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hoollly

这不是传统的阶级战争,而是一场全面金融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10-2008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过路客兄,PeterTan兄,你们好。
我尝试以理论调解你和PeterTan兄的理论之争。。
(虽然我也可能误解你们双方的观点,或自己的观点错误)

个人意见,欢迎指正:(以下谈的,该用上“相对”)
1。已经不用金本位制了,所以不能直接用类似货币含金量的方法分析汇率。
如货币供应多若干%,因此应该贬值若干%
2。货币供应线和货币需求线相交,Y轴上是利率,不是汇率
3。短期:物价不能instantaneously 移动,利率决定汇率,interest rate parity..
4。较长期:物价能移动,利率影响通胀率(Fisher effect).
而通过PPP (purchasing power parity),通胀率决定汇率,但不是必然的,有假设。

5。货币需求线假如斜率低(很平),(我猜是PeterTan兄的意思),货币供应就算增加,对利率--->汇率的影响会不大,但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除非货币需求线是平的。

(这点也许是过路客兄和PeterTan兄谈不到共识的原因)。

真正讨论,还会有forward exchange rate与expected future exchange rate的分别,这里从简。

一些名词不会翻译,希望大家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0-2008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元没有大幅度贬值的 真相

原帖由 flyingfish 于 19-10-2008 09:51 PM 发表
过路客兄,PeterTan兄,你们好。
我尝试以理论调解你和PeterTan兄的理论之争。。
(虽然我也可能误解你们双方的观点,或自己的观点错误)

个人意见,欢迎指正:(以下谈的,该用上“相对”)
1。已经不用金本位制了 ...


当今美元货币的价值, 现实上根本就不能用学校老师教的那套来分析。

现今美元是 以 发行一美元国债来发行一美元的。
以美国今日的负债率来看,换一句话说,当今美元 发行的数量已严重透支。 美国已到了无力偿还债务的地步。

那么,以学校老师教的那套经济学来分析,  一美元应值多少钱? 答案是废纸。
然而, 一美元还是 以 RM3。55 的价值在我国, 甚至全世界通行。

试想想如果全世界的国家决定不要美元, 把美元兑换回自己的钱币, 让全部美元流回到美国去, 美国的通货膨胀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如果美元只能在美国消费, 以目前美元印刷的数量, 她的通货膨胀率将会是数以万计。 到时, 就能真正的反映一美元的真正价值。

然而,现实上这现象还没发生。 因为大量印刷的美元,通过政治力量发散到全世界去,这造成全世界的通膨现象。 相对的, 减低了美国的通膨压力,美元也没有大幅度的贬值。 这就是当今的客观 金融现实。

可是, 现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开始反击了。一场 不可避免的金融大战已经 进行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0-2008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国中央银行更悲哀的一点在于,和美国不同的是,美国是

一美元负债=一美元钞票

而其余国家,如马来西亚则是

一美元外汇=3.55马币钞票.

我期待某一位记者跑去问国家银行总裁,为什么要用这么笨的印刷钞票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8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钱去了那里?

不明就理的人会认为, 六个月前确实是 货币过剩, 但短短的半年后现在不又变成 货币紧缩吗? 钱又突然 跑去那里了?


其实, 熟悉 国际银行家“剪羊毛”方法的, 都知道国际银行家是通过 一放 (放松钱币), 一收 (受紧钱币)的方法, 来操纵市场,从中获利。
钱本来就是 通过 国际银行家 借给 投行、对冲基金的。到最后当然回到他们那里去。

这些投行、对冲基金 因着高杠杆借贷 而失败了, 欠下一大笔钱。 欠谁了?

当全世界的国行注资 投行, 除了身为 贷款人的 国际银行家得利外, 还有谁得利?
难道是 身负重大国债的广大人民?


因此, 钱经过各国政府无限量注资, 全部又跑回国际银行家的 口袋。 他们又在计划接下来的“剪羊毛”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8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terTan 于 22-10-2008 12:48 PM 发表
那么,以学校老师教的那套经济学来分析,  一美元应值多少钱? 答案是废纸。
然而, 一美元还是 以 RM3。55 的价值在我国, 甚至全世界通行。


兄弟,原本不想回答了,真的不行。

carry trade 是什么,你知道吗?

RM3.55,是现在的行情!就算未来几个月,也可能会继续居高不下。

大家说的是长期价值,而且不是美元单一兑换率下降,而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全球货币贬值。

另外,美国的钱已经大量发行了吗?印刷好,分发了吗?

那么那些领袖还在开会谈啊谈的,他们在谈些什么呢?

再说,就算美元大量、大量地发行,也不会变废纸。

如果美元变废纸,几乎全世界都一起完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8 0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2-10-2008 01:30 PM 发表


大家说的是长期价值,而且不是美元单一兑换率下降,而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全球货币贬值。

另外,美国的钱已经大量发行了吗?印刷好,分发了吗?

那么那些领袖还在开会谈啊谈的,他们在谈些什么呢?

再说,就算美元大量、大量地发行,也不会变废纸。

如果美元变废纸,几乎全世界都一起完蛋。.



美元大量发行,还要从 2001年算起。
现在的美元 还靠 印刷发行 的吗?


