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osquito

理大升学辅导组(理辅~理升~理学)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9-2007 0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國華小師資問題
作者: 編輯室   
页面 3 共 5

()師訓與師資短缺
1946年以來,就有了華校師訓班;四十年以來,師訓到底解決了華小師資的多少問題呢?
簡師沒有克服師資短缺的問題,高師也沒法克服這個問題;假期師訓原本只是臨時措施,最後卻不得一年年拖下去。拉薩教育報告書建議的日間師訓華文組的表現更不能令人滿意----華小大量缺乏師資就證明了這一點。
可見,師訓所訓練的教師,在數量上根本解決不了華小師資短缺的問題。華小是國民教育的一環,是憲法和法令給予保障的,當局如果尊重憲法和法令,就有義務制定一套完善的華小師資訓練計劃,以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國民小學的前身是馬來小學,馬來小學也極端缺乏師資,但是到了今天,國小師資不止充足,甚至已是過剩了。從不足到充足,靠的不外是一套完整和長期的訓練計劃。在國小做得到的事,沒有理由在同樣受到憲法保護的國民型華小做不到。
1956年,華小學生人數是240,000名;當年,當局訓練了635名教師。二十七年後的1983年,學生人數增至595,043名,是1956年的2‧5倍,但日間師訓華文組在1983年只有455名學員,比1956年數字還少----這種在華小人數增加的時刻,拼命減少師資訓練學員的作法,怎麼能解決華小師資短缺的問題呢?
師訓學院收生,並不按照各源流小學的需要來收生,而是根據某種不符合實際需求的固打制。在1976年,西馬19家師訓學院,學生按種族分配如下:
學員人數
百分比(%)
馬來人
6341
74.6
華人
PPAK(C)
587
6.9
其他(非華小教師)
1231
14.5
印度人
326
3.8
其他
26
0.3
總數
8505
100
師訓華文組的學員僅佔6.9%近幾年的情況則是:
年度
錄取人數
華文組
1981
5014
800(16.0%)
1982
6647
881(13.3%)
1983
4735
455(9.6%)
以最保守的估計來計算,如果有80%華人子弟是在華小上課,那麼華小學生在全部小學生中至少佔25%,當局為什麼不按一個合理的比例來錄取師訓華文組學員呢?
以上的固打制收生法所造成的後果,可以從1983年教總的統計數字看出來。
1983年各源流小學學生與教師統計數字:
小學生人數
教師人數
華小
595,043(28.1%)
20,051(24.6%)
國小
1,450,752(68.4%)
57,735(70.7%)
印小
74,255(3.5%)
3,887(4.7%)
總數
2,120,050(100%)
81,644(100%)
上表顯示,華小學生佔28‧1%,但只分配得24‧6%的教師;國小學生佔68‧4%,教師分配卻佔70‧7%;印小學生僅佔3‧5%,教師分配則佔4‧7%。這種不平衡現象,自然是固打制造成的。同一項統計指出,在實行固打制約十年之後的1983年,華小缺少3065位教師,國小則超出1,167位教師,印小則超出982位教師(印小有最高巴仙率的超出,原因不是師訓畢業生多,而是因為印小學生銳減----比較:印人佔總人口約10%,但只有3‧5%進入印小)。但是,這個固打制還會執行下去,沒有跡象顯示當局會進行檢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07 02: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臨教的難題
華小師資問題不獲得合理解決,臨教就會繼續存在下去。臨教是華小不可分隔的分子,臨教所面對的問題,也就是華小的問題。臨教面對的問題不能獲得合理解決,華小將是直接受害者----學生學業受影響,家長則會對華小失去信心。
臨教不能安於現狀,因為他們面對多種不合理待遇。每一位臨教,都在爭取受訓機會,以擺脫年年當臨教的命運。但是,每一年還是有不少臨教被排斥在師訓門外,繼續成為教育界的廉價勞工。
臨教的最大問題是工作不穩定。工作了好些年,還得年年申請,等待聘請書的駕臨,只有在正式收到聘請書後,才能正式到學校報到。這就是說,不管你有多少年的“臨教”經驗,一到年底,當局就會按手續給你派解聘書。下一年,臨教就得按手續進行申請----按正常手續,當局可以在任何時刻解聘臨時僱工,也就是:臨教隨時會因為一封dukacita dimaklumkan的信的光臨而被解僱。此外,這張聘請書往往會遲到或提早收回:開學時遲一個月發,有效日期又只是到十一月,這麼一來,臨教又一前一後失去兩個月薪水了。臨教薪金本來就很低,月入介於三百七十至四百五十之間,這個數目本來就很難應付日常生活的需求;如果再扣除一、二個月的薪金,臨教又怎麼安心教書呢?
臨教的其他待遇也很苛刻。1973224日,彭亨州女臨教分娩時,當局不止拒絕給予有薪假期,還命令有關臨教得在生產前自動停職。同年713日。森美蘭兩位女臨教分娩期間被停職。可見,一旦當上臨教,連生兒育女這項文明社會的最基本權利也給剝奪了。
臨教工作不穩定,不能安心教書,直接受害者是學生。當局遲發聘請書或提早發出停職通知,學生就會在年頭或年底沒有老師到班上來上課。臨教一旦由於待遇不好而辭職不幹,首當其衝的是華小。一句話,臨教所面對的難題,最終必然影響華小,所以也應視為華小的難題。
以目前的現況來說,根本沒有可能實現沒有臨教的華小。所以,臨教如果不能安心工作,將對華小學生的學業產生消極作用。尤其重要的是,鄉村的華小,好多是靠臨教的一股熱誠支撐起來的;失去這一批在鄉間默默耕耘的華教功臣,對華文教育是一項大損失。
對於臨教問題,當前急務是:讓所有臨教能獲得正規訓練,以取得合格教師地位。如果當局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應該給予臨教合理的待遇。當局必須認識到,為華小提供充足和良好的師資,是當局應盡的義務。既然無法提供足夠的合格教師,就有責任設法讓臨教能在合理、公平的環境下工作。當局不應對華小臨教諸多刁難,使臨教----脫離教書行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2: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國華小師資問題
作者: 編輯室   
页面 5 共 5

