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4-11-2021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4-11-2021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5-11-2021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學家說地球之外,沒有東南西北方向!
西方=地球之内=世間=五趣輪回!
|
|
|
|
|
|
|
|
发表于 26-4-2022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净下空老法师慈悲开示:什麼是德行?什麼是道?
德行,身有德,口有德,意有德。
德是什麼?德是善。
善,不著相的善,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做不做?做,做完之後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口上。
常常宣揚,善就報掉了,為什麼?別人讚歎、恭敬,就報掉了。
所以像鍋漏匠修的善,人家輕視他、瞧不起他,沒有人讚歎他,他那個善全部保得圓圓滿滿,一點都沒有漏失。
最後把他的成果顯現出來給大家看,那個時候讚歎沒有問題了,他成就了,他到極樂世界去了。
這個就是上上人,這個就叫理一心,不是一般人都能做得到的。
關鍵?關鍵,真的,老實、聽話、真幹,就這六個字。
這叫德行,所成之善謂之德,能成之道謂之行,這德行。
道是什麼?這一條道路。
這一條道路就是剛才說的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
這一條道路合傳統文化跟大乘來說,這個道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因果、十善,儒釋道全包進去了,這是道。
這個道怎麼行?《四書.大學》裡頭三綱八目那就是行。
三綱,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是修行的三大綱領。
明德,就是佛門裡面講的明心見性,明明德。
我們現在有自性,自性迷了,不明了。
所以那個第一個明是動詞,第二個是名詞,怎樣把明德恢復光明,這就明心見性,我們有性,如何能見性。
親民是相,如果明德現前,那是個什麼現象?用佛法來講,慈悲遍法界,善意滿人間,這叫親民。
那一種親愛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個眾生都不漏,平等的愛。
起的大用,止於至善,沒有一樣不是達到極善、圓滿的善。
你的身,圓滿的善,為一切眾生服務;你的口,圓滿的善,隱惡揚善;你的念,念念為一切眾生,止於至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一六集) 2012/2/28 檔名:02-037-0216
|
|
|
|
|
|
|
|
发表于 28-8-2022 10: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8-2022 11:01 PM 编辑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新元讲席贡言 弟子钟清泉敬记
前言
民国七十三年新春,雪庐老人李炳南老居士,在华严讲座开讲前,体察时节因缘,特制‘ 世出世法,本立道生’新表,作为新年贡言。
开示莲友应当立住世出世法的道业根本,深信净土法门乃横超生死出苦捷径,不让‘消业往生’别异见解所迷惑。
全部讲辞共有十九次,时间长达七个多月,期间曾因食用味精,四大微恙,停讲三月有余,病愈之后再续法缘。
老人时寿九十有五,为法忘躯,殷切叮咛,谆谆教诲,一片婆心,令人感慕。
┌甲一、谁能出不由户─────────┐
│ (内)(外) │┌众生在世间
┌(甲)志于道──┼甲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不离世间觉
