个没货了。”美廉美超市促销员小李对记者说。
“最近大家都忙着促销。”负责金龙鱼大米推广的益海嘉里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庆和中秋节来临之前,正是粮油销售的传统旺季,此时市场人员都忙于铺货。与之配合的是,金龙鱼大米的广告正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热播。“金龙鱼是米业里首个把广告投向央视的企业,对市场容量培育所起的作用具有首创性。”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董事长李明利如此评价。
新游戏:争做“品牌老大”
传统大米加工“小、散、低”的状况比较突出。在大米产区黑龙江佳木斯郊区,隔一段路就能看到一个大米加工厂。李明利认为,大米行业目前还处在一种非充分竞争的初级阶段。据统计,到2008年底,我国粮食加工规模企业11700个,大米加工厂就占了7698个,其中近九成是民营企业。虽然也出现了区域性品牌,但总体尚未形成龙头企业,这就是金龙鱼进入大米领域的理由。“国内的大米行业目前仍是一个缺乏品牌、缺乏竞争力的行业,现在进入时机正合适。”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穆彦魁表示。
其实,早在2007年益海嘉里就将旗下的“香满园”品牌小包装大米推向市场“投石问路”,熟悉了小包装大米的网络、物流以及消费需求。直到2009年初,贴有金龙鱼标志的小包装大米才开始在全国市场上大规模铺货。
显然,益海嘉里对“金龙鱼”品牌的运作要谨慎得多。益海嘉里总经理陈波说:“我们怕操作不好,把金龙鱼的牌子搞砸了。在大米领域我们是一个新来者,因此尝试的时候,没有拿金龙鱼这个品牌作实验,而是用的香满园。”不难看出,金龙鱼品牌的大米与香满园大米的定位有所区别,前者定位于中高端需求,价格是一般散装米1~2倍多,而后者针对的是中端及偏下的市场,价格适中。穆彦魁表示,日本大米、泰国大米在国内市场的热销,坚定了公司进入大米行业的信心,证明中高端大米和品牌大米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已经被培育起来了。
益海嘉里将金龙鱼品牌延伸到大米领域,是否会稀释原有品牌的含金量?一些分析师认为,米和油均属粮食领域,对消费者而言,其销售、食用的场合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李明利指出,从1991年至今,金龙鱼一直在做食用油,几乎成了专业食用油的代名词,此次突然出现在大米品类,一定程度上对既有品牌形象造成冲击。如果大米经营有闪失,就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不过,对于小袁来说,这正好是其选择金龙鱼大米的理由:“金龙鱼食用油是我们公司长期订购的,他们能做出一些独特的产品来,我相信他的大米品质也会相当好。”
新路子:小包装和种植基地
除了使用同一品牌外,益海嘉里的小包装大米业务推广和销售也正在借鉴其食用油的成功模式。
中国大米的小包装率不足4%,而在食用油领域,小包装率已经达到20%~25%。当年,食用油小包装化趋势的先行者正是益海嘉里。20世纪80年代,益海嘉里在深圳蛇口设厂,生产中国第一个小包装食用油品牌“金龙鱼”。今天金龙鱼同样要复制这一趋势,并有可能推动行业的变化。中国粮食工业协会大米分会副理事长姚惠源估计,国内每年小包装大米的产量在800万吨左右,分散在100多家企业手里,没有一家占据压倒性优势。
小包装米的出现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李明利分析,现在单个家庭组织结构趋向小型化,以三口之家为主而不是过去的“一大家子”,而且人均单次消费量也减少,“以前人们吃米多,现在讲究多吃菜少吃米”。当然,日益发达的物流系统也为人们购买、存储提供了方便。“小包装易于携带,一星期购买一次很方便,否则大米放久了也不好吃。”
最要紧的是,小包装米的食品安全有保障。出了问题,消费者可以找厂家问责,散装米则做不到这一点。李明利认为金龙鱼小包装米的介入,并不会马上取代散装米,它需要一个过程,“也许是10年、15年,但会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从而推动行业向这个方向发展。”
经历过食用油行业“质量门”事件后的益海嘉里,深知打“健康牌”的重要性,因而斥资近亿元,打造了一套“从田园到餐桌”的可控产业链,首先在生产基地上,锁定了佳木斯、五常、盘锦等5个优质东北大米产区;其次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合同,建立起自己的种植基地。
老对手:步步紧逼
如此精心铺陈,金龙鱼大米无非是要迅速占据高端市场,但很快它就在这个“新战场”上遇到了“老对手”——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大米。
在北京一家大型超市内,金龙鱼大米被码放在显眼的位置,而旁边就是福临门大米的“阵地”。二者的高端产品不但价格相差无几,就连名称也没有什么分别,都印着“五常稻花香”的字样。
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两大巨头的竞争日益升级,已经从食用油转向了大米。日前中粮集团表示,今年将重点推广“福临门”大米,对阵“金龙鱼”大米。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曾表示,国内大米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市场广阔。他透露,集团给中粮米业的市场目标是15%~25%的市场份额。
