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wusen

南传菩萨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12-2010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洁净清新 于 28-12-2010 08:05 PM 编辑

回复 137# wusen


   
那就成了:
被授记的菩萨有能力成就阿罗汉,但是却不取阿罗汉果,继续累积波罗蜜,
然后,在未来无数尊佛面前听闻佛法之后,也是同样地重复以上的过程,唯一不同的,就是他的波罗蜜逐渐圆满。
这是否你的意思?


因缘吧...
其实我本身没有答案哩,毕竟我不是佛。如果要答案,也是来自研究经典、其他读物或别人说写的...无法肯定对不对,靠推测而已...

其实之前我提到有一些佛弟子可以第一次听到半句佛法而成就阿罗汉


有一样东西是肯定的,就是四圣谛,都是可以亲自体证理解的,真正成了正信的佛弟子。

聆听和读佛陀的教导的时候,要十分正确留意到,道底在表达什么。一刹那间,其实可以升起正确的见解,一击即中,正正理解中道,知道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道路了。就像老师讲课如果没有留意听,或有了其他方面的阻力;就听错,听不到,听来听去都不明白了。

佛陀解决问题,从根源着手,真正精明准确的解决问题,即是即是灭苦的道路、解脱的道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12-2010 08: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12-2010 08:23 PM 编辑

回复 140# wusen

    我们不可以说阿罗汉不再往生/还会往生。
    阿罗汉灭了轮回无尽的苦因。


断除了见思两惑,没有新业就可灭进恶道的动力了,但圣菩萨有发大圣愿,自产生大圣业去完成,
有新动力和大自在力,可去行圣道上度众生



三惑 - 介绍

1。见思惑:见惑与思惑之并称。见惑,乃意根对法尘所起之诸邪见。即迷于推度三世道理之烦恼;思惑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之想着,即迷于现在事理之烦恼

2。尘沙惑:迷于界内外恒沙尘数法所起之惑障,称尘沙惑。二乘断除见思惑后,易着于空观而未能进一步了知众生之尘沙惑,及对治教化法,故此惑又称着空惑,致妨碍出假利生,化度众生。此惑为二乘趋入菩萨间所断,又称别惑,但通于界内外,须假观破之!?
  
3。无明惑:由痴而对一切法无所明了,故称无明。即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属界外惑,唯大乘菩萨,得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以中观破之!若论断位,则别圆二教不同。依别教之说,十信位能伏住见思惑,初住能断除见惑,七住能断尽思惑,八、九、十住能断除界内尘沙惑,十行断界外尘沙,十回向能伏住无明惑,初地以后至妙觉位能断除十二品无明惑。

依圆教之说,五品弟子位能伏住五住地烦恼,十信中之初信位能断除见惑,七信位能断尽思惑,八、九、十信结断除界内外之尘沙惑,初住以至妙觉位能断除四十二品无明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不可以说阿罗汉不再往生/还会往生。

阿罗汉灭了轮回无尽的苦因。
wusen 发表于 28-12-2010 07:22 PM



   
对。意思就是不再轮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10: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知道,菩萨被佛授记的那一刻,已经有能力即证阿罗汉果,之后,这位菩萨还需要在无数尊佛面前发愿成佛 ...
wusen 发表于 28-12-2010 05:40 PM


个人的理解是,若修行人没有发愿成佛,而有意在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他可以很快证得阿罗汉。

但是修行人发愿成为佛,所以当时没有证阿罗汉,成为阿罗汉后,就是最后一世了,修行人无法再累积波罗蜜。

佛陀
授记修行人成为佛,是审查他是否有能力在未来成为佛。

所以一旦
修行人授记后,就开始菩萨的修行,既是累积波罗蜜。
菩萨也无需一再被佛
授记,因为菩萨在每一世都必定会修行累积波罗蜜,不会退转。

菩萨也不会在另一佛出世的世界,成为阿罗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有人会认为,我们要以解脱轮回作为学佛法的目的,以成就阿罗汉为目标,不该选择菩萨道,
但是,菩萨道 ...
wusen 发表于 28-12-2010 05:57 PM


以成就阿罗汉为目标,或菩萨道,其实对于佛法修行是没有差异的。
要成为阿罗汉,也是要累积一定程度的波罗密。

这篇文章有提到弟子菩萨,也需要修行波罗密。



辟支菩萨(未来辟支佛)必须修习波罗蜜长达两阿僧祗与十万大劫。如果他们修习波罗蜜的时期少过两个阿僧祗与十万大劫,他们是不可能成为辟支佛的。就如三藐三菩萨的情形一般,期限未到时波罗蜜是不能圆满的,所以不能证得辟支菩提。


