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5-10-2009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说十要
杨澄甫口述 陈微明笔录
- 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 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 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 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 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 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际”,由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 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 腿为虚;全身皆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 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 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 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 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 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便有 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 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 而本行,经络不闭则气通。如浑身僵劲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 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 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即太极拳论 中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 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 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 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中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 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 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币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 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 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亦 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 则浑然无间矣。
- 相连不断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线有断,旧力巳 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 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日 “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 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使则呼吸深长,气沉丹 田,自无血脉愤张之弊。学者细心休会,庶可得其意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0-2009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虚领顶劲
以上的杨澄甫大师所提出的太极拳十要,相信学过太极拳的人都听过,不过很少人会予以重视,更多的是只知道表面的东西而不清楚这十要的内涵是非常重要,而且必须实践贯穿整个拳架的。
虚领顶劲,杨澄甫大师把它放在首要,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很多人会告诉你,头上好像有一根绳子吊着你的头,或者头上顶着一碗水等等方法,这些都是片面的理解。
“虚”是空的,“领”是向上引的意思,“顶”是头顶的而不是往上顶,“劲”是一股力量。
综合起来,意思就是头顶上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往上提。
要怎么做到呢?千万不要把方法放在外在的有一根绳子,有一碗水等等的由外往内找的苯方法,内家拳,意思就是要你往内找。
其实虚领顶劲主要是放松颈项,最主要是颈项后面的两条大筋放松,让颈椎能够轻松的“坐”在大椎上,让头部轻松自在,空空的,那么就会自然产生一股往上提的感觉,是一种非常舒服轻松的感觉。
很多人练习太极拳,终其一生都体会不到什么是虚领顶劲,马来西亚在这方面的现象更是严重,很多人就是一直练拳架,练推手,却不知道以虚领顶劲贯穿整个拳架以及推手,这个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就来谈拳架,谈推手,我可以告诉你,你在浪费时间巴了。
很多练习推手的,脚步笨重不灵活,有者虽然有了朋劲在身上,学会了对撑的力量,甚至有些练到能够轻易把人弹出去了,可是遇到真正的高手就会轻易被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少了虚领顶劲,必须知道蛇无头不行啊,这是内家太极拳高手告诉我的,希望有心练习太极拳的能够重视这问题。
我简单叙述往内找的方法,以此作为内家太极拳的开端:
先把脑袋放空,如果想象不到,简单点的来说,好像有热水淋下来,所以你的脑部感觉舒服轻松。
放松自己的颈项,也可以想象有热水,很舒服,想象自己的颈项是没有肌肉的,就只有颈椎,好像放在车上的一种娃娃,车一动,它的头部就会摆来摆去的。
每个颈椎,摇摇欲坠,动一下好像整个头都会跌下来,全部轻松的“坐”在大椎上,从颈项到头部,整个感觉轻飘飘的的,就是要往内找这种轻松舒服的感觉。
久而久之,你就会感觉到颈椎后面会自然好像贴着衣领,会有一股力量在百会穴上往上提,然后以此练习拳架,你就会知道什么是,尾闾中正神灌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注:另有虚“灵”顶劲,这也是对的,应该说更高一层的境界,因为只有能够“领”起来之后,才能够灵动。
[ 本帖最后由 laoliulu 于 5-10-2009 12:47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0-2009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ndlessrain 于 29-12-2004 01:36 AM 发表
双重的意思不只是指马步或身体等外在环节。
如果功力到了能细分阴阳,就算把重量放在两脚也不算双重。
再说太极拳从来也不把重量放在脚上。看看拳谱第一就要虚领顶劲,能虚领起身子,脚上哪里还会重。要是感觉到有重量那么势必会和人顶劲了。
原帖由 endlessrain 于 31-12-2004 03:18 PM 发表
练拳时一昧在找沉是没难找到感觉的,而且还会有越沉越僵的可能。有升就有降,好象橡皮带两头对拉,下面有一个点,上面也有个点。如果只是沉你想象看是怎样的,就是只拉一头,没有阴阳。
只有把所有意念都做好了才能化得好,写不出来。
现在先注意能用百会领起身体练拳架,两腿松松不着力,别的不用管太多了。
嗯,我不久前刚了解的东西,今天刚把虚领顶劲提出来,突然按进去太极拳交流区看看以前自己的东西,意外的发现2004年就有人提出来了,慢了五年,哎,我走了不少歪路,浪费了不少时间
[ 本帖最后由 laoliulu 于 5-10-2009 01:06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5-10-2009 06: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现年的体格来说,部分人都会出现。。垂颈,仰额的现象
在他们自觉的放松下是没办法达到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的格式
太极就好像一个修养
打个比方赖床的人要他每天准时起床是件很难得事
要他改掉这坏习惯是很难到,除非他坚持每天早起
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早起不是件很难得事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0-2009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浮罗仔 于 5-10-2009 06:45 PM 发表
对于现年的体格来说,部分人都会出现。。垂颈,仰额的现象
在他们自觉的放松下是没办法达到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的格式
太极就好像一个修养
打个比方赖床的人要他每天准时起床是件很难得事
要他改掉这 ...