│ 中文义 └甲三、德配天地───────────┘
│ (通)途 ┌乙一、‘业道之别’业指福德,道指证果───────┐
世出世法─┼(乙)发菩提──┼乙二、‘九界三惑’三祇断尽────────────┼难
本立道生 │ 心梵语 └乙三、‘入重玄门’始断根本无明──────────┘
│ ┌丙一、‘随眠无明’谓无明烦恼眠伏第八识中─────┐
│ (别)途 ├丙二、‘立相住心’取报土报身忻厌等────────┤
└(丙)带业往生─┼丙三、‘以果为因’伏惑往生────────────┼易
乘愿再来 ├丙四、‘莲胎断惑’当生成就登岸──────────┤
└丙五、‘二力横超’────────────────┘
┌先离轮回而后证果
三别─┼不经次第横超三界
└不能自去如来接引
(附语)净宗为难信之法,惟佛为‘世间解’独知其义。
(1)仁王经‘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
(2)起信论‘三细’一无明业相,即真心之初动。二能见相。三所见相。一为体,二、三为用。体用不离,一时具三相。
(3)阿赖耶多名,见唯识论及了义灯。‘种子识’、‘根本识’等。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bfnn.org)
|
|
|
|
|
|
|
|
发表于 28-8-2022 1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8-1-2023 10:14 PM 编辑
缘起
今天是今年开春第一次讲经,先给诸位谈谈话,为什么先谈话呢?因为华严经这几次是按文理一句一句讲,注重佛理的讲解,很费力。
华严经讲了十三年,八十华严还讲不到一半,若一年讲一本,也要十年之久,讲经的人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不要说再活十年,十天也不敢保险。
所以先不讲经,先将华严经的用意在什么地方,总合起来简单扼要地说。
懂得这张表的用意,以后讲经讲得长,讲得短,都没关系,因为大家都已有所得了。这是讲这张表的用意之一。
再者也是因缘所致,自古以来,各宗不论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重实修的宗派,或天台、唯识、三论、华严等研究教理的宗派,对净土宗没有人敢多说话的,现在却有人出来要改净土经典。
使全台湾甚至海外学佛修净土的人都起了疑惑,信心受到很大的扰乱,这是自古所没有的事。
从前讲华严只讲个大意,被他们一闹,华严必得一句一句讲。
而真如回向讲完后,讲到微细智,只有佛才能称做‘世间解’,解得很细,除佛以外,等觉菩萨也够不上。
因此现在先介绍净土宗的要义,以后讲经就不必一句一句讲,只要讲个大意就可以了。这是讲这张表的用意之二。
这几年来大家不甚研究佛理,也不得不详细讲,免得大家看经生出误会。
但是若只讲解,大家听了不能证果,证果全在实行,我个人修行不好,所以我得竭力地注重实行。
若不实行,人的寿命不知何时就完了,那时,修行若无成就即非常可惜了,修行能证道,有个成绩,是很重要的事情。
证了道,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但是,道有内道、外道之分,外道是(他)教的心外求道,旁门左道,一点也无用处。
内道是佛法的心内求道,佛经称为内学,而孔子之学也是内学,怎么个‘内’法呢?这‘内’是指研究本性的。
唯有佛经彻底研究本性,孔子亦研究本性,孔子之道与佛法之道一样,学之皆能成就,今年起大家都要注重求成就。这是讲这张表的用意之三。
说到证道,证的同是内道,但是,道的讲解,或是自己修行,则有浅有深有难有易。
浅的不彻底不究竟,深的才究竟,而学道必须求深的。
一般来说,深的比较难,浅的比较容易,但是浅的多不彻底。要能学到深的,则全在圣人的善巧方便。
佛知道大多数众生只能学浅学易,不能学深学难,所以就变了一个很特别的办法。
这个特别法一般人不能了解,惟有佛了解,这个特别法门又深又容易,道理虽然深却很容易学。
今天这个表若了解了,以后遇到任何疑惑,自己就能破疑,可以一步一步往前走,不至于走错路。
在此再申明一次,本人讲经没有自己的意思,心中没有学问,那敢有自己的意思呢?
