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过路客

本地化语言,随便谈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3-12-2008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6# 过路客 的帖子

谢谢分享
虽然不是很明白,希望读多几次后,能明化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12-2008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1# 过路客 的帖子

谢谢过兄的回答。。
2方面,问题不止是本国会否价格控制,汇率挂钩,也包括外国如果实行的话,世界各国的跟进/行动。
那两个例子只是说明如果政府要动手,可以作得很极端,未必会以同样方式。(还有Nixon shock的例子)。
作起来也不难,以黄金来说:假设黄金现在是n美元/单位,只要说现在美元重新与黄金挂钩,以大于n美元/单位挂钩,就能实质上形成美元贬值,通膨。
也不局限在黄金,基本上liquidity trap在那里(别国货币,任何投资产品,index),就用价格控制,让投资者回吐出来。
另外,也不需要样样都管制,重要的其中一样挂钩/价格控制,其他的就会跟着。
甚至只要放出风声会作挂钩/价格控制,还没作,就能形成效果。

罗斯福当年也被骂是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者;觉得急起来,他们不在乎这些;
另外,只要解决问题,还是会得好评的(如罗斯福(有争议))。

希望不会到这地步,也不知能作些什么(因为预测不了,合理的也会变不合理)。。
也许是我过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08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领导层:国家未陷入经济衰退的风险

(南洋)纳吉:尽可能推行惠民政策 经济只放缓不衰退

(星洲)電子業需求下降逼裁員 納吉:不表示經濟衰退

记得上个月政府表示业者不会裁员,部长还感到很欣慰。现在政府承认只是小部分裁员,不至于陷入经济衰退。

不知道这种鸵鸟政策是好事吗?可能国人比较娇生惯养,不能承受大刺激,政府用心良苦,让经济软着陆。可能这是政府的一贯方式,能拖就拖。

看着办吧。


共和党里的资本主义比民主党的资本家更“纯”



这个短片做得太好了。几乎可以媲美电影效果。看了有点感动,几乎想大力摇旗支持共和党的 Ron Paul。(可惜来得晚了些,Ron Paul 早早出局。)

Ron Paul (经济顾问 Peter Schiff)是反对注资的那一派。他们支持让企业倒闭,自我修复,百分百资本主义追捧者。


出口:GDP 比率(export /GDP ratio)

以色列国行总裁发表国家可能陷入经济衰退和我国有什么关系?

基本上没有直接关系。

却有一段话引起我的注意。

“It’s hard to tell at the moment” whether Israel will enter a recession, he said. “Given that we export 45 percent of GDP, if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s fallen off a cliff, we’re going to be impacted.”

咦?大马的(出口/GDP) 比率,不是接近 100% 吗?(净出口额大约是 25%)

连只有 45%的以色列,都深深觉得自己是出口导向国。若世界经济萎缩,以色列没可能不受影响。

还记得,在几年前经济复苏期,政府大力宣扬我国的出口为 GDP 共享超过 100%的数额。(新加坡、香港大约有 200%,因为它们是贸易进出导向国,除了这两国,我国几乎是世界上出口额占 GDP 最高的国家之一,比率来说远比中国高。)

现在全球经济衰退,我国政府忘了这个数据吗?出口率高,还能成为抵抗金融风暴最佳国家之一?


凡事从两面看

媒体的报导,分析员的分析,常常让人混淆。

1. 我国货币增值。一般上,媒体解读为好消息。

反过来看,其实是美元贬值。为何只拿美元兑换率比较?和其他国家货币比较,我国的货币没有增值。况且,就算货币增值,在需求量萎缩的情况下,对出口业竞争未必是好事。

2. 通膨数据下跌,某分析公司解读为,让国行的减息,松了一口气。因为并未带来通膨效应。

反过来看,是国行的减息行动不凑效。接下来国行要更积极继续减息,因为那个 0.25%已经完全被消化了。

3. 油价下跌,对紧缩着荷包的老百姓来说,是好消息。

反过来看,对净原油出口国的我国,是坏消息。

去年国油为国家贡献了多少钱?RM676 亿。
也就是 RM67,600,000,000
或者这样想,把它分为一百万,共有 6万7千6百个  一百万。

占国家收入多少?这个数目大吗?国家每年从个人所得税收到的,大概不到RM150亿。

当百姓还各自为政党的政治目的争辩,究竟该不该取消汽油津贴,我国已经开始面对另一个大问题。

接下来的国油收入,该如何是好?


