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mosquito

理大升学辅导组(理辅~理升~理学)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9-2007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ryl 于 11-9-2007 01:41 AM 发表




看你平时那么文静,
但文采还不错嘛!呵呵……  

过奖~过奖~
不敢当~不敢当~
小巫见大巫~献丑而已~~

不过有个疑问~~文静与文采有冲突吗???
干嘛用个"但"呢........?

[ 本帖最后由 辰时雨 于 11-9-2007 04:3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9-2007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义卖月饼,大家多多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7 0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来西亚华人的贡献与国家进展学术研讨会
                2007-08-22 16:23:20

               


不错的课题



日期:06/10/2007(星期六)至07/10/2007(星期日)
时间:9.00am5.30pm
地点:金马皇宫讲堂
Palace of the Golden Horses (Auditorium)
主讲学者及论文发表题目:

主题演讲:
  • 颜清湟(澳洲阿德莱德大学历史系兼任教授)
题目:〈华人贡献与马来西亚的进展〉
1.教育

  • 安焕然(南方学院中文系系主任)

          题目:〈华教精神与华文教育〉
  • 黄雪玲(马来亚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

          题目:〈风雨悠悠晴空可待--记大马华文小学教育的发展〉
  • 张晓威(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题目:〈教育与认同:华文中学教育的发展与对国家的贡献〉
  • 林水檺(拉曼大学中文系系主任)

          题目:〈大专华文教育对国家的贡献〉
2.文化

  • 黄文斌(拉曼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题目:〈论华人文化建设对塑造国家文化的贡献〉
  • 潘碧华(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讲师)

          题目:〈建国中的马华文学教育〉
  • 祝家丰(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讲师)

          题目:〈文化的韧性与生命力: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个案探讨〉
  • 文平强(华社研究中心主任)

          题目:〈文化与经济--华人与马来西亚的发展〉
3.经济

  • 篠崎香織(驻马来西亚日本大使馆广报文化部专门调查员)

          题目:〈“华人商务局”的成立--      商业与贸易发展的催化因素〉
  • 甄义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题目:〈大马华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与面对挑战〉
  • 谢桂元(马来西亚宏愿开放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题目:〈
    大马早期华资银行的崛起与没落〉
4.社会

  • 陈爱梅(华社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题目:〈巾帼建国--大马华人女性经济及社会贡献〉
  • 莫顺宗(新纪元学院注册组主任)

          题目:〈五十年不变?--论独立至今马来西亚华人乡团之困局与发展〉
  • 张集强(思特雅大学讲师兼古建筑物保存工作者)

          题目:〈华人贡献的实证--大马华人文化遗产保存概况〉
5.政治

  • 何启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题目:〈马来西亚华人政治领导--变迁与连续性〉
  • 许德发(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


    题目:〈“宣拥马来西亚”与华人政治困扰〉
  • 潘永强(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

          题目:〈双重任务:社会运动在马华〉
总结:
  • 何国忠(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

报名简章
名额限定:300表格索取:请向主办单位索取或从华总网站下载http://www.fecam.org.my/main/index.php?q=node/712
报名费:社会人士RM50.00;在籍学生RM20.00 (包括讲义、两天午餐及茶点)
报名手续:填妥报名表格,连同费用寄交主办单位。支票抬头请写“The Federation of Chinese Associations Malaysia”。现场发予收据,收费恕不退还。
报名处:
  •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
电话:03-22734008
传真:03-22734020
  • 华社研究中心
电话:03-22734035
传真:03-22734037
截止日期:15/09/2007

[ 本帖最后由 alvin_cy 于 12-9-2007 01:5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7 10: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各位,这个帖还有存在意义吗?
好象很冷似的。。。。
如果没存在意义的话,就让它消失在人海中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7 1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之骄 于 12-9-2007 10:57 PM 发表
请问各位,这个帖还有存在意义吗?
好象很冷似的。。。。
如果没存在意义的话,就让它消失在人海中吧~~