弟子菩萨(声闻菩萨)有三种,即:一、未来上首弟子(aggasavaka),每一尊佛都有两位上首弟子,就如舍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者一般;二、未来大弟子(mahasavaka),就如释迦牟尼佛时的八十大弟子一般;三、未来普通弟子(pakatisavaka),除了上述以外的阿罗汉。因此一共有三种未来弟子。


在这三者之中,未来上首弟子必须修习波罗蜜长达一阿僧祗与十万大劫;未来大弟子则须修习十万大劫;关于未来普通弟子的期限,经典里并没有提到。无论如何,批注《大本经》[1]的「宿住论」之注疏与疏钞提到大弟子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世长达十万大劫,而普通弟子的能力则少过此数。由于他们在每一生皆有修习波罗蜜,从这一点推测,未来普通弟子修习波罗蜜的期限是不会超过十万大劫的。因此,他们的期限是不定的,它可能是一百或一千大劫等。根据一些论师的看法,它可能只是一或两世而已,就有如青蛙的故事[2]中所述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12-2010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8-12-2010 11:55 PM 编辑

当一位有情被另一尊佛授记为未来佛时, 中途想要放弃成佛也不能, 他要不断的轮回, 修取圆满的波罗密, 即使要挫肉磨骨也不能停, 即使要死几万次, 也不可以放弃, 所以一位佛的出世是稀有的, 原因是那种修行的苦是极苦, 经历种种的生离死别, 难忍也要忍, 难行也要行的菩萨道, 菩萨道是"苦行道".割肉喂鹰, 投身喂鹰, 割断支体, 挖眼断舌, 的记述只是告诉人们其行之苦. 这里讲菩萨道的人, 讲到几伟大先, 不过是口舌菩萨..

信不信这里那些说大话的人, 家人爱人若死了都要哭的浠漓嘩啦的, 给人拿刀追杀时都要吓破胆的, 真的还记得"要渡人",还要嘴硬..

佛陀曾说, 为了証得初果, 每天从早到晚被枪支刺体, 连续一百年都是值得的, 因为証得初果后七世的生死过后而永离生死的苦难, 比在无尽的生死轮回里的生离死别, 爱恨情仇, 老死, 病死, 被杀死来的苦难是如微不足道..

佛陀的出世就是要救人们解脱轮回, 佛陀为何连他的父亲, 妻子孩子都渡出去, 而不让他儿子去做王传宗接代享受容华富贵且要出家过乞食的生活?? 想一想佛陀做为一个父亲要这样来骗孩子吗? 或者做一个孩子要骗父亲吗?? 佛陀也没有叫他们去"成佛",为什么? 因为解脱是最殊胜的, 最高的梵天的福报都不及它, 而成佛是多此一举的, 佛陀已经把生死大毒的解药找到了, 大家只要喝下药就好了..

现在误人的说法就是叫中毒的人不要喝药, 而是去做"找药人"(佛), 就像是中毒箭的人不要把毒箭拔出治疗, 要去知道毒箭的来原, 谁射的一样...
现在原始的佛法还在, 药还在, 服不服解药, 看个人, 或者要去吃假药,毒品和兴奋剂也是各人的选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9-12-2010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0 12:30 AM 编辑
原因是那种修行的苦是极苦, 经历种种的生离死别, 难忍也要忍, 难行也要行的菩萨道, 菩萨道是"苦行道".割肉喂鹰, 投身喂鹰, 割断支体, 挖眼断舌, 的记述只是告诉人们其行之苦. 这里讲菩萨道的人, 讲到几伟大先, 不过是口舌菩萨..