凡是所讲的皆是古圣先贤在经典上说的,本人只是当个录音带介绍给各位而已,我不妄作聪明,所说的话都是圣言量,我们要随顺圣言量。
本人来台湾至今已三十多年,开始就是儒佛并重。当初一来就办‘国文补习班’讲中国文化,同时也讲佛经,三十年前如此,三十年后的今天也是如此,别处存有门户之见,很少这样干的。
若把今天这个表看明白,讲得清楚,就不再会有门户之见了。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bfnn.org)
|
|
|
|
|
|
|
|
发表于 8-1-2023 10: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释题: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这张表的题目是 ‘ 世出世法,本立道生 ’ 世是世间法,出世是出世间法,三界以内谓之世间,三界以外谓之出世间,这两种法门其实是一个法门。
这点或许大家就不相信了,以为出世法是出世法,世间法是世间法,‘ 儒佛相同 ’ 佛没这么讲啊!孔子也没有这么说啊!心存门户之见的人才会把儒佛强迫分开讲。
表面上看,世间法有六道轮回,众生头出头没,千千年万万岁在六道中轮转,好像在海水中,有时候头露出来,忽然一个大浪打来又沉下去。
出世法是到达涅槃彼岸,出了苦海,离开了三界,出了世间,不再头出头没了。
表面看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有此不同,实在讲,世出世法其实是一个法门,只不过是有深浅之别而已。
怎么说是一个法门呢?你要是觉悟证了道,就是一个法门,不觉悟,迷惑颠倒,就认为是两个法门、三个法门,所以全在悟道不悟道而已。
‘ 道 ’孔子讲,佛也讲,讲得有深有浅而已。
今年同修们第一步先把心定在道上,扎住根本,扎住根以后所学才能结果,否则,心不在道上,你学上十万年也没用处,所以说‘ 本立道生 ’。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扎住根以后,道就能往外生长,若无根本,如花瓶中插的花,虽然好看,但不久长。没根本,生不出道理来。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bfnn.org)
|
|
|
|
|
|
|
|
发表于 8-1-2023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表下分甲、乙、丙三项,甲项是世间法,乙、丙两项是出世间法。
原来世法出世法是不分的,但是为了讲说明白,分成两项,最后再合起来说。
甲、志于道 中文义
世间法是以谁为主呢?全球皆没有懂得的,只有中国人懂。
中国自开天开地以来,代代圣人相传,传到孔子,孔子谓之 ‘ 集大成 ’ ,孔子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全部的道集合起来,谓之集大成,故尊称为 ‘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 。
世间法当以孔子为主体,真正要提倡中国文化,就离不开孔子。
提倡孔子的道并不是贴标语、喊口号作宣传,那没用处。
国家现在正提倡中国文化,南洋也提倡中国文化,提倡尽管提倡,但是很难行得通。
中国文化汪洋无边,四库全书很多,要从那一部下手呢?总得要找几句简要详明的话来代表中国文化。
‘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是孔子一生治学的要领,也是中国文化的纲领。
‘ 志于道 ’ ,心安在一处,不向别处走叫 ‘ 志 ’ ,心安在 ‘ 道 ’ 上,道以外不安,‘ 道 ’ 就是本性。
可惜现在与从前的科场提倡中国文化,都是在学作文章,学道者有几人?光作些文章有什么用,探究什么叫 ‘ 道 ’ 这才重要。
‘ 据于德 ’ 德是本性中的一种能力,内心根据本性,不离开本性,就是据于德。
‘ 依于仁 ’ ,仁是对大家都要爱护,依是倚靠,由此而起的意思。
在外头对待别人,往外用的时候,一切都要依仁而起,所作一切都要爱护人不伤害人。
‘ 游于艺 ’ ,艺是一切技术才能,游是深潜其中,不一而足,多才多艺能为众生谋福利。
这四句话,包括二十四史,简要不啰嗦。
‘ 志于道 ’ ‘ 据于德 ’ 是体,‘ 依于仁 ’ ‘ 游于艺 ’ 是用,有体有用,清楚详明。
诸位或许会疑惑,我们是来学佛的,你讲中国文化干什么呢?
其实中国文化和佛学原来是一个,不可分开,不懂中国文化而学佛的这些人,皆不像样子。
孔子表明自己以 ‘ 道 ’ 为第一,佛学也是以 ‘ 道 ’ 为根本。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bfnn.org)
|
|
|
|
|
|
|
|
发表于 8-1-2023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甲一、谁能出不由户
论语中孔子说:‘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人要走路都得从门户进出,那一个人出去不从门户呢?
既然人人出入必经门户,则人人应当学道,大事小事离开道就乱了,所以谁也离不开道,‘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一弹指的工夫也不能离开道。
‘ 可离非道也 ’要是离开道,就不是有道之人了,这与佛家的‘ 净念相继 ’有何不同?
讲中国文化的人没有这样讲的,他们把儒佛一刀劈成两半,所以都讲不通。
我这种讲法,他们听了不顺耳,我是儒佛双修的人,我就按照我的讲法。
孔子自己就是‘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的人,孔门弟子观察孔子就是如此。
现在研究中国文化的,对孔子这套不懂,学佛的人也看不起孔子,那更是荒唐。
今人提倡中国文化,却不知道中国文化是什么,不是说空话嘛!
