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o1j2m3

阿姜稣美多 - 四圣谛 第二圣谛 PART 7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6-2-2009 1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8# sooniyee 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2-2009 12: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oniyee 于 6-2-2009 12:27 AM 发表
楼主。。下次再遇到类似找麻烦的人-沧浪澈
还是沉默算了。。
你劝他也只能增加他的口业而已
不能增加他的智慧。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无谓人弄肮脏这个好贴。。
我们读起来也比较清心,明白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2-2009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14

他使我思考:“扫落叶真的有那麽不好吗?不!不是的,那是无关好坏的事,你只是在扫落叶,如此而已。流汗有那麽糟糕吗?扫地真是那麽不幸、卑贱的经验吗?流汗真的有如我装作的那麽不好吗?不!流汗并不是问题,它是天经地义的事。我没有皮肤癌,而且在巴篷寺的人也都很好,师父是一位仁慈的智者,比丘们对我都很好,还有居士来供养我食物,我还有什麽好抱怨的呢?“
(备注:这就是经由思惟,自我解脱烦恼的过程,这是一种内心的声音,是一种去理解内心别的声音的。比如:持戒久了,念头不小心犯戒的时候,内心就会有另一个声音提醒你。)

就在我反观当下的实际经验时,我想:“我很好!人们都很尊敬我,对我也很好,我身在一个快乐的国家,被快乐的人教导,其实并没有什麽真的不好—除了『我』,是『我』在製造问题,因为『我』不想流汗,『我』不想扫树叶。“
(备注:放下了,认识了这事情的真相。)

于是,我有个非常清明的内观,我突然意识到我心中有些东西总是在抱怨与批评,使我无法接纳任何事物,乃至无法安住在任何情况中。
(备注:定力,产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2-2009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oniyee 于 6-2-2009 12:27 AM 发表
楼主。。下次再遇到类似找麻烦的人-沧浪澈
还是沉默算了。。
你劝他也只能增加他的口业而已
不能增加他的智慧。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无谓人弄肮脏这个好贴。。
我们读起来也比较清心,明白

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
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
若人以清净之心言行,
快乐将跟随着他,如影随形。

法句经第2偈

不应观察他人的过失,
或已做与未做的(善恶)事;
应只省察自己已做与未做的事。

法句经第50偈

只有自己才能造恶,
自己才能污染自己;
只有自己才能不造恶,
自己才能清净自己。
净与不净只看自己,
无人能够清净他人。

法句经第165偈

辩论的目的是为了承清我们对佛法错误含混的认识。我们应该以本身为学佛该有的素养,在探讨佛法真谛时应始终保持内心清净。

愿正法久住,愿佛光普照。

豆 合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2-2009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2# 咖啡豆 的帖子

哦呵!你令人造口业了,你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2-2009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3# 沧浪澈 的帖子

业是自作自受,不是他人可以给于的。(sooniyee)沉默是正确的,导向(咖啡豆)也是正确的,但是你提及的却不正确。
以上的句子,并不存在对错,而是事实的真相。
这些,不管是正确的不正确的,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6-2-2009 01:04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6-2-2009 0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6-2-2009 01:02 AM 发表
业是自作自受,不是他人可以给于的。(sooniyee)沉默是正确的,导向(咖啡豆)也是正确的,但是你提及的却不正确。
以上的句子,并不存在对错,而是事实的真相。
这些,不管是正确的不正确的,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 ...


哈哈。。。不要紧啦!你说怎样就怎样啦!这里你大完! 来!喝白开水!U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6-2-2009 01:1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2-2009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oniyee 于 6-2-2009 12:27 AM 发表
楼主。。下次再遇到类似找麻烦的人-沧浪澈
还是沉默算了。。
你劝他也只能增加他的口业而已
不能增加他的智慧。
最重要的是不要让无谓人弄肮脏这个好贴。。
我们读起来也比较清心,明白


真學佛人不怕麻煩人也不怕人麻煩,樓主有一定程度的忍辱功夫,估計也不會像你說的那樣怕麻煩吧,個人有個別的交流方式,只要不著文字相,基本上喜怒哀樂也不會從文句中生起,共勉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2-2009 0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6# 佐竹 的帖子

他不是怕楼主麻烦,他是希望比较容易阅读帖子。
不过,很抱歉,这一回复,又把帖子拉长了。确实不方便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2-2009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6-2-2009 01:19 AM 发表
他不是怕楼主麻烦,他是希望比较容易阅读帖子。
不过,很抱歉,这一回复,又把帖子拉长了。确实不方便阅读。