4.從國小調教師往華小的問題
在華小大量缺乏師資的時刻,國小、印小卻出現師資過剩的情況。按常理出牌,誰都知道解決方法是增加訓練華小教師,削減另兩種源流的學員人數。但是,參考每年師訓收生的統計數字,就會發現當局還是在盡量壓低師訓華文組的人數。這種作法,進一步擴大不足和過剩的鴻溝。對於這個情況,當局似乎已找到解決方法。
1982611日《星洲日報》報導:“森州教育局將從明年起由非華小調動教師彌補華小師資不足”----非華小師資明顯是指不懂華語,或至少不是師訓華文組的畢業生,派這些人去華小做什麼呢?教書不行,如何安排這些人呢?
5.師訓學院的講師問題
官方人物,包括華人副教育部長,在談論華小師資訓練時,總是以講師不足為一個天大理由。但是,為什麼會缺乏講師呢?國語源流師訓,國內五家大學和瑪拉工藝學院,自推行國民教育政策以來,有哪一天不是面對無法找到本地講師的問題?為什麼這些大學學院卻可以天天擴展,年年增收學生;而師訓華文組卻得減少收生呢?
師訓學院缺少華文講師的問題,只能是一種藉口,是不成理由的理由。但是,如果一個不成理由的理由也可以用來作為壓低師訓華文組收生的理由,那麼,假使華社擔心當局有朝一日又以一個不成理由的藉口停止師訓華文組,進而關閉華小,這種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
  
  
()結論
師資與教育是不可割裂的整體。只是,我國華小教育實施多年,在師資方面總不能令人滿意。從英殖民時代開始,當政者就不肯認真看待華校師資問題。師訓計劃往往是驟然推出,以應付燃眉之急,然後在問題尚未解決之前,又匆勿忙忙地終止了這個計劃。終止的理由往往是計劃不能令人滿意。只是,既然不滿意,就應設法加以改進,而不是用來作為關閉的理由。這種作法,難免會使人懷疑當局是否存在這麼一種心態:故意推出一個“問題多多”的計劃,然後再以“問題多多”來終止這項計劃。
拉薩報告書對於師資的建議一直維持到今天,但華小師資問題根本上還是沒有解決。相反的,在七十年代,華小師資問題由於華小學生激增而進一步惡化。每年學校一開學,華小缺乏師資就成為報章的熱門課題。再加上這個時期大力推行新經濟政策,師訓學院實行嚴厲固打制,大大限制了師訓華文組學員,使到解決華小師資的希望變得更渺茫。
到了八十年代,推出了3M制,師資缺乏進一步惡化,華小師資問題的解決更是遙遙無期了。
華小師資是華小的保姆。沒有一個良好的保姆,華小的成長將會怎樣呢?華小的前途又是如何呢?這是一個必須深思的問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yedu.hibiscusrealm.net/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0&Itemid=47

教育的目的
作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   
页面 1 共 5
每一項教育行動都是指向某個目的的一個過程的一部分。這些目的是受普遍的和最終的目的所制約的,而這些普遍的和最終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會確定下來的。
這是當代世界所遵循的一個模式。某種形勢的客觀現實必然制約著每一個國家根據其特殊背景所制定的當前的教育目的。但這種教育目的,同社會的一般目的一樣,也是那些參加教育活動的個人的意志行為與主觀選擇的結果。為教育規定某種最終目的,並不是賦予教育這種或那種職能,而只是意味著必須把那些落在教育身上的職能同教育以外的其他目的聯係起來發揮它的作用。
這一系列的決定因素不應看作是單純機械的東西。正象社會形式經常落後於社會經濟的現實一樣,教育可能長時間地再現過去的社會狀態。或者,相反,教育也可能預示某些新的社會狀態並加速它的變化。
我們也不應該過於簡單地設想這些具有決定性的條件。當我們說,教育反映社會時,我們是說,教育反映一個復雜的現實。如果我們只把教育,乃至學校和教育體系僅僅看作是統治的社會力量(即國家)或執政的政權的體現,而排斥其他輔助性的、獨立的或敵對的社會因素,這是錯誤的。事實上,教育世界,特別是學校,乃是不斷進行辯論和斗爭的舞台,而這些辯論和斗爭都影響著教育目的。
這些條件不是唯一的東西;社會因素不是影響教育目標的唯一因素。個人--學習者(現有的和潛在的學習者)、教師、家長 有意無意地影響著人們去決定或改變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學思想、哲學、教育理論與教育科學以及一般的意識形態,雖然各有各的重點與效果,對於表達教育目的的方式卻都是有貢獻的。
有多少種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和意識形態,在教育方面就能作出多少種選擇。有多少種想象的和想要的未來,就能作出多少種選擇。
可是,大家一致同意的意見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在人們追求的許多目標中具有一些共同傾向,這種共同傾向指明現代世界的一些主要的最終目的是一致的。
  
