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16-7-2006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現代亞馬遜之王——美洲虎
亞馬遜的國王——美洲虎(Panthera onca) 美洲虎是美洲大陸唯一的豹屬貓科動物(美洲另一種大型貓科動物美洲獅其實屬於貓屬,嚴格說不是「獅」只是一種「大貓」)。許多人認為它們是最優雅、最美麗和最孤獨的貓科猛獸,但對我們中國人而言,美洲虎由於距離遙遠,多少有些陌生。 人們最容易把動物園裡的美洲虎和金錢豹混淆,確實,二者在外形特別是皮毛斑點上,很相似,但美洲虎既不是虎也不是豹,而是另一種大型貓科動物,分佈區域也互不重疊。在與豹對比上,美洲虎顯的體格更粗壯一些,頭部較寬。而且,其皮毛為黃褐色,斑紋圈呈大的薔薇花結狀,而豹的斑紋圈是不相連的小斑點構成的,大多數亞種毛色比美洲虎淡。
史前美洲虎的分佈地域曾非常廣泛,從北美大陸沿安第斯山脈經中美洲地峽一直到南半球阿根廷,且有著一類巨型的美洲虎亞種,生活在現在美國密蘇里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等北美中部地區,體重可達190公斤,完全可與斯劍虎、恐狼等較量,可惜已經絕滅。今天,它們的分佈地域大大縮小了(分佈範圍小於美洲獅),已經徹底從美國的佛羅里達、德克薩斯和新墨西哥等原活動區消失,其它國家的分佈區和數量也遠不如前。目前沒有確切的野生數量統計,估計約15000只,從絕對數字看比老虎更幸運一些,因為廣袤的亞馬遜雨林是美洲虎的主要庇護所。
成體美洲虎雄性約198-265磅,雌性132-198磅(另有資料說平均體重雄性55公斤,雌性36公斤),長155-250厘米,高66-74厘米,壽命22歲。性成熟3-4歲,懷孕時間:90-103天。
出生幼崽體重: 1-4公斤。cubs打開它們的眼睛大約在6-13天,斷奶5-6月,2年後開始獨立生活。
生存環境:主要分佈於叢林、草原到沼澤地區。
捕食對像十分廣泛:野豬、水豚、貘、鱷魚、猴子等等,生活在秘魯的美洲虎還吃海龜。
美洲虎在所有貓科動物中有兩個特徵,一是它的吼聲多變,二是它能出色的咬碎獵物的頭骨大吃腦髓。另外,美洲虎是最擅長游泳的貓科動物成員之一,完全不比亞洲的老虎遜色。,美洲虎的亞種也有多個。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豹有「黑豹」,美洲虎也有「黑虎」,這些都是變種,而不是單獨的亞種或種。這些變異存在於隱性基因當中,不足為奇,只是出現幾率比普通毛色更稀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7-2006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誰最先使用望遠鏡看星星?他看到了什麼?
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先使用自製的折射式望遠鏡,觀察到銀河是無數顆的恆星所組成的,月球表面竟然不是光滑的,而是滿佈著坑坑洞洞,金星竟然會像月亮一樣有圓缺,木星有4個衛星,而且還會圍繞著它轉,太陽表面有黑子,而觀察黑子在太陽表面的移動,使他算出太陽的自轉週期是28天(實際上是25.36天)。 |
|
|
|
|
|
|
|
发表于 17-7-2006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 我喜欢! |
|
|
|
|
|
|
|
发表于 17-7-2006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英文版的吗?有些专业术语我看英文的比较能明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6 03: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學家欲完全鑽透地殼
探尋地球深處的秘密
通過在海底進行鑽探,科學家最近已經接觸到了地殼最深處的秘密。但是科學家還在盼望著完全鑽透地球,一窺地幔特徵的那一天。
或許你認為這種在石頭上鑽洞的活計,完全可以交給布魯斯威利斯來幹。在電影《世界末日》裡,威利斯甚至在一顆威脅地球安全的彗星上鑽出了數百米深的一口井。
然而對於許多地質學家而言,這不僅僅是不夠深的問題:在過去的40多年中,科學家一直試圖鑽透地球最表面的那層薄薄的硬殼——地殼,但是他們始終未能如願。
最近,一組國際合作的科學家首次在東太平洋的洋底鑽出了1.5公里深的一口井,由於當地特殊的地質構造,科學家首次完整地獲得了一直延伸到地殼深處輝長岩層的岩石樣本。他們距離鑽透整個地殼,只有幾步之遙。
腳下的神秘世界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對頭頂的天空充滿著好奇心。從柏拉圖到伽利略再到哈勃,天文學家對宇宙取得了令人驚歎的認識。儘管人們已經有能力在另一個星球上著陸,但是對於腳下地球的內部結構,人們還知之甚少。
直到20世紀之前,人們對於地球的內部結構還只用想像來填補空白。19世紀的法國小說家凡爾納在他的《地心遊記》裡描述了一個中空的地球。這成了小說中知名的硬傷。
到了20世紀初,科學家開始使用地震波作為研究地球內部構造的工具。這個工具是如此有效,以至於今天它仍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通過觀測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傳播情況,科學家把地球大致劃分成了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1957年,美國地質學家沃爾特芒克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這個計劃的核心內容十分簡單,那就是打一口井,把整個地殼鑽透。由於這口井要一直打到莫霍界面——地殼與地幔的分界面上,這個計劃被稱為「莫霍計劃」。
有人認為,「莫霍計劃」是地質學家對於20世紀50年代太空計劃大發展的一個回應。既然人類已經可以進入太空,甚至準備飛向月球,那麼人類腳下的另一片前沿領域也理應得到重視。
「莫霍計劃」選擇了在洋底而不是在陸地上鑽井,原因很簡單:洋底的地殼比陸地的地殼薄的多。
在大陸上挖一口貫穿地殼的井,需要向下挖30到50公里。如果你把地點選在了喜馬拉雅山脈附近,你可能需要挖80公里。即便只有30公里,目前的鑽井技術也很難滿足要求。井挖得越深,對鑽桿的要求就相應提高;而鑽頭將無法抵禦地殼深處的高溫。如果在洋底挖同樣的一口井,只要挖大約5公里,就可以抵達地幔。
來自海底的信息
1961年,在得到政府資助之後,一群美國科學家開始實施「莫霍計劃」。在「莫霍計劃」的第一階段裡,他們進行了一組試驗性質的鑽探,在太平洋西海岸靠近墨西哥的地方鑽了5個深度不超過200米的井。