4. 物品价格普遍下跌,大家松一口气。

反过来看,这个是陷入通缩的先兆,一定要控制跌幅。所以,zeti 说,gradually declining。她很注重 gradual 这个字。什么都要逐步来。(但也是她这个保守,让国家免受类似邻国的危机,暂时平安度过经济难关。)

如果我是财政部长,或国行总裁,看到各行各业都要求津贴、统治品、控制原料价格等等。我会很头痛。国家可能陷入通缩的当儿,哪会随便听业者要求?

几个月前非常流行的电视广告,教导人民如何节省能源、减少不必要消费的电视广告,都去了哪儿?

取而代之,是政府鼓励百姓在年终减价、佳节来临前,尽量响应商家们的促销活动。

一时这样,一时那样。好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2008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持政者必须发表负责任说法
如果照实发表可能引发一场灾难
如果都要死当然是越晚知道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08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lyingfish 于 23-12-2008 11:41 AM 发表
罗斯福当年也被骂是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者;觉得急起来,他们不在乎这些;
另外,只要解决问题,还是会得好评的(如罗斯福(有争议))。


奥巴马还未上任正式当总统,已经被骂了。

因此,他率先发表自我保护的话,美国要渡过此次经济衰退,政府必须更大胆进行更多的计划。

计划能否行得通,未知数。但他肯定必须降伏那些不断批评政府注资拯救的行动(bailout)。控制不好,会演变成示威。再严重,即使不下台,他的声望肯定大受影响。

他要面对的是来自经济、政治两边的威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08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mbora 于 23-12-2008 12:52 PM 发表
持政者必须发表负责任说法
如果照实发表可能引发一场灾难
如果都要死当然是越晚知道越好


大马肯定有很多支持鸵鸟政策的政客。心照不宣。

至少我们知道,邻国政府,在此次的经济危机,已经放弃鸵鸟政策。因此,该国的业者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还有30万人随时准备回家乡。

从过往的表现,我们也可以预料,已经退位的敦马,在经济上,他并非这种政策的奉行着。经济危机来了,他会大事宣布,要求国内行业做好面对危机的心理准备。

哪个好,说不上。但是,如果投资者喜欢透明化的上市公司,老百姓应该也不会抗拒透明化的政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3-12-2008 01: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6# 过路客 的帖子

谢谢过路兄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2008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3# 过路客 的帖子

一路来我认为我国政府目的是如你说的让经济软着陆,让冲击减到最低, 毕竟我们真的是间接受影响, 真正影响有几深, 小弟我也不敢评估。

就讲减息我们也是比别人慢半拍。 可能我国行动不够快, 但我有见到他们逐渐的调整药量,依照病情 而下适当的药我觉得很适合我们现在。希望他们不会判错症就可以皆大欢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3-12-2008 04: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erryhua 于 23-12-2008 01:25 PM 发表
谢谢过路兄的分享。。。


不客气。

原帖由 江湖 于 23-12-2008 01:32 PM 发表
一路来我认为我国政府目的是如你说的让经济软着陆,让冲击减到最低, 毕竟我们真的是间接受影响, 真正影响有几深, 小弟我也不敢评估。

就讲减息我们也是比别人慢半拍。 可能我国行动不够快, 但我有见到他们逐 ...


安抚 vs 隐瞒,两者界限其实相当模糊。
况且这种做法,当问题浮出水面后,跌势会相当严重。市场的偏见一旦被纠正,它的转向比较不同。这个方法好或不好,大概再多一个月,二月底之前,我们将会知道。

至于国行降息,不觉得慢,倒是觉得快了些,按照以往国行的风格。因为当时 CPI 还是刚在高点转弯不久。

我把国行的行为解读成,市场信贷开始紧缩,减息行动刻不容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2008 05: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9# 过路客 的帖子

我的意思不是安抚 而是下较少量的药
“半强迫”减少3% 公积金, 降“油价“ (虽然这是大势所逼 ) 降息0。25, 担保100%存款, 提供贷款给于小型企业
这些动作都对提供内需有所帮助或本地企业可以喘一口气。 这些动作都是冲缓我们的冲击。

并不是我乐观, 只不过我觉得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 好过一次公布后再来措手不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08 06: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江湖 于 23-12-2008 05:18 PM 发表
我的意思不是安抚 而是下较少量的药
“半强迫”减少3% 公积金, 降“油价“ (虽然这是大势所逼 ) 降息0。25, 担保100%存款, 提供贷款给于小型企业
这些动作都对提供内需有所帮助或本地企业可以喘一口气。 这 ...