论语中孔子述说自己的修学历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三十岁就立住志向,心不摇动了,我今年九十五岁了,心还摇动呢!这有什么用处呢?
孔子四十而不惑,不惑是断惑了,我们断了惑吗?
有人自以为是‘ 老修行 ’,试问,你的见惑断了几品?思惑断了几品?一品都还未断,吹什么大气。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中庸云:‘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天命即是本性,能率性即明心见性了。
小乘人尚未真正见到本性,大乘才见到究竟的本性,知天命其实就是大乘法。
孔子六十耳顺,所有一切世间法皆能融合贯通,绝不会矛盾,一切皆顺,如华严经的理事无碍,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孔子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在如意,但规矩一点也错不了,这已经达到中道——空、假、中圆融一体的境界了。
孔子的境界,不敢说已到佛的境界,可是已到等觉菩萨的境界了。
现在讲中国文化的人,怎能懂孔子这种境界。
学佛的人和孔子比一比,又学成那一条了呢?三十而立了吗?四十更迷惑,五十更不知天命,真是愈学愈坏。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bfnn.org)
|
|
|
|
|
|
|
|
发表于 10-3-2023 1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10-3-2023 11:09 PM 编辑
(内) (外)
甲二、格致诚正 修齐治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目是出自礼记大学篇,宋儒朱熹解释得乱七八糟,愈讲愈糊涂,今天将它分析出来。
这八条分内外,有体有用。
体是本体,用是从体所起之用。
内是本体,外是作用,儒家世间法也是有体有用。
佛法明心见性是内里的功夫,广度众生,作种种善,是外边的功德,这就是善根福德,正助双修。
学佛成天在家打坐,什么事也不作,那是小乘法,佛所谓的焦芽败种,佛法所不取的,必得为众生办事。
这八个字是八桩事,今依汉人的注解。
格物的 ‘ 格 ’ 是 ‘ 来 ’ 的意思,诗经云 :‘ 神之格思 ’ 祭祀时神来了。
吾人本性如如不动,忽然间动了,一动就是来了。
致知,‘ 知 ’ 是觉知的意思,心动时立刻察觉知道,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只要一觉悟,就了不得了。
我们一般人是念起不觉,动了念头也浑然不觉,致知的工夫是念头一动就知道了。
知道了还得要赶紧观察它,看它动的是对还是不对,是正还是不正,再仔细去考察,别叫它来回跑,这叫 ‘ 诚意 ’ 。
诚是忠诚,一点假也没有,在儒家中庸云:‘ 诚者,天之道也 ’ ,天很忠诚,一点都不做假。
吾人坏就坏在意识乱七八糟,喜欢打坏主意,意识一诚,心就正了,这是内里的功夫。
内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再向外起作用,第一步要 ‘ 修身 ’ ,身三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业,不妄语、不恶口、不绮语、不两舌。
凡是坏事一点都不许做,身修到这个样子,才能 ‘ 齐家 ’ 整齐家庭。
自己若是乱七八糟的人,不干一点好事,在家里要管谁?只是多出些太保子弟,所以自身没有毛病才能齐家。
政府提倡 ‘ 齐家报国 ’ ,现在谁齐家了?齐了家再往外当国家的公务员,才能干干净净地拿出良心来给百姓办事,才可以 ‘ 治国 ’ 。
身不修、家不齐,出来当公务员也是图贿,扰乱天下。
把国家治埋得整整齐齐安定以后,别国的人看见你这国家整齐安定,再去 ‘ 平天下 ’ 治理别的国家。
自己的国家都乱七八糟,还能去治理别人的国家吗?人家肯听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对外的功夫。
这样看来,我们学佛学孔子对社会有没有好处呢?
