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還要修什麼法呢?你們怎麼解!當然弟子寫信來問:他說,佛法是空的,所以不用修法?可是他又想到師尊每天下午四點都在真佛密苑裡帶大家同修,每一個都是在修法,師尊本身也都在修法,為什麼這個弟子叫大家通通不要修法呢?
這當中一定有矛盾的地方,就是理障,智慧上的障礙。我在信上給他說明:成佛的,可以不必修法;未到成佛境界的,還是要修法。你真正悟入空性,可以不必修法;你還沒有悟入空性的,還是要修法。我的回答就是這樣子。
你確實已經悟入空性,你可以不必修法。你知道這佛相也是空的,到處都有佛;你可以屁股對著佛相禮拜,不用說一定要面孔朝著佛,朝著壇城禮拜;你背著佛向外面禮拜,我甚至不對著佛禮拜;我對著廁所的馬桶禮拜。(師尊笑!)真正悟入空性的,你怎麼樣子禮拜都對的,你對著馬桶禮拜也是對的。佛啊!在馬桶裡面,不一定在密壇裡面,東南西北方,通通都有佛,這是真正悟入空性。但是在你還沒有真正悟入空性的時候,你還要依照次第去修法的,因為你修到最後,真正得悟了,你不能叫所有的弟子,沒悟入空性的,通通不必修法。
你知道嗎?一個佛啊!做任何事情,祂都是清淨的,祂是完全清淨的。祂知道任何事都是空,知道任何事都是清淨,祂真正活清淨裡面,心性完全是清淨的,但是祂要隨順所有眾生,行一切事,以祂的大智慧來引導所有的眾生,走正確修行的道路;所以祂把每一件事情都轉化為清淨的,這樣子的人才可以不必修法。
你能不能唱歌的時候也入定?你能不能跳舞的時候也入定?你能不能喝酒的時候也在定中?祂任何事都是定、定、定。祂可以去拉斯維加斯,可以玩吃角子老虎、祂可以玩廿一點、祂可以玩輪盤,什麼祂都可以玩的。但是祂在玩當中也是定,你能不能做到?你能做到話,你可以必修法;你做不到的話,你還是要修法。
例如:你在舞蹈的時候啊!你隨著這個韻律,隨性去發揮,但是不管怎麼樣子,你的心都是不亂,都是在定中。能夠這樣的話,你就以舞,這就是講定。今天你已經修出禪定中的最高智慧來了,你悟到空性,定於空,你身心在虛空之中,你可以不必修法。但是你跑到各個分堂,叫所有的弟子通通不用修法的話,他們會通通變成凡夫。
這樣講,不知道你們清楚沒有?當你的定力還不夠的時候,就是要靠修法,靠禪定來悟出那個空性。所以那個弟子說,佛法是空的,這一句話並沒有錯,但去修法,去悟這個空,所以孫悟空叫做悟空。
孫悟空,孫行者;為什麼唐僧給祂取名叫悟空,就是叫祂悟入空性。但是祂是一隻猿猴,心不定,經常都做錯事情,所以師父要祂悟空。你必須要進入定,去悟空,那麼你要定,一定要靠修法,你沒有修法,不能悟空。那麼悟了空就可以不必修法,就是要教你這樣子的。
所以,「心猿意馬」的心猿就是指祂,孫悟空。因為祂亂蹦亂跳,心永遠跟猿猴一樣,不會停止的,那你就是要悟空,你就是要修行一直達到悟空的境界。這是師父給祂取悟空這個名字的由來。那麼我們人心猿意馬的時候啊!要用種種的方法去修,就是靠我們的修法,這個就是一種理障,這是一種智慧上的障礙。大家要了解這些事情。
另外理障,還要深入這個智慧裡面,才能夠懂得很多的。在聊齋誌異裡有一篇「人皮」,也有拍過電影,不知道你們看過沒有?「人皮」,就是皮相,她是逃出來的。那個書生心生同情就帶她回家,兩個人相處在一起,就產生感情。有一天,這個書生碰到一個有修行的道長,一看他的臉就說:唉呀!你這個印堂發黑、臉帶邪氣,怎麼搞得?你碰到了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他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照實說。道長說:難怪了,那是妖怪。
書生說,不會啊!她長得閉月羞花之貌,而且很溫柔、很體貼的。道長說你不信,可以偷偷回去,不要讓她知道,你去看啊!然後那書生就回去了。結果看到那個妖怪拿著一張撕下來的人皮。那張皮很漂亮:杏眼,櫻桃嘴,鴨蛋臉,柳月眉啊!她拿起來在那邊玩。旁邊那妖怪啊!長得黑漆漆的。(師尊笑!)頭髮像雜草。青眼,朝天鼻,獠牙,根本就是一個羅叉,渾身還發出怪味。她吱吱叫說:再過幾天啊!就要把那個書生吃掉了。然後,她跳了一下說,唉呀!書生快要回來了。她就趕快把那張皮從腳穿上,一穿好,哇!又變成天仙美女。
聊齋裡面寫這個「人皮」,它是在警告眾生,不要只看外面那個相。說這個「所知障」啊!理障啊!我們眾生啊!都是很重要這個表相的,很容易被表相迷惑了。外面的都粉飾的很漂亮,重要的是裡面的部分。這個「人皮」它就是講,你不要以為家裡面有美嬌娘,其實是夜叉啊!跟你一起睡的正是羅剎。(師尊笑!)
家裡的美嬌娘啊!其實都是殺人的羅剎。唉呀!小心一點,很恐怖的,回去把她的心看一看。對不對!所以這也是一個理障,因為眾生啊!都是被表面上所迷惑,你要深入到最深的意識,你所見的真實相,你能夠明白的話就不會有「所知障」,這個「理障」也就會消除。
像小乘執著佛法,不知道空性;但是也不能以空性來誹謗佛法,不可以的,雙方必要圓融。基礎上,你要從佛法去修,你悟出空性,才可以捨棄佛法;不能用佛法執著佛法,也不能以空性來誹謗佛法。這個都是一種「理障」,好像大乘批評小乘,這個就是在誹謗佛法的基礎;那麼小乘來批評大乘,那是誹謗空性。都是不對的,所以我們修行啊!要以小乘為基礎,以大乘為目標,以小乘基礎去修,應該是這樣子的。
所以在修行,沒有錯,佛法是空,但是不可以叫人家不要修法,修法是一個基礎,悟出空性,捨棄修法,是有阻礙正知見的。
那麼事障,剛才已講啦!凡夫!就是兩種障礙都沒有除。今天我們這些真佛宗的弟子,也有很多是兩種障礙都沒有除,一個是理障、一個是事障。那麼煩惱除了,但是你真正的佛理還沒有到最高的無上智慧,就是成就聲聞,緣覺,阿羅漢。你能夠真正得到菩薩,就是理、事二障通通都除了。
那麼你要知道,要選擇好的老師,你才能夠遇到大善知識,才能夠頓悟;遇到小善知識,只能夠成就小乘;你遇到不好的師父呢?他是教你不能究竟的這些東西,只是教你求世間的福份。好像你們做善事,大家說好!我出錢。出錢就是佛法,出錢是不是佛法?是佛法,人天善果,有為的善業。當然是有為的啦!我想要出錢,得到好的名聲;出錢我得到好的福報,再收回來,這個是有為的善業。
像現在社會上很多做善事的慈善機關,功德會啊!你出錢的人得到有為的善業,希望得到好的名聲,好的回報,這個都是有為的善業,生在人天。生在好的人間跟天上界,這個不能得道啊!佛陀也有講到哦!這個是有為的善業,有為的善業,不能成就佛果的,只能夠到人天。那麼你做無為的善業,就可以,你可以施捨、佈施,但是你一切都要無所求,我不求名聲,也不求回報,這才是無為的善業,這個是好的。這個叫「三輪體空」:無施者,無受者;沒有佈施的人,也沒有接受佈施的,也沒有什麼善惡因緣,緣也是空。這個叫「三輪體空」,這個才能夠成就出世的大業,其他的都不是的。
那你遇到外道種性的,不能夠教你真正的佛法,你也就是只能這樣子。心外求法,這叫做五性差別跟兩種障礙。今天就談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及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首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彌勒汝當知,一切諸眾生,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欲故,角落於生死,若能斷憎愛,及與貪嗔痴,不因差別性,皆得成佛道。二障永消滅,求師得正悟,隨順菩提願,依止大涅槃。十方諸菩薩,皆以大悲願,示現入生死。現在修行者,及末世眾生,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我們先讀一段經文。『善男子,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及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無始清淨願力。若諸末世一切眾生,於大圓覺,起增上心,當發菩薩清淨大願,應作是言:願我今者住佛圓覺,求善知識,莫值外首及與二乘,依願修行,漸斷諸障,障盡願滿,便登解脫清淨法殿,證大圓覺,妙莊嚴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彌勒汝當知,一切諸眾生,不得大解脫,皆由貪欲故,角落於生死,若能斷憎愛,及與貪嗔痴,不因差別性,皆得成佛道。二障永消滅,求師得正悟,隨順菩提願,依止大涅槃。十方諸菩薩,皆以大悲願,示現入生死。現在修行者,及末世眾生,勤斷諸愛見,便歸大圓覺。』
這一章經文已經把它唸完。彌勒菩薩所提出來的問題,佛陀給祂的解答,我們今天做一個總結。
第一個,輪迴是因為有愛欲的緣故,才有六道輪迴,這是第一點。因為有貪,有愛,有欲望,才有輪迴。
第二個,輪迴是眾生出生的現象啊!其生死現象:有卵生,有胎生,有濕生,有化生。
第三個,這所有的障礙,有二:一個是理障,一個是事障。
那麼在圓滿心智方面哪,眾生的心智有五種修行等差的分別。那麼,第一種,就是凡夫的個性。第二種,是小乘的個性。第三種,是大乘的個性。第四種,是不定性。第五種,是外道種性。
那麼菩薩呢?祂們示現在娑婆世界,是因為慈悲六道眾生,倒裝出生在娑婆世界,也是為了祂本身的願而來。祂跟所有的眾生,同處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示現種種的方便方法去渡化眾生,這個就是菩薩。
菩薩為什麼在娑婆世界出現呢?最主要兩個字:慈悲。祂因為是慈悲眾生,那麼要斷六道輪迴,唯一的方法,就是要不執著貪愛、欲望,就可以斷六道輪迴。那麼有形的,這個善事,也一樣在六道輪迴裡面。因為那只是增上善果,算是一種善業,只有無為的善業,才能夠了斷輪迴。這就是彌勒菩薩這一章當中所提出的問題。那麼佛陀也在這一章當中,回答彌勒菩薩的種種問題。
我覺得在這一章當中有一點很重要:在這個娑婆世界當中,把「人」束縛最緊的,其實佛陀已經提出來,把人綁得很緊沒有辦法去解脫的還是一個字,就是一個「愛」欲。你能夠解脫這個束縛,不執著這個「愛欲」的話,才算是真正的解脫,這個是最難。
有很多行者住深山去逃避,把自己閉關起來也是一種逃避。住喜馬拉雅山,也是一種逃避,他最主要就是要斷這個愛欲。
但是一個行者,他心能夠真正定了以後就會不執不惑,不管他住在深山,或者是在城市裡面,他都能夠定,這樣子的話,才算是真正的解脫。所以有一句話講,小隱,隱於山,小的隱居住在深山;大隱隱於市,大的隱居是住在城市當中。
見惑而不惑,見到迷惑而不被迷惑,才是真正的解脫。有些人講說,眼不見為淨;你眼睛沒有看到,才算是清淨的;眼不見為淨,但是眼見呢?眼見就不淨,那這樣子不算是真正的解脫。大隱啊!就是隱於市,小隱是隱於山。
你剛剛開始修行的時候,當然是要由小隱開始,先眼不見淨,修到你真正能夠定了,眼見也是淨了,才算是真解脫。所以說,眼不見為淨,但是眼見就不淨了,那個就不算是解脫。
那麼,世界上最大的束縛,就是貪欲。記得我自己年輕的時候,我是寫詩的,寫詩需要一些靈感,靈感從那裡來?我今天看報紙,上面有一篇寫到詩人,其實詩人寫詩的靈感,還是發乎情,有情才能寫詩,音樂也是一樣的。音樂啊!也是發乎於情,才能夠彈出美妙的音樂。你看我們今天那些流行歌曲,那些藝術歌曲,其實裡面都摻有「情」的成份,來引發你的情;以他的歌聲的情,來引發你的情,會產生共鳴的。假如音樂是無情之物,你聽了麻木不仁,沒有什麼感覺,你不會產生共鳴的。
藝術也是一樣,這些畫畫啊!你要發乎於情,你才畫出東西來的,裡面才有神。有情的東西啊!就覺得很美妙,感情這東西,根本把人束縛的很緊。我年輕的時候,當然有談過戀愛,當時寫詩就覺得,假如我失戀的話,我一定會寫出能夠轟動全世界這種詩出來,假如我失戀的話。
因為這樣子一逼會很悲傷啊!很煩惱啊!這個少年的煩惱,他一定會寫出很美妙的詩,現代詩。當初有這種想法,唉!到最後果然失戀了。有一首台語歌:明知失戀最痛苦,偏偏走到失戀的路。事實上跟你想像的,根本完全都不一樣。你失戀的時候啊!能夠寫很好的詩出來,轟動全世界啊!原來失戀的時候,什麼事都不能做,(師尊笑!)真的什麼都不能做的。我站在公共汽車站牌那裡啊!我本來是想回家的,我站在那裡,車子一班一班過去了,我都沒有上車。(笑)
為什麼沒有上車呢?因為我那時連公車的號碼都看不清楚,那個公車來了,我視若無睹,又看著一部一部車子飛過去,我都不曉得怎麼上車,連我回家要坐那一號公共汽車都忘了,就站在站牌底下魂不守舍,那個魂不知道到那裡去了。看到車子一部一部從這過去,別人都上車,連車掌下來要拿我的車票,我都忘了拿車票給人家,我也不知我回家的公車是幾號?再來有一種感覺,天地顛倒,我不知道在做什麼?天跟地以顛倒過來,好像地就變成天,天就變成地,人呢?神魂就整個通通倒過來。
我不知道自己做麼事情,你說還能夠寫東西嗎?感情的束縛力量,把人綁得那麼緊,真是太厲害了。所以你不要以為失戀很輕鬆的,其實是很痛苦的!你晚上會睡不著的,你頭惱根本在那邊旋轉,在那邊打轉。我知道,有些女生受一點刺激,她整個晚上都在哭。
男生是英雄有淚不輕彈,對不對,只因未到傷心處;女生很喜歡落淚的,她假如是受到刺激或者失戀會天天哭的,兩個眼睛腫得跟胡桃一樣,這是很麻煩的事情。
今天眾生的苦惱啊!當然每個人所迷的是不同的:有的人迷於事業,有的人迷於金錢,有的人迷於名,有的人迷於色,這都是貪,這一切都是屬於貪愛。但是在感情上的束縛,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情,你從年輕一直到老,都可能遭遇到的。
我不相信,到了六十幾歲啊!七十幾歲啊!就不會怎麼樣,或者八十幾歲就不會怎麼樣。我認為八十幾歲了,應該不可能了吧!我記得日本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關於他自殺身亡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明的說法,高處不勝寒。他已經得到諾貝爾獎,他的作品再無法超越以前的作品,或者是他的作品已經到了最高峰,沒有辦法再超越的時候,他感覺到人生活下去沒有意義了。當一個人江郎才盡的時候,他以後的作品,甚至他的藝術生命,已經沒有辦法突破現有的名位時,他覺得活下去的意義就沒有了,這是第一種分析川端康成自殺的原因。
第二種原因,是暗的說法,他追求家裡的女佣人未果。當時他年紀很大了,佣人年紀差不多是中年,他追求她郤追求不到;他便覺得人生乏味,就把自己的生命Close(師尊笑!),就結束了。這也是情啊!他想自己是一個名人,是諾貝爾得主,怎麼連一個家裡的女佣人都追求不到,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也是「情」字害的。所以川端康成自殺的原因據說有二:第一個是高處不勝寒;第二個是情字這條路。但是感情的事情,也是無常。我以前什麼會失戀呢?因為對方是外省人,而我是本省人。以前很少外省人嫁給本省人,比較少。以前我當學生的時候,很愛寫文章,那麼對方也是文友。我母親一聽說女方是外省人,一個頭兩個大,她管我管得很嚴;所以因為環境啊!好像省籍的問題,那麼感情的問題當然是很複雜,而且是每個人心中的最大束縛。
真正能超越的很少,但是一個行者,就是要不執著這個,我們做一個修行的人,不能執著於這個「情」。但是呢?對於眾生的情倒是需要的,菩薩對眾生也是有情的,菩薩叫「覺有情」,所謂覺,就是來幫助有情的眾生,祂是來幫助有情的眾生。每一個有情的眾生啊!祂都化身來幫助他,那麼菩薩所示現的種種的形相,菩薩祂並不一定高高在上,祂跟我們生活在一起,完全是一模一樣的生活。祂假如是說,化現的很尊貴的,那麼眾生就不會去親近祂。
有的時候啊!祂跟我們是一樣的,所以在圓覺經裡面佛陀講,這個「同事」,「菩薩唯以大悲方便,入諸世間,開發未悟,乃至示現種種形相,逆順境界,與其同事。」
這「同事」兩個字很重要,就是共同生活在一起,你唱卡拉OK!祂跟你一起唱卡拉OK;你跳舞,祂跟你一起跳舞;你喝酒,祂跟你一起喝酒;你去玩樂,祂跟你一起去玩樂;你談情說愛,祂跟你談情說愛;然後再給轉化。菩薩是這樣子的,祂示現種種的形式,祂不拘於那一種形式的。
但是菩薩跟眾生不同,眾生是迷,菩薩是悟,差別在這裡。菩薩是可以超脫、超越,眾生是不行,眾生是執著不放,就差別在這裡。所以菩薩雖然跟你做同樣的事情,但是祂已經是超脫、超越。但眾生不是啊!眾生是迷,執著不放。