可能我们相互误会对方的意思。 我所谓的,“软着陆”、“安抚”是来自政府那儿。政府声称国家没陷入衰退的风险。还非常肯定 09年会取得增长,幅度小一些。虽然国外机构已经纷纷降低对本地的 GDP 预测。

至于国行的减息、政府的扣除3%公积金缴交行动。这个我倒没什么意见。(没赞成、没反对。)

虽然没赞成、反对,可以随便讨论。其实政府可以有更好的做法。

觉得减少3%公积金的效用不大。政府半强逼把几十亿公积金的资金逼进市场,是期望带动购买力,在理论上,购买力如果全面发挥效用,有倍增的效果。A 向 B 买 RM50 物品,造成 B 有能力向 C 购买 RM100 东西。如此类推...

这样可以减轻政府为 GDP 的贡献。也许能减轻公积金局的总资金,因为公积金局老是在那边吵,钱太多不知道往哪儿投资。

毕竟,3%幅度太小,也许会有反效果。收入 RM5k 的人,能有“多余”的 RM150。但是,如今经济不景,公司若不减薪,也可能减少佣金幅度、花红等。一增、一减,只怕百姓继续维持原本的开销,而不是用来刺激市场。

政府应该做的,是刺激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物品不能卖给别人,可以分销一些给本地人。

也要减少进口,培养国人多多购买国货。

与其牺牲部分公积金局会员的缴交率,不如政府向公积金借钱用来拯救中、小企业。让它们更多地参与制造、生产行业。与其购买泰国酸辣即食面,不如购买本地的酸辣即食面。与其购买美国的烤牛肉酱汁,不如购买本地新口味的sambal 烤牛肉酱汁。与其购买日本的汽车零件,不如购买本地的 OEM零件。

本地中小企业得到资金了,可以生产更多、更好的物品。这个 3%,即使不从公积金局会员户口扣除,也能享受,因为本地货更便宜。

至于减息,没有异议。zeti 是国家经济主要的幕后功臣之一。虽然她保守了一些,但做法总是恰恰好,不会急进,不会太慢。从她的行动,能理解国行对国家经济的看法。虽然没直接阐明,行动了,也等于“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2008 08: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过路客 于 23-12-2008 06:13 PM 发表  政府应该做的,是刺激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物品不能卖给别人,可以分销一些给本地人。也要减少进口,培养国人多多购买国货。与其牺牲部分公积金局会员的缴交率,不如政府向公积金借钱用来拯救中、小企业。让它们更多地参与制造、生产行业。与其购买泰国酸辣即食面,不如购买本地的酸辣即食面。与其购买美国的烤牛肉酱汁,不如购买本地新口味的sambal 烤牛肉酱汁。与其购买日本的汽车零件,不如购买本地的 OEM零件。本地中小企业得到资金了,可以生产更多、更好的物品。这个 3%,即使不从公积金局会员户口扣除,也能享受,因为本地货更便宜。 
哈哈。。。我也希望各位可以支持本地企业, 这里人 比较明事理,我在政经文教那边开帖呼吁在这金融风暴中支持本地银行和本地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结果被鸟到不似人型。 但可以和过大哥有相同看法 真的觉得自己升级了 

[ 本帖最后由 江湖 于 23-12-2008 08:4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2008 09: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iz.sinchew-i.com/node/19018?tid=3

金融海嘯來襲‧大馬坐困愁城? 財經拼盤  2008-12-18

        依賴出口的大馬,在美歐對大馬電子、製成品與原棕油等產品需求告減後,大馬能頂住這波海嘯效應嗎?