這幾乎是「莫霍計劃」的全部直接成果了。1966年,由於美國國會砍掉了對於「莫霍計劃」的撥款,這個計劃的第二和第三階段還沒來得及實施,就突然死亡了。但是「莫霍計劃的」價值並沒有消亡,它為後來的洋底鑽探計劃提供了許多有用的信息,包括應該在何處鑽井。「莫霍計劃」還促進了一些深海鑽探技術的進步。
1968年,美國建造的格洛瑪挑戰者號(Glomar Challenger)海洋鑽探船下水。這艘鑽探船是為了美國的「深海鑽探計劃」建造的。作為「莫霍計劃」的後繼者,深海鑽探計劃的目的並不是鑽透地殼,而是對全球海底地質情況進行一次大檢查。
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首次在大西洋底發現了一條巨型的山脈。隨後又在世界其他地方發現了類似的洋底山脈,科學家稱之為洋中脊。科學家推測說,洋中脊的產生和地殼之下的地幔熱對流有關。熱對流讓洋中脊拱出洋底,並且朝兩邊擴張。這個理論被稱作海底擴張。
格洛瑪挑戰者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洋中脊附近鑽了許多口井,提取了其中的沉積物和岩石的樣本。結果,科學家發現,距離洋中脊越遠的樣本年齡也就越久遠,反之就越年輕。這一堅實的證據支持了海底擴張的理論。後來,海底擴張理論成為了現代地質學中板塊學說的一部分。
從海面到岩漿庫
「深海鑽探計劃」及其後續的計劃,都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的莫霍計劃。它們為科學家瞭解地殼的演化以及監測地震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把地殼打穿仍然是許多地質學家的願望。
去年,一組來自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的地質學家道格拉斯威爾森的帶領下,乘坐JOIDES 決心號鑽探船,來到了東太平洋海域。
他們參與的這項計劃稱作「綜合大洋鑽探計劃」。這一次,他們試圖尋找到洋底地殼最薄弱的地點,並從中挖出盡可能多的信息。
1992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地質學家邁克爾帕蒂曾經提出了一個理論,認為洋底地殼如果形成的速度較快,那麼那裡的地殼就比較薄。而一個較薄的地殼,也就意味著科學家可以相對容易地鑽到地幔。
通過測量洋底的磁場分佈,科學家可以找出哪些地區的地殼形成速度更快。在過去的歲月中,地球的磁場曾經發生過多次倒轉。科學家已經整理出了一份磁場倒轉的時間表。當岩漿從地幔上湧,逐漸冷卻形成新的地殼時,它會記錄下當時的地球磁場的方向,就像一枚枚凝固在岩石中的指南針。不斷向外擴張的洋底地殼就成為了一條記錄地球磁場變化的磁帶。
通過對照磁場倒轉的時間表,科學家就可以發現哪些地點地殼擴張的速度更快。這次,他們選中的地點是中美洲哥斯達黎加以西800英里的東太平洋海域。在這裡,地殼每年擴張約20厘米,速度可能超過了今天地球上任何洋中脊的擴張速度。
為了尋找這個地點,科學家花費了3年時間。找到合適的地點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去年下半年,JOIDES 決心號鑽探船上的科學家在這裡放下了鑽桿。然而,這裡的岩層硬得出奇,一共有25具碳化鎢鑽頭在鑽探過程中損壞。
在鑽探計劃預定結束時間之前的一周,科學家終於看到了此行需要尋找的目標:輝長巖的巖芯樣本。此時,他們已經在船上度過了5個月的鑽井生活。
輝長巖是一種顆粒狀的岩石,通常由岩漿緩慢冷卻形成。科學家起初推測,他們從洋底之下1.5公里處提取到了這些輝長巖,意味著他們鑽到了一個曾經的岩漿庫——岩漿從地幔上湧,在這裡積聚。有些岩漿繼續上湧,形成地殼,其餘的留在岩漿庫裡慢慢冷卻,形成了他們如今採集到的輝長巖。
但是後來的分析表明,他們取得的標本可能來自一個較小的岩漿庫,而不是起初認為的大型岩漿庫。但是,這仍然是一個令科學家激動的發現。
這組科學家並沒有接觸到地質學家夢寐以求的地幔,他們打算明年重返這裡,繼續進行鑽探工作。與此同時,綜合大洋鑽探計劃還有其他的打算。去年底,由日本建造的地球號海洋鑽探船即將投入使用。這艘鑽探船有能力鑽透7公里的海底地殼。也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就能瞭解到來自地球更深處的秘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6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樹節
每一棵小樹苗,帶著個綠色的希望。
當越來越多的人們走向荒山、田野、路旁、堤畔,栽下一棵棵小樹苗,放飛一個個綠色的希望;當越來越多的綠地在人們的呵護下綻青吐翠,生機盎然。我們堅信,只要我們付出努力,一個山更綠,水更清,天空更潔淨的和諧的綠色家園一定能夠實現。
植樹節史話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重視節的建議。該州採納了莫頓的建議,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並於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世界月月皆有植樹節
聯合國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此外,還有的植樹節或植樹周,月份和日期由各地因地制宜的有俄羅斯等國。
法國每年3月為法定的「植樹月」,月末那天為「植樹日」,全國綠化這一天進入高潮;
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
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
委內瑞拉1905年決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規定,植樹節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舉行;
印度的植樹節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樹節是8月9日;
菲律賓的植樹節已有70多年歷史,他們把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植樹節;
泰國的植樹節是9月24日;(也是國慶日)
古巴的植樹節是10月10 日;
英國的植樹節是11月6日至12日;
意大利1898年就決定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