两个“老冤家”不但目标一致,实力也不相上下。据媒体报道,中粮现有年加工产能60万吨左右,随着绥化项目的推进,将达到100万吨左右。益海嘉里现有加工能力40万吨左右,年底也有望增至60万吨。这意味着在加工能力上,双方不分伯仲。
除了产能圈地外,两家的竞争还体现在营销渠道的比拼上。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都将积累多年的食用油营销渠道与小包装大米共享。中粮控股在2008年年报中表示,全国已经有256个城市的2543家超级市场出售其“福临门”等小包装大米,未来销售区域将覆盖内地所有省市自治区,经销商增加至400家。益海嘉里的资料则显示,“金龙鱼”的一级经销商数量超过500家,二级批发商、分销商的数量达到8500多家。
事实上,中粮集团和益海嘉里渊源颇深。金龙鱼食用油在市场开拓阶段,中粮集团作为其合作伙伴帮过不少忙,但时过境迁,中粮集团早已“化友为敌”,成为其核心竞争对手。李明利认为,中粮集团一旦在价格等体系上不与金龙鱼站在同一战线,将对金龙鱼的营销话语体系形成破坏。而中粮之后还有北大荒、金健米业等目前市场上已被消费者认知的部分品牌,金龙鱼大米要想成为行业老大,面对的竞争环境并不轻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
|
|
|
|
|
|
发表于 30-9-2009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ompany Name PPB GROUP BERHAD
Stock Name : PPB
Date Announced 30/09/2009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BOARD
Disposed 15/09/2009 45,400
Acquired 16/09/2009 73,900
Disposed 17/09/2009 119,000
Disposed 23/09/2009 404,100
Disposed 24/09/2009 488,100
Direct (units) : 94,788,950
Direct (%) : 8.00 |
|
|
|
|
|
|
|
发表于 1-10-2009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丰益国际尚未确定 中国食品业务香港上市日期 (2009-10-01) 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表示,将中国食品业务在香港上市的申请还在进行中并达到深入阶段,但它还没决定有关上市的确定日期。 公司仍然在观察市场情况,并在适当时候敲定中国食品业务的上市结构和时间表,因此建议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在交易公司股票时持谨慎态度。 |
|
|
|
|
|
|
|
发表于 1-10-2009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丰益分拆内地业务在港上市将延期
2009年9月30日
[世华财讯]丰益国际表示,考虑带股票市场稳定性及其他相关事宜,分拆中国内地业务在港上市或会延至10月中或10月底。
综合外电9月30日报道,在新加坡上市的丰益国际将其中国业务分拆在港上市一事将会延期,主要考虑到股票市场稳定性及其他相关事宜。该公司原属意于10月5日起招股,或会延至10月中或10月底。
该公司指,分拆中国部分上市,将会公开发售20-30%,已委中银国际、高盛及摩根士丹利安排销售事宜。
(苏晨 编辑)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
|
|
|
|
|
|
|
发表于 1-10-2009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天的暴跌,原来是这样的缘故。公司没事,暴跌就是给机会我们买便宜货.... |
|
|
|
|
|
|
|
发表于 2-10-2009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ompany Name PPB GROUP BERHAD
Stock Name : PPB
Date Announced 02/10/2009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BOARD
Acquired 17/09/2009 6,700
Disposed 25/09/2009 49,600
Acquired 28/09/2009 424,500
Disposed 28/09/2009 155,500
Derect (units) : 95,015,050
Direct (%) : 8.01 |
|
|
|
|
|
|
|
发表于 8-10-2009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ompany Name PPB GROUP BERHAD
Stock Name : PPB
Date Announced 08/10/2009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BOARD
