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2日] Sunshine - 太阳浩劫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14-4-2007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此仁依剑 的帖子
嗨剑兄,很开心又可以和你交流了。我刚刚回家,昨晚和朋友去了周末聚会。一回来就迫不及待的要和你再交锋,可见你在我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好了,废话不多说,我算读完了你的回帖和影评。还是一样的深入,然而,还是一样的和我的意见相左。只不过我对你的用语有些异议,但既然剑兄选择了用这种口气来谈,那我也不会再客气。接下来的话如果对你造成了不愉快,我这里先行道歉了。
这一次我的回帖会长,所以分了段落。
1.续谈B级电影的争执
不客气地说,我发觉剑兄很喜欢把别人的见解说成了不了解。比如你说不喜欢Sunshine的就一定是因为不懂欣赏,然后说到好像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才认识Cillian Murphy。我不知道你认识他有多深,但是不管怎样深都不应该很独断的觉得别人没有你那么认识他。说直接点,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要认识一个演员有何困难?这一分钟也许你比较认识,但下一分钟随便一个有心人都可以比你掌握更多的资料。何必呢?我没有说谁是B片演员,而事实上,我觉得杨紫琼和真田广之比Cillian Murphy更不像是B片演员。看来你又要咆哮了,呵呵。
我要再强调一次,也希望这一次是最后一次可以让剑兄完全明白我说的B级的意思。我并没有说Sunshine是一部B级电影,我说他很像,而我也想去考究他到底是不是。我认同你说的还有一种电影是独立电影,但就算有独立电影的存在还是不能否定Sunshine也许是B级电影的可能。这是因为,独立电影也可以是B级的。
据我的了解,独立电影的最大特征是因为它是由个人或团体发起的制作,这类电影的最大特点是不“依赖”于专业的电影发行公司或制片厂商。由于没有了这些限制,独立电影相对的比较自由,它可以是任何形式和题材的电影,可以是艺术片,也可以是商业片。然而,受限于成本的调度,往往独立制片的场地、道具、演员、服装等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而这就是独立电影的第二特点。
但是Sunshine,在第一个特点就很明显的不是独立电影,因为它是由专业电影公司所发行的(开场的时候好像看到是20th Century Fox的Searchlight,虽然Searchlight是标榜着独立电影,但既然和专业电影公司有挂钩,就不是算是真正的独立电影)。而在第二个特点上,关于成本,我实在没有资料。但是以这部电影的规模来看,应该超越了独立电影的上限(这当然是我一厢情愿的说法,事实有待考证),所以他属于独立电影的机会很小。至于你所说的偏离主流这个特点,事实上是由B级电影和独立电影共有的特点。你认为独立电影就“一定”比B级电影有水准完全是你对电影评价的一套自我准则的说法罢了。但是如果你说独立电影整体上比B级电影更具艺术价值,这点我就非常同意。
就如剑兄所言,独立电影的出现和B电影(B级电影公司很多也是大电影公司的子公司)有很大的关联。在B电影所能承担的制作费高踞,而器材的普及和价格却偏低,独立电影的概念就越来越流行。所以很多电影在现代还蛮难单以电影类型(就是不比较发行商和制作公司)来区分是属于独立还是B。而事实是这两种电影都有其水准,而非剑兄所说的独立电影一定比B级电影出色。电影如早时的Home Alone到今天的Hostel等较具创意和水准的电影,都标榜着B级。剑兄,B级不是烂电影,B电影的主角不是烂主角,我认为你太偏激了。
以上面所述,Sunshine不能算是独立电影,至于他是属于A级还是B级的电影,我暂时也无法肯定。不过要了解的重点是,我说的是“像”而非“是”,和剑兄说它“像”独立电影的意思应该大同小异。到底它像什么多一点?这就完全看个人对这部电影的艺术评价为何了。剑兄以sunshine为艺术电影而论,但我怀疑sunshine的艺术价值,所以我不赞同就算sunshine不符合独立电影的“不由专业电影公司发行”和“低成本”特点,仍然可以艺术价值强行挤入独立电影之列中。我希望这一次剑兄可以彻底的了解,尝试去接受,放弃再纠缠。 |
|
|
|
|
|
|
|
发表于 14-4-2007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此仁依剑 的帖子
2.再驳剑兄的艺术论
开始前先回味剑兄的谬论。
1 如果您不認識 Danny Boyle 導演也不曉得欣賞這導演的執導風格,您無法享受這電影。
2 如果您沒觀賞過兼喜愛經典科幻電影,Stanley Kubrik 的《2001: A Space Odyssey》,您無法享受這電影。
3 如果您覺得在類似題才的電影,一定要那典型得近乎具重復性的好萊塢濫情、耍帥、巨場面手段(如《Armageddon》, 《The Core》)才行得了,您無法享受這電影。
4 如果以上三項皆形容您,那請別費時費力費錢去觀賞這部電影,它不適合您(反過來說也一樣)。
首先我们先讨论剑兄的立场。剑兄说的享受,比较白得说法就是“喜欢”,当然你要喜欢这部电影才能去享受。然而剑兄说的,不晓得欣赏导演的指导风格就无法享受这电影完全是一个谬论。让我们先以逻辑来看这个理论。什么是风格?剑兄开口闭口说风格,那到底你对风格的意思可否了解?对导演风格的了解为舍?