我所说的虚领顶劲不是表面的形态,比如下巴微收,后颈贴着衣领等等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你会感觉到头部轻松自在,思想灵活,头上百会穴仿佛有一股力量提着。
当有了这个感觉后,就算你做进步栽捶的弯身动作,或者下势等等动作,这个“掉”着你这件“衣服”的感觉依然是有存在的,而且由于有这股力量“掉”着,所以打起拳来脚步轻松,当然其实还必须把三点合一,也就是百会--会阴--涌泉的中线,因此头顶上有力量,脚下也有力量,也就产生了对拉拔长的效果,也就有了阴阳。
尝试做做我所写的青色的部分,做多几次,你就会慢慢了解了 |
|
|
|
|
|
|
|
发表于 6-10-2009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有个问题想问,就是说我的脊椎骨是有点弯了,正面看的话,可以看到一个S字形的,然后又有一点驼背,这样的话,站桩该如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0-2009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6# see199 的帖子
原帖由 see199 于 6-10-2009 11:57 AM 发表
我这有个问题想问,就是说我的脊椎骨是有点弯了,正面看的话,可以看到一个S字形的,然后又有一点驼背,这样的话,站桩该如何?
问得好,太极拳拥有纠正骨骼的好处,你必须要在骨骼里训练出朋劲,那么它自然会挺直,能不能够拉直我不敢保证,不过当朋劲越来越强时,它自然会调整到最佳的状况。
我想你应该记得无极式,它的要领就是对拉拔长,意思就是骨头与骨头之间,关节与关节之间有对拉,越拔越长的感觉。
平常我们很难感觉得到脊椎,所以你必须从我所写的入静开始体会,先别急着站无极式,先找虚领顶劲,放松头部,走一走,感觉全身上下的每一个关节,尽量告诉自己放松。
等你心情稍微平静后,照老六路的无极式站法,一个一个静心细想,直到脊椎的时候,尽量慢,尽量去感觉,这个时候千万记得精神不要紧绷住,要放松得去感觉,记得节节松开节节断,意思就是要松开就要把它断开 |
|
|
|
|
|
|
|
发表于 6-10-2009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作用意不用力。。
怎么才能体会到什么是意??
要怎么做才算是用意不用力?? |
|
|
|
|
|
|
|
发表于 6-10-2009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honix 于 6-10-2009 12:29 PM 发表
什么叫作用意不用力。。
怎么才能体会到什么是意??
要怎么做才算是用意不用力??
不是叫你不用力,而是用腰力,不要用死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0-2009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honix 于 6-10-2009 12:29 PM 发表
什么叫作用意不用力。。
怎么才能体会到什么是意??
要怎么做才算是用意不用力??