圣凡行事有别
圣人以事供养,凡夫以理供养
公德是同等的
若不知分别的教法,是无智,无法转法轮度人,治死人,成恶法

你这样教凡夫们去行圣人事,国家政府马上来你家抓人了

佛陀的出世就是要救人们解脱轮回, 佛陀为何连他的父亲, 妻子孩子都渡出去, 而不让他儿子去做王传宗接代享受容华富贵且要出家过乞食的生活?? 想一想佛陀做为一个父亲要这样来骗孩子吗? 或者做一个孩子要骗父亲吗?? 佛陀也没有叫他们去"成佛",为什么? 因为解脱是最殊胜的, 最高的梵天的福报都不及它, 而成佛是多此一举的,

所以在法华经里, 佛陀以为他家人,亲第子们 都受记了


因为解脱是最殊胜的, 最高的梵天的福报都不及它
大梵天王和帝释天王早就成了佛陀的天众菩萨第子, 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解脱轮回

解脱轮回之义是说离恶六道进四圣道 (进声闻/缘教/菩萨/佛 的圣道)

叫中毒的人不要喝药, 而是去做"找药人"(佛),

成佛就是指涅磐 而涅磐之义在现代以经公开讲清楚了, 不是离这世界, 而是说心界达到平静地不再受外界恶缘环境动摇了
这涅磐就是解脱轮回进四圣道 (成声闻圣人/缘教圣人/菩萨圣人/佛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0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舌菩萨"能行真正的菩萨道吗??
苦还没来, 是时间没到, 若苦和业力来时, 到想看看"口舌菩萨"是怎样活下去的...

阿罗汉是不可能也不需要成佛的, 阿罗汉本身就是 "觉悟者", 但是被启发而觉悟的 "觉悟者", 虽非正等正觉, 而佛的意思就是"觉悟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2-2010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0 12:54 AM 编辑

回复 148# 三法印

  "口舌菩萨"能行真正的菩萨道吗??
苦还没来, 是时间没到, 若苦和业力来时, 到想看看"口舌菩萨"是怎样活下去的...
阿罗汉是不可能也不需要成佛的, 阿罗汉本身就是 "觉悟者", 但是被启发而觉悟的 "觉悟者", 虽非正等正觉, 而佛的意思就是"觉悟者"...


世尊出世成佛,就是以声为佛事,以他的圣声转法轮的, 所以他的亲第子们称为声闻第子。
大乘佛教以经过了很多次的灭国灭法的经验了,不但能复教还能应变各文化把佛法弘成世界文化,证实能化苦护法的清流 。

阿罗汉当然还不能与正等正觉的佛相比, 因为佛有不共法,阿罗汉没有。
觉悟者还是有程次的,声闻缘觉第子只是破见思惑的觉悟 (还有尘沙、无明二惑没破,菩萨还要破尘沙、无明二惑才能成佛)


见思、尘沙、无明等三惑。
1。见思惑:见惑与思惑之并称。见惑,乃意根对法尘所起之诸邪见。即迷于推度三世道理之烦恼;思惑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之想着,即迷于现在事理之烦恼。此见思惑为声闻、缘觉共执,故称通惑。由此招感三界之生死,故为界内惑,须修空观对治之!?
  2。尘沙惑:迷于界内外恒沙尘数法所起之惑障,称尘沙惑。二乘断除见思惑后,易着于空观而未能进一步了知众生之尘沙惑,及对治教化法,故此惑又称着
空惑,致妨碍出假利生,化度众生。此惑为二乘趋入菩萨间所断,又称别惑,但通于界内外,须假观破之!?
  3。无明惑:由痴而对一切法无所明了,故称无明。即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属界外惑,唯大乘菩萨,得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以中观破之!若论断位,则别圆二教不同。依别教之说,十信位能伏住见思惑,初住能断除见惑,七住能断尽思惑,八、九、十住能断除界内尘沙惑,十行断界外尘沙,十回向能伏住无明惑,初地以后至妙觉位能断除十二品无明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0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梵天王和帝释天王早就成了佛陀的天众菩萨第子, 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
错, 大梵天王和帝释天王不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解脱轮回之义是说离恶六道进四圣道 (进声闻/缘教/菩萨/佛 的圣道)
---------
错, 解脱就解脱, 没有进四圣道