      “春江冷暖鴨先知”,作為經濟較敏感的國內中小企業,已在信貸日趨緊縮情況下面臨銀根短缺問題。

      大馬中小型工業公會主席蔡添輝說,銀行體系目前在批准貸款時也較為謹慎,因此在批准程序上就花上相當長的時間,而且還要求更高的抵押。

      面對上述遭遇的主要與二手車行業、零售業、建築業和旅遊相關的服務行業。

      “不僅銀行體系採取上述謹慎態度,連信貸保證機構(CGC)的保證額,也由以往的80%減至近幾月的50%。”

     工業公會最近與國家銀行對話時,反映了中小企業在這非常時期所面臨的困境,國行勸告業者透過國行網絡(BNM LINK)直陳詳情。

     蔡添輝認為,這種回饋方式對業者來說是緩慢的,經過一番調查程序可能曠日持久,時間對中小企業便是金錢,突然被收回貸款和減少貸款額,都攸關中小企業生存與僱員生計。

     “現金對苟延殘喘的中小企業是活命的源頭活水,企業若現金乾涸,將觸動連串惡性循環,包括工業無以為繼或企業瘦身、裁員等社會問題。”

     因此,工業公會除了要求政府注入更多流動性協助企業外,也要求政府影響銀行體系,讓面對週轉難題的企業有更長貸款攤還期,協助它們度過難關。

      近兩個月來,從事出口的中小企業,在面對美歐需求放緩下,營業額已下挫逾60%,加上每個人搶佔有限市場,賺幅受嚴重擠壓,手頭現金捉襟見肘。

     他認為,大馬人儲蓄率偏高,銀行體系擁有充沛流動性,加上呆賬近年已降至低水平,銀行體系應拿出與企業同舟共濟的精神,走出金融海嘯的陰影。

     蔡添輝接受訪問時表示,國行最近降息至3.25%基本上有助企業營運,3%會是更理想的水平,這能帶動建築業、房貸與國內消費,也使百多個建築相關行業搞活起來。 他表示,今年7至8月間設立的7億與5億中小企業基金僧多粥少,申請者空前熱烈。他希望銀行能提高中小型企業設施現代化的特別貸款,從12億令吉倍增至25億令吉。

    今年7月間,在國內通貨膨脹襲擊下,政府宣佈設兩個總值分別7億和5億令吉的中小型企業基金,協助中小型企業克服成本高漲所引發的問題和使設備現代化。

      合格的中小型企業可向任何商業與回教銀行、中小型企業銀行、農業銀行、人民銀行及出入口銀行申請,年率4%,並由馬來西亞信貸擔保機構的提供80%擔保,最高貸款額為150萬令吉,償還期最長5年。

     此外,他也要求政府在目前經濟不景的時刻,減低公司稅,考慮對發工獎勵金和花紅的公司豁免稅務,同時降低電費和運輸費及豁免印花稅。

    蔡添輝表示,政府應更積極開拓非傳統出口市場,如中國、印度、俄羅斯等,讓本地公司業務由低迷的歐美市場轉移。

     大馬99%的生意屬中小型企業,提供56%的就業機會,並貢獻了32%的國內生產總值和19%的出口總值。

     蔡添輝說,目前一些中小企業已面臨嚴峻考驗期,特別是那些剛剛擴展生意借貸者,覺得很難攤還他們的貸款。

    “為了減緩衝擊,一些面對困難的企業,會先遣走合約工友,一些則選擇減少超時開支,另外有者也每週工作日由減至5天或4天。”

國行總裁潔蒂:嚴密監督,隨時應變

     國家銀行總裁丹斯里潔蒂說,當前經濟前景瞬息萬變,政府將嚴密監督局勢,必要時再視情況推出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確保內需帶動經濟成長。她認為,大馬可視情況貫徹一些措施,包括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吸引外資與私人投資。

    “預期亞洲與大馬未來幾季將由內需為推動經濟成長主力,政策的專注點也放在內需。持續的內需可支撐第4季成長3.5%至4.5%,使今年5%至5.5%成長率獲保持。”

     12月初出爐的10月出口意外萎縮2.6%,其中主要出口產品如電子電器、原棕油和石油產品出口值皆挫,重要出口市場的需求也嚴重萎縮。

     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中,政府與經濟理事會也會每週密商兩次,分析全球經濟情況與採取相應措施。

     她說,亞洲與大馬的金融體系未如美歐般面臨資金緊絀,家庭未面臨過度舉債情況,產業亦不會出現泡沫化。“儘管預期下季成長勢頭放緩,但上述因素強化了經濟的持續成長。”