敘利亞的植樹節是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塞內加爾每逢雨季一到,全國性的植樹活動隨即開始,時間持續長達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樹節最長的國家。
全年12個月,每月均有國家一同歡度植樹節:
1
月份 約旦(15日)。
2
月份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1日)。
3
月份 伊拉克(6日)、中國(12日)、愛爾蘭(17日)、中國香港(第四個星期日)、法國(31日)。
4
月份 日本(1至7日為綠化周)、朝鮮(6日)、肯尼亞(24日)、德國(25至26日)、美國(最后一個星期五)。
5
月份 多米尼加(第一個星期日)、澳大利亞(第一個星期五)、委內瑞拉(23日)、危地馬拉(最后一個星期日)、洪都拉斯(30日)、加拿大(月內開展全國林業周活動)。
6
月份 多哥(1日)、芬蘭(10日或24日)、薩爾瓦多(21日)、尼加拉瓜(最后一個星期日)。
7
月份 印度(第一周為植樹周)、緬甸(月內舉行植樹日活動,具體日期不固定)。
8
月份 尼日爾(3日)、巴基斯坦(4日)、新西蘭(第一星期三)、玻利維亞(20日)。
9
月份 菲律賓(第二個星期六)、泰國(24日)。
10
月份 古巴(10日)、厄瓜多爾(12日)、哥倫比亞(12日)。
11
月份 新加坡(3日)、西薩摩亞(5日)、英國(6至12日為植樹周)、意大利(21日)。
12
月份 黎巴嫩(第一個星期為植樹周)、贊比亞(15日)、敘利亞(最后一個星期四)。
有了這麼多植樹節,地球的未來一定是綠色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6 03: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揭開冰川時代澳洲有袋巨獸之謎
這座骨架的化石是在澳大利亞的南部的一個鹽池戶裡挖掘出來的
科學家最近研究表明,在冰川時代的澳大利亞,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像袋熊似的有袋動物Diprotodon,它要比專家們以前所認為的大的多。澳大利亞悉尼的科學家第一次對它的體積進行嚴格的實驗性的估計後說,這個巨獸可能比所有最大的河馬和犀牛都要大.
科學家認為,這個冰川時代的有袋動物與現代的袋熊相似,但是比以前認為的要大。這個發現與長期以來所持的觀點相牴觸,以前一直認為,澳大利亞因為太乾燥太貧瘠而不適合同時期在世界其它地方生活的大型動物的生存。19世紀30年代以來,科學家通過一些化石記錄就知道了Diprotodon的存在,但早先的估計認為,Diprotodon只是比一頭大母牛稍微大一些。專家們現在相信,Diprotodon稱起來重達2786公斤,幾乎是現存的最大的有袋動物紅袋鼠體重的32倍。紅袋鼠的體重很少有超過85公斤的.
Diprotodon得以倖存下來是因為它以大量低質的樹葉為食,與今天的樹袋熊相似。不是很嚴格地來說,遠古動物的出現「基本上在袋熊到河馬的過程之間,」悉尼大學的古生物學者、這項新研究背後主要的研究者史蒂文-沃爾說。Diprotodon過著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厭倦的,時不時地提防一隻猛獅襲擊的驚恐的狀態之中的生活,」沃爾說。科學家對這種巨大的有袋動物的死亡原因存在著長期的爭論。人類的捕獵集團和他們嚴重的行為,隨著疾病以及伴隨著它們的有害物種一起導致了大型動物的下降趨勢。另外一個可能的解釋在最近的冰川時代的後期氣候太乾燥了.
一代學者都曾認為,澳大利亞的生活環境太乾燥、貧瘠,不肥沃,因此,不適合出現在其它大陸的遠古自然歷史上這一類的大型哺乳動物的生存。但是上個月詳細地刊登在《科學》雜誌《生物學》上的對於Diprotodon的新的身體大小的估計,可能是對這個理論的挑戰.
與河馬差不多大小的有袋動物Diprotodon生活在澳大利亞,大約四萬前滅絕,圖為Diprotodon的頭蓋骨
「早期估計Diprotodon的身體比較小,因此認為澳大利亞是一塊生物學上成長受妨礙的陸地,並且不可能適合大型哺乳動物的生存,」沃爾說,「我們的工作很顯然打破了這個解釋。通過骨骼材料的殘餘而作出的對身體大小的判斷是存在疑問的。」他補充說。專家們的估計可以多達十種因素的不同。沃爾強調,很多裱好的骨骼沒有考慮那些加到活動物的頭和身體長度上的可另派用場的連接脊椎骨的額外的15%。為了對慣常的猜測工作之上有所改善,沃爾和悉尼大學生物考古學院的同事們啟用了一種新的精確的預言方法。這些方法允許研究者把17個Diprotodon的標本和50種不同的有袋動物和哺乳動物進行比較。他們比較了四腳的現代有袋動物,老鼠,大象和其它動物的骨骼尺寸和身體大小之間的關係。
他們的計算暗示了一隻有Diprotodon的骨骼大小的動物的體重大大超過1175公斤這個先前的研究者所達到的數字。一些科學家曾經預測,澳大利亞低營養的土地限制了哺乳動物可以得到的食物總量,因此,也導致它們的身體比較小。儘管如此,身體尺寸和環境的關係不會這麼清晰。沃爾指出,如今需要的生存空間最大的動物是非洲象,它們的生存空間位於大陸荒蕪的Namibian沙漠。這些大象的巨大的肚子允許它們去消化一些小型哺乳動物不可能消化的含有低營養價值的植物。澳大利亞悉尼博物館的館長、脊椎動物古生物學者邁克-阿切爾說:「確定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Diprotodon曾經在澳大利亞出現並且盛產過,可以明確地告訴我們,營養的不足對於哺乳動物的身體大小並不存在本質的限制。」「沃爾已經證明了至少有一種有袋動物比曾經猜想的要大得多,這使有些生態學的假定產生了疑問,」羅德艾蘭州Brown大學的哺乳動物古生物學者克瑞斯丁-傑尼斯同意說。
儘管如此,傑尼斯指出,如今發現的大多數有袋動物仍然很小,並且沒有活著的達到中型羚羊和鹿的體重的代表。而且,大多數無袋哺乳動物都很小,比如說齧齒動物和蝙蝠,很多僅僅達到100公斤重,與有袋動物相反的一個事實,她說。沃爾補充道:「很多巨大的野生動物如駱駝和水牛都在現代的澳大利亞生活的很好。 |
|
|
|
|
|
|
|
发表于 6-8-2006 06: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 顶顶 顶顶顶顶
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 顶顶顶 顶顶顶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楼主,谢谢分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8-2006 05: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顧歷史
