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Valkyrien

【Gundam※※交流專區】想知道自己的对Gundam 认识水平的翻82页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2-5-2008 12: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35# Valkyrien 的帖子

可喜好象漏了一点图片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5-2008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38# 金佳龙 的帖子

已经全了,图片号码无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5-2008 08: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one,two,three.murasame的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5-2008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MG机设翻译] MSZ-010 ZZ Gundam

U.C.0087年,和Titans 展开激烈斗争的A.E.U.G,独自开始了作战能力的扩充。A.E.U.G仰望强大的后援Anaheim Electronics (以下简称 A.E),在采用了划时代新素材的Gundanium γ而完成的RMS(MSA)-099 Rick Dias的同时,拟定了新的次世代超高性能MS开发的Z(Zeta)Project 的草案,并实行 。ZZ (Double Zeta)Gundam,是当时A.E.U.G和A.E以最强的机体作为目标而开发的机体,是双方将全经验和技术投入而完成的第10号的Gundam,或被称为θ (Theta)Gundam。

当时,MS的开发乱立着各中各样的概念,状况非常地混乱。使用了可动骨架的第二世代机,拥有变形机构的第三世代机。并且到以NT(New Type) 对应型为代表的“万能型"指向的第四世代机,只是马虎的分类也涉及到数个世代分类的进化也在这个时期集中着。

A.E.U.G和Titan的对立,基本是在争夺联邦内部的主导权。随着事态的推移,变成了军事矛盾的状况无法避免的阶段,两势力的首脑熟悉彼此保有的作战能力,特别在MS的性能差决定胜负的事,因此刺激了MS的开发竞赛。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从一年战争终结后推动了公国军和联邦军的技术融合成果被发挥了的时期,加上相乘效果,MS 单机的性能飞跃性地提高了。那就是MS多功能化和武装强化,催促了高输出力的发电机,机体本身也如恐龙般地巨大化了。ΖΖ Gundam,可说是当时最顶端的MS。

这机体也是 Z Gundam的直系发展型,基本概念却显着的不同,而那也是RX-78 Gundam 的复活。在某种情况下,Gundam 是连邦的高性能MS的代名词。同时,让MS高性能化,Gundam 导入了Core Block System,是投入实战和收集数据并存的稀有系统。并且,有着G-Armor 等代表的支援单位,Gundam运用的可供选择的方案压倒性地扩大了。

ZZ Gundam 的基本概念单纯而言,是[ Gundam加上G Armor的攻击系统后,单体再现的机体。] 加上大出力的光束兵器及搭载强力的发电机被认为是必须的,这也是为了与当时大火力的MS大火力对抗。并且,在各形态中没使用到的组件,被要求尽量地收纳在最后装甲内部。而且,机体全高被设定20m前后,其原因是需要符合作为A.E.U.G主力舰艇的规格。

在实际的开发时,Core Block System 的采用一般认为是铤而走险的策略。当初,作为ZZ Gundam 的原型被试制的MSZ-009,2架可变航空/航宙机合为一体而变形。然而,这个机体的构成,不能得充分的得到发电机的出力。在那里,机体构造和动力系统成为了被重新的评估。这结果使到主要发电机等被重新评估,机体成为被分割成三部分,决定了兼用Core Fighter为各零件作为航空/航宙机被运用的时的控制组件。这个决定,一般认为由于采用共同的控制组件,也有缩短开发期的目的。

这个机体以G Armor为标准的运用而想定,Core Top本来被想定作为地对地,或是地对空兵器的运用的说法。也就是说,2 连装的Mega Beam Rifle 的初期计划是持有无限轨道的可变轴距,或是作为预定兼有Hover 组件等联结的装备。然而,Titan 的崩坏接着Neo Zeon的抬头,因此要求尽可能快速地实战配置,在知性、感情和意志同样的装备被省略了,随着设计地变更,原本作为航中战斗机而开发的机体再被设计,Mega Beam Rifle 的组件也被改装。为此,Core Top的底部一般认为在空力的耐弹性中留有疑问的形状也被投入实战了,但详细不明。

无论如何,是完成了MSZ-010 ΖΖ Gundam 作为当时有着最高水平火力的强力MS。但是,并不是没有问题。在2 架Core Fighter剩余零件上,在接合时候的接合表面很脆弱。同时,系统也变得太过复杂,使到在最大出力的启动时间也很短,整备性也很恶劣。机体的主翼能兼用为盾牌那样坚牢的强度,也可追加武装。实际上,当时的MS,哪个势力多数也是相同理念倾向的机体,是可作为充分对抗当时最强的活跃MS。