     潔蒂說,持續的內需可支撐第4季成長3.5%至4.5%,使今年5%至5.5%成長率獲保持,明年預測成長3.5%。

    最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則顯示,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將低於2.5%,這會進一步衝擊出口展望,分析員估算大馬最壞情況的經濟成長為1.8%。

      潔蒂認為,12月生效的3.25%隔夜政策利率水平已夠低,能夠支撐經濟成長。提到目前利率水平再降可能性,她表示會評估情況,並保留彈性調利率水平。

      12月1日起,大馬隔夜政策利率為3.25%,經濟學家認為大馬利率可降至3%水平。

      “美元持續走強對美國經濟復甦帶來負面影響,預見美元在明年中進行調整,馬幣兌美元也可驅走頹勢。”

     儘管組合投資撤走回救美歐信貸金融,潔蒂說,體系中美元匱乏的情況並不令人感到“擔憂”,國行隨時準備提供美元游資作為貿易融資活動用途。

      11月杪,美聯儲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巴西、墨西哥、韓國與新加坡4個新興市場挹注美元流動性,每一經濟體分別獲挹注300億美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2-2008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馬經濟研究院莫哈未阿里夫

     以獨立客觀見稱的大馬經濟研究院執行董事拿督莫哈末阿里夫博士認為,全球需求放緩製造業活動疲弱下,大馬唯有靠服務業提振內需。

     “邁入2009年,大馬製造業、汽車業與建築業面臨更嚴峻挑戰,大馬出口料於明年萎縮1.8%,進口料同步下滑至0.4%,若能發揮潛能,旅遊業餐飲相關的服務業料成為經濟成長火車頭。”

      他認為大馬有必要營造更佳經濟與政治環境,改善服務與公共交通效能才能搞活旅遊業,更重要的應改善國內治安讓旅客感到舒適安全,樂於一遊再遊或呼朋引伴前來。

     莫哈末阿里夫博士認為在通膨降溫下,國行有進一步降息至3%的空間,當前局勢比2005年的3.5%水平嚴峻得多,通膨率進一步走跌提供大馬跟上區域市場腳步。

     他瞭解國行主要憂慮是降息衝擊馬幣走勢,馬幣頹勢多由美元走強牽動,兌區域其他貨幣多走強,因此相信再削25個基點對馬幣走勢影響不大。

渣打銀行大馬董事經理兼首席執行員朱利安威德

     渣打銀行大馬董事經理兼首席執行員朱利安威德表示,雖然大馬經濟在某種程度上已放緩,不過若與區域比較,大馬在面對全球經濟放緩的衝擊較小。他說,大馬實體經濟令人關注,不過核心生產活動仍繼續。雖然產業交易和商業與住宅抵押數量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放緩,不過預料其價值仍強穩。

     “大馬仍擁有強勁儲備與貿易盈餘,加上銀行體系改善與有關單位預防措施,渣打研究組認為,大馬明年經濟成長可望達2.5%。”

     雖然數據比今年的偏低,不過2010年可望強勢反彈至5%;雖然減緩下來,不過仍有潛在正面成長。

     “這場風暴中,幸運的大馬已從歐美轉移出口至區域市場與內需,這可刺激經濟需求。”

     渣打銀行在大馬歷史悠久,見證兩次世界大戰與多次金融風暴,因此對大馬經濟成長有特定責任與使命,並會與大馬共赴時艱。

     “大馬銀行體系依然良好,主要審核標準,如資本充足率、呆賬比率與盈利收入,皆讓金融體系有能力大幅擴展,相關單位與政府的做法也健全。”

     “監管單位積極改革與本地銀行併購,促成大馬創立更大型與更佳資本銀行,使擁有更好監管、風險管理與營運效率。另外,區域投資更自由開放已令金融市場競爭力提高,然而目前每家銀行的總資產平均達383億令吉,3個月呆賬率低於2.4%,資本加權資本充足率平均僅有13%,這反映銀行體系健全正面。”