当然,这个贴还有它存在的意义,算是联谊中的其中一个管道吧!!只是现在大家有点忙,校园路线,义卖月饼,例场,培训等等。。。所以可能忽略掉这个贴了。。。

《传送心意献温情》月饼义卖,大家请多多支持咯!!我们会送到您或您指点的对象门前(只限于理大总校宿舍,u-height,sri saujana,hamna,desa airmas,desa-u 和 pekaka),祝你们在理大过个愉快的中秋节。。。详情可以看看我们贴上去的海报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7 1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05 默哑龟 的帖子

海报可以放上这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9-2007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因为某些因素而放不上来。。。如果要看的话就到校园里看咯。。。谢谢!!

[ 本帖最后由 默哑龟 于 13-9-2007 12:3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07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默哑龟 于 13-9-2007 12:29 AM 发表
不好意思。。因为某些因素而放不上来。。。如果要看的话就到校园里看咯。。。谢谢!!


我没有想要得罪你。。。只是想与你分享一些东西。。你不要误会哦!!

身为辅导员,最重要的是主动出击。。。
我的意思是,当一个人问我们问题时,不要只给他一个资料,然后叫他自己去看。。。
就好象之前我问你的一个问题,可以放上网??。。。
你可以尝试回答我关于你们义卖月饼的情况,如果广告单真的因为某些因素无法放上网,我明白。。。。
但是记得以后不要叫一个学生自己去看。。。。
尝试以你的资料解释给他听。。。。

其实,我手头上也有这些资料。。。我以为你们有soft copy,可以直接paste上来。。。
我又怕你们之间有什么原因,所以不敢放上来。。。
我只是想告诉你,以后在为学生进行辅导(不管是在网上,还是面对面)的时候,请尽你的力回答他。。。。
不要说那里那里有这些资料,你们自己去看。。。。
明白吗?
如果不明白的话,我可以再尽量回答你的。。。。(因为我的表达能力很差,脑子想的很难用字眼上表达出来)

记得,我没针对任何东西。。。不要误会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9-2007 0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08 风之骄 的帖子

明白,了解。。。谢谢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07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然的话,我们这些烂瓜哪里知道你们发生什么事???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07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BoYhIn 于 13-9-2007 07:21 PM 发表
不然的话,我们这些烂瓜哪里知道你们发生什么事???哎。。。。


我被禁止发言了。。。所以还是由他们来发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07 07: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风之骄 于 13-9-2007 07:25 PM 发表


我被禁止发言了。。。所以还是由他们来发言吧。。。

为什么被禁止发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9-2007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BoYhIn 于 13-9-2007 07:38 PM 发表

为什么被禁止发言


被禁止在这里讨论一些严肃话题,批评等等。。。。
所以只能在这里哈啦的。。。
你要进一步了解详情,看来只能亲自问他们了。。。
又没有组委上来放上最新消息,活动,难道由我老瓜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請馬大中文系有訣竅
updated:2007-09-13 16:48:23 MYT

“我想我不能申請馬大中文系了,因為最低資格要有兩科語文科拿C……我只有華文一科語文科而已!”年初STPM成績放榜後,一名一直以來都以馬大中文系為目標的同驚訝發現,原來他在中六所選修的組合完全不符合中文系最低招生准則,而且等到發現時為時巳晚,除非重讀,否則夢想就要破滅!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只是該名考生,馬大中文系的學長學姐們在迎新周上發現新生明顯減少,大家都暗叫不妙,難道是大環境使熱愛母語的華裔生逐年銳減?還是有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不清楚中文系招生條件



馬大中文系升學輔導小組針對這兩年中文系學生的STPM選科作出了調查,發現所有成功申請的學生,所選的科目基本上符合馬大文學院的要求,而不成功的都是因為分數不足或條件不符。

該系師生擔心,中文系招生資料沒有明確傳達給考生,於是馬大中文系大三學生自告奮勇制作幻燈,聯絡開辦STPM中文的學校,進行選科和升學指導交流會。配合此項活動,馬大中文系也印制了有關資料,免費分發給老師和學生。希望能夠扭轉馬大中文系學生日益減少的危機。