所以今天跟大家談這一章的問題,我們說以前菩薩上流,祂的神啊!祂的氣啊!都是上流,那麼眾生呢?他的神、他的氣啊!就是下流。但是,菩薩為了渡你,祂用同樣的方法,示現種種的方便,祂教你要把欲望看破,要能自主你自己的欲望,自己控制、自主,那菩薩也教你,把很多煩惱的事情,要看開,要看淡,看無,到最後變成沒有,煩惱的事情通通都沒有。要把你的欲望啊!減到最低,降到最低下;那麼把欲望啊!降降降到最低點。就是要把欲望昇華,把欲望昇華。
這都是菩薩在教眾生。所以有人講,師尊以前不是叫我們要大貪嗎?要大嗔嗎?要大痴嗎?你知道貪啊!就是製造獄,惡鬼;那麼嗔呢?就變成阿修羅;痴呢?就變成畜生。那師尊不是教我們要貪嗔痴嗎?不是!我叫你「貪」把它轉化為「佛」;「嗔」轉化為「金剛」;「痴」轉化為「菩薩」。那個都是要轉化的,原本不轉的把它轉。這個才是一種學佛的真正意義在這裡,因為貪嗔痴,是我們眾生共同的一種特性。
但是這個特性啊!把它應用,把它轉化,把它昇華,這樣子才是對的。但菩薩渡化漸漸地這樣子教你,就是一步一步用方便的方法教你,示現種種的形,用種種的方便方法,來教導眾生。這樣子到了最後要教你得到自在,毘盧遮那佛就是大自在王,華光自在佛主要兩個字是自在。自在兩個字啊!就是完全自己能夠自主。
所謂能夠自主,完全就是在一個「定」上面。對於「貪」、「嗔」、「痴」你都能夠自主的應用,這樣才叫做渡眾生。你也曉得,你週圍環繞的種種的煩惱,但是這一種煩惱,並不影響你自主的那一顆心,那個佛性。
在污染的世界裡面,你就是一朵清淨的蓮花。這世界是污染的,但是污染的世界裡面,你顯現出你自己的本身就是一朵清淨的蓮花。那麼這世界上,最大的束縛就是貪愛、欲望。我們今天修行,就是要解貪愛、欲望。
那麼貪愛、欲望昇華。像我們畫美術,畫畫把感情注進去,把它昇華成為藝術品。這個感情,這種情是出乎於真的,出乎於善的,也出乎於美的,昇華成為眾生的一種,能夠領悟到真道的一個方便的方法。音樂也是一樣的,像我們讚偈啊!唸佛啊!那麼我們敲打融入,就是一種心靈上的,用聲音修行的一種昇華。
像剛才我在入三摩地,正好有飛機飛過去,你們有沒有聽到飛機的聲音?沒有!那你們真的入三摩地。我曾聽過一則故事:有一天早上,有一整個軍營用餐,大家在一起吃稀飯,飛機從上面飛過去的聲音,居然沒有一個人聽得到。那個噴射機啊!聲音很響,有一位教官站起來問:你們有沒有聽到飛機的聲音?噴射機的聲音。大家都說沒有,只有教官聽到,為什麼?因為教官吃稀飯的聲音最小,大家吃起來的聲音淹過飛機發出的聲音。
剛才你們入三摩地其實應該可以聽飛機飛過去的聲音。有沒有?你們也都沒有感覺飛機飛過。因為我心很靜,你們的心很亂;你們心裡發出的聲音,大過於飛機的聲音。入三摩地的時候啊!飛機飛過你居然不知道,可見你的人發出的聲音大過於飛機的聲音,我有聽到飛機的聲音。
但一般來講,我們聽到飛機的聲音,我們會受不了,唉呀!怎麼會這麼吵,沒有辦法靜下來。但是呢?我把飛機的聲音轉化成「嗡」(),這個宇宙之音的「嗡」()字。
然後把我的身體啊!用「嗡」()字給它安定,安在喉嚨,安在心,安在臍輪,全部都成「嗡」()字。再把全身寫滿了()字,化為一個大的字。那麼以宇宙的聲音的這個字,跟自己身體的子互札接近、融合。
然後進入這個字裡面,居然這樣子也入三摩地。以飛機的聲音,字,加上自己身體化為字。然後兩個字,互相融合,這樣子入三摩地,這個是以聲音來入三摩地。
觀世音菩薩是用聲音的,這個也是觀世音耳根圓通的一個方法。所以飛機的聲音,跟自己身體的字,互相合起就入三摩地。!奇怪了!你們不聽到飛機的聲音,你們到底是心理很清淨呢?完全寂靜得聽不到它的聲音,還是你們的心裡太複雜了,聽不到飛機的聲音。這個我就不清楚了,可能你們修行的境界比師尊還高。(眾笑)有人講說,可能睡著了;(師尊笑!)睡著的話,是沒有辦法聽飛機的聲音。
我記得我們弟子當中啊!有一位,每次只要他要啊!一入三摩地,他就三呼。(師尊笑!)而且他打呼的聲音很響,還影響了周圍,很多人都要聽他的打呼,好恐怖的。我每一次也是藉著他的打呼的聲音入三摩地。他打呼的呼聲!我也是把它化成為,然後以自己身體的,配合他打呼的聲音,入三摩地。
將來大家,假如出外旅行碰到那些會打呼弟子,在你旁邊睡的話,也是很麻煩的;他們打呼,吵得人家睡不著。我記得有一次到日本,住在淺間山裡一個晚上,我不好意思講是跟那一個人住,總之對方打呼的聲音可以把天花皮吸下來。(師尊笑!)他吸進來這個聲音啊!天花板幾乎有點矮下來;那個呼出去啊!那個屋頂都會這樣子張開。
我那時候還沒有練好這個功夫,(師尊笑!)實在是沒有辦法睡了,熬到差不多半夜兩點,我還沒有辦法睡。後來,我打開門走出去,你知道我睡覺只穿內褲,還有汗衫,就想趕快跑到隔壁間沒有人睡的地方去睡。結果剛好碰到一位日本小姐,穿合服的。她看我穿一條褲跑出來,(師尊笑!)還是很禮貌地跟你這樣子嗨!(九十度鞠躬),這樣子敬禮,我也趕快嗨!(師尊笑!)跟她一樣敬禮。結果我要進門,她還來一個嗨!再第二次,我趕快就進房間裡面。結果就很好睡,沒有聽到那個聲音。
當初,你假如用字的方法,把他的聲音想成一個字。然後自己再化為字,融入他這種鼻音裡面,應該就很好睡,你們試看看。(師尊笑!)下次若碰到這種情形,你可以想他的聲音,然後聲音把它化為咒字,你自己化為咒字,那麼融入咒字裡面。這個是把很多的煩惱用這種方法給它轉化的。
遇到很多噪音的時候,用這種方法給它轉化,那麼煩惱就跟那些聲音一樣的,通通要給它轉化的,融入其中,能夠相應,這樣也能夠入三摩地。佛陀講,最重要是要打開貪愛欲的束縛,就是要把它轉化跟昇華。其實不用去真正的給它打開了,有時候愈打開愈緊,但是你要懂得轉化的方法。
我今天跟大家講,最主要還是要懂得轉化,要把它昇華,把它轉化,這個是最重要的。那你勉強要打開,有時候是打不開的。今天就談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願為諸來一切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今天要講到新的一章,這一章是第六位菩薩,我先讀一段經文:
『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本所不見,本所不聞,我等今者,蒙佛善誘,身心泰然,得大饒益,願為諸來一切法眾,重宣法王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隨順開悟,漸次能入。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這一段就是講清淨慧菩薩問佛陀的。那麼這情形呢,跟以前幾位菩薩的這個動作跟禮節都是一致的,都是一樣的。這當中啊!祂問的重點在那裡呢?在「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別?令末世眾生,聞此聖教。」這重點「云何差別?」上面。
第五位菩薩,彌勒菩薩,祂問佛陀,那麼佛陀回答了說:「有種種的差別啊!有小乘的差別,有大乘的差別,有凡夫的差別,有外道的種性差別,有不定性的差別!」
那麼第六位菩薩站起來,祂就問了:「這個所證得啊!為什麼會有差別呢?同樣都是在求圓滿的覺性,為什麼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會有差別呢?到底有何差別呢?那是什麼原因?」大概重點就是在這裡了,以後會談到佛陀回答這個問題 。
不過我認為這是層次上的問題。像我們讀書的時候啊!有所謂幼稚園,有小學,有初中,有高中,有大學,還有研究所。那麼這個就是層次,我們讀書也是有層次的,就是從這個Kindergarden(幼稚園)開始,一直University(大學),到碩士,博士。這就是一種層次的差別了。
它這佛裡面這樣子寫,「本所不見」,他就翻成:從來沒有看見;「本所不聞」,從來沒有聽見。(師尊笑!)這個我也會翻,你們也會的,你們自己看就好了,不用我講。那麼「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他把它翻成:詳細說明如是不可思議的事。有說好像沒有說都一樣。「大悲世尊,為我等輩,」他注解說,大悲世尊為我們這些同學。(差不了多少)。
其實這裡有幾句比較重要的話,「不思議事」什麼是「不思議事」?「不思議事」就是說,令大家覺得很不可思議的事。我這樣子解你也會這樣想:你剛才那個解釋還不是跟前面那個法師講的一樣嗎?A等於B,B等於C,A就等於C。還不是一樣啊!但是我要解釋,這什麼叫「不思議事」。佛經裡談到不思議的事情!祂講有五種不可思議的事情。現在問你們哦!你們讀佛經讀那麼久,什麼是五種不可思議的事情?
什麼是五種不可思議的事?能夠五通通很圓滿地答出來的,馬上給一百塊美金。知道的人舉手,不知道的人不要舉手。(師尊笑!)你們不知道的人給我一百塊美金,(師尊笑)這樣我就賺到。反正你們是沉默是金,從來不回答我,好了!我自己講,我也要想一想(笑)。
第一個不可思議的事,佛陀在佛典裡面!經常提到的:這個是「世界不可思議」。假如你仔細去想,我以前講過!這娑婆世界!整個宇宙!都是不可思議。怎麼想你也想不出,人怎麼把這個世界造成這個樣子。
我以前講過:陽光、空氣、水、大地,那一樣都不是你能夠巧妙安排的。這麼好的陽光,它接近一點,地球就融掉了;它遠一點,地球就變成冰庫。怎麼會那麼巧呢?這個陽光,我問那些科學家,太陽怎麼有那麼多的燃料,永遠燒不完。是什麼東西呢?太陽是什麼玩意?它燃燒了幾千萬年、幾億年,它也燒不完。是用什麼燃料?科學家一張嘴也是「傻眼了」,(師尊笑!)他也回答不出來。說什麼太陽黑子啊!爆炸啊!燃燒啊!它的火啊!光啊!照到地球來,地球就有陽光。我告訴你,我也會解釋的,但是那是什麼東西啊!怎麼可以燒那麼久?你看我們任何一種燃料一燒,一下子就是沒有了,太陽一燒沒有了,娑婆世界真要變成長黑。
聖經裡面也有錯誤的,聖經上提到上帝創造了兩種光,其實只有一種光嘛!因為只有太陽會發光,月球是借太陽的光,對不對!都是「黑白講」(台語「亂講」之意)。(師尊笑!)
因為那時候的人智慧不夠,他認為太陽是一種光,月亮是一種光,他不知道月亮是反射的光,由鏡子反射來。我們從地球看,唉呀上帝創造兩種光;其實當我們站在月亮看地球,唉呀上帝創造兩種光,一個是太陽,一個是地球。對不對!先知寫聖經時腦筋沒有到那裡,所以祂寫出來也是錯誤。好啦!這個光就是不可思議啦!
再想想,空氣啊!你說不可思議,怎麼會有空氣呢?植物吐的,剛好動吸的;動物吐的,剛好植物吸的。就是在那邊對流,你動物吸收的東西,跟植物吸收的東西都一樣的話,那空氣裡面的那些東西早就被吃光,人類通通都死光。你看水對流,水,水蒸氣,雲,雨,又是水,這種對流,空氣也是對流。你看大地,這是什麼玩意?有的土地會有長出東西來,不可思議的。大地裡面會長這些樹,會長這些五穀,會養育眾生。你說這個世界,奇不奇怪!這世界奇怪的事情太多了。所以講,第一個不可思議,是「世界不可思議」,這整個宇宙都是不可思議。對不對!
你們不回答就是不對!所以有時候想一想奇怪,這個娑婆世界很奇怪,每一種事情你比較深入地研究的話,你會發覺到自然界當中啊!有一種很巧妙,不可思議的安排。
還有,第二個不可思議,「眾生不可思議」,這個講的就是:我不可思議,你不可思議,大家通通不可思議。單單講一句很簡單的不可思議好了,今天你的鼻子假如是縮進去的,眼睛是突出來的,你如果是這樣子的人,我看大家都是瞎子。為什麼?因為每個人從小都是常跌倒,小孩子,走一走,BO!他一定跌倒的。一碰到地,兩個眼睛一定馬上就碰壞了。兩個眼睛就完蛋了,大家都變成瞎子。你一跌倒,這個眼眶把你的珠子擋到,這個鼻子須彌山先碰到土;你鼻子碰到了,不過流鼻血而已,沒什麼了不起,它還有是好的。這眼珠子不能碰啊!它會陷在裡面,你想一想鼻子為什麼要突出來呢?它陷在裡面吸氣的話不順,它一定要長在外面,兩個洞在吸氣這樣子抽風。(師尊笑!)你知道這個抽風機一定要出來的,你不能裝在裡面抽風的,它有它的意義,它製造了這個東西都有它的意義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簡單的講這兩片耳朵,就是擋聲音的。今天沒有這兩片啊!我講話你聽不到的,一講這聲音從外面過,它不會拐進來的。就是因為聲音到這裡,好!有兩片小東西給你擋住這聲音,它會90度轉彎,進到你耳朵裡面。今天你沒有這兩片啊!你聽聲音就很困難,它聲音發射從旁邊過,剩下一點進到的耳孔裡面,你聽聲音都困難。這個耳朵也是有意義的,不是說,嗨!一個Baby一出生,他沒有耳朵有兩個耳洞,不只只怪啦而是根本不適合用。
眾生不可思議,今天你我之間,我講過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這五個東西一湊合一下,就變成一個登霄法師,一個是宣仁法師,兩個通通不一樣。其實這五個東西都是一樣的東西也!但是它這樣稍為扭一下,就都不一樣了。每個人的面孔通通不同,像前天馬來西亞來了一對雙胞胎,她們姐妹兩個都長的不錯。雙胞胎也有分別,你看現在我們,坐在這裡的,那個長的一樣的?通通不同。其實是五個東西去湊合的,這是一種宇宙意識的電腦,它的安排,它的排列組合,幾億人當中沒有一個一樣的。五個東西給你排列組合這樣子出來,「眾生不可思議」,佛陀講的。
還有呢?「佛不可思議」。第三個不可思議的是「佛不可議」。佛當然不可思議啦!你怎麼想,也沒有辦法想。祂說,所謂不可思議,是沒有辦法去想的,沒有辦法去深入、去理解、去想的、不可思議。佛是不是不可思議?根本是讓你想不到的,是很圓滿心智,完全清淨的大神通聖者。祂根本就是不可思議,你不能用文字去描寫佛的境界,好像佛住的地方啊!你也沒有辦法用文字去把它描寫出來。
像阿彌陀經裡面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它是一個「化城」。什麼是化城?是阿隬陀佛去變化的出來的,已經是很不可思議的,但是它還有是有物質的東西啊!還有黃金鋪地啊!七寶做起來的宮殿啊!有八功德水,欄楯,有七寶行樹啊!有迦陵頻迦鳥啊!這種鳥發出最美妙的聲音,所以這慧君法師啊!將來到西方極樂世界,要多吃幾隻(師尊笑!)那是說這西方極槳世界的鳥多吃幾隻的話,你就會發出優雅的,很美妙的聲音。
我們講說,西方極樂世界也有鳥,有共命之鳥,有鸚鵡,有迦頻迦。但是佛土啊!不可思議,真正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議。包括祂所住的地方,根本沒有辦法想像,我們只能用人間的七寶啊!什麼黃金啊!銀啊!水晶啊!琥珀啊!硨磲啦!這些七寶的東西,把它想像出來。這樣子,用這麼多的寶貝去幫它裝璜,其實是不可思議的,這個就是「佛」本身的不可思議。
另外!佛經裡面又講「龍不可思議」。什麼是「龍不可思議」?其實龍是可以摻雜天龍,天龍不可思議。我們想像的天上界啊!也是不可思議,單單講一個兜率天啊!彌勒菩薩上升兜率天,祂四千年後,下生娑婆世界來渡眾生,龍華三會。祂在兜率天稱為四千年;在娑婆世界就是幾億年。我問大家,上次講過,彌勒菩薩下生要經過好幾億年,人間是五十六億年,兜率天是四千年。所以有人講:天上一日,地下百年,娑婆世界也是等於一百年了。其實這個只是一個形容詞,在時間上沒有辦法去換算的。天上一日啊!人間有的講說是三年,或者人間是百年,所以單單時間上它本身就有差別,你根本想像不出天上界的情形。
龍宮、龍都是變化無窮的意思。龍你看過嗎?師尊看過龍,我知道龍的形狀。龍啊!不像我們人間畫的那個龍有四隻腳,兩個眼睛,一個嘴巴,還有龍鬚,有龍角,有龍鱗。那麼有時候畫不像,就變成蛇了。(師尊笑!)人在畫龍,是憑著想像去畫,因為龍本身就是不可思議,是變化莫測的。
我記得我看過龍,我也曾經講過:我看過天上真正的龍。禪定的時候也見過龍,而且還到龍宮。這個龍啊!真的是不可思議。因為很少人看過龍,根本就沒有人真正看過龍。有啦!釋迦牟尼佛看過龍,佛陀祂到龍宮說法,佛說海龍王經,這是佛陀到龍宮去講。還有龍樹菩薩,祂到龍宮去閱藏,龍樹菩薩,祂本來就是龍族的,所以祂可以到龍宮。那麼第三位,就是我,我也到過龍宮,這些事情都是很真實的。
那麼龍為什麼不可思議?因為你根本看不到,既然看不到,當然是不可思議。包括天啊!所以講說天龍,就是這個意思,天龍八部,都是屬於神人,都是變化莫測的,這個也是不可思議的。
講了四種不可思議,還剩一種不可思議,你們講,這一個不可思議,講出來還有一樣的,給一百塊美金。最後一個,還有一個不可思議。你假如讀佛經的話,我已經講了前面四個不可思議,剩下最後一個不可思議。我這一百塊,自己買東西吃,本來是想說,自己買酒吃。(師尊笑!)
