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 (吉隆坡10日訊)高等教育部擬定指南,允許國立大學成立各種族文化學會,獲得各方積極反應。不過,專家學者提出疑慮,文化學會的定義太廣,涵蓋了一切的文化層面,包括語言、文學、天文和地理等,無形中也重疊了語文學會的功能。 因此,中文界學者認為,文化學會和華文學會應釐清各自的功能,以免兩者產生衝突,反而帶來負面影響。 四大華文學會,馬來亞大學華文學會、理科大學華文學會、博特拉大學華文學會和工藝大學華裔生理事會也發表聯合聲明,促請高教部勿允許文化學會成立為由,來否定華文學會的成立。 拉曼大學中文系主任林水檺博士認為,文化學會和華文學會應釐清各自的功能,因文化學會已重疊了語文學會(現有華文學會)的功能。 他向《東方日報》說,如果成立中華或華人文化學會,想必它將包含華文學會的功能,因為華文學會向來都有兼辦文化性活動的傳統。「華文學會除了語言和文學類的活動外,還有舉辦辯論、新春活動、文娛晚會等,這些都是較偏向于文化性的活動。」 林水檺是中文研究界的著名學者,也是前華社研究中心主任和前馬來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他說,從語義上而言,文化包括了所有人類創造的精神與物質文明,比如說華人使用的筷子,也可以是一種文化。 他歡迎政府批准國立大學成立文化學會,且認為文化學會和華文學會可以共存,但前提是先釐清各自的功能。 他說:「如果兩者可以分開不同的功能,好比語文活動歸華文學會,其他文化活動歸文化學會,那便不成問題。」 他語帶幽默地說:「現在文化學會包含了華文學會的功能,最好是分清楚來,以免搶了人家的東西。」 另外,馬來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謝愛萍博士籲請高教部,清楚列明文化學會的註冊章程,確保當局在執行上不會出現理解落差。 她對高教部昨日允許國立大學成立各種族文化學會的決定表示歡迎。但她促請高教部針對關鍵字眼予以詳細詮釋,否則若因理解落差,而導致文化學會無法註冊,此決定再好也是徒然。 謝愛萍也是馬大華文學會顧問,她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說,高教部最重要是以白紙黑字,列明文化學會的註冊章程。 她說:「現在怎樣詮釋也沒用,必須要白紙黑字作保証。因為各大學的行政都不一樣,校方在執行上,或許會出現理解上的落差。」 詢及文化學會是否重疊了華文學會的功能時,她則表示不願置評,因為文化學會的決定還未正式推行,過早評論顯得太過武斷。 不過,她指出,若是華人文化學會獲得成立,那麼或將分薄華文學會的執委人才,畢竟在校園內,願意承擔學會會務責任的學生並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