非洲產生11個新國家
1960年8月17日
非洲產生11個新國家
21世紀初期,非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發展不甚一致,直到1960年8月17日,非洲共產生了11個新國家。
1960年8月17日,歐洲各國在非洲的殖民地一個接一個地在組成獨立政府。整個非洲大陸的地圖正在重新繪製。僅僅這一個月,就有8個新的國家在法屬東非和法屬赤道非洲的領土上產生。
在8月1日成為獨立國家,有居民170萬,面積4.4萬平方英里。3日,尼日爾共和國宣告成 立(人口250萬,面積45.9萬平方英里);5日,上沃爾特共和國(人口330萬,面積10.6萬平方英里);7日 ,象牙海岸(人口250萬,面積12.75萬平方英里),11日,乍得共和國(人口250萬,面積50.1萬平方英里 );13日,中非共和國(人口110萬,面積23.8萬平方英里);15日,前法屬剛果--剛果共和國(人口76萬, 面積13.2萬平方英里)紛紛宣告獨立。加蓬共和國(人口47萬,面積10.2萬平方英里)和前比屬剛果、索馬裡和馬達加斯加均在今年成為獨立的國家。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8-2006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元節
中元節的由來
農曆七月十五是華人民間的重要的節慶。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佛教也在這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盂蘭會」。
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
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佈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中元」是道教的說法: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農曆七月十五是華人民間的重要的節慶。在古代,民間在這一天以剛收成的新穀祭拜祖先,而佛教的盂蘭盆節,及道教的中元節亦在同一天。
又相傳農曆七月是鬼月,在這個月當中間,「好兄弟」們都會來到來人間受人祭拜,由種種的由來融合成今日的「中元普度」。
中元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皆殺豬宰羊,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各地並有許多傳統的普度活動。
中元節的傳說
家家戶戶皆殺豬宰羊,準備極為豐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
有關中元節的傳說很多,臺灣民間,農曆七月是「鬼月」。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稱「開鬼門」,冥府的地獄門將開啟,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
直到七月三十才「關鬼門」。所以七月又稱鬼月。據說,在這段期間,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爭先恐後地來人間逍遙,找些好吃好喝的。
尤其在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是鬼門大開日,一般認為這天最好別出門,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邊,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目蓮救母的故事:「盂蘭盆」來自佛經「目連救母」的故事,其音譯自梵語,原意為「救倒懸」,即解救在地獄裏受苦的鬼魂。
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
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
這便是華人普渡拜「好兄弟」(台灣稱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為「好兄弟」,因此中元節普度孤魂野鬼 便稱「拜好兄弟」。)的由來。
於是目連舉行法會,誦經施食,終於解救母親的靈魂。從此以後,佛教徒們都會在這天舉行功德法會,為孤魂餓鬼超渡亡魂。七月十五也因而具有教孝的功能。
中元節的意義
農曆七月是「鬼月」,會有許多祭典活動,如大戲。
從有關中元節的傳說中,可深切體認到中元節的祭祀具有雙重的意義在,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已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全是從慈悲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我們在慶贊中元的同時,應該跳脫鬼的角度,期勉互愛。
華人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魂,悠游於天地之間。中元普度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牠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而結合目蓮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揚。因此,中元節可說是一個具有正面意義的節慶。
自從政府提倡改善民俗、節約拜拜,各地普度的盛況和規模已大不如昔,但由中元節原來所欲強調的觀點來看,現代的中國人所要努力的, 應是減少浪費,發揚中元普度的善道。
中元節的活動
七月十五日是舉行隆重的普渡祭典,尤以歌台駐唱最吸引群眾。
農曆七月是「鬼月」。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稱
「開鬼門」,冥府的地獄門將開啟,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直到七月三十才「關鬼門」。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在普度之中,分成由廟宇舉辦的「公普」和民眾自辦的「私普」兩種。公普正式展開之前, 都會「樹燈篙」以便招魂,為替孤魂野鬼照路,部份地區還會掛起「普度公燈」,而溺斃的水鬼,則利用「放水燈」引導其上岸。