   走向科學的人道主義


尋求一個新的教育秩序,是以科學的與技術的訓練為基礎的,而這種科學技術的訓練是科學的人道主義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1。科學思想與科學語言


然而我們可以說,這是真正的人道主義,因為科學的人道主義反對任何先驗的、主觀的或抽象的關於人的觀點。科學人道主義所指的人是指一個具體的人,一個在歷史背景中的人,一個生活在一定時代的人。他要依本客觀的知識,而這種客觀的知識本質上必定會導致行動,並且主要是為人類本身服務的。
人的宇宙內容已經發生了變化。無論他喜歡不喜歡,他總是要投入到鑽研科學的世界中去的。自動工廠的工人或核物理實驗室的技術工人是如此,進行綠色革命的印度農民也是如此。
在現代文明中,只有一個人不僅能夠應用科學方法,而且能夠懂得若幹科學方法,他才能夠參加生產。更重要的是,他還要能夠正確地感知和理解他所居住的這個宇宙,他才可以掌握獲得科學知識的鑰匙。
掌握科學思想和科學語言,象掌握其他的思想與表達思想的手段一樣,對一般人來講,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了。
但我們不能把這一點理解為積累一堆知識,而應理解為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 2。客觀性的法則


科學,實質上,是培養個性的各個方面和滿足個性的各種要求的決定因素。從教育的意義來講,我們還沒有完全懂得這一點。科學不是強加在個人身上的 “片斷知識”和理智工具的總和,如果不賦予個人這種片斷知識和理智工具,他會繼續堅持他的傳統的態度和行為。從這個觀點看來,客觀性是勝過主觀性的決定價值,它避開了它自己沒有地位的領域,而在它自己的特殊範圍內自然繁榮起來。當人們共同協力追求真理,願意接受現實與事實,終於戰勝了那種披著理性外衣的情緒衝突時,人類的關係就能獲得一切好處。


我們必須明白,知識的獲得是由於人類戰勝了常規與慣性,戰勝了現成的觀點與概念,戰勝了我們試圖理解的對象所具有的復雜性與晦澀性。我們必須認識到,一切知識都只是重新探索的出發點。我們必須承認,在我們已經獲得的真理中就有我們先輩的勞動。必要時,我們必須作出決定和採取行動,但在事情尚未證實以前,不要先下判斷。這些有關科學精神的格言同教條主義精神與形而上學思想是背道而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相對性與辯證思想


無論從個人自己的觀點來看,或是從社會的觀點來看,我們要訓練一個人掌握歷史各階段之間的相對性和依賴性,這一點看來是必不可少的。辯證的思想就是通常用來這樣去認識現實的工具,因為這種思想把時間、運動和思想、行為結合起來了。相對性與辯證思想看來是培育容忍種子的肥沃土壤;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縱容別人殘忍作惡;而是說,我們承認各人之間是有差別的。因此,個人應該系統地避免把自己的信仰與信念、意識形態與世界觀、行為與習慣,當作是對於一切時代、一切文明、一切生活方式都能行之有效的模式或規律。
科學繼續不斷地演進,這就使得傳統的傳授科學的方法越來越不受歡迎了。我們不能希望通過填鴨式地把更多的科學事實塞到人的腦子裡並把那些過時的學科從課程計劃中刪掉的辦法去吸收迅速猛增的知識。科學不應變成一種純粹學術性的練習。相反,科學教學應該立足於用實用主義的觀點尋求解決從環境中產生的問題,不管這些問題直接是從現實中來的,或是從模式中推演出來的。
由於下面這些極為分歧而強有力的理由----從當前勞動的需要和控制現實的需要,到控制自己的需要和科學方法與倫理訓練方面的需要----科學訓練和培養科學精神看來乃是當代任何教育體系的主要目的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培養創造性
1。安全與冒險


看來人類的天性一方面渴望安全,同時另一方面又喜歡冒險。因為渴望安全,人類便要尋求掩蔽之所。因為喜歡冒險,他便愛好處於危險之地。他要冒一切形式的危險,他在發現新事物時要冒危險;他在被人發現時要冒危險;他在面臨生命的重大經驗時也要冒險;同樣他還要冒犯錯誤或誤入迷津的危險。在這兩種對立的感受中,每一種感受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人們一般認為,人類從事創造性的工作所付出的代價無比高昂,因為在從事這種創造性的工作時,人們要拿出他的全都能力。但尋求安全的代價就比較節儉。但是發揮人的創造性並不是放任人性的自由表現。發明與發現也要遵守一種為人們自由接受的紀律,也要模仿別人所選擇的模式,尤其是要反對那些矛盾的模式。否定紀律的作用和拒絕遵守一切規則,都是不可能的。雖然,從長期來看,有些紀律和規則在一個人自己的運用之中會日益完善。而這樣的紀律和規則同發明創造的本能是最相一致的。 2。尋求新的價值


