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龙剑飞

我对 [太极拳 ] 的失望!

[复制链接]
龙剑飞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5-4-2006 1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向来对事不对人,我只不过将自己的心得和大家分享,好的东西也不会轻易给予大家表演,算了吧!反正我不再练太极拳,大家可以继续练所谓正宗的太极,先声明我从来没有批评有关人物的人格,人品。

我师傅从来没有说这些照片有什么不妥,他也不一定只是练杨家太极拳一种,我们学的有董家太极,而且精湛予十八潭腿。

[ 本帖最后由 龙剑飞 于 25-4-2006 11:2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5-4-2006 1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有心取笑你,而是太极拳它重意多于形。
你不能把它当作外家拳般来意释。
我练太极拳到现在都不了解它的竞技用途,只是随“意”而动,自然而然便能很“自动”的每招连起来“动”。你也会觉得很“顺”。
董家?是不是董虎岭?他也是出自杨家。

[ 本帖最后由 潇遥仙 于 25-4-2006 11:2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剑飞 于 25-4-2006 06:20 PM 发表
老兄,右腿坐下点,头不是看住地下,看住前方,如果此时敌方当头一棒,你就完蛋了,,!



[img]http:/ ...

昏倒了,我看掉入误区的是龙兄你吧?

照你这么说,如果敌人从后边来又怎么说? 是不是应该看后面才对??而且,图中他也不是看地下,而是顺着手势往前看。

太极拳重意不重形,如果不是这样,哪来那么多门派类别啊?

我想最重要是意在势先,以意为导,以势为铺

[ 本帖最后由 神仙祖宗 于 26-4-2006 11:4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剑飞 于 25-4-2006 06:20 PM 发表
手掌高过鼻,也不能放太靠近脸部,有防对方攻击时,自己打自己,左腿重心点不够,就不能再坐低一点点吗?这个金鸡那里可以稳立呢?

理论上你没错,但实际上有没有人摆着这个姿势任你打啊??

坐的低,重心就稳吗?俺和师傅推手时,马步是低的不能再低了,还是给他看似没什么马步的三两下推的团团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6 神仙祖宗 的帖子

这话题又引出一位太极拳手来了,欢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uga11 于 26-4-2006 02:15 AM 发表

您说的董家是谁?董虎岭大师还是董增辰老师啊?董家太极也是源于扬式的。。。董家快拳基本功架也和扬式有关,董家快拳没下式啊?。。。

原来这里也是有人懂董家圈的!
有人会快拳,开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6-4-2006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神仙祖宗 于 26-4-2006 12:04 PM 发表

理论上你没错,但实际上有没有人摆着这个姿势任你打啊??

坐的低,重心就稳吗?俺和师傅推手时,马步是低的不能再低了,还是给他看似没什么马步的三两下推的团团转

马步底也不一定代表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很多人通常都是在意于拳架而忽略拳法!
每个师傅都有不同的拳架(大,中,小架而分)
每个门派都有不同的拳术
只是看看树枝而不去注意根,有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4-2006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ngYun 于 26-4-2006 12:26 PM 发表
原来这里也是有人懂董家圈的!
有人会快拳,开合吗?

潇遥仙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喜欢开合。。。
但以前终是没机会学。。
希望回去时能把它学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enz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6-4-2006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剑飞 于 25-4-2006 11:06 PM 发表
我向来对事不对人,我只不过将自己的心得和大家分享,好的东西也不会轻易给予大家表演,算了吧!反正我不再练太极拳,大家可以继续练所谓正宗的太极,先声明我从来没有批评有关人物的人格,人品。

...