美元还没变废纸, 靠的是政治力量。
美元变废纸的那一天, 也可能就是欧洲主导的,新的金融市场秩序 的来到。
世界并不会一起完蛋, 但也不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2-10-2008 01: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欧盟欲借全球峰会逼美国让出世界霸主位置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2008-10-20


记者李洁思报道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8日,在同欧盟轮值主席萨科齐和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于美国总统度假地戴维营进行了3小时会谈后,美国总统布什听从了萨科齐的建议,允诺将于11月4日总统大选后尽快主持召开一系列全球金融峰会。此前,欧盟一直是全球峰会的积极倡议者,萨科齐还多次呼吁“重建资本主义模式”,而白宫方面则对欧盟的建议发表了强硬回应。因此,西方媒体认为,全球峰会将成为欧美争当“资本主义领导权”的一次角力,欧盟已经做好准备好向布什和他的继任者发起“伏击”。

  在报道布什宣布召开全球金融峰会这一消息时,英国《每日电讯报》称这是“布什向法国总统萨科齐和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的要求低头”。早在18日与布什举行会面之前,萨科齐就代表整个欧盟发出了声音,呼吁布什支持对全球金融体系进行改革。白宫方面曾对这一呼吁当头泼了冷水,并警告说戴维营会谈将不会谈及法国总统希望举行的全球峰会的时间和地点。但在双方会谈结束后,布什则宣布:“有必要携手工作,因为我们共处这场危机中,”“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主持这个峰会。”

  对此,英国《每日电讯报》评论认为,大胆的欧盟国家首脑们已经发出信号,将向可能会参加接下来的一系列金融峰会的布什和其继任者发起“伏击”,以此来以“欧洲人的视角”建立新的金融市场秩序

  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表示:“在美国自身不处于良好时期之时,欧盟必须要接下‘领导权’,这已成为一个长期共识。”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对美国所领导的资本主义体系反复加以苛责,萨科齐称:“我们不能再继续走同一条老路了,这会带来同样的问题并引发的相同的灾难,”他说,“再不能忍下去了,这再不可能了。那种资本主义与我们所信仰的资本主义背道而驰。”
  该报道还分析认为,预计在美国总统竞选结果揭晓之际召开的全球峰会,将开启美国总统是否应支持欧洲国家的“政治议题”,也表明美国人对欧盟“全面彻底地核查资本主义”的呼吁感到惴惴不安。文章认为,在戴维营会谈后,“横亘在大西洋两端的欧美冲突已经越发显现出来”。布什对欧盟欲借峰会“修正”资本主义已有所警惕,他强调:“峰会不应寻求削弱全球自由市场的基本经济原则,我们必须抗拒经济孤立的危险诱惑,继续市场开放政策”。

  与此同时,美国舆论还普遍认为,在金融风暴重创了美国的金融体系之后,美元的主导地位也受到了“欧元的挑战”。美国之音网站就援引白宫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的话说:“欧元是美元遇到的唯一有力的竞争对手。”报道认为,美元大幅度贬值动摇了世界对美元的信心,一些握有大量美国债券的外国中央银行开始考虑减少美元资产,一些跟美元挂钩的国家也转而另寻他路,开始与欧元挂钩,“一个去美元化的进程似乎正在聚集越来越大的势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8 0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terTan 于 22-10-2008 01:45 PM 发表



美元大量发行,还要从 2001年算起。
现在的美元 还靠 印刷发行 的吗?


美元还没变废纸, 靠的是政治力量。
美元变废纸的那一天, 也可能就是欧洲主导的,新的金融市场秩序 的来到。
世界并不会一起 ...


真的,说完这次最后一次,真的是最后一次了,不再说了。

我们的争辩,来自货币贬值的定义。

我们重组整个帖的发展。

PeterTan 兄您对货币贬值的定义,只有各国兑换率一项而已。

你在帖 #64 提到,货币增加,会贬值,除了美元,我尝试在帖 #66 反对。

你在帖 #73 肯定的对我说,根据百度百科,货币贬值只有一个定义。

我很好奇,百度百科怎么这么烂?所以在帖 #74 反问你两道问题。

我说,“‘美元:全世界其他货币’,单一来看。”

其实是问你,美元对日圆贬值,美元对欧元升值。
如果只有一项定义,究竟如何定义美元的升值,或贬值?

你却在帖 #76 回答“ 美元已是全世界通用的货币, 你不承认吗?  美元的霸主地位是事实。”

我想,你误会了,以为我问‘美元:对全世界货币的霸主地位’。

然后,我在帖 #78 把那个害人不浅的百度百科一项定义给改掉了!并也在帖 #77 给了一个 mbalib.com 的连接,让大家知道,货币贬值并非只有一项定义。

我在帖 #89 再提例子,但是... 心想,算了,反正这样下去,不能接受也没办法。所以更改了。

可惜,在帖 #122,你又重提货币贬值,美元兑换率不错,所以没有货币贬值。



我想,我要重新说明一些基本的经济理论。

货币,是一种有价物品。和电视机、汽车、电脑等一样,是有价物品。

$1 美元,是一种有价物品。
RM5 马币,是一种有价物品。

RM3000 的电视机,是一种有价物品。
$1000 的电脑,也是一种有价物品。

从前,我们的祖先们,用物物交换制度(barter system),拿鱼换菜、拿牛换皮革等。

后来,人类觉得这样做非常不方便。我总不能拿 RM1000 的电脑,换 RM800的家私,然后再多拿对方 RM250 的椅子,然后我再送 RM50 的 CD ,来作交易。(1000 = 800 + 250 - 50)