這種創造性的、叛逆的、探索性的精神,在許多國家的青年人當中特別明顯。青年人(雖然並不是所有的青年人都是這樣,也不是所有的青年人都同樣是這樣的,也並非只有青年人單獨是這樣的)已經意識到世界的現實性,而這個現實世界的倫理價值,在青年們自己開始對它們發生對抗之前,就已經遭受過他們前輩的嘲笑。青年人往往被邀請去共同參加對話,但是他們明白,這只是因為有人想統治社會而具有的一種自我保存的本能或者是出於家長的態度,但絕不是因為要尋求新的真理。青年人之所以不適應現實世界的倫理價值,主要是由於現實世界中發生的深刻變化同他們在社會制度中所養成的那種不平衡的、混亂的、有時不恰當的態度背道而馳的。因此,在一些國家中,這種現象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的,乃至政治的問題。這時侯,青年們便團結起來,組成一個統一的、自足的集體,來尋求一個具有新價值的新世界,這個新世界最後可能從“寂靜的文化”和壓迫中產生出來,從一切社會經濟和教育的統治機制中解放出來。
揭示某些青年集團的一些表面現象,從而可以不必嚴肅地對待它們的那種有爆炸性的真理,這是太容易的事情了。
但對青年人正在提出的挑戰,如果我們不分析它的深刻原因,要使一個長期的教育政策發揮作用,那是不可能的。 3。思想與行動


人們不斷要求教育把所有人類意識的一切創造潛能都解放出來。但是千百萬人們今天卻正在發現,他們創造活動的兩個組成因素(思想和行動)都已經癱瘓了。歪曲的人生觀與宇宙觀、愚昧、暴力、產生暴力的集體精神病、無權、受苦的和受壓制的統治、害怕自由----所有這一切聚集起來,使得行動與批判的思維互相進行破壞。
人是在創造活動中並通過創造活動來完善他自己的。他的創造機能就是那種對文化最敏感的機能,就是那種是能豐富和超越成就的機能,也就是那種最容易受到壓制與挫折的機能。
教育既有培養創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這個範圍內有它復雜的任務。這些任務有:保持一個人的首創精神和創造力量而不放棄把他放在真實生活中的需要;傳遞文化而不用現成的模式去壓抑他;鼓勵他發揮他的天才、能力和個人的表達方式,而不助長他的個人主義;密切注意每一個人的獨特性,而不忽視創造也是一種集體活動。認清這些任務乃是現代心理教育學研究最有成果的智力成就之一。 4。培養承擔社會義務的態度


教育,對於準備人們去參加社會生活,並因此而直接地或間接地,明顯地或隱晦地塑造他們,總是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一個社會政治體系不能爭取人們信仰某些原則、觀點、某些共同關心的事情,甚至信仰某些聯結一個民族的神話,那末這個社會政治體系就不能鞏固它的基礎。
學校發揮了強大的統一作用。教育促使兒童進入一個道德、智慧和感情融洽一致的世界。這個世界由一整套的價值、對過去解釋和對未來的希望所組成,同時教育還提供了一個思想與知識的寶庫,一份共同的遺產。這個社會共同體或民族共同體越是復雜多樣,這份共同的遺產就越重要。成人教育的統一作用也許較小(因為成人教育可能獨立於公共教育之外而與公共教育對立),但是它仍有助於喚醒公民精神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有利於培養關心別人並幫助別人擺脫孤立狀態(無論這種孤立狀態是自己選擇的還是別人強加於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4-9-2007 0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目的
作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   
页面 3 共 5

5。政治教育
然而,政治並沒有佔有它在教育中所應有的地位,正象民主在政治教育中沒有它應有的重要性一樣。人們只談論政治教育而沒有進行政治中的教育。他們把政治宣傳或意識形態的灌輸同對權力的性質及其構成、對制度的力量準備進行廣泛而自由的思考混為一談。訓練馴服而劃一的公民這種思想代替了喚起人民的政治意識和發展民主的美德。人們滿足於反復灌輸政治思想,而不去培養人們了解他們所處這個世界的結構,履行他們生活中的真正任務,以便不至於在一個迷惘不清的宇宙裡盲目前進。 6。民主實踐


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問題不是它可能採取的形式有多麼巧妙,或是多麼過分,而是要在教育行為中公平地、民主地、有效地運用權力。光教人去理解政治機構是不夠的。
如果一個人通過積極參加社會結構的功能活動進行學習,並於必要時在改造這些社會結構的斗爭中承擔個人的責任,他就會充份地實現他自己在社會各方面的潛力。 7。學校裡的政治


無論哪個國家通過何種規則、形式和習俗應用民主的原則,觀念上的爭論和意見上的論戰必然是民主生活的先決條件。人們願意看到一些校外機構中應用辯論的原則,乃至成為教學與其他活動中的一個因素。但是當他們看到中小學和大學裡也發生了辯論的時候,他們就害怕起來了。人們通常宣稱,學校是“城邦”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學校與城邦之間的關係應盡可能密切。但是有人把政治從學校裡排除出去,這便在原則上和在實際上否定和抵制著這種通常為人們所宣稱的情況。 8。參與活動


教育應該通過教學、實踐和社會職責為我們時代的一個典型的規劃作出貢獻,這個規劃就是要用一種活生生的、民主的決定過程去代替那種機械的、行政式的權威統治。大量地參與社會活動,以盡自己最大的責任,這不僅保證了集體的效用,而且也是謀求個人幸福,掌握日常管理社會與控制事物的權力,走向自己決定自己命運之道的先決條件。公民的職位不再是代表他個人的權力,而是在社會的各個階層和生命的各個階段行使權力。
政治工作和民政工作的目的----同濫用或獨斷地、狹隘地利用教育中的政治因素或意識形態上的因素相反----是任何趨向民主社會的教育事業的一個基本組成部份。 9。經濟學的教育


