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英不會解決流浪狗的問題的話,可以向他學,台北市長柯文哲-打造友善動物城市
柯P發表毛小孩政見 棄養者「罰到死」
2014-10-03 11:31〔記者蔡亞樺/台北報導〕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今日推出「打造動物友善城市」新政說明影片,柯主張從教育著手宣導以領養代替購買的觀念,協助民間成立「飼主養成學校」,領養及購買時,提供動物行為訓練與諮商教育課程,並公開宣示不允許棄養及虐待動物,對棄養及施虐進行開罰,一律用最高罰則去處理,柯文哲說,「棄養一定罰到你死」,不讓個人棄養行為造成社會負擔。
柯文哲(左二)召開「打造寵物友善城市」新政影片說明會。(記者蔡亞樺攝)
出席新政影片記者會的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看完影片後,認為柯文哲未提出收容所政策,何宗勳說,北市在直轄市擁有資源最豐富,仍沒辦法讓收容所達到零安樂死,是恥辱,其實官員肯努力5年內就可達成,建議柯當選市長後廣建收容所、補助民間認養,同時成立動保警察,以嚇阻對寵物不友善行為。
柯文哲說,打造動物友善城市,首先給毛小孩更多空間,主張在一定面積的公園綠地設置柵欄隔間,讓動物能在裡面活動奔跑,就不用擔心人、車、狗互相干擾,也主張設立「地區義務動保員」,以利精確捕捉有問題動物,同時對流浪犬貓實施TNVR(捕捉、結紮、施打疫苗、放回原地)的制度,從源頭管控數量。
柯文哲表示,毛小孩就像是家人一樣,還提到他未婚的妹妹也養了一隻狗,照顧狗兒的開銷還比小孩多,他笑稱是「好狗命」,在毛小孩走到老年或盡頭時,飼主都想為這位親人多做點什麼,因此鼓勵民間成立動物養老所,幫忙無法再照顧的飼主,能夠人道地照顧寵物的餘生。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121761
觀《十二夜》有感 柯文哲籲:把狗當狗看
2013-12-07 21:04〔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台大醫師柯文哲,昨晚偕同妻子欣賞探討流浪狗議題的電影《十二夜》,他今天(7日)在臉書抒發觀後感想,表示自己過去常常告誡外科學生,要把病人當人看;看完電影後,他深深體悟到人們應該「把狗當作狗看待」。
柯文哲昨晚偕同妻子欣賞探討流浪狗議題的電影《十二夜》。(圖擷取自柯文哲臉書) 柯文哲認為,成為現代公民的先決條件是能「把狗當作狗看待」。(圖擷取自柯文哲臉書)
柯文哲說,他教書時告訴學生,外科加護病房有三大守則,其中一項是「把病人當人看待」,因為醫師治病常只注意局部的器官,而忘了整個病人的存在,更不要說注意到其他家屬。
看完《十二夜》後,柯文哲有感而發,他認為成為現代公民的先決條件是能「把狗當作狗看待」,養狗的人必須有責任感,不能隨意棄養,尤其不可沒有節育措施,再把一堆小狗丟掉;他也特別指出,影片中動物收容中心的狀況讓他看了直搖頭。
「如果我們不把狗當作狗看待,即使是棄養的狗,那麼要建立一個把人當作人看待的社會,恐怕還早得很。」柯文哲下午出席簽書會時,也提及這部影片帶來的的震撼,並強調他之所以願意投入選戰,就是希望能透過市長身分,為社會帶來正面能量,他也堅信「人類會變得更好」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914401
台北嚴懲棄養動物 終生無得養
(圖片來源:柯文哲facebook) 養寵物是一世承諾,說千萬遍也阻不了遺棄,就嚴懲吧!台北市長柯文哲公布重罰遺棄動物者,或終生不得再養。對動物友善是文明表現,他說要打造台北成為更好的地方,今次我信了!
善待動物是文明社會應該捍衞的社會價值,台北市長柯文哲去年競選時,已表示打造友善動物城市,揚言要把棄養動物者「罰到死」,上任近半年,便兌現承諾,4月底公布10項友善動物政策(見表),既加強規管寵物店、落實絕育及成立動物安養所等,對於棄養動物的懲罰,更加被形容是「動真格」了。
「柯P」(柯文哲綽號,P代表Professor)不止提高棄養動物的罰金,從1至5萬元台幣增加至最少5萬台幣,更罰棄養者終生不得再養!別以為容易走得甩,台北市動用當地逾1.3萬個街頭錄影的監視器裝置,輔助搜證,另下月設檢舉獎金,歡迎市民舉報,至8月更會增設可即時檢舉的手機App。
「柯P」上場後,事事認真執行,民眾及社會整體利益固然要做,對動物問題亦不放軟手腳,他關注的口中所說的「毛小孩」(即貓貓狗狗),這關乎他要打造台北成為一個怎樣的城市。
他在fb帖文指,關懷生命是文明的表現,心靈強壯的人,會懂得保護弱小,尊重生命。動物友善城市是台北市努力要做到的目標,他又在fb引用印度聖雄甘地的名言:「一個國家的道德水準,看它對動物的態度便可以知道」。
一個城市用甚麼態度對待動物,或多或少也反映這是怎麼的地方。養寵物是終生承諾,一旦帶回家後,便要對寵物的生命負責到底,這是人尊重其他生命的表現。但看看現在街道上的流浪貓狗,有多少人是被故意遺棄?且很多時就算找到主人,也有萬般理由辯解,避開檢控。
被遺棄後的動物,下場悲慘,外國早就對遺棄動物刑罰下重手,在德國設有動物保護法,遺棄動物者可被判罰20多萬港元。
美國俄亥俄州一名女子因遺棄35隻貓,被監禁14天及罰款3,700美元,還被法官判罰在森林度過一晚,體驗被遺棄郊野心情!
