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7-11-2008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岃 于 13-11-2008 10:25 AM 发表 
我觉得是的。。。。踏入社会十多年。。。同事间有来自不同源流学校的。。。说得难听点。。。华校毕业生的缺点就是比较TAMBAI,过于注重尊卑,等级和地位。而英校生。。。敢于讲话及说出不满和见解。在与现实社会上 ...
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这是教育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结果,而不是教育语言不同所产生的结果?
最近也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都没认真的思考过。
我希望孩子能有主见、能坚定自己的立场、能勇于表达自己,那我是不是只能将孩子送进英校才能培养孩子这方面的优势?为什么读华校,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比较拘束?是因为华文教育太过注重尊师重道、太不注重个人的独立性?
还是说,就因为我的英文很好,所以我很有自信,所以我敢敢表达? |
|
|
|
|
|
|
|
发表于 17-11-2008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mm123 于 17-11-2008 11:03 AM 发表 
如果给受中文教育者一只麦克风,然后他可以用英文对著台下几百个人用英文侃侃而谈,夹杂一些幽默话语,那么,我们才可以说每种语文程度掌握能力是一致的。 ...
我想这个不须要这样来验证吧?
毕竟敢上台演讲的胆量和语言的掌握能力到哪里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一个中文掌握得很好的人,叫他用中文上台侃侃而谈也未必做得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1-2008 08: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renda_Lee 于 17-11-2008 03:47 PM 发表 
我想这个不须要这样来验证吧?
毕竟敢上台演讲的胆量和语言的掌握能力到哪里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一个中文掌握得很好的人,叫他用中文上台侃侃而谈也未必做得到。
这个就是我要讲的重点:
受中文教育的人,对于面对很多人,显得很却场,就算中文一流也是那样。
但是像我公司的几个受英文教育(家里讲英文或中小学在新加坡、外国渡过者)的仁兄仁姐,每次上台汇报或作presentation,唱作俱佳,真的是一流。
所以我说:让小孩子接受英文教育,收益的不但是可以掌握很好的英文,另外独立领袖般性格的养成,不是靠自修或在家教导英文可以练成竟功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11-2008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1-2008 09: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renda_Lee 于 17-11-2008 03:29 PM 发表 
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这是教育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结果,而不是教育语言不同所产生的结果?
最近也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都没认真的思考过。
我希望孩子能有主见、能坚定自己的立场、能勇于表达自己,那我是不是只能将孩子送进英校才能培养孩子这方面的优势?为什么读华校,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比较拘束?是因为华文教育太过注重尊师重道、太不注重个人的独立性?
还是说,就因为我的英文很好,所以我很有自信,所以我敢敢表达?
我觉得两者都有关系...举例,.....教育方式的影响来自学校风气,一般我去到华小,国小...感觉上很不一样的,有目共睹 .而教育语言...却肩负着民族文化......在于这点....我们也可以从几十年马来文化...几千年华人文化上看到差异,一个字眼解说比较表面和另一个比较有涵义的教育......对于孩童开拓思想心智是不同的. 而英校的系统...世界闻名,这并非教育局天真的以为.....统一课程纲要.....就可以学一样的知识! |
|
|
|
|
|
|
|
发表于 20-11-2008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mm123 于 17-11-2008 08:51 PM 发表 
目前是没有可能。
不过前阵子读“星报”,看到有很多人呼吁政府恢复几十年前的英文源流教育,当中还有不少是有点年纪的马来人,以炉火纯青的英文写出目前我国英文程度低落的感慨,我因此想看看大家的想法是 ...
只可惜....目前的英小.....已经被改变成国小了......连目前幼儿园教我孩子的印度老师都不介绍自己的母校CONVENT SCHOOL,因为已经变质了. |
|
|
|
|
|
|
|
发表于 20-11-2008 10: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岃 于 20-11-2008 09:53 AM 发表 
只可惜....目前的英小.....已经被改变成国小了......连目前幼儿园教我孩子的印度老师都不介绍自己的母校CONVENT SCHOOL,因为已经变质了.
那你会把孩子送去华小还是已经从英小变质成的国小? |
|
|
|
|
|
|
|
发表于 20-11-2008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mm123 于 17-11-2008 08:46 PM 发表 
所以我说:让小孩子接受英文教育,收益的不但是可以掌握很好的英文,另外独立领袖般性格的养成,不是靠自修或在家教导英文可以练成竟功的。
我想,早期的英校老师应该都是外国老师(?)或者说至少是国外留学回来的(?),所以他们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如果现在恢复英校,不懂采取的又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聘请的是什么老师?如果只是将教育语言改为英文,那么是否依然可以培养出孩子独立领袖般的性格?如果不能,我的的华裔子弟不是亏大了?呵!
我想,“可能恢复的”英校和“早期的“英校,应该不可同日而语了。
目前来说(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大部分华裔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华小,一是国小。
毕竟有钱送孩子进私人英校的不多。
那么,我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才能够让孩子掌握好中英文,同时又具备勇于表达的性格?
或许华人家长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相处,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会有点帮助。 |
|
|
|
|
|
|
|
发表于 20-11-2008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anne1 于 20-11-2008 10:40 AM 发表 
那你会把孩子送去华小还是已经从英小变质成的国小?