因此,人类开始启用货币制度。

但是,这个货币,其实也是一种物品。

RM5 的青色钞票,是一种物品。

$10 的暗绿美元,也是一种物品。

我们用货币交换来作价值上的交易,然后才交换物品,这个货币制度,其实和 barter system 还是有点接近。

如果我们把钞票当作物品来看,就会有价值的对比。

货币贬值,有很多意思。但主要,至少可以分为两种。

1. 一种是货币兑换率。

RM3.50 = US$1.00

如果兑换率换成

RM4.00 = US$1.00

我们必须用更多的马币来兑换同样的一美元,所以说马币价值下跌。

2. 第二种是通货膨胀造成的货币贬值。

RM2500 = 一台 Dell 电脑

如果通货膨胀,造成各个物品价格上涨,

RM3000 = 完全同样的一台 Dell 电脑

我们必须用更多的马币来兑换同样的一台电脑,所以说马币价值下跌。


如果全世界的货币同时、同步、同幅度增加,全部经济条件没变,同样地,各国货币的兑换率不会有多大变。

但是,增加货币量,会造成通货膨胀,同样的钱,只能买到更少的物品。

我们还是说,“货币贬值”。

美元也不会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2-10-2008 0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充一点:

上面说的第二种情况,RM3.50 = $1.00,兑换率没变,只是马币兑换 Dell 电脑价值变而已。

这也是货币贬值的一种。

总之,货币价值,不可以单看各国货币兑换率。

各国钞票,美元、欧元、新币等,都是一种物品。
电视机、汽车、电脑等,也是一种物品。

假设必须付出这个国家“更多的钞票”,来得到同样的东西,我们就说,在兑换该件物品的情形上,这个国家的货币属于“货币贬值”。

不要再争了。

就算我不争论,这是很简单的经济知识,大家也应该明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8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2-10-2008 02:47 PM 发表
再补充一点:

上面说的第二种情况,RM3.50 = $1.00,兑换率没变,只是马币兑换 Dell 电脑价值变而已。

这也是货币贬值的一种。

总之,货币价值,不可以单看各国货币兑换率。

各国钞票,美元、欧元、新币 ...


其实大家都知道问题的严重。那些小小的争议根本不重要。你我明白就好。投资路上,个人的看法有异。自身认为的主见是对就可以了,不需要争议的没完没了。全部人认同你的说法是不可能发生,就如股票。或许讨论应对的方式会更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8 03: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ullbull 于 22-10-2008 02:55 PM 发表


其实大家都知道问题的严重。那些小小的争议根本不重要。你我明白就好。投资路上,个人的看法有异。自身认为的主见是对就可以了,不需要争议的没完没了。全部人认同你的说法是不可能发生,就如股票。或许讨论应对 ...


bullbull 兄,我让人感觉很执着,是吗?

只是在论坛而已。

如果只是两人之间的喝茶对话,我不会想要纠正。谁对、谁错,根本不重要。只是一场无聊的舌战。

所以,没多少参与的对话,一般上我都是笑笑而已。

但是,这是论坛,我只担心,错误的讯息,会误导一些朋友。比如一些正在考经济科的朋友,也许看了会更乱呢?论坛多数都是比较年轻的朋友,好多还是正在求学呢。

不断拿出例子,只是为了让人简单的明白更多的道理,如此而已。

好像那个放在百度百科的家伙,他不太了解,就不应该自作主张定义一个理论。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有几个定义。

这会害了不少人。包括连累我们的朋友,petertan 兄。(我还是当他是兄弟哦。)

唉。

也许我太过低估佳礼的朋友了,大家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像喝茶那样的态度,静静旁观,也许更好。

[ 本帖最后由 过路客 于 22-10-2008 03:2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8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2-10-2008 03:19 PM 发表


bullbull 兄,我让人感觉很执着,是吗?

只是在论坛而已。

如果只是两人之间的喝茶对话,我不会想要纠正。谁对、谁错,根本不重要。只是一场无聊的舌战。

所以,没多少参与的对话,一般上我都是笑笑 ...