     他不認為銀行的借貸活動會出現劇變情況,大多數銀行仍維持一樣的商業營運業務,所不同的是會更謹慎監管,預料市場包銷標準會縮緊。

     渣打銀行會聚焦抵押品上,以確保資本流暢,令借貸水平可能繼續維持或降低,這將讓銀行資產素質維持強勁。

     至於對一些面對困難的公司,重組仍是最後選擇,最關鍵的是須提供銀行透明數據與互相溝通。該行仍會在逆市中對企業保持開放態度,不會降低個人與商業的借貸或信貸評估方式。

     提到企業獲得信貸難度是否增加,他認為,信貸成長力道雖會減緩,不過信貸需求不會下滑,國內商業正尋找支撐營運資本與更嚴謹方現金管理,確保在此階段的經濟週期仍維持活力。

    事實上,2007年至11月,該行對中型企業借貸成長40%,今年至10月借出的貿易與營運資本也飆漲99%,今年迄今,中型企業申請額勁揚118%,同期的小型企業貸款核准也提高63%。該行寄望未來3年中小企業借貸提高至60億令吉。

大馬評估機構首席經濟學家姚金龍

     大馬評估機構首席經濟學家姚金龍認為,大馬企業有能力應對這場風暴的衝擊,因為在過去6年來這些企業已積累了可觀財富,積谷防饑,應該可讓他們頂上一至三年的慘況。雖然有一些企業可能裁員,但他認為這是普遍趨勢,一些公司已在疲弱需求下,減少生產班次。

     根據大馬評估機構評估國內的失業率將由現有3.5%攀升至4至4.5%之間,估計有50萬人失業,其中一半是剛加入就業市場的新新人類。

     至於勞力密集就業市場將是最嚴重受到影響,目前估計大馬有220萬外勞在大馬,倘若有關工廠瘦身後,對外勞的衝擊最大,外勞會是遭海嘯衝擊的第一波。

數據會說話

     大馬經濟支柱的年製造業,產能成長放緩擴大,今年1月取得8.7%按年成長率,8月挫至1.1%成長,9月出現0.8%負成長。涉製造業的大馬廠商聯合會對製造業明年成長不樂觀,馬美電子協會則估計現有訂單挫20%至30%,一直到明年。

     今年上半年失業率增至3.6%,第3季遭遣散員工也突破1萬關口至1萬1561人,88%或1萬零182人為製造業員工。大馬經濟研究院預期2009年失業率徘徊於4.5%水平,大馬政府須竭盡所能減低失業率,否則勢導致貸款違約、削減開銷等後續效應,為大馬經濟帶來更沉重壓力。

     消費市場也釋出放緩氛圍,10月汽車銷售按年下挫12.6%,信用卡交易值與量按年放緩11.4%和10.7%。銀行貸款申請和批准趨勢,自今年9月開始連續兩個月下跌,貸款成長步伐趨緩。即使是提公積金貸款熱度亦消減,今年第3季貸款宗數按年由13萬5065宗,下降19.6%至10萬8573宗,款額由19億6032萬令吉下跌19.5%至15億7724萬令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2008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92# 江湖 的帖子

不要在意。揭发陆庭喻老师性骚扰事件的网友,也是被鸟到不成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12-2008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江湖 于 23-12-2008 08:45 PM 发表
哈哈。。。我也希望各位可以支持本地企业, 这里人 比较明事理,我在政经文教那边开帖呼吁在这金融风暴中支持本地银行和本地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结果被鸟到不似人型。 但可以和过大哥有相同看法 真的觉得 ...





支持本地银行和本地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也要看是什么企业

如果是和搜括阵线关系密切的
那免了吧 !

[ 本帖最后由 cct2048 于 24-12-2008 12:1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12-2008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op 10 global businesss stories of 2008 as voted by editors


NEW YORK: With the speed of a supermarket thriller, Wall Street was upended and remade in 2008.

First, investment bank Bear Stearns teetered near collapse, then was sold in a shotgun deal to JPMorgan Chase & Co. in a deal that valued each of Bear's shares at US$10 - roughly the same price as a New York movie ticket.

The shares had traded at $154 the year before.

Then Lehman Brothers filed for bankruptcy in September.

The failure of the firm, which had roots going back to the Civil War, shook investors around the globe.

They've yet to recover.

After Lehman's filing, New York traders started their work days at 3 a.m., when European markets opened.

Financial chiefs were summoned to compulsory weekend meetings at the New York Fed, where they ordered takeout and dickered over the fate of the nation's largest banks.

Rumors spread. No investment bank could be trusted as sound, no stock could be assumed safe.

