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三法印

耆那教,一位佛教徒必需了解的的宗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10-2010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新网友 于 26-10-2010 04:02 PM 编辑
Now, Anuradha, since a Budda ( one who has gone so; the Enlighten One) is not to be found in this ve ...
清池 发表于 26-10-2010 03:36 PM


"The Tathagata neither exists nor does not exist after death."'

   很简单,你认为谁会死?是不是那个世间的佛陀?还是你所说的“如来”?

记得要回答我。不要逃避。

然后再仔细读这段。

"Avoiding both these extremes, the Tathagata has realized the Middle Path; it gives vision, gives knowledge, and leads to calm, to insight, to enlightenment and to Nibbana. And what is that Middle Path realized by the Tathagata...? It is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and nothing else, namely: right understanding, right thought, right speech, right action, right livelihood, right effort, right mindfulness and right concentration."[4]

谁觉悟四圣谛,八正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10-2010 04: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6-10-2010 04:25 PM 编辑

回新新网友
"The Tathagata neither exists nor does not exist after death."'
很简单,你认为谁会死?是不是那个世间的佛陀?还是你所说的“如来”?


a. 那个世间的佛陀, 我们都从经藏知道他有生,也有死,所以佛教每年都庆佛诞卫塞节等。
也就是佛陀所教的四圣谛:苦、集、滅、道; 苦谛(Dukkha)的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蕴熾盛。

b.。不。那如来-是指涅磐的同义 , 佛在在未成佛/涅磐前-是不能叫如来的  - 这是第一个不同点
所以也你所说的, 如来是以涅磐/成佛的心境/中道的精神智慧是同义的



所以,
a.   那个在世间的佛陀 在那四属是不成立的。
b.   那出世间的涅磐/成佛的心境/中道的精神智慧/如来  在那四属是成立的。

1. exists after death; 非有 ; 如来死后存在
2. does not exist after death; 非无 ; 如来死后不存在
3. exists and yet does not exist after death; 非亦有亦无 ;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
4. neither exists nor does not exist after death;非非有非无 ; 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之大林重阁讲堂中。

  偶尔,尊者阿罗陀,住于世尊旁侧之林间小舍中。

  时,众多外道普行沙门等,来至尊者阿罗陀之处,与彼会释,交换亲切殷勤之谈话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外道普行沙门,告尊者阿罗陀曰:“友阿罗陀!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以示此[如来]者,于此等四种事处所示:“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或“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友等!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以示此[如来]者,于此等四种事处之外。所示[四种事处]者:“如来死后存在……非不存在。””作斯言已,彼等外道苦行沙门,告尊者阿罗陀曰:“彼比丘出家不久之新参、或是愚蒙无能之长老。

  时,彼等外道普行沙门,以新参愚蒙之言,斥尊者阿罗陀,即从座起而离去。

  尊者阿罗陀于此等外道普行沙门离去未久之时,心生思念:“彼等外道普行沙门,若再来问余时,将如何作答?余为此等普行沙门,以言世尊之所言,无以非实诽谤世尊耶?随顺世尊之法,而说明法,任何随顺法者、同法者,亦无陷于非难之地耶?”

  于是,尊者阿罗陀,诣至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尊者阿罗陀,白世尊曰:“大德!余住于世尊傍侧之林间小舍中。大德!时有众多之外道普行沙门来余之处……告余曰:“友阿罗陀,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作斯言已,大德!余告彼等外道普行沙门曰:“友等!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人之如来……。”作斯言已,大德!彼外道普行沙门言余曰:“彼比丘出家未久之新参,或是愚蒙无能之长老。”时,彼等外道普行沙门……即从座起而离去。

  余于此等外道普行沙门离去未久之时,心生思念:“彼等外道普行沙门……同法者,皆无陷于非难之地耶?””