根據馬大文學院的選科指南,申請進入馬大文學院(中文系),必須在STPM“馬來西亞文/淡米爾文/中文/阿拉伯文/英文文學/馬來文學/歷史/地理”科目中,選擇至少兩科,才符合申請文學院的標準。

許多教導STPM中文班的老師也告知,他們不了解近年馬大文學院有此要求,以致沒有提供最新的信息給學生,許多中文考生也因此失去進入馬大中文系的機會。他們希望馬大中文系升學輔導小組能夠把這個信息傳達出去。

馬大中文系升學輔導小組歡迎各校老師詢問、安排交流會,有興趣的團體請聯絡許欣欣016-6250 553。

馬大中文系也備有升學資訊小冊子,歡迎各界索取,來信請寄︰Jabatan Pengajian Tionghoa, Universiti Malaya,50603 Kuala Lumpur.(升學輔導小組收)

必修:普通試卷
必須從中選擇至少2科:中文/馬來西亞文/淡米爾文/阿拉伯文/英文文學/馬來文學/歷史/地理
只限其中1科:經濟/商科/數學

:比如說考生選擇:普通試卷、中文、數學、商科的組合進入馬大文學院的機會就比較渺茫。 (星洲日報/新教育•報導:許雪翠•2007.0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從政治到哲學
就是愛思考!
updated:2007-08-17 16:22:25 MYT

台大哲系副教授杜保瑞在台大有兩個辦公室,一個是在學生事務處,另一個則在哲學系的中國哲學教室,因為他身兼兩職,是課外活動指導組長,也是哲學導師。一個活躍於課外活動的哲學研究者,加上幽默輕鬆的言談,打破一般予人深不可測的哲學研究者形象。

喜歡思考可以徹底搞清楚的問題


問杜保瑞為何選念哲學,原來他在進入哲學系之前有一段前史──他原本是政治系學生,還未念完就半途改道,轉到哲學系去了。

杜保瑞念高一時,曾想過念建築系,後來又想念生理系、工商管理,直到高三選大學時,適逢台美斷交,覺得台灣的政治前途堪慮,於是選念政治系。念了之後,發現台灣民主政治發展、國際局勢及兩岸關係,政治變成不是他所能夠著力及發揮的領域,政治不能徹底解決台灣問題,反而是文化思想研究,才是最根本的方案。因此,他對中華文化的研究有興趣,想要复興中華文化。

“政治是推動公共政策,哲學則是一切的思考作根本性的反省。我比較喜歡思考那種可以徹底搞清楚的問題,而政治不能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因此我認為最後就是有關哲學的問題。”

杜保瑞念了三年政治系,在升大四時,跟別校學生一起參加轉學考試,成功拼入哲學系直“降”大二。

跟同學比小時候誰作的哲學思考最徹底

杜保瑞不認為半途轉系很可惜,他說視那人一生的期許是要在某個領域發展,還是賺錢。如果是賺錢,那麼每一分鐘的努力都要計算它的價值。如果是搞一輩子,之前的停頓並不可惜,從長遠的人生上來講,那個東西是不會空無意義的。像他現在有政治知識,固然對哲學理論的研究不大,至少有作為知識分子應該對政治的了解。

每個階段的選擇,他是想很多,但不是困惑,只是會去細思想要做什麼。他從小喜歡思考,在念哲學系時,曾有一次跟同學比賽,小時候誰作的哲學思考最徹底。

“當時我住在台灣一個叫公館的地方,我的姨媽住在景美,而外婆家在基隆的瑞芳,我常常去她們的家。可是我會想,當我回到家時,她們是否還存在?在現實上,可能沒有這些人物、沒有公館到景美這路上所有的景觀、所有的景觀會一一消失。

當我到達一個地方時,那個地方的房子才剛剛蓋好。我怕孤單,於是常把頭一轉,看後面的景觀是否還在。你看我夠無聊吧!事實證明我是適合念哲學的!”