这机体在U.C.0089年2月,第一次Neo Zeon 战争终结后都在休养状态。此后,这机体的最后配置处也不明,也有着被搬入Jupitris II 的说法。

Head Unit
MSZ-010特征之一都被总括在头部构造里。头部的High Mega Canon 是装备在通常作为传感器机能作用的部位,MS在最终装甲内作为内装饰的武装,是持有着最大级的威力。



MSZ-010 头部装备的High Mega Canon,是作为MS用非选择装备的武装,也是当时最强的武装。这个设备一般认为由于机体装载了的发电器在临近超负荷前的运转发生的能源,全部收敛使之射出的ΖΖ Gundam的最后兵器。这个装备在使用了最大出力下,机体会陷入了不能运转的状况。

为了这个装备的内装饰,这机体的头部构造前后被分开,顔面旁集结着传感器类,而从背部经历后头部达到头顶部的部位,高密度实现了来自背包的直接连结电路和大容量的能源控制设备。这些零件损耗率高,因此被频繁地进行更新。头部的Vulcan 炮屡次受到变更设计,根据时期导致口径和装饰子弹数,最后实现在不相同部位的事态。

Arm Unit
MSZ-010的腕部是手臂的同时,也有着巨大的矢量喷嘴。因此在大气圈内的机动根据主翼进行,在无重量空间极端的场合,据说在G-Fortress形态的时候也可挥舞手臂。



作为RX-78 Gundam 支援机械被开发的G Fighter,与Gundam接合成G Armor的时候,侧面防御被认为有缺点。G Armor出击时候的形态,装备了2座盾牌,如果任何一方被丢弃,就什么样的消耗品而言,废弃前提下运用的东西也是不会发生的。以后把盾牌作为二枚重叠等,某种程度的对策来说,从根本上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MSZ-010在开发的时候,随同可变形状装备品的问题被列为最优先课题之一。主翼兼用为盾牌乍看是无意义的方策,而是考虑倒机体全体系统的善后处理方法被采用的。

不过,这个机体自体即以一个机体加「MS+航空/航宙机+追加装甲+大出力光束兵器」,是按照所说的加进要素这样的非常识的设想被开发,而这样的构思的转换是必要的。实际上,内装饰上下面全部的机能,ZZ Gundam的最终装甲,在哪个的形态也能维持着平常G Armor的强度,加上主翼和肩部装甲本身,在MS形态时候的作为可动式推进器捆缚装置,特别把主翼做成了二张重叠的耐弹性,胜过了单机能力盾牌性能的发挥。

Leg Unit
MSZ-010的脚部,是满足了复数要求下的试行错误的结果组件,作为步行/机动单元的完成度对也十二分地高,也是变成熟了的可动骨架技术的精粹被汇集了的部位。



MSZ-010的要求,是兼持有复数的机能。并且,在各形态没启动的组件,尽量将之収納在最终装甲内为条件。G-Fortress 形态的时候,以头部为首的操纵臂和足部等是要收纳的组件;在相反的情况,各自的矢量喷口成要收纳组件。在这个情况,特别是腿部的综合推力似乎减少了,实际上运转的推进器数目反过来增加了。

总之,在G-Fortress形态时,为了基本地限制移动,狭窄的可动范围最好的方法是推力向单一方向集中。相反在MS形态时,由于在机体各处分散配置推进器效率良好,这个机能在结果上,以哪个形态承担了损伤的时候,机体也附加了转换方式以恢复故障安全防护装置机能的效果。加上,由于变形时机体的机能被转换的同时,也要满足“没运转的部位收纳在最终装甲里"的条件。

为了这些一连串的模式变换,可动骨架的技术充分地被投入。也就是说,同时实现了"柔软"和"坚固" 本来矛盾的机能。多层性的可动组件和装甲,一边分离坚固地结合,根据各部分标准的铰链和滑轨加上了磁气覆膜,不管变形本身压倒性地复杂,几乎可能在“瞬间”里变换模式。

Core Fighter
MSZ-010 的腹部组件是"Core block system"。这个机构是为了让提高搭乘者生还率的同时,投入实战也可回收实际资料的价值。