In a year heavy with financial news, Wall Street's woes were voted the top business story by U.S. newspaper and broadcast editors surveyed by The Associated Press.

The continued real estate troubles were a close second, followed by the $700 billion bailout and the global recession.

1. WALL STREET TURMOIL

The decline in U.S. home prices and the increase in foreclosures devalued the mortgage securities that had been essential to Wall Street's money machine. Before housing crashed, the banks sold the securities and reaped fees.

After housing crashed, banks held the securities and watched their values plummet. Debt markets, also essential to Wall Street, froze. Lehman's bankruptcy brought daily rumors that another bank was tottering - many of which proved true. Washington Mutual Inc., with $307 billion in assets, collapsed in September, the largest bank failure in U.S. history.

Merrill Lynch sought shelter after its stock plunged, agreeing to be taken over by Bank of America Corp. Wachovia Corp. agreed to be bought by Wells Fargo & Co.

Investment banks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and Morgan Stanley transformed themselves into commercial banks overnight.

The U.S. government loaned $150 billion to insurer 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

It also took over mortgage giants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In late November, the government propped up Citigroup Inc., agreeing to shoulder hundreds of billions in possible losses and plowing $20 billion into the company.

2. INTENSIFYING REAL ESTATE WOES

By almost any measure, the housing market got worse in 2008, its third year of decline. Home prices continued to fall.

Foreclosures hit new highs. Housing starts hit an all-time low in November, as home builders who couldn't compete with foreclosure sales virtually stopped building.

"We have seen no improvement over the past month in terms of sales conditions for new homes,'' David Crowe, chief economist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 said in December. "In fact, certain factors have gotten progressively worse, not the least of which is the job market.''

3. CONGRESS PASSES $700 BILLION RESCUE

Treasury Secretary Henry Paulson first asked Congress to pass a two-page proposal authorizing the financial industry bailout.

That plan went down in flames. His next try, which passed after much bipartisan arm-twisting, was more detailed. But the terms kept changing. Paulson first said the Treasury would buy troubled assets from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n, he said it wouldn't.

Instead, the Treasury used most of the first round of bailout money to invest directly in banks and lenders.

Within two months, Treasury had allocated the first $350 billion to banks, insurers and automakers. In late December, Paulson asked Congress for the second half.

As credit markets remained weak, some lawmakers said they'd been misled, while others argued some of the money should be used to avoid foreclosures.

"We've been lied to,'' Rep. David Scott, a Georgia Democrat, said in December. "We've been bamboozled.''

4. WORLD ECONOMIES BATTERED

It seemed no nation was immune to the economic woes, as even Mongolia saw runs on its banks. Argentina nationalized pension funds. Icelanders saw their three main banks and their currency collapse.

Japan and much of Europe fell into recession. China's exports plunged in November by the largest amount in seven years.

As oil traded below $40 a barrel, exporters Russia, Venezuela and Iran suffered.

5. OIL PRICES SURGE, THEN SLUMP

Oil's meteoric rise to $147 a barrel in July changed America's habits. Mass transit ridership saw its largest quarterly increase in 25 years. Highway driving fell by almost 5 percent. Traffic deaths fell. Truckers went bankrupt.

The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ent oil prices plummeting; they fell by more than half from the beginning of October to the end of November,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whether Americans' habits would reverse as quickly as they'd been established.

6. STOCKS PLUNGE GLOBALLY

As nervousness spread in September and credit markets froze, stocks plunged everywhere from Hong Kong to Mexico.

Russian authorities closed Moscow's stock market for days at a time to contain the panic. The broadest measure of U.S. stocks, the Wilshire 5000, is down more than $7 trillion for the year. Diversification stopped working - no market was spared, no asset class went untouched.

7. DETROIT THREE BAILOUT

By November, U.S. automakers' sales had dropped about 16 percent for the year. General Motors Corp. and Chrysler LLC pleaded for loans from Washington, while Ford Motor Co. said it didn't need a government line of credit, but it would nonetheless take one.

The Senate quashed a bailout passed by the House, bu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saying it would be irresponsible to let the industry die, offered it $17.4 billion in rescue loans.

8. FOOD PRICES SOAR AS COMMODITIES SPIKE

As prices for corn, fuel and grains soared through the summer, American shoppers grappled with substantial food infl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17 years.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cast food prices would rise 5 to 6 percent for the year, compared with an average 2.5 percent annual rise for the prior 15 years.