“我只担心,错误的讯息,会误导一些朋友。比如一些正在考经济科的朋友,也许看了会更乱呢?论坛多数都是比较年轻的朋友,好多还是正在求学呢。”

是咯,你很有心,很有耐心的说。你的执着让我欣赏。 没有什么不好。  问题就是我没有你的耐性慢慢一个一个解释。哈哈哈。。只是担心你解说了也是白费吃力不讨好

时间会证明一切

如果整天spoonfeed,不会学到东西

[ 本帖最后由 bullbull 于 22-10-2008 03: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8 03: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1# 过路客 的帖子

几位大大,小弟路过这里,小小做个心得报告
其实你们主要的争议,是在于货币的贬值的定义吧?
petertan的观点角度是从美元兑换其他货币并没有发生因为大量发行美元所应该导致的贬值

而过路客的观点角度是即使兑换率没有太大的转变,可是基本上每一美元的购买能力已经大幅度下滑,而其他货币由于和美元的兑换率没有上升,而导致其他货币的购买能力也跟随美元下滑

这两个观点是相辅相成的

至于所谓的美元的霸主地位,所要表达的,其实是当美元的购买能力下滑了,可是全世界却不得不跟随他下滑。进而把美国的通膨“出口”到全世界。

美国已经是世界最大,最厉害的“通膨”出口国

小弟的角度去观看两位的帖子,看起来不像争议,反而像互相补充
把一幅拼图给彻了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0-2008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没什么留意过路客和PeterTan兄的讨论 (请原谅我没在过路客的名字后放上兄,因为放上去会有很怪的意思)。

货币贬值和增值,短期来说可能有很多因素,长期来说还是各国的国力所决定。例如我国和Singapore。我国和Singapore在独立时应该是1马币兑换2坡币,那时很多新山人去Singapore买东西呢。现在?1坡币兑换2.3马币,变成是Singapore人去新山买东西。坡币相对马币增值,这可是因为我国增加货币量的关系?我想不是吧,应该是Singapore的国力大增的关系。

很多人说美国不好不好。。。其实美国还是经济大国。世界霸主要靠国力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是全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所以一直由她控制世界的次序。多数国家的储备是美元资产,一旦美元大幅度贬值,很多国家也许会破产,而且还会惨过美国。。。

欧盟要成为世界霸主?算了吧,她自己的问题也不少。。。我个人比较相信在将来的世界是美国还是大国,可是国力和影响力渐渐减少;美国变弱,欧盟相对来说影响力会增加;Russia和中国虽然也有不少问题,但如果顺利的话,也会慢慢强大。这过程不会很快完成,可能需要好几代的时间。。。密切注意中国,可是也不要看小美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0-2008 06: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



各國救經濟 降息撒錢統統來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二十三日電】
2008.10.24 02:06 am
紐西蘭央行23日以經濟前景黯淡為由宣布調降利率,一口氣降息4碼至6.5%,並暗示未來還有降息空間。圖為紐元紙鈔樣式。
彭博資訊
金融危機尚未解除,各國政府目前重心已轉移到防止經濟陷入衰退。各國以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雙管齊下的手段搶救經濟,除不斷丟出振興經濟措施外,也相繼祭出降息手段。紐西蘭和瑞典兩國央行23日均以經濟前景黯淡為由宣布降利率,並暗示可能繼續降息。 紐西蘭準備銀行(央行)23日降息4碼至6.5%,降幅是該行1999年3月採官方現金利率(OCR)為基準利率以來最大。央行總裁巴勒德並暗示可能繼續降息,只是降幅不會像這次這麼大。該行9月已降息2碼。巴勒德在聲明中表示,當前金融市場動盪,加上全球經濟成長前景惡化,是促成此次降息決策的一大關鍵。 瑞典央行23日也宣布降息2碼,基準利率成為3.75%,為兩周內第二度降息。該行並在聲明中表示,接下來半年內需要再降息2碼。 瑞典央行表示,降息的目的是減輕金融危機對經濟的衝擊。該行強調金融危機自9月中開始惡化,並坦承「如今已明顯影響瑞典的經濟發展」,導致就業市場疲軟,通膨減緩。 降息能降低市場取得資金的成本,有助於帶動投資、刺激經濟發展。為提振景氣,各國目前普遍採用的另一個措施,就是大幅增加預算,繼續端出一個又一個振興經濟方案。 例如美國打算提出第二套刺激經濟方案,日本下周也可望跟進,英國下個月將加速對房市、能源和小企業的支出,德國考慮退稅。泰國則表示可能放寬財政政策。 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 Economics)首席國際經濟學家傑索普表示,現階段政府的財政政策可能比央行的貨幣政策更有效力。金融體系凍結時,降息的效應較小,效果也不會立即顯現。 傑索普同時提到,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政府也比較不會遇到阻力。他也預測,接下來這一年擴大運用自由裁量的財政政策,會成為全球的重要議題。 但經濟學家警告,若政府毫無限制的舉債下去,長期而言勢必會受到市場懲罰。荷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德認為,預算赤字最高的國家未來對投資人大概就沒有吸引力。他估計,在富裕國家中,芬蘭、瑞典、盧森堡和紐西蘭最有本錢增加預算,美國、英國和日本的籌碼最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0-2008 07: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oollly 于 30-9-2008 11:15 PM 发表
在过去,传统经济学和历史告诉我们,经济中的斗争,要么是大有钱人和大有钱人斗争,要么就是贫穷阶级和富有阶级的斗争.要么就是穷人和穷人的斗争.
不过今天在发生的和过去完全不同.
这是一场针对所有阶级的全面金融战争 ...