Core Fighter作为MSZ-010的中心部的组件,驾驶舱区自体本身有着球形驾驶舱同等的机能,也充分地确保了单体的生存性,通常头部的装备相看深入的协同处理器也和主要框体一同组入(一般认为这个组件的搭载是当时有最高水准演算能力"Bio Senser"为前提)。并且,机体各处所分散配置的发电机,那也是小型高性能的热核喷气机/火箭引擎,一般认为可充分地开动单架标准的MS。“ZZ Gundam" 在Core Block System 采用的背景下,开发期间的缩短和当时标准的球形驾驶舱区的信赖性问题,彻底地达成初期的构想(得到足够发电机出力)和善后处理。这个机体的构造和运用更随着变成的机能发展,而成为 [Z 计划] 里“最强的MS“。

Back Pack
MSZ-010的背包,拥有超出MS等级的出力。这个组件是强力发电机的同时,机体也有和大型航宙舰艇匹敌的大推力主要矢量喷口。



MSZ-010头部的 High Mega Canon,有一个说法是可匹敌由Greaps 2 改装的Colony Laser 20%的出力。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值,这个机体装载着复数个的发电机。反过来,也可说进行机体设计能从发电机的数目倒算。这个背包的组件,从机体全体来看也有最大的内部容量的部位,发电机和中型的航宙舰艇搭载着的等级,一般认为以单座就能提供舰艇的全电力。无论如何,MS被用在调整,本来被MS搭载的应该不是缺点。

组件前部的装备的二座导弹荚,每一座藏有21发的AMA-13S,持有目标推进器等的热源锁定热感知诱导型的尾随装置。两旁的 Beam Saber,通常可形成1.5倍长度的光束刃,可容易地斩断Gundanium合金系的装甲。如果是装备支架的状态,那么也可作为光束炮使用。

Double Beam Rifle
ZZ Gundam的主要武装Double Beam Rifle,Core top以及G-Fortress 形态的时候也兼有驾驶舱的机能。



MSZ的主要武装Double Beam Rifle,持有可和Mega Bazooka Launcher 匹敌的威力和可连射。这个组件自己内蔵复数的发电器上,也可得到来自本体的能源供给。但是砲身的消耗很激烈,大概200发程度的使用就得需要交换。

这个组件的驾驶舱装备,一般的说法是被认为是紧急维护用;有着原本在别的机体,或背包或主要身体的航宙炮舰而开发的这样的见解。但是,Core Top自体持有陆战模式的合乎见解,有关这个事也详细不明。



转载请注明作者,以上。


[ 本帖最后由 Valkyrien 于 24-5-2008 12:23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5-2008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41# Valkyrien 的帖子

第4代MS开发后,就陷入了MS开发的瓶颈里,越开越大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5-2008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42# キエル.ハイム 的帖子

重点是第4代MS不是联邦和Zeon的量产机,而联邦在MS量产上也以第2代为主。毕竟像那种耗能源,开发经费昂贵的第4代,倒不如用来开发量产较为经济的第二代。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5-2008 0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43# Valkyrien 的帖子

俺觉得,要量产4世代MS倒不如量产MA还好。

不知为何,总觉得ZZ是属于跑龙套的机体,远远不及卡煤油初次驾驶Z般深刻...(除了头上那夸张的美加粒子炮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08 07: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44# 金佳龙 的帖子

ZZ 的开发,也是AEUG的要求,是要拟补Z 在火力的不足。
至于MA,只能对应单一地形,而无发像MS般,做到泛用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5-2008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alkyrien 于 26-5-2008 07:42 PM 发表
ZZ 的开发,也是AEUG的要求,是要拟补Z 在火力的不足。
至于MA,只能对应单一地形,而无发像MS般,做到泛用型。


对!而且准备开发的 Z2也是因为属于高机动型而转去开发ZZ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08 10: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46# 夜恋 的帖子

在Gundam Ace中刚完结的短篇漫画,吉翁的幻阳出现了Z II的机体。
不过,这个目前既不被官方承认,也不否认。

当时AEUG的技术人员人认为在Z上火力不足,所以要求其续乘机需要高火力,所以AE的技术人员只好照办,结果吗,就开发出了Z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08 10: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45# Valkyrien 的帖子

也就是说,火力比机动性还要优先考量啊.....虽然也不是说ZZ慢啦...

的确,MA很少是空陆两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08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alkyrien 于 26-5-2008 10:37 PM 发表
在Gundam Ace中刚完结的短篇漫画,吉翁的幻阳出现了Z II的机体。
不过,这个目前既不被官方承认,也不否认。

当时AEUG的技术人员人认为在Z上火力不足,所以要求其续乘机需要高火力,所以AE的技术人员只好照办,结 ...