完整的祭典活動,自十二日「送燈敬獻」開始,七月十五日舉行隆重的普渡祭典,祭典中會舉行「火燒大士爺」、「搶孤」等活動。在敲鑼打鼓的野台戲和香煙氤氳、虔誠的祭拜中,中元普渡以「跳鍾馗」結束熱鬧的盛典。
中元節的習俗
中元節也有拜祖先的習俗。同時舉辦盂蘭盆會,延請一名和尚主持,黃昏後登壇說法,並向台下拋拋袍袍凹拋灑食物羹飯,稱為「普施」。
1. 放水燈
為替孤魂野鬼照路,部份地區還會掛起「普度公燈」,而溺斃的水鬼,則利用「放水燈」引導其上岸。
是用來通告水府幽魂(溺斃的鬼)來享用祭品。水燈分為水燈頭、水燈排兩種。水燈頭分為圓形燈籠和紙厝(房屋狀的水燈)兩種。水燈排是用木材紮成木筏上面再懸放燈籠。放水燈的遊行隊伍以樂隊為前導巡迴市街一週,來到河岸,並備有三牲祭品,請僧道訟經致祭後再將水燈放入水中,相傳水燈流得越快,該字姓人家當年運氣愈好。基隆的中元祭放水燈活動熱鬧非凡而且正朝國際觀光節發展中。
2. 普度
華人俗稱孤魂野鬼為「好兄弟」。中元節普度孤魂野鬼就稱為「拜好兄弟」。普度的型式又分為公普和私普。私普就是以街、莊等居住單位為主的普度,從七月初一到三十,大家商議好時間輪流普度。舉行普度的當天下午,家家戶戶在門口擺上豐盛的菜飯以及其它的食物等,俗稱「拜門口」。每盤菜上都要插上一枝香。公普又稱為「廟普」。一般都在七月十五舉行,俗語又叫「拜七月半」,以各村莊的寺廟為中心,由廟寺主事者來主持。
3. 搶孤
在普度的廣場上搭起高丈餘的台子,上面放滿各式各樣的供品。普度完畢,主持人一聲令下,大家就蜂湧而上搶奪,因為沒有秩序易造成傷亡,所以清朝下令停辦。民國八十一年宜蘭頭城再度舉辦此活動,仍延襲舊制,架高近四層樓的棚子,上放置十三盞食物和純金牌。參加的隊伍以每五人一組,每隊各據一根柱子,待主辦者一下令,選手便奮不顧身望往上攀爬。由於有遊戲規則所以沒有混亂的場面,是一項值得提倡的民俗體育。搶孤由來:因為七月普度鬼魂群集,為了怕它們流連忘返,所以有人發明此活動。據說當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還要兇猛搶奪祭品的人時,會被嚇得逃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8-2006 05: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刷
古騰堡聖經的內頁(1455年)
☆印製書籍
1455年,古騰堡用自己發明的活字版印刷術,製作第一本印刷書籍聖經。篇幅超過1200頁的聖經,耗費數年才印刷完成。
☆開始印製
1450年代,古騰堡利用如圖示的印刷機來印製書籍。印刷機需要兩個人操作;一個人負責印製書頁,而另一個人則備妥油墨,重新為活字版上墨。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6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9-2006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师 于 28-8-2005 02:22 PM 发表
生活小知识
晚上添油可省錢?
避免中午太陽曝曬時添油 , 因汽油是以“體積”而不是以“重量”計費,根據 “熱脹冷縮原理”, 晚上添油時,同體積的汽油可以有較多質量,所以可省下不少錢, 多跑個幾十公里。
...
是真的吧..得跟大家讲一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9-2006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性感小島
大溪地藍色珊瑚礁波拉波拉 Bora Bora
推薦理由:在全世界島嶼中,恐怕沒有一處能像大溪地波拉波拉島(Bora Bora Island)那樣令人讚嘆驚艷。富比世2005年將之評選為最性感的小島之一,更非浪得虛名。
波拉波拉島只有10公里長、4公里寬,環島一周32公里。全島由一個主島與周圍環礁所組成,主島與環礁間擁有大片的清澈淺水,其中,色彩如夢幻般的藍色潟湖(Lagoon),充滿了色彩斑斕的活珊瑚與無數環游其間的熱帶魚,岸上沙灘細緻、潔白如雪,偶有赤道微風輕拂,明亮的陽光灑在南太平洋上,不同層次的海藍與頂級度假飯店的白色洋傘,讓波拉波拉島成為歐美觀光客心中,最無憂無慮的熱帶天堂。
島上有幾處景點不容錯過,血腥瑪麗餐廳(Bloody Mary’s Restaurant)號稱全南太平洋最知名的餐廳;Matira海灘是全島惟一可以自由進入的公共海灘;島上還有許多史前奇石(Maraes)散布各地,每座造型各異,並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傳說。想要環島,可以租車、騎腳踏車(要注意防曬)或參加當地環島遊程或4 X 4吉普車行程。
希臘浪漫傳說之聖托里尼 Santorini
推薦理由:位于希臘的聖托里尼島,是希臘愛琴海諸島中,最具神秘氣息與史詩傳說的小島。她是柏拉圖筆下失落的亞特蘭提斯,新月狀的島嶼擁抱湛藍愛琴海,圓頂教堂矗立在澄淨無染的希臘天空下,紅色九重葛宛如畫家神來一筆,攀爬在白牆上。這也是聖托里尼總能在眾多雜誌評比中脫穎而出的原因;Forbes雜誌盛讚她是“最性感的小島之一”;Travel+Leisure雜誌則票選她為世界最佳島嶼第二名。
若想體驗浪漫,非伊亞(Oia)莫屬。在這裡可以俯瞰蔚藍愛琴海,白牆藍圓頂教堂、希臘民居、旅館、餐廳、風車在斷崖上錯落有致,黃昏時分,所有面海的餐廳皆擠滿人潮,人人都在等待那令人屏息的落日時刻。
在如迷宮的巷弄間穿梭漫步,最常遇到的應是身負重物的驢子,這裡最常看到的就是貓和驢,這兩種動作都很慢的動物,慵懶得頗有意思。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9-2006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國外「中秋節」的傳說
國外「中秋節」的傳說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即是家喻戶曉的「中秋節」 ,在國外也有類似中秋節的節日。
非洲
非洲桑給巴爾北部的眠丁拉族人,也有在中秋期間過「月圓節」的習俗。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草地上,形成一個圓形。他們要默默地坐著,欣賞明潔的月亮。待賞月之後,方准離座,開始傳統的娛樂活動。
非洲麻加各答島的居民,歡度月圓節的日期是在一年的頭一個月圓日。他們要群聚在海灘上舉行盛大的「吹螺會」。吹起用海螺做的號角,跳起舞蹈,並大聲地對著月亮呼喊,感謝月亮的恩惠 。在盛會上,還歡樂地飲酒和吃魚飯。這一習俗的由來,據說是千年以前他們的祖先,駕小舟漂到這裡,恰好在一個月圓日,在明亮月光的幫助下,發現了這塊陸地,終於找到了棲身之所,成了島上的第一批居民。麻加各答的名字,也是從「月圓」這個意義逐漸演變而來的。
印度