成佛就是指涅磐, 而涅磐之义在现代以经公开讲清楚了, 不是离这世界, 而是说心界达到平静地不再受外界恶缘环境动摇了, 这涅磐就是解脱轮回进四圣道 (成声闻圣人/缘教圣人/菩萨圣人/佛圣人)
---------
错, 涅磐不是指心界达到平静地不再受外界恶缘环境动摇了, 后人乱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0 0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见思、尘沙、无明等三惑。
1。见思惑:见惑与思惑之并称。见惑,乃意根对法尘所起之诸邪见。即迷于推度三世道理之烦恼;思惑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贪爱色声香味触五尘而起之想着,即迷于现在事理之烦恼。此见思惑为声闻、缘觉共执,故称通惑。由此招感三界之生死,故为界内惑,须修空观对治之!?
  2。尘沙惑:迷于界内外恒沙尘数法所起之惑障,称尘沙惑。二乘断除见思惑后,易着于空观而未能进一步了知众生之尘沙惑,及对治教化法,故此惑又称着空惑,致妨碍出假利生,化度众生。此惑为二乘趋入菩萨间所断,又称别惑,但通于界内外,须假观破之!?
  3。无明惑:由痴而对一切法无所明了,故称无明。即迷于中道第一义谛之烦恼!此惑乃业识之种子、烦恼之根本,声闻、缘觉不知其名,属界外惑,唯大乘菩萨,得定慧双修,万行具足,方断此惑,以中观破之!若论断位,则别圆二教不同。依别教之说,十信位能伏住见思惑,初住能断除见惑,七住能断尽思惑,八、九、十住能断除界内尘沙惑,十行断界外尘沙,十回向能伏住无明惑,初地以后至妙觉位能断除十二品无明惑。
---------------
错, 阿罗汉已断无明惑, 无明断, 生死断..
佛陀向学生教完整的法, 断完最后的无明, 完成功课, 所以才是天人师, 不是教到半桶水的老师.., 大乘贬低佛陀是半桶水的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0 0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0 01:52 AM 编辑

回复 151# 三法印


    错, 阿罗汉已断无明惑, 无明断, 生死断..
佛陀向学生教完整的法, 断完最后的无明, 完成功课, 所以才是天人师, 不是教到半桶水的老师.., 大乘贬低佛陀是半桶水的老师..


1。 这只你自说的, 那就请你引用法藏的证据来说阿罗汉已断尘沙惑和无明惑吧。
2。 再说若你真懂何为无明惑,那就不会那样子说了, 因为在无明惑当中的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是不能断的,因为那就是法性。只能把根本无明转成根本菩提(佛性/如来藏)而成正等正觉的究竟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0 0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0 02:04 AM 编辑
大梵天王和帝释天王不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你又不是大乘,你哪能方知晓
解脱就解脱, 没有进四圣道

解脱就是涅磐,涅磐不是指离世,是心境
无余涅磐论就真的后人造的,佛经没有这句词
涅磐不是指心界达到平静地不再受外界恶缘环境动摇了, 后人乱猜..

涅磐的真义,各大南传长老都解释过了, 涅磐不是指离三世间,是解脱的心境
佛陀涅磐后还在世间转法轮五十余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0 09: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应读南传经, 那里讲的很清楚.

谁说无明惑当中的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是不能断的??? 証明说这话的人尚未见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0 09: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梵天王和帝释天王不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
大乘人都不敢说是, 只有附佛最敢乱说吧???

解脱就是涅磐,涅磐不是指离世,是心境
------
不对, 佛经没有这种解释..


涅磐的真义,各大南传长老都解释过了, 涅磐不是指离三世间,是解脱的心境
佛陀涅磐后还在世间转法轮五十余年
-----------
不知真实, 胡说八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0 09: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0 10:10 AM 编辑

回复 154# 三法印


   
你应读南传经, 那里讲的很清楚.
    谁说无明惑当中的无始无明(根本无明)是不能断的??? 証明说这话的人尚未见道..


无明释义
  (术语)梵语阿尾儞也,谓闇钝之心无照了诸法事理之明。即痴之异名也。本业经上曰:‘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大乘义章二曰:‘于法不了为无明。’同四曰:‘言无明者,痴闇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俱舍论十曰:‘明所治无明。(中略)其相云何?谓不了知谛宝业果。’(四谛三宝业因果报)。唯识论六曰:‘云何为痴?于诸事理迷闇为性,能障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佛学大辞典》

何谓无明?
无明(梵文 avidya) 即愚痴的别名,迷惑之义,对广泛人生与浩瀚宇宙不知真相。成实论(Satyasiddhi-sastra)云:“追逐假的事物和名相,叫做无明。”

俱舍宗、唯识宗立无明为心所(心之作用)之一,即称痴。
以十二缘起中无明支,无明为一切烦恼之根本。

何谓根本无明/无始无明?
根本无明/无始无明(梵语 mulavidya; primal ignorance/root vexations  ),别名生相无明/元品无明, 是相对于枝末无明。就是一切烦恼之根本,不觉迷妄之心。
于真如(梵语 bhuta-tathata)之海中,起动最初之一念者,即是此根本烦恼。
胜鬘经云:“阿罗汉、辟支佛智所不能断,唯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
根本无明/无始无明就是无始以来即恒常存在之无明,为生死流转之根本惑体。平等法界之理不达,妄隔平之理性,称为无明;又如是闇惑之心,隔离理性,故又作间隔。依此无明之间隔而生种种烦恼,造种种业,受种种果报。胜鬘经、大乘起信论等诸经论称为无始无明,菩提心论则称为无始间隔。