朦胧一片
那就是默认了
不过至少Bandai承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08 10: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48# 金佳龙 的帖子

来自网络上的强袭型机动战士发展史及讨论这文中,可给汝很详细的答案

部分内容
由于当时奥古在克里谱斯战争中元气大损,而此时阿克西斯已开始对地球圈进行正面的侵略,可联邦偏偏又刚好在经历完提坦斯的动乱和清扫其残党的阶段,也没有实质的力量去与阿克西斯抗衡。抗击阿克西斯的重担几乎全落在了奥古的头上,这对于一个依赖民间企业来支持的军事组织而言其负担是相当沉重的。此时,奥古就必须要考虑如何在以最少的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应付阿克西斯了。在之前的克里谱斯战争中,奥古高层看到了NT驾驶员的威力(卡缪、克瓦特罗、阿姆罗)和Z高达作为综合性泛用型机动战士在设计理念上的不足,于是就作出了要以突出火力,机动性,装甲这三点来开发的新型NT 专用MS。力求单机即可批敌数个中队的敌方MS,并必需由经过挑选的高素质NT驾驶员操纵,并以此进行下一代的量产型MS的探索和开发。

其实从一开始,也许连奥古本身都没有强袭型MS着个概念。或者说就连联邦都没有这种想法。但事实的矛盾却非常巧合的做到了这点。奥古高层一味的对阿纳海姆的研究人员提出要尽量的提高再提高新高达的火力,这种接近变态的追求令AE的研究人员很头疼:原来的Z高达尽管火力有所欠缺,但综合性能和潜在力是相当高的。其变形能力也符合迅速抵达战场并在任务完成后又即时脱离,而且作为巡航的价值也不可忽视。作为Z计划的延续,ZZ高达是肯定要继承下来的。然而强火力和强机动的要求本身对于机体的引擎要求就相当,并且大型武器的搭载也必不可少。这样就要考虑机体本身综合的重量和各个部位的结构了。而更要命的是,在装甲上的要求真的很难完全达到,而且也是ZZ高达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来ZZ高达采取的是三段分离组合系统,中间的核心战机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驾驶员的生命,节约奥古的人力的一个作用之一。但这样必定会造成比Z高达更复杂的变形结构。本来变形时的空隙就是死穴,要避免它就只能提高变形的速度和变形的简洁化。简洁化这一点ZZ高达是肯定做不到的了,那么只好提高它变形的速度。尽管最后是成功的做到了这点,但ZZ高达身上的引擎就一定要增加并要在变形时以相当大的功率来同时开动,无可避免的又使ZZ高达的消耗再次增加。而本身由于复杂变形所造成的系统脆弱除了加剧了维修的困难外,很多必需外露才能实现变形的关节部位也无法用装甲进行很好的覆盖。事实上ZZ高达是属于重型MS的系列的了,其本身的装甲材质和厚度都要比Z 高达要好。可惜由于上诉原因覆盖率却很低,仅仅做到了“该保护的地方就保护”的程度。而为了推动重机身的行动,推进剂的消耗也只有进一步加深。最后,到 ZZ高达完成出厂时(事实上是战局所迫提前出厂的,很多具体实验和缺陷都没进行完善和改造),设计人员下了定论:火力,机动性和装甲得到成功提高,但消耗过大,维修困难,结构脆弱,不能作长时间的对敌缠斗。就这样,U.C历史上的第一部强袭型高达诞生了。尽管ZZ高达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当时是基本符合了那时战局的需要的。本身的恐龙级的火力就常规配备已优于阿克西斯的MS,再加上优秀的机动性在第一次新吉翁之乱结束时仍然是数一数二的。所以尽管战斗时间短,也可以在瞬间压制对手,再加上驾驶员捷多.阿西达的优秀NEWTYPE之力,单机就足以应付数个中队,可以说是成功的达到了奥古原来的设想和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5-2008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夜恋 于 26-5-2008 10:46 PM 发表


朦胧一片
那就是默认了
不过至少Bandai承认


只有进入年鉴的机体,才正式受到承认。
不然,也只是外传而已。就如安彦良和的Gundam Origin,只可当外传看,不可当正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08 1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50# Valkyrien 的帖子

.....可以把ZZ理解成现代英雄式Gundam的始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5-2008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FA-010 FAZZ 是 ZZ 的改造/进化 机体吗?
某天看到模型,觉得外形和 ZZ 很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5-2008 12: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53# 一世无成 的帖子

简单地说是加了一个装甲上去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5-2008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753# 一世无成 的帖子

Full Armor ZZ,ZZ全副武装的意思。(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5-2008 07: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GUNDAM FACT FILE-用語辞典