果報不可思議,因果報應不可思議。為什麼因果報應不可思議?因為據我所知道的。每個人的因果很複雜,這是最複雜的。可以講是,假如依照電腦來講,應該它的方程式最深,最複雜的,根本讓你看不出來的,這種因果報應在裡面。
因為眾生本身都是經過好幾世的轉世。他每一世所做的業,都是很微細的。並不是很粗的。由於因果報應是一種微細的一種作業啊!一種業。產生種種的因緣,很複雜很複雜,是沒有辦法用我們平常的眼睛去觀察、去推測、去推理。所以才稱為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
大家想一想,我以前曾經這樣子比喻過:那紡織機啊!我們在紡織,那一根一根的線,是一根一根的業。我以前這樣子比喻,那個線啊!不是說大家都是一樣的,都排成一排!好像十字形,這樣子走;它穿過來穿過去,甚至一條線,我們衣服的這個線,很微細的;從這一條線,可以移到很遠很遠,這條線拉到那邊那個線,這條線拉到這邊這條線,然後給它編織起來。紡織機器做那一件事情,都是有它的因果牽纏在一起,讓你去想不透的,你根本沒有辦法去推測。這個叫果報不可思議,並不是那麼單純。所以因果報應有很多人講.唉呀!三世因果嘛!你前世做什麼,今世就得什麼,這是沒有錯。
但是這其中很微細的,也有比較粗的,還有另外一種摻雜下來的種種的因緣,所以就變成果報不可思議。大家這樣子就可以體會到,這五種不可思議,就是這樣子。
其中,清淨慧菩薩講「廣說如是不可思議」。是講說,佛陀所講的道理深不可測,很深奧,很難去理解;也是從來沒有聽過,從來沒有看過的。所以清淨慧菩薩就講祂這一次在法會當中!聽到佛陀講了這些真理,是不可思議的事,是從來沒有見過,從來沒有聽過的。這當中呢,又提到「重宣法王圓覺性」。
什麼是「法王」啊?「法王」應該很好解釋的,知道的請舉手。大家都默不作聲,因為以前我講過,反正你們講出來都是錯誤的,講對的也是錯誤的,講錯誤的才是對的。(師尊笑!)「法王」啊!佛典上解釋是無上法王。法王就是法王嘛!還分什麼無上法王。倒底「法王」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明白所有的法,還深入去了解所有的法,而且能夠應用所有的法,這樣子的人就應該稱為「法王」。你到了這種境界的時候啊!當然就叫「法自在」。
什麼叫「法自在」呢?你隨手來,怎麼樣子移,人怎麼樣子動,都是法,開口就是法,聽到的也是法,舉手投足都是合於法,都是法。也就是你的原形啊!身心啊!都是法的一種演化,通通都是佛法。到了這一種境界的時候!就融於法中!一切言行都是合於法,合於佛法;這樣子就是「法自在」,很自自在在的,悠悠如如的,在法味之中演法的,就是「法王」。
我這一輩子啊!到今天這個程度,其實舉手投足之間都是演法。我把脖子底下的鬍鬚割掉就是法;長起來,又是法;拔一根,也是法;拔多根,也是法。對不對!笑一下也是法啊!瞪一下也是法啊!眼睛轉幾下也是法啊!眼珠子轉幾下也是法啊!都是法的。我不戴戒指也是法,我戴戒指也是法;戴跟不戴都是法的,脫下來也是法啊!洗手也是法,不洗手也是法,都是法的。什麼法?
理髮也是法,今天慧幫我理髮,很有意思。我也可以自己理,有時候自己理,慢一點,別人理就比較快一點,這是在教你。為什麼要教你理髮呢?我知道你也是有用的人。(師尊笑!)你幫師尊理髮啊!理髮就是法嘛!不理髮的時候,為什麼要留著頭髮呢?留著頭髮也是法;白髮也是法,黑髮也是法;沒有髮也是法。這個地中海,很多人地中海的,凸頭的,他也是法。
種種啊!你只要深深地體會佛法。無處不是法,能夠遊於法中啊!就是法王。這當中有無上智慧存在的,你修行的境界夠了,所以你翻開佛典,你都能夠去意會佛所講的話。你知道,法有「定法」,有「不定法」。有時候,佛陀講「定法」,這個一定要這麼樣子做;但是對某一個人祂又講,這個法非法,到處都有法。
這樣子講起來,這個「法王」啊!我跟大家解釋,大家都應該可以清楚。你只要能夠在法中啊!得到法自在,那麼你就是「法王」。希望大家能夠深確的明白,今天就講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膏聽,當為汝說。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我愛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 』
今天我們再談圓覺經。先唸一段經文,接昨天的。『爾時,世尊告清淨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漸次差別,汝今膏聽,當為汝說。時,清淨慧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圓覺自性,非性性有,循諸性起,無取無證,於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譬如眼根,不自見眼,性自平等,無平等者,眾生迷倒,未能除滅一切幻化,於滅未滅,妄功用中,便顯差別,若得如來寂滅隨順,實無寂滅及寂滅者。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妄想我及我愛者,曾不自知念念生滅,故起憎愛,耽著五欲。』
這一段是佛陀告清淨慧薩的,這一段話,其實是很容易了解的,因為整般話等於是白話一樣的,講的很清楚明白,只有一個「非性非有」。
解釋「非性」也是講圓覺不是性,叫做「非性」。這裡談到的「性」啊!應該講是現象,不是現象的,不是種種的一種現象,根本就沒有現象;那麼後來又講「性有」,就因為有了現象以後,才會有種種的這個現象出來,種種的變化出來。這種種的差別出來,就是「非性非有」的意思。
佛陀講在實相之中啊!實在沒有菩薩,也沒有所有的眾生,也就是無我、無人、無眾生。那麼連菩薩也是無的,在實相之中是這樣子的;所以,佛陀就講到,沒有證得的人也沒有未證得的人。「性自平等」,一切現象都是平等的。
這裡面所講的「寂滅」!也就是一些煩惱,都是屬於「寂滅」的,都是沒有的,連煩惱都是沒有的,那麼又為什麼會有呢?因為是眾生從無始以來,從很久很久以來,一直到現在都是妄想,妄想我這個我,妄想他自己本身的愛,本身的恨,那麼在每一個念頭之中啊!念念生滅,又起這些因緣。
然後呢?是「耽著五欲」。五欲啊!這裡所寫的就是財,對於金錢上的迷;色,對於有形的這些東西的迷戀;名,對於自己的名一種迷;食,對於飲食的一種貪欲;睡,對於睡眠的一種喜好。這些就是稱為五欲,也可以講是:「色、聲、香、味、觸。」這是我們身體的一種欲望。在我們人身體欲望也有色、聲、香、味、觸。那麼色呢?就是看到美的,他就喜歡。聲呢?聽到好聽的,他就喜歡。香呢?聞到香味,怹就喜歡。味呢?好的一種味覺他就喜歡。觸呢?覺得細,滑的,他就喜歡。這就是產生五種的欲望。
佛陀在這一章裡面,剛開始講的時候也是講平等,無差別,也就是講佛的境界是平等的,是沒有差別的,是虛空的,是無自性的,是非性的。佛陀主要還是強調在前幾章所談到的,其實祂是在炒冷飯,因為這些己經講過很多次了,每一章祂都要提起來講。都是空幻啊!都是幻化的,菩薩也是幻化的,所有的眾生也都是幻化的,根本就沒有的,要到了非性的境界。沒有一切現象的一種境界裡面,就是平等無差別的虛空中的虛空。
佛陀在圓覺經的前幾章也是提到這個,現在到了第六章,祂重新再炒冷飯。為什麼呢?因為眾生容易有健忘症,祂偶而要給你提醒一下,好了瘡疤,就忘了痛;痛的時候說很痛,瘡疤好了時,也就忘記了。人是很健忘的,容易遺忘的。
所以,佛陀在圓覺經裡面,幾乎每一章都要提到這個空,非性性有,本來就沒有什麼現象的,所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神、無菩薩,講的都是這些東西。
平等無差別心、平等無差別,虛空中的虛空。那麼祂又講,眾生啊!因為有我相,先有我相出來,我相一有的話,才會有財、色、名、食、睡,才會有色、聲、香、味、觸。
那麼一切煩惱的根源,就是「有我」的這個原故。所以佛陀也是強調,一個修行的基礎就是要先修先我,金剛經裡面也提到,第一個就是要無我相,只有這樣子才能夠融入虛空,才能夠證得真實相。
以前曾經跟人家講:這個世界啊!整個宇宙啊!都是憑你的怠覺出來的。你自己想一想,假如人一死的話,真的什麼都沒有的話,你會不會相信有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根本就是在為你存在的。想一想看哦!假如你死了,這個世界是不是沒有了,這是一種哲學思想。其實這個世界還在的,我死了,我曉得,當然還有我的兒子、女兒存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世界事實上還是在的。
但是你死的時候啊!你假如完全沒有知覺,這個世界存在不存在跟你毫無關係,這個世界雖然存在,但是事實上也可以講是不存在的。你說對不對!好像我們一個哲學思想,這樣子想,假如你沒有了,這個世界對你產生不了什麼關係;這個世界存在跟不存在根本毫無關係,這個世界還存在嗎?應該講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有你,所以,這個世界就不存在了。你是世界中心,這世界是為你存在的,當你沒有了,存與不存,實亡也,實在是沒有。所以可以講這個世界也是幻化的,其他世界跟你沒有關係世界,你認為存在嗎?是存在的,但是在你的感覺上啊!是根本不存在的。
我們沒有到過月球,只是看到月球,當然阿姆斯壯對月球世界,他認為月球世界為他存在的,因為他一腳踩上去的,這個世界他終於踩到了,他跟這個世界有關係,所以他認為月球的世界是存在的。今天在我們的腦海裡面,沒有到過月球,只是看過月亮,月球世界是存在的,但是根本上在你的意識裡面,根本是毫不存在的,這個道理是一樣的。
今天我們不要談的那麼遠,我們談螞議就好。螞蟻它也會講話的,它有蟻語,按照科學家去研究螞蟻與螞蟻之間哪!它們會談話的,而且螞蟻國跟螞蟻國是有戰爭的;有時候,你一看啊!哇!在牆角死了一大堆螞蟻,原來是兩國戰爭。那邊比較強,就把另外一邊殺得人仰馬翻,血流成河、屍堆如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談螞蟻國的語言,螞蟻跟螞蟻是會講話的,它們兩隻碰到了,同樣在搬糧食的時候,兩隻碰到了,會對談一下子,兩隻在那邊對談;講完了以後它會閃開,一隻往這邊走,一隻還往那邊走。你看到螞蟻相碰在講話沒有,我小時候很喜歡觀察螞蟻,我也燒過螞蟻(師尊笑!)也被螞蟻咬過啊!
現在不可以這樣,這個是殺生。還燒螞蟻呢,我看好多螞蟻在那邊,就把紙鋪起來點火,就把它們燒了,等一下它們就變成烤肉。(師尊笑!)不能吃啊!烤螞蟻,一下子它們就翻了、都死了,風一吹來,就吹走了,這個都是殺生,不可以。
科學家利用就像我們人類的助聽器一樣,把螞蟻的聲音擴大,知道螞蟻跟螞蟻是在講話,叫蟻語,螞蟻的語言。螞蟻它會出來,那麼像一個國度一樣子啊!很多的。
我講一個議語給你們聽。這個甲螞蟻碰到乙螞蟻,「最近好嗎?」那乙螞蟻就回答,「很好。」甲螞蟻就問:「你哥哥呢?」,「它突然暴斃。」(師尊笑!),「怎麼暴斃呢?」這個甲螞蟻問。這個乙螞蟻就回答:「這天上啊!好像它遭天譴,老天懲罰它,突然間有帶紋路好像肉色的東西啊!壓它一下,它就死了,它就暴斃了。」它只能夠這樣子講嘛!對不對!兩隻螞蟻對談,這科學家一聽,奇怪!肉色的東西,原來是慧君法師的指頭。(師尊笑!)降下一個肉色的圓滾滾的球下來,把它哥哥一下子打死了,但是一下子這個圓球像了飛碟一樣不見了,就是這樣子。螞蟻不知道有人類的,在它們的世界裡面,人類的世界跟它毫無關係,跟螞蟻國毫無關係;就像我們,距離我們很遠的這些世界啊!我們根本沒有印象。
像佛陀講的,佛的世界,佛的淨土,佛的境界,跟我們距離好像很遙遠。你從來沒有辦法在腦海裡面想像,這個就是不可思議。同樣的,在螞蟻國裡面哪,從虛空降下來的肉色的圓滾滾的球啊!壓在螞蟻身上,它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只能夠講突然間暴斃。你說是不是!它們眼中!沒有辦法看到那麼多的人,不曉得的;因為它們的眼睛距離有限,只能夠看到一點。所以這個存在的問題啊!到底什麼是存在?什麼是不存在的?這個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你說螞蟻的世界怎麼知道人的世界呢?那麼人怎麼知道佛的世界呢?除了佛陀告訴我們圓覺以外,所以對於虛空中的虛空,那種佛的境界是很難去完全說得明白;但佛陀在圓覺經裡面,就專門講這個「空性」。其實「空性」啊!應該只是一個空,空本來就是沒有現象的,所以也是「非性」,佛陀最主要就是講這個。
在那個境界裡面就是平等無差別的,我今天傳給大家一個法。這個法聽到的人有福,叫做「飲空續命」。這是我以前花教的上師教我的。什麼叫「飲空續命法」?就是面對著虛空,把虛空融入自己,一直到有感應的時候,你壽命就可以延長。對於有壽命威脅的人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法,「飲空」就是把虛空吃掉;飲空,續,延長,命,生命,的一個方法。
這是花教的袓師傳下來的秘密法。為什麼吃了虛空它會長壽呢?會延長生命呢?因為虛空的生命本來就無窮無盡的。你只要自己能夠融入虛空!你也就能夠無窮無盡了,它的道理是這樣子的。但是這當中,當然也有宇宙意識,它的生命力加持在你身上的這種原故。
方法很簡單:你只要早晨起來,太陽還沒有上升,虛空中還在矇矓的時候,但有微微的曙光,面對著東方,太陽還沒有升起來,還有水平線底下,但是虛空中有亮光的時候,你打坐也是對著東方,然後把虛空中全部觀念想成為藍,全部都是藍色的。然後呢?
你把自己觀空,把鼻子仰起來,把虛空中的藍色,整個虛空的藍色吸入你的鼻子裡面,放到你自己全身都變成藍色。然後把虛空中的藍吸光了以後呢?你閉住呼吸,觀想自己全身都是藍色的,也就是說,你把天地之間哪!藍色的光明全部吸入你的身中。
然後觀想這個藍色的光啊!跑到你身體的各個部位,包括腳趾尖,手指尖,包括頭頂啊!整個全身都充滿了。再來,閉住呼吸,一直到像寶瓶氣一樣,把這一般氣你身體裡面,在那邊迴盪,到了不能再忍的時候啊!再輕輕的把這一股藍色的氣啊!給它吐出來。
然後再做第二次,看著虛空,化為藍色,然後再吸進來,到你身體,再充滿各個部位。到閉不住氣的時候再吐出來。再把藍色的氣吐出來,這樣往復的做一直做,做到打呃為止。你只要打呃了,今天做了沒有打呃,不要緊,明天再做,後天再做,一直做到打呃為止,就是相應。這個時候你的壽命就會延長。方法很簡單,這個叫「飲空續命法」,這是密宗花教袓師帝瓦巴傳下來的。
這是薩迦證空上師傳給師尊的法。那麼重點呢?在虛空中都是藍色的,你的身體也要變成藍色的。你看那麼原始佛的身體,是藍色的,因為藍色代表了整個虛空。
我覺得我們一個密教行者,你的心要跟虛空中一樣的,修行的心啊!要跟虛空中的宇宙意識一樣廣大。你能夠體會到宇宙中的心,你的意識完全一模一樣,你能夠融入宇宙意識之中。這是行者本身,他能夠用自己的心跟自己的體去融入。這個時候啊!你會獲得廣大的加持。
得到了這整個宇宙意識的加持力,你就會整個人通通都會超越跟轉變,跟所有的世俗人,就有不同的地方。凡夫跟聖人之間的差別,就是在這裡。因為凡夫他有凡夫心,他的心量只限於凡夫;宇宙有宇宙心,祂的心量是廣大無邊的。
因為心量是廣大無邊的,才會平等無差別。這佛陀講,圓滿的覺悟,完全就是在這裡。所謂圓滿的覺悟,就是平等無差別,不執不惑,廣大圓滿,無邊無際的宇宙意識。
這個是無上智慧,就是菩薩,祂也有祂的境界;聲聞有聲聞的境界;緣覺有緣覺的境界;天神有天神的境界。佛的境界,根本就是無邊無際的,只有這樣子才做圓滿的覺悟。今天就跟大家談到這裡。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厭,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我發覺佛陀所講的圓滿覺悟,是無上的智慧的大法,闡述的道理非常深奧。當初選這本經來講,沒想到這麼深,結果就愈看愈深,也很不容易講,但是我盡量把它說得很清楚。
現在來唸一段經文:『若遇善友,教令開悟淨圓覺性,發明起滅,即知此生,性自勞慮。若復有人,勞慮永斷,得法界淨,即彼淨解,為自障礙,故於圓覺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隨順覺性。善男子,一切菩薩見解為礙,雖斷解礙,猶住見覺,覺礙為礙而不自在,此名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善男子,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譬如有人,自斷其首,首已斷故,無能斷者,則以礙心,自滅諸厭,礙已斷滅,無滅礙者。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一切如來種種言說開示菩薩亦復如是,此名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其實這一段也是很深奧的,這裡講了有三個「性」:一個是「凡夫性」,一個是「未入地性」,一個是「已入地性」。我是用簡單方法把它講得清楚一點,佛陀講得很多是重覆、很深。
我所理出來的簡單方法是這個樣子:什麼是「凡夫」?執著名相的就是凡夫!所謂「相」,非真實性,是表面上這些相。「名」,無形的也好,有形的也好,你執著就是凡夫性。
第二個就是「未入地性」:已經是菩薩,祂一直想要斷除、消滅名相,這個是「未入地性」;你因為想要消滅名相,結果這種「想要消滅」的想念,也是你自己本身的障礙,這個比較深一點的說法。現在愈講就愈深,不是很簡單就可以理解的,好像我有煩惱,想要斷除煩惱,結果這種想要斷除的這種想念,也是一種障礙。這就是斷名相的「斷」字,也變成執著。
第三種「菩薩已入地,隨順覺性,有照有覺」,都是障礙,想要斷除名相的,到了無照無覺,完全不執著名相的,名相皆無,這才叫做「已入地性」。
「凡夫」,就是執著,「未入地」,就是想要去執著;「已入地」,根本什麼都沒有,也不想要去除,也根本都沒有。無照無覺叫作「已人地」,這個就是比較深的。佛陀講這麼多,我簡單就是講這三點:「凡夫」-執著;「未入地」-想要去除掉執著;「已入地」-根本也不去除執著,也沒有執著,無照無覺,什麼都沒有,我幾句話就把它解了。
這裡面幾句話當中,祂是講遇到善知識,他會教你很多種方法,有層次的:第一個就是說你是凡夫;第二個是你雖然要去除名相,但是你還沒有進入境界;第三個就是已經進入境界了。
這當中佛陀有解釋的。大家讀佛經,就覺得啊!佛法就是這樣子的,佛法很偉大,我們要按照這樣子來做。經文講什麼,你就跟著作什麼,有時候被經拖著走。佛陀講:「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佛經都在講真理的,但佛經是不是真理,不是的!祂開示說:有一本經叫做「指月錄」,講到用手指月亮,大家都看手,佛經就是手指頭,指了真理出來,但是這個手指頭畢竟不是真理;真理是月亮,所以大家不要誤解,佛經不是真理,它只是指出真理這一隻手,這個叫作「指月錄」;「了知所標,畢竟非月。」今天我在這裡說法,用文字來解說佛法,其實言語跟文字,都不是真理,只是指出真理的那一隻手!