同樣,促進發展的因素不單單是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我們還應該幫助每一個人都成為自覺的消費者和促進發展的開明人士。要做到這一點,他就要基本上懂得國家、地方和企業的經濟生活中的法則、機構和各種錯綜復雜的活動。他必須了解那些內在的矛盾以及這種矛盾在內都和外都發生作用的力量。他必須領會各個經濟階級在決定如何分配社會產品,選擇什麼樣的投資以及如何制訂計劃的時候所需要採取的手段。經濟學不再是專家們和具有這門知識的人所獨有的一間學問了。
關於經濟生活的知識現在已成為適用於繼續教育的一個領域。學校已經遠不是進行教育的唯一機關了。工會、專業協會、政治黨派、生產合作社與消費合作社和僱員聯合會都參與了教育活動。出版、廣告、無線電和電視廣播也成了最重要的教育活動。
經濟學的教育必須成為每一個人意識與文化中的一個基本因素。這種教育從學校開始並通過一切校外媒體繼續下去。 10。國際教育


為了和平,必須發展民主主義。民主主義鼓勵國與國之間互相寬容,增進友誼和進行合作。這已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在政治與外交的錯綜復雜的活動中,人民的態度,特別當他們對於和平有一種現實主義和不動情感的想法時,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當國家當局不得不對付多數真正的成年公民,或少數有權有勢的活動分子時,他們就不能夠輕易地驅使這些人走進他們所設計陷阱,就像他們驅使那些柔順的、愚昧的、以為是為了他們真正的利益而受騙的人們一樣容易。
在教育活動中,任何用來幫助人過著和平生活的因素,任何能使他脫離不愉快和孤獨寂寞之境的因素,同時也能幫助各民族之間和諧相處。對別人持敵對態度,破壞搗亂的欲念,是同挫折、失敗和自卑感密切相聯的。一個有自卑感的人總是頌揚民族主義,把自己局限於地方性文化的圈子裡,拒不了解和認識他自己局限的範圍以外的民族生活、思想或價值。他總是找機會爭取同胞的支持,相信他自己優越於外國人,維護他自己的高大形象。
教育要有助於促進個人及其人格的充份發展,以消除這種自暴自棄的態度。然後根據邏輯推論,教育將能在一切人類中每個地方、每一個人培養熱愛和平的深厚感情,使人們能隨時準備抵抗侵略戰爭和尊重鄰國的獨立。
教育有一個使命,就是幫助人們不把外國人當作抽象的人,而把他們看作具體的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理性,有他們自己的苦痛,也有他們自己的快樂;教育的使命就是幫助人們在各個不同的民族中找出共同的人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3: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的目的
作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   
页面 4 共 5
培養完人


為一個新世界培養新人!有人也許會抗議說,這是對“人”這個字的濫用,因為他們持有人是永恆的人這個觀點。他們會辯論說,這個未來的新人和過去的類人猿一樣,總是按照同一種本能和動機行動的;這個未來新人的苦惱,失望,有限的生存條件和求生的需要,愛情和想要超出自己的本能----總之,他的人生狀況----始終是一樣的。因此,講新人是錯誤的,虛構的。 1。人的力量


現在正在出現的人是這樣一種人,他的知識和行動手段已經發展到如此地步,以致他認為可能開發的新領域是無限的。而且事實上,現在的人由於掌握了知識和科學法則而開始能夠控制自然過程並且能夠對它們擔負起責任。
一個人由於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從而進一步認識到他自己的意識。在這以前,他不能說明他自己內心世界的秘密。而當他認識到大腦的機制和自己行為的意識根源與無意識根源後,他就能夠解釋他自己和別人的一些不合理的行為。
過去,無知和無能注定使人們對於外界影響(無論這種影響是來自自然界的,來自其他人的或來自一般社會的)作出的反應,不是逆來順受,便是神經過敏。今天的新人已經在領會、認知和理解這個世界了;他已經具有了必要的技術,可以根據他自己的利益合理地影響這個世界。然後他又用物質產品和技術結構豐富這個世界。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人已經成為他自己命運的潛在主人。但我們說,人還只是潛在的主人,因為要使這種潛在變成現實,還需要消除那些使人遭受暴力與暴政之害的情況。
如果人類心理有什麼固定特點的話,那末最突出的特點也許就是,人要排除令人苦惱的矛盾;他不能容忍過度的緊張;他努力追求理智上的融貫性;他所尋求的快樂不是機械地滿是欲望,而是具體地實現他的潛能和認為他自己和他的命運是協調一致的想法----總之,把自己視為一個完善的人。 2。人的分裂