Acquired 30/09/2009 206,700
Acquired 01/10/2009 248,100
Disposed 01/10/2009 251,500
Acquired 02/10/2009 114,500
Direct (units) : 94,944,150
Direct (%) : 8.00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9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丰益国际入股3A资源 两造可达致双赢局面 二零零九年十月十日 晚上六时五十五分
(吉隆坡10日讯)达证券行在公司短笺中说,在主要交易板挂牌的3A资源有限公司(3A,0012,工业产品组)宣布它透过私下配售一批股权给丰益国际有限公司(Wilmar International)。
在该计划下发行6160万股新股给丰益国际,每股售价75仙(31新加坡仙),或是收购价总共4620万令吉(1890万新元)。完成私下配售计划后,丰益国际将崛起成为3A资源的第2大股东持股16.67%。
摘要来说,3A资源的主要业务是制造食品与饮品配料,包括焦糖色素与粉沫、葡萄糖浆、麦芽糖浆、大豆蛋白质酱料、醋料、快餐糖浆配料、松脆粉,以及大豆浆料粉沫。虽然规模较小,但是有强大出口市场,30%制成品输出至全球26个国家。该公司在过去5年保持盈利,2008财政年获净利1210万令吉(490万新元)以及营业额是1亿5230万令吉(6220万新元)。
报告说,3A资源的业务似乎符合丰益国际继续扩充下游业务的意愿。后者生产特制品油脂,达证券行认为3A资源制造的食品配料可作为生产原料。3A资源看来是一家管理良好的公司,每年盈利以双位数增长。因此,达证券行认为除了立即的辅助效益之外,有更多因素促成该宗收购。迄今仍未获得管理层对收购计划的观点,搜集更多资料后将会有修订报告。
该宗收购对盈利预估影响轻微。达证券行保持丰益国际的<买入>评级,以及7.55新元目标价,是基于各组合总和估值模式。这只股仍然是种植业的首选股之一。达证券行对该公司展延在中国首次公开售股计划后的修订报告以来,股价再滑跌4%。因此,重复股价呈疲软是买入时机的观点。 |
|
|
|
|
|
|
|
发表于 10-10-2009 11: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10-2009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ompany Name PPB GROUP BERHAD
Stock Name : PPB
Date Announced 12/10/2009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BOARD
Acquired 05/10/2009 272,200
Disposed 05/10/2009 208,000
Acquired 06/10/2009 299,500
Direct (units) : 95,307,850
Direct (%) : 8.04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9 12: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ompany Name PPB GROUP BERHAD
Stock Name : PPB
Date Announced 22/10/2009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BOARD
Acquired 15/09/2009 48,000
Acquired 08/10/2009 50,000
Disposed 12/10/2009 13,000
Direct (units) : 95,738,350
Direct (%) : 8.08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9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ompany Name PPB GROUP BERHAD
Stock Name : PPB
Date Announced 22/10/2009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BOARD
Disposed 01/10/2009 38,700
Disposed 06/10/2009 106,300
Disposed 15/10/2009 102,600
Direct (units) : 95,490,750
Direct (%) : 8.05 |
|
|
|
|
|
|
|
发表于 28-10-2009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ompany Name PPB GROUP BERHAD
Stock Name : PPB
Date Announced 28/10/2009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BOARD
Acquired 19/10/2009 25,000
Acquired 20/10/2009 12,700
Acquired 21/10/2009 121,000
Acquired 22/10/2009 66,000
Disposed 22/10/2009 140,000