如各位所说,太极拳重意多过形,联绵不断,不能够拿外家拳的定式跟内家拳比较的。如果你一直只重视形,那么就如你所说,如果敌人一棍打下来,你的眼睛没看到就会被打了。太极拳除了锻炼意,主要就是气,把我们对敌的感觉交给意跟气,不要过度靠眼睛,耳朵等,这样才能做到一羽不能加,绳虫不能落,不管敌人从那里攻来,就算没看到都能及时反应。

恕我说一句,可能你真的需要从新跟你的师傅请教内的东西,从新练过,从新去了解太极拳的拳论,内家拳没那么简单的,其中真的博大精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02: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uga11 于 26-4-2006 01:04 PM 发表

董家快拳在雪隆一带有人懂,很好的一套拳。
开合太极是李香远传给董英杰,手法有别于扬式的,是武式。。。雪隆一带有人这家拳的高手。

想请问你为何你懂在雪隆一带有人懂董家快拳呢?
你会和他们和熟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家快拳是指英杰快拳吗?
我会的是杨家的,不知是你们所讲的吗?你们是有人也会吗?
终于被我等到了??!!
我没听过开合,那是什么东东?可否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09: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7 潇遥仙 的帖子

“开合”是武式太极拳的特点。

哗~你的头像好靓喔,乜水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解释多点吗?我不明白。
这照是我老弟不知何处抄来,我对她一见钟情,便对她占为己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是住在PJ的。
可以告诉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6-4-2006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9 潇遥仙 的帖子

“英杰太极快拳”为太极拳家董英杰晚年创编,言之为“由上乘功夫,经实用而发明。其架势有快有慢,慢是以静制动,快是发劲神速。有阴阳,有虚实,有精神,有蓄神,身法巧妙,姿势精彩”。各拳式分别为:预备式,太极起式,揽切衣,单鞭,合劲,仙鹤张翅,托琵琶,转琵琶,裂掌,挫裂掌,跳步搬揽捶,连环圆封闭,豹虎回山洞,挫掌簸箕式,进退闪战,大鹏腾空,撞肋捶,白猿闪身,凤凰斜展翅,搬揽捶,返身搬按捶,进步揽挫衣,连环式,刁手,左闪右避,探马式,英雄独立,腾身法,撩掌,凤还巢,太极还元。董师曰:“然非有三年以上功夫,不易领略也。”

看来英杰快拳和杨式的班侯快架、少侯小架及澄甫长拳架各有所不同也……。你清楚你到底练的是哪个吗?
武派太极拳之起、承、开、合

  不少朋友问我,武派太极拳为什么又称“开合太极拳”?所要求的起、承、开、合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体现?对这些问题,仅就所知,略作陈述:

  清末民初之际,在河北永年县城内教太极拳的,是武派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的再传弟子郝为真,在南关教太极拳的是杨派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的长孙杨兆林,二人所教拳势不同,要求也不尽相同。当地人们为了区别二人所教之拳,称郝为真所教是“郝架”,杨兆林所教是“杨架”。郝为真自称所教是“李架”(因为他是李亦畲的弟子)或“武李架”。人们又因为郝为真所教拳势要求做到起承开合,就称谓“开合架”,后来郝门弟子在外地教拳,也自称“开合架”,以别杨派所教拳势。1961年11月天津市武派太极拳传人出版了《郝为真氏开合太极拳术》(油印本),就突出了“开合”二字。

  “郝架”、“杨架”称谓的出现,是太极拳流派衍生的肇始。“郝架”后来虽多称谓“武派(武式)太极拳”,但人们仍习惯称“开合太极拳”,是指其拳理拳势要求而言。其演变经历大致是:

  武派太极拳在拳法理论上,多尊崇清初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并通过实践予以深化升华。《太极拳论》讲阴阳之道是“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为八卦。静为一气。从太极拳体用上说,“动之则分”是开,是变化,是拳势运作;“静之则合”是归纳,是气势凝聚。因此,武禹襄形容走架打手要“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见《太极拳解》)。同时,他还使抽象的阴阳开合具体化,便于练习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他在《十三势说略》中说:“每一动惟手先著力,随即松开,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起承转合为科举时代士子赋诗和作八股文的要求,是昔日儒生们常用的术语。武禹襄首次将它引用于太极拳走架打手之中,使走架打手有了法理依据,是对太极拳弘扬发展的一大贡献。