关于断除无明,在台宗所判化法四教之别教,于十回向伏无明,在初地以上,至妙觉等十二阶位,断尽十二品无明。然在十回向中,最后之第十回向断除最初之无明,进入初地;此最初无明,复分三品而断,故称三品无明。在圆教,则于初住以上至妙觉等四十二阶位,断尽四十二品无明。又第四十一阶位(等觉)之最后心,即显妙觉智,由此能断除最后之无明(称为元品无明、无始无明、最后品无明)。

顿断见思惑即证阿罗汉果位,顿断尘沙惑即证菩萨果位,顿破无明惑即证无上佛道之果位是也。

[长阿含卷一本经、大毗婆沙论卷二三、卷二五、卷三八、大智度论卷四三、成实论卷九、成唯识论卷八、瑜伽师地论卷四八、卷五六、卷五八、卷六四、十地经论卷八、俱舍论卷九、卷十九、摩诃止观卷六上、胜鬘经宝窟卷中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2-2010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误人的说法就是叫中毒的人不要喝药, 而是去做"找药人"(佛), 就像是中毒箭的人不要把毒箭拔出治疗, 要去知道毒箭的来原, 谁射的一样...
现在原始的佛法还在, 药还在, 服不服解药, 看个人, 或者要去吃假药,毒品和兴奋剂也是各人的选择了..
三法印 发表于 28-12-2010 11:52 PM



说得好,明明已经有了解脱的方法,却对之视而不见,硬要寻找自己的解脱之道。结果到头来往往是苦了自己,也害了别人。这是很大的罪孽,佛陀的弟子们应该小心,别受到外道的误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0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羊駝 Alpaca 最拿手的武功就是吐口水.我Pui你們.

不要再騙人騙己了 ,你們研究地理歷史 ,討論人文風 ...
guilimen 发表于 28-12-2010 04:44 PM


干嘛拿那这么可爱的动物来pui人?

最近有人跟我说,还在法音论坛混的人都是没有料的!有料的人是不会在法音浪费时间的咯~

所以在这里看贴或回贴的人都是没有料及浪费时间的,规老就别太在意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0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如果「敏知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savaka-bodhi),即成为阿罗汉,他有能力在佛陀还未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三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这是被授记的八条件之一。

(二)如果「广演知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他有能力在佛陀还未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三)如果「所引导者菩萨」有意在他被授记的那一世证得弟子菩提,他有能力在佛陀刚讲完一首四行偈的第四行时,即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六神通与四无碍解智。

——————————
虽然以上的菩萨在被授记之后有能力证悟阿罗汉,但是,我们是否能肯定这些菩萨当场就成为阿罗汉?
如果说这些菩萨当场成就了阿罗汉,那么,从他当时属于第一次被授记开始计算,他们还需要经历无数劫才能成佛,这就意味着成就阿罗汉的菩萨依然还会努力成就佛道。
wusen 发表于 28-12-2010 05:09 PM


将蒙受佛陀授记的菩萨,必须具备证阿罗汉之能力,但却不取阿罗汉果。
一旦被佛陀授记后,就必需继续修菩萨道直到成佛为止。

请不要把大乘菩萨道思想混在一起联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10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9-12-2010 10:34 AM 编辑

回复 157# KhunKaew


  
说得好,明明已经有了解脱的方法,却对之视而不见,硬要寻找自己的解脱之道。结果到头来往往是苦了自己,也害了别人。这是很大的罪孽,佛陀的弟子们应该小心,别受到外道的误导


这样讲就是不对的,南传和北传都一同承认佛陀教导有声闻道和菩萨道,以对应第子众生的根基和志向。 我们这个主题是在探讨南传的菩萨道法。 你却来中伤佛陀圣教的法门为‘外道的误导‘, 又无法拿出合理的论据来说话,以一味的危言哄吓,就是在谤世尊的法。外教人士在看就认为你们学而无术无理,执蛮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2-2025 11:50 AM , Processed in 0.12813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