印度拉賈斯坦邦傑斯曼樂地區有歡度「月圓節」的習俗,不過他們是在每年4月的月圓之夜歡度月圓節。屆時,年輕的婦女頭頂5個重疊的水罐,站立在駱駝背上,慢慢爬上沙丘,祈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月華如水,駱駝鈴聲脆,男女青年翩翩起舞 ,一派奇妙景象,也令人神往。
日本
日本稱中秋節為「月圓節」,每年有兩次,即農曆八月十五、九月十五。這兩天家家吃栗子、葡萄等果品和用新谷製成的月餅。節日白天,孩子們結伴去野外採集象徵吉祥如意的花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在院子裡拜月,用瓜果、米團供奉,然後分食。
朝鮮
朝鮮中秋節叫「秋文節」,亦稱「秋夕」,與元旦、寒食、端午列為民間四大節。這天,他們以鬆餅為食物,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有的還吃用糯米和松子、栗肉、棗泥、蜂蜜做的八寶飯。晚上一邊賞月,一邊舉行拔河、摔跤比賽,或表演歌舞節目。
斯里蘭卡是最多「月圓節」之國,按照佛歷,每月都有一次月圓節。隆重的月圓節是在1月、5月、6月和7月。每個月圓節都有它的由來以及習俗所規定的各種節日活動。每到月圓節,全國放假一天。
坦桑尼亞
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島將中秋節稱為「賞月節」。節日之夜,在一輪皓月剛剛升起時,人們便成群結隊地來到廣場或庭院裡,圍成一個圓圈,默默地靜坐到月亮西沉後,才開口說笑,並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泰國
老撾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到來時,男女老少有賞月的習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吟詩對歌,通宵達旦。泰國中秋節稱為「祈月節」,節日之夜,各家各戶拜月,桌上放壽桃等供奉觀音菩薩和八仙塑像。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9-2006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洋戰爭大事紀實
太平洋戰爭大事紀實
【1941年】
11月17日,襲擊珍珠港的聯合艦隊離開柱島錨地;26日,集結後的攻擊艦隊離開單寇灣,取道北太平洋航線向珍珠港進發,太平洋戰爭序幕掀開。
12月7日,日軍在馬來半島北部哥打(BA7A)巴魯和泰南的北大年(Patani)和宋卡(Singora,現稱Songkla)登陸。
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並空襲英美在遠東的軍事設施。
12月9日,日美英相互宣戰,步其後塵者有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等廿餘個國家,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12月10日,英國的「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被日本海軍航空兵擊沉。
12月25日,日軍佔領香港,暴行持續了整整三天。
【1942年】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軍司令帕西瓦爾簽訂投降書,新加坡棄守。
1942年3月9日,印尼群島荷軍投降。
1942年3月11日,麥克阿瑟離菲赴澳就任聯軍統帥。
1942年4月18日,美國使用航母編隊運載B-25中型轟炸機,首次轟炸東京。
1942年5月6日,菲律賓淪陷。
1942年5月8日,珊瑚海海戰結束,美軍損失「列剋星頓」號航空母艦,但挫敗了日軍攻佔莫爾茲比港的企圖。
1942年5月8日,緬北重鎮密支那失守,中國遠征軍全面撤退,緬甸落入日軍之手。
1942年6月3至6日,日本進攻中途島敗北,損失四艘主力航母,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1943年】
1943年2月7日,日軍撤離瓜達爾卡納爾島,瓜島敗戰使太平洋戰爭攻守之勢互換。
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座機遭伏擊喪命。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英美三國在開羅會商,並簽訂《開羅宣言》。
【1944年】
1944年1月31日,美軍進攻馬紹爾群島。
1944年4至11月,日軍在華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
1944年6月15日,美國開始對日本本土實施戰略轟炸。
1944年8月10日,美軍完成攻佔馬裡亞納群島任務。
1944年10月23至25日, 萊特島海戰日軍慘敗。
【1945年】
1945年3月4日,馬尼拉光復。
1945年5月3日,中英美聯合反攻緬甸勝利。
1945年6月22日,日本失沖繩島。
1945年7月16日(美國日期),美國成功試炸原子彈。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發表《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廣島遭受原子彈襲擊。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
1945年8月9日,美國在長崎投擲第二顆原子彈。
1945年8月10日,天皇裕仁裁決終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美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簽降儀式,世界再次恢復和平。 |
|
|
|
|
|
|
|
发表于 24-9-2006 10: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0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飲料越喝越渴?
為什麼飲料越喝越渴?這是因為體內水分滲透壓不平衡所造成。
喝了糖水、冰淇淋之類的甜品,體內細胞為了平衡濃度,細胞內的水會往外組織流,造成口渴的感覺,所以吃太甜或太鹹的東西,都容易感到口渴。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02: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為什麼泉水裡含的礦物質比河水多?