学佛学孔子真正学好了,警察也省力气。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bfnn.org)
|
|
|
|
|
|
|
|
发表于 6-7-2023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6-7-2023 10:13 PM 编辑
甲三、德配天地
内外都做到了,就是 ‘ 诚 ’ 。
中庸云:‘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就能知道自己的本性,所谓 ‘ 至诚之道,可以先知 ’ ,只要有至诚之心,不必抽签算卦,也可以未卜先知。
有人说:我为什么不能预知未来?不知,是因为你的心作假,心诚了就能先知。
先知道自己的本性,第二步就能知道他人的性,既知人之性,也就能知道万物的性了。
能知天地人的性,就可以 ‘ 德配天地 ’ 。
曲阜孔圣人的牌坊上就有 ‘ 道冠古今,德侔天地 ’ 。
天地无私,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是天地还是有办不到的。
天地人合称 ‘ 三才 ’ ,人在中间,顶天立地,替天地办事,才可以称作 ‘ 人才 ’ 。
若能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就可以与天地合起来,谓之 ‘ 三才 ’ ,这时自己的德性与天地的德性一样。
|
|
|
|
|
|
|
|
发表于 6-7-2023 10: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语、众生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学佛要度化众生,上那里度化呢?众生在那里?‘ 众生在世间 ’ 度众生要到世间来度,离开世间那里有众生?所以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是一桩事情啊!
佛法有五乘方便解脱——人、天、声闻、缘觉、菩萨,然后成佛,成佛要从人道、天道入手。
六祖坛经云:‘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寻兔角。’ 世间的人都是迷惑颠倒,你看这些人迷惑颠倒,你才能觉悟。
离开世间空空洞洞的,要觉悟个什么?离开世间觅菩提,就好比想找一只头上有角的兔子,兔子不长角,离开世法不能度众生。
成佛成罗汉都要在世间成就,故云:‘ 不离世间觉 ’ 。
佛到人间成就,所以人是根本,故云:人身难得。
我们在台中先提倡念孔子书,在人道上走。
天道比人享福,享福的人不能做事情,修道难,所谓 ‘ 富贵学道难 ’ ,人道有苦有乐才能修行。
中国的圣人,你看他们是念书的人,他们就只是念书人,你尊他们为佛菩萨来的应身,他就是佛菩萨的应身,为什么呢?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也变男的,也变女的,也变老的,也变少的,也变文的,也变武的,中国像孔子这些圣人,都是佛菩萨变化的应身,是来帮我们的忙。
我们学了几天佛,世间的事故人情天理一概不懂,对社会有何利益呢?学佛要先求人道,人道站得住脚,学佛才可以成功。
自古以来没有坏人成佛的,曹操、王莽、秦桧这些坏人,有谁听说他们成了曹操佛,王莽佛,秦桧佛的?所以请大家先得保存人格。
今年我们学佛要注重实行,若无实行,讲多少也无用处。
实行必先札住根本,一棵树有了根本,才能发生枝干花果,立不住根本,永远不能成功。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bfnn.org)
|
|
|
|
|
|
|
|
发表于 28-7-2023 09: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要令众生觉悟,六道众生中,人道比较容易觉悟,佛说五乘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中,以人乘为本,注重人格。
成佛也是在人道成就的,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学佛者应当把人道修成,学佛才能成功。
六道轮回,在三界来回投胎,苦不堪言,出了三界就无轮回之苦,可是要出三界,任何学说都办不到,唯有佛法才能彻底出离。
世间法、出世间法,学佛者都要学,而现在学世间法,正是预备将来能离开三界轮回。
佛在娑婆世界说法四十九年,千言万语都是叫众生不在三界里轮转,我们在台中三十几年来讲经不断,所说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说过了世间法,诸位应当 ‘ 志于道 ’ ,心中先立起志向,心安在道上,若心不在道上,学佛不会有结果。接著来讲出世间法。
佛说了四十九年的出世间法,道理非常复杂,可以分作大乘法和小乘法,二者都是佛法。
大乘法是从实际上说的,小乘法则是方便权说,我们在此讲华严经,此经是大乘经,我们所修的净土法门也是大乘法门,所以今天专讲大乘法门。
|
|
|
|
|
|
|
|
发表于 28-7-2023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7-2023 09:27 AM 编辑
(通)途
乙、发菩提心(梵语)
发菩提心,菩提二字是梵语,‘ 发菩提心 ’ 与 ‘ 志于道 ’ 是一个意思。
佛法要求 ‘ 明心见性 ’ ,真如本性不动,一动就叫心,志于道的人,心一动就定在道上,而我们的心一动就是乱七八糟,不知上那儿去了。
心往那里去,就落什么影子,在心田就种下一颗种子。
如此,永远都将在六道中轮回,心就是这么坏。
不动心须要很大的功夫,心会动大半是由外头的境界所勾牵的,如蜡烛,有道的人看见它,不著蜡烛相,心不被它勾牵,因为心在道上的人,心不动啊!
