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海神之風

菩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7-2008 09: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3-7-2008 09:02 AM 发表


這一句很大眾化,所以我才公開用嘛,你也不妨是一下,很舒服的咧

我已用到都厌倦了耶~不知几想把它丢掉。。。
你还是继续享受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7-2008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3-7-2008 09:10 AM 发表

我已用到都厌倦了耶~不知几想把它丢掉。。。
你还是继续享受吧~


不是應該熟能生巧的咩?怎麼會厭倦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9: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3-7-2008 09:12 AM 发表


不是應該熟能生巧的咩?怎麼會厭倦呢?

熟到焦了~你的还半生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9: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3-7-2008 09:14 AM 发表

熟到焦了~你的还半生熟吧?


又不是在煮蛋
你的修行像在煮蛋的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3-7-2008 09:15 AM 发表


又不是在煮蛋
你的修行像在煮蛋的咩?

只有煮蛋才会半生熟?
不要暗箭射人哦~不饶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9: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3-7-2008 09:20 AM 发表

只有煮蛋才会半生熟?
不要暗箭射人哦~不饶你。。。。:@


拖回來拖回來。。。走太遠咯。。。不離本心離黎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7-2008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2-7-2008 11:47 PM 发表

哦。。。我以为因为现代就没有菩萨了,看来是我会错意了。

但是为什么有人念佛念经参禅能修波罗蜜呢?有些人念佛念经参禅却修不得菠萝蜜呢?


如果打坐爲了身體的健康,心情的放鬆,
如果念經爲了天神保護,
如果參禪爲了顯示自己的聰明,
那麽,這些了不是在修菩薩道。
波羅蜜的關鍵在於大悲心與菩提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2-7-2008 09:51 PM 发表


不入虎穴,焉得佛子。你应该先深入了解北传大乘佛法才好下定论。


搞不好是,入了虎穴,自己繪聲繪影就草木皆兵把自己嚇到半死不活的跑了出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7-2008 0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佐竹 于 3-7-2008 09:22 AM 发表


拖回來拖回來。。。走太遠咯。。。不離本心離黎泥

不远不远,只有一个圈而已嘛~
不然会赶不上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3-7-2008 01:57 PM 发表

不远不远,只有一个圈而已嘛~
不然会赶不上你的。。。。。

的確不遠,你依然在海神的菩薩帖裡回帖
偷偷告訴你哦,你有菩薩的調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佛国的祝福 于 3-7-2008 01:44 PM 发表


如果打坐爲了身體的健康,心情的放鬆,
如果念經爲了天神保護,
如果參禪爲了顯示自己的聰明,
那麽,這些了不是在修菩薩道。
波羅蜜的關鍵在於大悲心與菩提心。

挂名菩萨有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掛名的修行人也不少,自稱看懂經典的人更多,認為自己可以挑出別人的優缺點的象人山人海一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个"为了"就不对
睡觉要强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太紧张了。

我说的入虎穴,是从历史着手。这应该从印度佛教前宗教思想下手,然后看看如何被佛陀所引用,开创出印度佛教,然后,看看佛陀的思想如何被诠释,迎合了不同的习俗思想而改变。再看看印度佛教如何变化,并且输入中国,再有着更大变化。

以上的是最基本的理论点,要讨论大乘菩萨论,至少都要读到这些。这不是一个小话题,不是我们随便读几本佛教会拿到的书就可以讨论的。

我完全没有批判的成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生包 于 3-7-2008 05:44 PM 发表
各位太紧张了。

我说的入虎穴,是从历史着手。这应该从印度佛教前宗教思想下手,然后看看如何被佛陀所引用,开创出印度佛教,然后,看看佛陀的思想如何被诠释,迎合了不同的习俗思想而改变。再看看印度佛教如何变 ...


要了解菩萨论,做莫要去读印度佛教前宗教思想?

觉得要了解菩萨论,应该从本生经下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5# leessearle2004 的帖子

那是你的看法。。。喜欢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7-2008 06: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ssearle2004 于 3-7-2008 06:41 PM 发表


要了解菩萨论,做莫要去读印度佛教前宗教思想?

觉得要了解菩萨论,应该从本生经下手。

从上帝论入手, 不过要把上帝残暴的那一部份去除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7: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座部中的菩萨是指还未成佛的佛陀,而大乘中的菩萨也是以此为基础。

花生包,佛教以前的印度宗教思想,有菩萨的概念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7-2008 07: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ssearle2004 于 3-7-2008 07:09 PM 发表
上座部中的菩萨是指还未成佛的佛陀,而大乘中的菩萨也是以此为基础。

花生包,佛教以前的印度宗教思想,有菩萨的概念吗?


我还在读着,无法给个答案。从佛教之前的印度各种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宗教源头。菩萨思想也只是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无论是上座部中的菩萨,还是大乘中的菩萨,我们应该要理解的是,为何这种思想会开展出来。

很多人会误解地以为印度在佛教之前的宗教思想是属于黑暗愚痴的纯粹上帝论,这个看法太狭隘了。稍微去理解一下印度宗教史,才会明白,佛陀为何会取这舍那,为何会选择轮回说,却不选择其他梵天论而开展缘起论。要对佛教有透彻的理解,不能不对印度思想下苦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7-2008 0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菩萨道哪么伟大,哪么佛陀十大弟子怎么不去修菩萨道呢?
佛陀应该更鼓励他们去做菩萨....

无论如何,祝大家修行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6-2024 07:56 PM , Processed in 0.06204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