印度老师的建议是去华小....英文另外家里进修......我想也只有如此了! |
|
|
|
|
|
|
|
发表于 20-11-2008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选择华小,我是华校生,中学读马来校。个人认为中文比英文难学,如果不在小学打好基础,中学就很难自修了。英文嘛,就补习加强咯。 |
|
|
|
|
|
|
|
发表于 20-11-2008 09: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岃 于 20-11-2008 03:11 PM 发表 
印度老师的建议是去华小....英文另外家里进修......我想也只有如此了!
我也是在头痛着!但是想到华小有整40个小孩在一个班级,功课又一大堆的就“闲”了!私人小学,学费又贵,最怕的还是潜伏的费用!怕念了以后,时不时又有些什么特别的活动要用钱之类的!
有那一间华小是人少少,功课少少,书包轻轻的? |
|
|
|
|
|
|
|
发表于 21-11-2008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anne1 于 20-11-2008 09:32 PM 发表 
我也是在头痛着!但是想到华小有整40个小孩在一个班级,功课又一大堆的就“闲”了!私人小学,学费又贵,最怕的还是潜伏的费用!怕念了以后,时不时又有些什么特别的活动要用钱之类的!
有那一间华小是人少 ...
非名校会否比较少功课...这样一来才有多余的时间进修!? |
|
|
|
|
|
|
|
发表于 21-11-2008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anne1 于 20-11-2008 09:32 PM 发表 
有那一间华小是人少少,功课少少,书包轻轻的?
我想,选学校也只能从附近几间之间选择。
如果”人少少,功课少少,书包轻轻的“ 的那间在20、30公里外,你去不去?呵呵!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11-2008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岃 于 20-11-2008 03:11 PM 发表 
我想,早期的英校老师应该都是外国老师(?)或者说至少是国外留学回来的(?),所以他们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如果现在恢复英校,不懂采取的又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聘请的是什么老师?如果只是将教育语言改为英文,那么是否依然可以培养出孩子独立领袖般的性格?如果不能,我的的华裔子弟不是亏大了?呵!
我想,“可能恢复的”英校和“早期的“英校,应该不可同日而语了。
的确产生了断层作用,就算我们今天恢复英文源流学校,师资来源的确是一大问题。
不过事情进行得晚了点,总比完全原地踏步的好。
就像一句英文谚语所说:better late than never 。
这个梦想,大概很难出现,因为,巫华两方支持者眼光短浅的人太多了。
没有几个父母会意识到他们横蛮的替子女做的决定,其实已经剥夺了子女们未来的希望。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8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renda_Lee 于 21-11-2008 03:32 PM 发表 
我想,选学校也只能从附近几间之间选择。
如果”人少少,功课少少,书包轻轻的“ 的那间在20、30公里外,你去不去?呵呵!
如果一间好的学校离我们住家太远的话,我们会选择搬家,搬去靠近那家好学校附近! 我有一个朋友,她家里就是这样!为了她的学业她父母从她小时候就为了找学校而搬家!今天,她是一名很出色的女性!中英巫文三语精通,我是说真正的精通那种!还曾经是一名国阵的候选人呢!
我那天有和儿子的院长谈过,她建议我说如果要送华小的话可以送去PJ的育才或培才之类的。因为她的儿子本身也是送去那里。据她说,由于PJ的环境很多家庭都是说英语,因此那里华小的学生在私下也有用英语做交流。所以比较不会出现上了华小就差了英文的状况!
所以我和丈夫决定了,两年后儿子上小学时我们会搬去PJ住。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11-2008 08: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anne1 于 24-11-2008 12:03 PM 发表 
如果一间好的学校离我们住家太远的话,我们会选择搬家,搬去靠近那家好学校附近! 我有一个朋友,她家里就是这样!为了她的学业她父母从她小时候就为了找学校而搬家!今天,她是一名很出色的女性!中英巫文三语精 ...
你的情况,让我想到了“孟母三迁”这句成语。
【典故其一】
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释文)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8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我大概看了以上的帖,觉得大家不支持私立学校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学费-贵!不支持华小是因为怕英语不够好。那如果可以不考虑经济能力,不考虑英语,只考虑他的教学方式,究竟是华小好还是私立好?已经送孩子上学的爸爸妈妈可以分享你为孩子选择的学校的好处吗?谢谢大家。 |
|
|
|
|
|
|
|
发表于 6-12-2008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孩子如果素质好,好学。去哪一间源流的学校应该都不成问题,因为教学太差的在现在的社会应该会生存不了吧。所以让孩子以后在社会的竞争力可以和人一较长短应该也是考量之一 |
|
|
|
|
|
|
|
发表于 4-1-2009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把孩子送去念英语,因为我认为现在社会都是用英文。
去到那里不会英文的话真的很吃亏。文件什么的都是英文。
不是说华校不好,只是华校注重的都是华语。
在华校学英语还是会有些太深的英语会话难听懂。
华语我们在家里可以自己教学,并不会很 困难。
只要我们在家都与他说华语,那他的华语也不会被英语给取代。
这只是我个人想法。 |
|
|
|
|
|
|
|
发表于 12-1-2009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目的只是要学好英文,是不是?
那么就应该向有素质的语言学院学习,环境不但很棒,时间也很自由。花个几千块可以在那边学习3年以上。
小班制。不但有教正确发音和对话,也经常有测试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程度。
大家都知道的咯。我们的学校教育制度非常失败,还是专业人士可靠。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