风格的注释是一个流派的文艺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艺术特点。姑且不深入谈风格的意思,因为这不是文学论坛。我们就来谈一谈导演风格。当电影发展成一门艺术后就有了所谓的导演风格。此乃指一个导演的执导手法,而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主题、编剧、色彩、剪辑等。一个导演的风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起来的,许多导演得执导演筒后一段长时间才成功塑造了自己的风格。
多数导演的风格会经历了一段不稳定期,当然也不否定有些导演一出道就成功建立了自己风格。如果一个导演执导了第一部电影就有着强烈的风格,那这个风格是由谁来鉴定的?那就是观众。然而不管是什么风格的导演,观众群里肯定会有喜欢和不喜欢的,而喜欢的就成为了伯乐。请问,这些观众是怎么在没有办法了解一个导演风格的时候就能够享受该导演的电影,而成为了伯乐的呢?
第二个逻辑是关于新生代。要知道观众群是不停的成长的,不时会有很多年轻观众的出现。他们在第一次去看了一部导演风格异常的电影后出现了两个极端,那就是享受和不享受。接着,这些懂得享受的新观众在看了这部电影后对导演产生了兴趣还去寻找他的旧作品来过瘾,请问那剑兄的谬论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如果不懂导演风格就无法享受这种话,那这些第一次看就爱上了另类风格电影的观众要何去何从?你的理论到底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呀?
到了第二点,还是一个谬论。喜欢2001: A Space Odyssey的就会欣赏Sunshine了?我说,我喜欢2001: A Space Odyssey,但是却不喜欢甚至讨厌Eye Wide Shut,这难道就不可以了吗?你这种论调,完全是自我封闭下的自以为是心态作祟罢了。(注:这也许说得太严重了,但是我找不到别的话,请不要太在意)。剑兄的自以为是心态就是:“你们不享受是不懂得欣赏,更甚的是把不喜欢的人说成了不懂艺术。”2001: A Space Odyssey是68年的电影,很多人没有看过并不稀奇,但没看过,就无法喜欢和享受Sunshine了吗?我始终认为剑兄太卫道了,大概是喜欢导演喜欢到过了火,而忽略了以纯真的心去看待一部电影和其他观众的鉴赏能力。在我眼里,以68年还是现在的眼光来看2001: A Space Odyssey都好,Sunshine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我曾经说过,一个导演可以在一部电影中成功却在另一部电影遭到无可救药的失败。这一点和导演有没有风格无关。他也许在寻找着突破,但是却不成功而遭到了冷落。也有可能他的创作到了瓶颈,也有可能他的风格已经不受欢迎。所有导演都可以遭遇这个情况,而剑兄给我的感觉就是不管如何,先把Danny Boyle的电影风格和过去的电影特点硬塞入脑袋,然后才去看Sunshine。所以不管剧情出现什么不妥也好,就算严重的乖离了原来风格了还要说这就是Danny Boyle,没有疑问,一定是好电影。我会在第四节才评你的影评。 |
|
|
|
|
|
|
|
发表于 14-4-2007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此仁依剑 的帖子
3.浅谈Danny Boyle的风格
照旧,我们看看剑兄对于Danny Boyle电影风格的见解。
Danny Boyle 最擅长导的就是对人物的写照与人物跟随电影剧情的发展而得以改变或成长的细节,而且是以不动声色的方式。看毕他的电影,您会发现自己对电影中人物的印象相当深刻,却又不能实际说得出深刻在哪里。他总不会让您死心塌地的疯狂着迷,也不会刻意去卖弄生死离别式的滥情来搏您的眼泪。他会将您牢牢的钉在观众席上,不让您超越观众的位置,但您却能认识且与每一位人物有联系。电影会要您考量他们在剧情中的处境与在那处境中的情绪与会考量的事物,可是就是要您考量,不要您可怜、不要您滥情、不要您崇拜。换言之,Danny Boyle 要您对电影人物的感觉与您在现实中对新认识的人一样,若刚认识的人突然落难,您不会有太大的感觉,但又不是全然的冷漠。