圧倒的な攻撃力を誇るクィン・マンサに対抗するため,強化型ZZガンダムに増加装甲と追加武装を施した機体。増加装甲はフッ素系樹脂をネモティック状に何層にも塗り重ねたもので,ビームの直撃にも3秒までなら耐えることができる。またZZガンダムの弱点のひとつだったコア・ファイター周りも完全にカバーされており,防御力はほぼ完壁といえる。一方,火力面では増加装甲内に大小のミサイルポッドを搭載。さらに腹部にハイ・メガ・キャノン砲を増設している。この結果,全備重量が倍化することとなったが,増加装甲に内蔵した機動用スラスターを用いて機動性の低下を防いでいた。以上のような改修を施されたFA ZZガンダムはアクシズ周辺の決戦に投入され,ラカン・ダカランのドーベンウルフを撃破。続くアクシズ内の戦闘でもクィン・マンサの猛攻に耐え抜き,さらにパイロットであるジュドー・アーシタのニュータイプ能力が加味されることでスペックノート以上の性能を叩き出している。
----------
圧倒的な攻撃力と防御力を併せ持つフルアーマーZZガンダムは,同時代のMSのなかでもっとも戦闘力の高い機体である。だがこの改修は正規に計画されたものではなく,ネェル・アーガマのメカニックであるアストナージ・メドッソが中心となって急遽実行されたものだった。そのため戦後,フルアーマーZZガンダムの系譜につながる機体は確認されていな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5-2008 08: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MBAC机动

AMBAC也是 Active Mass Balance Auto Control缩写。 所谓AMBAC机动,就是MS等人形兵器在宇宙里依靠挥舞手脚产生的反作用力改变方向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说是MS在宇宙里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但是实用性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因为挥舞四肢来改变方向是一种相当精密的作业,如果挥舞的角度、力度稍微有些不合适,MS就可能会转到完全不同的方向去。

AMBAC机动概念图


给个简单的例子:
想像你在一个无重力的情况下跳芭蕾舞。当你在旋转时,由于在宇宙完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你会永不停止的旋转下去。那要如何停止,不在旋转下去?很简单,只要往反方向旋转就可以回到原状。比如说,你向右旋转,要让它停止;就要向左旋转,来达到反作用力改变方向。当然人类自身是很难做到精确的反向作用力。

AMBAC机动的原理用在MS上时,AMBAC系统就能通过计算来确定AMBAC机动的角度、力度、速度,并自动作出反应。当然,这些完全靠机动战士的肢体来完成,而不需要借助推进器,从而节省了推进喷嘴的燃料消耗量。

多装推进器而不用AMBAC机动的原理虽然也能达到AMBAC机动的效果,不过这会让MS非常的浪费燃料,导致作战时间很短就需补给推进器燃料。所以,AMBAC系统就成为了人形机动战士的基础技术之一。

和AMBAC有关的MS开发史
为了战争,Zeon 军必须开发新一代的作战兵器,随着米诺夫斯基效果得确认,新兵器也必须而能适应在米诺夫斯基效果下进行的作战为首要条件。在经过遴选,最终有两种新型兵器方案被呈交到高层,它们就是Zeonic公司的ZI-XA系列和 M.I.P公司的MIP-X1。

MIP-X1是 M.I.P公司提出的机体,拥有比战斗飞艇更好的机动性能;此外,也装备了新型的 MEGA粒子炮及复合式装甲,火力和防御力也得以强化。但由于成本,耗燃料(只能作战10分钟就需补给推进器燃料)等种种原因,最终落选。后来,M.I.P公司转往为Zeon军开发MA和水中用MS。

ZI-XA1是Zeonic公司最初的原点机,也是最初采用了AMBAC系统的机动兵器。利用两只机械手臂的反作用力和控制喷嘴,在配合推进器的使用,达到了当时标准战斗飞艇的180度姿势控制能力。到了ZI-XA3,虽然性能逊于MIP-X1,但实战中的成绩却超过了宇宙战斗机等以往的兵器,得到高度的评价,因此Zeon国防部给ZI-XA3正式定了个番号——MS-01并最终击败了MIP-X1,被Zeon国防部所采纳成发展兵器。

后来,Zeonic公司为吉恩最主要的MS制造商,生产了很多在一年战争的名机如MS-06 Zaku II和MS-14 Gegloog而著名。一年战争结束后,于U.C.0080年,Zeonic公司被A.E公司兼并,成为A.E的子公司。


[ 本帖最后由 Valkyrien 于 31-5-2008 12:2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7-9-2025 07:36 AM , Processed in 2.18286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