那也是,但毕竟言论自由,没办法啦!相信你也有造成其他楼阅读不便的经验,不过不要紧啦!喝喝白开水就没烦恼啦!.......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2-2009 0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3# 沧浪澈 的帖子
若这样是造口业,论坛里包括以上各位都是在造口业。业力有善与不善,你知道的。别用业力来吓唬人嘛,误导其他网友就不妙了。

回复 124# o1j2m3 的帖子
1)业是自作自受,没错。但别把一切业当作不善的。业有分善与不善,但没有人可以断定是善是恶。

2)sooniyee没有完全沉默,也并没有导向咖啡豆,反而你忽略了沧浪澈的“.........................................

3)以上的句子,并不存在对错,我很同意。而事实的真相呢,大家对真相的定义不同,其实也是一个不存在的真“相”。

4)嗯,我常说每个人在不同的层次各自修行,怎么修就看自己采用什么方式了。比如说学佛就采用佛陀所教导的方式,学道就采用道家的方式等等。。。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2-2009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9# 咖啡豆 的帖子

首先,说声抱歉,因为小弟要以豆姐的回复做一个苦谛生活化的例子,希望豆姐别太在意。

1)业是自作自受,没错。但别把一切业当作不善的。业有分善与不善,但没有人可以断定是善是恶。
这句话很中肯,也是为了小弟好才说。不过却存有假设性,从“但别把一切业当作不善的”,而误以为小弟针对的是“善不善”,而小弟针对的是“你令人”这三个字,因为这三个字是明显不正确也深具误导性。豆姐,不妨以后回帖的时候,进行反观和内观,因为小弟很肯定这是没有经历反观和内观写的回复。生活即修行,回帖也就是去学习苦谛的好时机。苦集灭道,是24小时进行的。

曾经朋友这么说:“喝红酒和别的酒不一样,喝一点点没有关系,最重要是可以控制。你看我,喝了这么久都没有出事。”小弟的回答:“这句话,传到你身边的十位朋友,也许还看不见影响力,试问,如果这句话传给一百个人,而让这一百个人接触到红酒,有一天他们失恋了,喝醉酒,出车祸,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朋友说:“那是他的事,他有责任控制。“小弟说:“的确是他的事,不过你也有责任,为什么呢?因为你把这一段话传播出去的时候,你并没有办法确认所有接收的人都有成熟的思想,你也无法确认别人有没有能力在低落的时候不碰红酒,但是你却认为这句话说出来无伤大雅。”朋友沉默。小弟说:“人做的任何一件事,看起来微小,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唯有观察微妙才知道会有多巨大。”


2)sooniyee没有完全沉默,也并没有导向咖啡豆,反而你忽略了沧浪澈的“......................................... “
这句话是假设性的话,来自经验和习惯性的主观。因为,小弟没有忽略过任何帖子,事物总要看全面的。新的帖子,新的回复,这就是“品尝新的味道”。不过,也许豆姐习惯看禅修的书还有里面的表达方式,所以误解了小弟用的表达方式。沉默是sooniyee带出来的心声,导向就是引导去另一个角度则是咖啡豆带出来的心声。这两个,就是你们应对的意见,也是你们写帖的目的,带出来的讯息是正确的,在于你们用沉默和导向;有些问题的,出在针对性。沧浪澈的沉默则是在回应sooniyee的心声。这并不是说sooniyee是否沉默,他是在给一个意见,虽然这意见有针对性。


3)以上的句子,并不存在对错,我很同意。而事实的真相呢,大家对真相的定义不同,其实也是一个不存在的真“相”。
这是不错的看法,这唯有让各人去解读,毕竟一个论,有人看了明白,也有人看了不明白。文字,就是这样子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2-2009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15

◎三十个比丘洗一个人的脚
(备注:这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也许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与其你想这是阿姜的脚,不如你就想想那是病倒了的老人身体,你是怎么看待别人照顾这个老人的(肮脏,蠢,低贱,感动,还是什么呢?)。以下的例子,就是述说着这件事。)