這船跟彼岸,就是金剛經的比喻。真理是彼岸!今天我們學佛就是乘法船,到了這境界時,船還要嗎?船就可以不要了。「如筏喻者」,這個法還要捨掉,何況非法;真正達到彼岸的,很多東西都是一樣的,一致的,平等無差別的。佛陀今天在講圓覺經,完全都是在講這個。
你執著當然不好,因為執著當然是凡夫;要去除執著也不好,因為那也是一種障礙。你要把這些執著,跟所有的煩惱、名相,通通融會一起,全部看成平等無差別,才是最好的,這是很高深的道理。一般的凡夫,沒有辦法用他的思惟去想到這麼深的問題。
坐船達彼岸,到了彼岸這個船就可以不要了;我們學成了佛,這些佛法就可以不要。所以不要被經轉、被戒守,就是這個樣子。
當初你用戒來成佛、得定,真正得定後,戒就可以不要了...這個也不能這樣子講,但是呢,祂就是這樣子講。你用「定」來求得無上智慧,真正得到這智慧時,你還需要什麼「定」呢?「定」也可以不要,因為你本來就在「定」中嘛!既然得了「定」,就守了「戒」,那你還要「戒」幹什麼?「戒」已對你沒什麼作用,這就是你已經到了地頭,得到最高的成就。
佛法就是指月的手指,這手指可以不要了;佛法也是乘載你的船,這個船也可以不要了;所以佛陀講:「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畢竟非月」這是剛才唸之經典的要旨在這裡。
我們以前不是教人家「有照有覺」嗎?很多事情,你要用光去照它,那麼照出來呢,你就看到真實相;然後你得到覺悟,一種覺,就叫「有照有覺」,佛陀講這是第二層功夫。這不是對的,要「無照無覺」,才是正確的。
什麼叫「無照無覺」呢?你根本跟所有的融入在一起,平等無差別,廣大無邊,這個叫「無照無覺」;沒有照、沒有覺,才是到地頭。你想不到的哦!所以,以前講經說法是真理嗎?不是,是指月的手指。
達摩祖師上堂講經,祂也不講什麼,就坐著,然後拍一下桌子「咚!」,就講完、下來了。大家想:經還沒有講,怎麼就說完了?大家要求真正的道理,其實這是不可用言語來表達的,所以,他拍一下桌子,咦!就講完了。本來就是不可說嘛。真正到最高深的,你等一下看一看,下一次你聽我說你就知道了,到最高深的境界都講出來了。
有人聽佛陀講最高深的經,大家都聽得「空空憨憨」(台語),為什麼呢?因為假如一個凡夫去思議最高深的境界,他會發狂的、沒有辦法支持、會暈倒的、受不了、死翹翹的,倒不是他的真會怎樣,我比喻的這個意思是:真的高深不可測!
你說要去除煩惱,煩惱能夠讓你去除嗎?我還要反問你一句:什麼是煩惱?煩惱能夠去除嗎?這不過是個方便法,是「未入地」的,真正的煩惱,是不可以去除,而且根本就沒有煩惱;這是最高深「入地性」的。今天就跟大家講到這裡,大家想一想。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我們今天再談圓覺經。今天所講的圓經是很高超的,也是無上的,也是令人不可思議的,還有很多人都是沒有辦法接受的。底下這一段經文,你能意會,融通,甚至你可以去實踐,你就得到大圓滿的智慧。這一段很難思議,是佛陀在祂說法當中,可以講是無上智慧的一種顯露,我唸經文:『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善男子,汝等當知,如是眾生,已曾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大菩薩,植眾德本,佛說是人名為成就一切種智。』
這一段經,聽了後,有什麼覺受沒有?這是大圓滿境界,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不是我講的。我解釋給大家聽-
「一切障礙,即究竟覺」我們本來就對障礙很厭煩的,怎麼會有那麼多障礙呢?學佛成佛怎麼會有那麼多障礙呢?佛陀講一切障礙是究竟。
「得念失念,無非解脫」你完全清淨,無念跟雜念,統統都是解脫,也就是障礙等於究竟,雜念就無念。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你成就所有的佛法,跟破壞所有的佛法,統統叫涅槃。
「智慧愚痴」,很聰明的,跟很愚笨的,統統叫「般若」。
你是一個行菩薩道的,跟一個外道的,心內求法跟心外求法的,同樣都是菩提。你完全無知的,跟佛沒有二樣,也就是講白痴跟佛沒有二樣的,白痴就是佛,佛等於白痴。
「無明真如,無異境界」戒定慧,還修戒、修定、修慧、跟邪淫、憤怒、愚痴,都是清淨的行為。「梵行」就是清淨的行為,你邪淫、憤怒、愚痴,都是清淨行為。
「眾生國土,同一法性」,所有的眾生跟山河大地都是同樣的。在地獄裡面跟在天上都是淨土。地獄也是淨土,畜生也是淨土,餓鬼也是淨土。
「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不管你有沒有佛性,有佛性的跟沒有佛性的,通通都成佛。
「一切煩惱,畢竟解脫」,煩惱愈多,因為煩惱就是解脫。講這些已經很夠了,後面所講的就是解釋前面的。所有的眾生聽到這一種法門,你不要害怕,不要驚畏,不害怕不驚畏你能夠相信,能夠去深入,去受持,這是如來的隨順覺性,這是如來的境界,是佛的境界。
我們講了四個性:凡夫性、未入性、已入性、現在是如來性,如來性就是這樣子。
要知道!像這樣子能夠理解深入而且去行持的眾生,他已經曾經供養百千萬億恆河沙諸佛,及所有大菩薩。他有這樣子的善根,這種人就成就一切的種智。
有很多人看到這一段,你假如能夠深解它的義諦,就叫做大圓滿。你不能深解如此的義諦,你在落入二乘。不知道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覺沒有?這當中有講,邪淫也是清淨,憤怒生氣也是清淨,愚痴也是清淨。
很多人認為佛陀講這種經不可思議,沒有辦法接受,你還是去守戒吧!修定吧!產生智慧吧!怎麼解釋?問大家圓覺經裡面講的,如來的最高性,怎麼是這樣子呢?一切障礙就是究竟;有雜念沒有雜念都是解脫;成就佛法或是破壞佛法都叫涅槃;智慧愚痴通通都是智慧;菩薩外道同時菩提;無明真如沒有二樣;戒定慧就是淫怒痴;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通通都是淨土;有性無性通通成佛;一切煩惱就是解脫。
讀這一段經文,愈讀愈傻了...要知道這本身就是大圓滿的境界,是一不是二。你知道這裡面是相對的,一還是多了,不是二。真理是絕對的,沒有相對的。真理是無善無惡的,不執二邊的;所以這裡面,成法破法都是兩邊,得念失念都是兩邊,智慧愚痴都是兩邊,無明真如都是兩邊,戒定慧淫怒痴都是兩邊,如何把它變成一?就是「如來性」。這是密教大圓滿的境界,就是在這裡。
你想想看,在「空性」裡面,那裡有障礙?沒有障礙的。那裡有究竟?究竟也不過是一個名相。什叫雜念呢?在「空性」裡面那裡有雜念!那裡有什麼得念!得念也沒有了。在「空性」裡面什麼叫「成」呢?根本成不了什麼。什麼叫「失」呢?那裡有「失」!「空性」裡面那裡有智慧!那裡有愚痴!「空性」裡面那裡有菩薩!那裡有外道!在「空性」裡面那裡有無明!那裡有真如!真如只是一個名相。「空性」裡面還要戒定慧。還有淫怒痴嗎?還有眾生嗎?還有國土嗎?「空性」裡面還有什麼地獄嗎?還有天宮嗎?什麼叫「有性無性」呢?通通都一掃而空。「空性」裡面那裡有煩惱:那裡有什麼解脫!根本不需要解脫,根本就沒有煩惱,根本也不需要解脫。
「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這個是大圓滿。這是佛陀釋迦牟尼佛講得最高境界,這是大圓滿。有誰去實踐這個大圓滿?蓮華生大士實踐了大圓滿。蓮華生大士用邪淫的方法度眾生,他是在度眾生,祂不是在邪淫,以邪淫的形式,度化眾生是蓮華生大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蓮華生大士祂殺人,照理說是犯殺戒的,但是祂殺生就是度化,就是超度;這個只有蓮華生大士才做得到,我們做不到的。蓮華生大士祂的表現,祂菩薩的表現,度化眾生的表現就痴,就是愚痴。要知道蓮師本身有很多的佛母,但是祂是一種度化眾生的方法,所以這是淫。那些不信奉蓮師的人,祂殺生,但是殺了生之後就把他超度到清淨的佛國,這是怒。祂的一切行為是痴,這個只有蓮師才做得到,這都是一種轉化!但是這個是大乘瑜底,這個是密教裡面的理趣,這個才是大圓滿。
祂做了淫怒痴,郤是清淨的行為,祂做了清淨的行為,不含一點一滴的惡業在裡面,所以俱是梵行。你能夠理解通通都是梵行,什麼叫「梵行」?就是清淨修行的行為,叫做梵行。淫怒痴,既然是清淨修行的行為,這不是我講的,這圓覺經裡面佛陀講的,但是你要能夠深入它的義諦,你才能夠明白它的真諦在那裡?你能夠轉化嗎?你能夠自主嗎?你能夠昇華嗎?你有麼大的能力嗎?但是你假如到這一種境界的時候,到大圓滿境界裡,一切的行為,即是梵行。一淨就是通通都清淨,只有佛陀才能夠講出這樣的話。
那裡有什麼障礙呢?障礙都是沒有的,都是空的,也不用求解脫,因為本來就沒有人綁你。就算你破壞佛法,成就佛法也都虛無的;就算你最聰明的,跟最笨的,都是智慧呀!像中國人講的「大智若愚」「大智若愚」,大智不是愚嗎?大愚不是智嗎?像我這樣子笨笨的,蠢得要死,像我這樣子笨的人,又好像有點智慧,我表現的很聰明,其實我笨得要死。不管你是聰明、你是愚痴,都是佛。
行菩薩道的,行外道的、心內求法、心外求法,在「空性」裡面本沒,有同樣都是菩提。無明跟真如沒有兩樣,戒定慧就是淫怒痴,同樣一個法性,你清淨的人呀!到地獄去,地獄也是天堂。一淨一切淨,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都是天堂都是佛土,其實根本就沒有。
你真正得到大圓滿的人,照破山河大地,地獄也化為空,畜生也化為空,餓鬼化為空,阿修羅也化為空,一切都是大圓滿,圓滿的。
不管你是有沒有佛性,通通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你還有什麼煩惱呢?煩惱在「空性」裡面等於zero,解脫只是一個名相,這就是如來性。
法界的海慧,法界像海一樣那麼大的智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一切名相都是虛空。聽到這個法門不要害怕,佛陀講的,不用害怕什麼,攏總免驚(台語),你能夠相信,能夠深入去解,能夠受持,你就是第一個最有慧根的人。
你呀!百千億劫曾經供養如來大菩薩,種了很多所有的德,這種人呀!成就一切種智。這一段經典太深,一般人沒有辦法接受。有很多人說佛教就是要吃素,要行善;要守五戒,對不對?對!不對。也對也不對,怎麼回事?
你在最初修行的時候,你要吃素,要守戒,要行善;但是你到了大圓滿的境界,你進入完全的「空性」裡面,你得到了佛性,你心能將自主,你心如宇宙,容一切萬物萬象於心中;你的一切行為已經超越了一般世俗,你把一切所有的淫怒痴通通觀成佛性,都是清淨的行為;你能夠把所有一切的行為,全部轉化成空性,這就是佛陀講的「如來性」,就圓滿的覺悟。
我這樣子講,也許你們還是沒有辦法接受,這錄影帶放映出來,給一般人看,他們都要到暈倒!那到底佛法是什麼嗎?他們會搞不懂的!那怎麼辦呢?我也不知道怎麼辦!這能辦與不能辦法,也一樣全部解脫。有講也就等於沒有講,沒有講也就等於有講,同樣都是空性,都是大圓滿!
那麼,你們會問:師尊叫我們怎麼學?你們要皈依真佛宗,按照次第來修,你要把自己的佛性顯露了以後,才能夠了解這一段經文的,你佛性還沒有顯露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接受這段經文的!
我要知道:真理是「一」呀!是大圓滿。沒有一樣事情是不對的!你說是淫,我說是正!你說是正,我說還是正啊!你說是憤怒,其實它是超渡啊!你說是愚痴,菩薩不愚痴嗎?菩薩生生世世畏來娑婆世界渡化界生,不是很笨嗎?祂是最愚痴的行為啊!所謂「大慈悲」,有夠憨憨(台語)!同體大悲,通通都看成一樣,給人家欺負也不要緊!火是很笨嗎?這就是「痴」嘛!菩薩行慈悲給人家欺負,要萬般忍,那不是很愚痴嗎?聰明人不作這種事情的。菩薩就是「痴」,金剛就是「怒」,佛就是「淫」!當然,師尊也是照經文講,本來看到這一段我不想說的。一般凡夫,境界不到,是沒辦法接受的!
大圓滿的「空性」裡面,本來就是zero,是個零,沒有什麼東西存在的。所以佛陀講,沒有障礙、雜念、愚痴、外道、無明、淫怒痴、地獄、一切煩惱...當你體悟這些全部通通是有,又通通是沒有的時候,你就是空性,就是如來!這樣清楚了沒有。
「善男子,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辨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這一段就是教你,不要去執著!像這樣子的人,就是曾經供養百千萬憶恆河沙諸佛者。
圓覺經講到這一段,為密教的大圓滿。
蓮華生大士,以前在教我大圓滿法的時候,祂就提示到這一點:在大圓滿的境界裡面,是什麼都有,也是什麼都沒有。當你體會到諸有就是諸無的時候,這就是大圓之時。像如此超高級的智慧,不是一般人所夠明白的,原來佛陀講這圓覺經,其實,就是大圓經。
蓮師,祂一生的修行過程,都是把淫怒痴整個轉化的。基本的一念都是在善,也不是在善,而是圓滿的「空性」。因為我講基本的一念在善,也是會造業的,祂造了善業,因為根本祂作這些事情,只為了圓滿「空性」而作些事情的。
想想看,殺生轉化成超渡,是真有大能力、如來的實力;可以把殺生的東西,超渡到清淨的佛國;能夠顯化愚痴的菩薩,在娑婆世界眾生;可以使一般有貪欲的人,轉化為清淨,這個都是清淨的梵行。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今天我們再談圓覺經,先讀一段經文:『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清淨慧當知,圓滿菩提性,無取亦無證,無菩薩眾生,覺與未覺時,漸次有差別,眾生為解礙;菩薩未離覺;入地永寂滅,不住一切相;大覺悉圓滿,名為遍隨順;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供養恆沙佛,功德已圓滿,雖有多方便,皆名隨順智。』
這一段經文也可以講就總結,佛陀在第六位菩薩問過以後,祂回答了菩薩的問題,做了一個總結、一個偈。那麼這個總結分成四個層次,這是我們昨天所談到的;第一個是「凡夫」;第二個就是「未入地」;第三個是「已入地」;第四個是「如來」。那麼最高的境界,當然就是「如來」了,其實「如來」就是佛性,我們假如能夠仔細體會佛陀的話,我是這樣子把它分這四個性的。佛陀的意思是這樣子講:
第一個「凡夫」,就是一般人碰到了善知識,剛剛要學習,那第一個要先學「無相」。什麼是「無相」呢?也就是說,要把所有種種的相,化為無,這個可以講是「凡夫性」。
第二個已經到了初地菩薩,到初菩薩的時候,祂本身講起來,祂知道一切無明跟煩惱要去除。那麼第二個階段,我把它分為,這個是無煩,就是要去除煩惱,沒有煩惱的意思。這是「未入地性」,為了要去除煩惱達到無煩,這是「未入地」。
第三呢?已經菩薩了,而且是很高等地的菩薩,這個是「已入地性」,祂是無住。什麼是無住呢!可以講祂根本就是把所有的心都化為無了,這叫無住心。「金剛經」裡面講的:「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的境界就是可以彌漫整個虛空之中,成為一個大有大我的這一種境界。
那麼到了第四「如來」,也就是佛性。那麼如來的佛性,祂的境界!可以講「心經」裡面講的「無生無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心經」裡面簡短的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什麼啦!這是「空」,這是空性。
我們昨天談得很多,昨天所講的「如來性」:「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這個就是「如來性」,這是最高的境界;那麼在這個境界裡面!在密教裡面分成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就是「本尊」,也就是講初灌,初灌本尊,你修的就是這個心,即心即佛,心就是佛,把佛的心修出來,這是第一個層次,本尊。
第二個層次,在密教裡面是修「氣」,氣是修身,身體的這個身。前者修心,後者修身。那麼身呢!要你修清淨地梵行。
第三個層次,就是「無上密」,三灌。這個叫「慧權」,修方便道。稱為修欲,欲望的欲。可以講,是把種種的欲望煩惱一筆勾消,把它化為光明。這是第三個層次。
第四層次,就是修「空」,大圓滿灌頂。四灌大圓滿,這是修空。就是如來性。
密教裡面它有分成四個層次,修本尊、修氣、修方便道、修空性(如來性),一樣地分成四灌。所以講到最後,密教修行一樣跟佛陀所講的圓覺──大圓滿空性,到最後是合一的,也是修空性,修空。
昨天我已經解釋了,一個很高的層次,那麼在「心經」裡面所講的:「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講的就是如來性。
大家看我的書!我的書裡面有寫一個「無所謂歌」呢!他說:什麼都無所謂啦!為什麼寫這三個字「無所謂」呢?一切所謂皆無,那裡還有什麼生、什麼滅呢?那裡還有麼垢、什麼淨呢?那裡還有麼增、什麼減呢?所以我寫,成功無所謂的,失敗也是無所謂的,天堂無所謂的,地獄也是無所謂的,成佛也是無所謂,成魔也是無所謂,清淨也是無所謂的,墮落也是無所謂的。我寫這麼多「無所謂」是為什麼?因為就跟如來性的圓覺相應,我的無所謂歌!就是至大大圓滿的空性。
你把「圓覺經」第六個菩薩所問的如來性,跟我的「無所謂歌」相應證、去對照,你就知道,我今天所講的無所謂歌是什麼東西。生也無所謂,死也無所謂,天堂也無所謂的,地獄也無所謂,佛魔全是名相而已,成功失敗根本沒有這回事。什麼是成功?問大家,成功有什麼定義?今天大家都講成功,我想要成功。我問你什麼是成功?今天問你,什麼是成功?你能夠講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嗎!