Direct (units) : 95,508,950
Direct (%) : 8.06 |
|
|
|
|
|
|
|
发表于 31-10-2009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ompany Name PPB GROUP BERHAD
Stock Name : PPB
Date Announced 30/10/2009
EMPLOYEES PROVIDENT FUND BOARD
Disposed 23/10/2009 365,500
Direct (units) : 95,143,450
Direct (%) : 8.03 |
|
|
|
|
|
|
|
发表于 31-10-2009 0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米战中场:跨国粮商渗透田间地头
2009年10月30日 23:34经济观察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闫薇 刘丹
凤凰网财经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这个哈尔滨以东5小时车程的城市,未来可能与日本和泰国一样,成为优秀大米的代名词。由于地形的多样性和长期的寒冷,中国东北已经成为优质大米的天堂。
在大米界有句俗话:“没有不掺江西米的泰国米,只有不掺泰国米的泰国米。”这似乎可以道出买到名副其实的大米有多难——那些在散装米桶标签上写着 “佳木斯”或者“五常”“盘锦”的大米,很有可能来自其他地方。不过,缺少行业领导者,正是跨国粮商的机会。他们竞相选择这些著名的水稻产区作为其大米加工基地。
去找稳定的农户
在跨国粮商中,几乎都没有属于自己的耕地。但是,从2006年到今年的3年时间里,益海嘉里与农民合同种植水稻的面积已经达到28万亩。2009年5月,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控股也与东北种粮大户签订水稻定向种植协议。他们试图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将大量稻田变成各自的专属原粮种植基地。谁有固定的农户提供稳定的供应,谁就抢占了先机。
跨国粮商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缺少优质稳定的供应者。国家统一收购的大米通常都只在含水量和含沙量的指标上进行考量。这与小包装米的要求相去甚远。把不同质量的大米混杂存储,导致好粮卖不出好价格。
没有优良品种、优良产区、优良种植技术、优厚的收购价格很难保证优质稳定的供应。中国大米种植较复杂,缺乏规模化,米种也千差万别。即使是互为邻居的两户人家,种植的水稻品种也不尽相同。要让28万亩农田生产出统一纯度的稻谷,必须要让几万个家庭统一耕种和收割。
实际上,据不完全统计,订单农业的执行率不足20%。订单可能面对两方面的风险,由于每年粮食价格都有不同,一方面,农民可能种到一半放弃,或者到了收割之际把粮食卖给出价更高的粮商;另一方面,也有的粮商会在收获的季节不愿付出年初定下的价格。在与农民的订单合作上,没有哪家企业有成熟的经验。
“没有别的办法,你只有通过一年又一年地与农民兑现合同来积累信誉。”益海嘉里大米部一位内部人士说。为了获得高品质的大米,该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农药和化肥公司,为订单农户提供种子和专家,以及种植指导手册。
如果没有全产业链经营的大企业进入,中国东北农民通过种植大米每亩地的收益大概在人民币150元左右。如果农户生产出的品种优良,益海嘉里的收购价格比市场价格会高出3分钱,按照1亩产稻500公斤计算,一亩地农民会增收30元钱,这对每亩年收益150元农户来说,并不是个小数字。益海嘉里试图借此提高农民种植优质水稻的积极性。
但是,与此同时,每收购一吨大米,这家公司都需要付出高于国家收购价60元的成本,按照年产量30万吨计算,它所多付出的成本是1800万元。而该公司的目标并非做少数人享用的高端米,它的目标客户是老百姓,因此,在终端销售上,小包装米的定价只能比普通大米略贵。“大米行业的特点是投资大、利润薄、见效时间长的产业。该行业的利润是要按照吨来计算的。”这位人士说。尽管如此,已经占据国内小包装食用油50%份额的益海嘉里比谁都清楚,在中国每年年产水稻18亿吨的市场上,只要能占据一定的份额,收益就会惊人。
无处不在的竞争
连续多年的丰收,使百姓对于餐桌的要求早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市场对优质大米需求逐年提高。据了解,小包装大米占全部大米市场的份额还不到4%,但每年的增长速度却在50%以上。
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笑然告诉记者,“整个市场上小包装米的品牌非常繁多,在吉林省注册了商标的就有300多个,一个县就有十多个品牌。但是我认为,这是一个春秋过渡到战国的过程,大品牌进军市场后,小品牌很快会做不下去。”
小品牌林立、市场需求大、行业混乱,这些都是大粮商进入这个行业的机会和前提。也因此,中粮、中储粮和益海嘉里竞相进入这个市场。
庾江洪是资深的大米业内人士,他也是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的一位发言人,他指出,“大米行业是个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大家都是在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做事情。”在食用油市场上,益海嘉里领先了一步,国家队中粮集团不甘于在大米市场上重蹈食用油的覆辙。在大米产品上,双方几乎处于同一个起点。