另一个让我有所学的经验,是当长老比丘从外面托钵回来时,我们要帮他们洗脚的传统。当他们赤脚走过村落与田埂后,沾得满脚都是泥泞,所以需要在斋堂外洗脚。当阿姜 查来到时,所有的比丘—或许二十或三十位,会冲到门外为阿姜 查洗脚。当我初次看到这种景象时,心想:"我是不会那麽做的,我不会!"第二天,当阿姜 查出现时,三十个比丘冲到外面帮他洗脚,我又想:"多蠢的事啊!三十个比丘洗一个人的脚,我绝不会!"
(备注:请注意这几个字,然后你一定发现,在日常生活里,你也时常用这些字:我想,心想,我是不会那麽做的,我绝不会那样做的,多蠢,我不会。比如:你在工作的时候,看到同事作了一件蠢事,就心想:“如果是我,就不会那样子做的”比如:你在喝茶的时候,有人说朋友娶了个管他的老婆,你就会说:“我绝不会找那样子的老婆”比如:你看到拾垃圾的,你就心想:“很肮脏的工作”。针对最后一个例子,小弟时常却是那么想:“谢谢他们,这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三天,我的反应变得更加激烈……,三十个比丘冲出去洗阿姜 查的脚……,“这真令我愤怒,我受够了!我就是觉得那是我看过最愚蠢的事──三十个男人去洗一个男人的脚!他大概认为这是他应得的,你知道吗?这是在增长他的我慢,每天有这麽多人洗他的脚,他的我慢一定很大,我绝不会去做那种事!“
(备注:请注意这几个字,然后你一定发现,在日常生活里,你也时常用这些字:我受够了,大概,认为。日常生活的例子,只要你注意一下,你会发现很多。)

我开始筑起强烈的反应—一个过度的反应,我会坐在那裡深感不幸与生气,我看着比丘们,心裡想着:"他们看起来都很笨,我不知道我还在这裡干嘛?"
(备注:假设终于形成所谓的事实,那不过是执著,很多人却为了所谓的事实在埋怨或争执。)

但是,后来我开始倾听与思考:"在这种心理框架裡真是不愉快,真有什麽值得懊恼的事吗?他们并没有叫我去做那件事啊!三十个男人洗一个男人的脚并没有什麽错呀!也不是什麽问题,那并非是不道德或不好的行为。或许他们喜欢洗,或许他们就是想这样做,或许那样做很好,或许我也应该那样做。"
(备注:中和自己的想法,换个角度看待自己的想法,然后决定去体验,只要理解上不是坏事,那就去体验。理解上是坏事的,那就太明显的会带来坏影响,就绝对别去尝试。比如:决不尝试去吸毒,不过可以尝试去念佛,即使你假设念佛是愚蠢的。比如:决不尝试去吸烟,不过可以尝试去依随别人的意见去了解自己,即使你假设那不会带来什么结果。)

所以,在第二天早上,有"三十一"个比丘跑出去洗阿姜 查的脚。自从那次以后就没有问题了,我觉得真好,我心裡那种肮髒的感觉没有了。
(备注:这就是真实的体验。)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6-2-2009 12:1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2-2009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2# 咖啡豆 的帖子

0。“你令人“,是“沧“写的帖子。小弟是在回应“沧”的时候。豆姐的帖子,则是回应小弟回应沧的帖子。
1。这个帖子,还没到其他的,所以都还在用苦谛回应。 喝喝茶,别烦恼。
2。假设性的话,小弟明白那是什么,可能“看”的角度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就探讨一下,“呼吸观“和“实践似乎很困难“。也许我们可以互相分享,小弟的意见通常很生活化,也喜欢用外在容易看到的事物去显示内在的反应。

1。专注
小弟,喜欢在露台的墙头上行走,很危险,不过那地方其实很矮。只要小弟一提醒自己,“专注”,身体就会不稳。不提醒自己,看着走,反而走得很稳也很快,还能转身,打呵欠,伸懒腰,只要专注在平衡,任何动作都是平衡的,当然,转身打呵欠伸懒腰会有少许的影响,但整体来说还是平衡的。

2。呼吸
小弟觉得,走就是用脚,脚下的位子很重要,不然就会失去平衡。这样子反而不平衡了。专注在平衡的时候,反而半个脚离开了墙头也很稳,还能快速移动。那平衡是全身整个精神的,脚不过是个定点。