  后来武禹襄总结的打手《四字秘诀》(敷、盖、对、吞),李亦畲总结的《撒放秘诀》(擎、引、松、放),郝月如的《打手四要》(引、化、拿、发),都是起、承、转、合在打手技术及运作方面的具体、深入。王宗岳的学术思想源于北宋周敦颐(1017-1073)的《太极图说》,以阴阳为体,以刚柔为用,尚未脱离周氏《太极图说》之用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体会之不同.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中率先提出:“虚实须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的虚实说。李亦畲宗禹襄之学光而大之,他在《五字诀》中强调“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要“开合有致,分清虚实”。于是虚实开合的相应变换,技法与意、气、神的融合,就成为武派太极拳的技术核心。为了形象地说明虚实变化和内劲流转的关系,李亦畲还亲手绘制了《虚实开合图》,指出“虚实即是开合”。因为走架打手的虚实多属内劲的变化,只能觉察而不易看到;开合则指外形动作,明显可见。“虚实(内)即是开合(外)”,符合周身一家之理。

  郝为真是李亦畲的衣钵传人,武禹襄、李亦畲所著拳论言简而意赅,所创拳势外简而内涵丰富,人多不知其底蕴,独为真能穷其窍要。其走架打手以虚灵为体.因循为用。其功在动以习静,而静不挠于动,动静兼施.不偏一方。其法始于守中,凝聚一气,终于行气,归于凝神至虚,故造诣精纯,独领风骚,为李亦畲门下第一人,以故桃李满门,武派太极拳遂普及于世.衍为一派。

  郝为真教拳时,综合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三家所著拳论的内涵衍变,结合时代需求,遂以起、承、开、合作为走架打手的指导方针。郝月如解释说:“走架每一势分四字,即起承开合是也”。又说:“开是大。非顶撞也;缩是小,非躲闪也”(见郝月如《太极拳的走架打手》),指明“开”要舒展,肌肉筋骨关节要放松.以利气血通畅,手眼身腰步协调合一,一动皆动,势如张弓.内气周旋,外应百变。“合”要紧凑,精神内固,双掌各护半边身躯,护中用中,步法稳健,腿法快捷,发如放箭,一吐即收。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舒展不离紧凑,紧凑胤育舒展,重心稳定,八面支撑。因此,走架时,要以起、承、开、合为指引。“起”要神聚,心静气敛,心不静则不专.气不敛便无含蓄,势易散乱。“承”是承上启下,要衔接自然,一气贯串。“开”要灵敏,富于变化,不抢不坠,气势饱满。“合”要圆融,手眼身心步和谐自然,每一势的起承开合既要清楚,更须连贯,意动势随,真气聚于腰,“命意源头在腰隙”,灵活似飞鹞,步活、身活、招势活,在圆融中求启机,求变化。

  走架每势能做到起、承、开、合,才能饱满无缺,富于变化,而不留于浮滑潦草。在此基础上,进而做到眼有神,身有谱,脚有根,空松圆和,外柔内刚,不散不懈,不僵不滞,内外相合,周身一家,一动一静,皆有神情,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意气神和谐统一,掌握好心静、意专、气畅、神敛、形顺这“走架五要”,始可越练越精,步入武派太极之门。

  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三代人在拳理拳法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是符合孔子这一深邃哲理的。没有扎实的继承,伺来发展。没有创新发展,势必僵化,谈何继承!认真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是学术流派能否健康发展,永葆新鲜朝气的关键。

[ 本帖最后由 唔讲得 于 26-4-2006 10:1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的就是这英杰快拳!!!
杨式的班侯快架、少侯小架及澄甫长拳架我都没听过。。。
我没见过董增辰老师,我的师公应该是跟董虎岭学的,你认识林伯炎吗?我好像是他的流派的。你那前辈是在那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uuga11 于 26-4-2006 10:27 PM 发表

请问您见过董增辰老师吗?
我认识的前辈是董虎岭前辈教的。

可以讲讲你的背景吗?
请问你有带过拳吗?
你有学过吗?
你知道为什么董增辰老师不再来吗(好像是的)?

你应该比我年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4-2006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潇遥仙 于 26-4-2006 10:33 PM 发表
杨式的班侯快架、少侯小架及澄甫长拳架我都没听过。。。

当然啦,因为在中国里也不是很多人能学到这些架子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4-6-2024 08:53 PM , Processed in 0.06323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