非常好,是一个非常温柔得体的见解。这是Danny的软风格,而这种风格其实不算是他独有。许多剧情片或艺术片的导演都多少会有些许相似,但这不重要,因为风格本来就不一定属于独立个体所拥有的。既然剑兄发表了软风格,那我就着重于Danny的硬风格。简单的说,就是比较技术性的风格。我将以比较简明的分段方式来说。
1.具体着重一个灵魂人物特意模糊其他人物
这就是我觉得最希奇的风格。Danny和很多优秀的剧情类导演一样,在刻画和演绎一个电影的主要人物时总是喜欢配合剧情的背景然后慢慢的把其性格具体的呈现出来。但是很奇怪的,他却像是很特意的模糊了灵魂人物周围的人物。就如剑兄所说,你不会对任何一个角色,除了主角,有着太深的认识。在镜头不停的切换时刻,你可能忘记了前一秒在镜头前的人物是谁,刚才作了什么。每每在这些人物遭到了一些困难或危难的时候,你就会突然有一种何曾相似的感觉,但是又不太认识。这点算是Danny蛮独特的风格,虽然我并不是那么推崇。
2.快慢相对的叙述方式然后再来个突如其来的怪镜头
Danny在用镜头来捕捉电影情节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时而快时而慢的剧情推展方式。这个两极的剧情会不定时的穿插。你可以在20分钟内看一个很闷得情节,但是却在这20分钟的下一秒突然完全转变成快速的节奏。这种方式往往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短暂的震撼,就好像突然被针扎了一下,一阵疼痛然后又恢复平静,留下了的只是遗悸。而最奇怪的是Danny可以植入一个完全好像没有意义的镜头,一些观众会懂得去联系,但就算不会也无伤大雅。
3.血腥场面的温柔处理方式
Danny在处理血腥场面是off screen的,所以你一般上很难看到血花乱溅的场面。但是受伤的角色总会传染一种很痛的感觉给观众,不知道你们有发觉吗?这一点其实也没什么,就觉得也是他的风格之一。
4.总是好戏还在后头
这个有趣。如果你有发现,Danny的电影常常到了最后,想说的往往不是开头说的那个。也就是说,他的电影可以前后两种类型,本来是打僵尸,最后变成打人类。本来是场游戏,却原来最后大有文章。本来明明是灾难片,最后却变成了惊吓片。但无论怎么变,他的其他风格依旧显凸。
5.面对无奈或遗恨的选择
Danny最喜欢给主角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总有两个结果,而这两个结果一个将会带来遗憾,一个将会带来无奈。这点和剑兄说的无奈感相似,那也不必多谈了。如果有看Beach,里头有个情节是关于那个被鲨鱼咬了的团友。再Sunshine里也有类似的情节。
6.让青年的精神面貌还原
这个不很算是Danny的风格,但却是Danny最喜欢取材的故事。 |
|
|
|
|
|
|
|
发表于 14-4-2007 05: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此仁依剑 的帖子
4.评“剑兄的影评”
我觉得这就是 Danny Boyle 电影最高超的显明风格,而这风格我认为也是《Sunshine》的着重点与精髓。电影故事的构架基本上与其他典型的太空科幻灾难片不二:一艘离地球甚远的太空舰,载着一小撮人要进行一项使命,然后进行使命的当中连续发生意外,舰员一个一个死亡,最后一人排除万难成全使命,但也牺牲。好老调。但经过Danny Boyle 的细心打造,每一位舰员,不分丧命时间的先后,都有了生命,都有了灵魂。
真的都赋予了生命和灵魂吗?完全不觉得。这是Danny电影系列中我觉得人物刻画得最浅的电影。故事架构的确是很典型的太空灾难片,其实本来Danny就很喜欢用典型的电影来做文章。28 Days Later难道不是吗?电影是说病毒传染的僵尸片种,这种故事是老掉牙到老掉牙,但是事实到了最后却不是(给没有看过28这部电影的,我建议你们去看看)。但是可惜的是,Danny的叙述风格在Sunshine完全被堵塞了。在面对众多演员的情况下,他没有能好好的去表现他那出色的突出唯一灵魂人物的计俩。每个人都给一个临死前的照相,呆板的刻画,然后就生命了了。故事一开始不久就进入了一个高潮,收到IcarusI的求救讯号。主角面对了选择,然后这选择为队员带来了死亡。一个一个人的离去,这些都是很B级电影制作的情节。比如要修理太空船,去IcarusI后死两个,一个是自私鬼,该死,一个是伟大的牺牲者。这些难道不是三流的情节?而这一次,Danny完全没有把三流情节带出了一流的窒息感。我看了后完全不觉得这像是他的作品。
