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7-11-2008 0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16-11-2008 08:48 A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这是出自那一部经? 可有经典証明?
南传菩萨道.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2: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4820 于 16-11-2008 04:41 P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还有法执为什么不要轮回?
法执和轮回是没有关联的。
众生有生死轮回是因为执着五蕴为我,就是有五取蕴。这是我执。
当破除五蕴非我非我所,是無常,苦,無我时,他於是因此而解脱。
所以声闻弟子的观智是以五蕴为所缘,观智成熟时,五取蕴的执着没有了,生死也了断。
他不需要破除五取蕴之外山河大地,宇宙的萬事萬物,因为他没有执着这些为我,也没有因此而轮回。
破除五蕴的执着(我空)就是灭苦之道,这就是掌中叶。
至於五取蕴之外的山河大地等种种法,那是林中叶了,
和解脱無关。
有人认为,主張声闻弟子没有破除法执就是贬低声闻弟子,
这种认知是錯误的,他们并不暸解声闻弟子的修行次第。
法空对声闻弟子是林中叶,不过对菩萨道行者是必须的。
行者要布施所拥有之物,他要放下对布施之物的执着.
他要去面对可喜或不可喜的人和事,他不能贪着可喜的人事,
也不能对不可喜的人事起嗔,只有这样才能行菩萨道.
所以他必须对身外的一切事物起观以破除对一切法的执着。
所以菩萨道行者強调法空是必然的。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4820 于 16-11-2008 04:41 PM 发表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小心,不好downgrade阿罗汉道果的功德。
谢谢師兄的提醒,我不会去downgrade 阿罗汉的道果。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传承认为佛是究竟的,有的以阿罗汉为究竟。
当两者交流时,有人会有这传承贬低另一个传承的錯觉。
种种的爭论因此而起,这样的爭论是没有意义的。
我無意卷入这种争论,但还是很难避免,很無奈的说。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8: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8: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4# 尋夢人 的帖子
其实佛陀和阿罗汉圣者都已破了法我二执所以不受后有而入涅盘.
破法我二执就是破能执和所执. 菩萨道行者破不了法执/能执, 所以执法有圆满不圆满而想修成圆满, 于慈悲喜舍中不能究竟于舍, 而认为有众生可渡, 有菩提心可修.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4: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2# upatissa 的帖子
你的不執取五蘊是不是可以说不執取五取蘊?灭五取蕴?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4# 三法印 的帖子
這樣的説法,語句上雖然有點怪,不過,個人覺得理解上應該是一樣的。
[添加]應該也不能說怪,哈啊,個人腦袋好像秀逗了...
三師兄想說的是,滅那個‘取’吧?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添加2]個人覺得,總的來說,沒了法執,就好比無五取蘊可滅。不知道對不對...
[ 本帖最后由 幻藏 于 17-11-2008 04:52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4# 三法印 的帖子
五取蕴灭只是无明,爱染,执取灭,并没有说到必须像耆那教一样,期待五蕴的消灭来得倒解脱/涅磐。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4: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5# 幻藏 的帖子
沒了法執,就好比無五取蘊可滅。正确。。
灭了五取蘊,最后灭也没有。。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7# 三法印 的帖子
個人不知道這麽說妥不妥當...
個人會說,本來無五取蘊可滅吧...
可能就好像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的差別...
希望沒說錯話...
故經云:「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8# 幻藏 的帖子
因为不知道而“误会”,现在知道了“误会”也没有了。
本来就没有一个所要灭的东西--“误会”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3# 幻藏 的帖子
山河大地只有色(形體)而無五蘊。
若執取山河大地,就會對五蘊有所執取。
這些執取或是與大自然的氣息、景色有所關聯...
粒子、垮克也能算是法執之一吧?