香港有句彦语
---几只大象打架,脚下的蚂蚁先死,
---过后其他的树林的大动物,就鸡飞狗走的逃难去。。。(这句,我自已骈下去的

转贴---
金融危機的殘酷現實 -- 多少人命因而不保
2008/10/25 00:03 鉅亨網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綜合外電】 這波金融危機的殘酷現實,不在於小市民的生意做 不下去,或眾人的退休金付諸流水,也不在失業率直直 上升。可怕的是,多少人命將因而不保。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自從食品價格開始上漲以來, 已有逾一億人墜入了貧窮,高達20億人瀕臨災難邊緣。 全球有近半數人口,每日生活費不足2.50美元。每年有 數百萬人因飢荒而餓死,逾10億人缺乏乾淨用水。
由於人口不斷成長,自然資源逐漸減少,食品與服 務消費價格持續上漲,這些數據還將大幅上升。
所以,隨著股市下挫,世界經濟轉弱,別忘了,這 不只是財產的損失,還有多少的人命因而煙消。
逐漸地,並非遙遠國度的子民才會遭遇這類極度的 艱辛與困苦。印第安那州的失業率已使得兒童貧窮率自 2000年以來上升了29%。
美國與全世界的貧富差距都達到了創記錄水平,後 果可能嚴重。
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OECD)本周公布,全世界的貧 富差距,均有愈益擴大的趨勢,而美國則經歷著最大的 貧富差距。
由於美國正經歷著史上最大的貧富差距,經濟若進 一步惡化,就會讓更多人墮入貧困的深淵。這也就是迅 速解決經濟危機,無比重要的原因。
富裕國家正大力挽救纏擾全球的經濟困境,一項緊 急經濟高峰會已經召開,倉促的措施也已開展,各式的 干預更已如火如荼進行著。
已開發國家都了解,由於金融工具高度牽連,各國 彼此的經濟早已密不可分。當一個國家出了問題,其他 國家也難置身事外,由近幾日遙遠的中國與韓國情況, 便可略知一二。
另外一塊牽連的領域,近來尚未多所著墨:新興市 場。新興市場的成長,係依賴較大經濟體的強勢,其依 賴程度較大型經濟體彼此依賴的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
資本市場的潰敗,這些國家尚未完全感受到,只等 他們賴以成長的動能停止流入,才得以充份身受。
這波經濟悲劇帶來了三項惡果:兒童食物因而匱乏 ,用水因而中斷,眾多人因而陷入了絕望。
美國有必要負責解決全球經濟危機,理由不僅在於 維持所習慣的生活水平,更在於讓眾人持續存活下去。
今日,甚至明日,所面臨的經濟危機,已不僅是數 據而已。市場價值每減少一些,便有多少生命亦隨之消 逝。
市場與生命的關係固然難以量化,但大家都該了解 ,目前市場每日的挫跌,都衝擊多少人的生與死。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10-2008 08: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真的是
一场全面金融战和权力主导战。。