慧君法師,我最喜歡問妳啦!因為妳的身體搖擺不定的。根本什麼成不成?成也不成!不成也成!什麼是成功的定義?我現在問妳,妳就答不出來。(慧君法師說:答不出來)。成功的定義就是答不出來,答對了。因為根本沒有定義,是你個人的定義呢!還是團體的定義呢!還是佛的定義呢!你到了菩薩,也不一定成功!菩薩還沒有圓滿!要到如來性才圓滿。但是「如來性」還有什麼叫成功嗎?什麼叫失敗呢?這一次你會答了,因為沒有答案。啊!不錯啦!
我告訴你,什麼是禪宗?什麼是行禪?所謂禪宗啊!就是問題,沒有答案,就是燀宗。也搞不清楚的,不但你們搞不清楚,我也搞不清楚。什麼叫做行禪?就是去做了,就是行禪。什麼叫口頭禪?光靠嘴巴講話,沒有做的,叫口頭禪。禪宗應該注意到行禪,就是去做,做了就是「禪」。不去做光靠嘴巴講的都是口頭禪。
你知道以前祖師怎麼樣子比喻禪嗎?你知道嗎?禪就是禪,不是肚子餓,我告訴你哦!不是嘴巴饞哦!不是饞飢哦!這個很飢餓叫饞飢。
佛陀曾經講,一個行去行佛的道,要跟犀牛一樣。人麼是犀牛啊?犀牛是怎麼回事啊?牠在跑起來的時候往前面直走,拼命闖,就是犀牛。牠只有走、動,又走又動,往前直走,不拐彎的,一直向前。一個行者就要這樣子做的,旁邊都不管。犀牛在衝的時候頭低下來,往前直走、直衝不停。
今天日本武士道,日本人他有武一道的精神,他就是犀牛的精神。武士道是什麼精神?我在日本問了一個日本人,他講:「行」。就是武士道的精神。他說一個字?──「行」,就是「走」,就是武士道的精神。為什麼?沒有理由,沒有什麼理由的,就是做了就是。
今天我們行者,為什麼我們叫「行者」?孫悟空為什麼叫孫行者?「行者」就是修行的人,跟武士道精神倒是蠻合的,沒有什麼理由,沒有什麼答案,就是要你「行」,要你去做。直取當下,你不要去想過去哦!你過去怎麼輝煌怎麼偉大,不要去想,未來怎麼樣怎麼樣,通通不去想,直取當下的「行」,就是「禪」本身的法味。
我們學佛也不要問那麼多,佛陀在「圓覺經」裡面講,很多事情你並不一定要去明白,你自己本身能夠不執,不去執著。很多事情你愈執著,就愈糟榚;不惑,不去迷惑;你身心全部放下,你才能夠當下,才能夠解脫。
世間的人通通都綁死了,其實沒有東西綁你啊!為什麼你自己被綁死了,自己在綁自己,被成功綁死,被失敗綁死了,被情愛綁死了,被子女綁死了,被事業綁死了,被房子綁死了,被汽車綁死了,,被種種物質世界的種種形象所綁死了,;你當下能夠放下,就能當下解脫;也不需要解脫,只要身心通通放下,沒什麼,全部通通都空了,都解脫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眾生的煩惱是因為你自己被綁,你才有煩惱。當你不執不惑的話,就得到圓覺的真如的真性可以顯露出來。所以我寫,天堂,無所謂的,我不一定要到天堂;地獄,也無所謂的,我也不一定要到地獄。啊!我可以到地獄,因為天堂地獄只是一個名相,當你得到圓滿覺悟的時候,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就是清淨的佛土。
「不垢不淨」,沒有什麼叫做污垢的,沒有什麼叫做清淨的,這個都是名相;天堂地獄依然,成功失敗依然。我們為什麼剛才講成功沒有定義!失敗沒有定義!你不要以為成功失敗都是有一個階段的。這個人賺多少錢就是成功,我告訴你哦!成功的,就是西雅圖那個流浪漢躺著睡覺,那個是成功的。失敗的,就是現在擁有一切產業富豪,這些人都是失敗的。
成功的,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一個平凡的人,他是成功;失敗的,就是那個日日操勞,高坐名利最高的地位,為天下眾生在那邊煩惱的那個人是失敗。他是直取失敗,他喜歡失敗,所以他爭得所有最高地位為眾生而煩惱,這個是失敗的;成功的,就是他什麼都不管,白天去做一點事,晚上回來睡覺,那個是成功的。
我們的觀點跟一般世俗人不同,名聞天下的,是失敗者,默默無聞的是成功者。我的觀點跟你們不同,什麼是成功?什麼是失敗?所以成功也無所謂,失敗也無所謂。
你能夠覺悟到空性,修行修入空性,融入空性,身心放下,當下解脫的圓滿覺悟,這個是「如來性」。
我無生死,生也無所謂,死也無所謂。生死在我面前看成無事,這是廣欽者和尚講的:「無來無去,無大事。」(台語)他為什麼這樣子講呢!他是講「如來性」,他是講無生無死,無垢無淨,也不增不減,這個講如來性。
廣欽老法師講「無來無去」。為什麼叫無來無去呢!無來無去就是如來。「無大事」就是一切都是空,空性,如來空性。你要解得出來,他講的這一句法語。
今天還有什麼叫成功,什麼叫失敗,什麼叫做美,什麼叫做醜,什麼叫做好,什麼叫做壞,什麼叫做善,什麼叫做惡!在「如來性」當中沒有對立,是絕對一,沒有對立的。有對立的都是落在兩邊,不是如來性,只是天堂獄之分,善的天堂,惡的下地獄;你去無善無惡無天堂無地獄就是如來性,這是很高超的境界。
所以佛陀講空性,講到這裡,這是最高的。第七個菩薩出來講,就是講怎麼樣子去實現,怎麼樣子去修,佛陀會繼續再講。前面六章,六個菩薩都沒有講到如何修,以後就要講到如何修了。祂已經講到最高的境界,凡夫、未入地、已入地、如來性,就是佛陀講的四個層次。
祂本身在修當中,為了要圓滿覺悟,祂當中會有四種層次會出現出來。密教也有四個層次,要你這樣子修得:先修本尊,後修氣,再來修欲,最後修空,空就是如來性。大家去看我「粒粒珍珠」那一本書,寫的「無所謂歌」,你們看看那個「無所謂歌」,是不是如來性,我寫的比較淺白,比較口語化。
所以我以前經常講的,假如真佛宗有一天垮了,假如我的父母說:唉呀!我不皈依你了,現父母都是我的弟子:母親很早皈依,父親他也皈依了,OK,父母都皈依,所有的姊妹都皈依,我的妹妹也是我的弟子。假如他們有一天說:唉呀!我現在不修行了,我要離開了。OK,go ahead。你們請便吧!啊!有一天,蓮香上師說:唉呀!我實在是想到深山去修行了,OK,go ahead。請便,你請走吧!我還是一樣。
有一天佛青奇他們講:我要信基督教了,我要信天主教了,他們讀的是天主教學校、基督教學校,耶穌會的大學。如果佛奇娶一個基督教的老婆,他認為還是老婆第一啊!他也跟著上堂去受洗,「我用水給你行洗禮,給歸入父子聖靈的名」,哦!他一下子就受洗了,我怎麼辦呢!不用緊張,Go ahead ,啊!請他們走吧!對不對!假如我的弟子通通都講:唉呀!真佛宗崩盤了,像股市崩盤一樣,咚咚咚咚...,跌得很厲害,到最後跌到了Zero破產,大家解散吧!「樹猢猻散。」跟大家講一句話:攏免驚(台語:都不用怕之意),Go ahead,也是請便,沒什麼的。因為「如來性」就是這樣子的。
所以有很多弟子講:師尊您不給我怎麼樣子,我就把真佛宗搞垮。我說:唉呀!搞垮跟不搞垮跟我什麼關係,我不過是在盡我的一份力量,對不對!你把我搞垮,那我就垮好了,對不對。
我說我將來要那裡去,我到黑龍江去賣春麵,我什麼,我至少會一點春麵賺一點小錢,就是沒有客人吃的話,我自己吃嘛!有什麼關係。所以人生的事!我不執不的惑;不執,真佛宗跟我沒有什麼關,盡力去做而已;至於它將來怎麼樣,那是另外一回事,他家的事,這個做不執。不惑,我並不迷於什麼,今天我盧勝彥假如迷於什麼,那我就被什麼綁。
我假如不迷於什麼,我是身心放下,當下解脫,至少也是八地的菩薩,等到進入空性就是十地、十三地、十六地。十六地是原始佛,十三地是大日如來,金剛薩是在第十地。能夠了解這個,你在那邊修才有用的,你不要在那邊修得要死要活,人家講一句話,北邊一句,你就受不了了,我不行了,受不了了。
事實上!你夠八風吹不動啊!這個不動地,地叫不動地,也是有等地的哦!你真正進入空性,什麼都沒有了,當然就是不動地,根本就不動,不壞也不爛,不壞、不變色、不動通通在裡面。
要講解「如來性」是很難的,最高的境界是很困難的,言語上或者文字上去解釋,都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樣子講,我所寫的「無所謂歌」,就是接近「空性」的,已經接近於道了,就在真理的邊緣,就是「無所謂」三個字。無所謂、無所謂、無所謂就是真理的邊緣,就是道的邊緣,就是佛性的邊緣。
你們要學這個,當然先要把凡夫的人去除,再修清淨的梵行,再守五戒十善,再修無我,再修六度、行菩薩行,最後進入空性。這是一個階段。
你們昨天如聽師尊講,師尊講什麼都是清淨的,那你就是通通都去做的。密教大一句話講,「獅子跳躍的地方,兔子不可以跟著跳」。師尊是獅子啦!弟子很多都是兔子啊!那我做了,你們就跟著做。好像有些弟子講,我們跟著師尊走,哇!他們很高興。師尊喝酒,唉呀!我們跟著喝酒。師尊不醉啦!你就醉趴在地上。像慧君法師,你不可以喝酒的,你只要沾一口,你就坐在地上,沾二口你就趴地上,沾三口的話,你就用抬的,你說對不對!你要看看你自己的能耐有多少。所以講:「獅子跳的地方,兔子不可以跟著跳」,要量力而行。
你到底是什麼階段!你在修行過程當中啊!你必須依照舊層次來,先守戒,你不可以不守戒的,哇!師尊講「戒」等於有「戒」,這樣子都去了,不可以的。先五戒十善,再來修無我,再來六度萬行,最後修空性。
你到了「空性」的時候,你才可以是獅子;你已經是獅子,你已經是成就了,你才可以跟師尊一樣;你要不執不惑的人,你才可以跟師尊一樣;跟著尊走,師尊做什麼,你才可以做什麼;你還有惑,你馬上跟著師尊做,你馬上被綁,到最後就酒鬼,對不對!那麼有的變成色鬼,那有的變成賭鬼,這樣怎麼可以,不可以的。所以你是一隻兔子,你知道你能跳多遠,你就安安份份守你的戒,修你的行,等到你變成獅子,你才可以跳懸崖。
佛陀告訴清淨慧,有四個心,四個層次:「凡夫」、「未入地」、「已入地」、「如來性」就是這四個。那麼大家依這個修行,漸漸地達到空性,達到空性就是無敵的獅子,還沒有達到空性,你是軟弱的兔子。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并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
這可以講是新的一章,由第七位菩薩來問佛陀的。先唸一段經文:「於是威德自在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分別如是隨順覺性,令諸菩薩覺心光明,承佛圓音,不因修習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薩莊嚴佛國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願世尊,廣為我等宣說一切方便漸次,并修行人總有幾種?令此會菩薩及末世眾生求大乘者,速得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問於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威德自在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一段經文,是第七位威德自在菩薩,請問佛陀的話。祂們每次提出問題時,一定按照儀軌:頂禮佛足、右繞三、長跪叉手:都是那時候的一種禮節。那麼,這威德自在菩薩,大家很少聽到,跟前一位菩薩一樣,為大家所罕知的。我們曉得除了很多大菩薩摩訶薩以外,另外,還有很多菩薩的名,是很難得聽到的,甚至如來的名,也是有很多很多的。像三千佛懺,就有三千個佛的名。
那麼威德自在啊,什麼是「威」呢?可畏的叫作威。祂是很嚴肅的、很憤怒的、看了很可畏的,就是屬于「威」。那什麼是「德」呢?我們講的是功德圓滿、德行非常好、很慈悲的、很慈善的,這「德」又可稱很可愛的;所以「威德」二字可以稱:可畏又可愛、慈悲又慈祥的;「自在」就是無論屬于自然、平和、隨順的,皆為「自在」的代稱。在佛法的教導裡面,「自在」也可講就是任運,任運就是隨心而運。
這裡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講:威德自在菩薩自稱─大城外有四門,中國古代的城也是有東西南北四門,印度、尼泊爾的城門,也是一樣。
祂說「大城外有四門,隨方來者,非止一路」那一個方向來的:從東方來的走東門,從西方來的走西門,從南方來的走南門,從北方來的走北門。那麼祂的意思是這樣子講的:一個城有四門,從四方來的並不是走同樣的路子,但是都可以到達城裡。這是說:所有的菩薩莊嚴佛國,及成就菩提,並不是一個方法。祂希望佛陀為祂大家講一切方便漸次。
還有,修行人總共有幾種?這裡說的意思,並不是指人的種類,你們不要搞錯!有很多人看到這問題,他就回答講:修行者有分男人、女人、年輕人、老年人...,其實不是這樣子講。而是講修行人的修行方法大致上分幾種?並不是指修行人分幾等,修苦行、中性、樂行的...?其實不是這樣子的!