杜保瑞有段很快樂的政治系和哲學系日子,如今教書後更變得用功,對於教授自己所了解的東西顯得得心應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學Q&A
:記者
:杜保瑞

記:哲學是什麼?
:你可能有很多東西不滿足而去追求。感性上的不滿足,可以去追求,如美食、談變愛、追求財富。不過,有些東西卻無法滿足,那是理性上的滿足,而要把事情想清楚,這就是哲學。

記:小時候是否喜歡問為什麼?想東西很專心嗎?
:我想東西很專心,但不是個喜歡問為什麼的人,喜歡問為什麼的恐怕會變成科學家。不會問為什麼而自己想,而且專注、持續、深入地去想的人,加上後天的努力,可能會變成哲學家。

記:哲學研究者要常跟別人討論,還是可以自己閉門造車?
:哲學研究者從來不閉門造車,但也沒有人可以和他討論,這很矛盾。他跟古代哲學家討論,但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人跟他討論。哲學家在個性上有一個頑強的理性不滿足的慾望,而要去持續和深入地想問題。在哲學系裡,經過討論及思辨的過程中鍛鍊了哲學的專業,之後,才有能力獨立經營自己的哲學思考。

記:為什麼人們總覺得哲學抽象?
:因為人沒有去提升自己去想清楚。人忙忙碌碌,沒有空間去提升,也認為不需要。不是哲學抽象,而是一般人沒有鍛煉自己的能力,要求自己看得更清楚。

記:哲學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當自己建立理論模型時,又被新的資料破壞了模型。哲學家在建構理論過程時,發現不夠好就修改,以便吸納更多的變象。

記:哲學是一個自我的研究嗎?
:不是。應該說工作特色是自己獨立思辨,想出來的東西通常是最普遍的,如孔子所講的是很普遍的。哲學家思辨的過程是很自我的活動,但思辨出來的卻是涵蓋性非常廣的。科學是物質世界的科學,哲學是心理世界的科學,思考活動的科學性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9-2007 01: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搞活動VS學業

從大學到現在,杜保瑞從未與課外活動社團脫離關係。他曾在大學時期擔任師大附中校友會、政治系學會、法學生學生會、畢業生聯合會等的秘書長或副會長。

在社團的日子,杜保瑞現在想起來,當時並不忙,但犧牲了很多讀書的時間,沒有好好讀書。從搞活動,杜保瑞學到親力親為的過程、理解事情處理、突發狀況的應對等。

現在與以前搞活動最大的差別是現在資源比較多。現代大學生應該善用環境資源,把各種資源結合起來,形成辦事的推動力量。

“要兼顧學業和活動,就要犧牲跟朋友玩樂等無聊的時間。如果不搞活動,只埋頭苦讀,這沒有錯,就繼續用功讀書。我指的是那些既沒有用功讀書,又沒有搞活動,把時間都浪費在聊天、游手好閑上,倒不如好好搞活動,至少可以學習到管理、人際關係上的能力。在社團中扮演領導角色時,他也不好意思自己是不用功讀書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方面思考
融會貫通
updated:2007-08-01 16:53:32 MYT

本期主角:王善尉博士
UiTM藥劑系講師
新加坡國立大藥劑學士學位、藥劑博士學位
曾發表過二十多篇同行評審國際學術文獻。



王善尉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念藥劑系時,全系有47人,大部分是女生。每每一進講堂,就會看見女生早放在前排座位上占位子的包包,男生往往就只得坐後排。坐在後排的他總是難以專心聽課,這時候他就會把椅子挪到前面聽課,因為他學習的其中一個守則,就是要在上課時要多吸收,這樣學習上也就事半功倍。

王善尉形容他在大學時期比中學階段還要拼,進入新大,因為英文不好,就曾試過在第一年時搞不清楚“Lead”原來就是讀了多年的“Plumbum”(他還覺得奇怪化學課裡怎麼出現那麼多‘領導’字眼);做實驗時不知道三角燒瓶就是“Conical Flask”。經過一番苦功(是真的“苦”功),他才漸漸有進步。