  “阿罗陀!色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然则,凡是无常者,此是苦耶?抑乐耶?”
   “大德!是苦。”“然则,凡是无常、苦而变坏之法,“此是吾所[有],此是吾,此是吾之我。”之认识为是耶?”
   “否,大德!此非[是]。”
   “受……想……行……识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然则,凡是无常、苦而变坏之法,“此是吾所[有],此是吾,此是吾之我。”之认识为是耶?”
   “否,大德!此非[是]。”
十一
  “然则!于此,阿罗陀!应以如是正智如实见,凡过去未来现在之色,或内或外、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或近,一切色乃“此非吾所有,此非吾,此非吾之我。”应以如是正智如实见。凡过去未来现在之受……想……行……识,或内或外 、或粗或细、或劣或胜、或远峈鞢A一切识为“此非吾所有,此非吾,此非吾之我。”
十二
  阿罗陀!如是见之有闻圣弟子,厌嫌于色、厌嫌于受、厌嫌于想、厌嫌于识;厌嫌者则离欲,由离欲而解脱,于解脱则“我解脱”之智生,当即证知:于生已尽、梵行已住、应作已作、更不如是再生。
十三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以认识色是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以受……以想……以行……以认识识是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十四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以认识色有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认识于色之外有如来否?”
   “否,大德!不然。”
十五
  “以受……于受之外……
十六
  以想……于想之外……
十七
  以行……于行之外……
十八
  认识识有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认识识之外有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十九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以认识色、受、想、行、识是如来耶?”
   “否,大德!不然。”
二十
  “阿罗陀!汝对此作如何思惟?认识此如来是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者否?”
   “否,大德!不然。”
二一
  “于此,汝阿罗陀!正由于现法不真实,确实得见如来者,以示彼无上人、最上人、最上无双之如来,或以示:“如来死后存在、”或“如来死后,不存在、”或“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或“如来死后,非存在亦非不存在”此等四种事之外,以此记说为是?”
   “否,大德!不然。”
二二
  “阿罗陀!善哉,善哉!阿罗陀!于过去于现在,余皆以教导令知苦与苦灭。”

第十 无记说相应
http://www.dhamma.org.cn/books/T ... Samyutta-nikaya.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6-10-2010 04:25 PM 编辑


佛在在未成佛/涅磐前-是不能叫如来的  - 这是第一个不同点

所以,
a.   那个在世间的佛陀 在那四属是不成立的。
b.   那出世间的涅磐/成佛的心境/中道的精神智慧/如来  在那四属是成立的。

1. exists after death; 非有 ; 如来死后存在
2. does not exist after death; 非无 ; 如来死后不存在
3. exists and yet does not exist after death; 非亦有亦无 ;如来死后,存在又不存在
4. neither exists nor does not exist after death;非非有非无 ; 如来死后非存在又非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新新网友


a. 那个世间的佛陀, 我们都从经藏知道他有生,也有死,所以佛教每年都庆佛诞卫塞节等。
...
清池 发表于 26-10-2010 04:06 PM



    如来在这里都是指佛陀,这是佛陀的另一个称号。不要再钻牛角尖了。

上面讲的,如来觉悟八正道,如来觉悟四圣谛都在讲谁呢?就是在讲GOTAMA BUDDHA。明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问你,在你打这些文字之前,你的思维是在你身上的那儿?
打完这些文字之后,你的思维又是在你身上的 ...
清池 发表于 26-10-2010 01:15 PM


你的意思是说思维是幻觉?我自身也是虚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10-2010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思维,你的情感, 在之前和之后 -就是在‘空’的阶段。
‘空’不是指没有,不是指幻象/不真实。而是指 ...
清池 发表于 26-10-2010 01:20 PM


你知道思维及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6-10-2010 04:31 PM 编辑

回peggy

你的意思是说思维是幻觉?我自身也是虚幻的?