2006年,益海嘉里通过“香满园”品牌试验摸索着进入小包装米行业。2008年,该公司“非常珍惜的‘金龙鱼’品牌”小包装米开始出现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
益海嘉里的疾速飞跑迫使中粮集团反攻倒追。中粮集团旗下的“福临门”比“金龙鱼”更早进入到小包装米市场,但是此前一直采用与产区布库委托加工的形式。在产区布库,总部安排运输,这是中粮的优势。这种优势随着“金龙鱼”的突然介入而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金龙鱼”大米可以利用“金龙鱼”食用油的品牌和销售网点,金龙鱼在各大超市几乎都有专门的柜台,该品牌食用油的代理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与同品牌大米的经销商。
益海嘉里自称,上市不到两年,“金龙鱼”大米的销量已经是“福临门”的两倍。这个数字没有得到中粮集团的承认。——今年,中粮集团大米部也开始全面推广合同订单模式,该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早在1998年,中粮集团就开始做订单农业,只是当时主要是为满足出口的需要,为国内小包装米而开展的订单还是个开始。
在销售上,双方掀开了广告大战。在央视的黄金广告时段,金龙鱼为其大米大做广告:“5400多个经审定的稻米品种,金龙鱼只选4个;全国43000 多万亩水稻,金龙鱼只限定5个优质产区;国家标准特等大米不完善粒每万颗不超过300颗,金龙鱼出厂不允许超过6颗。从种子到大米,全程用心,美味放心。 ”
这样为小包装米在央视做广告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在电视上、地铁站里中粮宣传其产业链计划:“从产地到工厂不超过30公里,选地,种植,采收,科研,加工,仓储,运输,销售,每个环节严格把控,实现产品安全可追溯,这就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
“中粮和嘉里粮油都是全产业链经营,这对于其经营小包装米的产品质量和降低费用有很大的优势。”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笑然指出,“全产业链囊括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生产加工和运输环节,实现从产地收购后经过自有的物流直达销售区,减少运输和中转环节。而之前的都要经历从种粮收购—产区批发商—卖区批发商最后到销售区。”
广告大战刚刚开锣,原产地的争夺战悄然打响。
庾江洪告诉记者,最近在吉林某地发现了一种大米,其香味超过了著名的“稻花香”,但是他拒绝透露这个品种和产地的名字,他说,“从商业竞争的角度考虑,我必须保密。” |
|
|
|
|
|
|
|
发表于 31-10-2009 04: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馬糖王淡出糖業
http://www.sinchew-i.com/node/123053?tid=27
吉隆坡)PPB集團(PPB,4065,主板消費品組)以總值15億令吉現金代價,脫售旗下製糖臂膀和貿易風(TWS,4421,主板消費品組)20%股權,退出大馬米糖業務,以兌現相關投資賺益。
PPB集團是大馬首富郭鶴年旗下公司,他的這項大舉沽售舉動,讓市場臆測會不會是他淡出大馬商界的第一步,因為郭鶴年近年的商業重心已經轉至海外,特別是香港。不過,即使郭鶴年並未退出大馬商場,但隨全面沽售在大馬的製糖業,已經令他不再是“大馬糖王”。
PPB集團今日(週五,10月30日)發文告表示,將以12億2211萬6000令吉代價脫售大馬糖廠100%持股予FELDA環球創投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但相關交易將排除大馬糖廠旗下非糖提煉業務資產,而大馬糖廠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所有淨利將歸PPB集團所有,並透過派息方式進行。
以大馬糖廠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綜合淨資產和淨利為基準,相關收購價相等於9.7倍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P/BV)的9.78倍。
此外,PPB集團也以2631萬令吉代價脫售玻璃市FELDA糖廠50%股權,而截至2009 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50%淨利將歸於公司所有,並透過派息方式進行。此收購價相等於玻璃市FELDA糖廠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財政年綜合淨資產和淨利22.58倍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P/BV)的1.34倍。
星洲互動‧2009.10.30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