希望佛陀講了以後,會使菩薩及末世生,求大乘者,能得到開悟,遊戲如來大寂滅海,威德自在菩薩是這樣講的。
其實像這種比喻很多:好像一個城有四個門,要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並不是只有一個方法能夠得到,而是有很多的方法,但是其目標跟它的境界是相等的;威德自在菩薩是用城來比喻,那以前我們常講到用山來作比喻,你想想看山頂只有一個。像富士山一樣,那麼漂亮的山,山頂當然只有一個點,但是要上到這山頂有很多條山路的;你可以從正道,大道走,可以用爬從危巖地方這樣上去,另外一個山頂四面八方,只要能夠上去,你都可以上去。所以開悟是「一味」,但是「方便」有「多法」,你開悟是一個味道,方便有多法,都可以到的。甚至珼在直接坐飛機或直昇機飛到山頂,從上面降下來,你也開悟了;不必從山底下爬上去,等於「歸原一路,方便多法」。
佛法裡面還分了很多種的修行,如大乘,小乘,密乘。人家問:什麼是顯教?佛理非常明顯,這是顯教。什麼是密教?事法非常秘密,實修的方法非常秘密的,這是密教。「顯」、「密」是共通的。很簡單的講:像我們真佛宗,四個修法,第一個修「本尊」;第二個修「氣」;第三個修「欲」;第四個修「空性」,「大圓滿」。
那麼四重灌頂當中,一般淨土宗就是在修「本尊」,你「本尊」相應了,阿彌陀佛來接迎我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本尊」。密教也要修「本尊」,「本尊」也需要跟「本尊」相應的。那修「氣」,只有密教才有,修氣、脈、點,密教才有。修「欲」,無上密,也只有密教才有。
顯教像禪宗,像三論宗,也有修「空性」的,其實「空性」就是大圓滿。他們不修「本尊」,不修「氣」,也不修「欲」,直接就修「空性」了。所以三論宗,又叫做「空宗」。禪宗呢?不立文字,直接進入空性;實際去實證,直接進入空性。所以禪宗,直接走大圓滿的路。「三論宗」也是直接走大圓滿的路。
雖然修行方法都不一樣,密教甚至於各宗派,「淨土」,「禪」...「三論」種種的宗派,很多的,佛教的宗教有十三宗,十宗,八宗,很多很多的宗派,其「法味」都是一的,「開悟」都是一的,但是它的方法不一樣;很多種很多種的方法,我們在下回呢,佛陀會講祂的三種修行的方法,大致上把它分成三種的方法,下回佛陀開示裡面祂會把它講出來的。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佑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滅,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我們今天繼續談「圓覺經」。那麼今天就是威德自在菩薩問佛陀,佛陀就回答這個修行,總共有幾種的法。這個法呢!佛陀在「圓覺經」裡面提到的是有三種,那麼當然不只是三種,但是祂是這樣子講的,也就是說,總歸來講把它分成三大類,我們先看這個經文:
『善男子,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於諸修行,實無有二,方便隨順,其數無量,圓攝所歸,循性差別,當有三種。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於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佑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發大悲輕安,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滅,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
那我們今天經文就唸到這裡,其實這一段經文應該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最主要佛陀所講的,真理是一,不是二,也就是絕對的。這個就等於昨天我們所做的比喻:任何一個城門都可以到城巿的中心,任何一個城門,東南西北各個門都可以到城的中心,那麼城的中心當然是只有一個。那麼山頂呢!山之巔,最頂的地方就是一個點;好像一個圓一樣,拿圓規畫一個圓圈,那麼圓規不動的點就是真理。
佛陀的意思是講:真理就是一,不是二;每一個地方都是一樣的。好像很多人講:真理有很多種。不是的;真理就是一,一種而已。那麼很多種是從一再分出來的,那祂這樣子講:「無上妙覺,遍諸十方。」那一個方向都有無上妙覺;那麼「出生如來與一切法,同體平等,」所有的法都是平等的;所有修行的法「實無有二」,就是說:沒有第二種方法,其實只有一種方法而已。但是因為方便的原因,所以其數量就變成很多了。
總體來講,佛陀祂就是分成三種。在釋迦牟尼佛時代,釋迦牟尼佛教導所有的弟子去修行。祂說:用三種方法修行,我們來看是那三種方法。
前面這一段經文講的,就是「淨覺心」,取淨為行,用淨的方法去修行。現在很多人都是用淨方法去修行,很喜歡去閉關。閉關是什麼呢?閉關就是用淨的方法去修行;你在菜市場修行,菜市場很亂的,這邊在買賣東西,那邊在叫喊、吵架、喊價,想在那地方修行就很困難,因為那裡很吵鬧。所以修行最好的方法,佛陀講的:
第一個方法,就是用淨的方法去修。那麼你遠離城市,遠離鬧區,居住在深山裡面都是用淨的方法去修。這個方法一般講起來叫做「澄清法」,好像我們用那個水,把一些泥土放在水裡面,你用一個棒子去給它攪動,這個就是鬧,鬧的時候去給它攪動,它就會混濁。但是呢!你不給它攪動,讓它安靜,它就會慢慢地澄清,那些泥土就慢慢地沉下來,那麼水就會變得很清淨。這個是佛陀講得第一種法,叫「澄清法」,叫做「寂靜法」。
平時你的思想很清明,沒有雜念,那你過很安祥、很安靜的修行生活,你耳朵不聽人家講一些是是非非,眼睛也不看色,形形色色你都不看,這個鼻子也不聞香,舌頭也不去喜歡那些味覺,吃得很簡單,穿得很樸素,這都是「澄清法」。
穿衣服很樸素,也不享受美味,耳朵也不聽靡靡之音,眼睛也不看形形色色,鼻子不嗅那些香的東西;這樣子,把身心歸於一,那一種狀態就是「澄清法」。也就是把你的煩惱、欲望整個通通清除,這種方法會產生一種靜慧。
佛陀講:「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也就是你這個寂靜的智慧會產生出來;當你澄清到非常清楚的時候,你的智慧便會自然的顯現出來。
我以前教人家禪定,就講過這個方法。你只要能夠身心歸於一念的時候,你身體的這些氣跟你的生命元素會回流的,那是以天心這地方為帝王,你身體的文武百官本來是很亂的,但是你這個帝王一聲號令之下成為一的時候,你身體所有的氣流全部通通回流,也就是你這個生命元素啊!會完全回流到天心的地方,這是一個修行的方法,這個方法也就是「澄清法」。
當你靜寂不動的時候,你的智慧就會產生,你的心如明鏡一般,很多佛啊!就會在明鏡裡面顯現出來;智慧、佛、如來種種的真如真相,就會從明鏡之中顯現出來,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佛陀經常這樣子告誡修行的比丘、比丘尼,把頭髮理掉,穿一式的衣服,吃簡單的食物,不要到China town,down town 到處亂跑。所以眼睛經常亂瞄,耳朵還裝著一個耳機聽流行歌曲,天天在那邊搖啊搖,跟年輕人一樣的開一個車子出來的話,他那disco的聲音放得最大聲。你修行人帶一個耳機聽流行歌曲,這個耳朵已經都不清淨了,已經在搞亂你的心了。哦!每天跑China town(中國城)跑down town去看,眼睛就已經花了;耳朵靡靡之音都已經進來了,再穿漂亮一點。師尊的衣服是最髒的,今天要換。穿乾淨就好,不是要穿多漂亮,哇!這一件太花不好。(師尊指自己的龍袍)
不過你假使能夠修行到不動啦!你真正能夠修行到你心已經如止水,你穿怎麼花,眼睛再看怎麼色!耳朵再聽怎麼靡靡之音,都可以的。為什麼?因九你的心如止水。那反過講,你已經修到,已經澄清了,別的東西已經搞不動你了,那個攪啊!已經攪不動你了,你什麼都可以做;但是攪得動你啦!你就不可以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們以前常講的,「獅子跳躍的地方,兔子不要跟著跳」,你一跳就摔死。你以為那個行者本領很好,天天晚上去看電影,你就跟著去看電影,你迷了電影了,你修不成了,修行就修不成了。
所以這裡要談到個迷跟不迷,我講過了,「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山。」這是指德行高超的人講的。所以當這個聲色還能夠攪動你的心的時候,你要遠離聲色。當聲色不能攪動你的心時候,你才能夠「大隱隱於市」,就是這個道理。
佛陀告訴大家,你澄清的時候,十方如來就在你的心中可以顯現出來,像鏡中像一樣,這一種方法叫「奢摩他」,這「奢摩他」當然是梵語。這是什麼方法?這叫做「止」,停止一切,佛陀教大家先用「止」法,是停止一切。出家修行就是要停止一切,不能背道而馳。
我看到有人帶著耳機聽流行歌;在家修行都不可以聽流行歌的,何況是出家修行,這是犯戒的。聽流行歌還得了,要罰跪香,跪在釋迦牟尼佛面前,連續跪三支香,而且一動也不能動。下次再犯啦!犯了三次趕出去的;他叫你跳板凳。跳什麼板凳?因為叫你跳圍牆你跳不過的。
古代啦!趕出門,怎麼趕的?和尚啦!比丘、比丘尼還俗,趕出山門,是要叫他從山門的牆跳過去,跳出去,就還俗了。但是因為太高啦!你們跳不過,而且我們這些個子都很矮,我們這些比丘尼個子都很矮,跳不過沒有辦法,拿一個小板凳代表佛門。咚!打了你的屁股,用禪杖打你,打了以後叫你跳出去,就是還俗。這不可以的,你境界多高,敲你一棒你就死了,不可以的。
所以這麼靡靡之音還是不可以聽,眼見形形色色還是不要多看,這是佛陀教得第一個方法,就是「止」。把你欲望的心全部消失掉,全部拿掉,這樣子,你這個鏡子裡面才會變得很清亮,十方如來跟智慧才會顯現,這是得到智慧,這是第一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呢?就是用「淨覺心」去了解「根塵」,這個方法在前幾章裡面都提到了。大家曉得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這六根六塵六識都是幻化的;那麼如何用想念的方法,用觀的方法去知道這些都是幻化的?那要靠你的想念的方法去想,你眼睛所看到的並不是真實的,包括你自己本身也不是真實的。
那麼這個身體是地、水、火、風所組合的,四大一分散,這個身體就沒有了。那麼心也無所附,你這個原來是你本身的心,並不是宇宙真理的大心。身心都是幻的,所以人生不過是一場夢幻而已,你要這樣子想,當你這樣子想的時候啦!你這個「幻觀法」就會產生出來。
你歡察世界的萬事萬物,你都會感覺到這個就是如夢幻一場。我單講快樂好了啦!好像有人常問你快樂嗎?你今天快樂嗎?人家問我,師尊您今天快樂嗎?你快樂到底有幾分?快樂沒有辦法打分數的。什麼叫做快樂呢?也沒有辦法把它拘束在一個範圍之內的。所以快樂本身是一種感覺而已,一種幻,一種感覺。
那什麼叫做悲傷呢?有人問我,師尊您今天是不是很憂愁啦!你自己想一想,什麼是憂愁呢?憂愁能夠拘束一個範圍之內嗎?達到什麼才叫做憂愁呢?你看我臉上沒有笑容,師尊你今天很憂愁。你看我今天有笑容,你就說:師尊今天很快樂;你看我今天不講話,師尊一定有心事;你看我今天很開朗,你們就說,師尊今天心胸很開朗。這個都是不定的,告訴大家,這種東西是不定的。
快樂跟憂愁是不定的,你今天也許很快樂,但是明天會很憂愁。一小時以前你會很快樂,一小時以後你會很憂愁;這個是變化來變化去的,你要作如是觀。唉!快樂也不是永遠的,憂愁也不是永遠的,隨時在那邊替換,而變化無常,就跟天氣一樣的。有什麼好快樂的!又有什麼好憂愁的!那不過是你心境的一種變化。那個都是幻的,像做夢一樣,一下子就沒有了。
所以當你快樂的時候,你不要執著快樂,說要把這個快樂變成永遠;當你憂愁的時候,也不要執著憂愁,因為那也是暫時的。你經常用這樣子的念頭去觀,就是一個「觀」法。
你能夠這樣子久久地想念出來,你心裡會達到一種很清淨的境界,這個叫做「三摩缽提」。漸漸地你用幻來止幻,來停止你的幻,這樣子,這樣子漸漸地進入一種「觀」法,叫做「三摩缽提」。這個是佛陀講的第二方法,叫做「觀」。
前面的就是「止」,後面的叫做「觀」。大家知道的,快樂不是永遠的,憂愁也不是永遠的,不要去執著快樂,也不要去執著憂愁;這樣你就會開了,可以達到常樂的這一種境界。
當你的念頭在修行的時候,經常想念如來的相貌,很莊嚴的相貌,想念佛,這都是方法;想念如來,想念佛、想念上師、意念根本上師,都是一個方法。
在密教面有「月輪觀」,觀想月亮,最圓的、最藍色的、最清淨的一種月亮,就在「月輪觀」。「種子子觀」,就是觀梵字,那個很美妙的佛菩薩的種子字,這個就是「種子字觀」。字觀也是種子的字觀。這個字觀啦!因為就是一個嗎!就是諸佛從字生出,這梵字的一種觀法,也就是「種子字觀」。你想念這個字,那麼從字裡面出現本尊,這是字觀。
那「入我我入觀」,這是想念如來虛空中的本尊進到你的身體裡面,這是「入我」;「我入」呢?就是想念自己進入本尊的心,這是「入我我入觀」。「五相成身觀」,就是把你的身體各種變化,成為本尊、成為佛的一種方法,叫「五相成身觀」,這個在密教裡面都有的。
佛陀也教我們「不淨觀」。什麼是「不淨觀」呢!把自己身體的污穢,這個很髒很髒的不淨你把它觀出來,這樣你不會執著色、聲、香、味、觸、法。使自己的不淨,知道自己的身心都是不乾淨的,眾生都是不淨的,這樣子能夠使自己的心止下來,這也是「不淨」的一種觀法。
另外還有「白骨觀」。「白骨觀」是破色相的,你修「白骨觀」,把自己觀成白骨,把眾生也觀成白骨,你就不會著人、我之相。也不會為了眾生跟你之間的關係天天煩惱,這個煩惱就會消除,這個方法就是「白骨觀」。
觀法是有很多種的,這裡佛陀講的,「所圓的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缽提。」這是佛陀教你用觀法,就是以幻來止幻,以另外的一種想念來替代你這個比較複的想念,使它成為純一的想念,而進入真正的一種定的境界,這是佛陀講的兩個方法。
那我們重新再講:第一個是「止法」,就是澄清,隔絕一切聲音,一切色相,使自已澄清,這就是「止法」。那麼用另外一種清淨的想念來替代你的妄念,這個就是「觀法」。「止」跟「觀」,大家差不多已經可以了解釋清楚了。
圓覺經裡面佛陀所講的,因為它這個是經文,你們不一定看的很清楚,但祂的講法,就是剛才我講的這樣子,澄清跟一個清淨的想念來替自己的妄念,這就是佛陀講的兩個方法。
這個世界修行的方法很多,但是佛陀講三種,那麼今天已經介紹了兩種,明天會再講另一種,謝謝大家。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頓,隨順修習。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如鏡照諸像;如幻三摩地,如苗漸增長;禪那唯寂滅,如彼器中鍠。三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今天我們再談圓覺經。我們讀一段經文:「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了知身心皆為罣礙,無知覺明,不依諸礙,永得超過礙無礙境,受用世界及與身心,相在塵域,如器中鍠,聲出於外,煩惱涅槃,不相留礙,便能內發寂滅輕安,妙覺隨順,寂滅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眾生壽命,皆為浮想,此方便者,名為禪那。善男子,此三法門,皆是圓覺親近隨順,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皆依如是三種事業,若得圓證即成圓覺。善男子,假使有人修於聖道,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辟支佛果,不如有人聞此圓覺無礙法門,一剎那頓,隨順修習。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威德汝當知,無上大覺心,本際無二相,隨順諸方便,其數即無量,如來總開示,便有三種類;寂靜奢摩他,如鏡照諸像;如幻三摩地,如苗漸增長;禪那唯寂滅,如彼器中鍠。三種妙法門,皆是覺隨順,十方諸如來,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三事圓證故,名究竟涅槃。」。
我們這段經文很長,等於把第七章全部唸完,不過重點我跟大家講一下:我們曉得這一章,是佛陀在教習佛法最重視的,為實修的一章。那麼祂講第一個:「靜止法」,就是用安靜跟止掉所有妄念的方法。
第二個方法是:「幻觀法」,把世界上的一切事情仔細地觀察,知道眾生都是幻的,身心皆幻,一切形象都是幻的時候,才能產生無上智慧。
第三個就是講:「禪那」。「禪那」在我們中國講起來就是:「禪」,那麼很多人都研究「禪宗」。到底什麼是「禪」?眾說紛紜,很多人去體會的,不是完全都是一樣的。這裡佛陀講第三個方法:是不去取這個「淨」法,也不取這個「幻」法;就是不用「止」,也不用去「觀」。「禪」就是什麼呢?直接就超越,直接就跳過去了,既不「止」也不「觀」。就直接跳過去。怎麼跳呢?我也不知道怎跳。(笑)這不過是一種體驗,像以前佛陀呀,祂「拈花微笑」,大迦葉底下看了,也笑了一下,表示祂已經心領會。所以這個「心印」,這個「禪」的「心印」就給祂。
像師尊在上面這樣一笑,那底下的人跟著笑,那就得到「心印」;師尊在上面假如哭一下,你們在底下心也哭一下,也得到「心印」了?(笑)其實哭跟笑都是一樣的,都是一種心領神會。當初大迦葉這樣子一笑,佛陀就明白祂已經得到心印,表示他已經超越了;其他不笑的,就是不知道怎麼回事。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突然間拿一個花起來微笑一下,只有其中一個大迦葉跟著笑,就表示得到「心印」;其他不笑的就是「莫名其妙」,就是因為沒有辦法心領神會。要懂這心領神會就表示交付了這個「心印」,「心印」已經傳出去了,因為他已經明白,已經懂得、清楚了,這個就是「禪」。
「禪」是什麼呢?超越!不用去「止」,也不用「觀」。也有人講,「禪」就是「止觀雙運」,要「止」也要「觀」,那麼「止」不了就要「觀」,「觀」得成熟就用「止」。其實「禪」是一種超越,不用「止」的。
佛陀在這邊講得很清楚:「不取幻化及諸靜相」,就是不取;幻也不用取,安靜也不用,統統不用了。要知道這身體跟心都是一種罣礙;但是這個「禪」是不依照這些障礙,很多障礙他直接統統都超越過去了。好像什麼呢?佛陀作一個比喻:我們敲鐘,這敲呀!佛陀就問了:聲音是在鐘裡面嗎?當然不在裡面,不在中間有空的裡面,也不是在鐘的表面,而是在整個範圍之內都有聲音,這就是超越。表示說根本不在鐘的那個體,也不在中空,而是整個周圍全部都包含了,這個就是超越。
佛陀講的,祂說沒有什麼阻礙的。最重要有一句在這裡,煩惱、涅槃不相留礙;煩惱跟涅槃,它不互相阻礙,本來煩惱涅槃是對立的,但是在禪宗裡面,在「禪」裡面沒有什麼阻礙的,這是第三種方法。
第三種方法就是佛陀講的,因為你不相阻礙了,沒有對你有什麼阻礙的,所以寂滅跟輕安的現象就會產出來。這個時候會知道,所有的眾生,所有的壽命,統統是「浮想」。「浮想」是什麼東西?就是根本不存在的,這一種方法就叫「禪那」。所以佛陀只教這三種方法,一個是「止」、一個是「觀」、一個就是「禪」,三個字。
當初佛陀在教大家法的時候,祂講一講,大家聽一聽,那麼就自己去修行。這些弟子越來越多,本來是很少,沒有什麼戒律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戒律的;就是因為弟子犯了錯,一個犯錯,覺得不行了,才趕快再訂一個戒律。一看到這個還不可以,就趕快再訂一個戒律,是這樣子的。戒律那麼多,就是因為有人犯了錯誤的時候才開始訂的,而不是一開始就有戒律的。祂當時只是說:你到樹下打坐;到山上打坐;到巖洞打坐;找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去坐。祂就講這三個方法,這就是「圓覺經」裡面的三個方法。
「止」掉你的妄念;「觀」一切都是幻;「超越」過去就是「禪」。怎麼「超越」法?祂最重要的,「煩惱、涅槃、不相留礙」,煩惱也是好,涅槃也是好,什麼統統好,這個就是「禪」,就是把它超超越過去了。所以學禪的人呢,不要把很多事放在心上,你統統都可以超越。
很多人生病,他就退道心。我有拜佛,我有持咒,我有行善,怎麼還得病呢?這菩薩沒有保佑,他就退道心了。不是這樣子,「禪」是一種「超越」,從來沒有什麼叫做障礙你的東西的。所以有病,有病就是菩薩,你有病,剛好,不求無病的。有病好,所以很多的行者,修、修、修、修到最後全身都是病,從頭到腳都是病,這個頭也爛了,聽說腳底也爛了,一般來講就是爛透了!行者不應求無病的,因為病就是菩提。這慢慢去想,病有什麼!病本來就是空嗎?等你沒有身心的時候,「病」還在那裡呢?「病」本來就不存在,只是你暫時的一種現象而已。不把它當成障礙你的聖道,你就可以超越這個「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求「無難」,很多人都求。唉呀!像我們今天迴向:逢凶化吉。這個是在求「無難」。「逢凶化吉」,凶的才好,凶就是菩提,你天天求「無難」,什麼事都沒有,精神懶散,一有災難來了,你精神起來了,要趕快,才能夠超越這災難,那時候精神反而會振作的。
所以,師尊講這個「衝浪」,浪越大你的衝浪板就會衝得越高;越大的災難,也是同樣的。所以我們不應該迴向的時候,求逢凶化吉,應該求逢凶更凶,因為凶就是菩提呀!
「禪」本身講起來,就是兩個字──超越。越凶地把它超越過去,你就是菩提!所以講所有的障礙都不要怕。我們以前越野障礙賽跑,有那障礙欄杆,這樣跨過去,要跨過所有的障礙,就是一種超越。
「禪」是一種超越,不是簡單的。人家越來障礙你,阻止你去學佛,用病、用災難來阻止你,你超越過去,就成聖賢,那本身講起就是很偉大的很超然的。所以真正一個聖者,是不怕這些的,不但不怕,還以這個為菩提。很多人生病了,他就奄奄一息,什麼「正念」都失掉了,越凶的事情來,他就是退道心,這都是不可以的。
像師尊最喜歡魔了。有魔來,樂得要死,因為就是要你超越他,你超越魔,不就成佛了嗎?以魔為法侶,魔就是你的法侶,你的道伴;你沒有他你怎麼通過考驗,能夠成佛呢?所以是以魔為法侶,魔就是菩提,魔就是佛。他來成就你成佛的,要以魔為法侶;你看到魔你就怕,成不了道的。
在禪宗裡面,是超越魔,超越過去。你不要去抵抗魔,要超越他,以魔為法侶。看到魔,不怕的,沒什麼,魔就是佛,就是一個超越,是一種禪。魔雖然來阻礙你,但是你夠超越,以「逆」的,像剛才講衝浪就是一種「逆」!凡是做事情都是不順的,我們做什麼都不順,人家做什麼都順;不順就是「禪」。「禪」就是一種超越,就是一種「禪那」,你唯有在不順裡去超越不順,你才能成就一切。
在一切法界裡面,得自由自在,一切成就,這個是「禪」;在一切法裡面那裡都能夠順呢?都是不順的,既然都不順,你超越過去才能夠自由自在。要「自在」就沒有相對的,一定是絕對的,凡一切順逆都是平等的。
再來呢?有人悔辱你!毀謗你!欺負你!你覺得很委屈,覺得自己不是這樣子,但是人家都講我這樣子,你是不是很委屈?當然委屈!我明明做的這樣,為什麼別人講我那樣呢?你就很委屈,你就不吃飯,以淚洗面;用這個眼淚來洗臉,你就不吃了,這一餐不吃,兩餐不吃,不個禮不吃,一個月不吃;冕2上也腄不好,這個不吃、不睡,我倒是沒覺的怎樣,我們省一點糧食也是好的。但是要教你,這不算什麼的,委屈你了,或者褒獎了你,都是一樣的東西。你要懂得超越!就是「禪」;你超越不了,你就是凡夫,這個道理要明白。
佛陀講的第三個道理是很「圓滿」的,絕沒有對的。所以要以壞人為朋友,俗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師尊叫我們以壞人為朋友,我們都被污染了,都變成黑的;我們跑去跟烏鴉在一起,到最後我們都變成烏鴉,全部都天下烏鴉一般黑。倒不是這樣子!