尽管看,尽管听,心头如如不动,没有关系。
但是普通人看见什么东西,心就跑到那上头去,心就被它勾引去了。
孟子 ‘ 四十不动心 ’ 练了四十年的功夫,可以不动心了。
孔子 ‘ 四十而不惑 ’ 动心就迷惑,不动心就不迷惑。
但是,在这里所说的是教大家动心,有人会疑惑,心叫它不动才好啊!你怎么叫它动呢?
事实上,不动很难,所以要叫它动。
‘ 发菩提心 ’ 的 ‘ 发 ’ 当发动讲,心动之先,我们要叫它动得有个目标,叫心上那里去。不让心支配我,而是我支配心。
至于叫心发动上那儿呢?
即是要发菩提心。
‘ 菩提 ’ 是梵语,与中国的 ‘ 道 ’ 字是同义,中国叫 ‘ 志于道 ’ ,佛法名为 ‘ 发菩提心 ’ ,所以佛法就是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佛法。
说说很容易,真正要做可不容易了,不叫心动很难,心一动就叫它到菩提也很难,所以动或不动都很困难。
修行人先学叫他动心,由我支配心,不叫心支配我。
修习成功以后,心就不动了。
普通法门都是如此,想要明心见性,脱开六道轮回,这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学佛人要先懂普通法门,再学特别法门,不懂普通法门,如何懂得特别法门的特别?
|
|
|
|
|
|
|
|
发表于 28-7-2023 09: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7-2023 09:35 AM 编辑
乙一、‘ 业道之别 ’ ——业指福德,道指证果
这是大乘起信论上说的,凡一动作就叫 ‘ 业 ’ ,如我拿纸,有这个动作就是业,纸不动它,没有造作,无所谓业。
不管拿了以后有没有看,只要一有动作就是造业了。
‘ 道 ’ 就是志于道的道,学佛人,这两个字必得要会讲,为什么叫 ‘ 十善业道经 ’ ,说 ‘ 十善业经 ’ 也可以,说 ‘ 十善道经 ’ 也可以,为什么头上安头呢?
结集佛经的人并没有头上安头,是我们讲错了。
任何众生皆有 ‘ 道 ’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分离开就不算道了,人人皆有道,无法分离。
儒家大学首句云:‘ 大学之道 ’ ,中庸首句云:‘ 天命之谓性 ’ 。
道离不开,业也是如此,众生入胎、出胎都有动作,都是业,修行也是业,死了还是有业,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业,也是须臾不可离开,道与业永远连带著。
|
|
|
|
|
|
|
|
发表于 28-7-2023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的人懂得 ‘ 业 ’ 与 ‘ 道 ’ 的道理,到了末法时期,大家就不懂了,才有人出来提倡 ‘ 消业往生 ’ ,闹得天下大乱。
消业也是往生,带业也是往生,这讲起来很麻烦。
成佛以后才没有 ‘ 业 ’ ,没有 ‘ 道 ’ 。
没有 ‘ 业 ’ 还好,怎么 ‘ 道 ’ 也没有了?
说这个就是谈玄说妙了,心就是业,心就是道,心就是佛,既然 ‘ 真如 ’ 是无我无自性的,那 ‘ 佛 ’ 、‘ 道 ’、‘ 业 ’ 也都是毕竟空的。
华严经的十回向品说了一百个真如,才谈到微细智,有微细的智慧才能了解业与道,在大乘起信论三细六粗有提到这个道理。
末法时期,大家对佛法相应不理,你不懂,我也不懂,互相斗诤,所作文章和佛经所说出入很多,真是 ‘ 扰乱天下有余,救度众生不足 ’ 。
业与道不是一桩事情,大家都念过这两个字,却不关心,查经,查上五百年也是睁眼瞎子,有什么用处呢?