亚欧峰会聚焦金融海啸 中国携世界跳出深渊
2008年10月24日 11:09凤凰网专稿【 】 【打印
姜声扬:为期两天的亚欧峰会开幕,将重点商讨金融海啸的对策,无论能否从中达成协议,中国的国际地位势将有所变化,我们请朱先生继续为我们分析。
朱先生,我们看到美国白宫发言人佩里诺表示,希望这次亚欧峰会能够在金融海啸这个议题下面,能够有所突破,并且她还高度评价了中国在这场危机当中扮演了稳定性的一个角色,您如何评价?
亚欧峰会中国地位更具建设性
朱文晖:就这次危机其实我们可以把它和10年前东南亚金融风暴做一个对比,因为都出问题了嘛,出问题之后就看没出问题的大个子,当时中国是没出问题,但是我们是周围出问题,全世界其他问题还挺好的,特别是美国还在最高峰的时候,所以那个时候中国就做了一个承诺,不贬值。
不贬值表面上看中国是吃了一次亏,但其实是救人又救己,所以你其实三年之后,中国因为它是稳定的,不贬值也是帮助稳定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因为一贬值可能就乱了,对不对?等三年之后我们再出来的时候,就发现他们也稳定下来了,那中国的实力就上了一大截。
所以到了今天这个就比当时那个效益要放大很多了,因为现在全世界都有问题了,都在看中国。包括印度,说印度的神话也不在了,也是股价、楼价狂泄,都在看中国,因为中国不但它的经济还维持着一个增长速度,就是刚才说的,虽然是9%,但是还是挺高的,出口也比较正常,关键它拿着大把的银子在手上,拿了那么多的美元外汇在手上,它怎么办?它自己怎么办?它对别人怎么办?大家都非常关心它的一举一动。
姜声扬:不贬值?
朱文晖:对,肯定是不贬值,现在肯定是不贬值,然后它去救谁?它怎么救?它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所以这次这个亚欧峰会这个时间点,也是恰好就碰上了,原来可能是讨论别的议题,这次就说首要议题就是金融危机和协助怎么样去稳定这个市场。
而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一个意识形态的,所以刚才这个美国它就表态,中国起了很稳定的作用,因为欧洲人现在倾向于批评这是美国人搞出来的,连累大家都遭殃,特别是华尔街的人搞出来的。所以本来说我们这个欧洲大陆是很保守的,原来开亚欧峰会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把美国放在一边,现在开了,而且是在中国这个时候开,它有赋有了一些比较敏感的这种政治地位。
但是就是说从中国的情况来看,中国在整个国际的战略当中,它总是秉承一种中立的态度,总是不偏不倚的,所以其实我们看到像这次那么多的40多个元首过来,应该是北京继奥运之后的又一次盛会。
姜声扬:的确。
朱文晖:那么这个盛会够和中国奥运拿了金牌第一好像也有一点类比性,就是一个强国正在崛起,它的一举一动它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它自己也非常的谨慎。同时它自己对自己的实力评估和外界对它的实力评估,是不一样的,它自己对自己的问题的评估,和外界它的评估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想我们是更多要进行这种对比,还有这个冷静的观察,然后同时今天做的事情,不但要看到现在短期的后果,而且是一定要为长远做准备。所以我们觉得在今天这个结骨眼上,我们可以把目光放长一点,假设2020年,我们回过头来看,今天在北京做了什么决定,那些决定是对的还是错的?
就跟我们今天改革开放30周年去审视,78年做了什么决定、82年做了什么决定、92年做了什么决定、98年做了什么决定一样。所以我觉得现在其实中国的领导人这个担子非常重。
姜声扬:好,我们希望中国自国际低位在升起的同时,能够做出一个正确、长远的决定,来带动全球从金融海啸深渊里头跳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08 08: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姜声扬:稍早前我们谈到当代资本主义有退化、全球化、异化,这三“化”究竟造成许多国家出现一个什么样的趋势?我们请石先生继续为我们分析。石先生,我们看到在这三“化”之下,现在很多欧美国家出现了一个向左转的趋势,您如何观察?
全球下一步:向左走?向右走?
石齐平:应该这么去理解,就是刚才不是讲了,欧美国家现在发现到这个市场本身并不是完善的,所以它政府做了很多的介入,这个是向左转。另外这个私有化他也觉得好像有点问题,起码银行好像是必须要加以更多的监督,干脆就直接介入,这也是一个向左转。
我觉得历史实在很吊诡,当这些原本向右走的这些国家,市场经济向左转的时候,其实在过去不短的一段时间,二、三十年中,原本向左走的那些国家其实在向右转了。比方说你都知道我在讲什么,中国大陆就开始向右转了,改革开放就向右转了,向市场经济、向私有制过渡,然后就带动了前苏联到现在俄罗斯也是在向右转,东欧这些国家也是在向右转。所以这是非常有趣的,原本向左都的向右转,原本向右走的向左转,殊途同归。
姜声扬:那我们看到这么有趣的一个趋势,您怎么解读呢?
石齐平:我觉得这样子,可以分三方面来讲,其实一个国家究竟采取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或者它怎么去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制于它的时空大环境的。就举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当年提出社会主义,他有他的时代背景的,他的时代背景就是针对十八、十九世纪那个时候的工业革命再加上资本主义。请注意,这个资本主义就是我刚才前面讲的早期的资本主义,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
因此在这个资本主义之下就产生了马克思所讲的剥削,必须承认是有剥削,弱势者被强势者所剥削,资本家剥削劳工,地主剥削农民。你看到美国,美国还剥削黑奴呢,美国还剥削印第安人呢,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资本主义国家剥削那些后进的弱势国家,这就是全世界都充满了,不但一个国家之内,全球都充满了不公平、不正义。
这个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的、人文主义的马克思是绝对不能忍受的,所以他提出了一个标榜社会公平跟社会正义的社会主义,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一个矫正。而且我要指出,在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公平跟社会正义的时候,他其实并没有主张后来被大家认为是属于社会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成分的公有制。
姜声扬:这不是他的。
石齐平:应该是后面的慢慢发展出来的,这是第一部分。然后我们再谈到刚才的美国,你回想一下美国在过去200多年前,这么多人从欧洲渡海到这个新大陆去开荒。这一片海阔天空,它哪需要去对产权做限制呢?你到哪里去这个地就是你的,它需要强调的一个体制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他的私产前,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发挥他的智慧跟努力。
姜声扬:只要你努力。
石齐平:只要努力,你就可以开创出你一片天地,这就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
姜声扬:美国梦。
石齐平:当然,它这边还需要有新教伦理,对不对?要强调勤奋,要强调节欲、道德等等的,这是当时的美国资本主义很好的一面,所以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在美国今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后我们再看看中国,中国以前就不谈了,5000年历史就不谈了,到了1949年所谓的新中国,毛泽东建立新中国之后,当时看到新中国是5000年留下来的土地,这个土地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加在减少。
按照我们一般的了解,父传子、子传孙、孙传曾孙,一个传两个、两个传四个、四个传八个,传了几十年、几百年之后,这个土地越传越小,越传越小你就不可能规模的使用。那你说要买卖一个土地说不定要盖几十个章还说不定,有的时候这个章都找不到,这个土地就荒废在那里了。