你處在壞人當中,也能夠成就你自己,才叫做超越。六祖慧能,在獵人堆中九年,他不受污染,這就是他本身夠學習到一種超越。他還能夠跟所有的獵人,相處得非常好,這就是本領,所以不怕壞人的。
你學禪的人,不是說這個人不好,我不跟他在一起,於是看見他就跑。當然啦!也有人看見師尊就跑的,他看到師尊從那邊過來了,趕快跑開。他不願,不喜歡,不樂意,不快樂;但是我們看到他,就很喜歡,我們樂於接近他,甚至上前去擁抱他,對不對!他看到我們就跑,沒有關係,你不理我,我理你就好了,這無所謂的。
「禪」是一種超越,就是超越過去,沒有什麼好人、壞人。好人與壞人,一樣平等,不要有分別心。世俗是樣子的,這個人不好,形象很不好,風評很不好,混蛋一個,專門幹壞事的,不要去理他,不要去聽他說法,這個壞人,不要去聽他的。不聽怎麼知道是好的壞的!至少你也要聽一下。告訴你不要有分別,你去超越他,不受他污染,去聽法聽到你認為不好的,也不受他污染。
在獵人堆,六祖慧能也不受污染,他甚至可以轉那些壞人,成為好人!壞人就是菩提,他們都是佛呀!這是一種「禪」,這是一種超越。很多人窮了,他就退道心,沒有錢!為什麼沒有福報呢?為什麼我信真佛宗,修真佛密法這麼多年,沒有福報?窮!不要怕窮;窮跟富,都是平等的。你學禪的人,富就是窮,窮就是富,你難道看不出來嗎?錢不過是流到我身上,以後它還會流走,流到別人身上的,那都是暫時的一種現象。那麼,這個人流過那個人,那個人流過這個人,借你呆看幾十年。窮、富不存心,你超越這個窮,愈窮困,你成就愈大,超越這個窮,這是「禪」。
你還要超越「破」!什麼「破」?所以很多行者,穿破衣,就是一種「破」。其實他穿的是天衣,破的衣服才是真正的天衣,華麗的衣服是真正的俗衣,這是一種超越。
佛陀講這個「禪」最有意思,中國的禪宗也是意思,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超越,那一種思想,跟我們世俗凡夫思想大不相同。像我的思想就跟一般不太一樣;別人認為髒的,我認為是最清淨的;別人認為是窮的,我認為是最富有的;別人認為是魔的,我認為是佛的;別人不喜歡的煩惱,我認為是菩提,別人認為是壞人的,我認為是好人。人麼都是好,統統是平等,沒有什麼分別的;你愈恨我,我就愈疼你;你跑,我就追;你不理我,沒關係,我理你,無所謂的。
我不是講了一個「無所謂」思想,師尊的思想是「無所謂」思想「無所謂」。思想,就是沒有障礙的思想,無礙的思想。既然是無礙思想,就是大圓滿思想;大圓滿的思想,就是一種超越的思想。這種超越的思想,就是佛講的:「禪那」。
你看釋迦牟佛給誰授記?給提婆達多授記,將來成佛!提婆達多不是害祂,害得很慘?沒有錯!害祂的人也能成佛,害佛的人也能成佛。沒有什麼叫做害的,在佛的心中,平等無差別。沒有人害我,只是他現在是世俗凡夫,有一天得度了,他照樣是佛;如果他清楚明白,他也照樣是佛。所以這是一種大圓滿的思想,這是第三種。
第一種就是「止」,妄念止了。第二種就是「幻」,觀察一切世相都是幻。第三種就超越「禪」,大圓滿。佛只教我們這三種方法,大部份講起來就是這三種。以下所講的,好像第八章所講的這些二十五種,全部就是這三種去分出來的。怎麼講呢?先修「止」,再修「觀」,再修「禪」;先修「禪」,再修「止」,再修「觀」;那麼再來,先修「觀」,再修「止」,再修「禪」。在那邊顛顛倒倒,分成二十五種。
佛陀也是被弟子弄得頭昏腦脹的,他要講這三種方法,輪來輪去,就變成二十五種。「十方如來,因此成佛」,就是因為這個成佛,「十方菩薩,種種方便,一切同異。」差不多,都是這樣子。反正就是這三種方法,「皆依如是,三種事業」,這三種修行的方法去修,能夠圓滿證得了以後,就是圓滿的覺悟。要修這個法,成佛,可以教化成就百千萬億阿羅漢跟辟支佛果。
所謂辟支佛果,就是藉著其他的方法進入自己覺悟的。什麼叫辟支佛?就是用其他的方法,不是用佛陀的方法,藉其它的因緣,進入佛果,這個叫辟支佛。阿羅漢,大家已經知道了,叫無礙法門。
以前我在讀書的時候,我就用無礙哲學思想:這思想很早的時候,我就寫在書裡面;那時,我的思想就已經非常的超越了。現在的思想呢?更加超越,等於是一種圓滿的思想。所以我不以為煩惱,也不是說完全沒有煩惱,煩惱就在你的四周。就像昨天我接了一通電話:一個對師尊有恩的人,(師尊有時候也請人家幫忙!)他遭遇到了困難,我沒有辦法幫他解決的時候,我也會心生煩惱。唉呀!這個對師尊有恩,但是我又不能幫他解決困難,所以我心裡就很難過。昨天晚上呢!特別為他求護法,希望趕快出現一個貴人來幫助他。我自己也突然間想到,我何不回台灣呢!我馬上就回台灣去幫他;甚至於需要多少錢,都可以出錢去幫助他。這個也是我的煩惱呀!因為,我為眾生而煩惱,眾生有困難,跟我講,那麼我心裡就覺得很難過。唉呀!怎麼幫他解決這個事情?這個當下的一種煩惱,也是有的。
今天有一封信,是紐約的弟子寄來的,他太太有腎臟病,一定要換腎,但是他等了很久,都等不到腎,他跟他太太剛好是同一個類型的,所以做先生的把一個腎割給太太,他們倆個人各用一個腎。換了腎以後太太的身體就變好,沒想到經過兩年後,這太太身體的腎產生了排斥的作用。我看了這封信,心裡很難過的,怎麼會這樣子呢?倆個都只剩下一個腎,那太太的腎產生排斥的話,她就不能活了。那到哪裡再去找一個腎呢?所以,在這世界上的煩惱數不清的。
像這種病,你假如不能看透、超越因果的話,真的是很悲慘。像台灣這一件事情,我自己心裡也很急,我也求佛菩薩趕快給他加持,特別求護法,趕快去找一些貴人,出來幫他,希望他能夠順利。因為他曾經幫助過師尊,現在他求到師尊了,我不能幫助他,這也變成我自己的一種煩惱。
我不是沒有煩惱,我是有煩惱,但是我把它看成菩提。我煩惱來的時候,就盡量祈求護法、佛、菩薩幫他們解決。我不是為我解決煩惱,是為眾生解決煩惱。但是我把我心中產生這些苦惱的事情,也把它認為是菩提,我去超越它。
佛陀也重宣此義而說這個偈,也就是把剛才這些講了一下。一種用寂「靜」的,第二種用如「幻」的,第三種是用「禪那」的。這三種方法,就是三種的妙法門,都是非常好的。祂講「十方諸如來,及諸大菩薩,因此得成道。」都是用這三種方法去圓證的,這個叫做「究竟涅槃。」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於是辨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經文太長,內文詳載於後。)
今天我們再談圓覺經。關於這一章是辨音菩薩問佛陀的,而佛陀也是婆子心切,就把前一章的三種方法,一下子就變成廿五種型態。這章是釋迦牟尼佛重覆述說前面的種種方法,你們看文寫的....很麻煩,但是,假如你按照我的方法去想就對了。
三種方法:一個是「止」、一個是「觀」,另一個是「禪」。那麼分成廿五種是怎麼分的呢?你先一直修一個「止」,是一種方法;一直修一個「觀」,也是一種方法;一直修「禪」,通通方法不變,也是一個方法。這就是三個方法,其他廿二個方法,就是在那邊輪。也有修兩個、也有修三個的,那麼顛顛倒倒,先修「止」、再修「觀」、再修「禪」,這也是一個方法;先修「止」、再修「觀」,也是一個方法;再修「止」、再修「禪」、再修「觀」,也是一個方法。就是這三個方法在輪,就變成廿五種。
這一章完全在講這樣子,我看了這一章,從頭看到尾暈腦脹...。釋迦牟尼佛肯這樣講,為了渡眾生,真的是婆子心切。但是現在我跟你們這樣講,你們就懂得這一章,其實根本不用講,就已經結束了。就是把那三種方法,顛顛倒倒...這樣子去修就對了。
現在我還是唸這個經文:「於是辨音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為希有,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於圓覺門,有幾修習?」最重要是「有幾修習」──有幾種形態去學這個法呢?佛陀會回答的。
我們再唸以下經文:「願為大眾及末世眾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作是語己,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辨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問於如來如是是修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辨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於末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廿五種清淨的形式。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於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這就是佛陀講的,只修一個「止」法修「靜」的。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於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三摩缽提。」也就是只修一個「觀」法的。
「若諸菩薩唯滅諸幻,不取作用,獨斷煩惱,煩惱斷盡便證實相,此菩薩者,名單修禪那。」這個就是只修一個「禪」的。
「若諸菩薩先取至靜慧心,照諸幻者,便於是中,起菩薩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這個就是先修「止」,後修「觀」的。
「若諸菩薩以靜慧故,證至靜性,便斷煩惱,永出生死,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後修禪那。」這個就是先修「止」,後修「禪」的。就是這樣子輪呀,它以後的經文就是這樣子。
「若諸菩薩以寂靜慧,復現幻力,種種變化,度諸眾生,後斷煩惱,而入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次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這就是修三者,先修「止」,後修「觀」,最後修「禪」。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斷煩惱已,後起菩薩清淨妙行,度諸眾生,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這個就是先修「止」,再修「禪」,最後才修「觀」的,就是這三種在那邊輪。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心斷煩惱,復度眾生,建立世界,此菩薩者,名先修奢摩他,齊修三摩缽提、禪那。」也有齊修的,一起修兩種。先修什麼,最後再修兩種。
「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發變化,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後修禪那。若諸菩薩以至靜力,用資寂滅,後起作用,變化世界,此菩薩者,名齊修奢摩他禪那,後修三摩缽提。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隨順而取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境界而取寂滅,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後修禪那。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靜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奢摩他,後修禪那。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無礙作用,斷煩惱故,安住至靜,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中修禪那,後修奢摩他。若諸菩薩以變化力,方便作用,至靜寂滅二俱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三摩缽提,齊修奢摩他,禪那。若諸菩薩以變化力,種種起用,資於至靜後斷煩惱,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奢摩他,後修禪那。若諸菩薩以變化力,資於寂滅,後住清淨無作靜慮,此菩薩者,名齊修三摩缽提、禪那,後修奢摩他。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至靜,住於清淨,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奢摩他。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而起作用,於一切境寂用隨順,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後修三摩缽提。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自性,安於靜慮,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無作自性,起於作用,清淨境界,歸於靜慮,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中修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 若諸菩薩以寂滅力,種種清淨,而住靜慮,起於變化,此菩薩者,名先修禪那,齊修奢摩他、三摩缽提。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至靜,而起變化,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奢摩他,後修三摩缽提。若諸菩薩以寂滅力,資於變化,而起至靜清明境慧,此菩薩者,名齊修禪那、三摩缽提,後修奢摩他。若諸菩薩以圓覺慧,圓合一切,於諸性相,無離覺性,此菩薩者,名為圓修三種自性,清淨隨順。善男子,是名菩薩二十五輪,一切菩薩修行如是。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此輪者,當持梵行,寂靜思惟,求哀懺悔,經三七日,於二十五輪,各安標記,至心求哀,隨手結取,依結開示,便知頓漸,一念疑悔,即不成就。」這個從頭把經文唸到尾,其實我可以把這個唸完呀,後面就是總結了,要火要把它唸完,唸完就了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辨音汝當知,一切諸菩薩,無礙清淨覺,皆依禪定生,所謂奢摩他,三摩提禪那,三法漸次修,有二十五種,十方諸如來,三世修行者,無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唯除頓覺人,并法不隨順。一切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常當持此輪,隨順勤修習,依佛大悲力,不久證涅槃。」
把這一章唸完了,經文統統唸完了。這一章意思很簡單。就是把前面講的三種方法,你修一樣也可以,修兩樣也可以,修三樣也可以,顛過來修也可以,倒過來修也可以;就是在那邊輪,就變成二十五種。佛陀講!把這二十五種方法寫成單字,寫成那個籤筒,然後在菩薩面前搖,恰、恰、恰...你要搖二十一天,不是叫你一次就搖好了,就是要求呀!在佛菩薩面前,跟祂講:「我要修這個法,那一種法跟我最有緣,這二十五種方法,那一種跟我最有緣」,然後在那邊恰、恰、恰...每天做供養,做禮拜,祈求佛菩薩的靈光下降,然後呢!二十一天以後,你就把那跳出來最高的那支籤,拿起來看,那個方法就是適合你的,這樣就是最適合你的性格去修。
你可以修「止」就好,把念頭統統止掉,你也可修「觀」,修「幻」。那麼也可以修「禪」,直接就超越,這樣子就「大圓滿」!其中也有三個一起修,先修「止」,再修「觀」,再修「禪」或者先修「止」,再修「禪」,最後修「觀」;總之就這三種在那邊變來變去,你修兩種也好,一種也好,三種也好,顛顛倒倒統統好,就變成二十五種。那麼你去抽籤,就是求二十一天以後,抽出來那一支籤,佛陀講你就按照這個去修,你就可以得成就;因為這個最適合你的。這一章就是這樣子講而已,一下子就結束了。
佛陀為什麼很仔細講,而且要分成這麼多呢?因為人的根器不同。有很多人,他修「止」很容易的,那些妄念,雜念,他一下子把它統統停掉,都沒有了,那麼他就適合修這個「止」。
有很多人,喜歡用他的腦筋去想,那你就修「觀」。你去想呀,念頭去想,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地水火風四大假合,它分散了,什麼也沒有,那麼眼睛所看到都是假的,耳朵聽到也是假的,你的身體都是假的,宇宙的色相都是假的,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假的,你這樣慢慢去分析,這樣去觀想,這你就適合修「觀」。
有些人呢!他喜歡修「禪」,他直接就超越過去,他認為統統都不一樣的,眾生都是佛,魔也是佛,眾生也是佛;不管是佛性,無性,統統都是佛;不管有沒有佛性,你有佛性也是佛,沒有佛性也是佛,不管你是什麼;好呀,壞呀,善呀,惡呀,這些對立的,聰明的,愚痴呀,怎麼樣子這些對立的,統統都是佛;不管你是佛,還是魔,統統都是一樣的,這個直接超越過去的,這種大圓滿就是「禪」。
那麼第三:有人適合修「禪」,他適合修「禪」,因為他一下子就超越過去,那麼一下子可以回去呀,去做二十五支標籤,按照佛陀講的,二十五個標籤你去做,那麼做好以後你就每天在那邊求呀!佛陀降光,希望佛陀幫助你,選山一個修持的方法。那麼選出了以後!你就按照這個方法去修,祂說不要退哦!圓覺經裏面講,你只要依這個方法去修,一定得到成就的;但是你不能說懈怠,好像我修一修啊,有氣無力,我就半途而廢,那不會有成就的。
佛陀講你求了二十一天,求二十五種方法當中的其中一種,你求出來,你就按照這樣子去修,就會有成就,佛陀講這個講得很辛苦,剛才我唸經文,這樣一下就過去。其實祂講的時候,祂解釋的很清楚,每一種的方法,祂都重複再講過,這是婆子心切,就是祂急著要眾生能夠成佛,所以祂才講得那麼仔細。其實祂只要告訴我們三種方法嘛,對不對!三種方法,你怎麼樣子去修,你就怎麼樣子去修嘛!祂還要把三種方法分成二十五種類形。辨音菩薩問祂,祂就講這二十五種。
這一段經文呀!你們也可以仔細去看,其實跟我所講的都一樣的,也就是我們講的那三種方法,都已經非常仔細了。那麼二十五種方法,你把經文跟註釋再看一看,就完全可以清楚明白。