大學一年級有很多測驗,王善尉問起優秀同學的高分秘訣,同學總是回答說“只是隨便寫”。多次測驗後,王善尉找到了端倪。“在大學,講師要的不是課本上的答案,而是每個人自己獨到的答案。”

大學考試題目是要多方面思考。他發現這個訣竅後,在考藥理學時,他就融入化學知識,這麼特別的作答自然引起老師的注意。王善尉幾乎喜歡各個學科,這種融匯貫通的作答方式給了他不小的幫助。

經過一年,從第二年開始,他便不再面對技術上的問題了。
“大學生最好能夠在大學第一年或最短的時間內,克服這種技術疑難,那麼在接下來的日子就可以真正展開競爭了。”

給大學生的建議
欲作科研,先辨方向

王善尉在4年前加入瑪拉工藝大學當藥劑系講師。他熱衷於學術研究,滿腦子時刻都想文獻,認為從事研究和發表文獻是散播知識的最佳管道。

王善尉對於學術研究頗有心得,從互聯網的應用到文獻的選擇,王善尉給了欲往學術研究的新鮮人一些貼士。

Q1:如果時光倒流,你還會用相同的方法念書嗎?
A1:會,也就是多讀幾本書,並以一本書為主,再把其他書本的要點精華摘錄在主要讀本內。

Q2:如何應用互聯網找資料?

A2:互聯網作為學習的工具的確帶來很大的方便,尤其是電郵聯係,但不可過於依賴互聯網的搜尋引擎,有的資料不能完全盡信,只能從互聯網取得一個概念。尤其中學生也常從網上找資料,老師在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師長有責任引導學生去辨別蒐集資料的真實。若學生所獲的資料是正確的,就加以討論,不正確的話,就要加以引導。

Q3:從事學術研究者應如何尋找研究方向?
A3:我會參考多種文獻和書籍,尤其是具有權威性的學術期刊和出版社所出版的文獻和書籍。讀完後才思考研究的方向是否正確,再來考慮要研究的範圍。
大學生從網上抄論文,有學術深度的講師很容易就會看得出來。

Q4:如何辨識好的文獻?
A4:具有權威性如經過同行評審的文獻是很好的參考來源,而不是來路不明的資料。大多大學都會提供很好的期刊資源,有的會出版成書本,也有的是通過網上訂購。有很多個團體在出版文獻,但也不是每個團體都好。

Q5:學術研究之路如何走?
A5:文獻雖然對學術研究很重要,但很多大學生都不太看重。對於一個研究生來說,必須要知道最終的目標是什麼。有的是為文憑、稱謂而來,有的則是要探索及傳播新知識。

要證明做到這點,就是發表文獻。單靠寫論文並不足夠,論文如只存在於研究者與導師之間,只有導師一人是讀者,知識就根本無法傳播。

文獻是傳播知識的重要媒介。學士階段是以課本為主,文獻為副;研究生則是文獻為主,課本為副。因為一般學士生要讀很多科目,加上文獻的話或許會較辛苦。

學士生要訓練自己消化不同的科目,在回答問題時把所學知識加以整合。至於碩、博士研究生,導師一般會給予方向,但研究定位得要靠自己建立。

Q6:何謂同行評審(Peer Review)?
A6:我會把文獻寄到英國、美國、澳洲、歐洲的期刊出版單位。同行評審是一種審查程序,有關單位會請兩三名評估者來評估我所寄去的文獻,但作者一般并不知道評審是誰。

文獻交出後,可能面對的結果有:
1. 完全拒絕。
2. 鼓勵文稿修改後再重新投稿。
3. 接受文稿,不過要作出一些修改。
4. 完全接受,無須更改。 (星洲日報/新教育•報導:關麗玲•2007.07.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dited

再省思华教运动:
学习、举贤与团结
黄业华
07年9月6日 晚上9:02
调整字体大小:
黄业华
理大毕业生,时事评论人。


电邮:yaphwa@hotmail.com
“纪念林连玉的最好方式”是一场非常好的交流,但是却在各执一词下结束,为了使当晚的辩论不至没有成果,我以这篇文章做一些补充,希望通过延续讨论提炼共识,使之转化成成华教运动向前迈进的动力。