當然在大多數現代社會中,指望培養出這樣一個完人,是不現實的。他在各方面都遇到分裂、緊張和不協調狀態。有些社會結構蔑視一切有關公正與和諧的規律。這不可能不影響到他生存的各個領域。社會分成各個階級;人與工作的脫離以及工作的零星雜亂;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之間人為的對立;意識形態上的危機;人們所信仰的神話的崩潰;身心之間或物質價值與精神價值之間分為兩端----人們周圍的這些情況看來都在促使一個人的人格產生分裂。
目前教育青年人的方式,對於青年人的訓練,人們接收的大量信息----這一切都有助於人格的分裂。為了訓練的目的,一個人的理智認識方面已經被分割得支離破碎,而其他的方面不是被遺忘,就是被忽視;不是被還原到一種胚胎狀態,就是隨它在無政府狀態下發展。為了科學研究和專門化的需要,對許多青年人原來應該進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養被弄得殘缺不全。為從事某種內容分得很細或者某種效率不高的工作而進行的訓練,過高地估計了提高技術才能的重要性而損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質。
這並不是說,獲得知識,掌握研究與表達思想的工具,在人的發展中是不重要的。人的好奇心是這類活動和其他活動的根源。其他的活動還有:一個人的觀察、試驗和對經驗與知識進行分類的能力;在討論過程中表達自己和聽取別人意見的能力;從事系統懷疑的能力;不斷進行閱讀的能力;把科學精神和詩情意境兩相結合以探索世界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按照他自己及其同伴所應該發展的方面去發展,那末尊重人格的各個方面,在教育中,特別在學校中,就是非常重要的。復合態度是使人格的各組成部分保持平街發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我們必須鼓勵這種復合態度並在一個人的教育過程中養成這種態度。
教育的一個特定目的就是要培養感情方面的品質,特別是在人和人的關係中的感情品質。系統的訓練有助於人們學會彼此如何交往,如何在共同的任務中彼此合作。教育由於人文科學的許多發明而得到了加強。這種教育也有責任消除各種思想障礙,這些思想障礙是由於無知,或是由於早期訓練不良或訓練不足而產生的。
個人表現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美感活動。然而,對美的興趣,識別美的能力,把美吸收到一個人的人格中去以及其他美感經驗的組成都分等等,都是和一項或幾項藝術活動實踐分不開的。
今天的文化價值辛而和天然地重視身體健康結合在一起了:人們重新欣賞他們的身體,把它當作生命力與體格的和諧、美感享受、自信心、個人表現與情緒體驗的基本源泉。如果我們要控制身體,控制身體的力量和質量,我們就需要知識、訓練和練習。我們還必須適當地注意性的教育;注意加強體力及其技巧才能;注意訓練肌肉與神經。嚴肅負責的教育工作者們從現在起就要經常關心培養各種官感,養成人們的衛生與飲食習慣,抵制由於各種刺激所引起的自我墮落和敗壞的傾向。
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完善的人,這就是對教育基本目的的一個廣義的界說。
我們幾乎在所有的國家,在整個歷史過程中,在哲學家和道德學家們那裡,在大多數教實理論家和理想家們那裡,都可以找到這個教育理想。它一直是各個時代人道主義思潮的一個根本主題。它的應用也許並不完善,但它是有成效的,它對於許多極其崇高的教育事業具有啟發作用。 3。抽象的人和具體的人


作為教育主體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普遍的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然而,作為一個特殊教育過程的對象的某一特殊個人則顯然是一個具體的人。他能把他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有限的生存過程中人性的這兩個方面辯證地協調一致。他越是忠實於他自己,他越是緊密地遵循他的天性法則和他自己的事業,他就會越接近於人類的共同事業,此外還能更好地與別人交住。因為事實上,我們一方面加入這個普遍的和抽象的觀念世界,另一方面又以自己個人的感情、思想和生存,對世界作出顯然富於創造性的貢獻。我們就是通過以上這兩個方面進行交流的。
每一個學習者的確是一個非常具體的人。他有他自己的歷史,這個歷史是不能和任何別人的歷史混淆的。他有他自己的個性,這種個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被一個由許多因素組成的復合體所決定。這個復合體是由生物的、生理的、地理的、社會的、經濟的、文化的和職業的因素所組成的,而這些方面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各不相同的。當我們決定教育的最終目的、內容和方法時,我們又如何能夠不考慮這一點呢?進入教育過程的個體是一個具有文化遺產的兒童,他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徵,在他的內心有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四周經濟狀況的影響。但在繼續教育中還有成人----生產者、消費者、公民、家長----而且這裡面有幸福的人和不幸福的人。
如果人們認識到這種情況,這就必然會在教育實踐中引起劇烈的變化,而不管這些地方過去是否已經發生過這種變化。大多數的教育體系,無論在它的機制方面還是在它的精神方面,都不把個人看作具有特性的人。一個權力集中的官僚行政機構不可避免地會把人當作物品。如果我們不改革教育管理,不改革教育程序並使教育活動個別化,我們就既無法履行、也不能取得具體人的職責。這種具體的人是生氣勃勃的,有他個性的各個方面,有他自己的各種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07 03: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院校傳真
泰萊:法醫鑒證學精深博大