嗯,用意不用力,不是亲身体悟,实在是很难了解,我虽然了解,可是却很难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说出来。
首先,我们都了解,要推动一个物体而不用力,在力学原理上来说是不可能的,违反自然原则,特异功能这种东西也不是太极拳所倡导的原理。
以前的人没有读过物理学,所以我们必须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他们一切都靠感觉,在他们的感觉而言,他们感觉到打拳之时轻松自在,完全不用力,整个人被“吊”起来,轻飘飘的,只要有一个轻微的思想,手要转左,他们的手就会随着自己的思想动,他们感觉到丝毫的不用力,只是他的意念指挥就可以了,因此他们提出了用意不用力这句话。
好,我们现在来看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从一只手上讲,深入剖析让你了解。
我们的手有三个大关节,手腕,手肘以及肩膀,小关节就是手指。这些都是水龙头,而且都是关着的,因此手掌,手腕直到手肘,手肘直到肩膀这三个地方的联系是很弱的。所以手的运动完全是依靠肌肉的强弱来决定你的手的力量,肌肉是主宰,骨骼神经是被动,所以很多人为了加强力量会从锻炼肌肉入手。
太极拳要做到的东西刚好相反,必须骨骼神经是主宰,肌肉是被动,这样在能量的耗用上会大幅度的减少,肌肉感觉不到用力,只要思想一动,骨骼神经会依你的意思带动肌肉,感觉就会很轻松,就好像BBQ时的叉串过鸡翅膀,叉向左走,鸡翅膀肯定会被动的向左走的了,这就是骨肉分离的效果。
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为内家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锻炼的东西是以内为主,外为副,很多人内外不分,没有研究清楚,通常只知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认为内家外家是一样的,只要练气,那么就是内家拳了,其实内家拳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0-2009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nryu19891223 于 6-10-2009 01:14 PM 发表
不是叫你不用力,而是用腰力,不要用死力
腰是对的,不过更正确的来说,整个身体好像积木一样搭好了,运用的力量是非常少的。
呵呵,用意不用力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东西,提前一步大概解释了,迟些再进一步的深入解剖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0-2009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10-2009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oliulu 于 10-10-2009 08:17 PM 发表
我忘了告诉你,我最近刚学会了一些骨骼调整的方法,对训练身体的朋劲,建立健全的骨骼非常的有效,更好的是,随时随地都能练习。
这方法也是太极拳的东西,对修练骨肉分离,骨升肉降的效果也是很好,可是不属 ...
哇~ 竟然有这样的东西哦?一定要教我啦~ 就连坐卧都可以,很厉害咧~ 大哥,教教我哦! |
|
|
|
|
|
|
|
发表于 12-10-2009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oliulu 于 10-10-2009 08:17 PM 发表
我忘了告诉你,我最近刚学会了一些骨骼调整的方法,对训练身体的朋劲,建立健全的骨骼非常的有效,更好的是,随时随地都能练习。
这方法也是太极拳的东西,对修练骨肉分离,骨升肉降的效果也是很好,可是不属 ...
我要。。条件是?
时间地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0-2009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10-2009 07: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oliulu 于 10-10-2009 20:17 发表
我忘了告诉你,我最近刚学会了一些骨骼调整的方法,对训练身体的朋劲,建立健全的骨骼非常的有效,更好的是,随时随地都能练习。
这方法也是太极拳的东西,对修练骨肉分离,骨升肉降的效果也是很好,可是不属 ...
不知道6路兄愿不愿意以文字分享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0-2009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浮罗仔 于 12-10-2009 07:15 PM 发表
不知道6路兄愿不愿意以文字分享呢??
不是我不愿意以文字分享,而是文字有时而穷,实在表达不出我体会到的东西,无极式,虚领顶劲,我虽然用文字说出了重点,不过从新看过后总是觉得还是说不出神髓,比如说无极式,我要表达的是入静的感受,那种感受非常舒服,难以形容,没有亲身体验过的实在很难理解,虚领顶劲也是一样。
我就曾经面对面教过老六路的新生,可是他们总是不了解我的感受,因为他们还新,体会不到,怎么说都不明白,心无法静下来,面对面教尚且如此,文字就更难了。
我开此贴本来就要说明,尽我所能巴,能不能够理解就看你自己了,姿势方面无法教导,所以我会比较偏向描述自己的体会。 |
|
|
|
|
|
|
|
发表于 13-10-2009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10-2009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10-2009 06: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