泉水是河水的來源之一。泉水是由地下水造成的,地下水冒出地面,就成為泉水。
地下水在地層流行的時候,接觸礦物的機會比較多,由於各種礦物或多或少都能溶解一些在水裡,所以,一般地說,泉水裡含的礦物質的數量都比較高。
泉水匯成小溪,最後終於都要歸併到河流裡去。泉水匯到河流裡去的時候,把它們所溶解來的礦物質全都帶到河水裡來了。
這樣說來似乎河水裡礦物質的含量應當比泉水高;但實際上河水裡含礦物質的量,卻一般都比泉水低!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河水的來源除掉地下水、泉水之外,還有雨水也是它的主要來源之一。我們都知道,雖說在大自然裡絕對「乾淨」的水是沒有的,但雨水裡除掉含有一些溶解在裡面的氣體和一些塵土之外,幾乎是不含任何礦物質的。正是這比較「乾淨」的、大量的雨水,把河水裡的礦物「沖淡」了。
所以,河水裡含的礦物質總量雖然沒有減少,但是以同樣體積的河水和泉水來比,河水裡的礦物質量,總比泉水少得多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0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地傳
甘地的童年
在西元1869年的時候,以倡導『不合作運動』率領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政治領袖-甘地,誕生在印度提阿瓦半島的波班達。
甘地在世時,雖然貴為印度首相;但是再追溯到他的家族淵源時,甘地並不是出生在具備從政資格的貴族家庭。
很早很早以前,甘地的祖先原本是個雜貨商;到了他的曾祖父時,才棄商從政。在印度古時候,類似這種以平民身份做到大官的例子,可以說少之又少。
甘地清廉愛民
因為印度自古以來就存在著貧富貴賤的階級制度,不同階級的人不能同桌吃飯,也不能通婚;而且祖先是奴隸,後代的子孫就天生註定是個奴隸,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換句話說,印度古時候的階級制度,是代代相傳的世襲制度。
印度古時候的社會分為四個階級:最高階級是和尚,稱為『婆羅門』;次要階級是貴族及武士,稱為『剎帝利』;接下來的階級才是農人與商人,稱為『吠捨』;最卑微的階級就是奴隸,稱為『首陀羅』。如此看來,甘地的祖先屬於社會階級制度中的第三個階級。
由於曾祖父的努力向上,獲得晉陞,甘地家族的後代才能夠承襲貴族身份,在印度各大王國擔任首相。不過,甘地家族的官運之所以能夠那麼好,最主要的關鍵,還是在於他們的家教嚴謹,願意花心血調教子孫的人格,為他們培養具有擔當大任的氣度。
像甘地的父母親就是一對以身作則,並且不厭其煩的教導子女向善、行善的好父母。
甘地的父親個性耿直忠厚,從來不做非分或違法的事。他擔任首相多年,不但不會仗著自己官高勢大到處欺壓百姓,反而清廉自守,勤正愛民,絕不接受任何人的賄賂。所以,甘地的爸爸並沒有為家裡賺取大筆的財富。不過,甘地的爸爸卻因為具有高潔的人品而深受國王及人民的愛戴,也獲得妻子及兒女的敬重。尤其是甘地,他更是以父親為榜樣,有時他甚至幻想自己長大以後,也能像父親那樣,人前人後的受人尊敬。
雖然父親的品德深深的影響著甘地,但是真正督促甘地一言一行的,卻是他的母親。
甘地的母親是個虔誠的印度教徒,她有一顆清靜、細膩的心。每次孩子犯了錯,她不會怒目對待,也不會重言批評,只是靜下心來思考孩子犯錯的原因,然後再以慎重的態度,用婉約的言語加以勸戒。不過,只要甘地犯錯,不管大錯或者小錯,母親都會適時的加以糾正,絕不容許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樣的錯。正因為如此,母親的謹慎小心,反而常常遭受孩子們的抱怨,說她挑剔成性。
甘地人品極佳
有一次,甘地衣著不整的走在大街上,正好被出來購物的母親給撞見了。母親看不慣甘地那一付不正經的模樣,當場就說了他幾句。哪知道,甘地不認錯也就罷了,竟然還理直氣壯的頂撞母親說:「媽,妳也未免太小題大作了吧?偶爾不修邊幅又不礙事,你又何必如此……?」
母親沒等甘地把話說完,就連忙搖頭制止,說:「孩子,不注重細節的人,必然粗心大意,而粗心大意的人能成就大事嗎?再說,連自己的衣著都整理不妥不貼的,將來又如何能倣傚妳的父親處理眾人的大事呢?好好想想吧!我不需要你現在就向我低頭認錯,只希望你日後能改過。」
由此可見,甘地他母親對孩子的管教方式,是嚴肅而不失寬厚的。
雖然母親對甘地的錯誤,總是和顏悅色、好言相勸;可是,如果甘地犯了不誠實的過錯時,她就會一反常態的嚴厲指責。不過,正因為母親如此注重甘地的人品,所以甘地的性格才能夠始終光明磊落。
又有一次,當時的英國政府派遣傑魯士督學到學校測驗學生的英文程度。傑魯士一共出了五道題目,其中四題,甘地都答對了,只有「茶壺」這個字不會寫。他坐在位子上盯著考卷左思右想,就是想不起來。這時,老師剛好走到甘地後面,看見甘地還有一題沒作答,就頻頻用鞋尖踢甘地的椅腳,暗示甘地偷瞄鄰座同學的答案。可是甘地不但不願偷看別人的答案,反而很快的就把考卷交了出去。
當考試成績發表之後,老師把甘地叫到面前對他說:「傻孩子,偶而作弊一次有什麼關係?這次全班同學都考滿分,只有你一個人考八十分;如果你聽老師的話,一定可以考一百分。唉!真可惜,就差你那二十分,不然我們就可以接受表揚了。」
儘管老師這麼抱怨著,甘地卻不以為然的反駁老師,說:「我覺得靠作弊獲得高分而被表揚是可恥的,我堅持憑我的實力考取滿分。」說完,甘地就背著書包回家了。
從小到大、到老、到死,甘地就是這麼的擇善固執,所以他能以革命家的冒險精神,反抗英國殖民政府的無理壓迫;又能以宗教家悲天憫人的胸懷,為印度全體人民爭取獨立、自由,並且成為印度人民心目中最偉大的--聖雄。
甘地主義創始人
甘地,印度現代民族解放運動的著名領袖,現代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甘地主義的創始人。