The rate of increase slowed in October and November, but food prices didn't fall the way gas prices did.

9. MADOFF PYRAMID SCAM

How Bernard Madoff earned steady returns of 7 percent to 9 percent a year in good markets and bad was a Wall Street mystery for almost 20 years.

In December, Madoff said the returns were fiction and his investment company was a scam, according to federal investigators.

As much as $50 billion may have evaporated in the scheme, which could be the largest Ponzi scam in history.

10. MONEY MARKET FUND RESERVE PRIMARY BREAKS THE BUCK.

After Lehman filed for bankruptcy, the money market Reserve Primary Fund, which had invested heavily in Lehman debt, "broke the buck,'' with its assets falling to 97 cents for every dollar invested.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is happened in the money market industry in 14 years.

Investors across the country - who had seen money market funds as being safe as cash - fled for the exits.

Reserve alone saw $40 billion in redemption orders on Monday and Tuesday the week Lehman filed.

As the year ended, Reserve was still liquidating its funds.

http://biz.thestar.com.my/news/s ... 23&sec=busine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2008 0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江湖 于 23-12-2008 08:45 PM 发表
哈哈。。。我也希望各位可以支持本地企业, 这里人 比较明事理,我在政经文教那边开帖呼吁在这金融风暴中支持本地银行和本地企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结果被鸟到不似人型。  ...


江湖兄,只要有管理能力,没有私心的生意、企业,都应该尽量支持它们渡过难关。

以事论事,若太在意别人如何说,会伤害到自己。

政治论坛那边的确比较乱。其实哪一国的政治支持者都是这样激进。因为一般上政治人物懂得心理学和具有影响力、说服力。政客要得到支持,就必须全力发挥这种本领,催眠化人们的思想。

不要说是老百姓,甚至有一小部分记者、媒体工作者,他们本身常从单方面看事情。只要那位政要走过来亲切地和他们拍拍肩膀,说说笑,他们马上改变思想,转向支持这位政要。

这个论坛,即使看法不同,立场却是一样,希望国家、百姓赚钱,丰衣足食。多来这里谈吧。哈哈。

[ 本帖最后由 过路客 于 24-12-2008 02:1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2008 0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来源 http://www.zaobao.com/special/us/pages9/fincrisis081223g.shtml

他在伦敦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电台访问时说,发达国家经济将陷入衰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会放缓。他说:“我们的预测已经是非常黑暗了,但如果财政振兴配套实施不足,情况会更加黑暗。”

  他也说:“我知道各国已经宣布了一些措施,但我担心它们不会产生足够的效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世界各国制定振兴经济配套,金额应至少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全球将因此提出总值1万2000亿美元(1万7400亿新元)的配套。


这个 2%,算是保守的预算而已。

按照国家的 GDP,至少要 RM150亿左右。

尤其我国出口率占了更高的比率,随着出口的减少,可能需要推动国家经济的资金更多。

看来,政府还要加把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12-2008 03: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只是公司销售业绩下滑这么简单。

- 之前是房产销售数据,跌幅多过平均预测。
- 过后候任副总统发布新闻后,市场跌了一些,不多。
- 再来是不利市场各种消息。
- 一些对冲基金开始停止客户赎回。
- 现在美国各大电视台竞相报导某个参与 madoff 投资的基金经理,在办公室自杀身亡。

在美国,种种消息,真的让人颓废。

若我国能从这个金融危机脱身,其实很多人包括自己将会感到万分开心。

可是,我不相信事实将会是如此。

接下来,我国该把出口货卖给谁?若订单减少了,即使不停业,也会陆续传来裁员消息。

我们将陆续从媒体阅读到各个本地公司传来的不利消息。这不是预测,我的预测能力不好,也不喜欢预测。但是,这个是即将发生的事实。为何朋友们总是那么乐观?有个朋友提出“股市先跑6个月”的理论。我不买这个说法。不要说股市先跑一个月,有时候股市连上个月的事实都需要时间消化。本地股市更加奇怪,已经“脱钩”了,根本不知道如何诠释。分析员已经随便编个理由,橱窗粉饰、抵抗力强等。朋友们还开玩笑可能是玩期指的人在幕后操纵。

时间会证明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2-2025 05:29 PM , Processed in 0.12679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