所以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虽然毛泽东他基本上在思想意识形态当中是马克思那边一路过来的,但是在中国的现实上也有他的一个现实的需要性,所以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就必须要先收归国有,然后再重新好好的运用。但是中国大陆在那个时候,也进入了两个误区,那就是它进入到了过多的干预市场,走上了一个纯粹的计划经济。
同时它又把这个土地的公有扩散到所有财产的公有上面去了,这又造成了一个积极性的萎缩,所以中国大陆也走了一条歪路,这歪路一直到1979年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阻隔30年,才开始重新矫正,又重新开始往右走了,搞市场经济,然后逐步向私有化过渡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今天进入到的误区,是它忘记了它过去曾经有过的,对市场有必要的一个监督,同时还有道德基础,所以它现在向左走,中国大陆现在向右走,所以其实每一个体制都有它一种自我矫正,根据它不同的时间。
所以最好的经济体制实际上就取决于你究竟对市场经济干预到什么地步是最好的,你这个产权它的分际,公有制跟私有制分际,到底怎么处理最好,这就是一个体制最需要考究的地方,也是我们今天最需要去学的一门重要的经济政治课。
姜声扬:所以照您的意思就是说,无论社会主义向右转还是资本主义向左转,都是一个体制的自我修正,对吧?
石齐平:对,如果自我修正的好就是好,我记得以前邓小平讲过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够抓耗子的就是好猫。好,今天套用在这边,不管你是姓“社”还是姓“资”,套过来就是不管你是“社猫”还是“资猫”,只要能够确保效率跟公平正义的,就是好的经济体制,就是好猫。
姜声扬:好,我们希望无论向左转还是向右转,只要是做个好猫的话,能够早日让我们的金融海啸平复,让整个经济秩序恢复到一个有规律的道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08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时报:金融危机撕下了谁的外衣?
2008年10月26日 12:31中国新闻网【 】 【打印
10月1日最新公布的美国AP-GfK民调结果显示,八成美国人担心金融危机将直接影响到工作、家庭财富、退休养老、子女前途等。超过50%的受访者担心,由于家庭财富缩水自己将不得不推迟退休年龄;从长期看自己房屋的价值将缩水。近1/3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可能令自己职位不保。80%的受访者认为,不断高企的国家债务将给自己的儿孙辈带来更大压力。图为华尔街前忧心忡忡的市民。 中新社发 贾国荣 摄
中新网10月26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10月24日刊登署名文章指出,面对这场193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的硬实力国力大损,而支撑它称霸全球的软实力也已宣告破产。文章摘要如下:
中国有句名言:图穷匕首见。是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也可以说一个人、一个国家、一种制度,在危难之时或最后关头往往会撕下外表华丽的外衣或温情脉脉的伪装而展现其真实的一面。这句话用在身处百年一遇金融危机的美国来说,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美国向来以民主卫士自诩,不仅对自己的民主制度推崇备至,而且把它当做包治百病的良药,全球硬性推销。然而,这场金融危机就先把美国民主的外衣撕掉了。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布什政府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并为了使这个方案能够在议会通过,软硬兼施。先是财长保尔森向众议院女议长佩洛西下跪,乞求支持。面对一项涉及金额巨大,风险极高、争议极大的提案,保尔森不是通过美国自豪的民主程序去讨论,不是通过细致的咨询来解除议员的疑虑,而是诉诸这种非理性、做贱自我人格的方式来“公关”。如果保尔森是软的一手的话,布什则是硬币的另一面。在众议院投票前,他发表电视讲话,语带威胁的声称如果国会不尽快批准该方案,美国就可能面临一场“持久且痛苦的经济衰退”。而当众议院第一次否决第二次投票前夕,布什就完全什么也不顾了,对国会完全是命令式的最后通牒:众议院必须通过!果然,在布什的高压下,这个方案顺利过关。而代价除了匆忙通过的救助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也包括美国长期包装的民主外衣。
美国是自由经济的信奉者,相信市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反对政府干预。而且以这种理念来教导和指导全球的经济体。上世纪八十年代拉美发生经济危机,九十年代东南亚经济危机,美国开的都是这样的药方并当做提供援助的条件。而当香港特区政府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全力救市,遭到美国的强力批评,指违背自由经济原则,长远必将损害香港经济和其自由度。然而,当金融危机袭击美国的时候,这个外衣突然不见了。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另一个美国,是一个不惜自己打自己嘴巴积极采用行政和国有化手段强力救市的国家,甚至以爱国的名义强迫9家主要银行接受政府入股—尽管有的银行此时并不需要政府的资金,要各银行必须为国家着想,向政府出售部分股份。而且银行在政府入股后,未经政府批准,不得提高股息,亦不可为高层提供新的退休计划。由于财长保尔森的态度非常强硬,各大银行在政府入股一事上毫无讨价还价余地。这种双重标准,举世哗然。
美国向来号称民治民有民享,仿佛是全国各裔人民的代表。然而,这场金融危机,却再次揭穿了美国的漂亮说词。这场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美国的自由经济制度本身,而肇事者却是华尔街疯狂逐利成性的各大投机银行和财团。它们通过包装漂亮的“毒债券”,牟取暴利,而将巨大的风险带给全国甚至全球。然而,当危机最终出现时,美国政府并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没有进行惩罚,而且无视因此受困亟待救助的众多美国普通民众,却在债台已经高筑的严峻情况下,再次以发行巨额国债的方式对危机的始作俑者进行救助。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被救助的财团,比如美国最大的保险业国际集团(AIG),即使在这个时刻,不是好好反思,共渡时艰,而居然拿着以国家名义用于解决危机的纳税人的钱,全体高管去加利福尼亚州豪华海滩度假胜地疗养,花费超过44万美元。这发生在AIG集团获政府提供的850亿美元“救命钱”不过几天之后。不啻是给布什政府的救助政策打了一记耳光,更戳穿美国“民治民有民享”的虚伪外衣。
发生在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迅速的走出国门,毒害全球。冷战时美国的盟友、现在的北约成员冰岛成为第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个人口仅三十万人的北欧小国,欠外债高达350亿英镑,国家为此破产。然而,可以为外出度假的AIG公司提供850亿美元援助的美国政府却视若无睹,见死不救。美国的铁杆盟友、深受影响的英国落井下石,居然动用反恐法,冻结了冰岛在英国的全部资产。颇具讽刺意味的倒是刚刚被美国贴上专制和独裁标签的俄罗斯,伸出了援手,承诺提供 40亿欧元的援助。最后需要补充一点的是,美国政府之所以对投资公司雷曼兄弟网开一面,任其破产,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财产持有者主要是美国以外的投资者!
面对这场193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国际上普遍的观点是将导致全球的大洗牌。显然,美国在这场危机中,不仅它的硬实力国力大损,而支撑它称霸全球的软实力也已宣告破产。我们相信,美国将再也无法以“自由经济”、“民主”、“民治民有民享”等漂亮的词藻来忽悠世界和美国人民了。(巴黎宋鲁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08 10: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战争,看来是刚开始了
只看谁能坚持到底----