甘地的一生飽經憂患,歷盡坎坷。他出生於英國殖民桎梏下的印度,成長在一個虔誠信奉仁愛、不殺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的家庭。他自幼腆、羞怯、循規蹈矩。13歲便依父母之命與一同齡文盲女孩結婚。16歲喪父,第 1個孩子出生便夭折。從小學到中學,甘地一直平庸無奇。少年時代雖受當時革新之風的感染,曾經嘗試打破素食以強身健體、振興民族國家,終因擺脫不了從小所受的教育,半途而廢。
榮獲律師資格
19歲時,不惜被開除種姓身份,遠涉重洋,赴倫敦求學。異域的文明曾令甘地產生過深刻的自卑而拜倒在它的腳下,宗教陳規的約束使他在一個全新環境裡無所適從。短時的迷惘與摸索之後,他終於放棄了對西方文明的盲目模仿,堅持了原有的宗教信仰並兼收並蓄其他宗教教義,接受了英國法制思想的教育,取得了倫敦大學的律師資格。
學成歸國後,他開始在孟買從事律師業務,卻歷遭挫折。第一次替人打官司就因臨陣怯場而砸鍋。半年後打道回府,在家鄉拉奇科特靠兄長和親友的資助維持律師業務。律師業務的毫無起色及令人窒息的環境,使他倍感苦悶壓抑。當有個來自南非印度人的案子要他處理時,他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前往南非的歷程。
在南非這個種族歧視根深蒂固、無所不及的英國殖民地,甘地作為有色人種先後遭遇到了一連串的歧視與侮辱。民族自尊心和同胞在此所受的苦難驅使他走上了領導南非印度人反種族歧視的鬥爭,成為引人注目的人物。正是在南非這塊充滿種族歧視的土地上,甘地對他曾經傾慕過的西方文明產生了否定,培養和鍛煉了自己從事公眾工作的能力,掌握了作一個成功律師的秘訣,基本形成了他的宗教、人生觀、社會政治觀。他在南非領導的艱苦卓絕的反種族歧視鬥爭,為南非印度人爭取到了基本平等的權利,他從中也試驗成功了一種有效的武器——真理與非暴力學說及其實踐。不過,在這種反歧視過程中,甘地對英帝國仍充滿幻想。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回國初年,他坐三等車遊歷印度各地,以深入瞭解他久別的祖國。一年以後,他開始發表演講,宣傳自己的主張,從事非暴力鬥爭,試驗並發展了非暴力學說。他對當時正在進行的戰爭予以支持,希望以此換取英國的開恩,給予印度自治。「一戰」後殖民當局的種種作為使甘地由一個英帝國的忠實追隨者變成了不合作者。1919年3~4月間,為抗議反動的「羅拉特法」,他發起全國性的非暴力抵抗運動,由於殖民當局的血腥鎮壓和群眾的暴力反抗,甘地一度宣佈暫緩非暴力抵抗運動,試圖與政府合作,但英國政府繼續在哈里發與旁遮普問題上倒行逆施,打破了甘地的幻想。
推廣反帝鬥爭
1932年印度人民走向街頭,響應甘地倡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在印度全民反英鬥爭高漲的形勢下,甘地的不合作思想趨於成熟,並率先在哈里發運動中發起群眾性的抵制殖民政府的立法機構、法院、學校、封號與洋貨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進而推廣為全民反帝鬥爭形式。
1920年9月,國大黨加爾各答特別會議和12月的那普爾年會正式通過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計劃及甘地起草的黨綱,使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爭取「印度自治」成為國大黨的現實鬥爭目標;國大黨也因此由一個少數上層分子主要依靠憲政手段從事活動的團體變成一個有廣泛群眾基礎、依靠群眾性直接鬥爭進行全面反帝鬥爭的現代資產階級政黨。甘地在國大黨內的領導地位也因此確立。
此後,不論甘地是否在國大黨內任職,他始終是國大黨的「靈魂」,左右著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發展的方向。1922年2月,因運動中出現暴力事件,甘地宣佈停止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挫傷了士氣,引起國大黨內的思想混亂。甘地也身
陷囹圄。出獄後甘地致力於重振民心士氣。1929年12月31日,國大黨拉合爾年會通過爭取印
度獨立的決議,並授權甘地領導新的不合作運動。1930年3月他率領78位志願隊員開始「食
鹽長征」,揭開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序幕,給英殖民主義者以巨大打擊。運動進行
中甘地又與總督談判,並出席圓桌會議,群眾運動因此而鬆懈,被英國殘酷鎮壓下去。
是國大黨「靈魂人物」
1946年6月6日,甘地同後來成為印度第一任總理的尼赫魯在一起。
1934年10月,甘地因與國大黨領導層再次出現嚴重分歧而宣佈退黨,但仍在關鍵問題上指導國大黨的工作。1939年9月3日,英國代表印度宣戰後,甘地的極端非暴力立場與國大黨領導機構
的有條件支持戰爭的主張發生尖銳衝突,以致他兩次被免職,又因英國政府頑固不肯滿足國
大黨的要求,國大黨兩次請甘地復出。這期間,甘地的反帝立場進一步發生變化。
1942年4月,在印度國內廣大群眾反英情緒高漲和日本侵略者迫近印度的形勢下,甘地提出了英國「退出印度」的口號,並先後發起了1940~1941年第三次不合作運動和準備發動第四次不合作運動,均被英國鎮壓下去。甘地入獄直到1944年5月。戰爭結束後,處於內外交困的英國政府懾於印度民族解放運動再起的壓力,答應印度獨立的要求。但因印、穆兩教的分岐對立由來已久,加之英國分而治之政策的影響,印、巴分治已成定局。甘地為維護印度統一不懈努力,終無回天之力,只好接受分治。
獨立後甘地獲得了印度人民和國大黨的崇高敬意,但他卻大權旁落,其終身為之奮鬥的非暴力理想也被束之高閣。而對分治以後的宗教仇殺與混亂,甘地殫精竭慮,利用自己的威望與絕食幫助平息了大規模教派仇殺,自己卻成了教派衝突的犧牲品,死在了一位狂熱的印度教徒的槍口之下。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