以其独有的执导,Danny Boyle 不 以其他电影典型数家底的方式为每一位角色作介绍,反而着重在每一位人物的性格特征上,然后再由剧情的进展慢慢让这些性格特征一一呈现。人物更在剧情的进展 中基于自身的性格作出反应与互动,在细节中慢慢成长,酝酿,直到完成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地位。其结果就是无论故事构架再老调,有贴切的人物,就有一部贴切 实际的电影。
Sunshine对人物的个性塑造是在Danny电影中最多的,但这个多,只是在于人物众多。总觉得Danny在面对群戏时无法正常的发挥作用。他是用了一些时间去刻画这些人物,每个人都给了一点时间,但这也是我觉得是他失手的地方。Danny本来就不善于刻画众多人物,而且也不是他的风格。但是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他只给了男主角多一点点地时间。我们看到了负责任的团长,怕死的副团长(这家伙是怎么通过了品格坚定的),还有其他团员一个暴躁,一个善良,一个鲁莽,一个冷酷,一个疯狂,和一个感觉有点弱质的男主角。这些刻画是做到了表面,但这不是一般电影都应该要做到的吗?而到了最后,电影跌入了一般惊僳片的固有格局,而再也逃不出来了。
此电影选角非常好,每位演员皆能恰到好处的配合其人物的演绎需求,加上演员们的贴实演出与不太特出但实际的对白,几乎没到将近片中途都没有一位人物是鲜明得太过分,直至概括他人,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精彩。我对 Cilian Murphy 的演技向来没有挑剔,但连我一直都不太欣赏的杨紫琼也意外的贴切,甚至是完完整整的成为了其角色,实为惊喜。
选角方面我就很赞成剑兄的看法。每个人好像都和他的个性很像相似的,不知道这些演员是由谁亥选的。至于演技,剑兄,这部电影的演技在那里?有哪一个眼神还是动作让你觉得很棒的?群星没有多少戏份,而男主角只是多了几场看不到脸的戏份,这样你竟然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演技很好?我觉得是选角的和适度让你误认为他们的演技好。要不然就是因为导演是Danny而让你爱屋及乌了。
至于视觉效果与特效,我认为并非此电影的着重点,Danny Boyle 电影也大多不会靠这混饭吃。因此我觉得在于《Sunshine》,特效只不过是呈现故事情节与画面的衬托用具,而非炫耀画面华丽炫美的手段。并不是说这部电影的特效很差,而是做到恰到好处,不过分,也无须过分。不过有一部分我一定要提:片中 Icarus 2 抵达 Icarus 1,Mace, Capa, Seale 与 Harvey 四人登船走访的剧情,注意画面时不时一闪而过的骇人脸容。可能就我一人这么认为吧?我觉得这种处理方式比起任何没完没了的诡异配乐与突然跳出来的怪物来得更令人不安,更觉得可怖。
这个好。记得Beach里有一幕Richard变身游戏机人物的镜头,幽默又不浮夸。这就是这死人Danny的黑色幽默。至于特效,我觉得还好,因为不需要。但是道具就很缺诚意。这一点我会再下一段解释,也算是回答剑兄的疑问。 |
|
|
|
|
|
|
|
发表于 14-4-2007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此仁依剑 的帖子
5.我的影评之扩展篇
也是时候为自己的话辩护了。
这部戏我在上个周六看了半夜场。不能说是烂戏,但很B级的制作倒是真的,算是一部很失水准的电影。他的剧情推展太慢,接着就落入了一般灾难片的俗套。队员一 个一个牺牲,没有一个得以生存。杨紫琼死得最容易,连个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布局上类似core,但是剧情到最后却有点像EventHorizon。全片最 精彩的人物是真田广之,可惜也是第一个牺牲的。片子的错误太离谱,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宇航员竟然可以犯下如此轻率的错。还有,两艘太空船的外表内在竟然一 样,但是已经相隔7年,怎么可能完全一样没有进步?最后就是太空器材方面好像不够先进的感觉,不像应该是50年后世界科学水平下的产物。还有一点,电影没 有在地球和太空船的互动上着墨,无法引起观众对“拯救地球伟大事业”而起共鸣。