阿弥陀经云:‘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 ’ ,善根与福德,一个是因,一个是缘,因是原因,缘是缘分,还没有说果。
善根与福德是两回事,善根是正功夫,福德是助功夫,所以凡夫修行要 ‘ 正助双修 ’ 。
正助二者,如鸟之双翼,一正一助才可以往前飞。
上说:‘ 业指福德,道指证果。’ 证果是正,福德是助,念佛的正功夫可以横出三界,证三不退,福德则是帮助正功夫成就的助缘。
|
|
|
|
|
|
|
|
发表于 28-7-2023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乙二、‘ 九界三惑 ’ 三祇断尽
学佛应度化众生,将六道苦海头出头没受苦众生拉出来。
众生有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若加上 ‘ 佛 ’ 就是十法界。
我们的世界叫器世间,动物叫有情世间。
世界、世间的世是指三十年,三十年一变,有过去、现在、未来,皆有变化,皆不长久。
十法界中的佛法界就另当别论了,唯有成了佛才一切圆满,即使证到等觉菩萨仍未圆满,还是带业。
九法界中的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是界内六道,声闻、缘觉、菩萨是出了三界的界外众生,到菩萨也还要求解脱。
叫 ‘ 觉有情 ’ ,有情指有情识,情识俗名灵魂,我们都是被灵魂支配,自己作不了主,可是我们不能叫 ‘ 觉有情 ’ 。
菩萨觉悟,但没有完全觉悟,所以 ‘ 觉 ’ 下加上 ‘ 有情 ’ ,仍然有情识,必得成佛转识成智,才算真正的解脱。
所以九界都有不同的迷惑,有惑就有业。
|
|
|
|
|
|
|
|
发表于 28-7-2023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界众生要断见思惑才能了脱分段生死,三界以外的三乘若未断尽尘沙惑,就无法完全了解佛经的道理,对世间的法理也模模糊糊,到成佛才叫 ‘ 世间解 ’ 。
学佛修行先断见思惑,再断尘沙惑,最后还要断除根本无明惑,根本无明即使菩萨也不懂得。
要断这三惑,最少得三大阿僧祇劫,修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阶段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
从初地欢喜地到第七远行地又要一大阿僧祇劫。
以下谈第八地,要先解释一下:业有善业、恶业、无记业。
若菩萨寂而不能照,就是掉入涅槃坑,这一关是大毛病,糟透了,所以过了第七地,无记反而是坏。
登上第八地不动地,寂寂惺惺,寂照双融就成功了,这一地是阿鞞跋致不退转,就是一切自由自在的观自在菩萨。
但是仍有根本无明,所以从第八地起,又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登上第九、第十地,然后修到等觉菩萨,最后是妙觉,三惑俱断,业尽情空,住在常寂光土,成就佛的境界。
第八地不动地菩萨仍然不懂根本无明,还是有惑业苦,阿弥陀经云:‘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 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就可以不退转,但是净土宗的不退转不是普通的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而是 ‘ 处不退 ’ 。
众生往生到此,都有根本无明惑,所以说是 ‘ 带业往生 ’ 。
|
|
|
|
|
|
|
|
发表于 28-7-2023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8-7-2023 10:05 AM 编辑
乙三、‘ 入重玄门 ’ 始断根本无明
根本无明惑要如何断呢?
要到妙觉入重玄门修行到了圆满才断尽。
‘ 玄 ’ 是指法门很玄妙、很难懂,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到等觉菩萨,经过了无数玄妙的法门。
但是还不行,成佛得用另一种法子,须乘愿再来,变成人,经过 ‘ 八相成道 ’ ,像释迦牟尼佛从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最后入涅槃,什么罪、什么苦,带著业重受一遍,最后才断尽根本无明惑。
由此可见,以普通法门要成就圆满的佛果,真是不容易,幸好,还有成佛的特别法门。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 (bfnn.org)
|
|
|
|
|
|
|
|
发表于 30-7-2023 12: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