佛陀講這二十五種形式,那依照大家的本身性質,你喜歡去修「止」呢!還是修「觀」呢!還是修「禪」呢!或者是「止」、「觀」雙運呢!或者是全部三種一起修呢!或者是修一種,或者是修其中兩種,都是隨你自己本身的心性去修的,你自己本身最有緣的,最喜歡的,適合於你自己的,你想一想應該怎麼樣子修,那就會得到成就了。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7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睹見調御,歷恆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睹見調御,歷恆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唯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大家知道,眾生都是有佛性的,也本能是佛性的、清淨的。為什麼本性清淨的眾生會有污染呢?使所有的眾生統統都走到旁的道路上去,而且不能進入正道?也就是要啟開圓滿的心智,獲得真理,還是會有一種現象,就是一直讓你走偏了路或走錯了路。
這一章就是在討論:為什麼清淨的眾生會迷悶不入正道呢?佛陀在這一章裏面也講了四種理由:為什麼眾生不能得到真理、進入正道裏面?這裏的文字當中有幾個比較特殊:像調御。「睹見調御歷恆沙劫,勤苦境界。」就是佛陀在講圓經,這麼短的問答當中,能夠讓所有的菩薩末世眾生,很快的看到佛陀歷經恆河沙的勤苦境界,都是度化眾生的這種現象。
一般講佛陀有十大稱號,其中有一個稱號叫做「調御丈夫」;「調御」兩個字亦是佛陀的十種稱號之一。「調御」又是一種平衡的作用,就好像我們調味,在湯裏面放鹽的時候,你不能放的太多,放太多就太鹹;我們知道鹽跟血壓高是有關係的,血壓高是火能吃鹽的。我們這裏當護士的很多都曉得,我們的壁珍、壁燕(法師)煮飯,他們鹽都放的比較少,我們就叫做調味,「調御」就有這個味道在裏面。
有一次,我到雷藏寺去吃飯,喝那裡的煮的湯,耶!喝起來跟白水一樣完全沒味道。問他們什麼原因?說:「沒有放鹽。」啊!沒有放鹽實在太淡了,好像跟水一樣;但是放太多呢!你就血壓高。這血壓高的人不能吃太鹹,聽說有腎臟病的人也不能吃鹽。鹽本身只是一種調味品,你要放的剛剛好,這個就是要「調」;那麼「調御」的作用,是佛的十大稱號。也就是講用種種的方法,令所有的眾生進入正道,所以叫做「調御」。
什麼叫做「丈夫」呢?是大丈夫不是小丈夫,在古化學佛修行的人,大部份是男眾,女眾較少一點;從佛陀時代開始,首先也是只有比丘,沒有比丘尼,以後才有比丘尼。在古代的天竺,一般修行好像都是只有男眾,如的也,有就比較少數。自佛教有比丘尼以後,才變成很多的,但是照他們古代行者的說法:女先要轉成男的,然然才好修行。
以前在印度瑜珈士,修氣、修脈、修點,女眾本身也有這個氣、也有脈、有也點,一樣的;但是畢竟這個點是不同,女眾的脈跟男眾的脈也是稍微有點差別,所以修行的方法也略微有點差別。當時印度古代的修行瑜珈士,也都是先由女眾轉求男眾,然後再由眾去修行。很多的氣、脈、點的修行很少談到女眾的瑜珈方法,大部份是屬於男眾的修行方法。所以呢!他講「調御丈夫」,使所有的丈夫都能進入真正的正道,所以叫做「調御丈夫」,也就是等於度化的意思。這兩個字有意思的,每一次讀到這兩個字,就想到平衡。
佛陀在說當中,祂不偏執,不偏於那方面。談到「不偏」,這是一個很大的學問;今天世上的紛爭,議論很多,大部份來講都是在論這個「偏」跟「不偏」而已。你想想看,今天有人講的是「唯物論」,有的講是「唯心論」,有些人講佛教就是唯心的。其實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真的有一點問題,因為不管心、物雙方面來講,一定還要講求平衡的。你完全講「心」、講無形而上的,不講「物」的話!總之缺了一點,因為你自己本身就是「物」嘛!完全不講「物」行嗎!所以這當中就是要有「調御」的功夫。
有時候我們行者專門講「出世法」,我們只走修行的路子,其他我們不管,那也不行,還是要講一點入世,出世跟入世之間如何調御,是一個很大的學問。
以前佛陀在世的時候,佛法本身就是講「空」。我們講「沙門」,就是佛陀的時代,所有出家修行稱沙門,沙門就是空門,專門講「空」的。像「三論宗」就稱空宗,是專門講「空」的,所有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些名相都是沒有的,那麼追論到最後就變成一個「空」字。所以出家修行的又叫做遁入空門,就是走進這個空門。
但是專門講「空」可以嗎?也是不行的,所以那時候有分為「空」部,又有分為「有」部。「有」專門講「有」的,也專門講「空」的,其實「空」跟「有」之間啊!互相調御,就是要調的剛剛好,不能專門論「空」,也不能專門論「有」。所以佛陀在世時候啊!對於專門講「空」的這些弟子,祂要跟他談一些「有」;專門講「有」的這些弟子,也要跟他講,再給他調一點「空」進去,要叫他「空」跟「有」之間要調御的非常平衡,這就是一種學問。
你看我們今天講佛法,到最後都講「真空妙有」,真正的「空」裏面有微妙的「有」,是佛陀講的。不能專門講「空」,但也不能專門講「有」,不能專門講「出世」,也不能專門講「入世」。
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裏面,有些人緊張過度,像我以前有一個同學叫做緊張大師,本來是很小事情,他都會緊張,那就要叫他放鬆一點。那麼真正放得太鬆了,任何事情、大事情到了,他還在睡覺,這個就要叫他稍為緊張一點。每一件事情你都要介於緊張跟放鬆之間,就是知道如合去調御了。
對重要的事情不能太放鬆,對於可以放鬆的事情,你就要放鬆,所以我們老師以前講:「你在現的時候儘量去玩,但是你讀書的時候你就要認真。」這是我們小時候經常聽老師講的,玩的時候你盡情去玩,沒有關係;但是你要收心讀書的時候,你就要把心收回來要認真讀書。
我也叫大家,你平時的時候要認真修行,如在做早晚課、修法禪定、研究經論,作深入三昧的時候,你都要很認的。但!假如是慶生會或者是晚會,你就要放鬆;你那時候還來跟我持咒,你是幹什麼的!人家在那邊唱歌的時候,你在那邊持咒、唱政治歌曲,那就不對了。叫你放鬆的時候你緊張,叫你緊張的時候你放鬆,這就是你調御的不好。
你平時就聽流行歌聽得迷迷糊糊的,今天叫你馬上進入禪定、進入三昧,你行嗎?當然是沒有辦法。平時你就要訓練在那一個場合做那一件事情,要專心一致的時候,你就不能太放鬆;在晚會裏面,大家都是很高興的時候,叫你玩耍的時候,你就要盡情的放鬆,這樣子才是對的。
所以,鬆跟緊之間要互相調御的非常好,有跟無,還有快樂、憂愁,你都要調得剛剛好。你太快樂啊!不行!要降壓;你太憂愁了,也要加一點快樂進去。愁跟樂之間也要調的剛剛好,這樣子就是很平衡的一種學問。
我最近研究醫學,人的年齡到了某一個階段時,必須要做好自己的本身調御;身體是很重要的,你血壓不能太高,血壓高會中風;血壓也不能太低,因為血壓太低了,你會有氣無力。所以太高啊是不好的,但是你不能降血壓,突然間把它降到很低呀!這個就是一種調御的功夫,把你的身心、血壓,維持在一個標準的水準之中,就是一種調御。
另外,血糖也是一種調御,你身體裏面的糖份,剛好夠你今天使用的熱能,那是最標準的。你身體血糖的糖份,剛好夠你今天的運動,你把那個熱能跟糖份調得剛剛好用完,這個是「一級棒」。你今天過量了,血糖過高,你運動不夠,但是你的血糖過高,就是很危險的,就是糖尿病。那你過低,根本就沒有力氣,你把血糖降得過低了,你根本就沒有辦法過動了,全身也是無力的,所以這也是一種調御的。
你吃的食物,剛剛好多少糖份,供你今天使用的熱能,你剛剛把它用完,不過多也不太少,這個就是一種調御的功夫。所以我覺得人生,本來就是在做這個調御的,就是修行也是在做這種調御的功夫。每件事情你都是非常圓滿,也非常吉祥,而且都是剛剛好的這種狀態之下,就是最完美的。
所以,單單我們講做一個師父,他如何教導他的弟子,又要很圓,又要慈悲,又要嚴,就是在這邊調,把它調整得剛剛好。要能有慈、又要能夠嚴,既要剛、又要柔,完全就是在調御的功夫。
經典裏面提到這個「調御」,就是說有三層意思:第一個,佛的十大稱號;第二個,度化眾生入正道,第三個,就是平衡中道的學問。佛教本身也是平衡中道的,不能講佛教是唯心的,也不能講佛教是唯物的,因為它是調「心」跟「物」的。像我們人的身體跟心,都是要調得剛好;我不能只講心,講心就太空幻了;也不能只講身,因為講身體就太入世了。所以身心都是一樣的,要把它圓滿的。
我們密教裏面講:身就是心,身心是合一的,並不是二的。心啊!也在內、也在外的,並不是說身體裏面就沒有心、都是一樣的。
另外,我們談這幾個比較特殊一點:「做將來眼」。什麼是「將來眼」啊?我說將來還會有眼睛嗎?看禪宗的這些書裏面,有一本叫做「人天眼目」。什麼叫做「人天眼目」?其實「眼目」這兩個字,就是指導的意思,引導眾生的智慧。這個「眼」的意思就叫明眼,「將來眼」就是我們將來的時候,做眾生的導,師,所有眾生都是看著我們,我們來引導眾生,走入正道,這個就是「做將來眼」!
那麼大家修行有成就以後,大家就是眾生的「將來眼」,就是說你用你本身的智慧去引導眾生走向正道,做眾生將來的眼睛,這個就是「將來眼」。不要講說.哎喲!眼睛還分將來眼、現在眼、過去眼,不是的,而是「人天眼目」。
那麼整段的文字,幾乎大家都可以很清楚的,也就是淨諸業障菩薩起來,頂禮佛足,右繞三,跪下來插手問佛陀:他希望釋迦牟尼佛,能夠講解為什麼眾生本來清淨,還會有污染呢?使眾生迷悶呢?佛陀講了,祂要為淨諸業障菩薩及大眾開解,就是開示種種的這一種障礙,大概有四種障礙使眾生不能走入正道。
那麼我們下一次再講,今天談到這裏。
嗡嘛呢唄咪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12-2007 1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實為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實為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 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無明故,相續求道,皆不成就。」今天就唸經文唸到這裏。
在這一段經文當中,佛陀回答,這也就是金剛經裏所講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及壽者相。佛陀認為,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一種障礙,認為是一種四顛倒;因為有這四相,就一定有分別,有執著,有煩惱,有貪慾,這四個東西就會產生出來。很簡單,你認為有我,就一定會珍惜這個「我」;認為有人,那你就一定會產生分別心;認為有眾生,就有輕、有重;認為有壽命,就會珍惜,也就會產生愛跟憎。這就是稱為「四相」,四顛倒。
由於有這個四相,有這個「憎」,什麼叫「憎」?就是一種怨恨?一種嫌惡的心理。那麼所謂「愛」呢?當然也就是一種愛染的心,愛染這一種心跟憎惡這一種心,是兩種相對的境界。因為有這兩種的境界,自然就產生「妄業」,一般來講就是「愛」的業、「惡」的業、「善」的業都有,因為有這種「業」的關係,就互相「輪轉」,「輪轉」就產生一種「輪迴」。
接著呢?有些人是厭世這種輪迴的,他也會產生另一種的,想要脫離輪迴的這一種「妄想」。其實脫離輪迴,倒不是一種「妄見」,但是你有了「輪迴」的這一種名相,想要進入永生的這一種名相裏面,也算是一種「妄見」。
這裏面佛陀講的,你有這一種名相,涅槃名相以後,想要進入涅槃,反而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不是涅槃去拒絕你。好像說你想進入「圓覺妙心」裏面,想要進入圓滿的覺悟裏面,不是圓滿的覺悟拒絕你,而是你本身先有這個名相,就很難進入。為什麼?好像學禪定,一直想要定,你拼命想:我今天一定要進入密壇裏面,禪定的時候一定要進入無念,拼命想要定,你就定不了。這就是你越緊張越不能,你拼命想要進入涅槃,就進入不了涅槃;你拼命想要得到圓滿的覺悟,你就覺悟不了。
你知道佛學裏面,經常提到的,「非空」、「非有」、「真空妙有」。「非空」跟「非有」不是「空」,也不是「有」;「真空」裏面還要有「妙有」,你光光執著這一種「空性」,你想進入這種「空性」,就很難。
心理學家他們是專門研究人的心理。他們也講:你越是想要達到彼岸,你就越不能達到彼岸;所以叫你放下,你愈想放下,就愈執著。佛陀前面講的這幾句話,就是這樣子的。
「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何以故?」動念息念,就是在講禪定。佛陀告訴我們,你動念當然不好,妄念太多,雜念太多,念頭經常動來動去,不好。那息念好不好呢?把這個念頭統統斷掉,好不好?佛陀也講,「皆歸迷悶。」你想要止掉這一種念頭,愈止它就愈來愈流。
中國古代有一首詩,是這樣子的,「抽刀斷水,水更流。」就是你想用力把這個水切斷,這水還是流得更多。
我們學禪定的人就是有這種體會,你講說,好今天我已經洗好一個澡,而且穿了寬鬆的衣服,心靈盡量保持平和,飲食也是適中,不是很飽,也不是很餓,自己覺得今天心情非常的舒泰,也覺得無事、無心,應該不會有雜念了;進到密壇,坐下來,你一直想,不能想,不可以想,不可以念;什麼都不念,你就緊張地坐在那裏,拼命坐在那裏呢;奇怪那念頭突然不知從那邊產生了,你馬上知道這個念頭來,馬上要把它打消,砍死、斷了它!然後呢,看那裏都不是,看鼻子,想鼻子;眼觀鼻,鼻觀心,心理就幻化出一些事情來,等你坐一個小時以後,原來已想念了一個小時。唉呀!糟糕,今天還是沒有辦法斷念。
事實上,念頭是不易斷的,要「止」這個念頭,佛陀講的,不管你是動念,或是想息念!皆歸迷悶。為什麼呢?因為從無始以來,本來就是「無明」的。「無明」就是你本身的主宰,一切眾生,都沒有慧目的,沒有智慧眼睛,身心本性皆是無明,你既然是無明,那裏會無念!佛陀講的。
所以我們學禪定的人,學靜坐,學冥想,很清楚的,你想斷所有的念頭,很難。你必需在「動」跟「靜」之間,取它的訣竅;在鬆跟緊之間,取它的訣竅;在清醒跟睡眠之間,取它的訣竅才能夠入三摩地。有的時候還要一鬆一緊,一鬆一緊;有的時候還要一動一靜;還要在「有念」跟「無念」之間,取它的訣。「非有」、「非空」、「真空妙有」,都是講這個的,「空」不是真正的捉不住個訣竅的話,始終在那裏搬弄。
真正的禪定,我覺得容易進入定中,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我是不執、不惑,我不執著。像今天來講,我絕寺不會講說,唉呀!我今天一定要坐得很好,不是的,我坐就坐得很好,不是的,我坐了就坐了,我很自然,隨順自然之道。有念頭來了,輕輕地看它,觀察它,輕輕地觀察這個念頭,不去捉住,也不去止它,也不放鬆它,好像匯為滔滔江海;輕輕地觀察它,隨順它,自然讓它流竄。有時候稍為止它一下,有時候放它一下,在收放之中,入於禪定,我是用這個方法,又收,又放。所以禪定方法,完全存乎一心。
你過於放,你就睡著了,過於緊,你就止不了,這是一種禪定的訣竅。佛陀講,只要隨順我的,心理就歡喜;只要違逆我的,心理便產生憎厭。這就變成了「無明」,這樣統統不會有成就。
今天我們度眾生會有這種現象產生,大家開始出外去弘法,上師、法師出外去弘法;這些人來皈依的,覺得很高興,有人來皈依,來學佛;有人呢?不來皈依,而且還侮辱你、罵你,就很厭惡他,你產生憎惡的心;其實不要這樣,我講過,度眾生要用清涼心來度。
什麼是清涼心?你心裏面保持得很平相,我已經做了度眾生這種事情,那麼他聽跟不聽,同等對待,就是不執著。你想想看,師尊要度自己的母親,要度自己的父親,很難的,很困難的。我說有天堂,父親說拿給我看,在那裏呀?我說有佛,父親說在那裏?你給我看!看到我就信。我說,沒有關係,我不生氣。我心想,怎麼搞的,這麼難度!我說,我真的過西方極樂世界。他說,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裏?你拿證據給我看。
也有出家比丘這樣子跟我講:盧勝彥,你說你上西方極樂世界,拿證據來給我看。科學證明,現在的人講科學證明,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裏?指給我看,你顯出一個角也好,你去那裏拿一個東西回來給我看,金沙舖地,好!金沙舖地,那抓一把金沙給我看吧!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祂金沙舖地,七寶建的宮殿、那些行樹,你採片葉子回來也好,你捉一個迦陵頻伽回來給我吃呀!(笑),給我進補(笑)!他說有呀!有共命之鳥,有鸚鵡,有出和雅音這些鳥,你至少捉一隻來給我看嘛!他要科學證據,那時候我實在,心理很難過的。你說你本身去過西方極樂世界,是!我是去遊歷過的,統統都看過,所有佛菩薩我都看過的,摩訶雙蓮池的境界,我都去過的,那我真實見,回來以後先訴我父母。
我母親,當然很信,那我父親,也就是講說:唉呀!如果你是蓮花童子!那我就是托塔天王李靖(笑),他以為我是哪吒三太子,蓮花化生。我講我是蓮花童子,他說蓮花童子不是蓮花化生嗎?蓮花化生就是封神榜裏面的哪吒三太子嗎?那你老子就是托塔天王李靖。他就這樣講,我沒有辦法,對不對!他要證據,沒有辦法,這個要等。度他很難,我們慢慢來,要有耐心,要清涼心,你不能起那個恨的心,我真實去過了你都不信,對不對!那我就是很耐心的等,等到有一天,他覺得有事情,他要求佛菩薩了,好,我母親講那你就皈依,他就講,皈依把!沒辦法啦!他就皈依了。(笑)
這個錄帶也不能讓他看到,(笑)否則他也是會現金剛相。(笑!)親人難度,要度母親,因為他知道,有時候母子連心的,她就比較容易度。父親認為:你當兒子的,再怎麼偉大,還是我兒子呀!對不對1你再怎麼樣會飛天,會鑽地,你有大神通,通還是我兒子,那有可能當父親皈依兒子的。對不對!所以親人有時候也是難度,要度化他是很困難。直到有一天他講說:好啦!好啦!皈依吧!他就皈依,也受過幾次灌頂。我記得很清楚,他第一次受灌頂是在台北莊嚴堂,那時他看到很多人,都跑來灌頂,他也趕快排隊來受灌頂。我說,奇怪!偶而他也會清醒一下,他也來受灌頂,所以,這個也不簡單。
要度親人,實在是很困難。因為他了解你太多了嘛!你過去是如何,如何!現在又如何!如何!怎麼突然間你會變成這樣子呢?其實也不是的。真的,我到過西方極樂世界,摩訶雙蓮池。我把這一段經歷講給人家聽,有些就是信,就願意皈依;確實師尊是有他的經歷,有他修行的歷程,我們願意皈依。但有些人根本就不信的,有些甚至於佛教徒,出家比丘說:那裏有這回事!要拿證據。但是我們本身是真實去過的,要跟他講到非常清楚,再怎麼講都沒有用的時候,你要用清涼心等待,不要去怨恨他!怨恨他就著了「業」了,就是執著了。不能有愛跟憎,因為「愛」也會變成「業」,「憎」也會變成「業」。
「愛」、「憎」,就是佛陀講的:順著你就會產生「愛」,逆著你的就會產生「恨」,「愛」、「恨」都會造成一種「業」,變成一種輪迴。所以,記得我們將來出去度化眾生,就是用清涼心,順著你的,你當然很心喜;逆著你的,你一樣很心喜對他,我們等待。用清涼心,你心裡會保持平和,而不造成一種「業」出來,不只是在度眾生,在任何一種現象裏面,都是這樣的。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