师兄以上的论点,涉及甚广,我尽力而为
如果我们把一切法 = 蕴处界,那么佛教的色可以通于蕴处界。如从五蕴来讲,色蕴只是指这个四大所造的色身,而不是器界《山河大地》。
一切认识不出能所,主观客观。一切执取,当然也不出能取/所取。如果以五蕴来讲,色受想行可以说是所取,识是能取;不过识也可以从六根+六尘而产生的六种认识,在这里,六根是能取,六尘是所取,六识是执取的内容。
我自己觉得,一个人要解脱,不需要具备了解器界的真实知识,比如说有没有一个极微,粒子、垮克。而是在主体和客体接触时,有没有爱染执取产生,如果有,苦就产生,如果没有,苦就不生。比如说山河大地,
主体:五蕴
客体:山河大地
想象自己在冬天时在首尔某个街道与女友散步,忽然下起悠悠然的白雪,刚好响起“冬季恋歌“的曲子,那是一种美丽浪漫的情景。
当你的眼根《色蕴之一》和色尘《白雪》接触时,
当你的耳根《色蕴之一》和声尘《冬季恋歌》接触时,
当你的身根《色蕴之一》和触尘《牵着女友的手》接触时,
当你的识根《识蕴之一》和法尘《你的识蕴里知道自己在拍拖》接触时。。。
种种触产生时,一幅美丽的情景产生,然后你内心生起喜乐的感受,由于这是非常美妙的情景,你希望可以永远捉住这一刻,这时候爱染产生了,执取也产生了,《五取蕴》有产生了,《五取蕴》苦必然会产生。为什么?因为无论是你,你的女友,还是外境,迟早会生变。再想像看,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或者你的女友“晤识做“,突然大煞风景,抛开你的手,跑去上厕所,又或者那首歌《冬季恋歌》播完了,任何一个因缘变化,那幅美丽的情景也会产生变化,这时你就会有若有所失的苦受,纯大苦生。追根究底,纯大苦生之所以会生,那是因为你的内心爱染执取那一幅情景,希望她可以永远存在《虽然常识中明明知道不可能》。
所以五取蕴苦之所以会产生,只要是在主体认识客体时,生起爱染执著;相反的,阿罗汉能够在主体认识客体时,不生起爱染执取,所以五取蕴苦不会生起。对于心解脱的阿罗汉,经中常常这样形容,我《五取蕴》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五取蕴》
“有“(传统上倾向于把生讲成不再出生,把后有讲成不在轮回,我觉得这是比较倾向于存在哲学的解释,而不是苦的生起和苦的消灭的解释)。
回到你的问题,
若執取山河大地,就會對五蘊有所執取。
山河大地是客体,执取山河大地是一种执取-法执;如上所言,认识/执取客体(山河大地),是离不开主体(五蘊)。所以必然是《五蘊》主体执取《山河大地》客体,所以我才会说,只要有执取,苦就会产生,无论是爱染执取五蕴身心还是器界。
粒子、垮克只是世间的科学知识,它是属于对存在《器界》的探讨,如果只是纯粹的探讨知识,而没有任何的爱染执取,苦并不产生。不过我觉得有两种情况之下,苦还是会产生
1.执取于原子,粒子,垮克的见解,认为必然是对的。
2.如果执取于有个非缘起,不待他的原子,粒子,垮克。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我们的深层意识里,总是希望/执取有个非缘起,不待他,常,乐的事物。所以一个相信有个非缘起,不待他事物的人,如数论哲学的自性《物质》和神我《精神》,一定会落入爱染执取――〉苦生。这是为何,原始佛典在破除我执《爱染执取》,无论是从蕴处界哪一个角度来看,到最后一定是深观蕴处界是缘起所生,无常苦空无我而向于涅磐。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6: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7-11-2008 04:46 PM 发表 ![](http://cforum3.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五取蕴灭只是无明,爱染,执取灭,并没有说到必须像耆那教一样,期待五蕴的消灭来得倒解脱/涅磐。
你的意思是 ---五取蕴 = 无明,爱染,执取?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7-11-2008 07:10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1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1# 三法印 的帖子
佛陀在经中讲,我不说五蕴= 受/取,也不说五蕴完全不= 受/取,我说如果对五蕴起爱染执取的人,我说他是五取蕴/五受阴。
没有无明爱染执取者,自然不能说她是五取蕴/五受阴。这一点,之前已经谈得很清楚,你那种喜欢模糊大家焦点的手法又重复固态![](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2# upatissa 的帖子
你说五取蕴是主体不是吗?