報導:陳艾琳
圖:各院校提供
泰萊大學學院分班日旨在讓學生和家長,瞭解澳洲和英國各種深造選擇。
這是一個狂風暴雨的寒冷夜晚……許多謀殺懸案故事,總愛以這句話作為開頭,這也是人們對謀殺案的一般印象。不過,最近在泰萊大學學院配合分班日舉辦的一項以“謀殺及暴行:打擊犯罪與恐怖活動的科學”(Murder & Mayhem: Science in the fight against crime and terrorism)的講座會,卻令人對法醫鑒證學的任何誤解改觀過來。 法醫鑒證學的工作並非如電視節目CSI所描述這般。法醫病理學家除了是檢驗屍體的第一個人,也負責找出其死因,然后將結果呈交給化學師化驗,以便在案發現場找出任何蛛絲馬跡。過后還需要將結果呈交給法醫人類學家及法醫昆蟲學家,鑒證的連環程序是冗長。法醫昆蟲學主要是透過人體內的昆蟲生命週期,來鑒定真正死亡時間,其準確性可縮小到24小時內。 史帝域教授解說:“脫糖核氧核酸(DNA)指紋分析法。自英國萊斯特大學首創至今,其先進程度已今非昔比。但僅是獲取一個DNA樣本,並不意味著鑒證過程就此結束。除了指紋,還需要從嫌犯身上獲取鑒證樣本,以證明他是否在案發現場。如非透過自願或發出逮捕令方式從嫌犯身上獲取鑒證樣本,物證將仍然不能鑒定。當然,你還要掃瞄DNA數據庫進行配對,並期望能從中找到一個符合的配對,但是要看之前是否已輸進犯案者的資料。” 史帝域教授最近在泰萊大學學院分班日主持的有關講座會,令人聽得興致勃勃,茅塞頓開。舉辦此講座會的目的,在于吸引學生報讀法醫學,讓他們瞭解到,法醫學可讓他們有機會往法律、醫學、刑事調查及純實驗室研究領域發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07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r]低声下气才能争取承认文凭
黄家定:这是诸葛亮的计谋                        [/tr]                                                                                                



                                
                                                                                

                                                【本刊特约记者黎庆莹撰述/发自北京】马华公会总会长黄家定前晚在中国北京会见我国留学生时,批评在野党有勇无谋,并说要争取政府承认中国大学的文凭必须要有诸葛亮的计谋,因为“有些人吃软不吃硬,低声下气是和他们协商的唯一办法”。
黄家定首次以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的身份,率领14人代表团到中国做官式访问;他前晚在马来西亚驻北京大使馆与大约85名马来西亚留学生聚餐交流,提到政府承认中国大学文凭的问题时表示,华人“是属于少数的一群”,因此要争取文凭承认不可以像在野党那样有勇无谋,因为有些人吃软不吃硬,低身下气和他们协商是唯一的办法。
黄家定说:“这并不表示我们懦弱,而代表的是诸葛亮的计谋,不是张飞的有勇无谋。”
随黄家定访问中国的其他人有其夫人张秀梅、马华公会总秘书黄家泉、总财政刘衍明、中委马兴松、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顾问方天养、黄家定的政治秘书翁文志、新闻秘书吴健南及马大中国研究所所长何国忠等。
出席前晚交流晚宴的留学生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等,目前约有1600名马来西亚学生在中国留学,其中约170人在北京。
承认中国四所大学中文系文凭
交流会上,有留学生问到,要如何让不仅仅是华社群体,而是全体马来西亚人知道更多关于留学中国的资讯,黄家定淡淡地表示会向相关部门反映。
对于目前到中国留学的马来西亚学生多数获得私人界奖学金,政府是否有意发出奖学金给到中国留学的留学生,黄家定表示,马华公会将争取增加政府公共服务局奖学金。
此外,黄家定(左图)也透露,政府已承认了中国四所大学的中文系文凭,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及北京外国语大学。
在被问及马华公会未来大方向发展会带领华人往什么方面努力时,黄家定回答说,马来西亚华人面对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全马来西亚人民的挑战,那就是全球化;由于面对全球化的竞争,要致力于终身学习。
“马华公会公会提出了九大纲领,其中三项就提到了教育。所以,马华公会非常重视教育的普及和推广。”
当被问及华社问题时,他就说全民应该共同努力,而他身为马华公会总会长,会带领马华公会继续努力前进,达到共存共荣,不要变成种族猜疑。
黄家定向这批学生发表演说时强调,身为马来西亚人,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要爱我们的国家;“无论去到国外公干、升学、就业或旅游,依然别忘了我们是马来西亚人。”
他呼吁国外的学子要爱国,为国争光,为国家作贡献。“生于斯长于斯,要记得我们的根,成为出色的马来西亚人,帮助人民和国家;我一直强调的一句话是:“我们可以为国家贡献什么?”
“还有哪个国家如此亲民?”
黄家定在会上肯定马来西亚独立50年来的经济成果,并说今年是马来西亚独立50年,50年前的马来亚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许多人民居住在乡村地区,从事着农民、橡胶园、棕油园等工作。
“在1950年代,马来亚的贫穷指数是50%,经过全国种族人民的携手合作,如今马来西亚的贫穷指数只有5%。这是全国人民几十年来,不分种族族群一起携手合作的成果。今天马来西亚的所有适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扫除了文盲。”

他还说,马来西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持续发展中,虽然称不上是发达国家,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首领。他表示中国是马来西亚重要的合作伙伴。如今中国有13亿人口,大约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国的经济崛起,令许多人一直往中国寻找机会。

黄家定也形容刚出炉的2008年财政预算案“亲民的预算案”,人民享有绝对的免费教育,得以免付考试费、杂费和享有贷书福利等;对于那些想住廉价房屋却又无稳定收入,无法贷款的低收入群体来说,可以向国内两家银行贷款,获得购买房子的机会。
对于家中正在念硕、博士课程孩子的家长,每年将获得马币五千元所得税减免;他还问道:“还有哪一个国家的政策可以如此亲民、关怀?”