你好像读错了,我是说思维不是幻觉虚幻, 是真实的,但是不实体,又能造实体之物,所以大乘把它属空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10-2010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6-10-2010 04:38 PM 编辑
如来在这里都是指佛陀,这是佛陀的另一个称号。不要再钻牛角尖了

你好像读错了,还是逻辑有比较微弱, 不能理解印度人的因明学/逻辑学


1. 佛陀是死后是存在
2. 佛陀又是死后是不存在
3. 佛陀又是死后,是存在又是不存在
4. 佛陀又是死后非是存在又非是不存在


那就笑掉人们的大门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4: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peggy

你好像读错了,我是说思维不是幻觉虚幻, 是真实的,但是不实体,又能造实体之物,所以大乘把它属空性
清池 发表于 26-10-2010 04:28 PM


哦~原来如此。
但这不代表宇宙万物的真实相是"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6-10-2010 04:43 PM 编辑
哦~原来如此。
但这不代表宇宙万物的真实相是"空"。


就说了吗,汉传佛教也是有乱解"空" ,

把道家的无为,无所作为,无所适从,无所事事 乱乱解进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eggy

就说了

龙树是以很客改观的了解宇宙实相
他是观到了宇宙实相 - 激发为实物 和 还没激发的潜力 的"中道"。
也可说是以从 假相 和 潜性 的"中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4: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有"空"时,必然也是相对性的,否则就无法空了。呵呵

龙树的空性思想还未脱离相对性,所以不算中道,也非究竟涅盘。
这点需要搞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6-10-2010 05:02 PM 编辑
龙树的空性思想还未脱离相对性,所以不算中道,也非究竟涅盘。


龙树的空性,是以佛陀的涅磐/如来/真如/的心境的精神来完解的.

龙树说的空性,也是指中道  (相对性 )
是有点困难明了

所以后世的天台大师,把这分为 空观,假观,中观 ( 相对性 )  - 三观来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世的天台大师,把这分为 空观,假观,中观 ( 相对性 )  - 三观来分别

但重要的是,实相 是不能有真正的分别的,所以要以一心三观,方能识实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peggy

就说了

龙树是以很客改观的了解宇宙实相
他是观到了宇宙实相 - 激发为实物 和 还没激发的潜力 ...
清池 发表于 26-10-2010 04:48 PM


清池网友

请问是什么激发为实物呢?
还没激发的潜力 的"中道"又是从哪来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10-2010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6-10-2010 05:51 PM 编辑
请问是什么激发为实物呢?

潜力被体现
主观- 心念, 客观-因缘法

还没激发的潜力 的"中道"又是从哪来的呢

如你的笑容在还没体现之前只是潜能,笑容在体现之后是显相。
但当我与你相见时,我就对你笑了,因为我知你是会对我笑的。这就是知实相 ( 三观之中道 )
因为我知人会笑的,但石子就不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是什么激发为实物呢?

主观- 心念, 客观-因缘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池网友并不在乎自己如何误解南传或者北传,反正,他并不属于南和北,他属于创价协会。
他使用北传的思想反击南传,当南传反击他的北传理论的时候,他总是使用自己的一套思想来反击。
他的这一套思想,并不是来自北传,然而,他切是借用北传的名义来反击。
他不要使用自己的创价理论来辩论,反而使用自己也不怎么认同的北传思想来辩论南传。目的就是即使辩论输了,都是北传的问题,不会丢自家的面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10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新新网友 于 26-10-2010 05:21 PM 编辑

你好像读错了,还是逻辑有比较微弱, 不能理解印度人的因明学/逻辑学


1. 佛陀是死后是存在
2. 佛 ...
清池 发表于 26-10-2010 04:34 PM


在还没有笑掉你的大牙前。自己去看看这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th%C4%81gata

既然你是大乘的,这段你帮我去证实。

Nagarjuna expressed this understanding in the nirvana chapter of his Mulamadhyamakakarika: "It is not assumed that the Blessed One exists after death. Neither is it assumed that he does not exist, or both, or neither. It is not assumed that even a living Blessed One exists. Neither is it assumed that he does not exist, or both, or neither."[6]:2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2025 03:05 AM , Processed in 0.08684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