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前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Academy of Science Malaysia配合1993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獎者理查羅拔博士(Richard Roberts)來到大馬,而主辦了一場《透視我們生態環境的微生物》講座會。
隨著理查羅拔博士這次到大馬僅有3天的時間,因此行程安排得相當緊湊。行程的第1天,理查羅拔博士到馬來西亞國民大學(UKM)與學生分享最新破解基因密碼的方法。
在現今,我們生活中的麵包發酵、酒類釀造、味精和醬油生產、酵素和抗生素生產、疫苗和溶劑生產、廢水處理、廢棄物處理與再利用等發酵產品、食物腐敗、文物古蹟腐蝕、菇類培養等皆與微生物息息相關。
生物技術是利用生物程序、生物細胞或其代謝物質來產製人類生活所必需產品,以提升人類生活素質的科學技術。近代生物化學的發展,造就了分子生物學與基因操作技術的突飛猛進,加上生命科學知識大量迅速的累積,使得現代生化科技蓬勃發展。
這場被安排在行程第2天,由理查羅拔主講的《透視我們生態環境的微生物》講座會,主要是公開給群眾參與。當天一早,將近500位年少老幼群眾紛紛來到吉隆坡會議中心出席這場難得的講座會。
在行程的最后一天,理查羅拔博士也到國家科學館為中學生講解科學的有趣之處,目的就是要鼓勵更多的本地中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繼而發掘科學的奧妙。由此可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除了致力參與科學研究之外,亦將教育及培養下一代視為自己的一大重任。
在媒體招待會上,記者詢及理查羅拔博士,《透視我們生態環境的微生物》講談會的反應,理查羅拔博士表示非常滿意。最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會場上有一位小學生在講座會上發問問題時,一直不恥下問,直到得到滿意的答案為止。這位小男孩的求知慾及勇氣,就完全符合了成為一位科學家所需的條件。
「不恥下問,就是科學家應該具備的最好條件,唯有不斷地發問,才能激起你要繼續研究及得到答案的毅力。科學本身就是一項非常有趣的科目,在研究過程中除了不恥下問,你也應該勇于定下見解或理解研究的結果,這樣才可以繼續走下去并走得更遠。」
最后,理查羅拔博士也透露,他發現目前有許多科學界人才輩出,他們都擁有很強的求知慾及具備當科學家的條件,只可惜有的時候卻被老一輩的科學家限制了他們的發展空間。理查羅拔博士看見這種情況也深感無奈,不過他鼓勵年輕一代的科學家,應該要更有毅力,「我還是那句話,年輕人要多發問問題,再從問題中去尋找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