转贴----

刘爽:韩国为何老躲不过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27日 08:32全景网-证券时报【 】 【打印
此轮发源于美国的金融海啸,亚洲同样无法免遭波及,而作为金融体制最为开放的韩国更是首当其冲。
韩国政府于2008年10月19日公布了约13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包括为国内银行外债提供担保、向银行和出口商提供资金。近期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非韩元莫属,韩国股市市值也在今年缩水超过40%,仅上周五,韩国股市的一天跌幅就超过了10%。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曾对韩国的金融系统造成沉重地打击。当年9月韩元对美元汇率跌到了韩国至1990年以来的最低点906:1。 1998年经济增长率为-5.8%,为以往45年来最大幅度经济衰退。 1999年韩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所遭受的损失达到了前所未见的14.48万亿韩元。
似乎每次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亚洲最敏感的总是韩国。为什么韩国仍如此敏感?
归根究底,金融体制脆弱是韩国经济系统中最大的问题。短短的10年内,韩国的经济系统就完成了从一个极端跳跃到了另一个极端的过程。 1997年金融风暴爆发前,韩国的官管金融体制与金融监管空白让银行贷款方向和风险都过分集中,也缺乏对风险的应对经验,从而导致在金融危机来袭的时候,实体经济和金融系统都遭受到了全方位地打击。目前的次贷危机带给整个亚洲的影响相对较小,而韩国仍然受到了重创。
这要从金融危机后韩国的金融体制改革说起。 1997年金融风暴过后,韩国总结教训后决定在整治内部金融行业的同时,也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让自由经济为主导,以追求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摆脱本国经济因国家债务问题而受IMF影响的困境。实行自由经济帮助韩国实现了快速复苏地过程。对银行外资控股比例不加控制的开放式经济,吸引了相当程度的外资进入, 也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活力, 使进出口贸易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这也导致了韩国银行系统对外部资金过于依赖, 有对外贸易的企业也对韩币兑美元的汇率更加敏感, 而这也为次贷危机中韩国的损失埋下了伏笔。
次贷危机发生后,许多韩国银行的外方控股股东如汇丰、花旗等都被卷入了这场金融风暴,而韩国市场的高度自由性也为急需资金的国外银行集团提供了套现机会。 2007年年中至2008年年中的一年时间里,韩国市场上累计套现额达到500亿美元左右, 巨额的外资撤出导致韩国的股市市值急剧缩水,韩元在10月9日兑美元的比价也一度跌至1484.9:1。汇率的剧烈变化加重了韩国国内企业的经济负担,也导致了一部分投资外汇期权的机构资金链断裂继而宣告破产。
目前,有些经济评论认为,韩国将会是继冰岛后又一个面临破产的国家。其实韩国银行体系的本国货币存款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而韩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也达2397亿美元, 在国际援助下, 解决由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外资撤离和进出口相关企业的外汇流动性问题似乎并非做不到。
相比韩国, 中国在以往的金融风暴中所受影响较小。 中国政府在经济和金融上监管力度很大, 风险防范意识很强。 在1997年金融风暴期间,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极大程度上制止了国际资金将金融风暴的危机辐射到国内, 稳定了当时亚洲人民的信心。 当这次次贷危机来袭,虽然有部分依赖出口型企业出现困难甚至倒闭, 进出口贸易依赖型企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如韩国一般呈蔓延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国家监管下,外资在中国银行内占股比例受到制约,内部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得到了巩固, 外汇的流入和流出都受到了控制,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金融危机的辐射性。中国国内金融体系却保持了稳固, 可以预见,经济发展虽受影响却仍具备不小的发展潜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2-2-2025 02:56 AM , Processed in 0.12635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