现今的华教运动应该注重几个方面:

(一) 运动要学习

社运运动关乎知识的运用、论述的生产、拟定斗争策略和组织群众,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不只需要“劳力密集”,也需要“知识密集”。如果没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继续学习,参与者的思维将停滞不前,运动也无法进步。再怎样忙碌都不该忘记学习,这就是为什么隆雪华堂民权委员会开办“民主与社会运动”读书会,邀请各界青年参与学习。

以现今华教人士普遍具有的被动、无力、悲情思维,我建议董教总领导层举办一场“从独裁到民主”读书会,找专人导读吉恩。夏普(Gene Sharp)著,爱因斯坦研究所出版的《从独裁到民主—解放运动的概念框架》电子书。

没时间学习只是安于现状、惰于思考的藉口。马共在森林打游击战的时候尚且不忘学习;马华公会的终生学习计划内涵引人诟病,但是学习的概念却错不了;董教总作为华教运动的中心力量,有什么理由拒绝学习?

(二) 组织“运动队伍”

董教总领导人要坦然承认自己的局限,招揽优秀人才,组成进步团队推动华教运动工作。可以考虑委任知识份子、社运份子成为常委,为组织注入活力。隆雪华堂委任黄进发成为董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吸纳新血、培养接班人方面,董教总无疑出了很大的问题。当年林晃升身边人才济济,今天叶新田的身边看不出有什么坚实的团队。董教总领导层必须深刻反省,为什么董教总无法吸引像李凯伦、刘镇东、曾剑鸣这些人?为什么林德宜、云大舜、陈仁义这些人无法像柯嘉逊一样投奔董教总?为什么当年参与董教总的年轻社运份子还没被培养成新生代领导人?董教总的机制真的能够培养人才吗?中共能够准备好多代的年轻领导人,不怕青黄不接,请问叶新田、杨云贵以降,谁是第二代、第三代的接班人?

(三) 民主运动的主力

有参与者表示,“说董教总弱,其实其它非政府组织也不强,不单只董教总弱罢了”这种比喻非常不恰当。须知董教总除了历史悠久,底下还有千多间华小董事部,可说是一千个非政府组织的总会。全国的非政府组织加起来,也没董教总多,草根性和动员力量也没董教总强。

董教总必须认清,华文教育运动不只攸关族群语文文化权利,也是挑战种族主义霸权的民主运动的主力。只有把华教运动放在那样的高度,才能超脱狭隘的民族思维,提升至捍卫所有公民的民主民权运动。遗憾的是,董教总逐渐谈化这部分的角色,而把自己限制在教育领域。对抗国家机器资历最深,资源最为庞大的董教总,应该团结和领导国内非政府组织参与民主斗争,而非抱持“它弱我自弱”的无所作为心态。

(四) 团结和共生的概念

董教总必须学习和贯彻“团结(solidarity)”的概念。

谢锡福说,华教运动必须扩大至捍卫其它社群的母语教育权利,一位华教人士当天回应:“我们没有资格谈论其它民族的母语教育权利”。如果没有资格谈,为什么反对数理英化的时候需要其它社群的代表参与?董教总应该抱着“唇亡齿寒”的态度,和其它非政府组织维持团结和共生的关系,支援其它非政府组织的行动,尤其是社群的文化权利。这几年,许多印度庙宇被政府强硬拆除,董教总理应以实际行动声援捍卫庙宇的斗士。

只有和周边的组织建立联盟的关系,对一些课题采取集体行动,华教运动才不是孤单地面对当政者,以后遇到极端激烈的巫青团也不会乱了脚步。

董教总诸君,别让历史悲情迷蒙了眼睛,别再唏嘘过去踌躇当下,只有保持自由开放的思想,欢迎各方的意见,华教运动才能找到出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7 0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I