你也说五取蕴(无明,爱染,执取) 执取山河大地..
你也说五取蕴灭只是无明,爱染,执取灭
那不是说五取蕴灭等于无明,爱染,执取灭吗?
这不是你的意思吗?????![](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weat.gif) |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8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8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9# 三法印 的帖子
‘誤會’的説法,個人不否認這個看法,不過,覺得這是從其中的一個角度看到的面貌。
對於三師兄的説法,個人只會說,不執取,也不必滅。
個人比較粗俗的説法就是與五蘊和平共處,之後就會知道爲何Upatissa師兄說:
“我不说五蕴= 受/取,也不说五蕴完全不= 受/取,我说如果对五蕴起爱染执取的人,我说他是五取蕴/五受阴。”
這個,應該就是完整的面貌了。
回复 130# upatissa 的帖子
能明白師兄在說什麽![](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簡單點說,就是類似於平衡吧。
要不個人就會用類似不昧因果的方式來説是不昧五蘊
個人突然想到,用比較平常的話語來説的話,能不能把:
識=自我
色、受、想、行 = 自我攀附的糧食
不過,這兩者是相互依附的。就好比佐竹師兄曾經提過的,五蘊是在同一條綫上一起作用的。
或許這麽說,就用單單一個蘊來説好了。
衆生會取蘊,然而,爲了讓衆生明白蘊以什麽樣的方式呈現,於是在進行細膩的觀察後,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大致上構成蘊的成分為色、受、想、行、識。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8 10: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4# upatissa 的帖子
我不说五蕴= 受/取,也不说五蕴完全不= 受/取,我说如果对五蕴起爱染执取的人,我说他是五取蕴/五受阴。你把佛陀这话用白话解释的很好
是无明,爱染,执取灭后--五取蕴跟着灭
还是五取蕴灭后无明,爱染,执取跟着灭? |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8 01: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6# 三法印 的帖子
是无明,爱染,执取灭后--五取蕴跟着灭
还是五取蕴灭后无明,爱染,执取跟着灭?
这是把无明,爱染,执取和五取蕴实体化,自性化而无法看到其缘起所生的一面,简单来讲,不知缘起。
就像佛陀时代,很多外道会问佛陀
苦乐是自作
苦乐是她作
苦乐是自她作
苦乐不是自不是她作
佛陀/舍利佛往往都讲无记,或者不客气地说“无有是处“。
这些都是把苦概念化,实体化而想像为形而上学的概念。实际上苦乐只是缘起所生,不能想象为有个坚固,不变,真实的苦,果然如此,解脱无望,不是吗? 苦乐如此,无明,爱染,执取和五取蕴何尝不是如此?有离开缘起所生的无明,爱染,执取和五取蕴吗?你不能说无明住哪里,五蕴,六根,六尘,器界等等,你甚至不能够讲,当无明,爱染,执取灭时,有个叫“五取蕴“的东西灭了,这些种种的问题都是把苦乐/无法爱染/执取/五取蕴看成非缘起而引生的种种错乱的思想,观点。以大乘佛教唯识学的观点来讲,就是虚妄唯识,因为无明,不知缘起/四谛,而产生种种错误的认识。 |
|
|
|
|
|
|
|
发表于 18-11-2008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7# upatissa 的帖子
苦乐只是缘起所生, 当然不能想象为有个坚固,不变,真实的苦.
就如"不知道", "误会"一样没有个坚固,不变,真实的东西
但缘起者必有因缘所生,
现在无明,爱染,执取和五取蕴也是缘起所生, 谁是是前因谁是后后果, 连这点你都不敢正视吗?
是无明,爱染,执取灭后--五取蕴跟着灭
还是五取蕴灭后无明,爱染,执取跟着灭?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18-11-2008 03:33 P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