[ 本帖最后由 alvin_cy 于 16-9-2007 02:2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07 03: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倫:無法正確使用語文
大學生面對“羅惹語”問題
updated:2007-09-15 20:37:21 MYT

(八打靈再也訊)馬大生事務及校友會組助理註冊官莫哈末海倫表示,現今不管甚麼種族的大學生都面對使用“羅惹語”(Bahasa Rojak)的問題,無法正確且良好使用華、巫或英語。

“因此,舉辦辯論比賽能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並推廣使用正確語文的風氣。”


他在“獨立50大專辯論賽”開幕禮上表示,大學生的素質是國家建設及經濟發生的重要元素,而通過辯論比賽,能帶動年輕人探討國家時事課題、對政經文教的關注及提倡多元及獨立思考。

出席者包括《星洲日報》公共聯繫經理劉崑昇及馬大馬來西亞語言暨應用語言系主任莊曉齡。

莫哈末海倫說,馬大是國內大學中持開明態度讓學生自由主辦非國語為主的活動的大學之一,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以更成熟的方式,有計劃及有系統地進行各類有益身心的校園活動。

“學校希望能讓所有學生能和諧共處、互相學習,為國家培養樂觀、關心國家發展及彼此包容的下一代。”

李順發:讓大學生發表
辯論賽是提意見平台


馬大華文學會主席李順發表示,大專法令使國內大學生對國家及社會各種問題敢怒而不敢言,辯論比賽正是讓大學生提出意見的平台。

“社會人士常批評大學生對政治冷感,但這究竟是教育制度的問題,還是社會及個人心態問題?在法令限制下,辯論是讓大學生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及教育問題發表意見的平台。”

他說,這是馬大華文學會首次與高教部合作舉辦活動,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大學及大專的華文學會享有同等的合作機會。”

此外,“獨立50大專辯論賽”籌委會主席陳啟桐表示,辯論是訓練邏輯思考、獨立判斷、關心時事、負責任等正面價值的活動,有助於提升大學生的水平。

他說,辯論時的思想交鋒及語言藝術,能培養學生的道德涵養及追求真理的精神,學生能在辯論過程中吸收和整合多元思想與智慧,同時關心國家課題及關懷自然,是追求真、善、美的藝術活動。 (星洲日報•2007.09.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07 11: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lvin_cy 于 16-9-2007 01:13 AM 发表
低声下气才能争取承认文凭
黄家定:这是诸葛亮的计谋                                                                                
                                                                                                                                                                                        ■日期/Sep 15, 2007    ■时间/09:09:01 am                                                                                                        ■新闻/家国风云   ■作者/特约记者黎庆莹                                                                                                         ...


嗯,给点建议,如果你要张贴文章,是否可以重新编辑过,不要只是copy & paste,特别是转载独立新闻在线及当今大马的新闻,这一来爬帖时会比较顺畅。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07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亮帅 于 16-9-2007 11:10 AM 发表


嗯,给点建议,如果你要张贴文章,是否可以重新编辑过,不要只是copy & paste,特别是转载独立新闻在线及当今大马的新闻,这一来爬帖时会比较顺畅。

谢谢!


好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07 03: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从那些新闻,写一些感想,open topic,这样容易进行讨论。。。
不然,不知有几个会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07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问一下,如果我在槟城KDU学院拿Degree in Management (USM)的 ,请问我2nd sem 或2nd year能不能transfer到USM campus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9-2007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35 mickeylim 的帖子

你在KDU读Degree,我没听说过可以从college transfer来国立大专读书。。。
除非你读的那科有这么注明。。。
我们目前手头上缺乏colleges的资料。。。
KDU网站我也进不到。。。不知为什么。。。
还是劝你赶快去找你college里的counsellor 进行Consultation...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9-2007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kdupg.edu.my/newhp/general/acad_main.aspx?code=0




KDU has a team of professional and dedicated counseling staff to help students         chart their career paths and decide on their choice of studies. Counseling         sessions may be conducted face-to-face, through the phone or even on the         Internet. Counselors can guide students to select suitable courses by relating         academic courses to professional career requirements. The public may also         e-mail our counselors at best@kdupg.edu.my      


for counseling.SCHOO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 TECHNOLOGY (SEST)
        - Engineering                 Department        
        -  Information                 &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Department
        -  Nursing                 & Allied Health Department



SCHOOL OF ARTS & SOCIAL SCIENCE (SASS)
               
- Business Department
        - Mass                 Communication Department        
        - Instituto di                 Design        
        - Pre-University                 Department        
        - Centre for                 English Language


        SCHOOL OF                         HOSPITALITY, TOURISM & CULINARY ART (SHTCA)

[ 本帖最后由 alvin_cy 于 19-9-2007 12:3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07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怎样才能联络到那个华人的vice cansel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07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ickeylim 于 20-9-2007 12:40 PM 发表
请问怎样才能联络到那个华人的vice canselor?



唉,没有用的,如果你觉得华人会帮回华人,那么抱歉,就算给你见到他也是枉然的,我反而觉得那天的安娣才是关键人物,毕竟入学是归她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07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校园路线圆满结束了!!!
应该可以算是圆满吧......
看了某些学员的回应问卷后还蛮感动的~~不错~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欢乐校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10-2025 06:56 PM , Processed in 0.15979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