我國華小師資問題
作者: 編輯室   
页面 1 共 5
師資是教育不可分割的一環。可以說,沒有師資,就沒有了教育。因此,搞好華文教育的一個先決條件是:搞好華校的師資。然而,自從華校在馬來半島生根以來,華校師資就不曾有令人感到滿意的時刻;特別是在華小,缺乏師資已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華小是國家小學教育體系的一環,是法令所規定的,也是歷任首相一再提出保證的。但是,對於華小所面對的師資問題,負責推行行政工作的當局似乎並不太關心。每一年開學期間,華小普遍缺乏教師。從師訓學院畢業出來的華文組教師寥寥無幾,不夠應付。結果,大部分空缺得由臨教填補。華人社會對這個問題都表示密切關注。當局也不得不承認華小缺乏師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此,我們幾乎每一年都會聽到當局將解決華小師資問題的聲明。
隨著小學新課程綱要的全面推行,華小的師資問題更嚴重了。在這個時刻,回顧一下華校師資的歷史,認識一下華小師資的現況和探討一下華小師資行將面對的種種問題,可以讓我們認識到自己在維護母語教育事業中處於怎麼樣的境地。
  
   
()華小師資的訓練
華校在十九世紀時已在全馬各地創辦。當時,馬來亞受英國統治。英殖民主義統治者對華校所採取的態度是:不聞不問。所謂不聞不問,並不是任由華校自由發展,而是讓華校在艱苦的環境中自生自滅,不給予任何資助。我們可以從這一個事實來理解殖民主義者“不聞不問”的本質:殖民主義者從華人社會抽去大筆稅收。但是,在教育華人子弟的義務方面,他們就“不聞不問”,一分錢也不出。(除非你以放棄自己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去交換!)
華校初創時期,師資主要來自中國。當時,還沒有實行限制入境條例,教師可以自由入境。因此,師資的供與求基本上能保持平衡,沒有造成太大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馬來亞的華校並沒有任何有系統的師資訓練班。三十年代,有些華校開辦一些類似師訓的班級。這些訓練班,嚴格說來並不是師訓班----它的目的不是要訓練師資,而是要提高在職教師的華文教學水平。這些班級純粹由民間主辦,附屬在學校內,以在職教師為訓練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分水嶺。戰前,師資幾乎全部來自中國。戰後,中國發生內戰,國內戰火連天,再也沒有時間去照顧海外華校的師資問題。與此同時,殖民政府又實行了移民條例,使華校斷絕了師資的傳統來源。在這種情況下,華校就只好在當地就地取材。
此外,光復後,除了各地華校紛紛復辦外,還紛紛成立新校。一時之間,華校數目大增。華校學生人數激增,使原本已經困難重重的師資問題面對空前的壓力。
為了應付這個嚴重的師資荒問題,英殖民主義政府終於推出了“華校教師簡易師訓班”。這個師訓班簡稱“簡師”,是第一個有系統的華校師資訓練班。然而,“簡師”只舉辦了兩屆(1946年及1947),殖民主義政府就以計劃不合理想為理由把它關閉。1947年的簡師學員一共是207名。
簡師所能訓練的教師不多。因此,除簡師外,當局還開辦了一項名為“教師訓練課程”----它以在職教師為對象,在假期或周末期間召集在職教師進行訓練,是一項“兼職師訓”。開始時,“教師訓練課程” 是在周末開課,所以稱為“周末師資訓練班”。周末師訓為期三年。由於交通不便,周末師訓的學員在舟車來往時浪費了不少時間。後來,當局把受訓時間改在學校第一和第二學期假期,周末師訓也改稱假期師訓,受訓時間也從三年縮短成兩年。
停辦簡師後,當局又在1948年開辦“高級師範班”(簡稱“高師”)。高師屬於全日制師訓----學員接受全職訓練,以成為合格教師。受訓期是兩年。參加者的最低資格是考取政府初中三會考文憑。開始時,高師並沒有本身的學院或課室。高師班附設在一些初挑選出來的華文中學裡。以檳城為例,中華中學和福建女枚(後改名“檳華女中”)都附設高師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欢乐校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10-2025 04:41 PM , Processed in 1.60365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