我要特别针对“片子的错误太离谱,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宇航员竟然可以犯下如此轻率的错。”作甚一层的解释。我们得看看,这个离谱的错误是什么。剑兄用了Apollo来做例子,但是已经被反驳了。本来就是人为和机械的错误或故障是有别的。现在我将针对电影的逻辑性提出疑问。
Sunshine里的错误是人为的,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人为的错误还有分很多种。比如计算错误了,按错了纽,甚至是不小心把水泼入了机器而导致故障等。如果Sunshine的错误是这些,我觉得还可以原谅的。但是他的错误竟然是“I forgot”,%¥#•*—……%+)。身为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宇航人员,肩负着拯救人类的使命,竟然可以forgot?Apollo只是肩负着人类的期望,而他们也好像不是因为forgot做什么而导致整个人类差点被毁灭了。这是有很大的分别的呀。剑兄,你还是认为合理吗?
还有,这个调整shield的工作,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环,Trey要forgot也不会去forgot这个吧。改变航道是全体人的决定,虽然不是一致的决定,但是大家怎么可以留下Trey一个办事而大伙儿全睡大觉去了呢?我知道这是Trey的工作,但是这是一个突发事件,至少大家也要make sure所有转换航道的procedures都做好了才好放心吧?剑兄,我这个要求有什么不合理之处?还是因为这是Danny的电影,所以不合理也变成了合理了?
然后,关于相隔7年之后的IcarusI和IcarusII的外表内在都一样,我也许是吹毛求疵了些,但是也不无合理之处。首先我们得了解对于地球那一方来说IcarusI已经失去联络,也就是等于Mission Failed了。既然知道是任务失败了,IcarusII的制造会有改变(比如某方面加强了)是不是比较有说服力呢?两辆Icarus很明显的没有分别,就算是走廊、驾驶舱、植物园、Observation Deck都是一样的。难道剑兄认为两艘舰一样比有些分别更加有说服力吗?
还有道具方面,我真的真的感觉不到这些是50年后的产物。我认为这些细节也好照顾一下吧。比如那个笨重的太空衣,他的对讲机是一个硬邦邦的microphone。我觉得既然标榜了50年后,至少创作一些比较先进的配备,就算是小玩意儿也好,至少能够将观众的情绪带入那个时代。这点实在不能不让我觉得电影道具组的失败。当然他们是受令于导演的,这一切的差劲表现,导演还是难逃其咎的。
最后我说的地球和太空船互动的意思,是我在另一部电影300中所说的背后磨刀的动机是一样的。但是也许这部电影没有那么需要,我也不执著了。 |
|
|
|
|
|
|
|
发表于 14-4-2007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4-2007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4-2007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hcoln兄,我不懂谁的评论对错。
我也还未正式看过这部电影,但是我觉得你太过介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和别人怎么评论电影。
同时你也太过介意别人怎么看待你自己,和你怎么评论电影。
电影的评论是可以有双从标准的,没有100%得到认同的电影,也不会有100%不被认同的电影。
其实当大家说出自己的感想时,何不学会去了解别人的看法和站在别人的立场看看人家怎么评一部电影,也许对方不是专业的,但是他也是一个观众,既然是观众就有资格评论一部电影,甚至比专业评论员更有资格,因为电影公司的目标是观众不是住专业评论员。
许多好的电影也许是靠得到许多奖来得到认同但是并不是得到观众的认同。
也有许多电影没得到太多的奖项,但是却得到许多观众的认同。
我们该如何去评论一部好电影?没有绝对的答案。
因为一部得到许多奖项的电影绝对有他自己的价值,畅销电影也绝对有它自己成功的地方。
虽然我个人更喜欢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的电影
大家都是说出感想,何必去动火气?何必坚持自己的观点否定他人?