至於「柯P」重罰惡意棄養寵物者,不准他們再飼養及認養寵物,也只是跟隨外國做法。英國及澳洲,早有因虐待貓狗被判終身不得飼養任何動物的案例。
民眾盛讚終於有一個高姿態支持關懷動物的市長,事實上,若你關心動物福祉,也會留意台灣近年有幾件事情,感動人心且發揮改變社會的力量。例如2013年的電影《12夜》,講述流浪狗被捕捉到收容所後,12天內無人領養便要安樂死的問題,不少人流淚看到完場,在台灣大收旺場,連帶台灣各地動物收容中心的棄養數字也下降。「12夜效應」下,亦帶動台灣立法,今年剛通過於2017年之後,動物收容所要實施「零安樂死」。
上月,台灣一間連鎖寵物店「彩虹魚寵物水族百貨館」,宣布不再賣貓狗,改為只有領養,鼓勵民眾以領養代替購買。本港近年一直爭取設立動物警察卻沒有下文,但高雄市已設動物警察,還招募200多名警員負責處理流理貓狗、虐畜案件。
打造對動物友善形象,既要訂出政策有效執行,並要配合社會文化氛圍,軟硬兼施從而改變人心,建立社會共同捍衞的價值。
http://topick.hket.com/article/5 ... 1%E5%BE%97%E9%A4%8A
今年初,中央終於通過刪除「十二夜」條款,預計在兩年後,全國實行動物零安樂死政策。但在這之前,台南市與新北市已經快手快腳宣布收容動物零安樂死政策上路。究竟,在「動物友善城市」這個議題上,各縣市準備得如何?誰最有資格大聲對「毛小孩」說「叫我第一名」?
去年發生的「阿河事件」,再度喚起社會大眾關注動物保護的議題,今年1月,歷經9次修法的「動物保護法」,終於將「12夜條款」刪除,讓收容所的動物不再面臨安樂死的命運,並提高虐待動物者的刑責,地方政府可以設置動保檢舉獎金,期望由全民參與,加強動物保護觀念。
受到「12夜」效應,去年全國收容所的認養率達到近10年最高,人道處理率大幅下降,地方首長也陸續兑現選前政見,打造動物友善都市,台南市與新北市更在今年率先推動收容動物零安樂死政策。

《天下》調查中心根據農委會的資料,提出「動物友善城市」指標,前3名的縣市分別為嘉義市、臺南市與桃園市。
嘉義市政府結合動保團體、動物醫院與大學等資源,定期舉辦免費犬貓結紮與認養活動,認領養率全國最高,成為全國對收容動物最友善的城市。
臺南市政府是第一個執行收容動物零安樂死政策的縣市,近年積極與民間共同推廣認養理念與舉辦認養活動,並率先全國針對流浪犬貓施行TNR(誘捕、絕育、放回原地),在2014年榮獲「動物保護行政評鑑」的「特優」獎。
桃園市政府推廣犬貓結紮活動補助多年有成,為擴大收容動物的認領養率,桃園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每天及時更新收容動物的資訊,2014年的認領養成長率達43%,成為動物友善城市的第三名。
地方首長要如何打造動物友善城市呢?歸納前段班縣市的動物保護政策,包括以下三點重要措施:
1. 改善收容所環境:
許多動物收容所的認養數量,比不上每天被送進收容所的數量,在收容空間不足、經費與人力有限的狀況下,動物常會互相傳染疾病,甚至互咬受傷,所內動物的死亡率與疾病感染率居高不下,成為流浪動物的生命終點站。
中央已編列12億的預算,協助地方政府改善收容環境,其中嘉義市的成效優異,嘉義市流浪犬收容中心曾在102年被檢舉環境惡劣、管理人員不足,短短一年,流浪犬收容中心已設有專職獸醫師,並和志工與動保團體合作,積極改善收容環境,迄今已成為全國對動物最友善的城市。
2. 與外部資源合作,提高動物認養率與存活率:
地方收容所要提高動物認養率,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可與動保團體、學校或獸醫院合作,共同推廣認養理念,及時更新認養資訊,舉辦定點定時的認養活動。
臺南市成為第一個推動收容動物零安樂死政策的縣市,即是與動保團體合作,收留可能被安樂死的犬貓,並有專業獸醫師的管理與特約動物醫院的支援,有效減少動物收容所的數量壓力,可就現有空間作軟硬體的改善,所內的動物也能受到更人性化的對待。
3. 加強飼主責任,推廣動物結紮觀念:
動物收容所是收留流浪在外與被棄養的動物,但最根本的源頭為飼主責任,剛通過的動保法修正條例,即針對飼主責任訂立規範,包括飼養環境不佳、棄養與不當對待,都有明定的罰則,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訂定嚴格飼主責任法律的國家。
針對流浪動物,近年動保團體大力推動TNVR,即在捕捉、結紮與原地回置的措施中,增加接種疫苗(vaccinate),除了能夠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外,也能提高環境的安全性,讓動物與環境可以和平共存。
台灣要成為動物最友善國家,官方仍需要結合民間的力量,但民眾的飼養責任,才是最根本的源頭。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曾公開表示,台灣民眾的飼主觀念與對寵物的態度,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建立。教育部應該將動物福利教育納入學校的課程中,落實國家深耕重視動物生命的態度。
看來,友善動物不是口號,不是作秀,更不是競選承諾的兌現,就像台北市長柯P在新政白皮書中所述:「如果人們怎麼對待動物,就可能怎麼對待人,」只有發自內心對生命的尊重,才能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動物友善城市。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 ... thash.5oBqdSqj.dpu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