3。想
走在墙上,可以看风景,却不能忘我,一忘我就不平衡了。可以看风景,却也不能有“很美”的字眼在心里出现,一出现就不平衡了。可以看风景,却也不能回味风景的颜色等等的,一回味就不平衡了。可是,过后知道风景是什么吗?可以回味吗?是可以的,因为不在墙上,不必要专注了。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6-2-2009 01:14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2-2009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0# o1j2m3 的帖子

你很会说假设性的话哦!我的沉默是为了你啦! 我的花朵是献给带有敌意的soon施主啦!来!大家喝喝白开水,没烦恼!UUU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6-2-2009 01:2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2-2009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4# 沧浪澈 的帖子

谢谢你的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2-2009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6-2-2009 01:28 PM 发表
谢谢你的纠正。   


哈哈。。。有咩?。。。嗯!真有的话,偷偷告诉你,那不是故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2-2009 0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 PART 16

走向"苦",看着"苦",承认"苦"

我们可以反观那些会让我们内心生起傲慢与愤怒的事:"到底是它们的错吗?还是我们自讨苦吃?"于是,我们开始了解我们在自己与周遭他人的生活裡,之所以会有问题的原因所在。

有了正念,我们愿意承受生命的全部,无论是兴奋与无聊、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活泼与了无生气、开始与结束、生与死,我们的内心愿意接受生命的全部,而非只接纳快乐的,而压抑不快乐的。

内观的过程是:走向“苦“,看着“苦",承认"苦",认清各种形式的"苦"。这麽一来,那你就不再只会做放纵与压抑的惯性反应,因此,你便可以忍受更多的"苦",对"苦"也更有耐心。

这些教义所说的并不外乎我们的经验,事实上,它们是我们实际经验的反观—不是複杂的知识性议题。因此,确实地精进增长,不要一直陷溺在死胡同裡。对于你过去所做的堕胎或曾犯的错误,有几次让你感到有罪恶感?难道你必须把所有的时间,花在回忆你身上与自己生命裡所发生过的事,并沉溺在无尽的推测与分析之中吗?有些人使自己变成如此複杂的人格,如果你光沉溺在自己的记忆、观点与意见裡,你将会永远陷在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超脱这个世界。
(备注:知识过多,引起的负面影响。)

如果你愿意善巧地利用这个教法,就能放下这个担子,告诉自己:“我不愿再被困在这裡;我拒绝参加这个游戏;我将不会向这样的心情投降。“开始让你自己觉知:“我知道这是『苦』,此是『苦』“。下定决心去面对痛苦,并与痛苦安住在一起,这是很重要的,唯有藉由审察与面对痛苦,才有希望具备深度的内观—“此『苦』已被了解“
(备注:精进,决定去实践,不抱持各种想法,就是去真实体会。)

所以,这些就是第一圣谛的三转,也是我们必须使用与应用在我们生活上的反观。当你感到痛苦时,首先做这样的认知:"此是苦",然后"应遍知苦",最后,"已遍知苦"。这个对"苦"的了解,就是第一圣谛的行相。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6-2-2009 01:3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2-2009 03: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圣谛 PART 1

何谓苦集圣谛?即贪求来生,伴随喜、贪,随处生喜,亦谓:欲爱、有爱、无有
爱。此爱由可爱、可喜而生、而长。
如是苦集圣谛,为本所未闻法,吾心生眼、智、慧、觉明。
如是苦集圣谛,应断而遍知……。如是苦集圣谛,已断而遍知:为本所未闻法,
吾心生眼、智、慧、觉、明。(《相应部》,LVI, 11)

第二圣谛的三转是:「此是集,亦即执欲,应捨欲,已捨欲。」
第二圣谛声明了:有苦集,苦之所以集起,是来自于对三种欲望的执着—欲爱(Kama tanha,感官的欲望)、有爱( bhava tanha,对「有」的渴爱)与无有爱(vibhava tanha,对「无有欲」的渴爱)。

这是第二圣谛的教说( pariyatti ),各位要如此观照:苦之所以集起是源自于对欲望的执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2-2009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 沧浪澈 的帖子

我想这位o1j2m3请你喝茶是别有用心啊!
’茶‘有调和心情、纾解压力的作用,所以俗语说”饮杯茶,顺顺条气“。
我也请你喝喝茶,虽然是喝不到的茶。但是是’心茶‘一杯!还望会意!
喝了茶,自然感觉舒畅,气和。那说话自然就『理直,但’气‘也和啊!』那一切就好说!好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8-2025 11:20 AM , Processed in 0.16561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