只有极端和独裁的人才学不会站在更多的角度去尝试了解更多的评论,事实无绝对。
[ 本帖最后由 CAevolution 于 14-4-2007 08:03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4-4-2007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8 CAevolution 的帖子
阿CA,我那里动火了?
看来文字叙述很容易让人引起误会。
我是在很认真的和剑兄讨论。
如果你误会了,那剑兄可能也会误会了。
既然这样,那交流就没有意思了。
那我就不再发贴了。
p/s:剑兄,我绝对无意冒犯,如果你觉得有,那我只好先道歉了。以后我们如果还有机会交流,还是offsite吧。 |
|
|
|
|
|
|
|
发表于 14-4-2007 09: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4-2007 1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4-4-2007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0 爹九郎卡撐昂昂 的帖子
我的理解是太空船在转动,有离心力之类的东西。 |
|
|
|
|
|
|
|
发表于 15-4-2007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看。。。很多不合logic的东西,略嫌不够奇幻,不够澎湃,最后还穿插一只四不像进来,然后镜头又摇来摇去。fail... |
|
|
|
|
|
|
|
发表于 15-4-2007 03: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5-4-2007 03: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烂戏。。。我直接给零分
你可以讲我肤浅还是不懂科学理论什么
但是,我真的可以讲我从头到尾不懂它做什么,它想表达什么
镜头散乱,情节故事交待都不好,部分的情节,也把握的不好
也给我一个感觉是
是不是上的太空的科学家,都有神经问题?从开始是那个犯错内疚华人男子?我们的michelle yeoh,爱疼植物也疼得发神经了吧?太有神经质,然后那个自私的队长等,都给我感觉到,上的太空的,都有点神经质不然就是心理素质不好,点点事都应负不了,失败
然后很多事情,突然就发生了,却没有那种发生事情的节奏感,失败
所以这部戏,给我感觉,就像是导演自己拍给自己看得戏,就好像mr bean戏里那个nothing导演一样,败笔
所以我个人评分,就是零分 |
|
|
|
|
|
|
|
发表于 15-4-2007 03: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hboon 于 15-4-2007 03:35 AM 发表
爱疼植物也疼得发神经了吧?
建议这位朋友找一位植物学家聊聊天吧... |
|
|
|
|
|
|
|
发表于 15-4-2007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一帖还看到网友说不明白电影在说什么,我突然觉得在这里写了那么多是白写。
这楼才 4 个,爬一爬帖要您们的命吗?
了解也不愿了解就枉下定论,您们对自己的理解能力与智慧也非常据自信哦! |
|
|
|
|
|
|
|
发表于 15-4-2007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星期5就看了。可是用着别人的电脑。所以必须要用网站中文输入法,故不便之处,所以我便懒惰写影评啦。
基本上我还是极度不能接受最后那个魔鬼的出现。
我感觉上是,danny boyle 和 其他如m night shaymalan一样,都过分沉溺于自己的风格中,常导致两极化的反应。
其他你们些的东西改天才看。
还有,美国9月上映。 |
|
|
|
|
|
|
|
发表于 15-4-2007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此仁依剑 于 15-4-2007 11:34 AM 发表
在这一帖还看到网友说不明白电影在说什么,我突然觉得在这里写了那么多是白写。
这楼才 4 个,爬一爬帖要您们的命吗?
了解也不愿了解就枉下定论,您们对自己的理解能力与智慧也非常据自信哦!
不要强逼其他人也明白和喜欢这套电影嘛~ 别人有权利不明白的嘛~
我明白你自己喜欢的电影被其他人说是大烂片的感受是不好~ 但是你不必理会其他人的言论吧,自己喜欢和欣赏就好了~ 你总会找到知音人的。
还有你写的东西不一定每个人都get到你的意思~但是不代表没有人会明白~ 你不必太过介怀。
[ 本帖最后由 deadman 于 15-4-2007 12:17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5-4-2007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不戏后的感想是,简直是部烂戏!!!
不懂要做什么?为什么哪个7年不死的人可以随意变身,他怎样进入人家的太空船?简直浪费金钱,时间,精神来看这不戏,失败中的失败。。。。cheap movie! idiot!!!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